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2)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下关于浮力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这一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水中下沉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浮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测量工具。

2.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的浮力原理,引出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并讨论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浮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浮力与物体下沉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课时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课时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第一单元沉和浮第6课时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反之则上浮。

(二)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具教学准多媒体课件。

备学具说明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烧杯刻度不够精细可根码、100毫升的烧杯,三块据刻度等分自制刻度标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记或选用精确刻度杯录表教学流程学生体验活动,感受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理解排开水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用浮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揭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个性设计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2.生交流:猜测、说明理由。

时候桶变的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在生活中我们提取井水的时候会感受到在水桶离开水的3.现在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下沉的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方案。

(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一种方案,侧向与画示意图,为后面活动做铺垫)方案1:用文字说明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想法。

提示:1.可以选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方案2: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下沉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浮力的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浮力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浮力的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引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下沉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浮力的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下沉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存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概念。

3.讨论法: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小石头、浮标、水槽等实验器材。

2.实验药品:准备足够的水。

3.教学工具:准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浮力的概念,并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下沉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存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谁的浮力吗》教学设计课题下沉的物体会受到谁的浮力吗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5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存在可以感受到,可以用测力计测出2.了解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知道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下沉科学探索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解释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态度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重点了解下沉物体的浮力与排开的水量有关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儿童故事视频:文彦博树洞取球提出问题:你能用学过的浮力知识解释:球什么会漂上水面?进一步追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力,所以球漂上水面。

即浮力>重力从故事入手,形象直观,激发学习探究兴趣讲授新课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水桶在水中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验证。

2、我的实验设计展示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展示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科学实验并验证实验结果量⑤计算出浮力大小实验结果2、实验要求(1)记录量筒里水面的刻度(2)计算出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3)填好钩码排开的水量(4)把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5)填好实验结论3、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4、实验结果从数据中,我们能知道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了吗?【提示】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三、大小不同的同种物体下沉水中的浮力大小同一个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四、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量筒、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下沉物体受到的的浮力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泡沫塑料块放到水里,它会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

并且通过实验知道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演示: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石头、一个钩码,把它们放入水中,观察一下,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小石头、钩码沉下去了)。

大家说说看,下沉的这个小石头和钩码它们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板书课题: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2、教师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提着钩码感觉一下它的重量,然后把钩码浸人水中再次感觉一下它的重量,比较钩码的重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4、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板书
设计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教学
反思
教案
检印:
课题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编号
20180506
授课时间
3月13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科有三个部分,一是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二是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三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重点、
难点)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具体见教师用书)
作业设计
A 预习下一课 B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秤、勾码、带滑轮的刻度杯砖块、石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反之则上浮。

科学探究: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和探究实验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水量)的关系。

J教学难点: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教学准备:每组:钩码、弹簧测力计、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材料设计力求做到三点:显著性、可操作性和简约性)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2、学生交流:根据日常经验猜测(井中拉水,游泳时的感受)、说明理由。

没有经验的同学尝试着用系绳的钩码在水中拉动和在水外拉动,感受其差异。

3、经验和感觉有时会不准确,对于细小的差别,通常感觉不是很灵敏,但是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很精准的测量其变化,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测量力的工具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所给予的材料,来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在争辩和事实面前形成正确的认识)(1)、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想法吗?(提示:1、使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2)、可以用文字来说明。

(3)、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师巡视引导。

(4)、利用实物展台交流设计方案。

师生交流,评选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教科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2)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材简析:本课承接前一课的探究,让学生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本课内容从思维的发展上看,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严谨和完整。

从科学探究的发展上看,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从科学概念上看,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排开水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用浮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揭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根据以上理念,本课教学内容在层次上相应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当学生在上一课测量了上浮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时,很自然的会产生一个疑问: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教科书第15页提供了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从井中提水时,在水中的水桶总是比离开水面的水桶要轻,这是什么原因?教科书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当然学生也没有直接经验,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根据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实验验证,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完成。

并让学生养成用示意图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科书中设计了下沉物体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的测量项目,这项测量活动,意在探究下沉物体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会有大小?如果浮力有大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力计和烧杯的读数,这样既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浮力=重力-弹簧秤拉力”的结论,又给下一个实验做铺垫。

这样在完成这个实验后可以自然引入到下一个实验: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吗?并设计一个实验:分析测量的排开的水量和浮力的大小对比,得出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它们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也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第三部分: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教科书提出让学生用示意图画出石块和泡沫塑料块在水中的受力情况,这种情况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浮力现象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浮力原理和计算浮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推理归纳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

2.课件:浮力的概念、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沉浮规律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用浮力计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引导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浮力的概念,并用课件展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

同时,通过动画演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物体沉浮规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2)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水量相关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沉浮过程方法:⒈根据研究主题和已有材料,设计制定“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研究计划。

⒉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情感体验:⒉在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证据的重要性。

⒉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科学态度。

3、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研究主题,设计相关研究计划,并在操作实验中加以证明。

三、教学准备橡皮泥、回形针、橡皮、线绳、弹簧测力计、水槽、实验记录表、课件、餐巾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⒈演示实验:将泡沫塑料放入水槽中,提问:“泡沫块放入水中,会浮起来,是什么力使它浮起来了?”生:浮力。

师:什么是浮力?生: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师:看一下它的受力示意图,浮力等于重力。

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了吗?(板书课题)生发表看法。

师:有的同学认为受到,有的同学认为没有受到。

哪位同学可举例说明,你日常生活遇到的某种情况可证明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生举例。

师:我们的感觉可能不准确,能不能提供一个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生:实验来证明。

(二)证明下沉物体受到浮力⒈哪位同学来设计演示一下这个实验,证明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请一位同学上前实验)演示实验方法:在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回形针挂一块橡皮泥测量其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把它慢慢放入水中看它在水中受到的重力,进行比较。

(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师:放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少多少能算出来吗?减小的力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浮力。

(出示课件)浮力怎么计算。

(出示算法)生回答。

(三)浮力大小是否改变师:通过实验我们肯定了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那浮力大小会变化吗?怎么变?(慢慢放一块橡皮泥在水中,先放一半,再全部放入)生发表观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精准电子测力计或手提式电子称)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感知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手提式电子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重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

但是,学生会有一些生活经验,如游泳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被水托起来。

学生到江边、田边玩耍时搬动鹅卵石,会感觉到在水中要比在水外轻一些。

但这些经验都较少,至于井中提水的经验就更少了。

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在水中搬动鹅卵石”和“在水中提水”的活动。

重点难点1、每一位学生充分感受水中抱大鹅卵石和水中提水活动。

2、小组内测量大鹅卵石在水中各部位受到的重量和大、中、小石块完全浸入水中重量,并计算出浮力。

(告诉学生重力等于质量(即重量,且是以kg为单位)乘以10。

如0.35kg,即为3.5牛。

3、学生理解怎样计算浮力。

浮力=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

4、学生较精确测量重量及画好刻度。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用泡沫和鹅卵石引出课题1、引入:师出示塑料水箱,放入一块泡沫,问学生,泡沫受到了什么力才浮起来的?生:浮力。

再放入鹅卵石,师:它受到浮力吗?生思考,回答,师择要点板书。

再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引导学生谈游泳、水中抱石、提水的感受师:生活中,游泳时,在水里有什么感受。

S:T:生活中,哪些同学到江边、田边和池塘边的水里去捉过螃蟹,搬动过鹅卵石?S谈感受。

生活中,哪些同学到水里用桶提过水?谈感受(估计很少)活动3【活动】生课堂上体验水里抱鹅卵石、提水每位同学都亲自感受,由水底抱出水面,在水中停留约3秒,师示范;(生观察,想注意事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教学设计: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比较容易理解。

对沉人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都比较少,思考又直接,一般会直接认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本课在上一节课研究会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浮力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会用受力分析法去解释物体的受力情况,在本课中,学生继续用受力分析法去研究下沉物体的受力情况,同时用实验法,通过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有关,这与前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如果这个物体沉浮与否,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

2.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教学难点: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三)教学准备教师组:一个沉的圆柱体、测力计、水槽、线、ppt、杯子学生组:一个弹簧秤,一个沉的圆柱体、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线,水槽、杯子,针筒。

(四)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出示大小相同的泡沫、木块。

师:这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和泡沫块,他们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那他们为什么会浮呢?这两个物体的浮力,哪个比较大,为什么预设:因为他们的浮力等于重力,木块浮力比较大,因为木块的浸入水中的体积比较大,因为木块的重力比较大。

【精品】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精品】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了解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知道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下沉。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解释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沉物体会受到浮力吗》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

本课共有2个活动,第1活动是第2活动的前提、基础,第2活动是第1活动的发展、深化。

建立的科学概念是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帮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观察-分析-发现”探究活动。

一、视频导入新课(3分钟)观看动画片《海绵宝宝》片段:生活在水底的海洋生物,引出沉入水中的物体(如海绵宝宝等海洋生物)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二、探究新知(15分钟)步骤一: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想一想: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水桶在水中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步骤二:实验探究研究的问题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方法用一个系有细线的小石块,让每组学生把小石块浸入水中,体验一下小到了水的浮力?再用测力计测出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所需器材细线、小石块、水、水槽实验结果步骤三:小组汇报发现: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是200N,小石块在水中的重力是100N,浮力=200N-100N步骤四:得出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是:浮力=重力-弹簧秤拉力。

三、探究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15分钟)步骤一:测量下沉物体的浮力实验(一):1.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2.测量物体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弹簧秤的拉力;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4.全部记录在表格中。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2-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2-教科版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石块、铁块、三块大小不同的铁块细线、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塑料块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是所有物体都会浮在水面上吗?(生:不会,有的浮、有的沉)2.师: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学生猜测,说出自己认为的可能情况)3.教师引导学生。

4.师:今天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研究,教师板书课题: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二、讲授新课(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石块,让每组学生把石块浸人水中,体验一下石块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石块受到了水的浮力?2.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小组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石块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石块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baijl一、教材分析上一课《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利用头脑风暴来展现学生对“沉和浮”的前概念,通过引导学生经历7件物体沉浮的探究活动指向“浮力”概念的学习,并初步了解浮力的方向。

本课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中心问题:“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浮力?”,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较难感知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的影响。

所以,寻求简捷有效的实验方法、积累丰富客观的事实证据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于帮助学生建构相关概念很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实验只要求学生关注实验趋势,而不要求量化,实验数据的量化是下一节课的任务。

另外,为实验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将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明确材料的特性后再设计并实施实验。

第三,重力概念如何引入及把握,也是需要思考的。

二、学情分析在试教过程中,五年级学生在上课伊始对于“下沉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下沉物体和上浮物体一样,肯定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这个回答是学生基于思辨的一种推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建构起相关的正确概念。

由此,本课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些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用丰富翔实的实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断。

所以,本课的重点不在于科学概念的死记硬背,而在于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主题,设计相关研究计划,并在操作实验中加以证明。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科版

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科学探究目标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受到水的浮力”并测量它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养成用实验证明的习惯。

2.懂得正确记录与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验科学实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受到水的浮力”并测量它的大小。

2.分析数据,发现科学规律。

难点:1.设计实验。

2.画示意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活动记录单。

小组准备:三个钩码、一条细绳子、一个2.5N的测力计、一个100毫升量筒、一杯清水。

教师准备:两个钩码、两条细绳子、一个2.5N的测力计、一根杠杆尺、一个铁架台、一杯清水、有关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一个钩码、一条细绳子、一杯清水]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知道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而且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你能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吗?2.把一个钩码放入水中,提问:像这样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顺势板书课题)3.学生猜测,你的依据是什么?二、探索: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预设25分钟)(一)[材料准备:两个钩码、两条细绳子、一个2.5N的测力计、一根杠杆尺、一个铁架台、一杯清水]1.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3.汇报实验方法。

(可以实现的就现场做一做,以演示为主)4.教师出示一组材料帮助学生设计方法(课件)。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边汇报方法边演示。

6.受到的浮力大小可以测量吗?怎么测?7.集体讨论交流。

8.小结: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板书)实验方法指导:方法一:先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测出水中的重力,比较得出受到的浮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一、教材简析:
本课承接前一课的探究,让学生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本课内容从思维的发展上看,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严谨和完整。

从科学探究的发展上看,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从科学概念上看,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排开水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用浮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揭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根据以上理念,本课教学内容在层次上相应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当学生在上一课测量了上浮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时,很自然的会产生一个疑问: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教科书第15页提供了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从井中提水时,在水中的水桶总是比离开水面的水桶要轻,这是什么原因?教科书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当然学生也没有直接经验,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根据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实验验证,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完成。

并让学生养成用示意图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科书中设计了下沉物体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的测量项目,这项测量活动,意在探究下沉物体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会有大小?如果浮力有大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力计和烧杯的读数,这样既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浮力=重力-弹簧秤拉力”的结论,又给下一个实验做铺垫。

这样在完成这个实验后可以自然引入到下一个实验: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吗?并设计一个实验:分析测量的排开的水量和浮力的大小对比,得出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它们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也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第三部分: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教科书提出让学生用示意图画出石块和泡沫塑料块在水中的受力情况,这种情况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因此教师可以参考在这里作为一个知识拓展。

“把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同时完全浸入水中,你们猜会发生什么现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与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并要求学生用图示来表述解释,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学生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理解沉浮现象与浮力的关系,构建起正确的概念。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在在学生已经探究过同一种材料与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物体排开的水量变化与浮力变化的关系、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研究之后进行的。

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后已经比较容易理解。

对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

但是,学生会有一些生活经验,如游泳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被水托起来。

这些经验提醒学生,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三、教学设计:



标 (一)科学概念: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反之则上浮。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学准 备 教 具 学 具 说 明 多媒体课件。

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100毫升的烧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记录表 烧杯刻度不够精细可根据刻度等分自制刻度标或选
用精确刻度杯 教 学 流 程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学生体验活动,感
受下沉物体是否受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理解排开用浮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揭示物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
2.生交流:猜测、说明理由。

引导:在生活中我们提取井水的时候会感受到在水桶离开水的时候桶变的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3.现在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下沉的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方案。

(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一种方案,侧向与画示意图,为后面活动做铺垫)
方案1:用文字说明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想法。

提示:1.可以选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方案2: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实验。

要求:以图为主,如果需要,可以用文字来说明。

(1)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师巡视。

引导:如果学生在设计上存在困难,教师应适时引导:1.钩码在空气中会有多重;2.钩码在水中会有多重。

3.这两个重量有变化吗?(2)利用实物展台交流设计方案。

师生交流,评选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4.教师演示实验,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大小和沉入水中的钩码的重力大小,学生观察数据比较,分析下沉的钩码在水中会受到浮力吗?
5.形成“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认识,引导得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二)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1.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化吗?
(1)顺势(总结出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所有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都是一样大的吗?
(2)学生交流。

(不一样的可能性大)
(3)师:我们应该怎样研究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变化呢?(4)生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概括出物体下沉的两种情况。

A.物体正在下沉:一个物体(为效果明显,可选用体积稍大的物体)1.小部分浸入水中;2.大部分浸入水中;3.全部浸入水中;B.物体已经下沉: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物体(石块),完全浸入水中。

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4)能用测力计测出它们的浮力大小吗?怎么测?(酌情看是否演示)
(5)测量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及排开的水量,填写15页表格。

(6)测量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及排开的水量,填写16页表格。

2.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师: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下沉的物体的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师: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石块放在水中是下沉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重力>浮力石块下沉
2.师: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它在水中是上浮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重力<浮力塑料块上浮
3.学生画一画石块和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情况。

4.全班交流,师板演、引导,明确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沉浮情况。

(四)作业
完成作业本中作业,时间允许可在课内完成并指导。

板书设计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浮力>重力上浮浮力<重力下沉
课外
活动
学生探究“当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会怎样?”
生成预见1.活动一中要希望达成两个目的:1.全体学生统一认识: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2.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在水中的重力,为后续探究准备。

教师要注意引导。

2.在学生测量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的探究活动中,有可能会不注重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教师要注意建立前后联系,尽量减少操作技能上带来的障碍。

课堂评估1.学生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方法是否准确熟练。

2.学生观察实验中的记录数据是否真实完整。

3.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或图示准确地解释物体的沉浮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