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兴走出来的二胡音乐家

合集下载

王国兴二胡

王国兴二胡

王国兴二胡《王国兴二胡》一、介绍王国兴二胡是中国传统乐器二胡的一位著名演奏家。

他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受到了国内外乐迷和音乐评论家的广泛称赞。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王国兴二胡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对二胡音乐发展的影响。

二、生平王国兴二胡,1952年生于中国甘肃省甘谷县,自幼酷爱音乐。

14岁时,他考入陕西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郭祥章教授,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

在大师的指导下,他不仅打下了坚实的二胡基础,还培养了对音乐的独特感悟。

1982年,王国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深造,师从二胡演奏大师刘天华。

此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扩展自己的音乐视野,提高演奏技巧。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国内外的音乐比赛中多次获奖,逐渐崭露头角。

三、艺术成就王国兴二胡以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和对音乐情感的把握而成为众多音乐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

他的演奏技巧高超,并且能够将情感融入每一次演奏中。

他擅长演奏旋律曲目,尤其擅长演奏中国民乐,他的演奏无论是在古典音乐节目还是流行乐曲中,都能展现出二胡独特的魅力。

王国兴的音乐演奏给人以深沉、内敛的感觉,这得益于他对音乐的严谨态度和对细节的苛求。

他注重音色的变化和音乐的细微表达,从而使奏出的旋律更富于个性和韵味。

他的演奏既能展现出二胡的柔美与婉转,又能带给观众震撼和感动。

王国兴二胡并不满足于传统的二胡演奏,他不断探索创新,在演奏技法上不断突破。

他通过各种技巧和手法,使二胡能够发出不同的音色和音域,以展现出更广阔的艺术空间。

他的创新不仅丰富了二胡音乐的表现手段,还为二胡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对二胡音乐的影响王国兴二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将二胡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展示给了世界。

他的演奏既保持了二胡音乐的传统特色,又注入了现代的元素和风格,使二胡音乐更富有创意和表现力。

他的演奏风格和艺术成就启发了许多年轻的二胡演奏家,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

此外,王国兴还积极参与二胡音乐的教育推广工作,他多次举办音乐讲座、大师班和音乐会,与学生和乐迷分享自己的演奏经验和艺术感悟。

从宜兴走出来的二胡音乐家

从宜兴走出来的二胡音乐家

沉痛悼念世界伟大的弦乐演奏家“二胡皇后”闵惠芬!图文:网络/编制:张幼君音乐:江河水(闵惠芬演奏)2014-05宜兴隶属于无锡市。

2011年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在无锡隆重举行,无锡被正式冠以“中国二胡之乡”的称号。

“无锡是个好地方”,好地方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民乐一代宗师刘天华是无锡江阴人,以一曲《二泉映月》闻名中外的阿炳是无锡市人,世界上伟大的弦乐演奏家之一,有“二胡皇后”之称的闵惠芬则是宜兴人。

宜兴是出院士、出教授、出画家的好地方,也出音乐家……。

在民族器乐方面,代有人才,除闵惠芬外,从宜兴走出来的储师竹、蒋风之、蒋巽风、闵季骞等等,他们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界的杰出人才、二胡名家,而闵惠芬是他们的优秀传人。

1963年第四届上海音乐节举办中国首届二胡比赛,一等奖两名,获奖者闵惠芬和蒋巽风都是宜兴人,一时传为佳话。

储师竹(1901-1955),宜兴新建镇人。

自幼酷爱音乐,15岁时到常州省立第五中学读书,音乐大师刘天华向他传授二胡和琵琶。

后他考入华北大学音乐传习所,继续受刘天华的指导。

1926年,储师竹大学毕业,继续追随刘天华学艺,继承刘天华开创的二胡学派,其二胡演奏蜚声乐坛。

1928年,储师竹在浙江省第一中学任教。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储师竹到重庆市12个中高等学校任教。

1941年,他受聘任国立音乐院副教授兼任国乐组主任,解放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储师竹是刘天华的大弟子,是刘氏二胡的第一代传人。

刘天华先生(1895-1932)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许多音乐爱好者得不到乐器。

储师竹看到四川到处有竹子,触发灵机,动手制成一种简易二胡,以牛皮纸代替蟒皮,用竹筒代替琴筒。

这种二胡音量较小,音色柔和,别具一格,很快推广开来。

一时间,喜欢二胡的师生员工几乎人手一把,推动了音乐活动的开展和二胡的普及。

解放前夕,黎松寿,作为二胡爱好者,成为音乐教育家储师竹教授的高足。

一天,他无意间拉出了《二泉映月》中的某一节旋律。

无锡音乐家

无锡音乐家

20世纪以来,翻开中国现代二胡的历史,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个熟悉的堪称二胡历史上的巨人都出自于美丽的江南名城——无锡。

无锡音乐家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以无锡人特有的灵性和智慧,从不同的层面推动着中国二20世纪以来,翻开中国现代二胡的历史,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个熟悉的堪称二胡历史上的巨人都出自于美丽的江南名城——无锡。

无锡音乐家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以无锡人特有的灵性和智慧,从不同的层面推动着中国二胡的发展,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这是无锡籍音乐家对中国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巨大贡献。

1992年“20世纪华音乐经典”入选的5首二胡曲中,竟然四首是出自无锡籍音乐家的作品——《病中吟》、《空山鸟语》、《良宵》、《二泉映月》。

这一独特的现象,我想有必要介绍给大家,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个无锡籍音乐家群体对民族音乐发展,尤其是对二胡的贡献。

在中国吹、拉、弹、打诸类传统乐器中,二胡及其所属的弓弦乐器形成得最晚。

它的前身从唐宋时期的奚琴、嵇琴到胡琴,再到马尾弓的出现,标志了真正意义上的“弓弦”乐器的产生,前后的过程用了约千余年的时间。

到了明代,加上了围定弦长的千斤,已与今天的形制相似。

之后,胡琴逐渐成为音乐活动特别是戏曲各剧种中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的技巧已逐步增多,但在那时,胡琴还主要用来伴奏,更没有专为其创作的独奏曲。

然而,当进入20世纪,胡琴艺术中杰出的代表——二胡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快速的提高,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大跨越。

一个世纪以来,它已经成为民族乐器中使用最普遍、流行最广泛、最具有中国民乐气质和特点、最受国内外观众喜爱和欢迎的一件乐器,二胡演奏人才和作品大量涌现。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中国现代二胡艺术从初创到成熟繁荣的百年历程中,有一个地区、一个群体,影响了这一件乐器的发展,无锡籍的杰出音乐家周少梅、刘天华、华彦钧、杨荫浏、刘北茂、蒋风之、储师竹、闵惠芬、王建民等就是这个群体中杰出的代表,他们就像一颗颗发光的星星闪耀在这一艺术的天空中……让我们来一个个认识他们。

走进闵惠芬艺术馆,感受二胡皇后的传奇人生

走进闵惠芬艺术馆,感受二胡皇后的传奇人生

走进闵惠芬艺术馆,感受二胡皇后的传奇人生作者:张晓阳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摘要:走进闵惠芬艺术馆,总结了二胡皇后的传奇人生与主要作品,并阐述笔者的感悟。

关键词:闵惠芬;二胡皇后;作品;万石镇在万石镇镇政府所在地的东南一里许,有一个小村曰湾斗里,住有10多户村民,全村以闵氏为主。

闵氏是一个大家属,是一个艺术世家,出了众多的艺术人才,其中闵惠芬特别闻名于世。

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女士生于江苏宜兴。

8岁从父闵季骞先生学习二胡。

13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王乙先生。

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陆修棠先生。

她的演奏风格热情而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自1975年起,她开始了“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探索,着力开拓传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音乐、古典音乐等各类声腔艺术的特色在二胡演奏中运用,从而开创了二胡演奏艺术新的理念,达到了情感气势与风格神韵完美统一的境界。

1982年至1986年她不幸身患癌症,五年中动过六次大手术和十五个疗程化疗,但她始终顽强乐观,终于,于1987年重返舞台,在北京首届中国艺术奖演奏了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她气势磅礴和高超技巧的演奏,引起全场震撼,人们惊叹奇迹的出现。

二胡演奏大师闵惠芬2014年5月12日因病在上海仁济医院去世,享年69岁。

笔者听闻大师去世的消息,便随于汉教授一并前去上海参加了闵惠芬老师的追悼会,追悼会上的音乐是闵惠芬老师演奏的《江河水》,震撼人心,催人泪下,那种留在心里的感受至今都不能忘记。

2014年12月4日,闵惠芬艺术馆在宜兴万石镇落成。

走进艺术馆,我就被一股强烈的民族音乐使命感包围,再次聆听到了《江河水》的旋律,艺术馆构造独特,分为上下两层,这里展示了闵惠芬大师一生的成就与光辉,共有十二个篇章下文为其中几个篇章作简要分析:1 乐志前言与年表踏入艺术馆大门,首先看到的便是闵惠芬大师的雕塑以及用宜兴特色的紫砂做的长城随想,上面提有“神接天宇之气,韵含山河之风。

宜兴 名人

宜兴 名人

宜兴名人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曾出进士近400名,其中状元4名、榜眼5名、探花1名;有宰相10位、将军15位。

晋朝周处文武双全,是妇孺皆知的“周处除三害”的主角,是弃恶从善、改过自新、发愤励志、尽忠报国的典型;所撰《阳羡风土记》是中国最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之一。

南北朝将军陈庆之骁勇善战,为一代名将。

明卢象升为明末著名抗清将领。

政治家当数明代徐溥和周延儒。

徐溥入阁为相12年,政绩卓著,为一代贤相。

周延儒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连中两元(会元、状元),后二度为相。

在自然科学上有建树的也大有人在。

宋单锷撰写的《吴中水利书》对太湖治理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清清末名医俞听鸿的《俞听鸿医案》新中国成立后被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民国邵申培创办大有蚕种总场,创立“虎”牌蚕种,发展到苏、浙、皖11个分场,年产蚕种64万张。

现代更是人文荟萃。

有被称为“一街双星”的原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有被誉为“双子星座”的孪生兄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史绍熙和著名教育家史绍熙。

至2011年年底,宜兴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有12位:周培源、唐敖庆、潘菽、史绍熙、朱洪元、朱既明、吴浩清、章综、程镕时、朱邦芬、褚君浩、吴岳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13位:周镜、沙庆林、薛鸣球、程天民、陈太一、吴中如、唐西生、陈国良、高鼎三、黄瑞松、陈志南、任南琪、丁荣军。

有宜兴籍大学校长数十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万余人,被誉为“教授之乡”。

他们在各个领域里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文化艺术上,宜兴更是人才辈出。

唐代蒋防、宋代蒋之奇和蒋捷、明代吴炳、清代陈维崧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较高声誉。

文学家蒋防的《霍小玉传》广为流传。

诗人蒋捷的诗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成为千古名句,与周密、王沂孙、张俊并称为“宋末四大家”。

戏剧家吴炳著有“粲花五种曲”,其中《绿牡丹》和《西园记》至今仍为越剧和昆剧的保留剧目。

闵惠芬:二胡演绎忠魂祭

闵惠芬:二胡演绎忠魂祭

闵惠芬:二胡演绎忠魂祭作者:雨辰来源:《小演奏家》2014年第09期2014年5月12日上午,著名民族音乐家闵惠芬在上海仁济医院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5月24日,闵惠芬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隆重举行,一曲出自大师之手痛彻心扉的二胡曲《江河水》,尽诉众人对这位大师的不舍,成为对这位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最后的送别。

送行的队伍里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亦森以及全国音乐界和上海各界人士。

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是闵惠芬的多年好友,特意从北京赶赴上海参加追悼会。

她说:“在民乐启蒙时,我就认识了闵老师,她是我的榜样,是特别了不起的一位艺术家,气质非凡又特别乐观,似乎永远有一股向前的力量。

”吴玉霞回忆,前不久在南京的一次演出中,闵惠芬仍然带病坚持表演,“在国家给予的诸多荣誉面前,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像她那样愿意做更多的事情。

”生活在日本东京的罗红也专程赶来送闵老师最后一程,她红着眼睛告诉记者,当年听了闵惠芬的《江河水》,她便爱上二胡,毅然决定从原来的舞蹈专业转学二胡,随后就跟着闵惠芬学了两年,“闵老师演奏《江河水》所有的弓法、指法完全刻在了我的骨子里,一生也不会忘记。

”排在送行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位八旬老人,他喜欢闵惠芬的琴声,几天前就打听好追悼会的地址和时间,凌晨四点多便赶到了现场。

年近六旬的市民徐惠明举着亲手写的纪念挽联:“赛马疾蹄声声碎,江河水泻悠悠远。

”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闵惠芬拉的一段二胡曲,便被深深打动。

“我对那段曲目记忆非常深刻。

后来,我在上海的单位靠近闵老师住所,我永远记得她在路上拿着琴盒去上班的样子,当时闵老师已经被查出身患癌症,因为吃药的关系,人显得比较胖,但她就是那样一个对二胡有着深厚感情的人。

”“闵惠芬”是二胡的代名词1945年12月23日,闵惠芬生于江苏宜兴,父亲闵季骞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再传弟子。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闵惠芬自幼酷爱音乐,八岁时便随其父闵季骞学习二胡,并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不凡的天赋。

赏析闵惠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

赏析闵惠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

赏析闵惠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作者:欧阳睿琪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3期摘要:二胡这种艺术文化形式在实践中产生,深受着其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的诸多因素影响。

因此,二胡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在二胡中在民间为大家广为流传的一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的闵惠芬的二胡独奏形式《二泉映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为大家所熟知的闵惠芬作为二胡这种艺术形式的开拓者,为大家打开了二胡艺术的大门,让二胡为所认识、了解、熟知以致认可、接受到普遍喜欢。

本文中,就针对闵惠芬在众多二胡艺术作品中的一首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为代表,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闵惠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艺术特色一、闵惠芬的个人简介及对二胡和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渊源闵惠芬来自江苏宜兴,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

闵惠芬的父亲闵季骞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弟子,闵惠芬因其父亲的影响,在小时候也对音乐十分的感兴趣,并在她七八岁的时候跟随的父亲学习了二胡的演奏,随着在二胡演奏方面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表现和优秀的成绩。

在1956年的时候,只有11岁的闵惠芬便跟随着她的父亲到了南京,并且进入一所少年艺术团,在其中担任了二胡独奏的一位演员。

并在之后的几年里闵惠芬也做出了一些比较突出的成绩和成果。

在1963年的时候,还不满18岁的闵惠芬就参加了当时的全国二胡比赛第四届“上海之春”,《二泉映月》是当时比赛的一首必选的曲目,当时闵惠芬觉得对这首二胡独奏并没有在旧社会生活过,也就没有相应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对这首二胡独奏并没有很大的把握,但是闵惠芬在老师的教学下,慢慢的对这首二胡独奏有了一定的体会。

并在此基础上,贺绿汀院长还在给闵惠芬上课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二泉映月》描写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通过琴声来抒发对旧社会黑暗统治的愤懑和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辛酸。

”这样一句话,就让当时的闵惠芬受益匪浅,更加的对这首二胡独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可。

无锡籍二胡名家

无锡籍二胡名家
他创作过歌曲《南归》,二胡曲《长夜》,整理的古曲都有创新。他还对传统的二胡进行了改革,使原来的龙头形改为月牙形,改原来的圆琴筒改为哑钤式,他创造的 “蒋氏二胡”和“蒋派二胡艺术”都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产物。在演奏上,蒋风之继承传统,苦心孤诣,在二胡表演艺术上形成了以古朴典雅、深透内含而著称的独特风格。由他整理并演奏的二胡曲《汉宫秋月》,速度缓慢,用弓细腻而多变,把封建时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刻划得维妙维肖,堪称一绝。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年仅19岁的蒋风之,在一场音乐会上第一次登台演奏《月夜》的时候就赢得了人们对二胡曲的重新肯定与赞美,这次演出的成功可以说是蒋风之先生追求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起点。也使年少的他从此与二胡结下来不解之缘。人生贵在坚持,蒋风之之所以成为刘天华之后的一代民乐大师,与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是分不开的。“人活着,就要有用。”这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用其一生的顽强信念谱写出的激人奋进的时代强音。1986年1月26日,蒋先生逝世。蒋氏二胡、蒋派演奏和学术论著是他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蒋风之
蒋风之 ,宜兴后留墅村人,1908年出生,著名的二胡演奏大师,教育家,蒋氏二胡学派奠基人,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
蒋风之从小就喜欢音乐。10岁时岁时,认识了储师竹,他的二胡水平迅提高。1927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后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向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学习二胡和小提琴,并自学钢琴。1929年,拜刘天华为师,学习二胡、小提琴。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他继承了刘天华创立的二胡艺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蒋派二胡艺术”。著名的二胡曲《汉宫秋月》就是他演奏的代表作,此曲奠定了蒋氏二胡学派的基础。

闵惠芬:两根弦拉响生命感动

闵惠芬:两根弦拉响生命感动

闵惠芬曾说过:“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我第二条生命。

”这位中国民族音乐领域传奇人物,在中国二胡史上开辟了一个以女性形象为主体的“闵惠芬时代”。

她的演奏被国际音乐界评价为:即使在休止符时,也有情感!她演奏的二胡曲《江河水》,曾经感动得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泪流满面地称她“奏出了人间悲切。

”一把皮筒旧二胡成就辉煌事业闵惠芬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二胡演奏家,“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就开始学习二胡这种民族乐器,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音乐的风风雨雨我都亲身经历。

我非常自豪,因为我和民族音乐同时成长。

”闵惠芬的家乡在江南丝竹之乡的江苏宜兴,父亲闵季骞是民族音乐的先驱刘天华的再传弟子,二胡、琵琶、三弦等江南丝竹无所不能。

各种民族乐器中,闵惠芬尤其喜爱二胡,“它的魅力在于它特别接近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它的音色像我们中国人在说话歌唱”。

闵惠芬直至晚年还保存着最初学艺时的二胡,那是父亲的同事罗哲元结婚搬家以后遗下的一把自制二胡,筒部蒙的还是廉价的癞蛤蟆皮。

小惠芬像得到了一件宝物似的,把那把旧二胡带回家。

从此,那“吱吱”的幼稚琴声时刻回荡在小院内。

看到女儿如此着迷于二胡,父亲决定教她。

8岁的闵惠芬开始随父亲学琴,那把旧二胡成就了闵惠芬后天辉煌的事业。

天资聪慧,加上生性好强,一年下来闵惠芬竟可以登台演出。

1963年,还不满18岁的闵惠芬报名参加第四文/吴志菲闵惠芬:两根弦拉响生命感动职场纪事CHRONICLE编辑 姜学霞闵惠芬52OCCUPATION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职场纪事CHRONICLE编辑 姜学霞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拿了一等奖,引起了全国音乐界的关注。

随后,闵惠芬越级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从此走上职业艺术家的道路。

自1969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闵惠芬先后在中国艺术团、上海艺术团、上海乐团、上海民族乐团担任二胡独奏演员。

二胡艺术

二胡艺术

二胡乐2009211686二胡在民间有很多的名称,如:南胡、胡琴、嗡子等。

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

由于二胡的音域宽广、音色圆润、婉转、技法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因为被广泛应用于京剧、评剧等戏曲音乐伴奏、器乐合奏、及独奏中,它的表演范围、流行区域、以及民众的喜爱程度是其他胡琴类乐器所不能比的。

下面我想从二胡的起源、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和特点,另外表达一下自己对二胡音乐的感受。

一、二胡的起源对于二胡的起源,大家众说纷纭,但是比较为大家接受的是起源于唐朝的胡琴,由唐朝的胡琴发展演化而来。

赵后起和项阳分别在《胡琴考略》和《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再辨析》等文中,通过对胡琴一词的理解,认为胡琴在唐代时期是指琵琶类的忽雷等乐器。

宋元时期的胡琴在唐代俩种形制的基础上,在向弓弦乐器不断的融合和借鉴当中,形成了新型的“火不思”类的弓弦乐器,并促成了“马尾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二胡”名称在清代的正式确立。

自唐代奚琴出现以来,到清代二胡这一名称的正式确立,在乐器形制和演奏方式及名称上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是唐代奚琴类棒擦弓弦乐器的产生,为现代二胡在性质和演奏方式上的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次,是“火不思”类胡琴的普遍使用,促成了马尾弓的出现和广泛的运用,从而标志着胡琴类弓弦乐器由“棒擦”转向“弓擦”;第三次,是明代“提琴”的产生,以马尾弓擦奏代替“竹片轧之”奚琴类胡琴完全进入“弓擦”阶段,极大地提高了弓弦乐器的表现力,为现代二胡基本形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次,是传统奚琴类胡琴以“火不思”类胡琴在名称上走向统一,“胡琴”又有了新的涵义,到了清代,二胡这一名称正式出现。

【1】20世纪上半叶的周少梅、刘天华、华彦钧、杨萌浏、陈振泽、蒋凤之等人的艺术实践及音乐主张,就是在继承二胡文化多元融合开放等特点的基础上,又分别注入了雅文化、道文化、俗文化、新文化等多种隐私,从而大大丰富了二胡文化宝库,并且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的思潮中,在音乐文化建设事业长期仿效欧美体制苏俄体制的潮流中,为整个国乐思想沿着传统文化之路见口发展注入了活力。

他收藏着蒋风之先生的老乐器

他收藏着蒋风之先生的老乐器

他收藏着蒋风之先生的老乐器作者:孟建军来源:《乐器》 2019年第11期本刊记者/孟建军一位面容清癯、身着长衫的老先生凝神拉着二胡,独有的苍凉音色在他的指尖汩汩流泻,带人进入音乐勾画的意境之中……这是一幅水墨人物画,画家就是我国著名国画人物泰斗蒋兆和先生。

蒋兆和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这是他为晚年的蒋风之画的一幅水墨画,用笔苍劲老辣,十分生动传神。

我曾经在网上还见过蒋兆和上世纪30年代为蒋风之画的另一幅拉二胡的水墨画,且左上角提款上写着两行字:“琴声悠悠我心缈缈,为风之先生国乐家一写,兆和”。

不难看出,蒋风之一生与著名国画人物泰斗蒋兆和先生过从甚密,他们之间的友谊贯穿了半个多世纪。

带着对前辈的追忆和对这段珍贵友谊的缅怀,我采访到了蒋风之的四子——蒋静风。

从他收藏的父亲蒋风之的老琴中,一点点抽丝剥茧,请他讲述当年老艺术家们的惺惺相惜,以及乐器背后的故事。

蒋静风告诉我,当年北京有著名的“三蒋”,即:蒋兆和(画家)、蒋汉澄(摄影家)、蒋风之(音乐家),三蒋在各自的行当各领风骚。

蒋风之先生是著名民族音乐教育家、二胡演奏艺术家,曾担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

蒋风之先生祖籍江苏省宜兴县人,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同年上海国立音乐院成立,蒋风之即转入该院,成为上海国立音乐院第一届学生,师从平湖派琵琶大师朱荇清学琵琶,同时向著名音乐家吴伯超学习二胡。

1929年,因为护院会风波被校方开除,蒋风之旋即与陈振铎等同学来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投师著名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学习小提琴和二胡,并深受刘天华先生的信赖和器重。

在校期间,他半工半读,刻苦学习。

凭借着自己顽强努力和对二胡艺术深入的钻研,蒋风之先生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经数十年探索和创新,创立了“蒋派”二胡艺术风格,成为“蒋派”二胡艺术的一代宗师。

1931年,蒋风之先后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河北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河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任教,并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和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委员。

二胡朱云峰个人简历

二胡朱云峰个人简历

二胡朱云峰个人简历朱云峰,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享誉国内外。

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他,用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展示了二胡乐器的无穷魅力。

以下是朱云峰的个人简历,详细介绍了他的音乐生涯和取得的成就。

个人背景朱云峰于1975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的一个音乐世家。

从小他就跟随父亲学习二胡,并迅速展现出音乐天赋。

在音乐家庭的熏陶下,他对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和无尽的热爱。

音乐教育1990年,朱云峰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开始正规的音乐教育。

他在学校严谨的学习环境下,努力发展自己的音乐才华,并积极参与各类演出和比赛。

1995年,朱云峰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

他在学院里的学习期间,师从著名的二胡演奏家王阳老师。

王阳的严格教学和悉心指导,极大地影响和塑造了朱云峰的音乐风格与艺术素养。

演出经历毕业后,朱云峰投身于专业演出事业。

他以其出色的技巧和感人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

他的演出风格独特,充满激情和个性,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朱云峰曾多次受邀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音乐会。

他的音乐演绎取材广泛,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元素,展现了二胡乐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除了独奏,朱云峰还常常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共同创造了许多卓越的音乐作品。

他曾参与过多部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的音乐创作,赢得了业界的赞誉和肯定。

奖项荣誉由于他的杰出表现,朱云峰获得了众多国内外音乐比赛的大奖。

其中包括多次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和“金鸟奖”的最佳演奏家奖。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认可,也肯定了他对二胡音乐的贡献。

音乐教育工作朱云峰热衷于音乐教育工作,他经常举办各类二胡音乐讲座和大师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心得和艺术经验。

他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推广二胡音乐,培养更多热爱音乐的年轻人。

总结朱云峰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二胡演奏家,他以其出色的技巧、激情的演绎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

他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融汇中西音乐元素,展示了二胡的独特魅力。

通过他的努力,他成功地将二胡乐器推向了世界舞台,并且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胡朱云峰个人简历

二胡朱云峰个人简历

二胡朱云峰个人简历二胡是中国传统乐器中一种悠扬动听的弹拨乐器,既有古朴的味道,又充满了现代的个性。

而朱云峰,作为一个出色的二胡演奏家和音乐家,他的个人简历也是充满了风采和故事。

朱云峰,1983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自小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二胡,练习起初并不容易,但是他的毅力和天赋使他更加坚定地投入到二胡艺术的学习之中。

在国内著名音乐学院就读期间,他以出色的琴技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获得了不少荣誉和赞誉。

在他的音乐道路上,朱云峰曾拜师名家学艺,不断汲取二胡演奏的精髓。

他曾受到二胡大师魏京生的指点,从魏老师那里学到了精确而娴熟的演奏技巧。

而他还以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目标,不断尝试将二胡与其他音乐风格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朱云峰的演奏风格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个人特色。

他的演奏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带给人们深思和震撼。

他擅长运用各种技巧和琴音,使得二胡在他的手中发出宏亮、细腻、富有情感的音色。

通过他的二胡演奏,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除了在国内的演出和演奏活动外,朱云峰也积极参与国际音乐舞台的交流和合作。

他多次受邀参加国际音乐节和音乐会,与各国音乐家一同演奏,加深了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了解和交流。

他的音乐才华也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赞赏。

除了演奏外,朱云峰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推动者。

他多次参与各类慈善演出和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尽一份力量。

他坚信音乐具有无边界的力量,能够温暖人心,改变人的生活。

朱云峰的个人简历中写满了他的音乐旅程和音乐成果,他的二胡演奏和音乐创作成就了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音乐家。

他以自己的音乐才华和热爱,为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他的演奏风格与众不同,能够感动人的内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朱云峰将继续追求艺术的高峰,不断突破自我,推动二胡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音乐传递出喜悦和积极的能量,为社会带来更多美好和正能量的力量。

人物 寻找阿炳:历史空间与市井现实

人物  寻找阿炳:历史空间与市井现实

人物寻找阿炳:历史空间与市井现实二胡演奏者胡炳兴在阿炳故居前演奏摄影/关海彤《二泉映月》是阿炳走街串巷拉出的一首随心曲,他把自己的天赋、情绪和无锡的环境通通放在里面,他用一生写下的故事现在听起来依然不觉得陌生。

惠山与《二泉映月》二泉亭旁现在只剩一家名为“万卷楼”的茶馆。

木门木窗上绛红色的漆正逐渐剥落,是民国时留下的老房子,但作为茶楼的历史只有二三十年。

解放前,“万卷楼”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尤袤的祠堂,名字取自他的书房雅号。

锡惠公园景区负责人金石声告诉我,解放后到他刚参加工作的80年代,“万卷楼”是一座油酥饼店。

“万卷楼”现在归景区所有。

与二泉边热闹的人群相比,楼里十分清净,一层空着,墙上挂着一份水单,供应无锡毫茶、太湖翠竹、碧螺春、龙井等,二层摆了六七张桌子,只有一桌坐了四个中年人,一边喝茶一边打牌,地上放了两只红色塑料皮的暖壶,里面的水不是二泉水,而是普通的自来水。

解放后二泉水受污染,水量下降,现在只能作为遗迹来观赏。

二泉共有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是泉源所在,它四周的石栏上因为人们近千年的取水煮茶而陷下几个缺口。

中池为方形,紧靠上池,古人在两池上搭了一座二泉亭。

长方形的下池最大,和上池、中池之间隔着一座漪澜堂。

池壁上雕有明代的石螭首,现在还能缓缓地吐出水流,池底叠放的太湖石因为水面的下降而裸露出来。

茶圣陆羽评遍天下水品,将惠山泉列为天下第二,乾隆游江南时,御封这里为“天下第二泉”,后来人们大多以二泉来简称这里。

二泉是山泉水,“味甘质轻”,最适合煎茶,在古代,四方茶客为此趋之若鹜。

泉亭后壁上至今仍保存着赵孟頫题写的“天下第二泉”,笔迹遒秀。

紧挨着二泉庭院和陆子祠北墙的就是著名的竹炉山房,是当时为了乾隆饮茶专修的茶舍,乾隆在此曾在竹炉里点松枝煮二泉水泡茶喝,现在那里面仅挂着复制的《竹炉煮茶图》等几幅书画作品。

“当年,阿炳就是站在下池旁边,看着月亮倒映在水面,联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创作出了著名的《二泉映月》。

宜兴 名人

宜兴 名人

宜兴名人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曾出进士近400名,其中状元4名、榜眼5名、探花1名;有宰相10位、将军15位。

晋朝周处文武双全,是妇孺皆知的“周处除三害”的主角,是弃恶从善、改过自新、发愤励志、尽忠报国的典型;所撰《阳羡风土记》是中国最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之一。

南北朝将军陈庆之骁勇善战,为一代名将。

明卢象升为明末著名抗清将领。

政治家当数明代徐溥和周延儒。

徐溥入阁为相12年,政绩卓著,为一代贤相。

周延儒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连中两元(会元、状元),后二度为相。

在自然科学上有建树的也大有人在。

宋单锷撰写的《吴中水利书》对太湖治理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清清末名医俞听鸿的《俞听鸿医案》新中国成立后被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民国邵申培创办大有蚕种总场,创立“虎”牌蚕种,发展到苏、浙、皖11个分场,年产蚕种64万张。

现代更是人文荟萃。

有被称为“一街双星”的原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有被誉为“双子星座”的孪生兄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史绍熙和著名教育家史绍熙。

至2011年年底,宜兴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有12位:周培源、唐敖庆、潘菽、史绍熙、朱洪元、朱既明、吴浩清、章综、程镕时、朱邦芬、褚君浩、吴岳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13位:周镜、沙庆林、薛鸣球、程天民、陈太一、吴中如、唐西生、陈国良、高鼎三、黄瑞松、陈志南、任南琪、丁荣军。

有宜兴籍大学校长数十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万余人,被誉为“教授之乡”。

他们在各个领域里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文化艺术上,宜兴更是人才辈出。

唐代蒋防、宋代蒋之奇和蒋捷、明代吴炳、清代陈维崧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较高声誉。

文学家蒋防的《霍小玉传》广为流传。

诗人蒋捷的诗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成为千古名句,与周密、王沂孙、张俊并称为“宋末四大家”。

戏剧家吴炳著有“粲花五种曲”,其中《绿牡丹》和《西园记》至今仍为越剧和昆剧的保留剧目。

吴文化二胡心得

吴文化二胡心得

吴文化二胡心得刘天华阿炳、周少梅储师竹(风这些在二胡艺术史上闪光的名字,由于他们及一代代从事二胡艺术的艺术家不懈努力,才使得我国近代二胡艺术事业迅猛发展,以至形成了一大批二胡音乐的作曲家和演奏家群体,而考察一下他们的成长历程,应该说是由于“吴文化”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土壤的养育。

何谓“吴文化”?究其内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吴文化专指西周末年泰伯、仲雍奔员,到春秋晚期吴国灭亡的800年间以及更早的历史文化。

在时间和地城上都有严格的界定。

广义的吴文化“则是从古到今的吴地文化,也就是主要以苏、锡、常为中心的吴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城区文化。

它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吴的人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表现了吴的人民的生活习惯、行为特色的独特文化。

吴地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其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地灵人杰。

论语·雍也)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道破了水文化之天机。

在这种智慧、灵动、乐观为基调的吴文化氛围中,吴的人文荟萃,培养了尚文重教的文化品性,历史皆有名流。

或寄兴于山水之间,或提名于金榜之上,都得益于优美的生态和人文环境。

状元之乡,篆刻藏书,书香门第比比皆是。

当今吴地的无锡宜兴就被称为教授之乡、院士之乡!文化的主体是人,如果见物不见人,那么将会失去文化的灵魂。

昊的人创造了吴文化,在创造地城文化的同时,也铸造着地域的性格。

吴文化的滋养,决定了以江南丝竹为主要音乐的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一一。

雅与细。

早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这种显著特色的吴文化,人们常说,这是文人雅士文化。

固然吴中文人雅士的文化,美学追求,引领时的时代潮流其实这种兴盛于明代人文主义意识觉醒时代的,强调形式美的音乐文化,在深层次上体现了农民那质朴内秀,即使是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仍然保持乐观的顽强性格。

试看无论是音乐中的丝竹、昆曲,建筑中的园林、民宅,美术中的绘画,书法,工艺中的刺绣、织锦种种艺术,无不以精雕细琢、典雅柔美为其艺术审美追求的目标。

二胡演奏家朱昌辉个人简历

二胡演奏家朱昌辉个人简历

二胡演奏家朱昌辉个人简历
(原创版)
目录
1.朱昌辉简介
2.朱昌辉的二胡演奏生涯
3.朱昌辉的成就和荣誉
4.朱昌辉的音乐理念和教育理念
5.朱昌辉的未来展望
正文
朱昌辉,一位在我国音乐界享有盛誉的二胡演奏家。

他不仅在演奏上有着高超的技艺,更有着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这使得他在音乐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朱昌辉的二胡演奏生涯始于他的童年。

他自幼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二胡情有独钟。

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他的演奏技艺日臻完善,逐渐在各种音乐比赛中崭露头角。

他的演奏风格独特,将传统和现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

朱昌辉的成就和荣誉不可枚举。

他曾多次在国内外的音乐比赛中获奖,如全国二胡比赛一等奖,国际音乐比赛二等奖等。

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如《赛马》、《二泉映月》等。

朱昌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教育理念的教育家。

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音乐。

他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对于未来,朱昌辉有着自己的展望。

他希望我国的音乐教育能够更上一层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国的传统音乐。

他也希望自己的演奏技艺能够更上一层楼,为观众带来更好的音乐体验。

总的来说,朱昌辉是一位全面发展的音乐人,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二胡名家,你知道几位呢!

二胡名家,你知道几位呢!

二胡名家,你知道几位呢!说到二胡艺术家,大家都知道宋飞,陈军,于红梅等年轻一代的名家。

今天介绍四位已经远去的老艺术家。

华彦钧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

因三十五岁双目失明,被称为“瞎子阿炳”。

阿炳在音乐上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

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他最著名的曲目是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刘天华刘天华(1895-1932),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

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

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

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

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

安如砺安如砺(1939--2010),二胡演奏家、教育家。

1939年生,山西榆次人,教授,蒋风之先生的真传弟[1] 子,继承了蒋派二胡之精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

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二胡考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二胡研究会常务理事。

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

长期致力于二胡演奏与教学,手法讲究,乐曲处理细腻、深刻。

安先生从事教学工作四十余年,为中国的二胡艺术事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二胡演奏家:姜建华、宋飞、曹德维等。

他培养的弟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二胡艺术实践和教学的中流砥柱。

刘天华简介-刘天华简介 刘天华 简历

刘天华简介-刘天华简介 刘天华 简历

刘天华简介-刘天华简介刘天华简历刘天华-个人简介刘天华,江苏江阴人。

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1895年2月4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32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

1909年在常州中学读书期间,曾参加学校军乐队的训练和演出活动,开始接触西洋铜管乐。

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

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

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的全部《瀛州古调》的演奏。

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

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刘天华-职业生涯刘天华的父亲刘宝珊,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及教育家,与人合作于江阴创立了一所新式小学堂。

天华自小受其父启发并就读于此一新学堂,因此接触到不少的西方新思想。

天华自小即对音乐有颇浓厚的兴趣,在家乡的庙会及宗教音乐演出时,经常到场聆听,经由这些音乐的耳濡目染,使他对于当地的民间音乐,尤其在江浙流行的江南丝竹等有了不少的认识,也在这个时期,他对二胡有了最初的认为。

小学毕业后,他进入常州中学就读,加入了学校的军乐队,学习了军号及长笛,这使其对于西洋音乐的一些观念如乐理、五线谱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痛悼念世界伟大的弦乐演奏家“二胡皇后”闽惠芬!图文:网络/编制:张幼君音乐:江河水(闽惠芬演奏)2014-05宜兴隶属于无锡市。

2011年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在无锡隆重举行,无锡被正式冠以“中国二胡之乡”的称号。

“无锡是个好地方”,好地方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民乐一代宗师刘天华是无锡江阴人,以一曲《二泉映月》闻名中外的阿炳是无锡市人,世界上伟大的弦乐演奏家之一,有“二胡皇后”之称的闽惠芬则是宜兴人。

宜兴是出院士、出教授、出画家的好地方,也出音乐家……。

在民族器乐方面,代有人才,除闽惠芬外,从宜兴走出来的储师竹、蒋风之、蒋巽风、闽季骞等等,他们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界的杰出人才、二胡名家,而闽惠芬是他们的优秀传人。

1963年第四届上海音乐节举办中国首届二胡比赛,一等奖两名,获奖者闽惠芬和蒋巽风都是宜兴人,一时传为佳话。

储师竹(1901-1955),宜兴新建镇人。

自幼酷爱音乐,15岁时到常州省立第五中学读书,音乐大师刘天华向他传授二胡和琵琶。

后他考入华北大学音乐传习所,继续受刘天华的指导。

1926年,储师竹大学毕业,继续追随刘天华学艺,继承刘天华开创的二胡学派,其二胡演奏蜚声乐坛。

1928年,储师竹在浙江省第一中学任教。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储师竹到重庆市12个中高等学校任教。

1941年,他受聘任国立音乐院副教授兼任国乐组主任,解放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储师竹是刘天华的大弟子,是刘氏二胡的第一代传人。

刘天华先生(1895-1932)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许多音乐爱好者得不到乐器。

储师竹看到四川到处有竹子,触发灵机,动手制成一种简易二胡,以牛皮纸代替蟒皮,用竹筒代替琴筒。

这种二胡音量较小,音色柔和,别具一格,很快推广开来。

一时间,喜欢二胡的师生员工几乎人手一把,推动了音乐活动的开展和二胡的普及。

解放前夕,黎松寿,作为二胡爱好者,成为音乐教育家储师竹教授的高足。

一天,他无意间拉出了《二泉映月》中的某一节旋律。

在旁的储师竹教授突然双眉紧锁,侧耳细听,他用异乎寻常的激动的口吻说∶“这是呕心沥血的杰作,这是沤心沥血的杰作啊!”可以说,是储师竹发现了阿炳,才出现以后杨荫浏、曹安和等去无锡为瞎子阿炳录音的故事。

瞎子阿炳(1893-1950)储师竹先生作品有《楚些吟》《山村夜奠》《始作进行曲》《大喜事》《长夜曲》《私祝》《凯旋》及民乐合奏曲《双溪夜语》《祖国之恋》《胜利进行曲》等;[北群国乐社]系储师竹大师80多名国乐弟子自发组成的社团。

文物级民国乐谱《国乐选曲--二胡名曲选》[聂耳刘天华刘北茂储师竹.草纸本]蒋风之(1908—1986)宜兴后留墅村人,现代二胡演奏家。

早年经储师竹指导,技艺飞长。

1927年考入田汉主办的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三个月后又考进上海国立音乐院。

1929年,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刘天华学二胡、小提琴。

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解放区张家口“联大”执教。

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50年,培养了一批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项祖英、唐毓斌、张韶、王国潼等。

蒋风之其技艺精湛,有“南陆(修棠)北蒋”之称。

蒋风之的代表作《汉宫秋月》在50年代风靡一时,被誉称二胡“文曲”佳品,他不断推陈出新,从此形成了“蒋派二胡演奏艺术”。

蒋风之对传统的二胡进行了改革,使原来的龙头形改为弯头月牙形,改原来的圆琴筒为哑钤式,他创造了“蒋氏二胡”。

蒋派二胡演奏艺术、蒋氏二胡和他的学术论著是他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蒋风之创作有歌曲《南归》、二胡曲《长夜》等。

整理出版有《蒋风之二胡曲八首》。

蒋兆和画蒋风之蒋巽风: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

蒋巽风自幼随父亲,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蒋派二胡创始人蒋风之先生学习二胡长达四十年,深得其真传。

他参过军,亲赴朝鲜前线为战士演出。

曾先后到过前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缅甸等国家访问演出。

蒋巽风(右)1963年,空政文工团的蒋巽风,参加全国第四届“上海之春”首届二胡比赛获一等奖和新作品演奏优秀奖。

蒋巽风演奏的主要曲目有《碗碗腔随想曲》、《二泉映月》、《烛影摇红》、《汉宫秋月》、《赶集》等。

主要作品:《全国二胡演奏考级作品》(第1套、第2套、第3套)合集(许讲德,蒋巽风,王志伟主编)闵季骞,宜兴万石镇人,1923年生,自幼爱好民乐。

早年考入国立音乐院,师从杨荫浏、曹安和等音乐名师,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弦乐器。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

1952年毕业后在丹阳艺术师范学校任教,1956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担任民乐教研室主任,教书育人数十载。

现担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南京乐社社长等职。

“闽氏家属”在中国乐坛上享有盛誉。

他的长女闽惠芬二胡演奏家,儿子闽乐康指挥家,小女闽小芬琵琶演奏家,外孙刘炬青年指挥家均从小受其音乐启蒙教育走上专业音乐道路。

闽季骞著作有《二胡教材》、《三弦弹奏法》、《少年儿童琵琶教程》和国乐精品《梅花点脂-闽季骞音响点滴》、CD唱片等。

闵慧芬(1945-2014),中国二胡演奏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演员、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教音乐委员会委员(佛乐器乐委员组)、刘天华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政协委员、四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

闵惠芬,出生于宜兴万石镇,家乡的江南丝竹、苏南吹打、各种民谣、小调都吸引着她,民族音乐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生了根。

闵惠芬尤其喜爱二胡,“它的魅力在于它特别接近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它的音色像我们中国人在说话歌唱。

”闵惠芬至今还保存最初学艺时的一把二胡,那是父亲的一位同事结婚搬家以后遗下的一把自制二胡,筒部蒙的还是癞蛤蟆皮。

小惠芬像得到了一件宝物似的,把那把旧二胡带回家。

看到女儿如此着迷于二胡,父亲决定教她。

8岁的闵惠芬开始随父亲学琴,那把旧二胡成就了闵惠芬今后辉煌的事业。

参加中国首届二胡比赛闽惠芬1956年入南京鼓楼区红领巾艺术团,1958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二胡,师从王乙、陆修棠。

1963年5月获得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一等奖,闵惠芬以一曲《病中吟》征服了观众和评委,著名二胡演奏家张韶事后激动地对人说:“她拉得那么出色,当时我真想马上冲到舞台把闵惠芬抱起来。

”闽惠芬是中国民族音乐领域的传奇人物。

自1979年起,她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她的二胡演奏被法国报纸评价为:“即使在休止符时,也有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过他的演奏后伏案痛哭,波士顿交响乐团撰文赞美她为“世界伟大的弦乐演奏家之一”。

被誉为“二胡皇后”。

闵惠芬也广泛涉猎民间戏曲音乐,如江南丝竹、潮州音乐、京剧、越剧、词曲音乐等等,从中吸取精华,不断探索二胡演奏技法并丰富二胡的表现力。

她的演奏激情洋溢,对于乐曲内涵的处理细腻传神。

1973年所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成为其代表作。

1975年,闵惠芬接到一个特殊任务:为毛主席录制一批京剧唱腔。

为了掌握京剧声腔的特性,闵惠芬奔波于京、沪两地,到处求教京剧名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二胡录制的《逍遥津》、《斩黄袍》、《卧龙吊孝》、《连营寨》、《哭灵牌》等京剧名曲唱腔深得毛的喜爱,为传统的祖国艺术园地增添了一朵瑰丽的小花。

1981年,艺术正处于盛年的闵惠芬,不幸身患癌症,五年间曾做过六次大手术和十五次化疗,但她顽强乐观,为早日重返舞台而拼搏。

1987年9月,她重返舞台,应邀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演出《长城随想》;1988年1月,应邀参加“龙乐音乐周”,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首演《洪湖主题随想》协奏曲。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闵惠芬形成了热情而内含、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的演奏风格,把自己的感情同“气势”和“神韵”结合起来,通过音乐的节奏、音高、强弱及其在舞台上表演的神态去引起人们广泛想象,充分体现了她那高超的二胡艺术造诣。

退休之后的闵惠芬除了创作演出外,还将许多精力放在了民乐的普及和新人的培养上。

近年来,几乎每年她都要举行二十多场民乐普及音乐会。

她说:“我总觉得自己是在经历艺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我要尽力多做些事情。

”闵惠芬已经录制了大量的音乐磁带、激光唱片。

她计划将我国3位著名作曲家刘天华、华彦钧和刘文金的二胡独奏曲全部演奏出来,并录制成音带。

这项工作对于闵惠芬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她说:“我对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我拉琴,要拉到我再也拉不动的那一天,要拉到我背不出乐谱的那一刻。

”闵惠芬说:“民乐既要让中国人喜爱,也要让外国人喜爱,才算成功。

”2006年7月,闵惠芬带着她的力作《天弦》出席广州高级音响展。

在这张大碟中,闵惠芬首次与她的儿子、指挥家刘炬亲情合作,完成了二胡与交响乐的东西对话。

“我希望能够有这样一套西洋乐队为中国传统乐器的曲目伴奏,这有利于中国民乐走出国门,虽然它们可能还不成熟。

”2014年5月12日上午,“二胡皇后”闽惠芬在上海仁济医院病逝,中国乐坛失去了一个国宝级的大师,江河水变成了绝唱。

遗憾的是闽惠芬立志要把民族音乐推广到世界去的愿望,竟成了她的未尽事业。

仅以此片对中国杰出的二胡音乐家们诚表崇敬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