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 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原创] 精品
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先秦时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禹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国人暴动”使商朝由盛而衰C.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D.儒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D.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冶铁方面有许多伟大成就,下面那一项属于春秋时期的()A.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B.淬火技术C.灌钢法D.广东佛山冶铁发达4.下列对张骞通西域历史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B.天山南北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共同发展C.促进了中西文明的汇聚交融D.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5.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
提出这一说法是()A.张衡 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6.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能查到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这一事件的历史书籍()①《春秋》②《史记》③《汉书》④《资治通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②7.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具历史进程进步性的措施是()A.整顿吏治 B.迁都洛阳 C.颁布均田令D.学习汉族文化8.下列最能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成果的是()A.耕作技术进步B.农田水利兴修较多C.农作物品种增多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9.隋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影响深远。
隋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10.出现于隋唐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下列选项不属于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是()A.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B.首创武举和殿试C.以高官主持科举考试D.实行糊名法防止舞弊12.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A.《千金方》B.《四部药典》C.《唐本草》D.《皇帝内经》13.下列属于唐朝对外友好交往史实的是()①长安城设有“新罗坊”、“新罗馆”②波斯商人开设的“波斯店”③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开元通宝”④兴庆公园内建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唐朝时农业发展,商业繁荣,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城市,史书所载“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指的是()A.长安 B.成都 C.扬州 D.洛阳15.唐玄宗曾封以“怀仁可汗”称号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大祚荣B.皮罗阁C.尺带珠丹 D.骨力裴罗1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猛安谋克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是契丹族的氏族部落组织B.对该民族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C.谋克户随着军事扩张成为地主D.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组织17.下列属于绍兴和议的内容是()A.金对宋称臣B.两政权以淮水、大散关为界C.双方约定为足弟之国D.金每年向宋输纳岁币18.从明朝废承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实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整 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所有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D.社会性质开始转变19.清朝实行下列哪项措施,改变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A.建立八旗制度 B.改土归流 C.设置理藩院D.建立宣政院20.明清时期,政府引进、推广种植玉米和甘薯之举,最符合当时国情的是()A.大幅度增加粮食总产量 B.扩大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C.开发和利用贫瘠的土地 D.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2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4世纪起,造纸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B.四大发明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阿拉伯人起到了重要作用C.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之一D.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了美洲与欧洲22.下列不符合《大明律》规定的是()A.明文规定,取消贵族的封建特权 B.增加经济立法C.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D.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23.下列历史事件,以时间顺序排列是()①郑和下西洋②雅克萨反击战③戚继光抗倭④《尼布楚条约》签订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24.1644年正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在西安建立的政权是()A.大齐 B.大顺 C.张楚 D.大西25.下列各项,属于类书的是()A.《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B.《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C.《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D.《四库全书》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018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山西省2018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答案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图片所示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酒器、乐器、舀水器等:反映出当时青铜器的种类繁多。
用途广泛;图片中青铜制品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文化、青铜制造业有很大帮助,反映出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图示青铜器外形多样、外现精美,反映出当时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所以B,C,D三项由图片信息均能体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由图片无法体现,但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商周时期青钢铸造业的发展。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命,不再按照血缘关系袭表继承,故选C项;禅让制、分封制均与材料中“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不符,故A,B项排除;科举制与题意无关,D项排除,【考点】郡县制。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诗句“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可知,这一现象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特征。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以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A,C,D三项均可排除。
故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征。
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这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而不是早期,A项排除;按照干支纪年法,1894年是甲午年,而不是戊戌年,C项排除;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元1949年,而不是1950年,D项排除。
贞观八年属于年号纪年,表述正确,故选B项。
【考点】年代计算与纪年方法。
5.【答案】D【解析】图片所示四个明代(秦、汉、元,清)均为中国古代统一集权量不断强化趋;A项项除,四个朝代分别通过几次战争,实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内容与中外交往无关C项排除。
材料中秦朝至清朝疆域图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国与发展。
2010-2023历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2.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菜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革命导师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三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徽商文化是安徽的骄傲。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往往以对联来表明自己的经营思想。
下列楹联不能体现徽商特点的是A.“铢两能均,陈平宰肉;方寸不失,韩子鼓刀”(肉店)B.“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
”C.“ 千年重贾传家业,万世耕读守古风”D.“拈花一问 ,无人会笑;弄石千般 ,有字可传”5.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8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可以直接反映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3.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
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A.德主刑辅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4.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
这说明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申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5.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
这反映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专业市镇已经兴起C.商帮势力日益崛起D.太原成为著名都会6.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7.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A.家父长的权力日趋巩固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8.两百多年前,有位瑞典贵族派人万里迢迢到中国定做瓷器。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据下图判断A.晋燕两国可以通婚B.燕宋两国不能通婚C.晋鲁两国可以通婚D.燕齐两国可以通婚2. 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但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出现了许多白痴皇帝或幼帝,造成了朝政混乱。
这反映了A.君主权力受到挑战B.皇权至上带来的后果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嫡长制影响社会稳定3.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4.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
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5.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
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
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6. 《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
对这一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A.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D.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7.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约规定各诸侯国要“无忘宾旅”、“无遏汆”,即要保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绝密★启用前山东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京煤集团长沟峪煤矿位于北京西南方向,距离北京城区40公里。
2013年在煤炭市场萎靡的情况下,长沟峪的煤仍然大量出口。
2016年3月15日这座在北京有着50多年历史的煤矿正式关停,它其实还能再挖30年,可采储量还有329万吨。
据此完成1~2题。
24.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这表明,当时儒学(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25.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
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26.明朝许孚远在《疏通海禁疏》中指出:“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内二万则取足于商税,若奉禁无征,军需缺乏,势必重敛于民,民穷财尽,势难取给。
”这表明( )A.明朝商税收入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根本变化C.明朝军费开支巨大造成财政入不敷出 D.国家征收商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7.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
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晚清“体用之争” ()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28.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负责人,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势力迅即占领了贵州。
最新-2018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及答案 精品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1月)模块诊断思想政治试题(考查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内容:以必修1、2为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货币也有价格。
在国际上,汇率是货币的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货币的价格同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如右图,Q表示美元的数量,P表示美元的价格(单位:人民币),S是美元的供给曲线,D是美元的需求曲线。
对图中由M1点至M2点产生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 美元贬值;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印发美钞,导致美元在美国国内的购买力上升,美元对内贬值B. 美元贬值;美国从中国增加进口,导致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增加,美元对人民币贬值C. 美元升值;中国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和消费,导致物价上涨,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D. 美元升值;美国对中国增加出口,导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给上升,美元对人民币升值2. 值此中秋和国庆两节之际,各商家都借机搞活动促销。
特别是各家金店或百货商场的金饰品柜台再度成为国庆黄金周最热闹的地方。
如果P 为价格,Q 为需求量,正确反映材料的是3. 右图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曲线变化趋势,与下表中对应正确的选项是4.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
“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
这里的“租生活”①提高了商品的质量②是钱货两清的消费③体现求实消费心理④符合绿色消费原则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5. 新一轮以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国企改革拉开序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互持股、相互融合。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4分)1.“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考点:宗法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题干的大概意思是: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宗族的分支多了,分散在各处,难以统一,所以才制定宗法制度,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
故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符合题意;而AB两项与题意不相关;C项表述错误,被分封的有同姓亲族,也有功臣和姻亲。
综上,均排除ABC,正确答案选D。
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注意提干中“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即贵族统治;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
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因此选A。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政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答案】A【解析】考点:行省制。
最新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8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 精品
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3.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自然界客观规律 B.后天教育无能为力C.环境对人成长的关系 D.人的成长是先天决定的4.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6.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这家思想:“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共同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8.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精选)
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一学期11月(总第五次)模块诊断历史试题(考查时间:80分钟考查范围:以古代、近代史为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
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
”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A. 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B. 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C.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 D. 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2.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
这反映了A. 官僚体系的成熟B. 君主专制的加强C.科举制度的完善 D. 行政效率的提高3.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O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4.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服”、“粤纱”等。
此材料印证了A. 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5. 唐朝前期,担任园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
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
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
材料意在说明唐朝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6. 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
报案者称,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
最新 【历史】山西省山大附中2018届高三3月月考 精品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1500年至1763年促成这一“过渡”的因素有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③工业革命的开展④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唯物史观D.现代化史观3.玉米原产美洲,被视为中国传统“五谷”之外的“六谷”,许多学者认为是在明朝万历前期由海上传入我国。
据此,你认为万历前期应该是在A.14世纪末 B.15世纪二三十年代 C.15世纪八十年代 D.16世纪晚期4.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一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5.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6.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释梁启超的困惑A.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B.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7.“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山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名校联合考试(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名校联合考试(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期,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该思想家意在强调A. 后世必然脑前世B. 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 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D.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答案】A【解析】材料意为:有在当今赞美尧舜禹和商周之道的人会被新的圣人耻笑,说明这一思想家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后世一定会优于前世,属于法家思想,A正确。
本题与人性本恶无关,排除B。
小国寡民社会是老子的主张,与本题无关,排除C。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主张的体现,与题意无关,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含义和主旨,只要能正确翻译材料中的文言文,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这是法家的发展观思想。
2. 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祌宗年间每年铸钱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者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A. 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 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完善C.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 宋代的货币超发导致贬值【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和宋代的铸钱数量虽然不同,但都是政府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决定的,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由材料可知,宋朝的铸钱数量远远多于唐朝,同时市场上还流通者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说明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故选C。
唐代铸钱的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据材料不能得出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排除A。
铸钱数量的多少与货币制度是否日趋完善无必然联系,排除B。
材料不能得出宋代的货币超发导致贬值,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唐宋铸钱数量的对比,联系所学知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市场繁荣,货币使用量增大,即可得出答案。
3.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阁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指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 社会迸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总识的发展C. 三种字体演液变体现古人对科学认识的进步D. 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的发展,使人从敬畏天到思考自身生存环境再到人类自身觉醒,这说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古人对人本身认识逐渐加强,是人文知识的发展,故选B。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查时间:90分钟)(考查内容:以所学知识为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
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秦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C.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2.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A.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B.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C.女性社会地位低下D.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D.统一度量衡、货币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
”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B.都以血缘为纽带C.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都维护了封建统治5.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潮所设那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当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斑马式”的省级组织A.是对前代行政制度的调和与创新B.是君主专制下权力分配的结果C.不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其历史作用符合制度设计者的初衷6.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间,先后用相十三人。
其中除车千秋继续在汉昭帝时代担任丞相而外,其余十一人中,三人在任上去世(其中田蚡因精神错乱致死,不属于正常死亡),有三人被免职,两人有罪自杀,三人下狱处死。
这反映出武帝时期A.丞相自身素质不高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三公九卿制被废除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2014——2015学年(上)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4分)1.‚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政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4.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5.《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6.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 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作者主张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7.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8.‚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A.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具有唯心主义色彩C.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D.兴盛于宋元时期9.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
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1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他认为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C.革命党人的阶级进步性 D.清政府统治基础的丧失12.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13.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14.‚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5..《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的秩序C.较大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16..对于五四运动,胡适、蒋梦麟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中指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
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由此可见,作者A.感叹青年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为 B.高度肯定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C.认为青年学生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 D.批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卑劣腐败17.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19.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20.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
‛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
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21.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 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C. 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D.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22..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状况,福建省非常具有代表性。
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A.4.6个B.3个C. 2.5个D. 0.55个23.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
‛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4.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25.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26.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材料可以说明A.相持阶段,国民党依然在积极抗战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27.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革命年代,1934年党员人数最多B.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没有共产党员C.1934年以后,‚左倾‛错误恶性发展,党员人数下滑D.1928年到1934年,中共中央积极进行土地革命,党员人数猛增28.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这主要是由于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C.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 D.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废除29.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
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
‛以上声明的实质是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30.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31.‚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