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典浅析
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前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该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注释】⑴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⑵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⑷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
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
引伸为普通、平常。
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⑸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⑹“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
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⑺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⑻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效果和用典分析
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效果和用典分析用典效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的典故、刘裕的典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颇的典故。
该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写下的怀古名作。
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孙权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
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是怀念刘裕的,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话出自辽代李璟的《法书表》。
元嘉是南朝宋时期的年号,法书是李璟的作品。
这句诗表达了李璟对于当时局势的忧虑和悲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这句诗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背景元嘉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个年号,此时刘宋朝廷已经衰落。
南朝宋的元嘉年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动荡的时期。
北方鲜卑胡族的民族集团逐渐崛起,南方的中原地区深受其影响。
狼居胥是指北方民族族居,赢得仓皇北顾则表达了南方朝廷对北方民族的忧虑和恐惧。
意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话具有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怀。
当时的南朝宋朝廷正身处于北方民族的威胁之下,感受到南北矛盾带来的压力。
这句话表达了李璟对于当时局势的忧虑和悲凉之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表明朝廷对北方民族的封狼之计是走马观花而不得其真。
封狼之计本指通过礼遇和赏赐的方式安抚北方民族,但北方民族的逐渐崛起使得封狼之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南方的朝廷面对北方民族的威胁,迫于无奈只得北顾,加强对北方民族的关注和应对。
赢得仓皇北顾,则更加彰显了南方朝廷在面对北方民族的威胁时的无奈和困惑。
朝廷的注意力被北方的威胁所吸引,南方的治理和发展受到了打断。
这种仓皇无措的局面,更展示了当时朝廷对于北方威胁的无力抵御和被动应对。
这句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当时南朝宋政治局势的悲凉和困顿。
诗中含有大量的感叹和忧虑,反映了时局的艰难和国家的不安。
结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诗虽然简短,却能够深刻地表达作者对当时局势的忧虑和悲凉。
这反映了南朝宋朝廷面对北方威胁时的困境和无力。
这句诗也提醒了后世人们,在面对外部威胁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通过对这句诗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李璟的心情和对时局的看法。
这也为我们研究历史和了解国家兴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关注从来都没有减少,唯有警醒和努力,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断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断句
摘要:
1.介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来源和背景
2.详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意义和象征
3.分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诗句,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悠远的历史而闻名。
这句诗描绘了唐代壮丽的景色和繁荣的文化,反映了唐代士人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首先,“元嘉草草”指的是当时唐代的年号“元嘉”,寓意着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而“封狼居胥”则是指唐代名将李靖曾率领大军击败突厥,将其领袖封为狼居胥,显示了唐代的军事强大和国家统一。
最后一个词“赢得仓皇北顾”则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深眷恋和忧虑,寓意着诗人虽然登高望远,但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
这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不仅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这句诗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体现了唐代士人的豪情壮志和博大胸怀。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不仅是一句经典的诗句,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象征。
分析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与词的用典
分析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与词的用典分析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与词的用典引言:辛弃疾,南宋词人,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以下是小编对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与词的用典的分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风打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全词大意: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谦颇老了,饭量还好吗?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是什么意思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是什么意思元嘉草草”和“封狼居胥”是两个不同的典故.......“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指元嘉帝,是刘裕之长子刘义符也就是他继承人的年号(皇帝登基时使用的封号);而封狼居胥,则是指霍去病打败匈奴后“封狼居胥山而还”的事件元嘉草草仓惶北顾文帝统治二十余年,府库充盈,器杖精良,国家日久无事,也正应了那句"无事生非"之语,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谟迎合文帝经略中原之意,不时慷慨进言,勾起刘义隆一腔热血。
他对侍臣讲,"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追慕汉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临瀚海的雄图伟业。
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南朝自东晋谢玄以北府兵击破苻坚,威振淮北;刘裕平广固,入长安,尽有河南之地,破姚兴,败拓拨嗣,也是倚仗北府兵。
接下来刘裕南返改朝换代,深觉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盖世英才,听任王镇恶沈田子等人内哄关中。
文帝即位后,深惧权臣,连一个檀道济也容不得,大将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黄不接,已经没有战斗力。
攻略黄河以南之地后,宋军只想守住这些地方。
而河南恰恰是四战之地,攻易守难。
沿千里黄河屯戍置守,战线过长,每处即可轻松被击破。
黄河虽是天险,冬天结冰后就成平地,无船即可冲杀过来。
真正想攻败北朝,是要有一鼓作气进攻河北的雄心。
元嘉八年第一次北伐时,北魏谋臣崔浩根据宋兵分布早已判定宋军不过是固河自守,没有北渡的想法。
宋朝只有青州剌史刘兴祖有远见,他上表进言,说应该进兵河北,堵塞太行山各个隘口,将北魏遏于山西之内,河北平定,河南自然归宋所有。
可惜的是,刘义隆比起刘裕要差得多,没有采纳这一良策,难怪拓拨焘不无轻蔑地讲:"龟鳖小竖,何能为也!"这位北魏太武帝拓拨焘是一代雄王,他击灭赫连勃勃的大夏国,平灭北燕,又亲自率军八击柔然,使得柔然极大削弱,西迁至欧洲,窜逃的败军后来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类标签: 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
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
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
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
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
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平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
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的典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的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是一句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深刻人文意义的典故。
它源自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涉及到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这个典故的背景。
元嘉是刘义隆的年号,草草是他对北魏军队的描述。
刘义隆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他立志要统一中国,结束自晋朝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然而,他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导致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封狼居胥”这个典故,实际上是“元嘉草草”的延伸。
狼居胥山是古代中国的一座重要山峰,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刘义隆在元嘉年间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希望能够征服北魏,实现中国的统一。
然而,他的军队在北伐中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刘义隆本人也因此失去了民心和军心。
这个典故的内涵非常深刻。
首先,它揭示了一个领导者在做出决策时必须谨慎和理智。
刘义隆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过于急功近利,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力和战略环境。
其次,这个典故也告诉我们,战争不是儿戏,必须认真对待。
草草了事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和灾难。
此外,这个典故还传递了一个关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信息。
通过对这个典故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军事思想。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做出决策和处理问题。
在艺术表现方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这个典故通常被用来表现一个领导者的决策失误和战争的残酷性。
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被用来描绘一个时代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命运就被用来代表那个时代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
他的生活经历和命运波折,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
此外,“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这个典故还被用来表达对英勇和智谋的赞扬。
在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将领和智慧的谋士都曾经通过巧妙地运用计谋和策略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他们的智勇双全和胆略过人,成为了后世人们敬仰的对象。
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周瑜等谋士,他们的智谋和胆略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抒情方式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抒情方式狼居胥,一个深受历史人物喜爱的名字。
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李白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狼居胥的形象,以及他带给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这篇文章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和解读,深入探讨李白的抒情方式,并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解读,以展示他对狼居胥形象的赞美之情。
首先,我们来分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的抒情方式。
李白在诗中以草草的封号表达了狼居胥的英雄身世。
他用赢得仓皇北顾的词语形容了狼居胥的辉煌战绩,展现出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通过用诗句表现狼居胥的形象,李白巧妙地将情感融入诗歌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狼居胥的崇敬之情。
其次,我们将对狼居胥的形象进行深入解读。
狼居胥是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敬仰。
李白在诗中透过对他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英雄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形象。
在诗歌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比如用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等词语来表现狼居胥的形象。
他同时还通过描绘狼居胥的风采和战功,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
这种抒情的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狼居胥的伟大。
最后,通过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全面解读,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李白对狼居胥的赞美之情,还能够感受到他的抒情方式和艺术魅力。
他通过诗歌将狼居胥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伟大和魅力。
总而言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一首展现了李白抒情方式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狼居胥形象的塑造,他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展现了他的诗歌艺术魅力。
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一种文学艺术的享受,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品味。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典浅析
2018年第勘(总第795期)夫放f_“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典浅析张心怡1张沛2(1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1600;2浦江县第三中学,浙江浦江322200)摘要:辛弃疾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关于此处刘义隆典故的 作用,看法主要包括谴责隆兴符离之败、以示胸中积愤,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抬高自己并推脱责任等三 种。
开展古典诗词阅读需要知人论世,也要进行深度思考而校准他人的结论,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关于辛弃疾引用刘义隆典故 的作用是:“其一,谴责隆兴符离之败,以示胸中积愤;其二,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
”关键词: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辛弃疾在词的创作方面成就巨大,词作风格以豪放为主,因此后人把他和苏轼并称为“苏辛”。
写于1205年(开禧元 年)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慷慨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 篇,也是辛弃疾的代表作。
苏教版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二))之“历史的回声”专题收录了此文,且在文章后面设计了思 考题目古以,是词中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哪些‘古’,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并分析引用这些‘古事’对抒写辛弃疾的 了的作。
”[1]由此 ,作作用是学习和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处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古》以丰富内容和 主题,了辛弃疾作词于的。
作总了*(期 )2寄奴(南北 期 )、刘义隆(南北朝时期宋文帝)、佛狸(魏太武帝)、廉颇(期 名将)。
通过这些“古”,作 了思古之 ,了历史的意义,状写了的慨。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意思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意思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出自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原句的意思是: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本词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断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断句
【实用版】
目录
1.背景介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2.赢得仓皇北顾的断句含义
3.对赢得仓皇北顾的断句的解读
4.结语:对这句话的评价和启示
正文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诗句,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悠远的历史而广为人知。
这句话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但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解读是,它描绘了一个英勇的将领,通过艰苦的战斗,赢得了敌人的敬畏和尊重。
“元嘉草草”指的是元嘉年间的战乱,草草两字暗示着战事的紧迫和仓促。
元嘉年间,南北朝之间的战争频仍,烽火连天,百姓疲于战乱,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英勇的将领挺身而出,他就是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是一个人名,也是一个地名。
据史书记载,封狼居胥是唐代边塞的一名将领,他因多次击退敌军的入侵,而被朝廷封为边塞统帅。
他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了边塞的代名词。
在这句话中,封狼居胥象征着抵御外敌入侵的英雄,而“居胥”则暗示着他的驻地,也就是边塞。
“赢得仓皇北顾”的断句,是这句话中最耐人寻味的部分。
这里的“仓皇”并非贬义词,而是形容词,表示匆忙、急忙的意思。
北顾则是指向北方望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封狼居胥通过他的英勇行为,使得敌人匆忙地向北望去,对他们心生敬畏。
这句话的意义深远,它描绘了一个英勇的将领,在战乱时期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抵御外敌的入侵,赢得了敌人的敬畏和尊重。
它告诉我们,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去战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凭谁问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凭谁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已经64岁了。
相比这个年纪“僵卧孤村”的陆游来说,辛弃疾算是比较幸运,这年他得到再次启用,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准备北伐事宜。
这年,历史终于让辛弃疾的北伐愿望又看到光明,而且,这个时候,年迈的陆游也在绍兴老家闲居,两位文学家就这样“风云龙虎会”。
马上步入耄耋之年的陆游对辛弃疾一再鼓励,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怀着万千期待和壮志雄心的辛弃疾开始王师北定中原的计划。
但是,仅两年后,辛弃疾就受到排挤,被调任到镇江,远离了北伐的准备。
在这种情形下,辛弃疾在镇江府任上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自己的心情。
京口是三国时孙吴设置的重镇,也是南朝宋武帝生长之地。
所以,既然在京口的北固亭怀古,诗人一开始就从这里的吴帝孙权和宋武帝刘裕说起。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为何这么多的人用典之时都好用孙权?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写道:“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陆游《军中杂歌》有“紫髯将军晓射虎,吓杀胡儿箭似椽”的诗句;而作者也点出“孙仲谋”。
个人觉得一是孙权的确骁勇,少有非常人之事,后人用典必考虑;二可能是他们都有像辛弃疾这样游东吴故地,感慨随之而发。
孙氏父子,起于江东,数年就成就东吴霸业,联蜀抗曹,形成三国鼎峙的局面,可以称得上是千古江山。
而千百年过去了,当年盛极一时的歌台舞榭,也沦为遗迹,到哪里去寻找吴王呢?“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鉴赏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辛弃疾创作,写的是辛弃疾在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是吴大帝孙权的字,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
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用作的业绩。
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首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他生长在平常人家,后做了东晋的首席将领,怀着私念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郊,毗邻甘肃。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堆土封山以纪念胜利。
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句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句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句子有: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本词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典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典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这句话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元嘉是南宋文帝的年号,刘义隆是文帝的儿子,继承了皇位。
他好大喜功,却平庸无能,轻信大将王玄谟兴兵北伐的鼓吹,没有做好准备,草率出师,结果大败。
刘义隆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
辛弃疾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来讽刺刘义隆的失败和南宋统治者的无能。
这句话的意思是:元嘉年间,刘义隆草率出兵北伐,想要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却落得个仓皇逃跑的下场。
辛弃疾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他对北伐失败的遗憾和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
同时,他也暗示了南宋统治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轻率出兵,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取得胜利。
这句话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担忧。
封狼居胥典故
封狼居胥的典故指的是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这个
典故来源于《汉书·霍去病传》,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具体来说,霍去病率领汉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他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的狼山),并在那里举行了祭天封礼,庆祝胜利。
这个典故后来被多次引用,包括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时,文帝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以及辛弃疾用此典来影射当时韩侂胄的北伐太草率冒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注释》京口:今江苏镇江。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吴国开国之君。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
草草:仓促。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内蒙。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击队南宋“隆兴北伐。
”四十三年:自作者南归至作此词时,已四十三年。
扬州路:指淮南东路,治所在扬州。
可堪:岂堪。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
“廉颇”二句: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晚年奔魏,后赵王复思廉颇,派使者探望。
使者受廉颇仇人贿,还报赵王曰:“廉将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不复召用。
3、《翻译》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宋文帝听信大将军王玄谟的鼓动,草草出兵,讨伐北魏,想得挺好,计划北伐中原后,就像那个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来,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但事与愿违,由于准备得不充分,加之轻敌冒进,以致最后滑台一战,赢得仓惶北顾。
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往事真不堪回想,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4、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典浅析作者:张心怡张沛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1期摘要:辛弃疾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关于此处刘义隆典故的作用,看法主要包括谴责隆兴符离之败、以示胸中积愤,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抬高自己并推脱责任等三种。
开展古典诗词阅读需要知人论世,也要进行深度思考而校准他人的结论,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关于辛弃疾引用刘义隆典故的作用是:“其一,谴责隆兴符离之败,以示胸中积愤;其二,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
”关键词: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辛弃疾在词的创作方面成就巨大,词作风格以豪放为主,因此后人把他和苏轼并称为“苏辛”。
写于1205年(开禧元年)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慷慨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也是辛弃疾的代表作。
苏教版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二)》之“历史的回声”专题收录了此文,且在文章后面设计了思考题目:“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
请你说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些‘古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并分析引用这些‘古事’对抒写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1]由此可见,分析作者用典及作用是学习和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重点内容。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处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大量使用典故以丰富内容和深化主题,较好地体现了辛弃疾作词善于用典的特点。
作品总共使用了五则典故:孙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寄奴(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义隆(南北朝时期宋文帝)、佛狸(魏太武帝)、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通过这些“古事”,作者抒发了思古之幽情,更揭示了历史的意义,状写了现实的感慨。
3.关于刘义隆典故作用的三种说法清代的文学评论著作《论词随笔》说:“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
”确实,历代的词作家大都以词意太浅太露为忌讳,而努力追求“意深味隐”。
该词上片引用英雄人物孙仲谋、寄奴并且加以赞扬,这种引用“古事”可以称之为直白式用典,而下片引用的三个典故则可谓含蓄式用典。
比如下片所用的刘义隆的典故,就需要读者通过掌握背景和深入思考等途径理解典故的作用,即作者使用典故试图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
刘义隆的典故见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说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之事。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义隆急于事功,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的信心,却落得了一个“仓皇北顾”的失败结局。
关于引用这则典故的作用,研究者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徐育民、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认为:“作者借元嘉往事,谴责隆兴符离之败,以示胸中积愤。
”[2]第二,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说:“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辛弃疾)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他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3]。
《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认为:用典以“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4]。
第三,新浪“龙庐客的博客”认为:“在写作时间上,很可能他本人做了手脚。
”有意把写在北伐失败之后的作品说成北伐失败之前的1205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显现出他似乎是一个事前诸葛亮”,另一方面“实有推脱责任之嫌”[5]。
4.分析三种关于刘义隆典故作用的说法新浪博主龙庐客的说法,恐有哗众取宠的之嫌。
博主为了证明“辛弃疾是个一流的文学家,二流的政治家,三流的军事家”的观点,虽然承认“辛弃疾本人编文集时也注明是作于开禧元年(1205)春,即离开京口归铅山时所写”,但是凭空臆测,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在写作时间上,很可能辛弃疾本人做了手脚”。
欣赏古代作品,一种方法是知人论世。
试问,在面对古代名家作品时,如果连作者记录的写作时间都可以随意推翻,那么还有哪些内容是可以采信呢?如此,“知人论世”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博主说“读宋人笔记《玉堂嘉话》,可以见出辛弃疾当时完全与韩侂胄站在一条战线,是对金战争的发起人之一”,于是,辛弃疾在战争失败后就篡改文章写作时间,以“显现出他似乎就是一个事前诸葛亮”,从而“推脱责任”。
确实,当时辛弃疾完全与韩侂胄站在一条战线,因为抗金北伐、恢复中原是辛弃疾人生最大的理想,同时韩侂胄是朝廷掌权者,又是任用辛弃疾的伯乐。
1206年5月北伐开始,辛弃疾即为韩侂胄写了《六州歌头·西湖万顷》,加以歌颂,歌云:“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
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
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
”此词中“保赵须韩”的大声呐喊,是辛弃疾力挺韩侂胄的有力证据。
但是在共同事业失败之后,曾经“站在一条战线”的一方一定会批评甚至诋毁另一方吗?如此逻辑,显然存在问题,实属胡乱联系。
这是为证明“辛弃疾是个一流的文学家,二流的政治家,三流的军事家”的观点而强加的,是一种“贴标签”的做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判性思维。
再分析“警告韩侂胄”和“讽刺韩侂胄”的说法,此说不正确。
依照通行说法[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1205年(开禧元年)。
那时,韩侂胄正积极准备北伐,而赋闲很久的辛弃疾在1203年被韩侂胄起用为绍兴知府,1205年初又受命担任江防要地镇江的知府。
在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在《六州歌头·西湖万顷》“保赵须韩”的呐喊声中,辛弃疾积极备战,渴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恢复中原,豪情壮志自然十分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难道可能“警告韩侂胄”或者“讽刺韩侂胄”吗?从这个角度解读作品,上片写孙仲谋和寄奴,并不只是表达词人的报国壮志,应该是对韩侂胄北伐的激励。
用典是“借古事比今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可“比”的“今事”很多,作者有时候没有明确的指向或者更多的暗示,这就需要读者深入思考加以挖掘。
另外,辛弃疾老成谋国,行文用典以“提醒韩侂胄”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可能是“警告”或者“讽刺”。
用典的主要作用应该是谴责隆兴符离之败,表达胸中壮志不酬的积愤。
韩侂胄北伐之前,宋朝发动过张浚北伐。
1163年,宋孝宗派张浚北伐,结果遭遇符离之役大败。
发生在辛弃疾南归第二年的符离大败,结果导致主降派掌权,朝廷从此不再谈抗金讲恢复,于是山河破碎局面长存,“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悲凉情景更让爱国词人泣血椎心。
在辛弃疾看来,符离大败固然存在战前准备不足、将帅轻敌等问题,需要加以总结反思,但是最令人痛心的是后代的英雄因张浚北伐失败而没有了用武之地,成了胸中最大的痛苦。
理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用典作用,应该是主要落脚点。
欣赏古人作品必须坚持知人论世,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5.真诚而热烈地拥抱世界的复杂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当遇见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时,一些教师或者教学参考书采用“警告韩侂胄”和“讽刺韩侂胄”之类的说法,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重知识、轻思维在中学教学中根深蒂固,师生们都非常重视或者说过于重视各种各样的结论,同时相应地表现为不大关心思考的缜密和全面。
具体来说,一个方面是正统思想或者说主流观点的影响力量很大,师生们也许都愿意接受那些能够拔高辛弃疾形象的说法,贬低韩侂胄以抬高辛弃疾。
其实,开禧北伐不久就失利了,宋宁宗于1207年11月捕杀了韩侂胄,扫除了与金媾和的障碍,而辛弃疾也于稍早一点的九月初十抱憾离开了人世。
另一方面是师生在教和学中习惯于照搬教参,而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同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教学参考用书就是如此解读的。
其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说,此典“表现出对韩侂胄之流轻举妄动必将误国的担忧”,并说“上片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刘裕与孙权,吟咏他们的业绩,借以对韩侂胄进行讽刺与劝诫”;为教材“文本研习”题目提供的答案是“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7]。
其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必修二)》说,“这个典故寄寓了词人对韩之流统治者的告诫和提醒”,“到任后他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之流政治腐败,奢靡淫乐,根本不作充分准备而急于北伐,甚至排斥诬陷包括词人在内的一大批真正主张伐金的爱国志士。
面对韩之流轻敌冒进的想法和做法,词人深感忧虑”[8],等等。
2017新东方精神年刊《未来力》说得好:“要在这样一个N次元的未来世界生存,年轻人贴身必备的是独立思与独立判断能力。
”教育的成功是让受教育者真诚而热烈地拥抱世界的复杂性、建立“世界是多元的”的心态和认知,跳出自己圈定的边界认识更大的世界,这是必须加倍努力的方向。
总之,关于引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作用,准确的说法是:其一,谴责隆兴符离之败,以示胸中积愤;其二,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
参考文献:[1]丁帆,杨九俊,主编.语文(必修二)[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6:77.[2]徐育民,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181.[3][6]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608,1609.[4][7]丁帆,杨九俊,主编.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7:96,65-66.[5]龙庐客.太师飞头去和戎——韩侂胄“开禧北伐”前后事[EB/OL].http:///marklin1992,2008.05.24.[8]王荣生,主编.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必修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