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自然环境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6.2自然环境 精品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三、本节知识结构
(二)亚洲的人文环境
1、世界人口的洲
现状:人口总数大,约亿人,居世界第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居世界第三位
3、.读“世界部分国家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图”,回答:
(1)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印度,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为33%,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为%,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
(2)日本的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是2%、37%、61%,请将日本标注在图中。
(3)比较图中的数据,找出图中工业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而生产力很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这说明在同一个大洲——亚洲中,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
4、下图表示发生在亚洲南部某些地区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按成因关系将图中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
()生存条件恶化
()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将森林地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
()滥砍滥伐,卖木材为生
()土地生产力下降
()人均资源减少
()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
()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子女老有所养
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影响:缺乏,水土,土地,土壤肥力
2、多样地域文化
民族、种族个左右,约占世界,分别创造各自文化。
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3、经济发展差异
地域辽阔,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大,以至发展很不平衡
只有少数发达国家(__),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如__)
6.2 自然环境 教案7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二课时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2、了解亚洲主要国家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力目标1 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变化特点;2 理解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2 亚洲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1、分析季风气候变化特点活动:读图P6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1、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可以从亚洲所跨的经度广、面积大去分析。
)2、从图中找出亚洲从北到南有哪三种类型的季风气候,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P8 小结亚洲地域辽阔,东西跨166个经度,南北跨寒、温、热带,气候复杂多样,尤其以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季风气候在亚洲都有广泛分布,明显有别于其他大洲。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亚洲东部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
夏天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天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活动P81、仔细观察图7.13和7.14,比较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有什么变化?联系你的亲身体验想一想,当风向改变后,气候特点有什么变化?冬季,上海盛行风,气候特点:夏季,上海盛行风,气候特点:2、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生产地,这与哪个季节的季风密切相关?夏季风西北东南高温多雨寒冷干燥复习这节课的内容,下节课小测。
预习P9“人口、经济与发展”,完成P10的习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主要自然环境类型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球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自然环境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掌握主要自然环境类型的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主要自然环境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案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问题。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案例,分析其特点和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案例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提问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自然环境有什么认识?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详细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包括大气、水、土壤、岩石、生物等要素。
呈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表或动画形式。
提问: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自然环境案例,从案例中总结出该环境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 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亚洲的地形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根据地图分析亚洲各地的气候特点;根据非洲气候图分析非洲的气候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其它洲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候,知道气候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人与环境的协调。
教学重点:亚洲气候的特点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点教学用具:亚洲气候分布图导入: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洲的世界之最有哪些?预习交流1、你知道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吗?2、你知道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吗?合作探究1、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种。
亚洲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气候有热带气候、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少了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大陆东岸有气候、气候,西岸有气候,广阔的内陆有温带气候,少了温带气候;寒带有气候;高原山地还有气候。
2、亚洲的气候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3、亚洲气候类型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主要分布在。
气候的特点是。
4、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
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
优势是。
精导复杂的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同时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比较典型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寒带气候等。
分析季风气候的形成及特点:分析雅库茨克,孟买,哈尔滨,乌兰巴托的气温的降水情况分析非洲的气候图,说出非洲气候分布特点提升1、试比较雅库茨克和阵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两地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2、试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在的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
3、看北纬30度附近地区的气候,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一、与亚洲其它纬度地区相比,气候特别复杂二、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6.2 亚洲自然环境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学生回答)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地形地势有何特点?(配合展示课件相应内容) (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亚洲复杂的气候(二)讲授新课课件:投影图6.2亚洲的范围。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
(学生回答。
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10°S~70°N附近)课件:原始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
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板书:跨寒、温、热三带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活动:读图6.10回答: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雅库茨克气温变化大,最低温在-40℃,最高温不超过10℃,而孟买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各月均在20℃以上。
雅库茨克在寒带,孟买在热带,形成二者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课件:再次投影图6.2,让同学指出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的大洋及东、北、南三面的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教师:亚洲三面临洋,一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各地海陆位置不同。
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洋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因此,更加剧了气候的多样性。
板书:海陆位置不同加剧其复杂性活动:读图6.10,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的省会,其全年降水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乌兰巴托是蒙古国首都,其全年降水变化不大且各月降水都少,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
6.2 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自学引导: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解亚洲所呈现给我们的自然环境,首先我们了解亚洲的地形与地势,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上学期学习的地图那一节的内容,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什么地形图?活动(1):读课本P7页6.8图,完成:亚洲的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并在图6.8中用圆圈圈出以下地形区,观察它们的位置并记住。
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蒙古高原、伊朗高原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观察以上列出的地形区的位置,说说亚洲的地势有何特点?活动(2):读课本P7页6.8图,完成: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请同学们读6.8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如:黄河、长江流入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入洋,湄公河流入洋,恒河、印度河流入洋。
查阅相关资料,说一说亚洲最长河__________;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____________(提示: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
)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特点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部,向四周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是、死海是世界点。
(参考教材P8阅读材料)活动(3):阅读教材P8活动,思考并回答活动所提问题。
活动(4):读课本P10页6.13图,完成:亚洲主要有种气候类型,缺失气候。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它的分布范围主要为;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简要分析一下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提示:从海陆位置和地形方面思考)活动(5):读课本P10页6.13图,完成:亚洲沿北回归线地区都分布着______种气候,自西向东气候类型不同,通过课本以及回顾上学期所学知识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说明亚洲季风气候显著,想一想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呢?季风气候在降水方面都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盛行风,降水。
《自然环境》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亚洲气候的类型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简要分析亚洲气候主要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亚洲气候特点;2.亚洲气候的主要类型;3.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我们生活的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不仅面积广大,地形复杂,而且气候差异很大。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亚洲的气候。
多媒体展示“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景观”“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景观”“地中海沿岸常绿硬叶林景观”图。
让学生感受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景观。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景观等图(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景观等图)【新知讲解】1.亚洲的气候特点多媒体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分析回答回答:亚洲有9种气候类型,热带地区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地区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地区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地区有寒带气候(或极地气候);还有一种垂直变化的高原山地气候。
提问:全球共有11种气候类型,亚洲就占了9种。
由此可见,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亚洲少了哪两种气候类型?回答:亚洲气候第一个特点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温带大陆性气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提问:在亚洲的各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学生读图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的中、西部地区,这里距海遥远,深居亚洲大陆内部。
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教师总结:亚洲气候第二个特点是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多媒体展示“雅库茨克年内各月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自然环境的特征,自然环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地形、气候、景观等方面,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通过文字语言和各种图片,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对于比较抽象的气候知识,教材特别注重图文的配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总结规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从教学内容看,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象万千”和“风光迥异”三部分,前两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最后部分是前两部分的总结和延伸,内容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本节课主要介绍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和风光迥异。
课程标准2—6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初步具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气候对动植物的分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的的概念。
教学方法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展示、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理解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了解本地的农业生产二、学法流程整体构架本课教学流程见下表。
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世界气候图【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说说世界上的气候有哪些主要类型?能说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不同特点的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新课教学【展示】地中海之滨图【提问】请同学们阅读图2—12左边的文字,想一想英国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哪些特点?【提问】再请同学们阅读图2—12右边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归纳】在英国阴雨连绵、潮湿闷热的时候,确有一个地方,有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碧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这个地方是地中海沿岸地区。
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环境》教案第一课时亚洲地形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导入新课。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
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了亚洲、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水系特点以及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要求记住两大洲地形位置,海拔高度,学会归纳两大洲的地形特征,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的气候特点;2、季风气候的利与弊;3、北美洲的气候特点;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重南点:重点:气候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两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亚洲的地形和河流候、旱涝灾害频繁——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温带季风气候。
路线三:广泛分布着硬叶林——地中海气候、草场广布,牛羊成群——温带大陆性气候、银装素裹,冰封千里——寒带气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活动探究:为什么亚洲有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指导学生读图,从位置、地形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亚洲地域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起伏大,地形复杂使亚洲气候更为多样。
学生活动:考考你的观察力: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并找出:亚洲有几种季风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并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二)。
总结: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亚洲气候的特点(二):季风气候显著。
活动探究:为什么亚洲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指导学生读图,影响亚洲的季风图,组内进行探究)通过读图和标注地形区,掌握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三种季风气候分布地区的认识,同时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总结:亚洲濒临太平洋、印度洋,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得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面积最广、最典型的地区。
归纳总结:承转:展示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繁?合作探究:季风气候的利与弊。
(指导学生读图三种季风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总结: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弊: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拓展延伸: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风力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易发生水灾。
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易发生旱灾。
探究总结:1.观察亚洲气候图,说说哪种气候类型分布的面积最广。
温带大陆性气候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探究,学生展现亚洲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的特点,2.探究:为什么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自然环境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学生对亚洲的地形掌握不够牢固,应巩固练习。
讲授
3.各种气候类型下的景观。
复杂的气候
1.根据亚洲气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3.根据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季风气候的利与弊:
景观有什么特点。
复杂的气候:
1.引领学生观察图6.13找出亚洲存在的气候类型。
4、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总结北美洲气候分布的主要特点。
对于气候类型的分布,很多同学觉得多而且乱,可以根据亚洲的位置特点来分析气候分布特点,尽量总结规律,减轻学生的负担。
精 习
学案的反馈部分及填充图册
1、完成反馈练习
2、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完成填充图内容。
1、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 点
亚洲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影响。
难 点
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复习
复习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及地势和河流的特点。
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给予相应的提示。
2.根据亚洲的气候类型总结亚洲的气候分布特点。
3.利用视频资料引领学生分析季风气候的利与弊。
4.根据不同气候的特点来分析不同气候类型下的景观。
明确目标
1.使用教材和地图册来完成学案上的相关问题。
2、认真听老师讲解难点知识,做好记录。
3、有问题和疑难的地方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和组长或老师一同解决。
章二节《自然环境》
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七下人教版)《6第2节 自然环境》word教案 (31).doc
《6.2 人文环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
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
今年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中式
一
射和风沙,因为西亚炎热干燥;?
]
图片,以讲解员的身份给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或者是个人才艺亮相。
本国经济的发展。
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亚
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前景广阔。
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
推荐学习2021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2021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0283510-6eb3-11ec-bb1a-7cb59b590d7d推荐学习2021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6.2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K12学习材料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2、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3.初步学会从地理位置、河流和气候等方面总结一个大陆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要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比较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将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链接引入新课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并从今天的天气和其他主题介绍教师的活动。
想想我们盐城的气候特点?为了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要求学生看地图,思考并回答(记住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知识点,以了解一个地区。
它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入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它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迥异。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2.世界上有11种主要气候类型,仅亚洲就有9种。
这是什么意思?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4.它离海洋有多远?它远离大海,深入亚洲大陆内陆。
学生活动冬夏温差和降水差异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阅读图片、小组讨论和回答共9种气候类型。
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和栽培来比较亚洲气候类型。
类型复杂多样。
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移动眼睛可以观察气候并占领雅丽。
非洲大陆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中亚和西亚。
初中K12学习材料小初高k12学习教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5、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6、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7、亚洲的气候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8、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参考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一)本课目标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二)教学流程I.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影响全球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这些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
)2.课前热身我们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可以从哪些方面证明呢?(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由于亚洲所跨的纬度广,又与三个大洋相邻,地势高低突出,使得这里的气候有着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广布的三大特点。
(2)互动活动1:a.根据亚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展示6.2图],分析亚洲大部分地区在什么纬度之间?b.亚洲跨五带中的哪三带?c.[展示6.13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亚洲被三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大家来说说有哪三条?参考:◇(1)亚洲的位置主要是在北纬80度到南纬10度之间。
(2)跨过的温度带分别是热带、温带和寒带。
(3)从图上可以看出,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横穿亚洲大陆。
亚洲的气候有着多样性的特点。
活动2:再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和哪一个洲合为一个大陆?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什么部位?在亚洲的周围濒临有哪些大洋?参考:亚洲与欧洲是共用一个大陆的,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被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大洋环抱。
由于北冰洋过北,对亚洲气候的影响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影响着亚洲的气候。
这样一来,亚洲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大陆性与海洋性特点。
[展示6.13气候类型图]亚洲有几种气候类型?大家分析一下。
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共九种。
小结,亚洲气候的第一大特点是:复杂多样。
活动3:从亚洲气候类型图中找出,亚洲东部濒临海洋的地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参考: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
教学设计艾亭镇中心校李颖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 ,长河众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 ,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住的大洲——亚洲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亚洲的地形 ,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 ,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这是哪类地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 ,活泼气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喜马拉雅山及其主峰。
B 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 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 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朝鲜半岛、日本群岛。
E 组: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白令海、黑海、红海、地中海。
【抢答】学生查图 ,讨论、抢答出各地地理位置 ,海拔。
【总结】答复较快 ,较好的小组及时表扬。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 ,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生:小结1、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 ,丘陵为主。
2、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承转】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地势的上下起伏 ,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展示〕 ,说说亚洲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6.2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教法设想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创
设
情
境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阅读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亚洲注明的山脉和河流。
分小组读图,在图上找出亚洲注明的山脉和河流。
总结归纳亚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
重点学习了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必须通过读图记忆这些知识。
山是高昂的头,
河像热血流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在填充图册第二页上填充山脉和河流。
完成探究第六页1---6题
亚洲的山有------,河流有------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共
建
知
能
应
用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板
书
设
计
地势起伏大,长河多
1地形区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
课题
第二节自然环境
课型
新授课
编号
03
主备人
(首次备课时间)
2-27
二次备课时间
2-28
教目标
教学重点
1运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以及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2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及相关资料,总结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归纳大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
3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下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下6.2.2《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水系、气候特点,初步学会简要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归纳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二)综合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归纳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以及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二、重点和难点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水系、气候的特点。
2.掌握归案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3.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设计思路在上一节学习认识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本节深入学习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
任何一个大洲,由于范围广大,自然环境较为复杂;自然环境又包括多种自然要素。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设计并没有全面的讲述大洲的自然环境,而是突出了地形、水系和气候三大自然要素;延续本章的编写思路,叙述式课文分析亚洲,活动式课文研究北美洲;内容选择和组织突出归纳大洲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分析大洲各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地图和其他图像资料是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主要工具,因此,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归纳亚洲地形、水系、气候的特点,体现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本节内容分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部分。
四、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忆一忆:世界总共有多少种气候,热带、温带、寒带各有几种?小组讨论回答:11种,热带4种、温带5种、寒带1种,还有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归纳和承转:了解世界的气候类型后,还需要知道世界气候的空间分布。
找一找:找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和承转:了解世界气候的名称和空间分布,为认识亚洲的气候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 自然环境 教案2
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活动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活动三:技能拓展教师: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由一人代表发言,不足处其他组员做补充(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二、复杂的气候教师:情境设计家住广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间出国旅游,这次旅游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
旅行路线是从东向西沿北回归线进行,他从广东省出发时盛行东南风,来到了南亚,风向发生了改变,变成西南风,而且遇上滂沱大雨,当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时,天气却异常炎热、干燥。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显著这一特点,造成的原因一样吗?(1)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4)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系生活思考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作业课时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自然环境【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内容分析】本节课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讲述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在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得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特征及其表现和简单成因,其中有意识地通过成因的分析使学生领会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如何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即由亚洲的气候学习到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落实设计思想中体现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学情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本课时(亚洲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区域的气候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对于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方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学习,因此,有了学习亚洲气候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但由于这些内容是上学期所学,学生会有一定的遗忘;加上气候特征和成因比较抽象,所以学习中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点和结论由学生通过老师引导后分析得出。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亚洲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
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
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