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提升党委政府执行力的方法论思考——以石门县为例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问题的分析思考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问题的分析思考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精准扶贫思路需要落实到位精准扶贫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方法。
在实施精准扶贫时,需要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以“减贫量、提质量、促可持续”为目标,通过明确贫困原因、制定具体脱贫计划,采取科学、有效的帮扶措施。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的评估体系,加强监测、跟踪和评估,确保扶贫效果的持续和稳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支撑,需要在电力、交通、水利等各方面加强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促进贫困地区和群众的发展和脱贫。
同时,要加强民生保障,提升医疗、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
三、坚决打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必须坚决反对和打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防止脱贫工作变成表面文章和攀比竞赛。
要严格把关脱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切实维护脱贫攻坚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坚决抵制和排除一切违规行为和不当扶贫举措。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明确的责任分工。
地方政府需要切实履行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机制,实行分类分解、分级负责,确保各级责任、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脱贫合力,确保脱贫攻坚战胜利完成。
五、构建多元发展模式和生态文明思想脱贫攻坚和生态环保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性和关联性,促进多元发展模式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实践,对于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工作和扶贫开发之间的协调配合,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村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助力贫困地区和农村群众的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扶贫政策执行不力的反思与优化(检讨书)
政府扶贫政策执行不力的反思与优化(检讨书)致:执行部门领导政府扶贫政策执行不力的反思与优化尊敬的领导:时至今日,贫困问题仍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作为负责扶贫工作的执行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然而,对于过去一段时间内政府扶贫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我们深感痛心并深刻反思。
特此向您提交本份检讨书,希望能借此机会进行自我反省,并提出一些优化方案,为政府扶贫政策的落地实施提供参考。
1. 问题的回顾政府扶贫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我们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存在很大的不足。
例如,部分资金被滥用,用于不相关的领域,或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资金流向不明确,难以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
1.2 扶贫政策宣传不够到位扶贫政策在推出之初,我们未能充分宣传政策的详情和意义,导致广大贫困群众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够,无法充分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1.3 扶贫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在扶贫工作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扶贫干部的素质普遍不高。
例如,一些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对待贫困群众缺乏同理心和耐心,在服务上存在不足,导致贫困群众对于政府工作的不信任情绪加深。
2. 分析问题原因政府扶贫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2.1 沟通不畅在政府内部和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政策传达存在滞后、不准确的情况,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同时,缺乏政策宣传渠道,群众对政策不了解,不清楚如何享受政策带来的福利,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
2.2 监督不力政府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使得一些不良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追责机制,执法人员对于扶贫工作的违规行为处罚不力,导致执法者失去威慑力。
2.3 缺乏专业化人才扶贫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扶贫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化培训,导致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浅谈当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正处于决战阶段,精准帮扶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
但是,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仍十分严峻,需要确立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方式。
标签:脱贫攻坚对策一、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贫困对象精准识别难贫困户的贫困程度难以鉴定。
在依据家庭人均收入确定贫困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刚性标准,农民收入渠道多杂小且难以核算,入户调查仅浮于水面,除了民主评议,还需把贫困家庭贫困程度进行排列、比较确定精准贫困户类别、致贫原因等比较困难。
部分群众得知上级在村里搞“精准扶贫”,争先恐后申报自己家是贫困户,相互争穷、竞相比穷。
2.等靠要等懒汉思想严重脱贫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正需要“苦干实干,不留遗憾”的精神头。
仍有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着送小康”的懒汉心态、“靠人来救济”的依赖观念、“要钱还要物”的功利想法,部分低保户整天不干正事,喝点酒、搓麻将,完全没有勤劳致富的思想。
修路、安全饮水、量增工程等,帮扶干部流汗干,却有群众蹲着看,占地赔偿漫天要价……这些顽固的贫困思想因何而来?是穷出来的,是养出来的,等靠要思想依赖,没盼头成了生活常态,贫困群众成了旁观者,再多的资金、再好的政策也会打折扣。
即便靠各种帮扶暂时脱了贫,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甚至还会陷入“因穷而要,因要而懒,因懒而穷”的恶性循环。
3.扶贫项目和扶贫措施找准难一是养殖、种植业周期长,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
短平快项目受市场影响较大,难以快速脱贫;扶贫项目从投入到收益间隔长,给扶贫项目的选定带来困难。
二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和观念落后。
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抵御风险能力差。
财政有限,扶贫对象多,要实现脱贫目标,在现有的扶贫资金制度下,难以全覆盖。
扶贫资金难整合,扶贫项目成摆设,一些扶贫项目水土不服,存在“撒胡椒面”做法,资金分割难以整合,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妇女和小孩,而开发的承载者需要有劳动能力和一定知识的劳动力,必然会造成扶贫开发项目不接地气,项目实施后效果不好。
试论政府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经验交流230作者简介:罗剑(1983— ),男,彝族,云南景洪人。
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政府行政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公共政策、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同时也是政府部门权威强弱的客观反映。
本文指出发现与分析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因素是提高行政执行能力、提升政府绩效的客观前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常见因素(1)影响执行力的主观因素。
第一,思想上不重视。
工作得不到思想上的重视,就很难集中优势力量去落实。
这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往往要到引发了问题和麻烦才被发现,最后还得重视、落实。
第二,态度不端正。
挑三拣四、拈轻怕重、好大喜功、对待基层采取生硬态度等心理姿态都不利于做好工作,缺少基层和其他部门的合作必然导致低效率。
第三,能力素质不高。
有的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不高,不能完全理解政策、会议精神,工作时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导致政令落实过程中漏掉细节,影响落实质量。
第四,沟通能力差。
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沟通能力差的问题,不能做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导致重复、低效的沟通现象,延误政策的落实时机。
部分工作人员因为沟通问题导致基层群众需要为了一件事情多跑好几次,造成双方的误解和不信任,影响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印象。
第五,工作方式方法落后。
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能与时俱进,使用落后、老套的工作方式方法,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逐步参与到政府工作之中,为政府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若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应用这些信息技术,依旧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责任心不强。
有些干部在工作中会找借口暂时逃避困难,导致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小问题硬生生拖成大毛病,群众情绪得不到及时安抚,政策难以落实。
第七,工作不深入。
政府工作中不深入群众群体调查实际情况,不关心民意的焦点,往往导致政府工作缺乏针对性,难以深度落实。
(2)影响执行力的客观因素。
第一,工作多、顾此失彼。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抓的工作包含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尤其2020年不仅脱贫攻坚收尾年,很多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大量的工作,若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很容易因为工作太多而顾此失彼。
扶贫攻坚成效评估与反思检讨书
扶贫攻坚成效评估与反思检讨书扶贫攻坚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中,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此,对扶贫攻坚的成效进行评估与反思,深刻检讨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一、扶贫攻坚的成效评估1、贫困人数大幅减少经过多年的努力,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
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道路、水电、通信等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3、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带动了贫困人口的增收,增强了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4、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扩充,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5、群众满意度提升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精准识别仍有偏差在贫困对象的识别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调查不深入等原因,导致部分真正贫困的家庭未能及时纳入帮扶范围,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却享受了扶贫政策。
2、产业扶贫可持续性不足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产业项目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贫困人口的收入不稳定。
3、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地区存在扶贫资金闲置、挪用、浪费等现象,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影响了扶贫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4、扶贫干部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扶贫干部对政策理解不深、工作方法不当,缺乏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
5、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意愿和能力,过度依赖外部帮扶,脱贫后容易返贫。
三、反思与检讨1、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扶贫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对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工作落实不到位。
不断提高扶贫攻坚执行力
不断提高扶贫攻坚执行力文/唐一鉴扶贫开发是消除贫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共同致富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实现“小康梦”也离不开对贫困群众的帮扶。
广大扶贫干部,只有全面提升执行力,高效率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才能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对扶贫工作权威的检验,也是执政能力的体现。
解放思想的一大标志,就是要强化执行力建设。
只有政策,只发文件,只开会议,不抓落实,不抓检查,极有可能流于形式。
有道是:“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持之以恒这样做,才能使执行力更具有权威性。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省十二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创新工作理念,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决策执行力和落实力。
5月31日至6月2日,王三运在张掖市调研扶贫开发时,就“抓执行力建设”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禀赋,盯紧抓实目标,因地制宜,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形成有效合力”“对推进新一轮扶贫工作,对双联布臵的各项工作,各级领导和干部要带头执行,率先垂范,创造性的执行。
”有道是:“庄看庄,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很多时候,领导就是导向,领导就是提倡,领导就是“风向”,领导就是榜样;好榜样带来好影响,坏榜样带来坏影响。
说解放思想,一些领导那是头头是道,条条在理。
可一旦涉及切身利益,则视“特殊”为正常。
在权力公开的情景下,在信息透明的执政中,在政策法律群众熟知的时下,“瞒”群众、“愚弄”群众、“克扣”群众,势必导致“官逼民反”。
所以,扶贫领导带头执行政策,带头执行制度,带头遵守法律、遵守规章,也应成为“解放思想”的题中之义,成为号召群众、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有效手段。
解放思想,要从领导做起,从自身做起,发挥扶贫领导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
王三运指出:“各级干部要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坐而论道;多一些深化、细化、具体化,少一些空话、套话、不管用的话;多一些激情,少一些惰性。
政策执行申论作文
政策执行申论作文政策执行是促进国家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执行力不足、执行落地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
首先,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是关键。
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执行力。
领导干部应主动承担起推动政策执行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执行政策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来抓。
同时,还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确保他们将政策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做到政策执行的“硬任务”。
其次,加强与基层的沟通协调是必要的。
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基层的配合密不可分。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听取和采纳基层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难点,及时调整政策执行的策略和方法。
此外,还需要完善基层干部培训和能力提升机制,提高他们的政策宣传和执行能力,确保政策能够顺利落地、取得实效。
另外,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是重要的手段。
政策执行中,监督和问责是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形成政策执行的合力。
对于执行政策不力、拖延或搞变通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责任,并做出相应的问责处理。
同时,还要加大政策执行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提高政策执行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最后,注重宣传和解释政策是重要的环节。
政策的阐释和宣传,能够增强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确保广大民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还要注重向相关利益方解释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有效化解可能的矛盾和抵触情绪,推动政策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
总之,提高政策执行效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加强与基层的沟通协调、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注重宣传和解释政策,才能够实现政策执行的目标,促进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
脱贫攻坚工作的反思总结
脱贫攻坚工作的反思总结一、引言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积极履行我们的工作职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本文旨在反思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二、问题与挑战1. 宏观工作定位不明确:在扶贫工作中,我们未能将宏观目标与具体任务相衔接。
缺乏明确的工作定位导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国家的扶贫进程,需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与理解。
2. 测评与监督不到位: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对于农户和贫困地区的测评和监督不够严格,导致部分农户未能真正受益。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监督体系,确保帮扶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3. 整体协调不足:在扶贫工作中,我们未能实现政府各部门的充分协调与合作,导致资金的分配不均等、政策的落地不够到位。
我们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
4. 针对性支持不够:在扶贫工作中,我们未能充分考虑不同贫困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导致扶贫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
我们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调研和了解,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和政策,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
三、优化策略1. 明确工作目标:在明确国家工作方针和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进一步细化我们的工作目标,并将其与国家目标相衔接。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工作重点,实施相关措施。
2. 强化测评与监督:我们需要建立起更加严格的测评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的真正落实。
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重贫困地区的监督和反馈,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方向。
3. 健全协调机制:我们应建立起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
这将有助于实现扶贫政策的整体有效性,并在资金分配上更加公正合理。
4. 创新扶贫措施:为充分了解贫困地区的特点和需求,我们需要加大对地方的调研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对策探析——以湖南省石门县为例
镇 区、 5个 农 林 场 , 总人 口 6 9万 , 其 中农 业 人 口 5 7 万, 耕 地 面积 6 7万 亩 , 地貌为“ 八 山一 水 半 分 田 , 半 分道 路和庄 园 ” , 是 一个 典 型 的山 区农 业 大县 。我 利 用 在这里挂 职 的机 会对 该 县实 施 财政 支农 政 策进 行
石 门县 地处湘 西北 武 陵 山脉 向洞庭 湖 区延 伸 地 带, 属 于省定 扶贫 开发 重点县 , 2 0 1 1年被 纳入 武 陵 山
片 区区域发 展 和 扶 贫 攻 坚 试 点 县 。全 县 辖 2 O个 乡
共有 3 2项 1 . 5 亿元 ( 不含家电下乡) , 农 民人均补贴
性 收入 3 3 1 元, 同 比增 长 1 5 %。通 过财 政 支农 , 缓解 了资金 短缺 与加 快现 代农业 发展 的矛盾 。
了一些调研 , 在充分体验财政支农政 策显著效果 的
同时 , 也感受 到 了加 快 完 善 现行 财 政 支 农 政 策 的必
要性 和紧迫 性 。
一
高 的问题。违反农村财经纪律的信访明显减少。
( 三) 快 速 提升 了现代农业 发展 层 次 。农 业 总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财 政支农 政 策给现 代农业 发展 注入 了活力
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在项目设计申报审批过程中都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等能够在短期带来明显效益的项目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一些涉及农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项目比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重大灾害控制食品安全保障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有些没有足够的投入保障有些则干脆就没有财政立项予以支持这就造成了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滞后农业产业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贫困山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取得胜利更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建议和对策,以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取得更好成效。
一、反思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扶贫措施不够精准,存在“一刀切”现象。
在过去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有些扶贫政策实施不够精准,对于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需求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效果不明显。
2.政策推进不力,导致扶贫项目落实难度大。
有些贫困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艰苦,政府在扶贫项目的推进上不够积极,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
3.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足,带动和引领贫困地区发展的能力不足。
部分贫困山区的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不足,缺乏对扶贫项目的理解和把握,导致项目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4.缺乏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些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过于注重眼前临时效果,缺乏长远规划,导致脱贫结果不够持久,一旦扶贫政策结束,贫困现象重新出现。
1.深入调研、精准施策。
在制定贫困山区脱贫攻坚计划时,需要充分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采取精准的施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脱贫攻坚计划。
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贫困山区的群众充分了解扶贫政策和措施,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和决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3.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脱贫攻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带动和引领贫困地区发展的能力。
4.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的持久性。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贫困山区是特殊的地域,脱贫攻坚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方式方法。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但贫困山区的脱贫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建议。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作者在贫困山区实地调研时发现,许多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政府应在民生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包括提高农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此外,要加强财政扶贫资金和物资管理,大力打击扶贫领域腐败现象。
贫困地区政府应该依靠村“两委”和民间组织等开展扶贫工作,严格管理扶贫资金,开展公开透明的资金监管工作,防止资金的乱花和浪费。
同时,国家应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考核,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严格防止腐败现象,确保扶贫资金落到贫困群众手中。
还要推动贫困人员自我发展,增强他们对于脱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传统的扶贫方式强调的是钱和物的输送,但却忽视了贫困群众自我提升的能力。
因此,应该加强对于贫困地区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贫困群众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只有通过自我提升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才能跳出贫困的窘境。
最后,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教育等公共事业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农业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形成适应当地的新兴产业,提高当地的经济实力和群众收入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健康水平,为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面推动改革创新,打破各种障碍,才能真正让贫困地区走上致富小康的道路。
决胜脱贫攻坚申论作文
决胜脱贫攻坚申论作文决胜脱贫攻坚是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面对还未脱贫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而应该全力以赴,加大力度,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首先,决胜脱贫攻坚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脱贫攻坚的工作职责,将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和考核指标,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到实。
其次,要强化产业扶贫,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农村经济,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够脱贫致富。
另外,决胜脱贫攻坚还需要注重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是摆脱贫困的基础。
政府要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条件。
最后,决胜脱贫攻坚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走进贫困地区,了解贫困问题,真正做到真心关爱、精准帮扶。
同时,广大群众也要自觉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积极探索实践,为脱贫事业作出贡献。
决胜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和责任落实,注重产业扶贫、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不仅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负责,也是对我国发展进程和社会进步的庄重承诺。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反思和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应该深刻反思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过去,一些扶贫政策缺乏针对性,只是一刀切地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和资源,没有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贫困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注重短期效果的追求也导致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不足。
今后需要更加注重综合考虑贫困地区的土地、生态、产业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的长久效果。
需要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传统的扶贫模式主要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贫困户自身能力的提升。
要想贫困户真正脱贫,需要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技能和就业能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脱贫机会。
在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中,应该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真正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要注重社会资本的参与和资源整合。
在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中,政府的力量是重要的,但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完成整个任务。
一些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资源配置也不够灵活。
今后需要加强社会资本的参与,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工作。
要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达到最大程度的效益。
第四,要重视贫困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
贫困山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贫困地区的独特优势。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贫困地区的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今后需要更加重视贫困地区的文化保护,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
在脱贫攻坚中,监督和评估是重要的环节,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反思过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
我们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
贫困山区脱贫攻坚需要政府各级部门的统一协调和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利益格局的制约,导致工作推进不够协调一致。
我们要强化政府的领导作用,构建起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要注重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
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打破贫困人口的生产能力约束,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们要加大对贫困山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推动农民转变观念,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我们还要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帮助贫困人口提升技能,推动就业创业,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
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制约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
我们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的产业和商贸发展能力。
我们还要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扩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我们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我们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还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形成共同致富、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
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加强政府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注重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才能够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梦想。
简析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道路
简析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道路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和个人能力提升,实现驻村干部执行力的提升,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制度建设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简析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道路。
一、制度建设精准扶贫的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政策制度来支持。
驻村干部作为基层执行者,需要在规范的制度框架下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做好制度建设的工作。
1.建立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驻村干部的执行力提升离不开考核激励机制的支持。
一个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能够激发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可以建立以工作绩效为导向的考核机制,根据实际效果对驻村干部进行绩效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
可以设立扶贫领域的岗位津贴或奖金,激励驻村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强化督导监督机制为了确保驻村干部的扶贫工作得到落实和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督导监督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定期对驻村干部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驻村干部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对工作落实不力的驻村干部及时进行问责,形成工作责任的约束机制。
3.加强培训和教育机制驻村干部作为基层执行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对驻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机制。
可以通过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实践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驻村干部的扶贫工作能力和水平。
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在线培训和远程教育,让驻村干部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扶贫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二、个人能力提升除了制度建设外,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还需要从个人能力提升入手,才能真正做到扶贫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1.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驻村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需要有坚定的思想觉悟和强烈的责任感,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始终保持对扶贫工作的热情和投入。
简析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道路
简析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道路
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我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而驻村干部作为扶贫工作的第一线人员,其执行力的提升对于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驻村干部执行力的提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专业知识的提升、工作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提升,下面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道路需要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
驻村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需要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扶贫理念,要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和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
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带动行动力的提升,才能更好的执行扶贫政策。
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道路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提升。
作为扶贫工作的从业人员,驻村干部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包括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驻村干部要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当地的扶贫政策和项目,掌握相关的扶贫技术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才能更好的开展扶贫工作。
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道路需要改进工作方法。
扶贫工作是一项细致、耐心和需要持久奋斗的工作,驻村干部需要善于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驻村干部要善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扶贫方案,善于调动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扶贫工作。
驻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道路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学习。
扶贫工作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合作,驻村干部需要善于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群众进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驻村干部还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扶贫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扶贫工作能力。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深入推进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在多年的努力中,我们取得了共同的成果和进步,但也曝露了许多攻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给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深刻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首先,要深入开展精准脱贫,以确保贫困群体脱贫得到充分补偿,强化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减少贫困群体在援助下差异化得到解决。
加大重点贫困地区投入,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情况,实施针对性扶贫政策。
同时,要配合发展经济和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不仅为贫困地区提供具体切实的财政支出,还要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的水平,使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
其次,要深入开展适当的计划开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减轻贫困山区脱贫的压力。
在一定范围内,要实施多种类型的开发,如促进产业发展、深化社会改革、优化服务体系,推动本地资源优化利用等改革,切实减少贫困程度,改善当地的经济环境。
同时,加强贫困山区的产业培育,努力建立强大的对外投资市场,完善产业体系,贫困地区的水平可以大大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也可以不断改善。
最后,要坚持组织化扶贫,落实“走出去”方针,推动贫困人口脱贫和实现共同发展。
加强贫困山区组织建设,建立有效的、透明的监督机制,健全扶贫配套体系,建立贫困群体普遍受教育、参与就业和实施公共服务等平等机制,落实贫困防治政策,实现产业与社会的大力发展,保障贫困人口得到充分保障和有效帮扶。
以上是我对深入推进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反思和建议。
此外,要适应贫困山区的特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自主改善能力,加快脱贫进程,实现贫困地区的早日脱贫和社会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者:谭本仲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7年第01期石门县是湖南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目前全县共有贫困村108个、贫困人口45621人,贫困是最大的县情。
石门县围绕建成“武陵山片区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
突出项目建设。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靠项目建设带动脱贫攻坚。
抓好项目规划。
谋划了一批重大交通、产业、城建和民生类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能源、矿产、农产品、旅游等优势资源,下大力引进了一批战略投资者。
抓好项目落地。
优化前置服务,对重点项目做到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开辟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
建立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联系服务单位,一名乡镇科局主要负责人,一名派出所所长,一名项目所在地党支部书记“五位一体”的项目联系责任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矛盾问题。
抓好要素保障。
先后出台《石门县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试行)》《石门县帮扶工业企业发展暂行规定》等文件,破解企业项目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
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选派了13名优秀干部到重点企业担任企业特派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随着大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大批知名企业落户石门,石门脱贫奔小康后劲越发强劲。
突出产业升级。
脱贫靠增收,增收靠产业。
石门县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
推进工业升级。
加大关停力度,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大技改力度,全年工业技改投入资金在10亿元以上;加大引进力度,形成了能源、新型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8家,2016年1-9月,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80亿元以上,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
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组织专业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形成了以柑橘、茶叶、养殖为支柱的农业产业。
乡村振兴应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郭碧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在乡村振兴中开好局、起好步,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正确处理“有效衔接”与“全面振兴”的关系。
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全面振兴的基础。
一方面,要在帮扶政策上求“稳”。
根据“过渡期”的总体安排,保持扶贫政策、帮扶力量稳定,同时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和跟踪帮扶机制,确保“苗头性”问题、“个体化”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
另一方面,要在帮扶举措上求“变”。
根据镇情村情户情实际,改变固有的帮扶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变普惠性政策为指向性政策,变帮扶性政策为奖励性政策,更好激发脱贫户发展内生动力,引导农民持续增收。
正确处理“立体提升”与“重点支撑”的关系。
必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来立体提升,把产业振兴摆在更加突出、更加优先的位置。
一方面,要切实做好产业提质的文章。
紧跟市场导向,坚持走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现代精细农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要全力做好融合发展的文章。
既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农旅融合、工农融合的路子,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也要把产业发展与乡村面貌提升、基础条件改善等融合起来,立体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分类施策”的关系。
在坚持整体推进的同时,必须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作为基本原则,走差异化的工作路子。
一方面,要在目标确定上体现差异性。
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实现分档分级推进。
把部分底子薄、条件差的村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把部分基础好、条件好的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行滚动推进、动态调整,推动乡村振兴更加精准、更切合实际。
另一方面,要在推进措施上体现差异性。
充分考虑各村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综合因素,根据实际需求在资金安排、项目谋划、产业培育上进行侧重分配,在考核标准、力量摆布等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差异化,真正做到因村施策、因地制宜。
石门县扶贫攻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覃正爱[1];伍法明[2];丁建平[2]
作者机构: [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中共石门县委党校,湖南石门415300
出版物刊名: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56-6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石门县;扶贫攻坚;小康;调查;思考
摘要:近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建设“生态石门、现代石门、幸福石门”为目标,下大决心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扶贫攻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石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目前脱贫难题还有不少,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迫切需要利用好加快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同时要力争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并动员社会各界、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扶贫攻坚追梦小康的崭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贫攻坚中提升党委政府执行力的方法论思考——以石门县为例摘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后他又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因此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精准脱贫就成了检验各级党委政府执行力的大考场。
本文试对脱贫攻坚中提升县委政府执行力的方法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以供社会各界参考。
关键词:石门;脱贫攻坚;做法;路径一、石门县精准脱贫成效日显石门县地处湘鄂边陲,武陵山脉东北端,素有“湖南屋脊”之称,是常德市唯一的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同时也是全省6个少数民族过半县之一。
全县农业户籍人口数57.1万(2014年),共有贫困村122个,贫困人口26735户、82068人,贫困发生率为14.4%。
通过4年的艰苦奋斗,截至到2017年底,已脱贫121个村、24511户、77059人,未脱贫人口2224户、5009人,贫困发生率0.88%。
经过反复认定复核,全县新纳入15965人,未出现贫困人口漏评情况,群众认可度高于90%。
2018年8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茶陵县等5县脱贫摘帽的批复》文件(湘政函[2018]76号),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请示,省政府批复同意茶陵县、炎陵县、石门县、桂东县、中方县5县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后,在脱贫攻坚期内国家和省扶贫政策保持不变。
二、石门县委政府提升脱贫攻坚执行力的基本做法(一)从强化履行脱贫攻坚责任上入手思想引领行动,认识决定成败。
石门县委政府的领导以身作则,不断增强县级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脱贫攻坚责任感、使命感。
为提升脱贫攻坚执力奠定了情感基础。
首先是视群众为父母,带着感情去帮扶,人们常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把百姓当父母,既是要求,更是追求;既是当然,更是必然;既是态度,更是行动。
没有七亿农民的小康,就无从谈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只有心系贫困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才能真正把党的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石门县县委、县政府反复强调“三句话”的要求。
一是“悠悠万事,脱贫为大”。
即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任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二是“不摘穷帽就摘官帽,不换面貌就换人。
”县委县政府明确专职副书记、分管副县长抓脱贫攻坚,同时还明确组织部长参与抓脱贫攻坚。
县、乡、村层层签订“军令状”,出台了乡镇、后盾单位和行业部门三个层次的工作考核细则,确保考核无死角。
三是“既要带着感情责任去脱贫,更要带着真金白银去脱贫”。
没有投入就没有变化,没有投入贫困地区的面貌就难以改善。
他们通过“财政筹措一批、整合项目一批、社会捐助一批”,保证了扶贫资金的投入。
践行了“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
其次是带着责任之心去帮扶,视群众为亲人,一个领导干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担起扶贫工作重任,必须心系困难群众、倾注全部情感,亲力亲为,带领群众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与此同时也要明确各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的责任,并健全责任激励,做到权责明确,分工有序,让每一名干部都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扶贫攻坚的任务,义不容辞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石门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谁主体谁主责”“谁主管谁主抓”“谁联系谁包干”,全面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县级领导和科局长的联乡包村责任、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责任、党员干部的结对帮联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推动了责任上肩、任务落地。
为了落实领导责任,石门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石门县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攻坚的决议》《关于从县直和省市驻石单位选派干部及有关企业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石门县精准扶贫“六到农家”“六个落实”责任分解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脱贫攻坚配套文件,涉及财政、金融、教育、社保、医疗、农业、住建、水利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力求凝心聚力,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在探索脱贫攻坚路径上着力近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按照“两个基本完善”的工作要求,不断在探索脱贫攻坚路径上着力,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扶贫开发“大动脉”。
首先是狠抓安全饮水提标提质。
坚持超前谋划部署,多方筹措资金,全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通过加固提质,解决死角死面问题,确保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和健康水。
4年来,全县共整合资金2.27亿元,完成了27个乡镇(区)、农林场332个村的安全饮水,提升建设项目596个,有效解决了全县16万多户、58.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目前,全县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率已达100%,其中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77%,集中供水率达到了82.5%,农村供水保证率达到了90%以上。
其次是狠抓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他们紧紧围绕电力扶贫这一中心任务,优先贫困村电网改造,全力做到规划好、协调好、改造好,切实“点亮”山区的脱贫路,确保贫困地区不因缺电阻碍发展。
4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4亿多元,对122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全覆盖,出色完成了电网改造任务。
再次是狠抓农村道路的提质改造。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全力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实施拓宽提质,打通断头路、边界路,狠抓乡村道路工程。
4年来,全县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3.2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318.8公里、村级公路1364.6公里、农村客运候车亭442个,完成了危桥及渡改桥项目49个,全县所有具备建设条件的行政村均通了水泥路,98%的行政村通了客班车。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交通保障。
二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融入项目扶贫“新血液”。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快速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
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近年来,石门县委政府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将特色项目“新血液”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中,每个贫困村都投入了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基金,通过以奖代投,鼓励群众家家户户发展产业。
2015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小额贷款2.6亿元,扶持1.1万贫困户发展种养业。
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
他们还依托湘佳牧业、稼禾农业、渫峰茗茶、汉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柑橘、茶叶、吊瓜、和石门土鸡、石门香猪、石门岩蛙等特色产业,确保贫困户稳步增收,效果非常显著。
仅湘佳牧业土鸡散养项目,就带动4224个农户12380人脱贫,人均增收4000多元。
三是凝聚基层党建合力,实施组工扶贫“暖人心”。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还要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实施组工扶贫“暖人心”。
真正做到“党建扬帆,脱贫攻坚”。
石门县委县政府领导充分认识到,贫困村,能不能脱贫,会不会返贫,主要看支村两委的“领头雁”发挥作用的成效如何?从201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能人型”村级班子,共选派了200多名优秀干部和人才到贫困村担任主要负责人,建起了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其中石门县三圣乡的山羊冲村本是省级贫困村,自返乡企业家黎静担任村主任后,捐资1200万元,用于村级道路和产业建设,与当地村干部、党员、困难群众深入交流,探讨脱贫致富之路。
使全村经济快速发展,2014——2016年,全村145个贫困户484人全部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8000每元。
(三)从打赢脱贫攻坚战斗上检验走近群众,解民之忧,解民之惑,努力为群众脱贫致富殚精竭虑,是对脱贫攻坚执行力最好的诠释。
石门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用“绣花”的功夫、耐心和韧性,与群众交心谈心,向群众讲解政策,理顺群众情绪,并积极解决困难群众的困难问题,使群众认可度得到明显提升。
一是开展“空城行动”。
从2017年4月份以来,石门县开展一月一集中入户走访帮扶,全县所有县直单位党员干部,除了有省市接待任务、会务筹备工作、便民服务窗口和日常值班的人员外,都沉到一线,排查、梳理问题并及时整改。
二是推广“一线工作法”。
坚持在脱贫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干部“脱皮”换取群众“脱贫”,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推行“十看帮扶法”。
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家中有没有人进病房、五看家里劳力壮不壮、六看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畅不畅、七看群众是否有笑相、八看集体经济收入有没有进账、九看村容村貌靓不靓、十看支部班子强不强,促进党员干部精准精准帮扶,从而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
四是推进“三走访三签字”。
即认真落实省委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签字”的工作要求,坚持以走访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签字压实工作责任,实现了基础工作、基础资料进一步夯实,使群众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三、提升县委政府脱贫攻坚执行力的新路径通过对石门县委政府提升脱贫攻坚执行力的基本做法分析,我们发现,县委政府对所在县域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即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创造一批可持续的扶贫开发新路径。
一是培育扶贫人员,提升工作胜任力。
首先,要把好扶贫开发队伍的入口关。
目前县级政府扶贫开发政策执行队伍学历水平总体不高、专业素质还不强的情况,应加大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和选拔力度,让更多的专业型人才进入扶贫队伍。
其次,要把好扶贫开发队伍的管理关。
对现有的扶贫人员,应该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重在工作作风转变上下工夫,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
再次,要把好扶贫开发队伍的培训关。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充分挖掘人才潜质,让人才资源效应不断涌现。
二是优化执行结构,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
首先,要优化政策环境。
县委政府要着力进行激励性制度安排,通过改善服务质量、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宣传教育、实施奖励表彰等,引导和鼓励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化扶贫方面的能力,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在扶贫资源供给方面的作用,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其次,改善政府的部分扶贫职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再次,强化扶贫开发的市场竞争意识。
有条件的县级党委政府可探索采取竞争性的方式培植扶贫资源,逐步打破公益资源的行政垄断,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使社会力量与政府部门有同等的机会竞争扶贫项目,将公共资源交给最有效率的竞争者,并依据公开和透明的原则加以监管,以发挥扶贫资源的最佳效益。
三是强化执行监督,建起公开透明“玻璃屋”。
首先,要健全多层次、多功能、多领域立体的监督网络。
进一步优化行政监督机构,壮大民间监督力量,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对扶贫开发执行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全方位立体式监督,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
其次,要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