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在中国实现了美国梦

合集下载

俞敏洪励志演讲心若不死就有未来

俞敏洪励志演讲心若不死就有未来

俞敏洪励志演讲:心若不死,就有未来一个心中总有梦想的人,你会发现他会不断成长,不断取得你想象不到的成就。

其实从我们身上可以看到,每一个人都是会成长的。

有一句话说:“千万不要以某一个人的现在去判断他的未来,除非你发现这个人的心已经死掉了。

”一个不死心的人,一个心中总是有梦想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卑微,只要他在前行的路上,就一定能走出很远的距离。

你会发现他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取得你想象不到的成就。

在北大的时候,我就是徐小平、王强所取笑的对象,一路走来我非常悲哀地发现,到现在为止他们在任何一场演讲中依然在取笑我。

但是我也非常欣喜地发现这样的取笑已经进入了不同的层次。

在北大的时候他们是因为鄙视我而取笑我,但是现在他们是因为尊敬我而取笑我,这表明我的成长速度比他们要快。

徐小平参与了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制作,希望通过电影来展示我们这些人更加完美的形象。

电影拍完了以后,陈可辛和徐小平给我发短信,说这部电影你看了之后,一定会为你在电影中的形象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场晕倒。

我想,徐小平这哥们真够义气,居然在电影中把我的形象描写得这么高大,这部电影我一定要去看。

于是我们就一起到了清华大学首映式的现场,看完以后我就发现徐小平在那儿热泪盈眶。

他为自己在电影中的形象而热泪盈眶。

我看完以后觉得很不爽,心想电影怎么把我描写得这么窝囊:找了个女朋友,结果女朋友跟老外跑了;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全部跑了;好不容易跟领导打交道,被领导开除了;做生意自己做不起来,还是一大帮朋友跟着做,结果才做起来;然后合伙人们想要上市,还坚决不同意上市假定这个电影中的成东青就是我,孟晓骏这个角色是徐小平,你看孟晓骏聪明果断,还为朋友两肋插刀,演孟晓骏的邓超又是那么英俊。

王强的形象在电影中叫做王阳。

王强的形象也很好,在大学的时候就长发披肩,颇有艺术家气质。

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年代,但电影中的王阳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泡上洋妞了。

我觉得电影对我不太公正,所以我问徐小平、王强,怎么把我拍成这样。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度过生命的意义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度过生命的意义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度过生命的意义同济大学的同学们大伙儿晚上好!事实上人活着就挺好,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

活着每天都会有太阳升起来,每天都会看到太阳落下去。

你就能够看到朝霞,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确实是活着的最美好的意义所在。

没想到同济大学的同学们把我如此“高大”的形象放在大屏幕上,这确实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因此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专门的败兴。

实际上,每一个人差不多上专门一般的,我们专门多时候会发觉生命中专门重要的东西跟我们以后的幸福和成功事实上没有太多的联系。

例如,有人认为,相貌跟以后的成功会有专门多的联系;有人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会跟成功有必定的联;有人认为,上名牌大学的人会成功,在大学里成绩好的人比学习成绩差的人更加容易取得成功……所有这些因素可能有部分是对的,但大部分差不多无效,例如讲相貌。

如果讲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可不能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因为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咨询题。

所以,这并不意味着相貌好看的人就做不成情况,例如讲,另外一位大伙儿比较熟悉的公司老总百度老总李彦宏。

李彦宏专门英俊潇洒,他所有的照片看上去都像电影明星一样,然而他也取得了成功。

因此不管相貌如何,都能取得成功,只只是李彦宏和马云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通常不太情愿坐在相邻的椅子上,因为两个人的对比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解决的方法确实是把我放到他们两个中间,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

像我如此,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能取得成功。

因此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自己风度和气质的培养,自己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决不移的追求。

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你的聪慧,所有这一切才是构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质。

那么成功和家庭背景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常能够看到一些权贵富贾出身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例如,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左边的一些同学穿着名牌服装,右边的拎着名牌的皮包,前面坐着市委书记的女儿,后面坐着中央领导的亲小孩,而你可能就一个来自一般工人家庭的大学生。

俞敏洪励志演讲文章精选

俞敏洪励志演讲文章精选

俞敏洪励志演讲文章精选: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演讲时间:2022年4月18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全球创新论坛2022年会上的励志演讲稿现在一天到晚在谈互联网+,也一天到晚谈颠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内心拥抱变化,并且在变化中间寻找机会。

这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保证。

1、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说到底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技术怎么变迁,移动互联带来的这种商业颠覆的模式,多少会改变某种商业的形态。

每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还是修炼自己,把自己修炼成了,你就把企业或者把你做的事业给修炼成了。

在中国的人群中间,我最佩服的就是企业家。

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这些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思想、新思维、新挑战,并且勇于改变和改造自己。

因为他们不仅仅在寻求变化,他们必须把自己的企业事业和个人放在变化前面来考虑。

在变局产生之前,就必须布好局。

另外,他们还必须具备非常敏锐的判断能力,要能够立得住,站得定,坐得稳,这个是很难的。

七年以前,马云和王健林有一段对话。

王健林当时要做万达影院,马云建议王健林别做影院,所有的电影一放在网上就能查到,中国盗版又那么猖獗。

家庭影院兴起,家庭的屏幕和音响根本就不比电影院的差,你做万达影院肯定死路一条。

当时我记得王健林只说了一句话,说小马哥,你能想象两个年轻人谈恋爱,在家里看电影,父母坐在他们后面一起看的场景吗其实这就是商业的判断。

2、颠覆不那么容易,一定要有颠覆性思维不管是刚才的陈春花还是陈东升,还有站在这里的俞敏洪,都曾经被无数的人挑战和颠覆过。

有人说要把泰康人寿颠覆掉,也有很多人说要把新东方颠覆掉。

13年底到14年一年的时间,喊出颠覆新东方口号的公司大大小小有40家左右,说得最厉害的一家是三个月就让新东方从地球上灭绝。

我今天还像恐龙一样站在这,但是那家公司去了哪里,我不知道。

要颠覆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定要有颠覆性的思维。

说到底还是要修炼自己。

其实修炼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从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开始。

永不言败的俞敏洪

永不言败的俞敏洪

龙源期刊网
永不言败的俞敏洪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3年第07期
俞敏洪,新东方培训学校的掌门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小时候,能够吃上一顿饱饭都是一种奢望。

而他却不甘于现状,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俞敏洪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

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使他有勇气不断地高考,三年高考,两次败北,最终走进北大校园。

追梦中,俞敏洪选择了一个500年前的邻居,他的名字叫徐霞客。

因为俞敏洪非常崇拜徐霞客,直接导致他在高考时地理成绩考了97分。

徐霞客走遍了中国,俞敏洪则想走遍世界。

在这个理想与志向的支撑下,俞敏洪不断走向成功。

【素材解读】
其实,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微小的。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没有很多出路更没有退路可走,我们只有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让自己比别人多出一些优势,这些优势就是自己的信念,执着,毅力,汗水,智慧,精神和心态。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想以绝对的优势超出别人,而许多情况下,人们之间的智商与各方面条件相差却非常微小,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唯一的办法,就是直面挑战与挫折,具备永不言败的精神。

【适用话题】
勤奋、追求、态度、事业、人生等。

留学教父的华丽转身励志人物俞敏洪的故事

留学教父的华丽转身励志人物俞敏洪的故事

留学教父的华丽转身励志人物俞敏洪的故事留学教父的华丽转身励志人物俞敏洪的故事问问那些有出国打算的中国学生,也许每一个都熟知俞敏洪这个名字,当他现身于美国或加拿大的街道时,常常会被一些中国留学生认出来,心悦诚服地称呼他为“留学教父”。

作为一名教师,兼商人,俞敏洪在十多年间将新东方从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的培训作坊,发展成为影响全国、融资上市的庞大教育集团,或许是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出生草根当一个人被视作成功者,他的每一个故事都会成为注脚。

俞敏洪在演说中经常讲到,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是经过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

诚然如此,他无疑属于前者。

俞敏洪出生于60年代初的江苏农村,他因培训成名,却因为英语差劲两次高考落榜。

他说自己从那时开始与英语较上了劲。

1980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俞敏洪终于上了大学,讽刺的是,录取他的是北京大学西语系。

即便如此,当时也没人想到俞敏洪将来会成为样子。

进入北大后,他因为肺结核病休学一年,因为普通话不标准,只能在差班上课。

土里土气、智商平平,是俞敏洪当时的公认形象。

他的高三补习班、现任北大新东方校长周成刚后来调侃,自己苦苦奋斗了二十几年,想不到最后竟要受制于他。

俞敏洪自嘲,5年的大学生涯,大家认为他是最没出息的一个,也没有一个女孩正眼看过自己。

这些故事是俞敏洪日后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别人提起的,他想要表达的是:不甘困苦、笨鸟先飞,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事实上,俞敏洪当时还并未萌发出创立一大摊子生意的远大梦想,但他的确是个愿意为生活做出改变的人。

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的大部分同学店铺,他因为学业不出众“只能”留校担任一名普通老师。

在“下海”浪潮席卷的那个年代,对于接触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是一份无聊的工作。

经过3年的申请,他终于也被美国一所大学接受。

成功总是被各种偶然包裹,这就是新东方创立的最初动机。

俞敏洪的励志成长故事

俞敏洪的励志成长故事

俞敏洪的励志成长故事俞敏洪的励志成长故事(通用11篇)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也有人认为,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俞敏洪的励志成长故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俞敏洪的励志成长故事篇1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只要是曾经有过留学梦想的,就没人会不知道新东方英语。

知道新东方英语的人,就一定知道俞敏洪,新东方英语的创使始人。

俞敏洪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教人如何考试的人。

同样,他自己也经历过很多考试,三次高考才考入大学,工作之后被单位处分,新东方创业之初,经历了百般磨难。

如今,在新东方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之后,俞敏洪最大的理想是办一所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

在接受央视《人物新周刊》的采访时,俞敏洪给自己的每个人生阶段考试都只打6分。

他说,6分是及格分,如果没有及格,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但自己的每个阶段又都不是那么平坦和顺利。

从常熟师范到北大前两次参加高考时,俞敏洪的英语成绩分别只有33分和55分,而那时他的目的也只是想到常熟师范学校去读个大专,就连这样的原望最后也没有达成。

就在他几乎准备放弃时,县办了一个补习班,请来一位曾经培养出北大学生的老师来给学生补习英语,俞敏洪由与成绩不够,因而落选。

后来,他的母亲只道了这件事,居然找到从教育局到江阴一中的所有相关人员,最后求他们给自己儿子一个机会。

看到这个场景,俞敏洪产生了一种感觉,自己第三年是不可能不上大学的。

进了补习班之后,俞敏洪一改往日的自卑,被选为班长,并且努力而勤奋地学习。

俞敏洪说当你觉得拼命是一种快乐的时候,你的学习成绩不太可能上不去。

后来,俞敏洪的高考总分和英语分数都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

从北大毕业后,俞敏洪留校当了老师,而且一干就是7年。

在北大任教的那段时间,他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大多留学到美国或加拿大。

虽然俞敏洪心里也有些落差,但却未流于表面。

可是俞敏洪的妻子觉得被人落下了,便时常在他耳边唠叨。

俞敏洪励志演讲:把平凡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俞敏洪励志演讲:把平凡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俞敏洪励志演讲:把平凡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一直在爬。

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感动的日子。

我常常说: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你的生命就白过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人的进步是一辈子的事情。

就我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

第一样叫理想。

我从小就有一种想法,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

我有个邻居,也是我终生的榜样,徐霞客当然是5XX年前的邻居,我们都是江苏江阴的。

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

我现在正在实现这一。

所以,只要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

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心胸。

第二样叫良心。

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

良心,会从你做的事情中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会对你的未来产生影响。

我来讲两个小故事。

有一位企业家和我讲过他大学时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周都会带6个苹果到学校来,他自己一天吃一个。

尽管苹果是他的,但从此他给同学们都留下一个印象:太自私。

后来这位企业家成功了,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希望加入到企业家的队伍里来。

但企业家和同学们一商量,都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时他就没有表现出分享精神。

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6瓣大家一起吃。

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自己的故事。

做学生时,我的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

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是4年。

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

[俞敏洪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创富故事:追梦与造梦

[俞敏洪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创富故事:追梦与造梦

[俞敏洪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创富故事:追梦与造梦导读:我的成功源自两个因素:一是我确实会有梦想;二是我会始终咬定梦想不放松。

即使我的梦想不是很宏大,但一定要要使自己处于每一天都在向上生长的状态。

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在于你的教育背景有多深厚,经历有多显赫,而在于你对自己的未来保持怎样的心态和追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励志人物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中国留学教父”、“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传媒构造的影像世界里,俞敏洪得以“神化”。

追梦与造梦,俞敏洪的创业、创富故事更被演绎为一种难能可贵、不可复制的传奇。

4月26日19时,搜狐企业家论坛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发表主题演讲,并与现场4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互动与交流。

主持人(搜狐网财经中心总监助理张翼):今天晚上的演讲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搜狐财经、蓝狮子读书会联合主办。

今年是俞敏洪的第四个本命年,我们也试图用四个字浓缩新东方以及俞敏洪的创富之路,这四个字就是——追梦、造梦。

今年3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新书《俞敏洪管理日志》,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阅读了近十年来俞敏洪所有的内部讲话、公开演讲和相关报道。

完成书稿的那一刻,我的头脑中浮现出的就是“追梦、造梦”这四个字。

所谓“追梦”,意味着你所有的努力和奋斗,为的都是追逐心中的梦想和榜样;所谓“造梦”,意味着你的所作与所为,都将成为别人的梦想和榜样。

两个女人影响了俞敏洪的一生,一个是他的白发娘亲,一个是他的结发之妻。

如果不是白发娘亲固执的坚持,俞敏洪断然不会演绎“连续三次高考终于考入北大”的个人传奇,可能到现在都没能走出江苏江阴,也摆脱不掉农民的身份与习气;如果不是结发之妻顽强的推手,俞敏洪穷其一生也就只是北京大学的一个英文老师。

两个男人,曾经左右着俞敏洪,一个是王强,一个是徐小平。

正是这两位北大的学友和师长,让新东方一步步挣脱家族化,走向资本化。

俞敏洪从中国走向世界之后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俞敏洪从中国走向世界之后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俞敏洪从中国走向世界之后看到社会在变好,那么多人努力,甚至是感受到社会全面的推进,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该做点什么,而不是这么悠哉悠哉地生活着。

(让我质疑的是一个小事,俞敏洪说唯一出路是高考,但他也说过,如果没高考成功就会是民营企业家,这哪里能看出是唯一,是套话吧,往好的说。

当然,他是做贡献的人,而且这无关紧要,也许是他身在那个位置这么说更好,或者是过去养成了这种说法,或者说他有这方面的倾向,但都不用纠结。

)5、图文版十三邀|当年的高考是我走出农村、走向世界的唯一途径1、俞敏洪的前半生,是一个自我应试和帮助他人应试来度过的人生,全球科举考试制度中最重要的引路人。

2、年近六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农村孩子的应试教育。

4、花絮1、让学生走向世界,将世界带回中国。

3、十三邀 | 许知远对话俞敏洪:我确实也有某些教育理想1、“你有没有想过,在90年代,你确实在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之中,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其实没有,因为太阳总会升起。

”2、俞敏洪:从中国走向世界之后1、从小插秧快,家务活做得好···2、没考上大学就会做,农民企业家,江阴人天然会做生意,母亲第一个万元户···85岁以前还是超级精明。

3、老年痴呆,安静,无知无觉的老年人。

4、还有20年,应该怎么过,变成了我思考的一个重点,哪些该放弃,该果断地放弃,哪些不能放弃,•无聊的社交,已经不合算了•那种虚荣心的事情5、你想过,你在历史中的角色吗?没角色,我在历史中有啥角色啊。

我觉得在历史中的角色,至少有几个要素你做出了改变历史方向的事情,战争中的英雄、伟人,当然更加厉害的就是,改变人们的信仰,释迦摩尼,耶稣之类的,再一个呢你是,你是创造了某种思想体系,给人带来了,某个阶段的社会的思想变革,卢梭、伏尔泰、康德,包括尼采···许:你说的太大了,全世界都没太多,但是比如说,你确实是在,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之中,起到一个,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也很有意思的角色。

俞敏洪最疯狂励志演讲稿五篇

俞敏洪最疯狂励志演讲稿五篇

俞敏洪最疯狂励志演讲稿五篇俞敏洪一个善于在演讲中激励学生的“圆梦大师”,一个没有一点架子、任由员工“开涮”的亿万富豪,一个创业伙伴们骑到他头上却不得不服气的校长。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俞敏洪最疯狂励志演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俞敏洪最疯狂励志演讲稿篇一同学们好: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最佳的法宝或者说最好的力量,就是去进行奋斗,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坐在这儿也是来吸取这种力量。

我们每一个人出生都不一样,曾经年轻的时候,抱怨自己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

曾经年轻的时候抱怨过自己的父母,什么也不能给我。

混遍北大整整七年,没有一个女人爱上我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谈了好几次恋爱。

有的同学已经娶上了美丽的女人,成立了美好的家庭。

当我发现至少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时候,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肺结核。

发现好像所有的生活黑暗和不如意都集中在你一个人身上,幸亏在这样的过程中间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身上唯一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我觉得只要努力,只要奋斗,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应该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应该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而这种感觉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就是来自于我从小在农村的那种生活,来自于我自己高考的启示,因为对于我来说,农村孩子长大唯一可能的归宿就是在农村。

我十四岁初中毕业,紧接着命运就对我做出了宣判,当时中国有一个政策,叫做贫下中农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上高中,我姐上了高中,因此就轮不到我。

所以其实我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地当过一回农民,在那个时候我就料定了自己这辈子大概只能在农村待着了。

但是,老天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_以后,教育政策立刻就改变了。

我们的初中老师想起了我,说俞敏洪是一直喜欢读书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他破例地重新放到高中里面来。

我妈听说我这个事情以后就非常地兴奋,就找公社大队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去不断地说,说我儿子就是可以来的,所以我这辈子我最感激的就是我妈。

俞敏洪被搬上银幕:陈可辛镜头下的民企野蛮生长史

俞敏洪被搬上银幕:陈可辛镜头下的民企野蛮生长史

俞敏洪被搬上银幕:陈可辛镜头下的民企野蛮生长史陈可辛50岁前做梦都没想到,他的生活能与俞敏洪发生交集。

虽然,他表示讲的是一个和新东方没有太多关系的故事。

陈可辛50岁前做梦都没想到,他的生活能与俞敏洪发生交集。

虽然,他表示讲的是一个和新东方没有太多关系的故事。

二人至今都没见过面,但他们肯定算碰上了。

在哪里?在这个春天里,在陈的新片《中国合伙人》里。

两个人还是同一年生的,巧。

牵线的是俞敏洪曾经的合伙人徐小平和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

徐把一个与自己经历有关的剧本交到了韩的手里。

2011年下半年,陈可辛从韩处看到剧本。

据陈可辛回忆,韩三平最初是想邀请他来当监制。

陈可辛多年来一直想拍一个与时代和企业家有关的电影,但都找不到下手处,这个剧本击中了他。

他主动向韩请缨做导演,并表示自己也想参与投资。

韩三平有些怕屈了陈可辛的才,因为这是一部千万级的“小制作”。

陈愿意做导演,他自然乐见其成,韩只提了一个建议,陈要“用拍《甜蜜蜜》的感觉来拍这部电影,表现中国大陆,特别是北京的现实生活”。

韩三平的前半句话对陈可辛来说当然不是问题,问题出在后半句。

陈是香港人,不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营企业野蛮生长的历史,怎么办?陈可辛在北京的工作室在通惠河北岸一栋老式厂房里,厂房墙面是裸露的红砖,与CBD大环境反差极大。

工作室的一角散放着那个刚刚逝去的年代最常见的白色搪瓷茶缸、老式闹钟、帆布大包。

陈办公室里的书架上插着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刻意营造了一种时间倒流的氛围。

徐小平不以编剧为业,剧本初稿须大改。

帮陈可辛动刀的,是他多年的搭档、香港编剧林爱华。

但林爱华与内地的商业社会也隔膜,后来,陈将第三稿至第N稿的工作交由内地编剧周志勇与张冀来完成。

命运曾经给了陈可辛和俞敏洪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无数重合点:1980年,俞敏洪考进北京大学,同年,陈可辛到美国读大学。

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开始办学,同年,奠定陈可辛导演地位的第一部作品《双城故事》面世。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的励志故事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的励志故事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的励志故事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人,新东方创始人,著名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曾担任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等社会职务。

他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

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其实我也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比如说我高考落榜。

当时想着一定要考进大学,但没想过进北大,所以就拼命读书。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低着头一直往前走,目标就会在你的后面。

所以当我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真的是仰天大笑然后嚎啕大哭,跟范进中举一模一样。

但如果当时没有坚持的话,也许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比如,当时我们村有个人跟我一样考了两年,他总分还比我高三分,当时我跟他说一起考第三年吧,但他的母亲说别考了,找个女人结婚算了,但当时我跟我妈说你让我再考一年,结果第三年我真的考上了。

所以我得出两个结论,1、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的快,但是要跑的久;2、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我走到今天没有一天懒惰过,我现在每天依然要工作近16个小时,从高考那天开始每天如此。

但我发现,我还是比不过有些同事。

从小学到高中,我学习也挺认真的,成绩总是在前10到20名之间,而在大学我学习更加认真,但最后却以全班倒数第五名毕业。

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从小学就知道了,而生活中也经常体现出来。

因为跑得快的人往往会停下来,而跑得慢的不能因为慢就不跑。

只要跑,早晚会达到你所向往的终点。

所以我们不要去计较大学时候谁的成绩高低,只要不停的去追求就可以了。

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因为笨的人每天都在创造,而聪明的人可能创造一段时间会停下,即便是爱迪生这种超级天才,小时候也被认为是个白痴。

俞敏洪经典励志文章

俞敏洪经典励志文章

俞敏洪经典励志文章俞敏洪经典励志文章-俞敏洪正能量励志文章 1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穿过岁月的迷雾,让生命展现别样的色彩。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各种各样的梦想,每一个梦想听起来都很美好,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真正坚韧不拔、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的人。

人们热衷于谈论梦想,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一种对日复一日、枯燥贫乏生活的安慰。

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实现梦想。

只有人类能够去梦想,并把梦想变成现实。

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

它意味着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意味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意味着对自己的信心。

可是什么阻止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我们听到的理由多如牛毛俞敏洪励志经典:梦想需要行动俞敏洪励志经典:梦想需要行动。

比如说想去某地旅游,但没有足够的钱;想学习英语,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想要追求某人,但觉得条件还不够成熟等等。

人们对于做不成的,或者还没有做的事情,很少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往往都是习惯性地寻找某个外在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下,舒口气,然后继续过自己平庸的日子,让梦想躺在身体里的某个角落呼呼大睡。

其实,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外在因素只占小部分原因,主观因素才是能否实现自己梦想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勇气,是指放弃和投入的勇气。

一个人要为某个梦想而奋斗,就一定要放弃目前自己坚守的某些东西。

既想经历大海的风浪,又想保持小河的平静;既想攀登无限风光的险峰,又想散步平坦舒适的'平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投入,是指一旦确定了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梦想,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

心想不一定事成。

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去做,比如一个人想学游泳,惟一的办法就是一头扎到游泳池里去,也许开始会呛几口水,但最后一定能够学会游泳。

因此,实现梦想的关键是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

行动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有一个学生曾经说,他以后想要走遍全世界,变成像徐霞客、马可-波罗那样的旅行家和冒险家,去感受大海一望无际的壮阔,体会沙漠高低起伏的雄浑,探索落日下尼罗河畔金字塔的奥秘,追寻云雾中喜马拉雅之巅的神圣。

U1 Reading 2 with Translation

U1 Reading 2 with Translation

From the ‘American Dream’ to a Chinese Dream1 Yu Minhong will never forget watching his father, a poor peasant and carpenter, collect bits of waste brick and stones and turn them into a small pen to shut in the pigs, hens and ducks. Yu says his father’s determination and foresight have influenced his whole life. “If you have a map in your head, you can always turn stones into a building. If a pyramid was dismantled, it would just be a pile of stones. If you live your life without an aim it’s just a heap of days.”2 Yu Minhong is one of the inspiring stories of those who have been able to grasp opportunities in rapidly changing China.3 Like many of his peers, Yu wanted to pursue an American Dream in the late 1980s but failed repeatedly to obtain a visa. Disappointed, he started to help others fulfill their American dreams. He quit his job as an English teacher at Peking University and started up a business in 1993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English skills. At the time, he had a class of only 30 students. Now he owns a company, New Orient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with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students. It has a network of 25 schools and 111 learning centers in 24 cities as well as an online network that has attracted 2 million registered users. The company became the first private education company to be listed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in September 2006.4 “My next aim is to build New Oriental into a model for China’s private education,” adds Yu.5 Today, many private schools have gone bankrupt after failing to deliver both profit and goode ducation. Yu, however, is not afraid of failure. “Ups and downs are part of a career. Falling over is not a problem. What you learn in the process is invaluable: it can help you start over,” Yu says.6 Yu went through enough hardships throughout his life. Childhood poverty, two failures in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s, a year’s sick leave while at university, repeated refusals of his overseas study visas and later he was almost killed by some dangerous thieves. “These ordeals make me treasure every minute of life and be ready to help others,” he says.7 Horseback riding in the Beijing suburbs is Yu’s favorite way of relieving tension, but he feels closer to the camel. “A camel can walk a long way in difficult conditions. Running a career is like traveling through the desert. Career success means walking from one oasis to another. It calls for camel-like perseverance and a good sense of direction,” says Yu.从“美国梦”到中国梦1 俞敏洪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样的时刻,他看着自己的父亲,一个贫穷的农民和木匠,捡些废砖乱石,搭了一座小围栏关猪、鸡和鸭。

俞敏洪讲过的励志故事七则

俞敏洪讲过的励志故事七则

俞敏洪讲过的励志故事七则一、在哈佛自杀的中国留学生什么是心理承受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些面粉放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面粉很容易会散开,但是你继续揉,揉了千遍万遍以后,它再也不会散开了,你给它拉长它也不会散架,它只会变成拉面,这是因为它有了韧性。

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就如同一团散的面粉,然后被社会不断地揉最后变成非常有韧性的过程。

也就是说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经过不断的锻炼直至最后成熟的过程。

“蹂躏、折磨、压迫、挫折”等词都是形容对人的某种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锻炼出来了,遇到失败和痛苦你就能够承受,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就承受不起这个压力。

在国外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自杀的现象发生,我去年去哈佛大学的时候,就听说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个中国学生自杀的消息。

他自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哈佛无论怎样努力老是考不了第一名,常受到教授的指责,他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最后自杀了。

悲剧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如果没有承受失败和孤独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去了哈佛你也可能失败,而且失败到一败涂地。

自杀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你死了以后地球照样转,阳光依旧灿烂,不转不灿烂的只是死去的你。

如果你活着,你就会发现,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只要你勇敢努力地活下去,世界上的一切美好都是为你而准备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壮观等着去看,尼亚加拉的瀑布等你去看,拉斯维加斯的风光等你去看,中国的长城等你去爬,而只有你勇敢地活着你才能去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要有一个信念,在你最失败的时候你要想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是为你而存在的,总有一天你会见到这些美好的东西,这样你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就具备了心理承受力。

二、人为什么要向狼学习一个人必须要具有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这个能力非常非常重要。

为什么要学习与人打交道?我们看看狼是如何生存的就会知道其重要性:人要学会象狼群那样地“团队生活”。

狼有三个特点:一是狼即使剩下最后一条的时候,它也会勇往直前地去掠取食物,也就是说它具有勇敢性和进攻性。

俞敏洪实现自身价值不被生活支配的素材

俞敏洪实现自身价值不被生活支配的素材

俞敏洪实现自身价值不被生活支配的素材
1.俞敏洪因其创办新东方的经历曾被业内称为传奇,而坚持纯粹的理想是俞敏
洪界定成功的关键词。

他肯定的说,任何人心中只要保留了成长的梦想,经历的苦难悲伤都有可能变成现实中成长的肥料,最佳法宝就是奋斗。

你可以颓废、迷茫,但是不能忘记生命在于行动,需要用激情唤醒内心渴望,生命才会更加光辉灿烂。

2.俞敏洪拎着糨糊桶,独自走街串巷地张贴他的新东方托福培训广告。

“那时
候我开一辆面包车,自己拉教材、接送学生,一年就跑了7万公里,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此前中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出国考试培训机构。

“我们也就是比别人讲得稍微好一些,幽默一些,学生爱听一些”,俞敏洪说。

一两年后,新东方站稳了脚跟。

3.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在租赁教室里举办的“英语
培训班”开始,到一家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成为中国标志性的民办教育实体。

走进俞敏洪创业经历

走进俞敏洪创业经历

走进俞敏洪创业经历新东方在美上市,造就了俞敏洪这个新的亿万富翁。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把这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俞敏洪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北京时间9月8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于20.88美元。

新东方董事长、持有公司31.18%股权4400万股的俞敏洪的资产一跃超过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

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这样的赞誉现在看来也许并不为过,但对于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来说,当初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

失意的80年代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

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 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

那时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惟一出路。

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

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就是进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来学习了,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

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

大三的一场肺结核又使俞敏洪休学一年,人也变得更加瘦削。

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敏洪:我在中国实现了美国梦作者:俞敏洪雷晓宇来源:《资治文摘》2008年第01期◎口述/俞敏洪文/雷晓宇“我要是不办教育多买地,我早就是‘地王’了。

”在新东方大楼的电梯里,俞敏洪说。

他对做了14年的英语培训教育及将来可能的私立大学一往情深。

我从没为有钱烦恼过那天(2006年9月7日)上午在纽交所上市,下午我就跑到纽约的哈德森河边上坐了好几个小时,我开始迷茫。

一个是新东方未来怎么做?我知道上市以后,每年要求大量的增长,不管是利润、收入还是学生人数。

可我在新东方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教学质量,两者某种意义上是有矛盾的,你上升快了,教学质量有可能就被稀释掉。

第二个迷茫,当时新东方上市15块钱一股,其实也没多少钱。

整个新东方大盘子才几亿美元,我个人几千万美元。

当然这在老百姓心目中算大钱了,但是想想李彦宏他们上市,一上去就是几十亿美元的身价,自己什么都不是。

坦率地说,我上市以后一点都没高兴过。

从1993年、1994年,其实我就应该算是一个有钱人,当时就有几十万上百万,生活状态各方面基本是和现在持平的。

那种艰苦创业一夜暴富的强大冲击对我是没有的。

对于新东方来说,上市以前就有两三亿人民币的学生预收款在账上,所以我要是号啕大哭就有点装模装样了。

当然我也希望跟李嘉诚一样有钱,但是我不会羡慕他,不会心里不平衡。

因为你这一辈子怎么做也不一定能达到他那个水平。

中国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比下不知余了多少了。

人只要跟自己比就可以了,比起当初在北大住地下室,每个月拿个100块钱,连饭都买不起的情况,你现在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唯有继续努力而已。

你知道,有钱是做不到心灵自由的。

如果你用得不恰到好处的话,还会限制人身自由。

坦率地说,我确实看到一些负面的状况:有钱了就不愿意干活了,就失去了做事情的动力和目标,心灵反而空虚。

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另外一种状态,想显示自己有社会地位,有钱,就会无端地花钱炫耀,买高级车、买大房子等等。

我觉得这些都是有钱带来的误导。

我个人认为我自己做得还是恰到好处的。

我从来没有为有钱烦恼过,因为我始终觉得我的钱不够。

我平均每天20块钱的饭,也不穿名牌衣服。

我首先要为家庭留足够的、合理的钱,包括我买书的钱、吃饭的钱,万一失去劳动能力还能活下去的钱。

除此之外,我要做的事情就变得特别简单,我就做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如果我发现我身边有贫困的孩子们需要上学经费的,我就提供一点,主要是针对大学生。

上市以后,我在香港成立了一个中国学生慈善基金,委托专门的银行、人、信托机构在做;内地方面,我们和团中央、教育部也合作成立了两个慈善基金。

第二个要做的,就是我一心一意想办一所非盈利性的私立大学。

这是我从北大出来就有的心愿。

当时做新东方的时候,其实是想把新东方做成这样的一个大学的,但是慢慢做成了一个商业化的教育机构,办私立大学的梦想有一段时间丧失掉了。

但是后来新东方上市以后发展比较不错,国外的资本也比较追捧,现在重新又捡回了这个话题。

如果我真能够把我在新东方拥有的股票换成现金的话,那还是有可能建起一所比较小型的私立大学。

这个就需要有两笔钱。

第一笔钱就是搞校园的钱,估计也就是几个亿。

第二笔钱,你得为这个大学成立一个基金会,来支持这个大学不断往前发展。

如果说有这么一个理想的话,这个钱够不够?有多少都不够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我现在反而不得不努力地做新东方。

不努力做新东方,它股价往下掉,这个钱又没了。

这样我就有了一个努力的理由,一个人要是没理由是努力不下去的。

我的理由就是办一所私立大学,这样,我这个钱的出路就有了。

上市那天,我老婆并不在场,她算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东方呆了5年,很有感情。

但是整体来说,她对有多少钱是不太在乎的,因为她知道家里有足够的钱了。

她跟我有一个同样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给孩子留的钱越多,一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我赚的每一分钱我老婆都应该有一半,所以我要花钱就必须要经过她的同意,比如说我想办私立大学,想资助贫困学生,如果我老婆不点头的话,那我弄完以后她就会天天跟我吵架。

所以在新东方上市以后我还跟她有过一次认真的谈话,比较容易地达成了统一。

老师还是老板,这是个伪问题2005年,新东方这个楼刚刚修好的时候,有记者来采访我。

后来他说,感觉那时候我没什么成就感,相反是恐惧感比较多,就担心新东方在我手上变没了,担心自己失败了,变成商学院的MBA案例。

现在我还是这个担心,一模一样。

当时担心还不如现在大,上市以后,变成全世界的企业了,全世界只要是搞教育的都在报道、研究新东方,新东方要是真的做倒的话,它跟我的后半辈子是密切相关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还是挺佩服史玉柱的,做烂了一个巨人集团以后,现在又弄了一个巨人网络去上市,而且身价也变成中国至少前20位。

我觉得他挺牛,能从那种失败和折磨中间站起来。

虽然他做生意的模式和我的完全不同,但是我依然对他的勇气挺佩服。

他是真正拥有商人心态的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什么能赚钱我就做什么。

我就不行,我得喜欢做,而且我做这个事情对别人也有好处,我才做。

这个东西我改不了,绝对不是装模装样,我就下不了这个手。

常常有人问我,你是老板还是老师?这是一个伪问题,只有中国人才会问,是工农商学兵封建残余。

大家总觉得老板是剥削人的,老师是教导人的。

在我心目中,我认为老板和老师都可以剥削人,也都可以教导人,一回事,关键是你本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你这个人是什么,而不是你本人处于一个什么身份位置决定你是什么。

老有人认为新东方钻了中国应试教育的空子——其实不是钻了空子,是沾了光。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既然这些考试是一个人人生不得不过关的考试,要做的事情就变成推人一把,你本来用6个月才能学习完的东西,我来帮你学习,让你3个月就过关。

这一点社会也对新东方有一点非议,说新东方帮助国家促成应试教育。

新东方哪有这样的本领促成国家的应试教育?除非高考英语四六级的卷子让我们出,我们掌握考试资源,靠考费来赚钱。

我走到世界各地都会有人跳出来叫我俞老师,这个纯粹叫做亲热,但是没有谁说,我的导师来了。

绝对不可能的。

我没有信徒,学生对我的迷恋是一时的。

但是坦率地说,我真是有这么一个愿望:现在我还是七情六欲什么都全、而且很强烈的人,未来可能到了60岁的时候—我真能做到的话—能坐下来讲学,而且我能挑自己的学生。

那时候我的功底也够了,能够像南怀瑾、弘一法师、台湾的星云大师,通了以后到处演讲。

那个时候你就会有弟子,现在绝对不可能—现在我自己活得都还没像人样呢。

在中国实现美国梦其实1994年年底,我办了新东方快两年的时候,我就能出国留学,但是那时候我就不出去了。

原因特别简单,每天学生人数都在增长,那么好的拿钱的机会你怎么敢轻而易举放弃掉?另外隐隐约约感觉,说不定也能做成一个事业,因为当时陆陆续续已经有国外的留学生开始回国创业了,尽管人数非常稀少。

假如当时出国了,我估计跟大部分国外的同学一样,在国外读完博士生,当个终生教授,每年拿个四五万块钱的工资,生两三个孩子,中文都讲不流利了,这个就是我的必然的人生轨迹了。

事实上,我1995年第一次出国,去美国和加拿大,看到我那些同学和朋友的生活状态的确如此,比我想象中的要平淡或者说糟糕——糟糕倒不一定是钱上的,而是他们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问题是进入不了美国主流。

我去以前并没有一心一意想把他们这些人劝回来,由于看到了他们的现状,我才把他们劝回来。

30年来,中国有好几次出国热。

当我输送这么多学生出国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有一丝自卑的。

因为我自己没有出过国留学,也没有在国外名牌大学读书过。

尤其到了1995年、1996年,我把国外一些朋友弄回来一起干,但是人家也有不高兴的时候,一不高兴的时候,他们就以在国外读过多少年书的感觉来压我,我没有还口之力,因为我要一还口,就觉得自己很土。

我忍受过不少这样的东西。

他们在中国这个土地上,用中国的方式给我上了一些西方理论的课。

中美关系的几次动荡其实对新东方的业务没有太大影响。

1997年,大家一边说着“中国可以说不”,一边向往可以到美国去学习。

那一年其实是美国提供中国留学生奖学金挺多的年份。

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那事儿,我们当时的调子是这样的:不能因此就从此跟美国再不打交道了,不管仇恨也好,觉得不公平也好,我们要记在心中,而唯一我们有说话权利的时候就是我们中国强大的时候。

“9·11”那天,我在中国看电视,给几个在世贸大楼里工作的朋友打电话,不过倒是没什么悲愤的感觉。

新东方真正受影响的是“非典”,那几个月学生退收学费1亿,差点把新东方整倒掉。

这次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去敲钟,跟交易所的总裁们吃饭,路演的时候成天跟成百上千个资本家沟通,我真正了解了资本家的内心和他们运作的规律、股票市场的规律,学到的东西相当多。

第一,西方人在管理公司上比中国人更加坦然和理所当然。

原因很简单,他们从公司组建的第一天开始就是完全按照国家的法规政策去建,没有占用太多的国家资源,而是靠自己的努力。

中国的老板就不那么坦然,谈到自己公司发展的时候,不少老板都会有点遮遮掩掩,因为他背后可能动用了某种别人拿不到的资源。

第二,我们也常常能感觉到中国政策上不断的改变,还有一些政府可能出现的干预行为对企业家心理的影响,多少会有惴惴不安的状态。

我在国外的企业家身上是找不到这种感觉的,一点也没有。

第三,也看到一些资本家的局限性,比如说,唯利是图确实是资本家最重要的局限性,但是这个局限性被另外一个制约住之后,我觉得也挺不错。

比如说,我们跟这么多美国的大公司在谈判投资问题,至少有一点,他们很尖锐,但是他们不骗人。

这一点我在中国找投资者谈的时候就会比较提心吊胆。

现在中国的企业家在国际上可能不受尊重,误解来自于几方面。

第一,产品输出的质量确实有问题;第二,一些商业不诚信被扩大了;第三,中国对世界的交流礼仪问题;第四,有些中国企业家水平不高,没有受过西方教育,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我这儿就没有,我比较聪明,干脆直接雇佣对中国了解、对美国也了解的人帮我做事情。

现在我的CFO、企业发展部老总全是老外,他们对中国也很理解。

我出面的时候也不会丢新东方形象,这也是直接导致新东方的股票从15块钱一路涨到90块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因为新东方是教育产业,不存在对美国人产品输出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听这个故事,而不可能尝试我们的产品,这样,就不会坏形象。

这也算是“软实力”吧,这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文化软实力”这个专有名词创造出来还是蛮牛的。

30年来,中国人曾经为钱疯狂,也曾经为英语疯狂,我觉得都是好事。

为钱疯狂促使商业文明尽快出现,把中国传统文明中一些落后的东西迅速打消掉,留下精华的部分。

为英语疯狂,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愿意走向世界。

中国现在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他们会一些外语的话,在国外遇到尴尬的局面也不会那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