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合集下载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个人收入的分配》篇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课件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课件
22
2、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是由于(D )
A、它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较 大比重 B、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3
3、下列分配形式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D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外资企业职工获得的收入 C、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收入 D、某工程师在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20
知识体系

劳 分
基本内容和要求
配 为 主
1、按劳分配 为主体

必然性 意义
-是什么 -为什么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种类
分 配 方
2、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其它非按劳分配方式

21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在( C )范围内
进行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股份合作制企业
24
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国 有控股)时,职工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 20000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
了(3000)元股息。这3000元收入C属于
A、劳动收入
B、福利收入
C、资本收入
D、经营收入
25
3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3)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4)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5)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4
2.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实行按需分配? 平均分配?为什么只能实行按劳分 配?

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A、61000元;B、99000元; C、15000元;D、16000元; E、21000元;F、44000元。
如何判断分配方式 1、先判断所有制性质; 2、要注意的是:按劳分 配一定是在公有制条件 下,但公有制条件下不 一定只有按劳分配一种 形式; 3、注意生产要素分配的 形式。
1. (江苏省苏北四市 2013 届高三质量抽测)在社会经济活动 中,许多国有企业除了给科技人员高薪外,还允许他们以科技 入股,根据企业效益分红。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 土地要素 技术要素 劳动要素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 类别 对应形式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 按资本要素分配 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 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 按管理要素分配 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小理发店收入
私营企业中的工人的工资 国有企业工人的收入
出租房屋收入
李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 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 36000元,奖金8000元,其 购买该公司的股票收入是 10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 入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 年收入6000元;其儿子在一 家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是 40000元。去年李某一家 按劳分配收入是 ,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 ,
解析:国有企业的薪金属于按劳分配;科技入股,根 据企业效益分红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故选D项 。 答案:D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归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谁所有 共同发展(所有制)
决 定
产品如 何分配
决 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分配制度)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

体现的 关系 不同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关系,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人翁 地位
体现劳动者与雇主之间 的雇佣关系。雇主必然 要无偿占有劳动者的一 部分剩余劳动,雇主与 劳动者之间存在不平等
相同点
都属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三、多种分配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2、为什么?
前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
意义——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的 范围 同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存在雇工经营的非公有 制经济
不 同 点
分配的 方式 不同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 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 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 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 企业将按劳动者的劳动 力价值支付给劳动者报 酬
学习目标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二、按劳分配是什么,为什么? 三、多种分配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1、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1)根本原因: 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2)直接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二、按劳分配是什么,为什么?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 前 提——公有制
必然性
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性质和特点
公有制
60%
②就业劳动者最多
①公有制占主体
按劳分配占主体
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A、经营风险收入 B、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C、社会保障中的福利性分配 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按土地要 素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收入差距扩大
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可能会导致 平均主义,抑制个人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从而影响整体效率。
效率低下
如果过分追求效率,可能会忽略 公平,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影响 社会稳定。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要保障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提高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按需分配
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贡献进 行分配,通常在共产主义 社会中实现。
分配方式的演 变
计划经济时期
实行按劳分配,强调公平 优先,但忽略了效率。
改革开放初期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注 重效率,但导致了收入差 距扩大。
当前阶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兼顾公平和效率。
分配方式的改革
高三政治一复第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contents
目录
•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分配方式的种 类
01
02
03
按劳分配
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 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 少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
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 分配,包括资本、技术、 管理等要素。
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 率直接相关,体现效 率与公平的统一。
按劳分配的意义
促进效率
按劳分配能够激励劳动者提高劳 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保障公平
按劳分配能够保障劳动者获得与其 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报酬,实现公平 原则。
稳定社会
按劳分配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 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按劳分配的优越性
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失衡

2020届高考政治精选考点专项突破 第0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一)(含解析)

2020届高考政治精选考点专项突破 第0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一)(含解析)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

从制度上杜绝这种现象,要求()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动收入差距的消除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B【解析】②③:坚持共享发展,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

从制度上杜绝这种现象,要求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②③符合题意。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不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①与题意不符。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动收入差距缩小而不是消除,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下面是2019年6月我国Z市某居民年收入情况一览表:内容工资收入利息收入国债收入股票收益创业收入比例(%) 40 14 7 10 29 上述表格表明()A.该居民取得收入的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B.在该居民年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到一半C.该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D.经济发展使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表格中的工资收入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无法体现出收入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排除A。

从该居民的收入构成看,其财产性收入占比31%,B与事实不符。

材料揭示的是该市民收入构成情况,没有体现消费水平,排除D。

通过收入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出该居民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收入,C符合题意。

3.新个税法拟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 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高中政治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思维导图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式确定依据⽣产决定分配⽣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式 我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依据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重要性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地位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意义 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实⾏按劳分配的原因【根本原因】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多种分配⽅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产要素分配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分配公平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意义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保障举措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要防⽌收⼊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励⼈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政治 第七课时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政治 第七课时 个人收入的分配

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 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判断1:“靠劳动致富”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提示:✕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靠劳动致富”属于按劳分配;在 非公有制经济中,“靠劳动致富”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判断2: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提示:✕ 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集体所有。流转是指 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流转。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 接原因 重要性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 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类型
阐释 按资本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
①均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特别提醒 比较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不同点 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分配方式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 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
思考:李某是一名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 000元,奖金8 000 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 请问: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的收入是多少?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是 多少? 提示:工资收入及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个人专利转让收入及房屋出 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李某一家按劳分配的收入是44 000 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是11 000元。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存决定分配(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范围 公有制 2、按劳分配 的基本内容 (选择) 原则 对象 尺度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 配的物质基础
3、按劳分配的 原因(选择)
2、收入分配公平并不代表收入没有差距,只是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因为 合理的差距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练习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答: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 发挥财政 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考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 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可酌情给分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理解) 表现: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既不要差距过大,又要保证基本生活 意义:是社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 系;实现经济房发展,社会和谐。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背)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 制度保证。(一个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居民收入同经济发展、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同步(两个比重,两个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 的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大问题。 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 倡奉献精神;鼓励创业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收入都有所增长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差距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3.其他分配方式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经济形式中?4.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是什么?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有哪些?5.如何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7.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探讨】1.怎样正确认识与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非完全统一,二者也有矛盾的一面。

表现为: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效率,有可能带来收入差距的拉大,违背公平的目标;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则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阻碍效率的提高。

所以,在经济生活中,二者不可偏废。

(2)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①初次分配首先要注重效率是指,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②初次分配也要兼顾公平是指,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那些只凭劳动获取收入的中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指,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加大财政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投入,要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陈)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编写:陈文纲审核:朱兆华学习目标: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预习案:一.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1)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适用范围: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1)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意义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四.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效率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人教版)专题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人教版)专题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注意:
(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要素(非按劳动要素)分配、 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2)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 等量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 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 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造力②数据是最具流动性的基础性资源③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④数据对提
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日益凸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梳理: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根本措施 制度保证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 第三次分配
消除贫困
两个同步
秩序更合理更有序,扩中、提低、调高、取非;再分配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 必须坚持消除贫困。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的一部分以募集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捐赠出来用于扶贫济困。党的十九届四中
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这一
要求的意图是( ) ①推动民间资本进入慈善领域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②培育积极健康的财富观,提升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③激活社会慈善资源动员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优化慈善环境,促进现代服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专题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专题框架
分配环节
个人收入的分配 国家收入的分配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பைடு நூலகம்
分配原则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效率与公平——做大蛋糕分好蛋糕

第七课第一框、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

第七课第一框、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
从海尔集团的薪酬制度当中,体现了按劳分配的 哪些积极意义?
9
意义
A.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 进生产力发展。 (体现了效率) B.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体现了公平)
10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 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 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 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 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收 入也不错;三叔和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去年 的税后收入比小吴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一倍。
12
①生产要素内容: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 津贴。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 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个人收入多元化
15
(3).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和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的根本区别
所有 制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
按个体劳动者 的劳动成果分 配
个体经济
按劳动要 素分配
私营经济、外 资经济等

对社会总产品作 个体劳动者的 凭借劳动要素而

了各种必要的扣 分配 除后,以劳动者
收入扣除成本 和上缴国家的
取得个人收入的 分配方式
方式 向社会提供的劳 税收后的剩余
动为基础分配个
人消费品
相同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B.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 、 社会保障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为了进行社会生产经营而必须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②具体形式
类别
对应形式
是否属于 劳动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 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考点一 分配制度
3.关于“收入分配”的几个误区
(1)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存在的范围不同。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
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 (2)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技术工人的 劳动所得属于劳动收入。
出售、转让发明、专利(技术)所得为非劳动收入;按资 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 素分配均是非劳动收入。 (3)区分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
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 行业内部差距较大,劳动报 制,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 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得比重过 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3.准确理解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4.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关系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 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存在矛盾。二者分别 强调不同的方面。
生产决定分配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决定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
决定
决定
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结构)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总结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总结

3、下列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 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形式的有(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在 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 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④孙某在国有 企业中工作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4、“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 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
易错点:不能直接认为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实现社会公 平、缩小收入差距。 解读:只有当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时候才能起 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强化区分
1、按劳分配属于社会主义的分配方 式,非按劳分配不属于社会主义的 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都是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分 配 制 度
C、68800元 30000元 D、36800元 30000元
按土地要素分配
小王是一间国有企业的技术人 员,每个月月薪3000元,小李是一 间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每个月月 薪3000元。请问小王和小李的月月 薪分别属于什么收入?
小王是按劳分配;小李是按 劳动要素分配。
小王和小李的老板为了留住他 们,允许他们分别以技术和管理入 股,给他们1%的股份,年底他们 可以根据这个比例进行分红。请问: 他们的分红收入属于什么收入?
小王是按技术要素分配;小李是 按管理要素分配。
也可以以年薪制的形式体现
老王投资办了个食品加工厂, 请了十几个工人给他干活,每月支 付工人工资后收入不菲。请问,老 王和工人的收入分别属于什么收入?
老王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工人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某员工在外企工作,一年收入5万 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 一年收入2万元;购买股票分红利2万 元;出租房屋收入2万元,转让技术收 入1万元。请同学们思考:该员工一年 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各为多少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材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戚正东
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A.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C.效率的含义。

D.公平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A.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B.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

C.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的涵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A.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B.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辨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初步掌握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平衡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1.第一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

A.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B.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C.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

(2)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C.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2.第二框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第一目:坚持效率优先。

A.效率的含义
B.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2)第二目:兼顾社会公平。

A.公平的含义。

B.坚持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

C.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

(二)本课内容的逻辑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第七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两个框题。

1.第一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

此目的逻辑顺序为: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体现。

(2)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此目的逻辑顺序为: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2.第二框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第一目:坚持效率优先。

此目的逻辑顺序是: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坚持效率优先的意义。

(2)第二目:兼顾社会公平。

此目的逻辑顺序为:公平的含义──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效率和公平的辨证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含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实现。

总之,第一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的基本理论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因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框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首先阐述了效率的含义以及讲求效率的原因,分析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

其次,阐述了兼顾公平,分四层,一是分析公平的含义及其兼顾公平原因;二是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是阐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四是着重分
析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即先富与共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三)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
1.第一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

此目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活动。

A.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

第一问要让学生知道,即使在富裕起来的深圳南岭村也有必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二问要告诉学生,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B.第二个探究活动有一问。

此问要告诉学生的是:在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可能按需分配,也不能平均分配。

(2)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此目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活动。

A.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

第一问要让学生知道,小吴的爸爸和姑姑分别在国有企业和村集体企业里工作,他们的收入主要是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

第二问告诉学生,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第二个探究活动有三问。

第一问告诉学生在这家企业中,专利费、土地租金、工资和津贴、利润等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第二问要告诉学生,张先生的全部收入包括年薪和利润两部分,而部门经理的收入只有年薪。

第三问分析该企业的分配方案,我们发现企业的收入分配明显地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倾斜,而生产一线工人和一般职员的收入偏低,可考虑区分不同的岗位责任,适当提高这一部分人的报酬。

2.第二框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第一目:坚持效率优先。

此目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活动。

A.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

第一问要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起了人们靠劳动、经营致富的热情,大李的迅速致富就是在这种收入分配机制激励下的结果。

第二问要告诉学生,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形成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不可避免的。

B.第二个探究活动有三问。

第一问回答学生,计算会议成本,对于控制开会次数和规模有重要作用,要使会议组织者、参加者时刻都有效率意识和效率观念。

第二问告诉学生,减少开会时间和次数,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第三问告诉学生,该公司讲求效率的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追求。

(2)第二目:兼顾社会公平。

此目也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活动。

A.第一个探究活动提出了关于公平的两种不同观点,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辨析,并告诉学生观点2是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要求B.第二个探究活动设计了一问,并与第一目的探究活动联系起来回答。

在这里,要使学生懂得精明能干的大李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包括老吴在内的李家庄人从事养殖业,使全体村民的收入普遍增加。

这较好地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也符合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