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数字城市”GIS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XX市政府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XX市政府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XX市政府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目录 (1)第一章项目概述 (6)1.1.项目背景 (6)1.2.项目意义 (8)1.2.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府服务的强大力量 (9) 1.2.2.挖掘“块数据”价值,打造“中国数谷” (9)1.2.3.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9)1.2.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10) 1.3.项目目标 (11)1.3.1.数据汇聚应用新高地 (11)1.3.2.综合治理示范区 (11)1.3.3.产业发展集聚区 (12)1.3.4.创业创新首选地 (12)1.3.5.政策创新先行区 (13)第二章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及要求 (13)2.1.项目需求分析 (13)2.1.1.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13)2.1.2.服务大数据产业化的政务外网建设需求 (16)2.1.3.服务大数据市场化建设的需求 (19)2.1.4.信息安全建设的需求 (20)2.1.5.标准符合性的需求 (21)2.2.建设内容综述 (21)2.2.1.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源中心 (22)2.2.2.政务外网应用系统平台建设 (25)2.2.3.互联网应用系统平台建设 (28)2.2.4.多元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建设 (30)2.2.5.标准规范建设 (30)2.3.项目业务模型 (31)第三章项目总体设计思路 (31)3.1.建设原则 (31)3.1.1.统一规划,重点先行 (31)3.1.2.整合资源,节省投资 (32)3.1.3.推进共享,确保安全。

(32)3.1.4.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32)3.1.5.推进标准,加强规范。

(32)3.1.6.强化服务,讲求实效 (33)3.1.7.注重兼容,强调扩展 (33)3.1.8.注重应用,保障安全 (33)3.1.9.深化改革,创新产业。

(33)3.2.建设思路 (34)3.2.1.大数据产业目标和市场价值实现驱动 (34)3.2.2.数据资源集约化管理 (35)3.2.3.基于大数据实现资源服务和数据开放 (35)3.2.4.基于组件和服务技术实现平台的松耦合建设 (35) 3.2.5.基于安全API实现数据资源的能力开放 (35) 3.2.6.构建全覆盖的综合治理体系 (35)3.2.7.构建防控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36)3.3.技术路线 (36)3.3.1.基于OSGi的技术框架 (37)3.3.2.基于P2P 智能网络数据传输技术 (38)3.3.3.多业务领域虚拟化租户技术 (38)3.3.4.基于NVGRE标准虚拟网络技术 (39)3.3.5.物理隔离串行硬件热插拔控制技术 (40)3.3.6.云服务总线技术 (40)3.3.7.服务QoS技术 (45)3.3.8.基于AXIOM 和DSDL资源服务化技术 (46) 3.3.9.在线动态资源分配算法 (47)3.3.10.基于着色Petri网的阶段性服务调度算法 (47)3.3.11.大数据分布式内存计算技术 (48)3.3.12.大数据存储备份技术 (49)3.3.13.大规模数据清洗转换技术 (51)3.3.14.大数据云端服务技术 (52)3.4.重点难点分析 (57)3.4.1.项目建设重点: (57)3.4.2.项目建设难点 (59)3.5.总体框架 (61)3.5.1.系统架构 (61)3.5.2.数据架构 (65)3.5.3.技术架构 (66)3.5.4.网络架构 (68)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方案 (69)4.1.基础云平台建设 (69)4.1.1.云平台总体架构 (72)4.1.2.计算资源池 (72)4.1.3.存储资源池 (91)4.1.4.云服务层 (95)4.1.5.云运维层 (100)4.1.6.MySQL数据库群集平台 (102)4.1.7.大数据计算平台 (105)4.2.信息资源库建设 (120)4.2.1.公共基础库 (122)4.2.1.1.......................................................................................................... ............................... 人口库1224.2.1.2.......................................................................................................... ............................... 法人库1524.2.1.3.......................................................................................................... ...................... 宏观经济库1924.2.1.4.......................................................................................................... ...................... 空间地理库1974.2.1.5..................................................................................................................... ........... 电子证照库2404.2.2.公共主题库 (243)4.2.3.公共服务库 (247)4.2.4.系统支撑库 (251)4.3.网络安全建设 (253)4.2.1.网络现状 (253)4.2.2.整体网络建设规划设计 (254)4.2.3.Overlay虚拟叠加网络建设规划 (258)4.4.数据采集系统建设 (262)4.4.1.建设目标 (263)4.4.2.架构设计 (264)4.4.3.建设内容 (265)4.4.4.配置管理 (267)4.4.5.传输加密 (270)4.5.应用系统建设 (271)4.5.1.公共基础库应用系统 (271)4.5.2.政务外网应用系统平台 (317)4.5.3.互联网应用系统平台 (392)4.6.标准规范建设 (417)第五章安全体系 (418)5.1.安全体系设计 (418)5.1.1.安全模型 (418)5.1.2.安全分析与安全级别定义 (423)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及示范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及示范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及示范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方案2015年1月目录1项目背景 (3)2总体目标及需求 (3)2.1总体目标 (3)3.2建设依据 (4)3.2.1指导性文件 (4)3.2.2技术规范 (5)3.2.3软件开发标准 (7)3.2.4软件接口标准 (9)3.3建设内容 (9)3建设方案 (10)3.4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10)3.4.1数据配置管理系统 (11)3.4.2管理交换系统 (11)3.4.3在线服务系统 (12)3.4.4运行维护系统 (15)3.4.5地名地址匹配服务子系统 (16)3.4.6快速成图系统 (16)3.4.7互联互通 (17)3.4.8数字XX门户网站建设 (18)3.5典型示范应用建设 (21)3.5.1应用建设模式 (21)3.5.2天地图.XX (22)3.5.3移动用图系统 (24)3.5.4地质灾害管理系统 (26)3.5.5对接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27)3.5.6对接城市管理运行(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一期) (27)3.5.7一村一镇一地图管理系统 (28)3.6一村一镇一地图建设 (29)3.6.1建设目标 (29)3.6.2数据内容 (29)3.6.3数据生产流程 (30)3.6.4数据建库 (30)3.6.5影像地图编制 (30)1项目背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的宏伟目标中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

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应整体规划、渐进实施、相互协调,并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从而实现在分布式环境下多源、异质、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流通、共享以及互操作。

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减少重复投入,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2006年国家测绘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

gis项目建设方案

gis项目建设方案

gis项目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地理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有效利用和综合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建设一套高效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GIS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1.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通过建设GIS项目,实现不同部门、系统之间地理信息的共享和管理,减少信息孤岛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2.优化空间规划和资源配置通过GIS系统对土地利用、房地产、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城市空间规划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3.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GIS系统整合政府部门的服务信息,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为居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三、项目内容1.数据采集和建库首先需要采集各类地理信息数据,例如地图、遥感影像、地形数据等。

数据采集可以结合卫星遥感和地面调查等方式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并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利用。

2.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建立数据库之后,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例如空间数据关联、空间模型构建、空间查询和网络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获得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系统开发和运维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开发一套功能完善、易于使用的GIS系统。

该系统应该包括数据查询、空间分析、图层叠加、专题制图等功能,并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数据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系统的运维机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及时更新。

四、项目实施计划1.需求分析阶段明确项目目标和需求,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数据采集和系统开发奠定基础。

2.数据采集和建库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数据采集计划,并组织实施。

同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并建立数据库。

3.系统开发和测试阶段在数据建库完成之后,开展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

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思路探讨-2016

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思路探讨-2016
• • 整合了全省公用的行政区划、农村居民地、海区盐田、港口、铁路、水系、境界、等高 线、高程点、居民地、建筑物、桥梁、城市道路、公共单位等; 整合了交通行业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桥梁、隧道、服务区、 收费站、视频监控点、车前影像、车流量、观测站、通行费、通行量等数据,以满足行 业内各类业务系统开发的需求。
API接口访问:应用部门自己建设应用系统后,可通过API开发接口方式,通
过授权访问共享服务平台上的各种资源。
应用案例
公众服务应用
重庆公众服务子系统
交通出行服务系统
应用案例
对行业专题数据的空间分析
应用案例
集成行业业务模型
应用案例
移动公众服务应用
应用案例
移动办公
在线地图
交通要素符号化
切片制作
地图制图与切片制作
天地图制图模板
水利制图模板
专业制图系统
2.2 服务平台建设
共享服务完 整业务流程

资源发布成服务 服务授权 服务获取:服务申请、审核 服务使用
共享服
务平台
平台软件体 系构建 高可用 高性能
服务访问监控 平台运行监控 异常处理机制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设计要点: 完备的系统监控机制 服务访问监控 硬件监控 软件监控 运维管理行为监控 异常报警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设计要点: 数据挖掘——平台运行数据分析
热点服务访问量
热点服务平均等待时间
服务流量 大家对哪些服务感兴趣?是否 应该多投入到该数据更新上? 热点服务运行慢,是否该对服 务器扩容? 谁对平台服务感兴趣?有合作
资源发现
内容管理

gis项目建设方案1

gis项目建设方案1

gis项目建设方案1GIS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满足**(填写项目所属领域)**领域中**(填写具体应用需求)**的需求,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的GIS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理信息服务。

二、项目目标1. 构建数据平台:建立一个完备的地理数据平台,整合各类地理数据(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2. 开发分析功能:开发针对**(填写具体应用需求)**的专业地理空间分析功能,提供精准可靠的分析结果。

3. 搭建服务平台: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外提供地理信息查询、分析和展示等服务。

三、项目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明确项目所需功能和服务,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和需求调研,以确保项目目标与最终交付的系统能够完全符合需求。

2. 数据采集和整理:对所需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数据存储和管理:搭建数据平台,采用**(填写数据库类型,如Oracle、PostgreSQL等)**等数据库技术,实现地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4. 功能开发: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开发相应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通过测试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服务搭建:搭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采用**(填写服务搭建工具,如ArcGIS Server、GeoServer等)**等技术,实现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展示等服务。

6. 系统集成和测试:将各个模块整合成一个完整的GIS系统,进行系统级联调和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相互协调。

7. 系统上线和运维:将系统上线运行,并进行相关的运维工作,包括系统监控、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等。

四、项目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项目进度计划:1. 需求分析阶段:预计耗时2周,包括需求调研、需求确认和需求文档编写等工作。

gis项目建设方案

gis项目建设方案

gis项目建设方案GIS 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GIS 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相关的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次 GIS 项目旨在为_____(具体组织或单位)建立一个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其在_____(具体业务领域)方面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1、建立一个涵盖_____(地理范围)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建筑物等各类地理要素。

2、开发一套功能齐全的GIS 应用系统,具备数据管理、查询检索、空间分析、地图制图等功能。

3、实现与现有业务系统的集成,确保数据的流通和共享。

4、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 GIS 系统。

三、项目需求分析1、数据需求收集和整理各类地理数据,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影像数据等。

确定数据的格式、精度、坐标系等规范。

评估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和处理。

2、功能需求数据管理功能,包括数据导入、导出、编辑、更新等。

查询检索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

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地图制图功能,能够生成美观、准确的地图产品。

3、性能需求系统响应时间要满足用户的操作需求,确保数据查询和分析的高效性。

支持并发用户访问,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安全需求对数据进行访问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四、项目技术方案1、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实地调查、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原始地理数据。

使用专业的GIS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使其符合项目要求。

2、数据库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SQL Server 等。

设计合理的数据表结构,建立空间索引,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3、系统开发基于_____(开发平台或框架)进行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gis项目建设方案

gis项目建设方案

gis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一个完善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以支持相关业务部门的决策和规划工作。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项目的目标、范围、实施计划、技术要求和预期成果等内容。

二、项目目标1. 构建一个集中管理、高效查询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方便决策部门获取相关信息。

2. 提供用户友好的GIS应用平台,支持各类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3. 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采集。

4.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三、项目范围1. 数据收集与整理:包括地理空间数据、遥感影像数据、行政区划数据、气象数据等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2. 数据库设计与搭建:基于采用的GIS软件平台,设计和搭建一个符合业务需求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3. 数据分析与展示:使用GIS工具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以支持相关部门的决策工作。

4. 系统维护与升级:确保GIS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及时更新,同时进行系统升级和技术支持。

四、实施计划1. 项目启动阶段(预计1个月):a) 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

b) 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 分析业务需求,确定GIS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2. 系统设计与开发阶段(预计3个月):a) 根据业务需求,进行GIS数据库的设计和搭建,定义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b) 开发用户界面和功能模块,包括数据查询、分析、编辑等功能。

c) 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 系统部署与培训阶段(预计1个月):a) 将GIS系统部署在服务器上,并进行相关配置和测试。

b) 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用户培训,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

c) 完善系统文档和相关技术支持。

4. 运维与优化阶段(预计长期):a) 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数据库备份、用户权限管理等。

b) 定期进行系统性能监控和优化,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

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

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以帮助城市实现空间治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目标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1. 提升空间治理工作效率: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实现各项空间治理工作的高效率运行,提高决策制定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2. 实现空间数据整合和共享:打破信息壁垒,整合各类空间数据资源,并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便于多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共享。

3. 支持空间决策分析: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提供空间决策分析的工具和技术支持,辅助政府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4. 提供市民参与渠道:建设数字化平台,为市民提供参与空间治理的渠道,增强市民对城市发展的主体感和参与感。

方案概述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效稳定的数字化平台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数据库等,并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数据整合和共享:整合各类空间数据资源,包括地理信息数据、人口数据、交通数据等,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方便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协作与共享。

3. 决策支持与分析工具:开发适用于空间决策分析的工具和技术,提供空间数据可视化、模型分析等功能,辅助政府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4. 市民参与平台建设:建设市民参与空间治理的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投诉、意见反馈、公开听证等功能,增强市民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感和监督能力。

5. 培训与推广:通过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相关人员对数字化平台的运用能力和理解,并推动数字化平台在市域空间治理中的全面应用。

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的实施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需求分析和规划1. 收集各部门的需求和要求2. 制定数字化平台的规划和设计方案3. 确定项目的时间表和预算阶段二:基础设施建设1. 购置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2. 搭建数字化平台的服务器和网络环境3. 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阶段三:数据整合和共享1. 收集、整理和清洗各类空间数据2.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标准3. 导入和整合数据至数字化平台阶段四:决策支持与分析工具开发1. 开发适用于空间决策分析的工具和技术2. 完善空间数据可视化、模型分析等功能阶段五:市民参与平台建设1. 设计和开发市民参与平台的功能和界面2. 测试和改进市民参与平台的用户体验阶段六:培训与推广1. 组织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2. 推广数字化平台在市域空间治理中的应用风险与挑战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包括:1. 技术风险:建设和运营数字化平台所需的技术要求较高,可能面临技术难题和保障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城市”总体设计与建设规划方案XX市“数字城市”GIS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设计编写________________校对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XX信息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12月目录第一章背景和现状--------------------------------------------------- 41.1建设背景----------------------------------------------------- 41.2平台定位----------------------------------------------------- 41.3平台建设意义------------------------------------------------- 51.3.1消除信息孤岛----------------------------------------------- 51.3.2节约建设成本----------------------------------------------- 51.4XX市信息化建设现状------------------------------------------- 61.4.1网络现状--------------------------------------------------- 61.4.2硬件现状--------------------------------------------------- 61.4.3应用软件建设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系统维护组织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5空间信息资源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6信息人才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7组织机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存在的问题--------------------------------------------------- 61.5.1信息资源供求比例严重失调----------------------------------- 61.5.2各委办局的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考虑----------------- 61.5.3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71.5.4人才缺口较大----------------------------------------------- 7第二章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总体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共享平台服务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共享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共享业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共享业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共享业务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总体功能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1数据特点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共享信息内容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3共享服务部署方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4其他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建设目标及策略----------------------------------------------- 83.1建设目标----------------------------------------------------- 83.2建设任务----------------------------------------------------- 83.3建设策略----------------------------------------------------- 83.4建设原则----------------------------------------------------- 9第四章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114.1标准体系内容------------------------------------------------ 114.1.1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 114.2标准建设原则------------------------------------------------ 12 第五章空间信息共享数据库设计-------------------------------------- 135.1设计原则---------------------------------------------------- 135.2设计约束---------------------------------------------------- 135.3共享数据内容------------------------------------------------ 145.4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55.4.1设计方法-------------------------------------------------- 155.4.2设计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数据库部署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设计---------------------------------------- 166.1设计原则---------------------------------------------------- 166.2总体框架设计------------------------------------------------ 166.3系统划分及功能描述------------------------------------------ 186.3.1共享数据库管理系统---------------------------------------- 206.3.2共享平台服务---------------------------------------------- 206.3.3空间信息共享服务门户网站---------------------------------- 216.3.4管理控制台------------------------------------------------ 226.3.5消息服务网关---------------------------------------------- 236.4部署设计---------------------------------------------------- 236.4.1平台部署设计要求------------------------------------------ 236.4.2部署方式设计---------------------------------------------- 246.4.3硬件需求-------------------------------------------------- 276.5安全设计要求------------------------------------------------ 286.6技术实现要求------------------------------------------------ 296.7关键技术---------------------------------------------------- 31 第七章运行保障机制建设-------------------------------------------- 337.1组织机构建设------------------------------------------------ 337.1.1组织机构成立的意义---------------------------------------- 337.1.2组织机构的组成-------------------------------------------- 337.1.3组织机构的职责-------------------------------------------- 347.2运行管理机制------------------------------------------------ 357.2.1我国其他城市运行管理路线图-------------------------------- 357.2.2XX市的运行管理机制---------------------------------------- 357.3数据更新机制------------------------------------------------ 367.4共享服务机制------------------------------------------------ 367.5系统安全保密制度-------------------------------------------- 37 第八章建设方案实施------------------------------------------------ 388.1系统实施总体策略-------------------------------------------- 388.2平台建设期的组织模式---------------------------------------- 398.3建设方案规划------------------------------------------------ 398.3.2二期建设内容---------------------------------------------- 41 8.3.3可持续发展------------------------------------------------ 41 8.4经费预算---------------------------------------------------- 41第一章背景和现状1.1建设背景“信息”目前已经被国家确定为像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一样重要的一种资源,这就要求主管单位和部门进行综合科学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