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16.7”特大暴雨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不确定性探讨
《2024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范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篇一一、引言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这场暴雨不仅具有极高的降水量,其影响还涉及到多个尺度,包括气象尺度、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尺度以及社会响应尺度。
本文将从这三个尺度出发,对这场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二、气象尺度的特征从气象尺度的角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具有显著的极端性。
据气象部门统计,这场暴雨的降水量超过了北京多年来的平均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突发性。
此外,此次暴雨的气候背景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显示出气候变化对局部地区天气模式的影响。
在气象尺度的分析中,还需关注的是降水过程的持续性。
此次暴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呈现出不均匀性,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同时,降水过程中的雷暴、风切变等复杂气象条件也加剧了暴雨的破坏力。
三、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尺度特征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与实际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排水系统在暴雨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此外,部分低洼地区和老旧小区的排水设施老化严重,无法应对如此强度的暴雨。
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也需加强。
在暴雨过程中,部分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出现了积水、塌陷等问题,影响了交通和市民的正常生活。
此外,部分公共建筑和居民区的防洪设施也需进一步完善。
四、社会响应尺度的特征在社会响应尺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在应对特大暴雨过程中的表现。
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抗洪救灾工作。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到了救援工作中,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帮助。
在这次特大暴雨中,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许多人积极应对,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同时,这次特大暴雨也引起了社会对城市防洪减灾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华北气旋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总结r——2016年7月24日~26日
华北气旋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总结r——2016年7月24日
~26日
于跃;毕明林;李书君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
【年(卷),期】2017(000)016
【摘要】受华北气旋影响,2016年7月24日20时~26日6时朝阳市大部分地区降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这次大到暴雨的天气过程是由于西南涡与西风槽结合,配合华北气旋东移北上造成的,同时副高的稳定与加强及低空急流的建立输送了大量暖湿气流,也为本次降水提供了充足条件.高空前倾槽的结构加大了大气的垂直不稳定,是引起强对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于跃;毕明林;李书君
【作者单位】朝阳市气象局,辽宁朝阳 122000;朝阳市气象局,辽宁朝阳 122000;朝阳市气象局,辽宁朝阳 1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
【相关文献】
1.对大到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以2011年5月8日~10日山东省济宁市大到暴雨天气为例 [J], 马丽;李永果;邓海利
2.2016年5月11~12日朝阳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 [J], 依航;刘丹
丹;于璐
3.一次引发华北和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快速发展气旋的诊断研究 [J], 赵琳娜;赵思雄
4.一次华北气旋造成的北京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J], 詹正杰;尹仔锋;乔林;王将;孙秀忠;赵玮
5.朝阳地区一次副高外围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总结 [J], 余克勤; 谭修敏; 李书君; 张楠; 刘安然; 李抒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范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篇一北京,一个承载着数千年文化与历史的都市,它的每一天都在与这座城市紧密交织。
然而,历史总有些无法遗忘的时刻,2012年7月21日的特大暴雨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天,狂风暴雨突袭北京,让整座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尺度探讨这场特大暴雨的特征。
一、气象尺度:暴雨的成因与强度首先,从气象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的形成与气候、地形等多重因素有关。
北京地区在夏季常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而此时恰逢一个湿润气团与一个冷空气团相遇,为降雨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上山脉阻挡形成的气流聚散和山区复杂地形形成的复杂地形气流作用,导致了特大暴雨的产生。
据统计,当日北京的降水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持续数小时的降雨让城市的排水系统措手不及。
二、水文尺度:城市排水与洪涝灾害其次,从水文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硬化地面使得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而排水系统的建设却未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因此,当特大暴雨来临时,许多低洼地带、地下室和河流周边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这种水灾不仅对城市的交通、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社会尺度:城市防灾体系与应对措施再者,从社会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凸显了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的不足。
一方面,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在灾前预警、灾中救援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的防灾设施不完善、救援力量分散等问题,导致了一些地区在灾害发生时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援和支援。
此外,公众的防灾意识也亟待提高。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加强防灾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四、生态尺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修复最后,从生态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也对北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暴雨导致的洪水冲毁了植被、河流和湖泊等自然环境,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16·7”石家庄特大暴雨多源观测信息特征分析
“167”石家庄特大暴雨多源观测信息特征分析李国翠;钤伟妙;李禧亮【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22(50)2【摘要】利用风廓线雷达、地基GPS水汽、微波辐射计、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云图、闪电定位仪、地面加密自动站等多源观测资料,对“16·7”石家庄特大暴雨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GPS水汽总量和微波辐射计水汽总量的高值阶段对应强降水阶段,水汽总量与降水强度成正相关。
降水开始前水汽总量明显上升,突升到高值时间比降水开始时间提前5 h,水汽总量突增对降水开始时间有提示作用。
(2)低层偏东风的厚度和强度与强降水呈正相关,低层风向转西北风预示强降水结束。
低空急流出现时间比降水开始时间提前5 h,低空急流消散时间比降水结束时间偏早3 h,超过20 m·s^(-1)的东风急流对强降水有一定指示作用。
强降雨对应低空急流最低高度的下降和低层最大风速的增加,也就是对应低空急流指数和0~3 km垂直风切变的峰值区。
(3)此过程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仅在19日伴有弱闪电和雷暴出现。
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表现为大范围层状云和积状云混合降水回波,回波质心低,列车效应明显,属于热带降水类型。
云顶亮温最低值-55℃,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回波顶高最大值分别为55 dBz、15 kg·m^(-2)和11 km,与降水量有明显相关;低层径向速度场对应明显的速度大值区或速度模糊。
【总页数】9页(P234-242)【作者】李国翠;钤伟妙;李禧亮【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相关文献】1.抚顺市“8·16”特大暴雨水汽图及红外云图特征分析2.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分析3.川北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的对比分析--2001.9.18绵阳特大暴雨与2002.6.7遂宁特大暴雨4."8·16"辽宁特大暴雨多尺度特征分析5.宁波北仑港区一次航道海雾地基多源信息观测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研究进展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研究进展暴雨天气是我国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轻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对暴雨形成机理和预报方法的研究。
本文将总结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的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暴雨形成机理。
暴雨的形成与气候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热带海洋气旋活动频繁,湿润的气流容易受到气旋和锋面的影响,形成暴雨天气。
而西北地区的暴雨主要与西风槽和波动的冷锋有关。
通过地形起伏和热力效应的作用,空气上升加速,形成强烈的对流活动,产生大量降水。
基于暴雨形成机理的研究,预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目前,包括观测、数值预报和统计预报在内的多种方法被用于暴雨预报。
观测方法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气象观测站点的气象要素观测,可以分析天气变化趋势,为预报提供依据。
数值预报方法则是利用数值模式通过计算和模拟大气运动和湿度变化来进行预报。
数值模式根据暴雨的形成机理和物理过程建立,利用计算机进行求解,然后通过对比观测资料进行调整,提供较为准确的预报。
统计预报方法则是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统计方法进行预测,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的暴雨频率、降水量和持续时间的统计分析,得出未来可能出现暴雨的概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预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雷达预报、卫星云图预报和气象雷达与卫星图像综合分析预报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暴雨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都有了显著提高。
雷达与卫星图像相结合,能够准确地观测和跟踪暴雨云团的发展过程,提供更全面的数据。
同时,借助雷达预警系统的建设,我们可以提前预警和及时应对暴雨天气,减少灾害风险。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暴雨预报领域。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气象数据和实时观测数据,建立模型来预测暴雨的概率和降水量,并实现自动化预报。
《2024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范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篇一一、引言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场暴雨不仅在气象学上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还在城市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从多尺度特征的角度,对这场特大暴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气象学多尺度特征1. 空间尺度这场特大暴雨的空间尺度非常大,从北京的郊区到市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暴雨影响。
在气象学上,这种空间尺度的变化与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降雨量就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造成暴雨多尺度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时间尺度从时间尺度的角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具有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的特点。
在暴雨发生前,天气预报已经进行了预警,但由于雨势猛烈且持续时间长,仍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时间尺度的变化也与气候系统的变化有关,是气象学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城市管理多尺度特征1. 城市交通这场特大暴雨给北京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降雨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许多道路积水严重,交通受阻。
这种交通受阻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也给城市的物流和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城市管理中,需要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以应对类似的天灾。
2. 城市环境特大暴雨对城市环境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降雨量过大,许多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上涨,甚至出现了洪水。
这种洪水不仅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造成了破坏,也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城市管理中,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四、结论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不仅在气象学上具有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变化,还在城市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类似的天灾,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应对。
在气象学领域,需要加强对气候系统的研究,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城市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2024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范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篇一一、引言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场暴雨不仅在气象学上具有独特性,还对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尺度特征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这场特大暴雨的成因、影响及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启示。
二、多尺度特征(一)气象尺度从气象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气候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暴雨发生在季风气候的背景下,由于大气湿度高、气流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了持续的强降水过程。
在空间分布上,暴雨覆盖了北京的大部分地区,显示出广泛而强烈的降雨特征。
(二)城市尺度在城市尺度上,这场特大暴雨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防洪设施等方面的不足。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透水地面的增加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加重了排水系统的负担。
同时,部分老旧小区和低洼地区的排水设施老化、落后,无法应对短时强降雨的冲击。
这些因素导致了城市内涝的严重程度加剧。
(三)个体与社会尺度在个体与社会尺度上,这场特大暴雨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暴雨引发的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导致交通中断、房屋受损、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同时,暴雨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秩序和心态,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和灾害防范。
三、影响分析(一)经济影响特大暴雨给北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交通中断、企业停工、财产损失等原因,部分行业遭受重创。
同时,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社会影响在社会方面,这场特大暴雨考验了政府的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在灾害发生后,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抗洪救灾工作。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救援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友爱精神。
然而,这场特大暴雨也暴露了社会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不足和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害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
四、启示与建议(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针对城市排水系统、防洪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应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
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大尺度降水条件的演变研究的开题报告
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大尺度降水条件的演变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汛期是中国华北地区最为重要的降水季节之一,涵盖了6-9月的时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华北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数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汛期这一时段。
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
了解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大尺度降水条件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
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北汛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大尺度降水条件的分析研究,揭示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特征以及与大尺度气候环境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华北汛
期降水变化的机理和预测未来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通过对华北6-9月的降水日序列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揭示汛期降水的
多尺度变化特征,包括年际、年代际和纪年尺度。
2、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华北汛期降水与大尺度气候环境的关系,包括
海气耦合指数、东亚地块气压、西太平洋副高等指标。
3、通过对华北汛期降水的变化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中国
区域尺度的研究现状,探索华北汛期降水未来变化的趋势。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华北汛期降水变化的机理和预测未来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汛期降水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了解其变化特征和变化
趋势能够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数
据分析和机理研究也对未来的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支持。
2016年7月18~22日华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22日华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龚克坚;姚素香
【期刊名称】《绿色科技》
【年(卷),期】2018(000)024
【摘要】利用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逐六小时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7月18~22日华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在此次降水过程中,高纬度为阻塞高压控制,贝加尔湖地区为广阔的低槽区,低纬度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较为稳定的背景场;高原槽活动频繁,中纬度短波槽迅速发展,并在20日形成华北冷涡;西南涡18日在500 hPa高原槽前生成后沿着切变线向东北方向移动,在西南涡和切变线南侧是强烈的西南风急流,三者共同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强盛,同时西南风急流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得持续暴雨发生;对流层中上层的冷涡和低层的暖湿气流增加了对流性不稳定,使得暴雨强度增强.
【总页数】3页(P123-124,127)
【作者】龚克坚;姚素香
【作者单位】民航宁夏空管分局气象台 ,宁夏银川75000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
【相关文献】
1.2014年6月18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魏邦宪;安俊宝;苗婷
2.2008年8月10日华北雷暴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徐卫丽;吴占华;杜兰兰;贾晓霞;张婧
3.2016年7月20日~23日华北北部、内蒙东部、东北\r南部地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马殿博
4.2020年8月18日—19日沈阳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刘青;李典;吴宇童;李琳琳;徐爽;张琳
5.2019年5月18—19日江西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李婧;何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中国气象学会
√
江苏省南京市气象台
南京地区主汛期强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及短临预警应用
姜有山
√
江苏省镇江市气象局
一次暖区极端强降水形势异常及重力波特征分析
冯佳玮
√
江苏省盐城市气象局
苏北四个龙卷风暴特征分析
吴芳芳
√
浙江
浙江省气象台
一次“梅中返春”稳定性持续暴雨过程的预报失误分析
陆琛莉
√
浙江省杭州市气象台
临安一次山地短时强对流过程的C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诊断分析
贾丽红
√
新疆区气象台
基于SWAP平台的新疆短时强降水预警技术及应用
张云惠
√
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时空邻域的对流尺度定量降水集合预报方法研究
马申佳
√
空军济南基地
鲁西北地区冰雹的落区预报技术研究
吕新刚
√
31010部队
一次华南非典型暖区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高耀庭
√
空军气象中心
MWRI资料同化对1718台风模拟的影响分析
2017年3月30日河池西部强冰雹天气分析
赖晟
√
海南
海南省气象台
比较分析台风“杜苏芮”(2017)近海加强的主要原因
冯箫
√
海南省气象台
ECMWF和华南区域模式在海南岛预报检验评估
杨仁勇
√
海南省气象台
海南岛暖季午后雷雨天气特征及ECMWF降水极端指数预报性能初析
李勋
√
重庆
重庆市气象台
2017年重庆两次雷雨大风成因及加强机制
肖安
√
江西省南昌市气象台
江西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唐传师
√
江西省赣州市气象局
华北地区此轮降雨到底有多大_降水量达650毫米至1003毫米
华北地区此轮降雨到底有多大_降水量达650毫米至1003毫米华北地区此轮降雨到底有多大一个惊人的数据,从各种角度看都不同寻常——7月29日8时至8月1日7时,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梁家庄站累计降水量达1003毫米,对于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的邢台,这意味着几乎在三天里下了大概两年的雨量。
这个降雨量甚至超过了台风“杜苏芮”登陆时在浙江造成的861毫米最大降水量。
另外,北京地区有两站累计降水量超过700毫米,远超20XX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极值541毫米。
此次华北强降雨极端程度可见一斑。
即使直面多次暴风雨的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也坦言“极端”“罕见”。
在他看来,从五个方面可以体现此次降水极端性: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累计雨量大、局地降水超极值、地形分布特征明显。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解读此次华北地区极端强降水过程的特点70多个小时“疯狂倾倒”,局地累计降水量达650毫米至1003毫米华北地区强降水从7月29日陆续开始,直至8月1日,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
对于南方地区的人们来说,持续降水并不稀奇,比如梅雨期间雨水不断。
但到了北方,情况就不同了。
在华北主汛期,通常以过程性的降水为主,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天,比如20XX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持续时间为20小时,20XX年“7·20”强降水持续时间为55小时。
那么,在华北地区连续超过三天的降水,怎能不惊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此次华北极端强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远超20XX年北京“7·21”特大暴雨除了持续时间久以外,此次强降水横扫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大范围地区。
7月29日至8月1日8时,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山西东部、山东中部和西南部、河南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为100毫米至300毫米,北京西南部,河北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山西阳泉、晋中、晋城,河南鹤壁、新乡等地部分地区为400毫米至550毫米,北京昌平、门头沟,河北保定、石家庄、邢台局地为650毫米至1003毫米。
华北汛期降水长期变化规律研究新进展
华北汛期降水长期变化规律研究新进展作者:刘海文袁帅杨朝虹武凯军朱玉祥林一骅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2年第05期摘要华北汛期降水的年代际减少,一直是气候学领域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扼要回顾了华北汛期旱涝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主要包括华北汛期起讫的客观识别、华北汛期降水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华北汛期降水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的关系,以及华北汛期降水量增多趋势的停滞等。
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和总结了该领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华北汛期起讫时间的统一性;在华北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少的归因分析中,其年际振荡成分衰减的物理原因;华北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多趋势停滞的原因;华北汛期降水何时恢复增多等科学问题。
关键词汛期降水;华北;长期变化;研究进展华北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工农业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华北又是我国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的缺乏已严重妨碍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影响着华北地区城乡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水资源缺乏是华北今后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黄荣辉等,1999)。
华北汛期降水一直是气候界研究和每年汛期降水预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在对华北汛期降水研究进行较为详细的回顾和总结后,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简单讨论和总结。
1 华北汛期的定义及汛期降水的构成特征目前对于华北汛期时间的确定,基本上是按照天文月份来进行,且月份的选择并不统一。
比如,陆日宇(2002,2003,2005)将7、8月降水量称为华北汛期降水量。
冯丽文(1980)则将4—9月作为华北的汛期。
戴新刚等(2003a)则将7—9月作为华北汛期。
相对于“汛期”一词的使用,还有对华北雨季的降水规律进行研究。
比如,赵汉光(1994)根据旬降水量资料,对华北雨季进行了划分,认为华北雨季开始期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左右,结束期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左右,即所谓的“七下八上”的华北雨季。
因此,对华北汛期的客观识别显得十分重要。
“23·7”华北特大暴雨数值预报检验评估
“237”华北特大暴雨数值预报检验评估张博;张芳华;李晓兰;胡艺【期刊名称】《应用气象学报》【年(卷),期】2024(35)1【摘要】针对“23·7”华北特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检验及TS(thrcat scorc)评分和MODE(mcthod for objcct-bascd diagnostic cvaluation)方法对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较低分辨率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EPS)、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EPS)和业务预报模式(EC-HR)、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等全球模式和中国气象局区域台风数值预报系统(CMA-TYM)、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和区域数值预报系统(CMA-BJ)等进行中短期预报效果检验评估。
结果表明:EC-EPS提前14 d预报京津冀一带有过程累积降水量超过100 mm强降水的发生概率,CMA-EPS可提前12 d报出,但预报欠稳定且落区偏东偏南。
EC-HR对100 mm以上过程累积降水量及2 d以上暴雨日的位置预报提前时效均达8 d左右,CMA-GFS的过程累积降水量预报显著偏小、强降水落区明显偏东,可用预报时效短;NCEP-GFS预报性能介于二者之间。
各模式均可提前36 h预报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的变化趋势,中尺度模式可更加精细地刻画其形态和位置分布,尤以CMA-BJ为佳,但其预报偏强,其余模式不同程度偏弱,其中CMA-GFS显著偏弱。
EC-HR提前8 d预报关键影响系统发生发展,但低层倒槽位置偏西偏北,低空急流偏弱,低估了地形对强降水的增幅作用,是太行山东麓降水量预报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整体上,EC-EPS、EC-HR的提前时效和稳定性,以及CMA-BJ的落区形态和强度预报等对预报业务有较高参考价值。
【总页数】16页(P17-32)【作者】张博;张芳华;李晓兰;胡艺【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水文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相关文献】1.数值模式产品在山东省暴雨中的预报效果检验——以2011年6月23日为例2.华北地区加密探空资料对T213数值预报的检验评估3.辽宁地区“8.16”特大暴雨过程数值预报产品检验4.一次特大暴雨过程高分辨率集合预报试验的检验和评估5.民航华北空管两代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的检验评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夏季多暴雨的原因是什么
华北夏季多暴雨的原因是什么
在华北地区生活的人经常遭受暴雨袭击,如果暴雨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那么还很容易形成暴雨灾害,华北夏季多暴雨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人们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华北地处我国夏季三大群发性暴雨中心之一。
近90%的暴雨发生于盛夏,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俗称“七下八上”。
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华北暴雨逐渐淡出国人视线,随之华北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持续干旱。
同期南方的长江流域等地则进入了夏季降水偏丰的阶段,乃至洪涝频发,最著名的是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东部呈现典型的“南涝北旱”气候格局。
气候背景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论证。
气候变暖主要表现在接近地面的大气对流层低层,因而可促进大气对流活动。
大气对流增强是极端暴雨增多的重要原因。
因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各地极端降水的发生概率。
中国区域的气候变暖更甚于全球平均。
全球平均变暖约为每百年0.8℃,而我国中东部可达每百年0.9至1.5℃。
这种情况在近几十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最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近60年来,全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1.38℃,平均
每10年升高0.23℃,几乎是全球平均升幅的两倍。
”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华北夏季多暴雨的原因,暴雨会带来哪些危害?这就需要平时多掌握一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才能够在暴雨灾害来临之前,及时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16·7”华北极端强降水特征及天气学成因分析
“167”华北极端强降水特征及天气学成因分析符娇兰;马学款;陈涛;张芳;张夕迪;孙军;权婉晴;杨舒楠;沈晓琳【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17(43)5【摘要】2016年7月19-20日华北出现了当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此次降水过程为一次影响范围广、累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极端强降水过程,其强度较“96·8”强,仅次于“63·8”.以暖云降水为主,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局地小时雨强强、且具有明显的地形降水特征.此次强降水发生在南亚高压东伸加强、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中高纬度西风带低涡系统发展的环流背景下,黄淮气旋、西南和东南低空急流的异常发展以及水汽的异常充沛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动力抬升和水汽条件非常有利.强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日凌晨至白天为高空槽前偏东风导致的地形强降水、19日夜间至20日为黄淮气旋系统北侧螺旋雨带造成的强降水.第一阶段的降水主要与高空槽前偏东风/东南风急流的发展有直接关系.这一阶段对流降水旺盛,中层弱干冷平流以及低层强暖平流是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维持机制,强降水形成的冷堆与局地地形作用产生的中尺度锋生过程为对流持续新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段的降水主要与低涡切断和黄淮气旋的强烈发展有关.该阶段降水对流相对较弱,黄淮气旋进入华北以后移动缓慢,从而造成降水持续时间较长.%An extremely severe precipitation event took place in North China in 19-20 July 2016.It wa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rainfall,persistentrainfall,warm cloud rainfall,strong local rainfall intensity and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Its rainfall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extreme rainfall in 3-5 August 1996,and only next to the amount of the 2-7 August 1963 extremerainfall event.It occurred under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of the South Asia high moving eastward,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moving northwestward and the low vortex in the westerlies developing in mid-high latitude.The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Huanghuai cyclone,southwest and southeast low-level jets,and the abnormally abundant moisture indicates that the dynamic lifting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favored this severe rainfall process significantly.The whole rainfall event presented clearly the phase characteristics,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The first stage was the orographic rainfall caused by the easterly winds ahead of the trough from the early morning to the daytime of 19 July,while the second part was produced by spiral rain bands in the north side of Huanghuai cyclone from the night of 19 to the daytime of 20 July.In the first stage,the easterly low-level jet was lifted by the Taihang Mountains,which continuously triggered the convective cells along the east edge of the mountains.The weak dry and cold advection at mid-level and the strong warm and wet advection at low-level jointly maintained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The cold pool generated by heavy rainfall and the mesoscale frontogenesis process created by local orographic effect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evere convections to occur continuously.The second stage rainfall was mai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t-off vortex and Huanghuai cyclone.The blocking of the high pressure system slowed the steps of Huanghuai cyclone in North China,thus leading to the long-lasting rainfall process.【总页数】12页(P528-539)【作者】符娇兰;马学款;陈涛;张芳;张夕迪;孙军;权婉晴;杨舒楠;沈晓琳【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相关文献】1.“16·7”华北极端强降水过程对流尺度集合模拟试验不确定性分析 [J], 陈涛;林建;张芳华;钟青2.甘肃长江流域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J], 苏军锋;魏清霞;刘丽;张锋;魏邦宪3.2018年7月15—17日北京极端强降水过程三类对流风暴及其强降水特征分析 [J], 曹艳察;郑永光;盛杰;林隐静;朱文剑;张小雯4.石嘴山"9.1"山洪灾害降水极端性及天气学成因分析 [J], 杨寅;包红军;林建5.华北地区"16·7"极端强降水事件之环流及扰动能量变化特征 [J], 孙思远;管兆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对比分析
华北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对比分析徐姝;易笑园;熊明明;孙密娜;林晓萌【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24(50)2【摘要】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副高控制下,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
暴雨由多个相继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分别是太行山迎风坡上西南—东北向、华北平原地区保定一带南北向、保定至霸州附近西南—东北向和以雄安新区为中心东西向原地生消的准静止MCS-Ⅰ、MCS-Ⅱ、MCS-Ⅲ和MCS-Ⅳ,均属于β中尺度。
在相似的环境中,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机制有较大差异,太行山迎风坡上的MCS-Ⅰ是由近地层偏东暖湿气流在迎风坡与山风形成的辐合抬升触发;由辐射差异和前期强降水形成的局地冷池受MCS-Ⅰ影响再次加强后,其出流与环境风形成的两条地面辐合线分别触发了MCS-Ⅱ和MCS-Ⅲ,并组织对流沿辐合线呈带状发展;而超低空偏东风增强叠加冷池出流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促使沿山暖湿气团进一步抬升,使得原本消亡的MCS-Ⅰ再次重建。
MCS-Ⅳ发展最旺盛、持续时间最长,是大暴雨中心的直接制造者,一方面MCS-Ⅱ与MCS-Ⅲ、MCS-Ⅰ与MCS-Ⅳ的两次合并过程,是MCS-Ⅳ增强、持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边界层偏东风急流为MCS-Ⅳ的发展提供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等有利条件,同时推动其左前方中尺度涡旋的发展,导致MCS-Ⅳ所在地的气旋性涡度大大增加,加强了以急流轴为中心的垂直次级环流发展,造成MCS-Ⅳ的发展维持,形成华北平原地区以雄安新区为中心的东西向大暴雨带。
【总页数】14页(P181-194)【作者】徐姝;易笑园;熊明明;孙密娜;林晓萌【作者单位】天津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水文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天津市气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相关文献】1.中-β尺度对流单体造成局地特大暴雨分析--以02-07-04子长特大暴雨为例2.鄂东北地区两次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3.一次中-β尺度局地大暴雨对流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4.南京一次局地大暴雨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分析5.豫西南一次局地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华北一次特大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对华北一次特大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于玉斌;姚秀萍
【期刊名称】《高原气象》
【年(卷),期】2000(19)1
【摘要】通过对 960 8号台风低压及其外围暴雨位涡和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分析 ,揭示了台风低压北上诱发暴雨过程的位涡场的结构及冷空气对暴雨增幅的作用 ,给出此次暴雨增幅过程的图像。
分析表明 :对流层低层中高纬度冷空气 (高位涡 )扩散南下在台风低压环流区附近的“侵入”作用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等熵面位涡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中高纬地区冷空气的活动状况 ;对流层高层或平流层低层高位涡的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
分析也发现 :特大暴雨落区位于低层等熵面位涡高值区的东北侧 ,与中低层位涡斜压部分最大负值区相对应 ,并且随着位涡斜压部分负值中心强度的增强而增幅 ,这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10页(P111-120)
【关键词】台风;低压;暴雨增幅;位涡;冷空气;暴雨过程
【作者】于玉斌;姚秀萍
【作者单位】北京气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P458.124
【相关文献】
1.华北一次强对流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J], 高万泉;周伟灿;李玉娥
2.华北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王爱君;王咏青;宋晓辉;石艳茹;李猛
3.对一次台风暴雨的位涡与湿位涡诊断分析 [J], 黄亿;寿绍文;傅灵艳
4.华南两次强台风暴雨过程的水汽与湿位涡对比分析 [J], 彭端; 翁佳烽; 梁钊扬; 王文波; 徐峰; 陈美玲
5.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一次台风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J], 周伟灿;罗丽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雨季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华北雨季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张天宇;程炳岩;王记芳;张永亮;刘晓冉【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07(26)4【摘要】运用新定义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了我国华北地区雨季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华北东部地区的降水较西部更为集中;集中期较晚,华北地区雨季降水集中期空间分布有较好的整体一致性;从长期趋势上看,集中度、集中期和雨季降水量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但三者在空间上则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发生突变的时间都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集中度和集中期周期振荡不一致,但二者和雨季降水量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相同周期;华北地区的降水量与集中度和集中期存在一致的正相关性,采用合成分析方法,华北地区多水年和少水年降水集中度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不同。
青藏高原北部到蒙古高原的低压可能是影响华北降水集中度的最重要因子。
华北地区雨季集中期和雨季降水量与东亚夏季风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华北北部地区为集中期与东亚夏季风的显著相关区。
【总页数】11页(P843-853)【关键词】降水集中度(PCD);降水集中期(PCP);时空分布;东亚夏季风【作者】张天宇;程炳岩;王记芳;张永亮;刘晓冉【作者单位】重庆市气候中心;河南省气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相关文献】1.东北雨季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变化特征 [J], 唐亚平;张凯;张伟;李忠娴;李岚;赵苗;王瑞莹2.贵州山区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张波;谷晓平;古书鸿3.辽东暴雨洪水易发区降水集中度及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张欣然4.近55年内蒙古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 [J], 伊博乐;秦福莹;包玉海;木希叶乐;包山虎5.乌鲁木齐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 [J], 苗运玲;卓芝正;张军;李如琦;杨艳玲;王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中部一次切变线暴雨诊断分析
华北中部一次切变线暴雨诊断分析王志超;王咏青;马鸿青;于雷【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16~17日发生在华北中部的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中部交汇,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暴雨落区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前方和左前方,切变线附近.锋生函数表明冷暖空气聚集的程度,对诊断强降雨发生的时段和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温度平流分析显示暴雨过程中存在干侵入现象,强降水发生在低层暖平流向上倾斜抬升、高空冷平流柱向下侵入的时段,北方低层冷空气起"冷垫"的作用.【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0(028)004【总页数】8页(P422-429)【关键词】低空急流;切变线;锋生函数;干侵入【作者】王志超;王咏青;马鸿青;于雷【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局,河北,保定,0710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局,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局,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华北暴雨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1-3],近年来,对于华北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也有大量研究[4-8]。
对于华北暴雨的水汽来源,蔡英等[9]研究指出,华北湿年的水汽场主要表现为来自南海和东海的强水汽输送带。
杨帅[10]对选定的2个华北暴雨个例进行分析,揭示了干侵入和锋生是华北暴雨的2种形成机理。
干侵入在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暴雨的增幅、位势不稳定的增强、中气旋的产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1]。
干冷空气的入侵有利于干层的形成和维持,干层的存在加强了暴雨过程中的对流性不稳定,对暴雨的加强和发展起重要作用[12]。
王欢等[13]分析了干侵入对华北暴雨的作用,高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低层中尺度气旋的发展,使暴雨过程得以维持和加强。
《2024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范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篇一一、引言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场暴雨具有多尺度的特征,不仅在气象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也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尺度出发,对这场特大暴雨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气象学尺度特征从气象学角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具有显著的尺度特征。
首先,暴雨的强度极高,短时间内的降雨量超过了历史同期水平,导致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应对。
其次,暴雨的覆盖范围广泛,从西北到东南,几乎覆盖了整个北京市区。
此外,这场暴雨还具有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分布不均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为城市防汛抗洪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城市基础设施尺度特征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这场特大暴雨同样具有显著的特征。
首先,由于降雨量过大,城市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放积水,导致城市内涝严重。
其次,暴雨还导致了部分地下管道、电缆等设施的损坏,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
此外,一些低洼地区和老旧小区的积水问题尤为严重,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四、交通尺度特征在交通方面,这场特大暴雨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由于积水严重,许多道路被淹没,导致交通瘫痪。
其次,一些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也因为积水而无法通行。
此外,由于部分地区停电,交通信号灯无法正常工作,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这些交通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还对城市的物流、生产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五、人民生活尺度特征在人民生活方面,这场特大暴雨同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由于积水严重,许多居民被困在家中无法外出。
其次,部分地区停电、停水,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外,一些低洼地区的居民还遭受了财产损失。
然而,在这场特大暴雨中,我们也看到了人间温情。
许多市民自发组织起来,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六、结论综上所述,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具有多尺度的特征,不仅在气象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也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6期2016年12月天 气 预 报WEATHER FORECAST REVIEWV ol.8,No.6December 2016第一作者:陈涛,主要从事天气预报和中尺度天气诊断分析。
E-mail: chentao@引 言自90年代以来集合预报已经获得了显著进展,集合预报能够获取更多的可预报性信息,在中短期的天气预报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尺度集合预报较为关注初始条件不确定性,利用奇异向量(SVD)和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等初始扰动技术在中期数值天气预报(Buizza,2005)取得了明显进步;但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针对数值模式复杂物理过程的误差估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模式误差的估计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Gilmour(2001)研究表明,在1天以上的预报中初始条件扰动是产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但对于短期时段的对流性天气而言,来自模式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更为重要(Eckel,2005)。
利用多物理过程的中尺度集合预报模式分析预报不确定性已经有了很多研究(Xue etal. 2009; Clark,2011),然而由于在集合成员中同时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对流参数化、边界层物理过程、辐射过程等复杂物理过程,针对性的分析某一类物理过程对于集合预报不确定性的贡献还需要更多研究。
随着中尺度数值模式和计算能力进步,对流风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已经有可能在模式中显式预报而不需要对流参数化过程,Clark (2009)将水平格距1~5km 的模式预报称为“Convective Allowing”预报。
利用不同方法构建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在国外已经有了较多研究和业务应用测试,如在美国春季野外试验(HWT)中,来自各个预报中心、科研单位、大学等不同机构提供的WRF-ARW、WRF-NMM、APRS 等多个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参加了暖季预报试验,在高分辨率集合产品应用、检验等方面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华北“16.7”特大暴雨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不确定性探讨陈 涛 林 建 张芳华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摘要:利用4km分辨率、13个成员的WRF-ARW中尺度集合预报,对2016年7月19日华北地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
结果表明:各个成员预报的降水强度、时空分布上与观测实况较为接近,但也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
利用邻域检验的ETS评分、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等指标表明采用Morrison方案和WSM6_P2方案的集合成员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对流尺度集合模式的降水预报准确度较全球数值模式也有一定提升;频率检验表明,集合预报在50mm以下量级的预报存在过量预报的倾向,而100 mm以上的强降水预报相对偏弱。
集合预报成员在高空急流、地面气旋等关键天气系统的天气尺度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
通过降水与水汽、涡度、垂直运动等物理量的联合分析表明,集合成员可大致分为强降水集合和弱降水集合两类,其中强降水集合拥有较强的对流性回波、明显的对流性下沉以及较强的地面冷池,强的潜热反馈也导致中层出现明显的正位涡异常,并能进一步影响天气系统的结构。
弱降水集合成员降水以暖云降水为主,对流性上升和地面冷池相对较弱,但较为接近本次以稳定性层云降水为主的天气过程。
检验模拟雷达回波表明双参量方案在反映层云回波亮带、层云与对流核的分离特征上更为清晰合理。
利用WSM6物理方案参数设置的敏感性试验表明,不同参数组合设置的预报成员分别表达了强对流风暴和暖云强降水两种性质的强降雨过程,对于一次特定天气过程中的对流系统发展能够预计到更多的不确定性,展现了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优越性。
关键词:集合预报;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流尺度;不确定性天 气 预 报448卷表1 集合模式成员基本参数模式基本参数水平分辨率4km模式网格点512(东西)451(南北)垂直层数41模式层高度20 hPa边界层方案MYJ积分时间7月18日20时-21日08时积分步长12秒陆表过程Noah Land Surface Model 辐射方案RRTM并行方案MPI-DM,512 CPUs图1 模式4km地形44°N403632230015092560040020010 104 108 112 116 120 124°E结果(Clark,2012)。
高分辨率的对流尺度模式主要依赖于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因此暖季对流性降水可能相当多地依赖于微物理过程参数化的不确定性。
早期研究表明微物理过程中的降水粒子分布,雨、霰、雹等降水粒子的滴谱(Particale Size Distribution,PSD)对于累积降水、冷池的尺度和强度而言具有高度敏感性(Xue,2008;Tong,2008),因此利用多参数的微物理方案对天气过程进行敏感性测试具有更好的参考意义。
由于暖季对流性降水的QPF预报误差相当明显,对流尺度的预报误差是非线性的增长过程,因此构建对流尺度的中尺度集合预报模式仍然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分析。
受黄淮气旋影响,2016年7月18-20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一次极强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河南、河北和北京等地出现特大暴雨,部分地区降雨量创历史极值并引发严重的洪涝、地质灾害。
全球数值预报对于此次极端降雨过程的预报在降雨落区、量级上均有一定误差。
应用不同物理过程中尺度集合模式分析此次降雨过程中不确定性,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在暖季背景下QPF误差,并进一步理解不同降水物理方案的预报性能。
1 数据与方法1.1 预报试验基本模式参数参照美国CAPS-SSEF(Xue,2008)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本文使用WRF-ARW(3.6.1)中尺度数值模式作为构建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的基本模式,其中尺度模式背景场来自GFS-interim 0.5°×0.5°(/datasets/ds335.0/)分析场,边界条件6h更新一次,同化资料包括国家级地面交换站、探空站、ATOVS辐射资料等。
WRF的基本试验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集合预报成员均采用单重4km网格(图1),模式地形来自于USGS 30s(~1km)的地形高度插值。
模式结果部分采用Bessel函数进行16点平滑处理。
1.2 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构建本文将利用两种方法确定此次过程中微物理过程对于模式误差不确定性的影响:(1)采用多微物理过程对比,估计各类主流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不确定性;(2)利用单个微物理过程中进行参数不确定性估计,对比分析对于云、降水分布较为敏感的降水粒子PSD等关键物理参数的影响。
采用WRF-ARW模式构建的中尺度集合预报试验应用了9个不同的微物理过程,相关的参数如表2所示,共计9个基本集合成员(ENS00~ENS08)。
这9个微物理过程虽然在细节上有诸多不同,但都采用了质量通量方案(Bulk Microphysics),针对非气相相态粒子的PSD都采用了多参量的Gamma分布函数描述(Duda,2014):(1)n x为直径D x粒子的体积数浓度分布,N0x为截断参数,λx为分布参数,α为降水粒子的形状参数,下标x代表降水粒子相态种类,分别为雨(r)、霰(g)、云冰(I)、雪(s)、雹(h)、液6期45表2 集合预报试验微物理方案参数集合成员微物理方案粒子种类2阶方案粒子N.N.霰密度ENS00Ferrier( new ETA)3-8×106--ENS01WSM66-8×1064×106500ENS02Thomson 6r, I--400ENS03NSSL 1-moment 78×1054×105400ENS04Milbrandt-Yau(MY)7r, c, s, I, g, h--400ENS05Morrison 6r, s, I, g --400ENS06WDM66r, s, I, g-500ENS07NSSL 1-moment 6-8×1054×105400ENS08NSSL 2-moment6r, c -4×106500ENS09WSM6-P16-8×1064×104913ENS10WSM6-P26-8×1074×106500ENS11WSM6-P36-8×1054×102913ENS12WSM6-P46-8×105×1054×103913态云滴(c)共计6类非气相相态降水粒子。
在参选集合成员中,Ferrier 方案对于所有相态降水粒子,给定了相同的N 0x ,而其他8类微物理方案的集合成员对于不同相态降水粒子有更为详细的参数设定,表2给出了各类参数化方案的关键参数值。
雨、霰等降水粒子的N 0x 、ρx 对于云雨分布、水汽收支平衡、潜热释放、对流性上升/下沉运动等微物理过程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参数取值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
Joss (1969) 表明N 0r 可以在106~108m -4之间变化;Gilmore(2004)表明N 0g 的范围可达102~108m -4,Pruppacher(1978)表明ρg 能够在50~890kg/m 3之间变化,Tong(2008)在ARPS 的敏感性实验中设定ρg 在400~913kg/m 3之间。
降水由对流性降水向层云降水转变的过程中,N 0x 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Cifelli,2000)。
参照Duda(2014)的试验设计,在WSM6微物理方案基础上设计了4个不同N 0x 、 ρg 组合,进行敏感性数值试验(WSM6-PX, X=1,4)并作为集合预报成员ENS09~ENS12,因此总共集合成员为13个(表2)。
除去微物理过程中对于关键参数值的设定存在诸多差异外,一些复杂的微物理通过已经有多个多参量方案发展,多参量方案对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数浓度、混合比都进行预报,模拟试验表明高自由度方案能够带来更为合理的云雨结构分布(Morrison,2011),但也带来了更高的计算代价。
在集合成员中,WSM6、NSSL-1moment 为单参量方案;Thompson、Morrison、NSSL-2m、MY 和WDM6对于雨和某些相态的降水粒子采用了双参量方案。
1.3 检验和诊断方法降水观测实况采用高密度华北区域逐小时雨量站,经过人工质量控制后,在模式区域内采信加密自动站20745个,相邻5站的平均距离为8.2km。
降水检验方法主要使用了ETS (Equivalent Threat Score)评分检验方法。
为减小高分辨率模式代表性空间误差,Clark (2010a)在对流尺度集合预报检验中使用了邻域(Neighborhood)方法计算ETS 评分,本文采用的邻域检验半径为8km(4×4网格点),基本与站点空间分布密度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