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汇、句型、语法、修辞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愿意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共12个单元,包括课文、作文、语文常识、语文实践。

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共7篇,包括《荷叶杯与茶杯》、《大帆船和小帆船》、《看电影》、《我贪吃》、《书的力量》、《愉快的一天》、《森林》。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础语言表达供以后的运用。

2.作文,共5篇,包括《做苹果》、《推销员》、《给小朋友拍照》、《写日记》、《广告》。

通过学习这些作文,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语文常识,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等知识点。

4.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兼顾“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切身感受语言和解读语言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1.预习(1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通过拍照片、猜谜语、童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0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课文知识点,通过一些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具体的教学方式包括:听录音训练发音、朗读对比、词语解析、句子拆解等等。

3.作文训练(10课时)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创意和想象,运用所学知识点,写出符合逻辑、连贯、流畅的作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作文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地学习和进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时,要学会根据内容展开联想,在比较和思考中获得新发现、新认知。

2.在词句段的训练中认识排比句和分号的特点及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三)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1.读一读,找规律出门在外总会遇到不认识路的情况,这时路牌就能给我们指明方向。

指路牌是为方便市民出行、导示、辩分方向等,在道路两旁或绿化带上建设的交通设施。

路牌上的汉字不认识的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路牌上标注的方向或者是公里路等还可以为我们明确方位和距离。

指路牌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疏通,指示,分流的作用,主要是:①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

②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

③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

④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2.练一练,学运用。

练一练,填一填。

参考答案:3.我拓展,我积累。

路牌中除了标明地点、场所以及方向之外,通常也会有距离的标示,借助这些标示可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路名、地点或者场所中没见过的汉字可以通过路牌的汉语拼音来认识,引导前往目的地的路径。

汉语拼音还可以用来拼写自己的姓名、城市名等,用处很多。

三、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 (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一)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我了解阅读文章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预设2: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学习本单元课文《草原》《丁香结》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预设:读到《草原》一文中“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我能联想到乡下爷爷在山坡放羊时的情景……(三)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预设:会想到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2.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预设:由《草原》中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想到春节时自己家里款待亲人的情景。

(四)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预设1:更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预设2: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五)教师小结:阅读的时候,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技法创造力。

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在让学生体会阅读文章时想开去有很多好处,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同桌交流等方法,在自读自悟中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汇量。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朗读课文。

3.能够自由组织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4.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认识和书写。

2.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3.自由讲述故事和用语言表达情感。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教学用书。

【教学内容】一、生字词训练。

1.认识生字词:巨、歇、赞、动、悟、途。

2.画出字词的笔画,练习书写。

3.运用生字词造句。

二、课文理解。

1.听录音,认真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朗读,加强语音语调。

3.课文读懂,逐句解释。

三、小组交流。

1.小组自由交流,讲述自己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复述自己的故事。

3.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朗读生字词和课文。

2.自由讲述自己的故事。

3.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过程】一、生字词训练。

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生字词,让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忆。

2.教师指导学生画出字词的笔画,完成书写练习。

3.教师给出一些生字词的造句,让学生独立思考。

二、课文理解。

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认真倾听,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逐句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

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逐句解释。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交流,讲述自己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谈论生活、家庭、学校等方面的事情。

3.教师带领学生复述自己的故事,为每个小组点赞。

四、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生字词和课文的朗读训练。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讲述自己的故事,并指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是对生字词和课文进行训练和理解,并通过小组交流和自由讲述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大大提高,并且可以积累更多的生字词和词汇量。

【教学延伸】一、生字词相关猜谜游戏为了巩固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认识和记忆,可以采用生字词相关的猜谜游戏。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时段读、写、说、听四项基本语言技能。

2.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文章意思,感受文学情怀,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技巧。

4.能够熟练使用汉语拼音,准确快速地阅读拼音出现的生词和词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和中心,并恰当地表述出来。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情感色彩。

难点1.掌握“蚕”的相关知识,把握作者通过蚕来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增强对唐诗的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预习1.请学生完成第一课时的预习,掌握第一课的重要句式和生词。

2.帮助学生了解本文中的“蚕”是什么,让学生聚焦“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预先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2. 自主阅读1.让整个班级一起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划下来。

3.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候注意课文的情感,帮助学生从中感受文章的情感。

3. 合作探究1.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让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分享,了解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

3.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开展探究课程,并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

四、课外拓展1.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获得感官的刺激,引发思考和表达。

2.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深入体验文学阅读带给人的良好体验和思想启示。

五、教学评价1.通过开展课程上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自主创作,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双重评价。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篇1: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要素】2.体验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谈谈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重点)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难点)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预设:(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

3、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

)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好处:(1)加强语势,更有节奏感;(2)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的强烈感情。

如,第二组句子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2、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语积累与应用:学生能熟练掌握《语文园地一》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举例:《扁鹊治病》中的“讳疾忌医”、“对症下药”等成语;《古诗两首》中的“雾凇”、“飞漱”等生僻字词。
(2)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义,掌握《学奕》、《两小儿辩日》等文言文的内容及寓意。
难点解释:学生容易混淆成语、谚语、俗语的意义,难以在实际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正确运用。
(2)文言文句式和词义的理解: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义,从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难点解释:文言文句式和词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学生容易产生阅读障碍。
(3)古诗意境的体会:学生需要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诗人情感,进而体会古诗的意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成语和谚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成语和谚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成语的用法和谚语的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成语或谚语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成语接龙游戏。这个游戏将演示成语的基本用法和变化。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日积月累”,通过学习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等,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第二部分“读读写写”,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提高写作能力;第三部分“口语交际”,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第四部分“趣味语文”,旨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课文:1.《扁鹊治病》;2.《文言文二则》(《学奕》、《两小儿辩日》);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掌握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分号;正确拼写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学习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教学重点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掌握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来源:学科网ZXXK]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要想。

5.怎样在阅读中想呢?请联系课文谈谈。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写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你想到了什么?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

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

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生:由大街小巷我想到了草虫的村落肯定很美!一定有许多花儿,一定是弯弯曲曲的,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我想到了蜥蜴与黑甲虫的对话,不然黑甲虫怎么会爬到蜥蜴的上面呢!生:由“驻足痴望”一词我知道了,虫子看的表情一定不一样!我觉得它们很可爱!举例子的时候,要选择本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五“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可以换成“草原”那一课的例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排比这个修辞手法,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

3.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准确使用分号。

4.了解路牌的拼音特点,能用拼音准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5.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掌握排比这个修辞手法,并实行仿写。

3.想象《过故人庄》一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学写排比句。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能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到更多,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了解排比这个修辞手法,赏析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放松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

我们不但要乐读,还要善读。

怎样做到善读呢?那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我们在阅读时不但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这样不但能够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2.以课文《草原》和《丁香结》为例,教导方法。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明确: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首先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

比如阅读宗璞的《丁香结》,读懂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貌、气味和姿态,就能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有什么气味等。

(2)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明确: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的是多方面的,能够结合文章的体裁、抒发的情感、使用的写法来联想,也能够实行移情分析,来拓展联想的广度和深度。

(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1.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 , 交流“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 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能体会排比句的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句把景物写生动、写具体。

3.体会分号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

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背诵并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激发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美好情感。

重点1.回顾本组课文 , 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在阅读时 ,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 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1.交流平台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这一原则,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时要‘读进去’ ‘想开去’”,即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联想,从课内联想到课外。

2.词句段运用把握教材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悦,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1)多种形式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尝试仿写排比句,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2)通过对比朗读含有分号的句子,体会分号在排比句和说明性文字中不同的用法。

(3)“语文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路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 ,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领悟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课程名称:语文园地一课时:第二课时年级:六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中的意思,感受文章中的感情。

2. 能够默记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

2. 学会默记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文章情感。

2. 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前准备好好词好句的讲解,以及带有情感的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播放一些有关山水之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然后向学生出示由苏轼所题的两幅山水画,“黄山怪石图”、“送友人”。

让学生试着去感受这两幅画的情感。

二、讲解(25分钟)(1)默记好词好句教师播放PPT,为学生讲解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要重点强调“芦花深处”、“水云间”、“白虹贯日”。

学生们应该反复朗读这些好词好句,并且扎实默记下来以备复习。

(2)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教师为学生朗读并展示文章,讲解文章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回答一些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练习(20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老师可以提问一些情感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及文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2)个别回答让一些愿意表达的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下,介绍自己的感受。

(建议让更多学生发言)四、梳理(5分钟)与学生梳理整个教学过程,重点总结默记好词好句和感受文章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

2. 默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通过摘抄、背诵等方式加深记忆,提高语言感染力。

3. 适量阅读名家散文及小说,从文中感受情感,实现情感表达。

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学会自己表达出来。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第一课《心灵花园》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内涵,理解作品所描写的主题;2.能正确朗读本课文,准确理解及适当运用一些生僻字;3.能活用课文知识,展开联想,创设情境;4.能正确运用本课学过的表达法,写下个人读后感。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本篇课文的内容、主题和文本的语言特色;2.正确朗读课文,准确理解与适当应用生僻字;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创阅读视野。

教学难点1.正确运用课文知识,展开联想;2.正确运用本课学过的表达法,写下个人读后感。

教学方法1.初读篇,分析文本结构,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针对生僻字较多的情况,在读课文时加强注音教学,同时安排生字年段训练;3.活跃课堂气氛,采取小组互动、演讲、朗读、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1.初读篇,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短暂的自由阅读,导入学生对课文题材的预先了解,激发阅读兴趣。

2.师生对话,探究“心灵花园”的内涵。

通过提问题、观察图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性认识本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内容。

3.逐句朗读,审视文本语言特点。

通过读句、连句、背句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分组合作,共同思考课文。

在共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讨论答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5.课后作业指导。

课后安排1-2篇读后感,反映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感受和思考结果。

教学评价1.课堂教学以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为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锻炼;2.教学者安排了充分的课前导入及讲解,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全面的认识;3.教学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4.教学者在教学中强调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5.教学者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培训和指导,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发扬。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

4.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

5.朗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准备路牌,查找田园诗等。

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1.谈话导入:这一单元,我们走进大自然,触摸了山川湖泊的心跳,领略了自然界的奇妙。

行走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就这个话题,谈谈怎样阅读文章。

2.回顾内容,总结方法。

(1)引导思考。

①我们回顾一下《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本单元这四篇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2)学生交流回顾。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表达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整单元联系起来,让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整合,以巩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二、类比联想,引导交流1.质疑:阅读文章时,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聚焦“丁香结”。

(1)引导:“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又代表着哪些人生追求?试着填写下表。

(学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2)小结:我们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3.聚焦“草原”。

(1)引导:读懂了《草原》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场景应该如何进行描写?如逢年过节时,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的欢快场景该如何描写?(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授课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我们来读一读《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

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

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4)情感表达: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昆虫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点拨:阅读文章第一步要做到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就是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首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其次是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2.练一练,学运用。

比较《草原》和《牧场之国》,列出它们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描写草原上的景色,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及一碧千里的特点,都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既有静景,也有活动的牛羊的描写。

尤其是静立的牛羊的描写,都是在“思考”“回味”都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2)不同点:白描写法是《牧场之国》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主要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草原及牛羊,尤其是牛羊的描写比较传神,表达喜爱之情。

《草原》描景、抒情合一:直抒胸臆抒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精笔细描写景,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这样写的好处。

①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③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读一读,找规律点拨:读一读这几个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是排比句。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3.(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表达效果:从排比句中的“礼品、冠冕、祭献”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表达效果:将桂林山水中的静清绿的特点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3)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从自身看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这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野花“五彩缤纷”的特点,使景物的描写更生动更具体,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4.练一练,学运用。

仿照教材例句写两个排比句。

示例:(1)太湖的水真蓝啊,蓝得让你分不出哪是天,哪是水;太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游动的鱼儿;太湖的水真美啊,美得让人觉得那是一颗闪亮的明珠。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我拓展,我积累。

5.名家名篇中的排比句:(1)朱自清《春》: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郭风《松坊溪的冬天》: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6.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又冷又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7.读一读,找规律点拨: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

分号一般有四种用法:①明显的并列分句;②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③两个互相补充的并列分句,结构虽然不平行,但意思是并列的;④论结构,论意思,都不并列,但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停顿;用逗号不足以区分上下两个段落,用句号又嫌把意思连贯的一句拆成两句,最适当的使用分号。

下面句子中双竖线‖的地方就是表示并列关系。

8.(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用法:这是比较明显的并列分句,摇曳、呼吸、微睡、醒来都是花的日常生活。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又冷又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用法: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通过吸收热量多与少的对比,对应了空气的热与冷。

9.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三、日积月累1.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2)注释①过:拜访。

②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③具:准备,置办。

④黍:黄米。

⑤合:环绕。

⑥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⑦斜:倾斜。

⑧场圃:场,打谷场。

圃,菜园。

⑨把:拿起。

端起。

⑩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3)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4)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2.延展阅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能根据提供的内容确定主题,用流畅的语言、具体的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感触。

3.先说后写,先想再写,学会构思选材,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教学难点】学会构思选材,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1.生活是温馨美好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抹靓丽,一抹抹美好,今天我们以此为题,来写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平心静气悟美好美好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体会,生活中你觉得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请大家闭上眼睛两分钟,感悟你心中那份美好。

2.七嘴八舌谈美好美好需要分享,请把你心中的美好大声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3.遣词造句说美好读教材内容,从八个词语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口头作文。

上面八个词语,你对哪一个词语对最感兴趣?为什么?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强调:表达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4.名家妙文读美好(1)多媒体出示老舍的《养花》(2)强调变形。

《养花让生活更美好》(3)阅读短文,解决习题。

习题:(1)作者选择的材料是( )A.养花B.种花(2)把文中能概括养花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文章的( )自然段比较具体地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A.第二、三、四、五B.第三、四、五、六(4)作者列举了多个事例来具体写养花的乐趣,请概括这些事例,写下来。

5.范文引路觅美好(1)多媒体出示范文:谦让,让生活更美好(2)范文点评说美好6.我以我笔写美好美好需要记录,请大家勇敢的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的美好,让短暂的体会变成永恒的流淌。

7.写作指导。

(1)怎样拟题(2)怎样选材立意(3)怎样叙述(4)怎样开头结尾。

8.学生开始写作文。

三、课堂小结希望大家借鉴以上文章的写作经验,用心完成自己的习作,享受写作带来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平心静气悟美好七嘴八舌谈美好写作指导:遣词造句说美好怎样拟题名家妙文读美好怎样选材立意范文引路觅美好怎样叙述我以我笔写美好怎样开头结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