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2014届高三历史试题精选 综合练习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2014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卷),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4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卷),推荐文档

试卷类型:新课标n 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历史)使用范围:青 藏陇贵内蒙新黑吉辽滇琼等省区第I 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25.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

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 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28.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29.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30.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安徽淮北一中、宿州一中、天一中学2014高三12月联考-历史.

安徽淮北一中、宿州一中、天一中学2014高三12月联考-历史.

淮北一中、宿州一中、天一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宋代为制约宰相,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

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

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

该材料( )A.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C.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3.张老师讲解右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4.“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

”材料中的“此制” ()A.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B.人才由地方官考核后任命官职C.发掘人才也埋没了其它方面的杰出人才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5.《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大联考命题中心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引自北宋苏轼所著《石炭并引》),这说明了A. 当时的民间手工业参与市场 B.当时的手工业发展并不平衡C.当时冶铁的技术已摒弃木材 D.当时的煤炭已作为冶铁燃料25.下面是高三某同学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时标注的文字,分析下面史料的出处为()A.《论语》 B.《墨子》 C.《孟子》 D.《焚书》26.恩格斯曾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实际上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实行直接民主制B.主权在民原则C.轮番为治原则D.权力交叉的制约机制27.“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张的代表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普罗塔戈拉D.卢梭28.阅读下表,英国人均糖消费量远高于欧洲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B.圈地运动为英国经济提供了国内市场C.英国在此期间占据了海上霸权的优势D.新航路开辟初期英国积极殖民掠夺29.在英国,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

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六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32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3小题。

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儒家推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今天我国哪一法定节假日体现了这一思想A. 春节B. 中秋节C.国庆节D.元旦13.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陆游C.辛弃疾D. 李清照14.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 宋代B.唐代C. 汉代D.秦代15.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16.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C.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17.表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反映出:A.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B.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C.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18.“那是民国18年,旧京五月的天气。

阳光虽然抹上一层淡云,风吹到人身上,并不觉得怎样凉。

-----水池子里的荷叶,不过碗口那样大小,约有一二十片,在鱼鳞般的浪纹上飘荡着。

”----张恨水《啼笑因缘》自序。

张恨水先生此序记载的时间用干支纪年法表示是哪一年?A.戊巳年B.己巳年C.庚午年D.己午年19.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高三历史试题精选(必修2)部分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高三历史试题精选(必修2)部分

宿州市2014届高三试题精选历史---必修2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计51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材料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2.《史记》中记载:在齐国,有人利用当时地位卑贱的“奴虏”,“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

这表明A.“工商食官”制度已经被突破 B.经商逐利成为社会主流新风尚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 D.手工业生产主要控制在官府手中A.战国西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率的提高B.唐朝城市化率的上升是因为“草市”的大量出现C.南宋时期我国城市化率最高是由于商业的空前繁荣D.清朝时期城市化率的急剧下降是闭关锁国政策所致4.郑和舰队是当时明朝惟一的海军舰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

李约瑟博士曾这样形容道:“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而明朝后期以后即不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A.明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B.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C.中国社会制度的衰落 D.西方殖民势力的阻挠5.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 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 技术垄断成为行规C. 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D. 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高三历史试题精选 综合练习题(1)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高三历史试题精选 综合练习题(1)

宿州市2014届高三试题精选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业高度发达。

《春秋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四羊方尊戈司母戊鼎矛2.班固在《汉书》感叹:“古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自卿大夫以至于庶人各有等差,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他这两段话可以看到他具有怎样的历史观念?A.因果观念,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变迁观念,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C.时序观念,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D.证据观念,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事证3.洪武十二年,明朝颁布《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明代《弘治常熟县志》卷一《形胜》引旧志记载:“(当时的镇或市)田畴鳞次,平衍百里,村市里分,联络四邻。

”(如右图)这表明A.商业发展促进城乡联络B.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5.明朝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该材料表明当地A.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C.日益成为江南棉织业的中心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6.美学家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

安徽省宿州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

安徽省宿州市2014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4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参考答案12. B 13. A 14. D 15. B 16. C 17. A 18. D 19. C 20. C 21. B 22. D36.(26分)⑴①主张:列宁主张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苏俄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斯大林主张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重工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靠农民的纳税。

(4分)②实质:前者是统筹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后者是以牺牲农民利益和农业发展为代价,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8分)⑵①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人数激增。

(2分)原因:国家政权力量的干预;企业的积极配合;公民的大力支持。

(6分)②影响: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和谐;反之则导致社会的动荡、停滞和冲突。

(6分)37.(30分)⑴分封制的逐渐瓦解导致文化教育主导权发生了由官府到民间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或铁犁牛耕的使用)导致诸侯国发展的不平衡;诸侯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招揽人才;“士”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发表不同的政见。

(8分)⑵①观点: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一次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后期是一场政治运动,即爱国主义运动。

(6分)②特点:由强调思想解放到把思想解放与民族救亡相结合(或启蒙与救亡相结合)。

(4分)⑶①必要性:“文革”结束后,“左”的错误和个人崇拜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严重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分)影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奠定了思想基础)。

(3分)②规律:出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反映时代要求);对历史发展具有导向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6分)。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2014届高三生物试题精选 第三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2014届高三生物试题精选 第三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

宿州市2014届高三生物模拟试题(三)(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化学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植物细胞中的O、Mg 含量比动物细胞多,动物细胞中的Ca、P 含量比植物细胞多()②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均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间相互识别有关③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④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数不变⑤叶肉细胞内的【H】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用于暗反应A. ②③B. ①④ C . ③⑤ D.①②2.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德两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精细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分子B.生物膜中膜蛋白的成分更新与囊泡运输有关C.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等,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调节自身或其他细胞功能D.胞吞与胞吐过程体现了不同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3.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其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摩尔根的果蝇实验中,最先做的测交实验是红眼雄蝇与白眼雌蝇交配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裂状态③“细胞分裂图解”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④孟德尔的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⑤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是为了遵循对照原则⑥基因工程中为检测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相应性状A ①③⑤B ②③⑥C ②④⑥ D①④⑤4.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B.生长素和a-萘乙酸组成和生理效应相似,是在植物体内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的Na+离子通过协助扩散内流,使膜内的Na+离子浓度高于膜外D.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5.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时,易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降低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积累量表示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 对下图中Ⅰ、Ⅱ、Ⅲ、Ⅳ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I显示某植物细胞处于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该植物一定能正常生长B.图Ⅱ虚线表示酶促反应中提高底物浓度后的变化曲线C.图Ⅲ中Y曲线不能超过K值是受食物、空间、气候、天敌等因素的限制D.图Ⅳ曲线表明肝脏中肝糖原在a点时含量最多,胰岛B细胞活动旺盛二.简答题:(共54分)29. (14分)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CO2浓度。

安徽省宿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扫描版(附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扫描版(附答案)

宿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5分,27题18分,28题17分,共50分。

)26.(15分)(1)口岸(4分):重庆、沙市、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上海(列出四个即可)。

(2)不同态度(3分):利用西方科技维护清政府统治;改良清政府,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特点(2分):逐步深入,阶梯上升。

史实说明(6分):学造器物(中体西用)--仿行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解放思想(新文化运动)。

27.(18分)(1)史观(2分):历史循环论措施(3分):提倡精耕细作;鼓励垦荒;限制土地兼并(均田制、鱼鳞图册)(2)原因(3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国的基本国情;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村陷入困境。

(答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亦可酌情赋分)举措(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问题(3分):农业经营的规模小;土地承包收益较低;农业劳动力转移。

(结合现实言之成理给分)(4)方面(3分):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感悟(2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土地是命脉,农业是基础,关乎国家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古今政府都重视土地与农业问题;但封建政府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中共中央是关注民生(从其他方面回答言之成理给分)28.(17分)(1)内因(2分):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影响(2分):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

(2)认识(4分):政策的背景是冷战加剧,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朝鲜战争爆发;目的是使日本成为亚太地区对抗社会主义的前沿和堡垒,称霸全球,扩大市场;政策的本质是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之争,而非培植“竞争”对手;认识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策略(3分):经济为基础,发展军力为后盾,外交为手段。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安徽卷及答案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安徽卷及答案

2014·安徽卷(课标历史) 12.[2014·安徽卷]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和工业12A 本题以变法的内容与结果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运用及逻辑推的能力。

B项市易法有利于平抑物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材料中“于官何利焉”互相矛盾,可以排除;项戊戌变法采取的经济措施很快被废除,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可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可以排除;D项明治维新有关殖产兴业的措施,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和工业,D项表述错误,予以排除。

13.[2014·安徽卷]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性看待社会时尚13.D 本题以《申报》刊载的近代社会习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报纸中既描述了一部分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上过分仿效西方,同时也表明作者的态度“金钱浪掷轻利权”,即不赞成这种时尚。

A项表述片面,予以排除; B项着西装主要在城市中,并不是普遍现象,故予以排除;项表述太过绝对。

正确答案选D项。

14.[2014·安徽卷] 博物、物、等自然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课程。

下图显示中自然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02年自然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的启动B.1922年自然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思潮兴起.1929—1936年自然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教育D.自然课程比重的变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4.本题以自然课程比重趋势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附答案)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附答案)

2014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A【解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由象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据本题文字和图片材料,并结合教材“礼乐制度”内容可判断A项正确。

2.C【解析】题干所涉习俗反映了儒家的“孝悌”思想,故选C项。

A项是宗法制的特点,B项是礼乐制度的内容,D项意为汉惠帝四年春正月察举孝悌和努力耕作的人为官,反映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3.D【解析】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从材料“革五代之乱”、“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等信息并结合教材关于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导致“三冗”的结果,可判断D项为正确答案。

4.D【解析】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管理地方,后形成了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格局。

1421年,巡抚制度产生,巡抚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从“虽论死不止”可知当时政府对铸钱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是导致“制钱堆积不能行”的原因。

材料主要反映了万历年间社会风气不正,官民唯利是图,金融紊乱,社会危机深重,故D项正确。

5.B【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在公元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但在1500年后中国古代科技逐步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巨大,①正确;中西科技发展趋势逆转的原因与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无必然关系,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不是因为西方科技的冲击,故②③错误;④为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正确。

6.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没有经历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在发展中受到多种阻碍,具有妥协性。

但据材料无法得出民族资本家“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结论,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同封建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7.A【解析】本题考查对李鸿章的评价。

(安徽省)2014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doc

(安徽省)2014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doc

2014安徽文综历史部分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学科网金银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学科网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有的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19.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安徽省宿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安徽省宿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安徽省宿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历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

B、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实行。

C、宋朝时期,建立了元朝。

D、明朝时期,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世界航海家之父”?A、哥伦布B、达伽马C、麦哲伦D、马可·波罗3、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唐朝之后的第一盛世”?A. 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4、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C.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D. 《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5、题干: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使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题干: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C、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D、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7、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 辛亥革命后,中国立即进入了民主共和时期9、中国古代史上,以下哪位皇帝首次设立年号,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皇帝使用年号制度的开始?A. 汉武帝B. 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11、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中之一?A. 铁腕政治,严刑峻法B. 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C. 汉字的统一,文字的规范D. 开凿灵渠,促进经济文化交流13、在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属于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高峰的是:A. 梭伦改革B. 克利斯提尼改革C.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D. 雅典公民大会1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荀子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安徽省宿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剥削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C、科举制度选拔官员D、社会等级森严,士农工商地位固定答案:D解析: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等。

而社会等级森严,士农工商地位固定,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其特点,因此选D。

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错误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包括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而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因此选D。

3、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颁行“告缗令”,鼓励百姓告发隐匿财产、逃避赋税的人,结果“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

材料反映了()A.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C. 政府注重强化经济控制D. 政府以经济手段限制商业答案:C 解析:汉武帝实行“告缗令”,鼓励百姓告发隐匿财产、逃避赋税的人,实际上是政府对经济活动加强了监管,这是政府注重强化经济控制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隐匿财产、逃避赋税”并不仅限于土地,而且与土地兼并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告缗令”是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强化经济控制,而不是经济手段,故D项错误。

4、在古代,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地方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到元代时期已相对成熟。

元代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行政区划管理制度是A. 郡县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刺史制度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元代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行政区划管理制度”,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管理上,设置了行省制度,即中书省直辖“腹里”,行中书省统辖其他地区,全国共划分为10个行省,另设两个特别的军政管区和一个中书省辖地,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C项正确;郡县制在秦朝开始全面推行,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把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创设的监察制度,用来监察地方诸侯和高官,不是行政区划制度,排除D项。

安徽省宿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宿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1. 学者李治安认为,元朝总是在干脆掌据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心。

元行省侧中心集权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心集权或中纯的地方分权。

这说明该制度A. 行省是中心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 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动C. 行省所辖地区广袤,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 符合历史趋势,适合国家治理的须要【答案】D【解析】“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心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中所说的制度行省制度既符合历史趋势,又适合国家治理的须要,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未涉及缺乏自主性之类的信单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解除;行省的权力并不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D。

2.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照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这一现象反映了A. 明清两代统治者主动放弃了传统的经济政策B. 资金来源和产品投放的差异导致了经营的不同结果C. 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普遍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D. 苏州丝织业引领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私营机房和官营机房由于资金来源和产品投放的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经营结果,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清两代统治者并未放弃传统的经济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除;新的生产关系只是在个别城市产生而非普遍产生,选项C不符合题意,解除;苏州丝织业属于资本主义萌芽,只是昙花一现,并未引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选项D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B。

3.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着的政策。

官员蓝鼎元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给照载渡,编甲安插。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高三历史试题精选(必修3)部分(1)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高三历史试题精选(必修3)部分(1)

宿州市2014届高三试题精选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庄子的“相对”观点D.韩非的“顺势”主张2.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王相。

董仲舒将以引导刘非的主张应当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3.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又说;“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这表明在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从人的本性出发B.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C.从天人感应出发D.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4.古代希腊哲人普罗泰格拉指出:“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下列与这一观点相近的思想家是A.泰勒斯B.董仲舒C.王阳明D.伏尔泰5.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义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6.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7.“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 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 含答案

2014届高三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其填在答题卡相应的地方)1、下列关于右边图片所反映的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1它所体现的忠孝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2它在封建社会突出表现为“父权统制,男尊女卑”;○3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家国同构”这一特征○4在人际关系上充满了人情味A、○1○2○3B、○1○2○4C、○2○3○4D、○1○2○3○4成龙到芜湖寻根2、文物是无声的历史,解说可使其增光添彩。

下列对有关文物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A、甲骨文——商朝——“蚕”、“丝”、“帛”等字样——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B、阳陵虎符——秦朝——“甲兵之符,左才皇帝,右才阳陵”——阳陵是一位拥有一定兵权的将领C、水排——东汉——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炼——我国炼铁技术有了很大进步D、秘色瓷——唐朝——定窑生产3、犁是农耕的主要工具之一,它的出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由人来耕作的石犁。

B、战国时期的铁犁没有犁壁,能松土、翻土、作垄,但构造比较简单C、秦朝统一岭南后,犁耕方法随即推广到珠江流域D、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和犁壁,可自动调节以适应深耕浅耕需要4、“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

这些体制外的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

·······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材料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强化○1导致了政治腐败○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促进了经济发展○4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A、○1○2○3B、○1○2○4C、○2○3○4D、○1○2○3○45、“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当时的中国政府作何反应A、中国政府对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B、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运动D、资产阶级组织了“公车上书”6、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市2014届高三试题精选历史---综合练习(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业高度发达。

《春秋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下面的几幅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用具D.兵器和农具2.班固在《汉书》感叹:“古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自卿大夫以至于庶人各有等差,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他这两段话可以看到他具有怎样的历史观念?A.因果观念,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变迁观念,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C.时序观念,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D.证据观念,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事证3.洪武十二年,明朝颁布《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明代《弘治常熟县志》卷一《形胜》引旧志记载:“(当时的镇或市)田畴鳞次,平衍百里,村市里分,联络四邻。

”(如右图)这表明A.商业发展促进城乡联络B.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5.明朝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该材料表明当地A.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C.日益成为江南棉织业的中心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6.美学家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个时代。

”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7.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学家应当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方面的素质,而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又在“三长”的基础上提出“史德”。

他强调史德的重要性在于A.史学应该对人民负责B.史学家应该为全体国民抒写历史C.史学应该对统治者负责D.史学家应该写出切合实际的信史8.下表是明代科举考试进士、状元数占前五名的地域分布。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经济重心南移促使文化重心南移B.明代科举政策向南方倾斜C.历史上,南方文化一直比北方发达D.北方士子不屑于考科举9.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利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10.“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

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①主要解决经挤纠纷和民事纠纷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③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④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12.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13.下图中两位航海家在海外探险的过程中有何相同点达伽马麦哲伦A.都是沿由北向南的方向走出大西洋B.都曾经到过风平浪静的太平洋C.都走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D.都走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14.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作斗争,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并处以火刑。

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

马丁·路德免遭其难的主要原因在于A.反对赎罪券得到教会人士的同情B.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最终宽恕C.创立路德教派扩大了天主教会影响D.主张教随国定得到世俗权力的支持15.“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文学家和画家的主题”。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以“神圣的东西”为主题的是A B C D16.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矛盾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17.18世纪初年,英国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D.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18.华盛顿说过:对宪法的每一次违背都必须遭到谴责,如果宪法存在什么缺陷,那就加以修正,但不能加以践踏!对这里所说的“修正”的正确理解是A.修改补充,以适应社会的发展B.改革内政,使社会更加民主C.及时调整,所涉领域更加广泛D.全面修补,使法律条文更为翔实19.“19世纪末的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

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这段话旨在说明A.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农业的发展B.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C.西方殖民改变丁南美交通落后的面貌D.南美和西方殖民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20.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③打击了对理性王国的憧憬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重要的历史文献。

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欢呼,或者当成人类的害虫加以谩骂。

”导致“某些人”与“另外一些人”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评价角度不同B.阶级立场不同C.知识层次不同D.理论依据不同22.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2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集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24.A.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C.民族资本较之于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投有前途的经济奇迹25.“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冗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上述言论A.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B.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C.表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D.体现了变革封建制度的艰巨性26.清末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指辫子),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这说明A.革命派最早提出“断发易服”B.革命派将辫子问题政治化C.剪辫子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7.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

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两方生活方式D.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28.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1939年针对第三个五年计划说,“我们要提高国民经济、文化和大众福利……”。

但西方有人指出,这些计划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公民还是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A.没有使经济取得明显的发展B.对民生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改善不多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并强制劳动D.只是允许私人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29.美国某时期流行这样一幅漫画如右图,一位绅士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

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A.固守自由放任B.实行政府干预C.走法西斯道路D.发展混合经济30.从1945年到1951年,英国艾德礼政府先后通过8个国有化法令,将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国有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