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拓展与合作(三)多彩的小区活动精品教育.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掌握分享与合作的技巧;–学习如何关心他人和爱护环境;–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和积极参与家庭活动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讲、观察、讨论和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情景模拟、小组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和合作的品德;–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提升学生对家庭重要性和积极参与家庭活动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分享与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他人和环境的关心和爱护意识;–培养学生对家庭重要性和积极参与家庭活动的认知。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享与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他人和环境的关心和爱护意识;–培养学生对家庭重要性和积极参与家庭活动的认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并进行简单的复习。

2. 引入新知识•通过教师举例或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并提出相关问题。

3. 讲授新知识•教师向学生讲解分享的定义、分享的方式以及分享可以给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体验分享的感受。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分享的经验和体会,并向全班分享。

6. 合作练习•配对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7. 观察与讨论•显示一些图片或情境,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对他人和环境的关心和爱护。

8. 家庭活动•布置家庭任务: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进行家庭活动,并在第二天上课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9.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并强调分享、合作、关心他人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完成家庭任务并准备分享;2.完成课后习题。

2019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十一课:楼上楼下精品教育.doc

2019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十一课:楼上楼下精品教育.doc

11 楼上楼下教学目标1.认识自己的邻居,学会和邻居沟通与往来;2,在日常生活中能想到邻居,与他们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人的邻居,学会与邻居沟通。

教材说明本课建议用2课时。

第一课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邻居;并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利于与邻居和睦相处的。

第二课时:使学生懂得“邻居好’,赛金宝”,学会和邻居和睦相处的具体做法。

“交流会”:学生在课前访问自己的邻居;在课上交流:有哪些邻居?平时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

教师可以提醒:隔壁的、楼上楼下的都是邻居。

“’聪明豆”列举发生在邻里间的一些不好的做法。

主要是让学生辨别行为,说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给他人造成了哪些不方便,应当怎样做才对。

“七色光”:呈现的是“邻居好,赛金宝”的主题。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平时邻里相处中的好事’,以及自己是怎样和邻居相处的。

教学活动活动一:交流。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有哪些邻居,他们的家庭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平时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让学生说说与邻居间相互往来的事例。

活动二:讨论。

如果邻居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你会怎样与邻居沟通?讨论可以结合教材进行;也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活动三:演一演。

怎样做才算是“邻居好,赛金宝”?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演一演发生在邻居间的友好故事,教师进行归纳。

学习评价1.知道自己的邻居;2.学会与邻居相互沟通和往来的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教学资源文字资料资料名:故事(1)风吹衣落结邻缘我家住六楼。

一次,女儿挂晒于阳台上的衣物被风吹落,正好落在了四楼邻居家阳台外的防盗网上。

为避免打扰邻居,我用粗铅丝做成钩子,拴上一根绳子,试图把衣服“钓”上来。

不料,钩子刚放下,就被四楼主人发现,喊叫:“啥人介大胆,光天化日之下敢捞我家东西。

”我连忙下楼,登门解释,一连说了几遍“对不起”。

邻居见我态度诚恳又赔礼,脸色也缓和下来,答应到阳台看看,果然发现他家的防盗网上挂着掉落的女式上衣。

主人知道错怪了我,一边连说“对不起”,一边拉过椅子非要我坐下不可。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计划及教案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计划及教案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计划及教案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计划及教案,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并提高学生的品德和生活素养。

计划安排1. 第一单元:友谊与合作- 目标:培养学生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 教学内容:- 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与支持- 合作游戏和团队活动- 教学重点:团队合作与友谊的重要性2. 第二单元:尊重与公平- 目标: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和公平竞争的意义。

- 教学内容:- 同学间的平等相待- 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背景- 教学重点:学会尊重和平等的处事方式3. 第三单元:责任与奉献- 目标:激发学生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教学内容:- 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责任与奉献- 小组项目和志愿者活动的参与-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极承担责任并乐于助人教案设计示例第一单元:友谊与合作课时1 - 团队合作游戏教学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2. 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传球、拔河等。

3.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反思合作过程,总结合作的优势与困难。

课时2 - 学生间的相互帮助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相互帮助的意义,并促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步骤:1. 分发小卡片给每个学生,上面写有一个任务。

2. 学生间互相帮助,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他们的任务。

3. 学生分享完成任务的感受,讨论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尊重与公平课时1 - 同学间的平等相待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同学平等相待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步骤:1.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平等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分发小卡片,上面写有一些情境,学生讨论在这些情境下如何平等相待。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平等相待的行为。

课时2 - 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背景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观点和背景的能力。

教学步骤:1. 结合绘本或故事情节,让学生认识不同观点和背景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社会与生活全册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社会与生活全册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社会与生活全册优
秀教案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社会与生活课程编写的优秀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与生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 熟练掌握社会与生活课程中的基本知识
-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括以下单元的内容:
1. 单元一:生活中的交通规则
2. 单元二:衣食住行与环境保护
3. 单元三:休闲活动和节日文化
4. 单元四:社区生活与公共设施
四、教学方法
1. 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真实的生活场景,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与生活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 课堂练:通过布置课堂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定: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定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表现。

3.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社会与生活全册优秀教案》的基本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河北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设计《多彩的校外活动》教案

河北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设计《多彩的校外活动》教案

河北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设计《多彩的校外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校外活动的种类和意义。

2.能够简单地描述自己喜欢的校外活动。

3.能够针对不同的校外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好学习、关注生活的情趣。

2.让学生感受到校外活动对人们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内容《多彩的校外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校外活动的种类和意义。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校外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

2.如何让学生明白校外活动对人们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方法1.听磁带、观察图片自由谈论。

2.学生小组合作,创设各种校外活动情境对话,表演。

5.1 教学引入1.来到学生喜欢的校外活动情境中,并亲身感受和了解各种活动。

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喜好和感受。

3.引入“多彩的校外活动”主题,单独讲述校外活动的种类和意义。

5.2 深入学习理解1.听磁带,观察图片,了解各种校外活动情境和特色。

2.学生互动交流,表达自己对各种校外活动的理解、看法和感受。

5.3 课堂合作创设1.小组合作,创设各种校外活动情境对话、表演或搭建模型。

2.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学习和分享。

5.4 教学操作实践1.模仿校外活动情境,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5.5 展示分享1.学生展示自己在“多彩的校外活动”主题中所完成的制作或创作。

2.引导学生分享对校外活动的感悟、认识和理解。

5.6 小结回顾1.概括本节课所学的校外活动种类、意义和对情感和学习成长的影响。

2.着重回顾自己在这次课堂操作中的感悟与收获。

六、课堂体验本节课以多媒体、游戏、说话、手工和演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以此种多样性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地保持新鲜感,增进课堂氛围的生动、畅快和有意义,形成良好的课堂体验。

(小学教育)2019年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我们的社区 2 第一课时教案 浙教版

(小学教育)2019年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我们的社区 2 第一课时教案 浙教版
5.社区设施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社区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服务。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你想说什么?(幸福、快乐、心情舒适、感谢社区工作人员为我们服务……)
6.小结:所以我们要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
三、爱护我们的社区
四、课后延伸
1.布置实践作业:进一步调查社区,了解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
(1)讨论为了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的社区,大家还想了解什么?(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如:社区环境调查——绿化面积、绿化种类、垃圾分类等社区设施调查——锻炼器材品种、路灯数量、休息靠椅数量、便利小店的个数等工作人员在社区做什么工作?为大家提供什么方便?社区搞过一些什么活动?)
请你说一说:这些分别叫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便利?(警务室社区超市传达室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医务室社区早教中心等)
2.结合你生活的社区,说说有这些设施吗?你们在社区生活中用到过它吗?
3.你们的社区还有哪些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例如:幼儿园宣传栏社区餐厅会馆健身器材儿童乐园网球场篮球场等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卫生服务站等)
(2)以假日小队为单位,分组分项目进行调查并进行记录。(可拍摄照片、收集采访录音等)
2.我们出发了!在假日小队长的带领下参观自己的社区,采访社区的工作人员,并拍下社区的照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生活的社区名字,并能简单介绍几句。
2.认识社区的环境和社区设施,初步了解身边小设施的功能。
3.体会在社区生活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小行为也能改变社区的大环境。
教学重难点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区活动的概念和种类;(2)培养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3)提高学生组织和管理社区活动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社区活动的实际情况;(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探讨社区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二、教学内容:1. 社区活动的概念和种类(1)介绍社区活动的定义;(2)列举常见的社区活动类型,如文化、体育、环保、公益等。

2. 社区活动的组织和管理(1)讲解社区活动组织的基本步骤;(2)探讨社区活动管理的方法和技巧;(3)分享成功组织社区活动的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社区活动的概念和种类;(2)社区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社区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法;(2)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区活动的概念、种类和组织管理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组织社区活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区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区活动;(2)提问:“你们参加过哪些社区活动?对这些活动有什么看法?”2. 讲解社区活动的概念和种类:(1)介绍社区活动的定义;(2)列举常见的社区活动类型,如文化、体育、环保、公益等。

3. 探讨社区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法:(1)讲解社区活动组织的基本步骤;(2)探讨社区活动管理的方法和技巧;(3)分享成功组织社区活动的案例。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社区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法;5. 实践操作:(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动手实践,尝试组织一场小型社区活动;(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组织和管理能力。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活动的种类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提高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区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2. 常见的社区活动类型。

3. 参与社区活动的好处。

4. 如何组织社区活动。

5. 社区活动案例分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区活动的概念、意义、类型和好处。

2. 案例分析法:分享社区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社区活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参与社区活动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4. 实践活动法:设计一个简单的社区活动计划,让学生动手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

2. 课件:社区活动图片、视频等。

3. 活动材料:社区活动计划表、讨论卡片等。

4. 场地:教室、社区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社区活动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社区活动的类型和好处。

3. 案例分享:分享社区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社区活动。

4. 小组讨论:讨论参与社区活动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5.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社区活动计划,让学生动手实践。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社区活动的理解和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活动计划:评估学生设计的社区活动计划的创意性和实用性,以及他们对活动流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社区活动,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社区活动的实际情况。

2. 邀请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来课堂分享他们的经验,让学生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得更多关于社区活动的知识和建议。

3.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社区服务项目,将课堂学习与实际服务相结合。

八、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社区活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从活动中获得成长和满足感。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精选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精选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具体章节为第7课“我爱我的社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社区的环境设施、文化特色和人文风情,学习如何爱护社区、参与社区建设,以及培养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社区环境、设施和文化特色,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自觉维护社区环境和社会秩序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参与社区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环境设施、文化特色,学会关爱社区、参与社区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社区的美丽风景、设施和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对我们的社区有哪些了解?”2. 新课内容(1)让学生翻开教材,阅读第7课“我爱我的社区”,了解社区的环境设施、文化特色和人文风情。

(2)结合教材,教师详细讲解社区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社区的美好和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区调查,填写调查表,了解社区的环境、设施、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调查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调查成果。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请你说说我们社区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调查表,进行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我爱我的社区2. 内容:(1)社区的环境设施(2)社区的文化特色(3)关爱社区、参与社区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说我们社区的环境、设施和文化特色。

(2)结合教材和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关爱社区、参与社区建设。

2. 答案:(1)答案略。

彩色主题的小区社会教案

彩色主题的小区社会教案

彩色主题的小区社会教案教学主题:彩色主题的小区社会教学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小区社会的构成和功能,增强对社会的认知。

2. 通过色彩搭配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环境美化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彩色搭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社区环境美化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综合应用彩色搭配技巧美化社区环境。

2.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设计出独具特色的美化方案。

教学准备:1. 彩色笔、水彩笔、色卡等绘画工具。

2. 社区环境美化图片、视频资料等。

3. 社区环境美化的实践案例。

教学过程:Step 1 自我介绍(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并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Step 2 社区环境美化的讲解(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社区环境美化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Step 3 彩色搭配技巧的讲解(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彩色搭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将不同颜色进行搭配,让社区更加美丽。

Step 4 练习彩色搭配技巧(15分钟)老师让学生根据课堂上介绍的彩色搭配技巧,自己尝试进行彩色搭配。

学生可以使用彩色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进行练习。

Step 5 设计社区环境美化方案(20分钟)老师让学生分组,设计出美化社区环境的方案,要求方案中必须包含彩色搭配的元素。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方案。

Step 6 展示方案并点评(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方案,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老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更好的方案。

Step 7 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学生回家后,多关注社区环境4. 活动方案时间:XX年XX月XX日下午XX点至XX点地点:小区社区中心活动流程:时间 | 活动内容 | 活动方式XX:XX-XX:XX | 活动开始,欢迎致辞 | 主持人发言XX:XX-XX:XX | 孩子们展示作品 | 孩子自己展示,老师和家长观看XX:XX-XX:XX | 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参与活动 | 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游戏和手工制作XX:XX-XX:XX | 社区居民交流互动 | 居民之间交流彩色生活、分享互助经验XX:XX-XX:XX | 活动结束,合影留念 | 主持人发言,家长和孩子们合影5. 活动准备- 老师和志愿者们提前到社区中心布置场地,准备活动物资。

2019-2020年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多彩的校外活动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多彩的校外活动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多彩的校外活动教案冀教版教学设计思路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

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

(二)能力目标了解当地一些校外活动场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校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通过交流校外活动的体验和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使学生玩得高兴,学得快乐,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2~3个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前准备】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与学生校外活动相关的场所资料。

2.让学生到自己居住的小区走走看看,了解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

【导入新课】(让大家欣赏视频“户外活动”。

)老师:同学们,大家参加过这些活动吗?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学生:(略)老师:对,它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强健,可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和书本中是学不到的。

只有在一些校外活动中才能有所收获,是不是啊?学生:(略)老师:我们看一看冬冬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他都学到了什么?(过渡)【讲授新课】一、冬冬的星期天(板书)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页,我们看一看图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冬冬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然后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给同学们说一说。

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拓展与合作(三)多彩的小区活动

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拓展与合作(三)多彩的小区活动

拓展与合作(三)多彩的小区活动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2.乐意参加小区里组织的一些活动,为小区出力;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与小区的人们一起过端午节。

教学重点教材说明教学活动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材料准备: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各式各样的粽子或香袋。

2.活动步骤:(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收集粽子、粽叶、艾叶菖蒲、香袋、邮票等物品。

(2)为在小区里过端午节做准备,可以在小组内学包粽子、学做香袋或学做纸龙舟,课后带着这些自制的物品与小区的人们或邻居一起过端午节。

(3)学生交流。

学习评价1.积极参与小区组织的活动,热爱自己的小区;2.学会与小组内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小区的端午节活动或其他活动出力。

注意事项教学资源文字资料资料名: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来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产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感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此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祭奠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人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闽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人城灭吴。

2019年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的社区 1教案 浙教版

2019年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的社区 1教案 浙教版

2019年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的社区 1教案浙教版一、教材梳理《品德与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以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是:儿童和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就触及到了儿童与社会这一层面的内容,提倡儿童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将儿童生活的空间从个人、家庭、学校延伸到生活的社区、家乡。

这个单元的内容在《品德生活》教材中是首次出现。

整个单元安排了3个方面的内容:1、我们的社区。

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社区的环境、社区设施。

激发学生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的情感。

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2、社区的文明。

它包括社区的环境文明和精神文明。

要求学生认识到保持社区的环境卫生,能帮助美化社区,愿意做社区的文明使者。

3、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

要求学生尝试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主要特产、风景等。

整个单元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通过了解社区的设施、社区人,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从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而相似的内容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说社区》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重复出现,但学习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话说社区》这单元要求学生了解社区的大致位置,能画出社区的示意图。

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概况,包括能了解辖区内的几家单位。

同时要求了解农村的社区,比较城乡社区的不同,了解社区的变迁。

并能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的不同特色,能收集相关的资料。

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能积极参加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如社区清理废电池活动、慰问社区老人等等,并能制作活动计划,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二年级思品教案《多彩的小区活动》

二年级思品教案《多彩的小区活动》

多彩的小区活动教学目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我国各地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了解小区里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小区设计活动。

乐意参加小区里组织的一些活动,为小区出力。

教学重点知道端午节的习俗,为小区设计活动,乐意参与小区活动。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聊活动,揭课题:目的要求:聊一聊自己或家人所参加的小区活动,感受小区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谈一谈活动后的感受。

预设时间:5分钟设计过程:1、小朋友,我们已经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小区环境和设施,认识了各自的邻居以及为我们小区服务的各类人员,在居委会的组织下,小区里还会开展各类活动,你或者你的家人参加过小区活动吗?2、谈谈你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或收获。

3、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老师觉得有些小朋友所居住的小区所组织的活动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揭示课题、读题)二、活动二:听交流齐设计目的要求:通过学生交流事先收集的端午节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各地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引导学生设计、体验、参与小区活动。

预设时间:20分钟设计过程:1、老师所在的小区最近也在搞活动,想看看是什么活动吗?(PPT)2、是呀,他们正忙着包粽子呢!瞧!他们包得多欢啊!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吗?3、再过一个多月就是端午节了,(出示日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2日,现在端午节已经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可见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

4、课前,老师让大家了解自己的家乡过端午的习俗,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A 端午与屈原B 包粽子吃粽子。

C 划龙舟D 插艾草菖蒲E 喝雄黄酒F 做香囊编五彩绳G 洗艾叶澡5、民俗活动连连看6、如果我们班级就是幸福小区,邀请你参加以端午节为主题的小区活动,你能为小区出什么力呢?小组内讨论,交流。

唱端午童谣总结:端午节活动有着悠久丰富的文化内涵,刚才我们还为社区设计了许多有趣的端午活动,这真是“我是社区小主人精彩活动多快乐”(板书)三、活动三:玩一玩,做一做目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活动,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香袋,体验端午节的气氛。

河北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多彩的社区活动》教案

河北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多彩的社区活动》教案

河北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多彩的社区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活动的重要性2.了解不同社区活动的特点和目的3.能够思考和提出自己对社区活动的建议和想法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社区活动2.不同社区活动的特点和目的3.学生的社区活动建议和想法三、教学重点1.了解社区活动的重要性和影响2.能够提出自己的社区活动建议和想法四、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社区活动的概念,让学生认识社区活动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社区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2.引入新课(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社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并介绍不同社区活动的特点和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社区活动对社区的作用和价值,并让学生对社区活动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3.活动设计(3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社区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活动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4.活动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提醒学生要关注和参与自己所在社区的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和才能。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社区活动建议和想法2.学生的活动反思总结能力3.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七、教学反思社区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社区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践经验,并能够思考和提出自己对社区活动的建议和想法。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通过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区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思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参与社区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社区活动的概念和意义2. 参与社区活动的方法和技巧3. 社区活动的种类和案例4. 如何在社区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5. 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区活动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社区活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社区活动的实际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社区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4.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模拟社区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设计教案。

2. 课件:社区活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模拟社区活动道具:如宣传单、志愿者服装等。

4. 教学场地:教室、会议室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区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社区活动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社区活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社区活动的实际操作。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社区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5.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模拟社区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活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社区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社区活动的理解和参与意识的提升。

3. 模拟社区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模拟社区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与合作(三)多彩的小区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2.乐意参加小区里组织的一些活动,为小区出力;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与小区的人们一起过端午节。

教学重点
教材说明
教学活动
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材料准备: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各式各样的粽子或香袋。

2.活动步骤:
(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收集粽子、粽叶、艾叶菖蒲、香袋、邮票等物品。

(2)为在小区里过端午节做准备,可以在小组内学包粽子、学做香袋或学做纸龙舟,课后带着这些自制的物品与小区的人们或邻居一起过端午节。

(3)学生交流。

学习评价
1.积极参与小区组织的活动,热爱自己的小区;
2.学会与小组内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小区的端午节活动或其他活动出力。

注意事项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 资料名: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来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产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感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此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祭奠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人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闽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
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人城灭吴。

”说完便自刎而
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人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
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再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资料名:端午节的习俗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

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有不杂别的食品,而单纯品味米和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