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季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教案1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章末复习教案(3课时)
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对顶角互补或邻补角相等,你得到什么结论?
让学生明确:对顶角总是相等,邻补角一定互补;但加上其他条件如对顶角或邻补角相等后,那么问题中每个角的度数就随之确定为90°角,这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及其性质:
(5)(6)
(6)如图:已知AB∥DE∥CF,若∠ABC=70°,∠CDE=130°,求∠BCD的度数.
学生先尝试完成,然后教师就学生完成情况酌情讲评。
三、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对本章相关题目进行了总结性的大扫荡,本章中的相关题目我们基本上做完了也讲完了。同时,我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些练习能很好地掌握解题方法,能灵活运用本章是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③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初中阶级学习了三种距离。
共同点:距离都是线段的长度;
区别:两点间距离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引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平行线间距离是某条直线上一点到另一点平行线的距离。
练习:①如图(6)四边形ABCD,AD∥BC,AB∥CD,过A作AE⊥BC,过A作AF⊥CD,垂足分别是E、F,量出点A到BC的距离和AB、CD平行线间的距离。
4、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
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利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及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归纳、引导、练习
教学准备
教案、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本章相交线、平行线中学习了哪些主要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网络图,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
作业
1、如图(1),A、B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
2、如图(2)AB∥CD,EF⊥AB于F点,EG交CD于G点。已知∠FEG=120°,求∠EGC=度。
3、如图(3)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1=60°,则∠AEG=度。
5.平移的特征并会应用其解决问题.
情感
态度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
垂线的概念,直线平行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学好这些重点知识的关键是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有关的角的知识.
难点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平移及应用,说理的思路、步骤、格式的掌握,是本章的三个难点.
教师巡视.
教师找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及时点评和总结.
矫
正
补
偿
1角A与角B是同位角,若角A是80度,则角B的度数是多少?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根据刚才复习的知识,独立完成,教师深入学生中进一步了解完成情况,对于出现问题的同学及时的指导,对问题比较集中的统一讲解知识点、方法以及知识结构,看你是否真正达到了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
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反馈通报、交流出现的各种情况.对于部分题目,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简要讲评.
综
合
应
用
5、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1)判断同位角的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2)判断内错角的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3)判断同旁内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6、判断5题中某些角的关系。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看看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共12份)
赣县四中七年级数学组主备人:李政授课时间:月日总课时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二次备课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二次备课∠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2014年春季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教案2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八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垂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垂直定义忆一忆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相交(斜交)(垂直相交)平行a ba ba b1·看看周围(教室、书本等)哪些线是互相垂直的?2·你是怎样理解垂直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图形。
学生尝试下定义教师总结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两条线段互相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另外,强调直线与线段(射线)垂直就是与线段(射线)所在直线垂直,并画图说明。
(二)垂直画法1·你会在方格纸上画两条直线垂直吗?2·你能利用三角尺作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3·思考:如何判断你所作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三)垂直表示方法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讲解).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记作AB⊥CD于点o如果用 l,m 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 l 与 m 垂直,记作 l ⊥ m 于点o (四)探究性质性质1探究(使学生再操作活动中探索、体验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1·议一议(1)你是用何工具如何画垂线的?过程:1、靠2、过3、画(2)你画出的垂线有何特点?(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为什么?)2·画一画在下面两个图中,分别过点A作l的垂线,您能作出来吗?每个图中您能作几条?。
A 。
A从中,您得到了什么结论?说说看!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探究:(使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垂线段最短”,并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1、如何测量跳远成绩?2、过马路怎样走最短?3、测量图形中PA、PB、PC、PD的长,比较哪条线段最短?(其中PA是垂线段)PB AC D4你能得到什么启发?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你觉得如何规定点到直线的距离比较合理?总结: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会在平行线拐点问题中作辅助线。
2.会用几何语言进行推理。
3.提高应用和创新知识,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合作交流,体验获得成功与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重点: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会在平行线拐点问题中作辅助线。
【教学难点】难点:在平行线拐点问题中作辅助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几何画板。
学生准备:练习本、尺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在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利用:(1)白板的幕布功能,展示本节课题目。
(2)超链接功能,回顾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3)2位同学利用白板的区域截图形式,展示下面题目的答案。
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1)若∠1=∠2,则_____//_____(2)若∠1=∠4,则_____//_____(3)若∠1+∠3=180°,则_____//_____(4)若AB//CD,则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哪些?依据分别是什么?二.讲授知识点在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利用:(1)利用几何画板展示题目(2)利用白板模式下的几何画板,进行构造辅助线,书写简要过程。
例1.若AB//EF,则∠BAC+∠ACE+∠CEF的度数是多少?合作探究在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利用:(2)利用几何画板展示题目。
(2)利用白板模式下的几何画板,进行构造辅助线、动点的移动情况等,书写简要过程。
例2.若AB//EF,点C在直线MN上运动(点C不与点G、点H重合),直线MN分别与直线AB、EF相交于点G、H,则∠BAC,∠ACE,∠CEF 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几种情况?并给予证明。
三.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在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利用:、利用几何画板展示题目若AB//EF,点C在直线MN上运动(点C不与点G、点H重合),直线MN分别与直线AB、EF相交于点G、H,则∠BAC,∠ACE,∠CEF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几种情况?并给予证明。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复习》教案1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章的章末复习课,是学生再认知的过程,因此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复习回顾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及其间的联系,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交线、平行线及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其中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性质是本章的重点,这些知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与相交线、平行线有关的角的知识.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教材是按照“说点理”“说理”“简单推理”“用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安排的.在本章中要求推理的地方很多,而学生还很难一下子适应,因此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简单推理是本章的难点.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3.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构建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更深刻,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把握得更灵活.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梳理知识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回忆本章主要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图,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系统化.在本章相交线、平行线中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二、重点知识回顾1.对顶角、邻补角问题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图(1)中具有这两种位置角的特征.讨论结果:对顶角、邻补角;对顶角的特征:有公共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的特征: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问题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如果两个对顶角互补或邻补角相等,你得到什么结论?讨论结果:对顶角相等;如果对顶角互补或邻补角相等后,那么问题中每个角的度数就随之确定,都为90°角,这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及其性质问题3:如图(2)中,若∠AOD=90°,则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讨论结果:如图(2),因为∠AOD=90°,所以AB⊥CD.点评:这是一个角的“数”到两直线垂直的“形”的判断.问题4:如图(2)中,若直线AB⊥CD,则∠AOD=________.讨论结果:如图(2),因为AB⊥CD,所以∠AOD=90°.点评:这是由“形”到“数”的说理.练习1:如图(3),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CD⊥EF,∠1=35°,求∠2的度数.答案:55°问题5:垂线有哪些性质?讨论结果:垂线段最短学生思考:(1)请回忆一下,体育课测跳远成绩时,教师是怎样测量的?(2)如图(4),AB⊥l,BC⊥l,B为垂足,那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吗?为什么?(答案,略)问题6: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讨论结果: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练习2:如图(5),四边形ABCD,AD∥BC,AB∥CD,过A作AE⊥BC,过A作AF⊥CD,垂足分别是E,F,量出点A到BC,CD的距离.(答案,略)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问题7:如图(6)中,∠1与∠2,∠2与∠3,∠3与∠4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6)(7)(只要求学生从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略)练习3:如图(7),找出∠1、∠2、∠3中哪两个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答案:∠1和∠2是同位角;∠2和∠3是内错角;∠1和∠3是同位角.4.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问题8:(1)怎样判别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平行线有什么性质?(3)对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它们有什么异同?讨论结果:略.点评:研究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总是与角联系起来,平行线的判定是由“数”即角与角的关系到“形”的判断,而性质则是由“形”到“数”的说理,研究两条直线垂直或平行,共同点是把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研究角与角之间的关系.练习4:①填空:如图(8),当__________时,a∥c,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时,b∥c,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a∥b,b∥c时,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8) (9) (10)②如图(9),AB∥CD,∠A=∠C,试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酌情给予引导,答案略)5.关于平移问题9:(1)图形平移时,连结对应点所得到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各有什么关系?(2)如何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如图(10),平移四边形ABCD,使点B移动到点B′,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A′B′C′D′.讨论结果:略.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钝角.() 2.平面内,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对顶角一定相等.() 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必相交.() 6.如果乙船在甲船的北偏西35°的方向线上,那么甲船在乙船南偏东35°的方向线上.()(二)填空题7.a,b,c是直线,且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8.如图(11),MN⊥AB,垂足为M点,MN交CD于N,过M点作MG⊥CD,垂足为G,EF过N点,且EF∥AB,交MG于H点,其中线段GM的长度是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距离,线段MN的长度是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距离,又是__________的距离,点N到直线MG 的距离是__________.(11) (12) 9.如图(12),AD ∥BC ,EF ∥BC ,BD 平分∠ABC ,图中与∠ADO 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10.因为AB ∥CD ,EF ∥AB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11.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12.如图(13),给出下列论断:①AD ∥BC ;②AB ∥CD ;③∠A =∠C .以上其中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用“如果……,那么……”形式,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14) (15)13.如图(14),直线AB ,CD ,EF 相交于同一点O ,而且∠BOC =23∠AOC ,∠DOF =13∠AOD ,那么∠FOC =__________度.14.如图(15),直线a ,b 被c 所截,a ⊥l 于M ,b ⊥l 于N ,∠1=66°,则∠2=__________.(三)选择题15.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A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B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 .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角D .平移中,各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16.如图(16),如果AB ∥CD ,那么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 ).(16)A.∠1与∠5,∠2与∠6 B.∠3与∠7,∠4与∠8C.∠5与∠1,∠4与∠8 D.∠2与∠6,∠7与∠317.下列语句:①三条直线只有两个交点,则其中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平行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A.①②是真命题B.②③是真命题C.①③是真命题D.以上结论皆错18.下列关于垂直相交的说法:①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一条直线如果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它与另一条也垂直;③平面内,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其中说法错误的个数是().A.3 B.2 C.1 D.0(四)解答题(17)19.图(17)是一条河,C是河边AB外一点,(1)过点C要修一条与河平行的绿化带,请作出正确的示意图.(2)现欲用水管从河边AB将水引到C处,请在图上测量并计算出水管至少要多少?(本图比例尺为1∶2 000)答案:(一)1.× 2.√ 3.× 4.× 5.× 6.√(二)7.垂直8.点M直线CD点M直线EF点N到直线AB线段GN的长度9.4∠EOB,∠DOF,∠ABD,∠CBD10.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CD∥EF11.两个角是相等两角的补角这两个角相等12.选用①②为题设,③为结论.正确的命题是: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那么它的一组对角相等;或若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那么它的另一组对边也互相平行13.15614.114°(三)15.C16.D17.A18.D(四)19.略.四、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复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这章的知识要点及应用.2.用到的主要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3.注意的问题是相近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五、布置作业课本本章复习题5第5、6、7题.评价与反思全章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了下面两个方面:第一,既加强基础,又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第二,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复习课教案
第五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系统回顾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邻补角,对顶角,垂线段等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强化专题练习,使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一步的理解,并较熟练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熟练运用,特别是证明题的说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1.知识回顾2.练习(1)下列说法:①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一条直线如果它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它与另一条也垂直;③平行内, 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④⑤⑥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说法错误个数有( )A.3个B.2个C.1个D.0个(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相加等于180度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B.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C.对顶角一定相等。
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如图3,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O ,OM⊥L 1,若α=44°,则β的度数为______图3 图4(4).如图4,已知∠1=∠2=∠3=55°,则∠4的度数为______(5).如图5,如果AB∥CD,那么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 ) A.∠1与∠5,∠2与∠6; B.∠3与∠7,∠4与∠8;C.∠5与∠1,∠4与∠8;D.∠2与∠6,∠7与∠3图587654321D CB A(6)、如图6:已知∠A=∠F,∠C=∠D,求证:BD∥CE 。
证明:∵∠A=∠F (已知)∴AC∥DF ()∴∠D=____()又∵∠C=∠D (已知),∴∠1=∠C (等量代换)∴BD∥CE()。
图6 图7(7)、如图7:已知∠B=∠BGD,∠DGF=∠F,求证:∠B +∠F =180°。
证明:∵∠B=∠BGD (已知)∴AB∥CD ()∵∠DGF=∠F;(已知)∴CD∥EF ()∵AB∥EF ()∴∠B +∠F =180°()。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肖堰中学方环环
复习目标
1.知道对顶角、邻补角、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2.知道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能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3.知道平移的概念、性质,在对平移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增强审美意识.
4.知道什么是命题,会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会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重点:相交线的性质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平移的性质
和应用.
预习导学
✧问题导入请回顾一下,这一章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体系建构
补全本章知识网络图.
⏹核心梳理
1.对顶角.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它们的交点叫做.
3.垂线的两条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6. 语句叫做命题,命题分为和.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
7.平移的两个要素:平移的和平移的.平移的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2)对应点的连线段且.。
2014年春季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教案8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读一读,看一看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三、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2)初步应用. 练习1:下列说法,你同意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5.对顶角性质.(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2)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是∠BOC 和∠AOD,所以∠AOC 与∠BOC 互补,∠AOC 与∠AOD 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教师板书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3)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 1.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然后板书出规范的求解过程.2.练习:(1)课本P5练习.(2)补充: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21212121五、作业 1.课本P9. 1, 2, P10. 7, 8.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1.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 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F EO D C B AF E O D C B A(1) (2) (3)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三、解答题: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 (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 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5.1.1相交线(2)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相交和平等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对顶角的意义、性质,以及性质的推导过程,并能利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理解“邻补角”的意义,O D CB A b a 4321理解它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利用邻补角的概念进行简单问题的推理和计算. 4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的性质是重点,而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的叙述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导学生通过度量提出猜想:对顶角相等二、证明猜想,形成方法两种方法:一是按照课本方法,先用文字语言叙述,然后再用符合号语言叙述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写出证明过程.指导学生写出已知,说明,证明三步已知: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点,如图2—4说明:∠1=∠3,∠2=∠4证明:因为∠1+∠2=180°,(邻补角定义)∠3+∠2=180°,(邻补角定义)所以∠1=∠3(同角的补角相等)同理:∠2=∠4三、例题分析例1 已知:如图2—5(1)两条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又OE 平分∠AOC ,OF 平分∠BOC ,求∠EOF 的大小分析:∠AOC 与∠BOC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因为OE 平分∠AOC ,(已知)所以∠EOC=21∠AOC (角平分线定义)同理∠COF=21∠BOC ,又因为∠EOF=∠EOC+∠COF=21(∠AOC+∠BOC), 而∠AOC+∠BOC=180°,(邻补角定义)故∠EOF=21×180°=90°例2 已知:如图2—5(2),L 1=70°,OE 平分∠AOC ,求∠EOC 和∠BOC 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完本单元知识后,对某些知识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
比如,基础知识似懂非懂、不能在解题中准确应用所学知识等等。
问题比较集中的可能会是垂线的存在、唯一性及平行公理的限制条件的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区分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教师应注意学生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知识点,教学中作重点突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复习巩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会用这些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能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加深理解推理证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参与猜想、观察、实验、综合实践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了解数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了解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数学严谨、抽象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四、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会利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会灵活应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证明题会分析、推理,会写出严谨的解答推理过程。
六、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讨论交流法七、教学准备:任务单、幻灯片、知识卡片八、教学过程(一)、本章知识点梳理(1、用八开纸书写本章知识思维导图,利用投影仪展示书写优秀的作品。
2、利用知识贴片将本章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由教师动手归纳操作,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及时提出质疑。
)教师活动: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将本章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
启发、引导学生探索,自然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积极思考并参与知识系统归纳。
设计意图: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调动学生的兴趣,采用知识贴片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复习旧知识及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总第一课时)5.1.1相交线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生:欣赏美丽的跨海大桥图片,观察思考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师: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们就是我们本章要研究的课题.【板书】第五章相交线、平行线5.1 相交线、对顶角【设计意图】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寻找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师:取两根木条a、b,用钉子将它们钉在一起,并且能随意张开.生:画出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所画的图形.师:思考所画的图形中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生:四个.师: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用::∠1、∠2、∠3、∠4来表示这四个角,如果把这四个角中任意两个角组成一对,一共可以组成几对呢?生:(互相补充)∠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六对角按位置特点来分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生1:一类是相邻的∠1和∠2,∠2和∠3,∠3和∠4,∠1和∠4,一类是相对的∠1和∠3,∠2和∠4.生2:一类是有公共边的∠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无公共边的……师:把这六对角分成两类,一类是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没有公共边,两边都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3,∠2和∠4),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对顶角和邻补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师:强调“相交直线”的前提条件.对顶角:有公共顶点无公共边...........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公共边“互为”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生:互为是针对两个角而言,如∠1是∠3的对顶角,反过来∠3也是∠1的对顶角.【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并针对分类的原因进行探索和交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在探索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1、下列各图中,∠l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1)(2)(3)(4)【设计意图】本组题目是巩固对顶角概念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的要领,同时又用反例印证概念,使学生加深印象.2.下列各图中,∠l和∠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1)(2)(3)师:图(1)中的邻补角可以看成是怎样形成的?邻补角为什么互补?生: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相交形成,邻补角构成一个平角.3、请分别画出图中的∠l对顶角和∠2的邻补角.4、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E的对顶角是,∠EOD的邻补角是.【设计意图】通过辨、画、找,及时反馈学生思维上的一些偏差,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在画邻补角和找邻补角中让学领会分类思想.四、师生互动,再探性质师:在刚才的练习中,我们知道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演示相交线模型)生:相等.师:为什么?生:(讨论交流)生1:∵∠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生2:∵∠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师:很好,根据上一章补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说明了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板书】:对顶角相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推理,得到本节课的重点——对顶角相等,让学生深刻理解性质,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树立学好几何图形的信心.五、变式训练,提升能力1.已知直线a、b相交,∠l=40°,求∠2、∠3、∠4的度数.2.变式1:把∠l=40°变为∠l=90°,求∠2、∠3、∠4的度数.变式2:把∠l=40°变为∠l=n°,求∠2、∠3、∠4的度数.变式3:把∠l=40°改为∠2是∠l的3倍,求∠1、∠2∠3、∠4的度数.变式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OE平分∠AOD,若∠1=20°,那么∠2=______.变式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AOE=90°,若∠1=20°,那么∠2=____,∠3=____,∠4=____.3.右图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4.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所形成的角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5.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变式:图中共有几对邻补角?师: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善于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对顶角、邻补角的基本图形是两条直线相交,则三条直线相交的图形应分解为三个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的图形.如:为此,对顶角有2×3=6个,邻补角的对数为4×3=12个.【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由易到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成功,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建立几何模型的能力,思考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六:回顾梳理,归纳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理解的怎样?你有哪些方面的感悟?还有什么疑惑?生:……七:布置作业,分层发散1.课本:P7-91,2,8,9;2.探究(选做)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n条直线呢?【教学反思】:(总第二课时)5.1.2垂线(第1课时)计教学过程设(总第三课时)5.1.2垂线(第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总第四课时)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过程设计3.如图,∠6和∠2是_________角,∠(总第五课时)5.2.1平行线教学过程设计(总第六课时)5.2.2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过程设计(总第七课时)5.2.2平行线的判定(二)教学过程设计(总第八课时)5.3.1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总第九课时)5.3.1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总第十课时)5.3.2命题、定理、证明学过程设计教(总第十一课时)5.4平移教学过程设计2.欣赏并说出下列各商标图案哪些是利用平移来设计的?(总第十二课时)第五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设计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段典型例题【开课】教师在正式开课前,先把本次课程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一.相交线、垂线的概念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的概念三.平行线的的性质和判定【课程目标】1. 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正确识别“三线八角”;2. 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3.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正确地表示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直尺画平行线,理解平行公理和平行公理的推论;4. 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5. 能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证明和计算。
【课程安排】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关键点,同学做题,然后教师讲解2 教师总结,学生做综合练习(第二段)教师讲解【教师讲课要求】教师先将第一段练习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做题时教师必须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相交线、垂线课时目标: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正确识别“三线八角”;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教师讲课要求【知识要点】:请学生看一下做好上课的准备(一)相交线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公共点称为两条直线的交点。
如图1所示,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
图1 图2 图32. 对顶角的定义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如图2所示,∠1与∠3、∠2与∠4都是对顶角。
注意:两个角互为对顶角的特征是:(1)角的顶点公共;(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两条相交线形成2对对顶角。
3.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 邻补角的定义如果把一个角的一边反向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这个角的另一边构成一个角,此时就说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图3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由平角定义可知∠1+∠2=18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
订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首与思虑的过程 ,将本章内容条理化 ,系统化 , 梳理本章的知识构造 .2.经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观点的理解,进一步熟习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3.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平行和反应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移的性质,在研究平行线时,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能经过相关的角来判断直线.要点、难点要点 :复习正面内两条直线的订交和平行的地点关系难点 :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断的综合应用.教课过程,以及订交平行的综合应用.一、复习发问本章订交线、平行线中学习了哪些主要问题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 ,逐渐形成本章的知识构造图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二、回首与思虑按知识网睁开复习.两线邻补角 , 对顶角对顶角相等条相垂线及其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直交相两三平线条条交面的直直同位角 , 内错角 , 同旁内角内位线线两置被所条关第截性质直系平平行公义行判断平移二、基本观点、性质练习一1.如图 1,直线 AB、CD、EF订交于 O,∠ AOE的对顶角是,邻补角是,∠ COF的对顶角是,邻补角是。
2.如图 2,∠ BDE的同位角是∠ ADE与∠ DGC是直线被成的角。
所截,内错角是,同旁内角是;3.如图 3,三条直线 a、b、c 交于一点 O,∠ 1=45°,∠ 2=60°,∠ 3=。
4.如图 4,∠ 1=105°,∠ 2=95°,∠ 3=105°,∠4=。
5.当两条直线订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它们的交点叫做。
6. 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连接的全部线段中,垂线段,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7.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过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假如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9.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同位角相等或相等,相等,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复习教案
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照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
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本章学过的关于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会用这些语句画出图形;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5。
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屏幕展示复习本章全部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典型题、热点题的剖析与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并且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情感态度】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教学重点】相交线(特别是互相垂直)的相关定义、定理、公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几何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二、回顾思考,梳理知识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与平行.2.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对顶角、可推出定理:对顶角相等.3.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产生同位角、同旁内角。
4.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所成的四个角都相等,都等于90°。
(1)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垂线段公理:垂线段最短。
2014年春季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教案11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A B C DO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
(垂直的性质)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够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 熟练掌握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其应用;2.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一些结论,并会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浅出,层层分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复习中温故而知新,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体会成功的快乐。
重点: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
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知识结构图小组探究:三线八角练一练:1.如图, 若∠3=∠4,则∥;若AB∥CD, 则∠= ∠。
2.如图,∠D=70°,∠C= 110°,∠1=69°,则∠B= ·填空:(1)、∵∠A=____, (已知)AC∥ED ,(_____________________)(2)、∵AB ∥______, (已知)∠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 ∥___, (已知)∠B= ∠3.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例题精讲:例1、已知∠DAC= ∠ACB, ∠D+∠DFE=1800,求证:EF//BC例2. 如图,BD⊥AC,EF⊥AC,D、F分别为垂足,∠1=∠2,试说明∠ADG =∠C 。
变式一. 如上图,BD⊥AC,EF⊥AC,D、F分别为垂足,∠1=∠2,试说明∠CDG+∠C=180°变式二. 如上图,BD⊥AC,EF⊥AC,D、F分别为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郯城三中七年级数学下册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参考教材一、复习提问 本章相交线、平行线中学习了哪些主要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二、回顾与思考 按知识网展开复习.
平移
判定
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及其性质
对顶角相等邻补角,对顶角平行公理
两三条条 直直线线被所第截两线条相直交
平行
相交
平线 面的 内位两置条关直系
1.对顶角、邻补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图(1) 中具有这两种位置的角.
O
D
C
B
A
O
D
C
B A
c
b
a
4
3
21
(1) (2) (3)
②如图(2)中,若∠AOD=90°,那么直线AB,CD 的位置关系如何?
③如图(3)中,∠1与∠2,∠2与∠3,∠3与∠4是怎么位置关系的角?
强调:对顶角、邻补角是由两条相交面而成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要抓住对顶角的特征,有公共顶角,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的特征:有公共顶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对顶角互补或邻补角相等, 你得到什么结论?
对顶角总是相等,邻补角一定互补, 但加上其他条件如对顶角或邻补角相等后,那么问题中每个角的度数就随之确定,为90°角, 这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及其性质.
(1)复习时教师应强调垂线的定义即可以作垂线的制定方法用,也可以作垂线性质用.
作判定用时写成:
如图(2),因为∠AOD=90°,所以AB⊥CD, 这是一个角的“数”到两直线垂直的“形”的判断。
作为性质用时写成:
如图(2),因为AB⊥CD,所以∠AOD=90°。
这是由“形”到“数”的说理。
(2)如图(4),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CD⊥EF,∠1=35°,求∠2的度数.
F
E
2
1
D C
B
A
l
D
C
B
A
(4) (5) (6)
(3)垂线性质1和性质2.
垂线的性质,懂得分清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垂线性质一说得过一点已知直线的垂线存在并且唯一的.
①请回忆一下后体育课测跳远成绩时,教师是怎样测量的?
如图(5),AB⊥L,BC⊥L,B 为重足,那么A 、B 、C 三点在同一②条直线上吗?为什么? ③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初中阶级学习了三种距离,即是距离,就要懂得的共同点:距离都是线段的长度,又要懂得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引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某条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点平行线的距离.
练习:①如图(6),四边形ABCD,AD∥BC,AB∥CD,过A 作AE⊥BC,过A 作AF⊥CD,垂足分别是E 、F,量出点A 到BC 的距离和AB 、CD 平行线间的距离.
②请归纳一下与垂直有关的知识中,有哪些重要结论?
如垂线的性质1、2,又如两种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 一条直线与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也与另一条垂直……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只要求学生从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练习:如图(7),找出∠1、∠2、∠3中哪两个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c
b
a
3
2
1
(7) 4.平行线判定与性质
(1)怎样判别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平行线有什么特征?
(3)对比平行线的性质和直线平行的条件,它们有什么异同?
(4)为什么研究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总是与角联系起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进一步明确: 平行线的判定也是由“数”即角与角的关系到“形”的判断,而性质则是“形”到“数”的说理,在研究两条直线的垂直或平行时共同点是把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研究角或角之间的关系。
练习:①填空:如图(8),当_______时,a∥c,理由是________;当______时, b∥c,理由是_________;当a∥b,b∥c 时,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c
b d
a
4
32
1D
C
B
A
B '
D
C
B
A
(8) (9) (10) ②如图(9),AB∥CD,∠A=∠C,试判断AD 与BC 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5.关于平移,思考:
(1)图形平移时,连接对应点有什么关系? (2)如何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3)你能用平移设计一些图案吗?
练习:如图(10),平移四边形ABCD,使点B 移动到点B′,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A′B′C′D′. 作业
一、判断题.
1.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钝角.( )
2.平面内,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 )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对顶角一定相等.( )
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平行线互相垂直.( )
5.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必相交.( )
6.如果乙船在甲船的北偏西35°的方向线上, 那么从甲船看乙船的方向角是南偏东规定35°.( ) 二、填空题
1.a 、b 、c 是直线,且a∥b,b⊥c,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11),MN⊥AB,垂足为M 点,MN 交CD 于N,过M 点作MG⊥CD,垂足为G,EF 过点N 点,且EF∥AB,交MG 于H 点,其中线段GM 的长度是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线段MN 的长度是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又是_______的距离,点N 到直线MG 的距离是___.
G H N
M
F E
D
C B
A F
E
O
D
C
B
A
(11) (12)
3.如图(12),AD∥BC,EF∥BC,BD 平分∠ABC,图中与∠ADO 相等的角有_______ 个,分别是___________.
4.因为AB∥CD,EF∥AB,根据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
5.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的题设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
6.如图(13),给出下列论断:①AD∥BC:②AB∥CD;③∠A=∠C.
以上其中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用“如果……,那么……”形式,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
D
C B
A
F
E
O D
C
B
A
c
l
N
M
b a
2
1
(13) (14) (15) 7.如图(14),直线AB 、CD 、EF 相交于同一点O,而且∠BOC=23∠AOC,∠DOF=1
3
∠AOD,那么∠FOC=______度.
8.如图(15),直线a 、b 被C 所截,a⊥L 于M,b⊥L 于N,∠1=66°,则∠2=________. 三、选择题.
1.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B.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角
D.平移变换中,各组对应点连成两线段平行且相等 2.如图(16),如果AB∥CD,那么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 )
A.∠1与∠5,∠2与∠6;
B.∠3与∠7,∠4与∠8;
C.∠5与∠1,∠4与∠8;
D.∠2与∠6,∠7与∠3
8
7
6
5
43
2
1
D
C
B
A
(16)
3.下列语句:①三条直线只有两个交点,则其中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截,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平行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 )
A.①、②是正确的命题
B.②、③是正确命题
C.①、③是正确命题
D.以上结论皆错
4.下列与垂直相交的洗法:①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一条直线如果它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它与另一条也垂直;③平行内, 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其中说法错误个数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四、解答题
1.如图(17),是一条河,C 河边AB 外一点:
(1)过点C 要修一条与河平行的绿化带,请作出正确的示意图.
(2)现欲用水管从河边AB,将水引到C 处,请在图上测量并计算出水管至少要多少?(本图比例尺为1:2000)
B
A
2.如图(18),ABA⊥BD,CD⊥MN,垂足分别是B 、D 点,∠FDC=∠EBA. (1)判断CD 与AB 的位置关系;
(2)BE 与DE 平行吗?为什么?
N
M
F
E D
C
B
A
3.如图(19),∠1+∠2=180°,∠DAE=∠BCF,DA 平分∠BDF. (1)AE 与FC 会平行吗?说明理由.
(2)AD 与B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3)BC 平分∠DBE 吗?为什么.
F 2
1
D
C
B
A
4.在方格纸上,利用平移画出长方形ABCD 的立体图,其中点D′是D 的对应点.(要求在立体图中,看不到的线条用虚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