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防灾系统通信标准的制定
日本海域9.0级地震的深刻启示与防灾减灾对策
高 原 地 震
P A E U E R HQ A ER S A C L T A A T U K E E R H
V0. . 123 No 3 Sp 2 e . 011
日本 海 域 9 0级 地 震 的 深 刻 启 示 与 防 灾 减 灾 对 策 .
前 , 种航 空救 援体 系 已被很 多 国家 采用 。 这 我 国航 空 救 援 力 量 薄 弱 , 构 分 散 J基 础 机 , 设 施 不 完善 , 制 不 健全 , 缺 乏 专业 救 援 队伍 , 体 更 因此 在发 生重 大 自然 灾 害 或 其 他 紧急 事 态 时 , 救 援 直 升机所 发 挥 的作 用 相 当 有 限 , 重 影 响 救援 严 工 作效 果 。笔 者认 为 , 国也 应 成 立一 支 符 合本 我 国 国情 的专 业 航空 救 援 体 系 , 加 强消 防与 救援 并
一
的损失降到最低 , 日本在长期与灾难的斗争 中, 建
立健 全 了 防灾救 灾法 律体 系 和高 效率 的综合 性 防
灾 救灾 机构 , 预 防 和 处 理各 类 突发 事 件 具 有 突 对
收 稿 日期 :0 1— 4—3 21 0 0
次 灾害 后 国家 应 尽 快修 改 已 出 台 的法 律 法 规 ,
引发 了我们对 生 活环境 的思考 。我 国现代 化城 市
这次 90级 的特 大 地 震 发 生后 , 一 时 间 到 . 第 达受 灾地 区救 援 的是 日本 海 上 自卫 队、 陆上 自卫
队 、 空 自卫 队及 紧急消 防救援 队 , 中值 得关 注 航 其 的是 这些 队伍 全部采 用直 升机 实施 救援行 动 。 目
日本 高度 重视 避 难设 施 建 设 , 立 了覆 盖 全 建 城 、 备 的避难 场所 。东 京 都 拥 有避 难 场 所 及 避 完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应急管理,是人类面对灾害的一种有意识的综合防控管理和措施,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作为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手段,应急平台的研究和建设随着应急管理实践的逐步深入而逐渐展开.目前,我国和国外其他国家在应急管理及支撑技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国外应急发展情况美国应急管理及技术发展概况美国应急管理发展进程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其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支持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自二战后就已经起步,并处于一事一议的处理阶段,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灾难和事故频频发生,一事一议的处理方式凸显事故救灾的不连续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195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救灾计划(Federal Disaster Relief Program),从而使得应急救灾工作能够连贯有序地开展,但1950年的联邦救灾计划也仅仅是授权联邦政府协助州政府的应急救灾。
在具体实践中,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和灾后实际重建工作所需的应急能力往往超出地方州政府的能力范围。
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灾难救助法案》(Disaster Relief Act),进一步拓展了联邦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救灾职责和权限。
1979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组建美国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原来由总统和其他联邦部门承担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职责统一由应急管理署负责,其中包括国防部的国内防卫职责、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联邦灾害救助职责、公共服务监管机构的应急准备职责、科学和政策办公室的地震减灾职责等(总统令12148号),几乎所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应急准备、灾难减缓、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职责都归应急管理署负责。
为了对一般灾害(non—major disaster)的应急响应进行更有效的授权,美国国会开展了复杂的相关研究、梳理了各种救灾计划,并于1988年通过了斯坦福减灾与应急救援法案(Robert T。
日本信息通信业应对地震之策
。
限 制 通 信 是 良策
2 0 0 7 年 7 月 1 6 日新 泻 地 震
研 究 人 员 通 过 理 论 分析 和 计 算 机 模拟 证 明 限
,
受 地 震 影 响发 生 较 大 倾 斜 致 使 设 备 报 废
, ,
。
因此2 0 0 4
。
制 通 话 时 间 的 方 案 切 实 可 行 他 们 在 进 行 计 算机 模 拟
。
然而 各运 营 商通 信 网 的 状 态 各不 相 同
,
。
公司临时在
一
段 时 间 内 限制 了 灾 区 向 外发信 其 3 G 通
,
。
种 方 法 并 不 能 从根 本 上 解 决 问 题
一
谷 市 工 厂 之 间 及 时 通 报 受 灾情 况
,
,
进 行 调度安排 并
,
信最 高 时 限 制 了 8 0 %
因 而 多种 先 进 技 术 的 配 合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其 中有
,
日本信 息 通 信 业 界 应 对 地 震 之 策 值
。
个 基 站停 止 工 作 影 响 了 抗 震 救 灾 和 用 户的 正 常通 信
,
。
没 有受 到 较 大 影 响
,
。
得 中国 关 注 和 借 鉴
,
日本 最 近 常 发 生 强 震 的 地 区 是 新
,
针对 这 种 情 况
。
,
日本 信 息 通 信 研 究 院 就 这
,
、
一
课题
、
另 外 2 0 0 7 年 新 泻 地 震 造 成 了 上千 人 的 伤 亡 和
,
泻 然而 2 0 0 4 年 与2 0 0 7 年两 次 新泻 强 震 相 比 后者
地震预警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地震预警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地震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各国都在研究和建立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可以提前数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预警信号的技术系统,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
在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一、地震预警系统的技术标准1. 硬件设备标准:地震预警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地震传感器、数据接收器、中心处理器等。
这些硬件设备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例如对于地震传感器,需要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敏感度;对于数据接收器,需要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对于中心处理器,需要能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发出预警信号。
这些硬件设备的技术标准是确保地震预警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2. 软件系统标准:地震预警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算法、预警模型等。
这些软件系统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标准,例如数据处理算法需要能够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准确判断地震发生的可能性;预警模型需要能够提供可靠的地震预警信息,包括地震发生的位置、震级和预警时间等。
这些软件系统的技术标准是确保地震预警系统发出准确、及时的预警信号的关键。
3. 通信网络标准:地震预警系统需要通过通信网络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各个地区的相关部门和公众。
因此,通信网络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快速地传递。
通信网络标准包括网络带宽、传输速度、数据传输稳定性等方面,保证地震预警信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传达到接收端。
二、地震预警系统的规范1. 部署规范:地震预警系统的部署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数据接收器的布设方式等。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需要选择在地震活动频繁、地下构造比较活跃的地区,以获取更准确的地震数据;数据接收器的布设方式需要考虑到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等因素。
部署规范是保证地震预警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
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
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出自: 《电子政务》 2007年7期作者:姚国章摘要:分析了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基础和行政主体及其分工,进一步介绍了日本的应急组织体系、灾害救援体系以及应急教育、社会应急宣传和动员,总结了日本应急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灾害救援日本是一个有着约1.26亿人口、37.78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由四个大岛和大约4000个小岛组成的岛国。
2005年,日本的人均GDP为36486美元。
日本全国分为“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和京都府)、43县”,一共47个相当于中国“省”一级的行政区。
都、道、府、县在法律地位、政治体制、行政权限上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其名称上的差别基本上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
都、道、府、县的事务机关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首长称为“知事”。
都、道、府、县之下设“市”和“郡”(相当于我国的市、县),再下设“町”(其性质相当于我国的“镇”和“村”)。
其事务机关称为“役所”或“役场”,例如“市役所”、“区役所”、“村役场”;其行政首长称为“市长”、“町长”、“村长”。
日本列岛地理上位于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处于太平洋环火山带,台风、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暴雨等各种灾害极为常见,是世界上最易于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之一。
发生于1995年1月17日的大阪、神户地区的“阪神大地震”共造成6000多人死亡及失踪,生命、财产损失十分严重。
在人为灾害方面,日本拥有数量十分庞大的木结构建筑群,存在“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尽管随着消防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大面积烧毁的火灾事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口集中的设施中产生数量较多死伤者的火灾事故则有增无减。
另外,因石油、瓦斯等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引发的石油泄漏、瓦斯爆炸等新型态的人为灾害持续增加。
日本灾害救济制度
日本大地震与日本防震减灾法律制度日本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是防灾方面的一般性法律,如《灾害对策基本法》、《关于为处理严重灾害采取特别财政援助等的法律》、《关于国家为防灾促进集团转移事业采取的财政特别措施等的法律》、《灾害救助法》、《关于拨发灾害抚恤金等的法律》及《关于为保护特定非常灾害受害者权益采取特别措施的法律》等;二是与防震减灾有关的专门法律,如《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关于与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地震对策紧急整备事业有关的国家财政特别措施的法律》、《关于阪神淡路大震灾复兴基本方针及组织的法律》及《关于为处理阪神淡路大震灾的特别财政援助及扶助的法律》;三是与防震减灾相关的其他法律,如《公共土木设施灾害恢复事业费国库负担法》、《关于农林水产业设施灾害恢复事业费国库补助暂定措施的法律》、《关于台风常袭地带防除灾害的特别措施法》及《活动火山对策特别措施法》等。
1964年发生新泓地震,这是一次次生灾害很突出的大地震。
地震除直接摧毁建筑物和设施外,地基的液化失效和油库大火造成了巨大损失,社会各界纷纷要求对地震灾害立法。
政府官员和科学家开始认识到地震预报是一种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此后就开始了日本政府的地震预报五年计划以中央防灾会议与地方防灾会议为依托以防灾计划为基础的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体系目前的日本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以防灾会议为依托的“防灾计划”体系。
这一制度包含了防震减灾的“组织体制”与“规划或预案体系”等等防震减灾组织管理和预防准备的内容,表明日本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价值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管理优先”。
具体说来,日本的防震减灾组织体制建设,分为中央防灾会议和地方防灾会议。
而防灾计划同时也与组织体制密切关联,分为中央防灾计划与地方防灾计划两类。
1961年出台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对此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1、中央防灾会议(1)中央防灾会议的基本法律职责在总理府设置中央防灾会议。
[整理]《日本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
莫纪宏、林青译:《日本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阅读次数:21《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1978年6月15日法律第73号)[沿革](1983年12月2日法律第78号修改)(1986年法律第93号修改)(1994年6月24日法律第42号修改)(1995年4月21日法律第75号修改)(1995年12月8日法律第132号修改)(1996年3月31日法律第14号修改)(目的)第1条本法律以通过规定指定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健全地震观测体制及其他有关地震防灾体制整备有关的事项,以及地震防灾应急对策及其他与地震防灾有关事项的特别措施,谋求加强地震防灾对策,以保护国民生命、身体及财产免遭大规模地震灾害,从而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确保公共福祉。
(定义)第2条本法所用的术语的含义,分别以下列各项规定的为准。
1、地震灾害指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以及与之伴生的海啸、火灾、爆炸和其他异常现象造成的灾害。
2、地震防灾指预先设法防止地震灾害发生或在其发生时减轻受害。
3、地震预报信息指气象业务法(1952年法律第165号)第11条之二第1款规定的有关地震的信息和该条第2款规定的有关新情况的信息。
4、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指根据本法第3条第1款规定所指定的地区。
5、指定行政机关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法律第223号)第2条第3项规定的指定行政机关。
6、指定地方行政机关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2条第4项规定的指定地方行政机关。
7、指定公共机关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2条第5项规定的指定公共机关。
8、指定地方公共机关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2条第6项规定的指定地方公共机关。
9、地震防灾计划指地震防灾基本计划、地震防灾加强计划和地震防灾应急计划。
10、地震防灾基本计划指中央防灾会议为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制定的有关地震防灾的基本计划。
11、地震防灾加强计划指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2条第9项规定的防灾业务计划、同条第10项规定的地区防灾计划和石油联合企业等灾害防止法(1975年法律第84号)第31条第1款规定的石油联合企业等防灾计划中就第6条第1款各项列举事项中规定的部分。
日本的防灾减灾机构及设施
日本的防灾减灾机构及设施2345内容提纲关于日本防灾国际协作的意向日本的防灾减灾机构日本的防灾资格关于NPO 日本防灾士机构日本全国的防灾体验中心日本的防灾体验中心介绍16关于日本防灾国际协作的意向日本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早期就对防灾减灾予以高度的重视。
日本通过运用大量的灾害经验和教训积累的防灾相关知识和技术,积极推进国际防灾协作。
日本在联合国减少灾害问题世界会议上,提倡“防灾协作主动性”,①接收研修人员、派遣专家、国际紧急援助等的技术协作,②无偿资金协作,③有偿资金协作。
摘自2011年内阁府发布的【日本的灾害对策】日本的防灾减灾机构1. 政府:中央政府(内阁府)、地方政府2. 指定行政机构:24个国家行政机构3. 指定公用机构:部分独立行政法人、日本银行、日本红十字会、NHK等公共机构以及电力公司、煤气公司、NTT等运营公益性事业的56个法人机构4. 特定非盈利活动法人(NPO)5. 其他民间机构※以上1-3为政府机构,4为政府承认的民间机构,5为各种协会、自发组织日本的防灾资格国家资格:防灾管理者资格1.面向特定职业(多为消防员)或管理者的防灾资格2.由国家唯一指定的【一般财团法人日本防火·防灾协会】认定资格3.定义--为了在大规模·高层的建筑物等减轻由地震及其他的「火灾以外的灾害」的受害,制作关于防灾管理的消防计划,有计划地进行防灾管理上需要的业务的负责人民间资格:防灾士资格1.面向大众的由【NPO日本防灾士机构】认定的资格2.定义--自助·共助(地区、职场内互助减轻灾害)·协作(与市民、企业、自治团体、防灾机构配合减轻灾害)为理念进行防灾减灾活动,具有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技能的人员关于NPO日本防灾士机构在日本防灾减灾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机组织【NPO日本防灾士机构】主要是以防灾减灾为目的,培训具有专业知识的【防灾士】的专业机构。
日本地震预警
日本地震预警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破坏。
日本作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一个国家,经常遭受地震的袭击。
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日本一直在积极研发和实施地震预警系统。
本文将介绍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优势和不足点。
地震预警系统(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是基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震前深部地下震源判读的一种技术手段。
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和地表的传播速度不同,EEW可以提前几秒至几十秒的时间,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发送预警信息。
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足够人们采取避震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引入是在2007年。
一开始只在政府机关、学校、铁路和水源设施等重要场所使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系统的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在2011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现在,日本全国范围的地震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牌等渠道进行传播。
每个人都可以及时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的核心是大量的地震观测数据和高速计算机处理能力。
日本全国范围内布设了数千个地震观测站,这些观测站通过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强度和到达时间等参数来判断地震的规模和震中位置。
一旦地震发生,观测数据会立即被传送到地震预警中心,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预警信息会迅速发送到预警系统的终端设备中。
地震预警系统的优势是可以提供宝贵的时间,让人们有机会做出反应。
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大大减少地震的伤害。
例如,铁路和地铁系统可以通过预警信息停止运行,避免发生列车脱轨和人员伤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避震训练;医院可以提前准备好急救设备和人员等等。
此外,地震预警系统还可以帮助监测地震活动,提供相关的科学研究参考。
然而,地震预警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虽然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是宝贵的,但有时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做出反应。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概要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应急管理,是人类面对灾害的一种有意识的综合防控管理和措施,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作为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手段,应急平台的研究和建设随着应急管理实践的逐步深入而逐渐展开。
目前,我国和国外其他国家在应急管理及支撑技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国外应急发展情况(一)美国应急管理及技术发展概况(1)美国应急管理发展进程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其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支持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自二战后就已经起步,并处于一事一议的处理阶段,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灾难和事故频频发生,一事一议的处理方式凸显事故救灾的不连续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195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救灾计划(Federal Disaster Relief Program),从而使得应急救灾工作能够连贯有序地开展,但1950年的联邦救灾计划也仅仅是授权联邦政府协助州政府的应急救灾。
在具体实践中,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和灾后实际重建工作所需的应急能力往往超出地方州政府的能力范围。
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灾难救助法案》(Disaster Relief Act),进一步拓展了联邦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救灾职责和权限。
1979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组建美国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原来由总统和其他联邦部门承担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职责统一由应急管理署负责,其中包括国防部的国内防卫职责、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联邦灾害救助职责、公共服务监管机构的应急准备职责、科学和政策办公室的地震减灾职责等(总统令12148号),几乎所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应急准备、灾难减缓、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职责都归应急管理署负责。
为了对一般灾害(non-major disaster)的应急响应进行更有效的授权,美国国会开展了复杂的相关研究、梳理了各种救灾计划,并于1988年通过了斯坦福减灾与应急救援法案(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 of 1988),该法案至今仍是美国应急管理署的职权依据。
日本应急防灾救灾体系窥探
日本应急防灾救灾体系窥探日本地处北太平洋,是强地震、强台风、暴雪、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屿国家。
加之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人为突发性事件,给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把“天灾人祸”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每年都会组织各种防灾救灾演习,以提高对各类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日本已经建立起了健全的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防灾救灾体系。
一、得力的防灾救灾组织指挥体系日本的防灾组织指挥体系主要是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领导的中央防灾会议和指定的行政机关。
中央防灾会议的主席是首相,委员由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有关大臣和专家组成。
负责制订防灾基本计划,决定防灾基本方针。
指定的行政机关包括指定的公共机关以及都、道、府、县知事和市、町、村长领导的地方防灾会议。
各都、道、府、县分别设有地方防灾会议,由知事任主席,负责制订地方防灾计划,此外,还有市、町、村防灾会议,负责实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防灾计划。
中央防灾会议是日本内阁制定防灾应急基本计划和审议有关防灾应急等重要事项的会议之一。
成员由总理大臣以及全体阁僚、指定公共机关代表和学界专家组成。
其作用主要是:推进防灾基本计划以及地震防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在发生非常灾害时的紧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接受内阁总理大臣和防灾担当大臣的咨询,审议有关防灾的重要事项。
重大灾害发生时,日本政府会在30分钟内成立紧急灾害对策总部,其部长由首相担任,副部长、部长助理由首相任命,迅速确定灾害对策,指挥有关机构立即投入救援工作。
地方政府在灾害发生或有可能发生时会成立灾害对策总部,由知事任部长,立即向首相报告情况,并有权要求出动自卫队,向周边地区求援。
为使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畅通无阻,知享有权决定受灾地区道路禁止一般车辆通行。
此夕L,气象厅、警察署、电力公司、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电话公司、铁路公司和公路运输公司都有自己的防灾应急组织领导体系,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既可统一行动,也可各自为战,全面投入救援和重建工作。
日本基于性能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
日本基于性能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一、本文概述日本,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长期面临着地震带来的严重威胁。
因此,日本的抗震设计研究与实践具有全球领先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基于性能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与贡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回顾了日本抗震设计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基于力的设计方法到现代的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
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包括性能目标的设定、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抗震措施的制定等。
然后,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估了其抗震效果。
文章总结了日本基于性能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对日本抗震设计方法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我国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二、日本传统抗震设计方法回顾日本,作为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对抗震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日本的抗震设计方法经历了从基于力的设计到基于性能的设计的转变。
传统的日本抗震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通过增加结构的冗余度和延性来抵抗地震的作用。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这种方法往往忽视了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性能表现,如舒适度、震后修复性等方面的需求。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通常采用的是一种“一刀切”的策略,即对所有建筑采用相同的抗震设计标准。
然而,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建筑物类型和用途的多样性,这种策略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建筑在地震中的具体需求。
因此,随着对地震工程和结构性能的深入研究,日本开始逐渐探索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功能性需求。
回顾日本的传统抗震设计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日本开始逐步发展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地震带来的挑战。
日本防地震措施
日本防地震措施引言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害,并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日本在防地震措施方面经验丰富。
本文将介绍日本在防地震措施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效果。
政府法规和建筑要求日本政府在防地震措施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建筑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其中一些重要的法规和要求包括:•建筑物法:建筑物法规定了建筑物的强度、耐震性和逃生通道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该法规,所有新建筑物必须满足一定的抗震等级,而老旧建筑物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结构检查和维修。
•耐震设计技术指南:日本建筑学会制定了一系列耐震设计技术指南,包括建筑物的基础设计、结构设计、抗震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指南具有权威性,建筑师和工程师必须按照这些指南进行设计和施工。
•地震对策基本法:该法律规定了政府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减灾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和策略。
根据该法律,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地震对策计划,包括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速度、加强公众教育、培训和演习等。
建筑结构和抗震技术除了政府法规和建筑要求,日本的建筑结构和抗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和抗震技术:•基础设计:地震时,建筑物的地基是最先受到振动冲击的部分。
为了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的力量,日本的建筑师通常会在建筑物的地基上采用混凝土桩基或悬挂式地基等抗震设计。
•结构设计:日本的建筑师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来设计建筑物。
这些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时提供足够的抵抗力。
•防震减震技术:日本广泛采用了多种防震减震技术,例如隔震结构、补偿系统和防震设备等。
这些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冲击,减少结构的破坏程度。
地震预警系统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准确的之一。
该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提前发出警报,使公众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避险和逃生。
日本的防灾减灾机构及设施20140526
2014年5月26日日本的防灾减灾机构及设施2345内容提纲关于日本防灾国际协作的意向日本的防灾减灾机构日本的防灾资格关于NPO 日本防灾士机构日本全国的防灾体验中心日本的防灾体验中心介绍16关于日本防灾国际协作的意向日本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早期就对防灾减灾予以高度的重视。
日本通过运用大量的灾害经验和教训积累的防灾相关知识和技术,积极推进国际防灾协作。
日本在联合国减少灾害问题世界会议上,提倡“防灾协作主动性”,①接收研修人员、派遣专家、国际紧急援助等的技术协作,②无偿资金协作,③有偿资金协作。
摘自2011年内阁府发布的【日本的灾害对策】日本的防灾减灾机构1. 政府:中央政府(内阁府)、地方政府2. 指定行政机构:24个国家行政机构3. 指定公用机构:部分独立行政法人、日本银行、日本红十字会、NHK等公共机构以及电力公司、煤气公司、NTT等运营公益性事业的56个法人机构4. 特定非盈利活动法人(NPO)5. 其他民间机构※以上1-3为政府机构,4为政府承认的民间机构,5为各种协会、自发组织日本的防灾资格国家资格:防灾管理者资格1.面向特定职业(多为消防员)或管理者的防灾资格2.由国家唯一指定的【一般财团法人日本防火·防灾协会】认定资格3.定义--为了在大规模·高层的建筑物等减轻由地震及其他的「火灾以外的灾害」的受害,制作关于防灾管理的消防计划,有计划地进行防灾管理上需要的业务的负责人民间资格:防灾士资格1.面向大众的由【NPO日本防灾士机构】认定的资格2.定义--自助·共助(地区、职场内互助减轻灾害)·协作(与市民、企业、自治团体、防灾机构配合减轻灾害)为理念进行防灾减灾活动,具有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技能的人员关于NPO日本防灾士机构在日本防灾减灾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机组织【NPO日本防灾士机构】主要是以防灾减灾为目的,培训具有专业知识的【防灾士】的专业机构。
日本防灾手册 东京防灾(全本)
集中放置的重要物品
纸制证书和证明、印章等可放进带拉链的塑料箱中,可以防水。以防 万一,最好随身携带家属照片。
家属照片 银行存折 手电筒 可携带收音机 头盔 防灾头巾 劳动用手套 毛毯 电池 打火机 蜡烛 水 食品 速食面 罐头起子 小刀 衣服 奶瓶 现金 急救箱 存折 印章 股票 驾驶证 健康保险证 药物手册 养老金手册 印章
应对周期长的地震的对策
周期长的地震(P240)的特点是 剧烈、缓慢的摇晃连续发生。所以,
翻倒、掉落、移动防止对策中的基本对策是螺丝固定
想办法布置家具时,要使用防止器具以防止家具翻倒、掉落、移动。最实 用可靠的方法就是,用L型五金件及螺丝将家具固定到墙壁上。难以用螺丝固定 的情况下,用支柱和门吸式的组合、支柱和黏贴垫的组合,也能取得良好效 果。
必须注意的是吊灯式照明、观赏用水 槽和水容器等储水物品。使用合适的 器具采取相应的对策。
096
097
翻倒、掉落、 移动的防止器具
2
立即行动 防灾活动
L型五金件(向下安装)
用木螺丝、螺栓将家具和墙壁固 定在一起。有滑动式、向上式、向下 式安装,采用向下式安装的强度最 高。
球形器具(支柱)
不是用螺丝固定,而是设置在家 具和天井之间的缝隙中。黏贴垫和门 吸相结合,强度变高。
→第085页 →第086页 →第088页 →第090页 →第093页
了解居住环境 确认避难地点 了解地形 了解周边环境的危险度 了解能够保护自己的场所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8页 →第120页
室内准备
为了不被家具类物品压在下面,需要防止其翻 倒、掉落、移动以及防止玻璃破碎飞散。防止物品 阻塞道路也很重要。 防止家具翻倒的对策要点 防止翻倒、掉落、移动的防止器具 检查防止翻倒等的对策 在抗震化摇晃中保护自己 防止火灾、火势蔓延的防火对策 →第096页 →第098页 →第100页 →第106页 →第109页
通信工程抗震方案编制要求
通信工程抗震方案编制要求一、前言由于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在世界各地,给通信工程等基础设施造成极大的损失。
因此,必须对通信工程抗震性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设计,以保障通信工程在地震发生后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地震灾害的特点、通信工程的抗震设计原则、抗震方案编制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产生的地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的特点包括破坏性大、持续时间短、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等。
在地震发生后,通信工程设施往往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通信中断和服务中断等问题。
因此,通信工程的抗震性能对于灾后恢复及紧急救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通信工程的抗震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地震动和场地条件通信工程的抗震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地震动的力学特性和场地条件。
在分析地震动时,应该考虑地震的频率特性、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参数。
在确定场地条件时,应该对场地的土质、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场地的地震危险性。
2. 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通信工程在设计时应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包括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提高结构的抗震等级、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等措施。
对于通信设施的建筑结构、设备支架、管线系统等部件应该在设计时考虑其受力特点和受力情况,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
3. 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在通信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包括定期的抗震检测和维护、设备的固定和加固、设施的防护和灾后恢复等。
同时,应该提高通信工程的灵活性和韧性,使其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及时地进行修复和恢复。
四、抗震方案编制要求在进行通信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建设时,应该遵守以下的抗震方案编制要求:1. 定期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和抗震检测在通信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应该定期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和抗震检测,对工程设施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抗震方案,包括设备的加固、结构的增强、管线的固定等。
日本的抗震建筑
日本的抗震建筑张磊【摘要】在地震频发的年代,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建筑抗震技术是最关键的核心.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这个国家从制定法律时就严格要求建筑的抗震.他们采用的技术分为以下六种:①地基地震隔绝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②钢筋混凝土结构,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原先的砖结构;③箱体设计,民宅采用箱体设计,使得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④“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⑤“滑动体”基础,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型轴承或者滑动体,形成滚动式支撑结构;⑥可漂浮的抗震住宅或廉价的“抗震居屋”.【期刊名称】《四川建材》【年(卷),期】2012(038)004【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地震;建筑;抗震技术;局部浮力;滑动体【作者】张磊【作者单位】中国汉嘉设计集团西南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520 前言近几年来,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2008年5月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智利发生8.8级地震,4月中国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2011年2月新西兰发生6.3级地震等等。
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
为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作为一名建筑师有必要探讨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
那么针对抗震国外其他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他们的建筑抗震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呢?我们可以从中国的近邻日本的建筑说起。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
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
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 m。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 营 ,可 以将 CO 排 放 量减 少 1 %,这 意 味 着每 年 向 大气 中 入早 期 地 震报 警功 能 ,对P 尚 未到 达 的地 区 发 出警 报 ,在 4 波 排 放 的 CO 减 少3 0 ,相 当于23 0 在公 路 上 行 驶的 小 发生 地 震时 ,能 够尽早 停 驶列 车 。新的 地震 防灾 系统 通 信方 45 0t 0 辆
l 岫铁路市场
欧洲首列生物柴 油混合燃料 列车 在英 国投入运 营
营 ,有关 部 门对高 速 列车 使
是 否 允 许 进 路 ,并 自动 向 调车 人 员的 无 线 电 台发 送 允 许 或 不 允 许 的 信 号 , 同 时 排 列 所 要 求 的 调 车 进 路 。 如 果 要 求
的 调 车 进 路 下 放 区 域 延 伸 到 另 ~ 个 规 定 的 下 放 区 域 ,则 行 检 查 ,调 车 进 路 要 求 是 否 可 执 行 。 只 有 在 检 查 肯 定 允 许 后 ,才 将 这 个 调 车 进 路 要 求 进 一 步 传 送 至 联 锁 设 备 。 MOVUS系统 的主 要 设备 是 为调 车 人 员配 备 的发 送 调 车 进 路 要 求 便 携 式 无 线 控 制 电 台 和 连 接 M OVUS计 算 机 的 接 口 。MOVUS 算 机 用 于 实 现 联 锁 设 备 与 调 车 值 班 员使 用 计 的 相 应 控 制面 板 的连 接 。无 线 技 术 可 采 用 传 统无 线 网络 、
技术 减少 C 排 放量 投标 项 目一 部 分 。 O,
瑞 士对矿用机车进行改造
康 明斯 公 司 联 合 瑞 士
基 于无 线技术 的 现 代化调车作业控 制系统
阿 尔卡 特 奥地 利 交 通 技 术公 司 开 发 了 基 于 无 线技 术 的 移 动式 调 车 控 制 系统 ( V ) ,并于 2 0 年 2 MO US 0 6 月在 奥 地 ¥] u k Let 站 进 行 了开 通 试 验 。该 系统 的技 术运 营前 ! c / ia Br 提 是所 有车 站 必 须采 用 电子 联 锁 设 备 或 能 进 行 遥控 的车 站
日本地震 防灾系统通信标准 的制定
目前 ,在 日本 高 速 铁 路 运 行 系 统 中 ,新 干 线 以 及J R既
发 动 机 造 成 负 面 影 响 。 欧 I 他 国家 的 试 验 采 用 了 纯 粹 的 有线上 使 用的地 震 仪 ,共来 自4 生产 厂家 ,分 为8 种类 。 、 1 其 个 个 植 物 油 ,或 纯 粹 的 生物 柴 油 ,仅 仅 直 用 在 排 放 试 验 中 ,而 此前 各 系统 都 采 用 独 自的 通 信标 准 ,因此 很 难 变 更 生 产 厂 没 有在 内燃 发动 机 上使 用 。作 为国家 试验 的一部 分 ,Vign 家 ,新 技术 难 以及 时引 进 。为解 决这 一 问题 , 日本 铁道 综 合 r i
联 锁 设 备 。现 场调 车 人 员能 方 便 地 操 怍 便 携 式 无 线 电 台 。
铁路技术部门 ( T S T)将
对 内燃 机 车 开 展 大 范 围 的 改造 ,并 为瑞 士LKAB矿 业公司改造3 台T4 Co 6 - CO 型 调 车 机 车 。 改 造 重 过 程 中 ,S TT将 秉 持 绿 色 能 源 理 念 ,实 现动 力传 动 系统 的 现 代 化 ,以 满足 欧 洲发 动 机 排 放 的 最 新 标准 。动 力
汽 车排 放 量 。政 府希 望 减 少运 输产 生 过程 中 产生 的 C , 放 法 ,不论 对铁 路公 司还 是 对生 产厂 家而 言 ,都是 有益 的 。 目 O排 量 ,Vign 司 走在 了前 列 。 该公 司希 望将 2 %的 生物 柴 油 前 ,该 标 准 已被 J ri公 0 R东 日本 和 J R西 日本 公 司新 干 线 采用 ,并 逐 渐 变 为 使用 1 0 0 %的生 物 柴 油 。作 为投 资 生 物柴 油技 术 的 计划推 广至 更多的 铁路 公 司 。 目前 ,新干 线地 震仪 生产 厂 家
一
部 分 ,位 于英 国的 两处 庞 巴迪运 输公 司 车库 部安 装 了特殊 中有 2 已采 用 或 计划 采 用这 一通 信 标 准 ,既 有 线地 震 仪生 家
的加 油 站 。如果 试验 获得 成功 ,需 要进 一 步研 发 更高能 效 的 产 厂家 有4 已采 用或 计划 采用该 标准 。 家 生物 柴 油 ,以适应 各 种类 型车 队的 运营 。英国 财政 部 已经对 这项 试验 给 予 了优 惠 。该计 划成 为Vig n 团 使用 清洁 能 源 ri集
O M /G RS GS —R S P 和 M
欧洲 首列 生 物柴 油混 合燃 料 列车 最近 在英 国 开始 载客 运 系 统 自 动 转 换 为 回 执 工 作 方 式 ,这 时 调 车 值 班 员必 须 进 用 的燃 油进 行 评估 。根据 英
国Vign 司 的数 据 ,生 物 ri公 柴 油 动 力列 车 的 CO, 放 量 排
明显 减 少 。Vig n U 试 验 r i ̄车
是 英国全 国生物 柴 油推 广 计
划的 一部 分 。英 国列 车 运 营 公 司 协会 ( ATOC)和铁 路 安 全标 准局 认 为这是 铁路 产业 的一 项突 破 。 Vign 司宣 称该 列车 在 首次 运营 中 ,棍 合燃 料 没有 对 ri公
公 司 在Vo a e s J 上 使 用 了2 %生 物 柴 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该 列 车 的动 技 术研 究所 制定 了 可以打 破 新干 线与 既有 线的 制约 ,能够在 y g rY车 ] 0
力 设 备 为 4 康 明斯 QSK1 地 板 下 柴 油 发 动 机 ,总 功 率 为 所有厂家生产的地震仪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标准,使地 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