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中学教资考试大纲
中学教资考试大纲中学教资考试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选拔合格的中学教师。
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和科学性,教育部制定了中学教资考试大纲,对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对中学教资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考试科目及内容中学教资考试一般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两个科目。
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则根据考生所报考学科的要求,考察考生对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的内容则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考生需要掌握所报考学科的相关知识,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学科的研究方法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要求中学教资考试的形式一般为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选择题是考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简答题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所给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并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考生需要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此外,考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三、备考建议为了更好地备考中学教资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1. 认真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通过阅读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参加教育学的相关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学水平。
202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如下:一、考试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 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 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 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 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 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1.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 中学课程3. 中学教学4. 中学生学习心理5. 中学生发展心理6. 中学生心理辅导7. 中学德育8.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20分钟。
3. 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4.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
四、考试内容举例(请注意,此处仅为举例,并非实际考题)1. 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
A. 学习动机B. 学习策略C. 技能形成D. 知识获取2. 简答题: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 辨析题:有人认为,知识是客观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而技能则是符合操作程序的有效方法,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请分析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
4. 论述题:论述德育过程中如何遵循“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5. 材料分析题:根据以下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五、考试样卷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最近遇到了一些问题。
他在学习上感到很吃力,特别是数学和英语两门科目。
他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做作业,但成绩仍然不理想。
小明感到很沮丧,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概述
1.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相关理论知识,
考查考生对教育本质、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解。
2.学科基础知识:对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内容要求有充分掌握,考查考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设计能力。
3.教育实践能力:考查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4.专业素养:考查考生的职业操守、师德师风,以及教育教学领域
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的了解程度。
二、考试形式
1.笔试:考查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包含选择
题和简答题。
2.口试:主要考查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包括教学设计
方案的展示和答辩、教育案例分析等。
三、备考建议
1.扎实基础:要牢固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2.多练习:多做笔试模拟题,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多进行口试模拟演练,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注重实践:注重实际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管理能力,积累教学案例和经验。
4.关注热点:及时了解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通过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的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考,提高通过考试的概率,从而顺利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祝所有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
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1.学科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2023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是针对希望成为中学教师的考生所设计的。
2023年下半年考试大纲通常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
1. 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教育法规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
2. 教学知识与能力:涉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学生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3.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4. 教师职业道德:强调教师的职业操守、教育伦理和社会责任。
5. 教育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资格相关的规定。
6. 教育情境模拟:可能包含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情景模拟等,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形式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
通过这一考试,考生将证明自己具备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所以考生需要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1)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2)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4.教师与学生。
(1)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素质。
(3)掌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阶段及其途径。
(4)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
(5)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6)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4)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5.教学实施。
(1)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4)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势和局限。
(5)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6)掌握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行为、教学实施行为的转变。
(5)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课外活动。
(1)了解课外活动的意义、特点、内容、组织形式。
(2)掌握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的要求。
7.教育研究。
(1)了解教育研究过程、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二)教学法。
(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
(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掌握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
(4)掌握我国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教师资格证《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及能力掌握《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通用技术学科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熟练掌握通用技术学科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探究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2.通用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准确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通用技术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需求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凸显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技术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能依据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及技术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掌握通用技术课程相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具有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技术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技术探究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信息优化教学环节。
4.通用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通用技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评价的原则和基本的评价方法;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能根据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合理设置各种评价方式的权重,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通用技术学科知识1.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通用技术模块结构和相应的内容标准。
3.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能对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和成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4.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等一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和应用。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中小学和xx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面试部分)教育部师范教育xx教育部考试中心二〇一二年五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一、测试性质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面试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新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测试内容与要求(一)职业认知1.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从教愿望,正确认识、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师德问题。
2.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心理素质1.积极、xx,有自信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主动热情工作具有坚定顽强的精神,不怕困难2.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够有条不紊地工作,不急不躁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有应变能力能xx地看待问题,不偏激,不固执(三)仪表仪态1.仪表整洁,符合教育职业和场景要求。
2.举止大方,符合教师礼仪要求。
3.肢体语言得体,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四)xx表达1.语言清晰,语速适宜,表达准确口齿清楚,讲话流利,发音标准,声音洪亮,语速适宜。
讲话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表达完整,有感染力。
2.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尊重对方、态度xx。
(五)思维品质1.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2.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陈述问题,有较强的逻辑性。
3.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思维灵活,有较好的应变能力。
4.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教学设计1.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所教的教学内容﹑理解本课(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大纲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面试部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二〇一二年五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一、测试性质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面试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新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测试内容与要求(一)职业认知1.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从教愿望,正确认识、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师德问题。
2.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心理素质1. 积极、开朗,有自信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主动热情工作具有坚定顽强的精神,不怕困难2. 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够有条不紊地工作,不急不躁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有应变能力能公正地看待问题,不偏激,不固执(三)仪表仪态1.仪表整洁,符合教育职业和场景要求。
2.举止大方,符合教师礼仪要求。
3.肢体语言得体,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四)言语表达1. 语言清晰,语速适宜,表达准确口齿清楚,讲话流利,发音标准,声音洪亮,语速适宜。
讲话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表达完整,有感染力。
2. 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尊重对方、态度和蔼。
(五)思维品质1.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2.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陈述问题,有较强的逻辑性。
3.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思维灵活,有较好的应变能力。
4.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教学设计1. 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所教的教学内容﹑理解本课(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历史学科》(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历史学科》(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初中信息技术-教师.doc
2019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中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中学) 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水平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水平。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展开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使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动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相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相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学科基本概念
掌握所任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
沿动态。
学科课程与教材
熟悉所任教学科的课程目标和教材内 容,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和教学准备。
学科体系与结构
理解所任教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 构,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 学设计。
学科教学与评价
掌握所任教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策 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 学和评价。
3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育基本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 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等。
THANKS
[ 感谢观看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教育法律法规
1 2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用于保障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
保障教育权利、规范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公平、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 纲
汇报人:
202X-01-02
CONTENTS 目录
• 考试简介 • 考试内容 • 教学能力 •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CHAPTER 01
考试简介
考试目的
选拔合格教师
通过考试选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提 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考试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 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育学基本概念
包括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程 以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等。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探讨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教育 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doc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中学教资考试大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 《综合素质》(中学)主要考查中学阶段的教育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3.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中学阶段的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
4.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中学阶段相应学科的运用、设计、实施、评价的能力。
5. 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则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新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6. 考试内容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请注意,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有所调整。
如有需要,可以访问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查询最新版大纲,或者查阅当年的考试公告。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存储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4.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试卷结构
三、试卷结构
模块
比例
题型
职业理念
13%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笔试部分
《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1.科学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现象。
(3)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与最新发展动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c版社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P13—14●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代表作《爱弥尔》。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P17●创始人: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P18▲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
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背景、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体现在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近年又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24(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是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P26—29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2、人力资本理论(1)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2)创建时间:1960年(3)核心概念:人力资本(4)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1、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31—3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功能.2、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P33—34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3、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P35(1)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登记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由他人掌握的“筛选制度”评定优劣,网络教育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评定;(3)传统学校教育是“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第四节教育与文化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P38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2、学校文化的特性P38(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3、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P39●校园文化的构成:(1)学校物质文化(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3)学校精神文化(4)学校各种亚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4、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P40—41(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5、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及它给我们的启示:P43—44(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可以使我们重视学校教育中促进人的社会化这一重要任务,重视学校教育的社会意义,重视学校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发挥是决定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能动性的清醒认识,是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1)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52—53(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点1、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