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设计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设计的批评
设计批评又称为设计评论,是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含义是指合理地安排视觉元素。从历史看,可以说有设计就有设计批评,就单个设计活动来说,从创意到生产,消费的整个活动中,始终存在着设计批评。
设计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设计作品的各个层面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必然受到设计师和受众双方的重视,社会对于设计的评价最终决定了设计是否成功,同时也推动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受众要运用设计批评来破译设计信息并指导消费和审美行为,设计师更要自觉地了解设计批判的标准、理论和语境来指导自己的设计创作。
•设计批评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更多地的是体现着设计的人文科学精神,是整个设计活动的组成,其中的价值作用涉及到许多方面,这里我们主要涉及以几个方面。
•1、首先设计批评对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设计作品有指导作用。
•2、不仅如此,设计批评可以帮助大众选择和鉴别作品。
•3、此外设计批评对设计师的创作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设计批评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亦是一种主观的活动。说它是一种客观的活动,这是说设计批评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称它为主观活动是设计批评中有许多主观的成分在其中难以量化。标准是一元的,但在设计批评活动中却有着多元的因素,这种多元的因素是说设计的标准有着历史的、民族的、地域、时代等诸多因素影响。
•第一节设计的批评标准
•设计的批评对象包括各类设计品和设计现象。设计批评主体包括设计师、消费者及其他对设计客体进行审美和文化关照的受众,可以概括为设计的欣赏着和使用者•设计批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国际博览会;群体批评和个体之类的批评家的批评。
•1、国际博览会主要是检阅世界最新的设计成就,广泛地引发社会各界的批评,其目的促进购买。
•2、集团批评包括审查批评与集团购买。
•审查批评是指设计方案的审查集团以消费者代表的身份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与评估,以及设计的投资方与设计方进行的商业谈判。
•群体购买是指消费者直接参与设计批评。这是指消费者表现为不同的购买群体。
•3、个体批评指一些具有职业敏感的批评家对设计的批评。它所批评的对象不会仅仅局限在设计作品中,也不会处于设计作品的消费层次上,而是关注整个设计文化、设计思潮、设计风格、设计流派、设计倾向等方面展开的批评。一方面指导设计制作、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接受设计产品进行消费,同时有机地推动设计发展,丰富和发展设计理论。
•一、功利性标准——经济与科技评价
设计是一种经济行为,它的产生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反映了设计行为的首要本质——功利性。
•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方面来看:
•1、满足人的生存需求
•2、满足人追求共性、获得安全和社会认同与归属感;
•3、满足人追求个性、体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转化成商品中的“附加值”的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关注)
•设计还主动地扩大人们的消费欲望、创造更广阔的消费空间,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面貌、生存方式和文化语境的同时,也促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策略发生变革。
•至上个世纪80年代,设计已经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关注,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发
展及进行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强有力的手段,在国民经济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始终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而设计是对这一生产力最明显的运用和体现。
•新的科学技术都要通过设计物化为产品,才能最终转化为社会财富,发挥其价值•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设计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机器时代的到来,使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并产生各种专业设计。
•20世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业革命更为设计提供了新能源、新动力、新材料和新技术,设计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也使后现代设计方式及设计观念发生了变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帮助设计师更直观、高效而自由地进行设计,有效解决了人机问题,同时使设计更加人性化。
•二战后出现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及管理、决策理论等理论也为设计提供新的观念和方法,促使设计思维向动态化、多元化、计算机化的趋势发展。
•当设计对象、设计手段、设计思维与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同步发展的时候,人们对于功利性这一批判标准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或者说这一标准的内涵在发生变化。
•设计的功能或功利性是指设计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功用和效能。功能的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可依次将功能划分为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使用功能:设计的实际用途和使用价值;
•审美功能:设计的情感、精神和文化价值。
18世纪的批评理论中的功利性主要指“合目的性”;20世纪上半叶,功利性指满足人们物质上的实际需求;后现代主义的功利性更趋向审美、精神和文化;在多元化的设计语境下,设计日益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在设计中,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为精神的超越和升华提供的前提和可能性。
•前提:设计如果不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使人们在使用和操作中更便利、舒适,审美感受就无从产生;
•可能性:人的这些舒适感、和谐感和自由感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精神上的愉悦。
•在设计批评中,我们不应该排斥这种生理快感,而应该自觉超越它而上升到更高级的审美境界中
•在审美文化功能日益受到批评者的重视的设计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设计仍然要遵从标准化、通用化、精确化的科技理性要求。总之,生活中不存在毫无使用功能或审美功能的设计,理想的设计总是将这两方面的功利性完美的结合起来。
•二、艺术性标准——美学评价
•设计同艺术一样同样以自己的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样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追求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理想样式;而且设计与艺术之间一直以来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15世纪理论家弗朗西斯科-朗希洛提把设计、色彩、构图和创造并称为绘画四要素。设计就是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同时也包含主体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纯精神产品的也艺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同时设计中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也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发展起来。
•从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艺术对设计的影响,在现代设计中,艺术家不仅自己参与设计研究和与设计师合作,整个20世纪的艺术运动更成为现代设计的美学思想基础,所以,艺术性的标准在设计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艺术对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