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哈尔滨城市高层建筑布局的现状特征及规划对策

哈尔滨城市高层建筑布局的现状特征及规划对策
b l ngsi t edicu n d s ,oc o au ui di sudi ldig l s n an u es I a ̄ n v les,rf ce vi m e , b nd c e, sor es r ta n r i on ntur anl s ap hit i pr e - a c
p p rwi ecnrli f ab s nea l,mpr a rs ac to s r s dt n l ete a e, t t e t t o ri a x mp e i le e rhme d eu e a a z hh a cy H n a e i c h a o y h
2 0 0 7a d h i r uin rb ms T e j ra t r wh hi u n eted tb t n f i —s 0 2t 2 0 n eds i t o l . h nma cos i f e c i r u o g r e o t tb o p e of c n l h si i oh h i
《 毫 ; ≤
规 划 设 计
哈 尔 滨 城 市 高 层 建 筑 布 局 的现 状 特 征
及 规 划 对 策
口 冷 红 ,袁 青
[ 摘
要 ] 着近 年来 高 层建 筑 在 一些 大城 市 的 迅速 发 展 , 高层 建筑 布局 引发 的一 些城 市 问题 也逐 渐 开 随
始 引起 人 们 的重视 。 哈尔 滨市 采 用实证 研 究的 方法 , 通过 对市 区高层建 筑 布局 的现 状 、 2 0 0 2年 一2 O 07 年 近五 年来 高 层 建 筑布 局 的 变化 情 况及 高 层 建筑 布 局 存在 的问 题进 行 深 入 地分 析 , 研 究 影 响城 市高 层 建 筑 布 局 的 用地 性 质 、 区位 价值 和 交通 环 境 、城 市景 观 、历史 保 护 等主 要 因 素 ,进 而 对 哈尔 滨 市 高层 建 筑 规 划布 局 进 行 探 讨 , 提 出宏 观 布 局 和 微 观控 制结 合 的规 划 对 策 。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可修改文字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可修改文字

群力新区的发展定位
➢发展驱动力分析
中心城区产业 与人口的外溢
2
1
位于哈大齐工业
走廊和城市对外
发展
交通的重要节点
驱动力
城市深厚的科研
教育资源基础
3
4
迎宾路开发区的
快速发展以及对Βιβλιοθήκη 服务业的需求群力新区的发展定位
➢目标
•群力新区将成为哈尔滨最具国际意向的
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塑造: 哈尔滨的城市新名片 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创新示范区 充满现代活力的远东最佳商务区 世界一流的寒地生态居住区 东北亚国际文化交流区。
区的过渡地带
•良好的通达性 •城市对外的联系节点
综合区位分析
➢时间的区位-发展阶段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3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按现行汇率折算达2342
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6.4∶35.3∶48.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重超过城市第三 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8.1亿元,新兴的商务服务、旅游、金融保险等增长 迅速;
总体概念创意与规划-公共交通结构分析图
➢道路交通系统 •坚持公交优先策略
总体概念创意与规划-道路系统结构分析图
•保证车行顺畅
总体概念创意与规划-建筑密度控制分析图
➢建筑密度控制
总体概念创意与规划-土地开发强度分析图
➢开发强度
总体概念创意与规划-开放空间系统分析图
➢开放空间系统 •全区性开放空间系统 •社区性开放空间 •邻里性开放空间 •庭院半开放空间
群力新区位于城市西南侧,松花江南沿岸,高低漫滩衔接地带。 滨水,位于城市上风向、上游,地下水丰富,水质好。
发展机遇
•城市滨水区设计开发
•松滨水地区是城市一个非

哈尔滨都市圈规划

哈尔滨都市圈规划

3.1都市圈理论系统构建通过分析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我们总结出了较系统的都市圈的发展研究基本理论观点。

3.1.1我国都市圈概念与界定的基本标准界定我国都市圈标准的基本原则:①都市圈更强调中心城市发达的城镇密集区域;都市圈圈层结构基本形成,副都心圈发育, 快速交通系统形成,社会经济联系密切;②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较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人口不宜太小;③对于我国国情和新时代发展的特征予以充分考虑,如西部开发更需要以中心城市区域来支撑区域发展。

都市圈界定标准的要素:①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与等级:我国100万人口的城市或人口不到100万的省会城市均形成了明显的都市圈,故为核心条件;②都市圈外围地区的标准:目的在于确定“日常都市圈”的边界,国外主要以通勤率为主要条件,主要建立在发达的私人交通基础上;我国私人交通不发达,通勤率本身不高,也没有统计数据基础,研究表明:在我国目前交通水平上“一小时左右时距”范围基本为“日常都市圈”范围;但考虑我国多山,不少河谷或山地大城市受地形影响,“日常都市圈”时距略大于“一小时时距”,而东部沿海特大城市地区的交通条件发展迅速,通行速度在不断提高,“日常都市圈”的时距范围也在扩大,故建议以周边城镇到中心城市“1.5小时左右时距”作为都市圈外围地区进入都市圈的条件;③外围地区划入以县为基本单元,有利于利用统计单位进行研究和管理,都市圈的划定目的主要在于经济、社会、环境一体化管理。

在综合参考国内外都市圈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中国都市圈的概念为:拥有一个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且临近150 km 左右半径的范围内至少1个中等城市规模以上的城市和多个小城市的城市区域,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密切、交通网络完善的城市地区,称为都市圈。

至少以2个相连的都市圈为主体的城镇密集区为大都市圈。

大都市圈密集发展的地区可以形成“特大都市圈”,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为特大都市圈。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城市实际居住人□规模39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65km2; 202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规模4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458km2o
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格局特点为「2918",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富有活力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十八个聚集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主五副"构筑城市公共中心。

(3)形成”五大产业基地二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
城市区位图
哈尔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哈尔淡雨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市域城镇现状分布图
哈尔滨亦城区发展演变示意图
人□规模:哈尔滨市现状人□规模为347万人。

用地规模:哈尔滨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93平方公里。

平均每人建设用地:84.4平方米/入。

哈尔滨亦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
城市现状图()
哈尔滨市城布总体规划(2004 2020)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环境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评价图城市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图
城市建设用地发金方向分析图
人□规模:到2020年哈尔滨市人□规模达到495万人。

用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49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
设用地99.6平方米/人。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哈尔滨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哈规便字[2001]234号局各业务处室、规划院、勘测院:为加强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确保城市规划的有序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特制订《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现将《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

哈尔滨市规划局二00一年八月三十日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临时工程、个人建房按有关规定执行;在保护建筑街坊街道和地区的保护地带以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建筑物,按照《哈尔滨市保护建筑街坊街道和地区管理办法》控制。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筑物退让第四条沿基底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第五条建筑基底边界不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电力线两侧的建筑物,其离建筑基底边界的距离应按以下规定控制。

(一)各类建筑的离界距离,按下表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距离。

注:3层以下为低层建筑(含3层),住宅:4层---9层建筑为多层(含9层),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公建:24米及24米以上为高层建筑。

(二)界外是已改造建筑的,可按建筑日照和消防间距控制,但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不得小于第(一)项建筑的最小距离。

(三)界外是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按第(一)项非居住建筑的离界距离控制。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之日照标准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之日照标准
(三)旧区内非成片改造的与相邻住宅的日照间距为:
1、新建建筑物纵墙与除北向以外相邻住宅纵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5倍;
(注:也不包括北偏东、西各20之内的朝向)
2、新建建筑物纵墙与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20°、北偏西20°纵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
3、新建建筑物高度大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相邻住宅山墙的间距,不小于10米;高度小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
7、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住宅山墙靠接时,其宽度大于相邻住宅山墙宽度的,与相邻山墙靠接超宽部分应当将局部缩小至与相邻山墙宽度一致,纵向缩小部分距相邻住宅山墙不小于3米。
高层建筑(条例第二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高层建筑物与相邻住宅的日照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20°北偏西20°纵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2,计算间距不足24米的,按24米确定,超过50米的,按50米确定。与其他朝向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2/3,计算间距不足36米的按36米确定,超过60米的,按60米确定。
编者说明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日照间距规定图解是依据现行的《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有关条文设计的,图中条例条文之外的补注为我局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的补充说明。此图解并非法律条文,图解解释权归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二00六年一月
(注:不包括住宅纵墙为南或南偏东、西各30朝向者)
4、新建建筑物山墙与南向或者南偏东30°、南偏西30°相邻住宅纵墙相对的间距,为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5倍,计算的间距超过15米的,以15米为限;

哈尔滨市明年拆迁规划方案

哈尔滨市明年拆迁规划方案

哈尔滨市明年拆迁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拆迁工作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

明年拆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哈尔滨市明年拆迁规划方案进行全面解析和讨论,旨在揭示其背景、重要性以及具体内容,以期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倡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文章结构部分将会介绍整篇文章的章节结构和内容安排,让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将简要介绍文章的大纲和目录,然后详细说明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讨论重点,以及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和连接。

通过文章结构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和逻辑,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主旨和要点。

1.3 目的明年拆迁规划方案的制定旨在为哈尔滨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保障。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更好地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明年拆迁规划方案也旨在保障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通过合理安排拆迁安置和补偿政策,以及规范拆迁程序,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改造中的社会稳定问题,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明年拆迁规划方案的制定对于哈尔滨市的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正文2.1 哈尔滨市当前的拆迁情况哈尔滨市当前的拆迁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复杂和紧张的。

随着城市发展和改造的加快,许多老旧建筑和农村村庄面临拆迁的命运。

在城市区域,一些老旧的住宅楼、工厂厂房和商业综合体已经被列入拆迁范围,并且已经展开了一些局部拆迁工作。

同时,农村地区也存在一些村庄需要进行拆迁,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在拆迁过程中,一些居民和村民表示不满和抵触,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居住地或祖辈的老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松北区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土地管理的意见-哈政综[2010]41号_1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松北区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土地管理的意见-哈政综[2010]41号_1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松北区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土地管理的意见正文:----------------------------------------------------------------------------------------------------------------------------------------------------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松北区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土地管理的意见(哈政综〔2010〕4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贯彻落实“北跃”战略任务,实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宏伟目标,将松北区建设成集科技、文化、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努力实现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现就加强松北区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土地管理有关事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松北区城乡规划管理,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一)松北区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南起松北国堤,北至四环以南松北行政区界;西至西隔堤以东,东至小月亮湾以西松北行政区界。

该范围是实施规划和土地管理的严格控制区。

(二)松北区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对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及土地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管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建设行为及土地管理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松北区要严格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新增各类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已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既有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翻建、改建、扩建,确需扩大用地规模的,要调整搬迁到指定用地功能分区内;已纳入近期建设规划范围的现有村屯,停止批建单门独院的农村宅基地;暂时不能集中安置的危旧村民住宅,只允许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

二、加强土地用途管制,规范使用集体土地建设行为(四)严格控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范围,严禁违法占用、租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协议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规划范围: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为实现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一体化、合理调配区域产业布局、使哈尔滨及其周围地区互动联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开展了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工作。

成果已通过省专家技术委员会及国内高层专家论证会的鉴定。

点击图纸放大一、发展定位1、国际定位:在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交往与合作中承担重要角色并富有重大影响力的以哈尔滨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群体。

2.国内定位:我国与东北亚地区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国际大通道和协调枢纽,东北地区城市群体中的主要核心群体。

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3.省内定位:黑龙江省省域经济、城镇发展的核心,为黑龙江省全面推行"Y"形和"T"形的点轴开发模式的中枢灵魂,在促进全省的"南联北开"的发展战略中起关键作用的城镇群体。

二、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成为等级优化、类型完备、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网络化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以哈尔滨中心城区这一区域性国际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群体。

三、规划范围哈尔滨大都市圈是指《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所确定的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尔滨城市经济区的范围,包括哈尔滨市区、阿城市、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呼兰县、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肇东市、绥化市区、望奎县,兰西、青冈、庆安、明水、绥棱、海伦市,共22个市县,总面积84430平方公里。

四、发展规模1999年:大都市圈总人口1420万,哈尔滨部分总人口927万,绥化部分493万2005年:大都市圈总人口1485万,哈尔滨部分总人口965万,绥化部分520万2020年:大都市圈总人口1620万,哈尔滨部分总入口1050万,绥化部分570万五、城镇体系发展目标促进城市规模结构合理化,城市类型完备,实现城市规模等级优化;完善城市职能结构,实现有序分工,功能互补;调整城市群体的空间结构,实现合理布局,促进大都市圈城市群体向网络比方向发展;协调规划和合理建设,完善大都市圈内的大型基础设施,提高大都市圈基础设施印经济效益。

国务院关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86]192号

国务院关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86]192号

国务院关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国务院关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86]192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原则同意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有雄厚的工业基础,铁路交通发达,今后将逐步建设成为东北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

哈尔滨市的各项建设都要按照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积极发展郊区小城镇,逐步改造旧市区,保护和发扬城市原有的特色。

要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健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法规。

在规划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到二○○○年,市区人口控制在二百五十万人,用地控制在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城区不要再安排大、中型工业项目和占地多、增人多的其他项目。

二、进一步搞好交通道路规划。

市区内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保证对外联系畅通。

哈尔滨市区已被铁路穿越分割,影响交通,污染环境,新建哈达屯编组场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把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编组场两侧要设计相应的绿化隔离带,配套建设相关立交桥,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以妥善处理好对邻近单位和居民的干扰问题。

三、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合理调整旧市区的工业,有计划地发展集中供热,抓紧煤气工程的建设,并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松花江水的污染。

四、有计划地逐步改造旧市区。

近期首先重点改造那些房屋破旧、居住条件差的地段。

要进行统一规划,尽可能成片成街逐步改造,防止乱插滥建。

改建的居住区要注意日照和安全的要求,保持合理的房屋间距和建筑密度。

抓紧马家沟机场的搬迁工作,其土地要按照规划严格管理、合理利用。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百题问答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百题问答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百题问答甜甜冷可儿3位粉丝1楼一、城镇体系规划1、哈尔滨市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是什么?答案:哈尔滨市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是行政区划的范围(8个区、11个县)。

2、城镇化水平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3年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为48.1%。

预测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2010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多少?答案:2010年城镇化水平是60%,2020年是70%。

3、哈尔滨市域的空间布局结构是指一主一次两个中心为极核,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其中的十字型交通干线是指什么?答案:滨洲—滨绥,京哈—哈绥铁路4、市域提出了“两干两环十辐射”的公路网建设,其中两干、二环、十射分别指什么?答案:同三线、绥满线,城市四环路、公路外环,十个出城公路。

5、本次规划在市区布局了四处重点风景区具体是指什么?答案:松花江沿岸、太阳岛风景名胜区、长岭湖风景名胜区、天恒山风景名胜区。

二、城市性质6、哈尔滨市城市性质是什么?答案: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三、城市规模7、哈尔滨市城市的人口及用地规模有多大?答案: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458.0平方公里。

四、总体布局8、概括哈尔滨市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是什么,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

“北跃”——建设松花江以北,呼兰河两岸地区,建成以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商贸居住为主,以医药、新兴工业、绿色产业为辅的生态型园林新城区。

“西扩”——开发群力地区、哈西地区、续建迎宾路集中区,建成集居住、商贸、体育、高科技、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南延”——发展平房地区,建成国家机械制造业基地。

“东优”——整合现有以工业为主的东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迁出重污染企业,净化、美化阿什河地区生态环境。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9年4月1日哈尔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6月4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根据2004年10月21日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12月18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丁修改〈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等十六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各项工程建设有秩序地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制定城市规划,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实施城市规划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的实施,由市人民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部署各项建设的综合指导作用。

第四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规划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法律、法规规定参与工程项目审查的土地、市政公用、公安、卫生、人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配合规划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六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市的城市规划。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其他建制镇的城市规划,由所在地市、县(市规划部门协助镇人民政府编制。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建设标准、定额指标与本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第八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和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原则。

哈尔滨市建设规划

哈尔滨市建设规划

哈尔滨市场分析一、宏观市场1、政策导向2、哈尔滨整体市场分析二、区域市场1、区域概述2、区域规划3、区域总体供应量及消化量4、区域土地存量及未来供应5、区域未来市场预测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将城市空间从圈层蔓延走向轴向拓展,从紧凑团块走向分散组团,从大城市模式转向都市区模式。

城市空间的拓展遵循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的模式。

———“北跃”,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增城市用地面积74平方公里。

这74平方公里集中在松花江以北、呼兰河两岸地区。

这里将建成以行政办公、商贸居住为主,新兴工业、绿色产业为辅的生态型园林新城区。

———“西扩”是城市重要发展方向,新增城市用地面积32.7平方公里。

这就是目前正在筹措开发的群力地区。

这里将成为哈尔滨新的中央商务区,未来将有近30万人口在此居住。

———“南延”是城市发展第二产业的主要方向,新增城市用地面积46.8平方公里。

平房地区将是南延的载体,这里将建成国家机械制造业基地。

———“东优”主要是优化、整合哈东工业区、成高子、新香坊、团结、动力东侧等地区,新增城市建设用地11.2平方公里。

———“中兴”即调整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结构,改善交通、绿化环境,提高文化品位,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保险、会展等中心。

目标是推进城市的更新和复兴,通过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搬迁城区有污染的工厂企业,加大危房棚户区的改造力度,建设大型居住社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金融、贸易、教育、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层次,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突出城市风貌特色;增添城市活力,实现城市功能的调整和环境的改善。

充分利用城市河流水系、城市边缘林地、农田形成的楔形绿地、城区道路、铁路及高压走廊建立的绿地生态廊道,实现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目标。

———“外联”即构筑哈尔滨都市圈,哈尔滨市主要经济影响区范围,以市区为中心,以铁路、公路等交通通道为拓展轴线,以100公里左右(1小时车距)为半径进行构筑。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06.04•【字号】•【施行日期】2000.01.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9年4月1日哈尔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6月4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各项工程建设有秩序地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制定城市规划,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实施城市规划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的实施,由市人民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部署各项建设的综合指导作用。

第四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规划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法律、法规规定参与工程项目审查的土地、市政公用、公安、卫生、人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配合规划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六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市的城市规划。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其他建制镇的城市规划,由所在地市、县(市)规划部门协助镇人民政府编制。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建设标准、定额指标与本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城市人口动态发展与城市规划_以哈尔滨市为例

城市人口动态发展与城市规划_以哈尔滨市为例

74规 划 师PLANNERS[摘 要]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预测哈尔滨人口2010年为394万,2020年为460万。

根据人口规模的预测结果,城市规划应注重调整城市产业和用地结构,适当调整公共设施定额指标及布局,提高城市人口整体素质,使城市适应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需求。

[关键词]城市人口;城市规划;哈尔滨市Dynamic Development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With Harbin as an Example/Yu Yabin,Pan Wei[Abstract]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opulation of Harbin will reach 3.94 million by 2010 and 4.60 million by 2020. Ac-cording to the forecast result based on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it is imperative that attention be paid to the adjustment of urban industries and structure of land use in city planning.Efforts will also be made to adjust the norm and quota in urban plan-ning and arrangement for public facilities an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urban population,making the city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Key words] Urban population,Urban planning,Harbin城市人口动态发展与城市规划 ——以哈尔滨市为例□ 于亚滨,潘 玮[文章编号]1006-0022(2005)06-0074-02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B1.1机械增长是城市人口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哈尔滨城区2003年实际居住人口为325.1万,与1998年的302.4万相比,增加了22.7万。

哈尔滨冰雪城规划方案

哈尔滨冰雪城规划方案

哈尔滨冰雪城规划方案背景介绍哈尔滨市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因其冬季漫长、气温极低而著名。

每年的冬季,哈尔滨市都会举办大型冰雪活动,如国际冰雪节。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也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扩大哈尔滨市的冰雪旅游规模,提升冰雪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在市区建设一座冰雪主题公园——哈尔滨冰雪城。

本文将从规划维度对哈尔滨冰雪城进行研究与分析。

规划目标旅游业发展哈尔滨冰雪城的建设旨在推动哈尔滨市的冰雪旅游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

通过提供具有特色和创意的冰雪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产生更多的旅游收益。

生态环保哈尔滨冰雪城的建设应注重生态环保,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冰雪城内需要有充分的绿化带,如常绿树、落叶树和草地等,以保持城市的生态完整性。

社会服务哈尔滨冰雪城建设还应考虑到社会服务,包括停车场、餐馆、婴儿室、医疗站和紧急救援设施等,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规划设计设计理念哈尔滨冰雪城的设计应尽可能地与哈尔滨市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相结合。

设计应体现北国冰雪的独特魅力,将城市的冰雪元素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整体设计应具有美感、功能性和景观性,使哈尔滨冰雪城成为市民和游客喜欢去的地方。

建筑设计哈尔滨冰雪城的建筑应尽可能地采用冰雪作为建筑材料,力求环保,符合城市的气候和氛围。

建筑风格应融入哈尔滨市的文化特色,借鉴北欧国家建筑设计理念,使哈尔滨冰雪城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特景观。

景观设计哈尔滨冰雪城的景观设计应具有独特的北方冰雪特色,严格遵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规律,创造具有艺术性、特色性和科技性的景观效果。

同时,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安全和舒适性,A级景区标准应是基本要求。

服务设计哈尔滨冰雪城的服务设计应满足游客友好、安全可靠、环保科技、效率考核的要求,从现代消费文化的角度出发,提供智慧、便捷和快乐的服务体验。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游客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以及特殊需求等,制定差异化服务策略。

百年前的哈尔滨规划

百年前的哈尔滨规划

埠头区规划图 如图所示,该规划的特点是主要街道大致为南
北朝向,次要街道近于东西朝向。道路划分出东西 长、南北短的街坊,面积为1-2公顷,长宽比大约 为3:1或5:1,使多数建筑物取得较好朝向。斜 向布置的斜纹街(现为经纬街)起到了便捷的沟通 南北交通的作用。道路的宽度多为21.34米,(俄 制10沙绳),建筑物高度一般为道路宽度的二分 之一,保证建筑物的采光条件良好。由于道路的宽 度足够,为以后的城市建设留下了余地。在规划完 成的十年后,宽31米的水道街 、道里十三道街, 都在道路中间建设了10米宽的街心花园,两侧各 建5.5米宽的柏油马路,人行道各宽5米,时至今 日,仍是一条景色宜人的花园式的街道,其中还把 俄军的军医院规划为公园,即现在的兆麟公园,这 为城市功能的完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图中黄色覆 涂的部分均为市场交易地区。
埠头区规划的不足,一是铁路对城市的分隔环 绕,二是工厂处于居民区的上风上水,属于先天的 硬伤。
傅家甸市区图
2010年第6期·
15
Ch变 迁 anges
前图所示的由黑实线包围的区域为傅家甸,当 时由吉林省滨江县管辖,其余的区域为中东铁路附 属用地的一部分,为当时中东铁路的粮仓所在地八 站区,黑实线为分界线,当时老百姓称之为国境 街。
建设初期,铁路管理机构选择了秦家岗附近的高地
建设东省铁路管理中心(即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滨新城),规划用地面 积为700公顷(相当于5平方俄里)。新城采用当时欧洲 城市规划方法,精心加以规划,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布 局紧凑。路网系统既结合地形条件,又考虑交通要求, 采取方格、放射线和弧曲线相结合的形式,使路网疏密 交织。主干道宽敞开阔,相交于城市制高点,道路交会 点形成中心广场。干道两侧及中心广场周围布置铁路管 理机构及公共建筑。居住区街坊周边安排独立式居民住 宅,商业区布置紧凑,车站、教堂、墓地均加以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