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一 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课后反思
《面积与面积单位》课后感想一开始因为个人原因想过放弃这次讲课机会,可是思来想去这个机会对我无疑是一次考验也必将是一次成长,所以还是完成了这次讲课。
确实通过这次讲课我有了以下一些想法和感受。
首先就是感恩。
整个磨课过程,不管是车老师王老师还是学校的数学老师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每个细节的处理,每个问题该怎么问,每个环节该怎么过度……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真的要说声谢谢!然后就是关于备课的感受。
备课时整个教学过程基本到位,但受老教材影响,设计中我出现了面积的概念。
直到第一次和车老师交流后才发现新教材不再给出面积的概念了。
这也是为了不让学生死记硬背,更多的是理解掌握。
通过这个事我就觉得在备课时我们还是应该多关注教师用书,多联系新课标理念。
接着是试讲后的感受。
先说说试讲过后的感受,因为内容较多,整个过程就像我一个人的独角戏。
就是最糟糕的那种老师一直拖着学生跑,学生一直在追。
接着在和学校老师们交流过后,主要纠结用图形测量面积那个环节到底要不要放手?第一次做的学具又小又软,所以没有用,而且制作学具需要花费的时间很多,因为这些我就很排斥再做学具。
可是在我从学校到研训中心的路上,终于战胜了懒惰的自己,还是觉得这个环节要放手好一点,既然要上,就往更好的方面设计,这样才会有所突破,有收获。
所以最后讲的时候都是重新制作的学具。
用了的课堂确实比试讲没用时好很多。
这样目的也就达到了。
再说说正式讲完后的感受。
上完过后就觉得这里没讲好那里也没讲好。
例如在具体说物体的面积时,“窗户表面就是窗户的面积”表达不够清楚并且没有及时纠正学生。
我自己的语言也不够干净利落。
还有就是处理课堂生成的时候,仍然不够漂亮。
例如在给出用圆形摆面积时,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而是放在最后对比,如果在一开始就否定了用圆,用三角形,这样学生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更加能体会到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准确性。
最后,感谢有这次机会让自己又成长了一些。
以后虽然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去花心思,但是课前的准备真的很重要,必须备好课再走进教室,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章田寺乡中心学校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学生在观察、,测量、重叠的基础上。
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2. 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看到课题,主动提出问题;想办法比较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用重叠法比较出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面积的大小,却无法用这个方法准确比较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
教师很好地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引导组织学生在比一比、、数一数、说一说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从而体会到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
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从线到面”的一个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先前知识是抽象的、陌生的。
教学本课后,一些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有了粗浅的认识。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组织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猜一猜、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本节课我认为对于“面积”这个概念的揭示还是比较成功,学生在一系列用手摸身边熟悉物体的表面及体验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对比)的活动中,已经建立了“面积”的表象。
在教学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时,我依据教材提示的思路,一步一步展开。
但是在提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任务后,没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哪个部位又是1平方分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
但是学生的反馈热情并没有我预计的那么高涨,这也许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
在教学中我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
同时也可让学生估算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但是我在我在教学中没有体现这一环节,没有使得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总而言之,这节课还是有许多不足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不够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
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
1。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1《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不容易上活。
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参赛的学生无论怎样用力,就是吸不了一滴水,比赛当然是我赢啦。
学生心里感到纳闷,都不服输,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此时我揭开取胜之谜,把吸管一头用透明胶封起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起到阻隔作用,使水不能通过吸管。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面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面?他们有大小之分吗?(2)、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我在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共同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二、探究在活动中理解(一)面积的教学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学生要理解,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大小、围成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一、引言“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教学内容,也是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第一次接触到的涉及到具体数字的概念。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面积及其单位的概念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和难点。
因此,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了一些问题和改进方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二、问题分析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面积的概念存在一定的混淆。
他们在计算面积时经常会将长度和宽度混淆,无法正确理解何为面积。
同时,学生也对于常用的面积单位缺乏实际应用的认知,缺乏对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理解。
三、教学改进方向1. 清晰地引导学生理解面积和单位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
针对学生将长度和宽度混淆的问题,我将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明确长度和宽度的区别,进而理解面积的定义。
同时,我还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单位的面积应用。
2.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我计划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在校园中设置不同形状的区域或者制作纸片模型,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的方式,来理解面积的计算和单位的运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除了基础概念的教学,我还将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和单位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设计房间的布局,帮助学生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理解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和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上述的教学改进措施,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导入引入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明确长度和宽度的区别,并理解面积的定义。
第二步:探究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测量和计算,探究面积的计算和单位的运用。
第三步:拓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面积和单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他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在备课时和生活紧密联系。
这次教学后我也有许多反思。
首先在本节课上我感觉比较好的方面有:
1、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认识和感受面积。
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到学生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来体会感受到表面的大小,比一比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建立面积表象。
然后引导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将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练习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和实用性。
巩固练习先要让学生找周长,后涂面积,比较面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有待改进之处:
1、小组合作有待加强,合作要求不明确,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定位。
操作不充分,学生在操作中没有很好的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
尤其在学生体验面积单位的统一时用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
2、整节课的时间分配上不太合理,前面认识面积时用时太多,导致课本例2处理的过于匆忙。
3、板书设计不合理,没有突出本课的重点知识。
4、在课程的整体细节上还要更注重细节性的知识,部分细节性的知识点表述的不太准确。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充分,体验面积单位的统一时还少欠火候,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一 新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节课我采用我校的幸福课堂----“导、学、展、用、评”五个流程进行教学。
1、导。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2、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并且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3、展。
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4、用。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采取两人当小主持人的形式进行:①我说你答: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我说你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③我说你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④我说你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5、评。
采用分4大组评星和全班掌声鼓励。
不足之处:在比较两个长方形大小时,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提出质疑:要用同样的标准来比较,教师如果抓住课堂生成瞬间,能进一步有效讲解效果会更好。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引导语: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篇1 有人曾经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今天自己教《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内容,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获得一点点的成功。
兴奋中我不忘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不容易上“活”。
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参赛的学生无论怎样用力,就是吸不了一滴水,比赛当然是我赢啦。
学生心里感到纳闷,都不服输,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此时我揭开取胜之谜,把吸管一头用透明胶封起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起到阻隔作用,使水不能通过吸管。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面”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面”?他们有大小之分吗?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我在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共同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6.《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结合“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体验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感知,主动参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面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学生的思维从一维向二维过度,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理解。
因此,我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先自学教材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完成导学案中的习题。
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有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要求,这样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二)矛盾激趣,引导探究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此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揭示面积的概念之后,学生已初步通过观察法感知物体、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有大小之分,接着出示两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让学习猜测他们面积的大小,引导学生感知观察法和重叠法都不适用,想一想还有别的什么办法来验证。
在学生单独解决感觉困惑时,我出示探究提示,让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拼摆来比较。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并直观的感知了利用正方形拼摆比较合适。
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初步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也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
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概念性知识点较多,需要给学生大量的体验,由于时间关系感觉给学生的体验还不够,导致知识点落实得不够扎实。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集一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
“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话一点也
不假。今天我上《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收获很多,遗憾 也不少。课后静下心来对课堂中的所得所失进行反思。
一、成功的地方:
1、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其实,学生对“面积”这个 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从家长关于“盖房”、“装修”的
2、强化学习数学的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 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为了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 位的必要性,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我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把常用的面积单位直接告诉他们,然后问:“你们想不想知
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吗?”将他们 带入好奇与矛盾中,让他们经历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 站一站等探究活动,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建立1平方厘
师:说的真棒!
师:下面同学们再摸一下课本封面的面积
好,现在你比较一下课桌和课本谁的面积大?
生:桌子的面积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师:课桌和课本的面积谁大谁小很明显,我们一眼就能 看出来。
那么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餐厅和厨房谁大?你来估一 估
生1:我觉得餐厅大
生2:我觉得一样的
生3:我觉得厨房大
生:
师:对了,全部都要模,整个面的大小才是面积,好了 咱们一点不漏地摸。摸完后你有
什么感觉?
生:平、滑
师:好,老师现在来考考同学们,你能用手摸一摸课桌 面的周长吗?什么叫周长?
生:四周的边长叫做周长
师:你能用这个相框来举个例子说一下周长与面积的区 别吗?哪一部分是它的面积,哪一部分是它的周长?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1、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做反思型的教师可以提升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不断锻炼,成为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
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欢迎大家分享。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一、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出发:本节课的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其中的“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大小”,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这节课上完之后,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和理解,也就只能浮在概念的字眼表面,泛泛而谈了,更给后面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制造了障碍。
因此,我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分为两个层次:1、通过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物体(如:课桌、数学书、文具盒),先让学生找找这些物体的表面,再动手摸摸这些表面,发现了摸到的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从而理解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从学过或见过的平面图形出发,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观察这些平面图形的不同,进而进行分类——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给图形涂满颜色,使学生发现封闭图形才有大有小,从而揭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5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5篇《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1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
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面积单位后,在做填上合适的的单位时,孩子们会出现该填面积单位时,填成了长度单位,该填长度单位时,填成了面积单位。
说明孩子们虽然在课堂上明白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不同,但在实际的做题中,往往忽略了题目所描述的是物体的长度还是面积,在选择单位时出了错。
我反思了整节课,其主要原因是这节课只顾关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而相对应的填上合适的单位题目练习较少,导致学生在选择单位时出错。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讲练结合。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2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面积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帮助他们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概念的引入和解释1.1 引导学生了解面积的定义: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区域大小。
1.2 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简单的形状,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复杂的形状,可以通过分解为简单形状的组合来计算。
1.3 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面积是衡量物体大小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在数学中有应用,也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2.1 引导学生了解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买地毯时需要计算房间的面积,种植花草时需要计算花坛的面积等。
2.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面积计算: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计算面积来解决问题,如计算一个长方形围墙需要多少砖块等。
2.3 引导学生分析面积计算的误差来源:例如,计算时忽略了单位转换、计算公式的错误等,帮助他们提高计算准确性。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3.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面积单位的定义: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等。
3.2 引导学生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例如,通过给出一个面积值,让学生将其转换为其他单位表示。
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单位换算来解决问题,如将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从平方米转换为平方厘米等。
四、面积计算的拓展应用4.1 引导学生了解面积计算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力和压强计算、地理中的土地面积计算等。
4.2 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问题进行面积计算: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他们通过面积计算来解决问题,如计算一个不规则形状的面积等。
4.3 引导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实际实验:例如,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体验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通过教授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正文内容:1. 教学目标不明确1.1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1.2 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不匹配1.3 缺乏具体的评估标准2. 教学方法不合理2.1 缺乏启示式教学方法2.2 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2.3 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3. 学生理解难点3.1 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不深入3.2 面积单位的转换难点3.3 面积计算方法的选择难点4. 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巩固4.1 缺乏足够的练习题4.2 缺乏巩固知识的机会4.3 缺乏实际应用的练习5. 缺乏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5.1 面积与周长的联系5.2 面积与体积的联系5.3 面积与几何图形的联系总结:通过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确保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匹配,并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
其次,采用启示式教学方法,引入实际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此外,需要加强对面积概念的深入理解,匡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转换和面积计算方法的选择。
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巩固机会,加强实际应用的练习。
最后,将面积与其他知识点进行联系,如面积与周长、面积与体积、面积与几何图形等,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积概念。
通过对教学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能更好地教授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021年4月28日,我参加了30年教龄教师赛课活动。
我所授的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课后感到有得有失,感慨良多。
一、我的成功1.能较好把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游戏本身的不公平,有意识地渗透面积是有大小之分的。
如,在教学开始我利用教室图片,提出疑问“如果要进行擦灰尘比赛,谁先擦完谁就是冠军,你想选择哪一张?”开始引入。
学生们都选择了小的那张,在说说自己的理由时,很多学生都说出了“小的那张面积小”的答案。
然后让他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面积也有大小之分。
这样做到了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面积”含义的理解和认识,都是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活动,交流活动中实现的。
3.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以它省时、高效、直观、生动等特有的优势而被课堂教学广泛运用。
本课还精心设计符合儿童情趣的精美图片和画面,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解决感知面积单位的问题,设计趣味练习等。
二、我的不足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
这节课的小组活动,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2.本结课是以实践操作活动为主线的.,怎样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作用,还有待我去改进。
在教学感知面积单位时,我想这不是教学重点,也为了节省时间,草草了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实践操作活动的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三、我的感悟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5面积5.1.1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
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在课前导入中,教师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安全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2.本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国旗的表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3.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4.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利用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新课标——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反思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数学也不例外。
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地让孩子们开心地去感悟数学这份“宝贵的礼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下面以桐乡沈坤华老师于2019年12月12日在蟠溪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有没有大小?学生们开心而又惊奇地摸起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
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手背大,更多的学生说一样大。
教师没有偏袒,而是将两种观点都写在黑板上:手背手面没有大小;有大小。
这时教师进一步问,同桌同学的手背和手面谁大谁小?学生们又开心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和同桌的进行比较,当然这次的结果就一致了,是有的人大,有的人小。
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体的表面是不是有的一样大,有的不一样大呢?学生们发现了周围的物体不一样大的很多。
(物体是不一样大小的,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看见,但是我们从来都是熟视无睹,然而这其中往往有许多数学知识,科学道理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
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的正是牛顿的那种探求意识和探求精神,所以世界就少了许多发现。
这种意识和精神需要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在学生心中的东西。
)这时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已经迫在眉睫了。
于是教师就让学生选择一样喜欢的东西,把它的面描下来,用阴影部分表示。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很快又开始描了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人高兴地举着自己的“杰作”向周围的同学展示着。
在做了交流汇报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描下来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那么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是多少呢?(作为物体,在我们的眼中,有线条,有平面,有立体,但是它们在同一个问题上的含义又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节课我采用我校的幸福课堂----“导、学、展、用、评”五个流程进行教学。
1、导。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2、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并且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3、展。
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4、用。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采取两人当小主持人的形式进行:
①我说你答: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我说你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③我说你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我说你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5、评。
采用分4大组评星和全班掌声鼓励。
不足之处:在比较两个长方形大小时,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提出质疑:要用同样的标准来比较,教师如果抓住课堂生成瞬间,能进一步有效讲解效果会更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