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科学院
西北3所985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兴庆校区(东校区)地址:咸宁西路28号 雁塔校区(西校区)地址:朱雀大街205号 曲江校区(新校区)地址:雁翔路99号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 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 于上海的南洋公学, 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 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 通大学内迁西安, 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 通大学,并被列为全 国重点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简称 西安交大
优势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管理科 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电气工程 、 机械工程 、核科学与技术 校训 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 任事 官方网站 http://www.xjtu.edu.cn/
985大学简介
西北部分 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中国著 名学府,教育部直 属重点大学,是中 国西北地区唯一一 所教育部直属全国 重点综合性大学, 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重点 建设高校之一。
兰州大学
简称
主要院系 校训 地址
兰大
化学、物理、地理、历史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 号 http://www.lzu.edu.cn 秦大河,陆浩,水均益等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科发人教字〔2007〕278号
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
现将《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院此前印发的相关文件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二○○七年九月十一日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对西部地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推进"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为加强对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和管理,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国科学院成立"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由中组部人才局领导、院主管人才工作领导和相关局领导组成,负责对"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相关事宜的决策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
成立"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成员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领导、分院领导和研究所领导等组成,负责对"西部之光"各类项目的立项评审、对入选项目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保证"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分院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第三条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覆盖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新疆和西藏等十个省、自治区的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与地方共建单位及地方的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
第二章支持项目内容
第四条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资助科研项目的形式,支持以优秀青年科技骨干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重点和一般项目);通过支持科研启动经费的形式,资助优秀博士毕业生到西部工作(西部博士资助项目);吸引东部及海外优秀人才到西部工作或参加合作研究(联合学者项目);资助西部地方优秀人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职博士生项目)。同时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和接受实习学者等形式,为地方培训各类技术骨干人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中国西部科学院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2
科研热词 述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非对称相互作用 道教崇奉 边疆民族地区 资源型产业 贫困 评价指标体系 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 西南宗教 西南地区 西北史地学 补偿还原 行业结构 自发移民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强度 聚居区 绩效 经济总量 经济发展重心 笔谈 税负 税收政策 社区参与旅游 社会预警 社会关系 目标导向 生态补偿制度 混沌 污染天堂 欠发达地区 概述 格兰杰因果 服务业 明清时期 新闻传媒 文献 扰动 战略调整 干扰性竞争 就业变动 少数民族 密度依赖性 实践与理论缺陷 城镇密集区 城镇体系 均衡发展 地理环境 地方财政支农 国家援助政策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科研热词 西部地区 新农村建设 农民就近转移 青海湖流域 长效投资机制 重要意义 重庆北碚 贫困地区 贫困 西部 西汉帝陵 西汉后期 自主研发 置换住房 经贸合作 经济增长 筹资标准 破解途径 皇帝 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 生产率 现实路径 民族社区 有效方式 昭穆制度 文献记载 政府引导 宗庙祭祀 太上皇 外商直接投资(fdi) 增加系数 国外技术引进 国内技术引进 困境 合作医疗 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 创新 内迁 公墓 先秦时期 保险因子 位排序 中央地质调查所 中国西部科学院 中国西部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以科研为救国武器
▲ 中国西 部 科 学 院 旧址
5 o
C ON I ・ H GQNG
‘
●
源自文库
中国西 部科 学 院 旧址
以科研为救 国武器
Sa he N a i n ih t e po of ve t to w t he W a n Sc e i c R e e r h i ntf s a c i
口 文/本 刊 记 者 陈 艺 军 图 / 刊 记 者 本 刘 汪 洋
中科院研究所名单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名称175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005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00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010 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 04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20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04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 02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023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076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062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121 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07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4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012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029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 042 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12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030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037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3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04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127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058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17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37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125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10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02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03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036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055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100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1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名称08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22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039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095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132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174 中科实业集团(控股)公司 019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29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014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049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096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138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05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05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008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14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147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 150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31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104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142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148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041 中国科学院北京软件工程研制中心 03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03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106 中国科学院广东分院 097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066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080 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 01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01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02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027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
中科院区域人才计划“西部之光“东北之春_中科院光机所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国科学院1996年推出,由中组部和中科院共同管理的一项区域性人才工作计划,该计划的
实施是贯彻落实中央“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经济建设必
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快西部地区青年科
技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工作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覆盖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的中科院院属单位、与地方共建单位及地方的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支持科研项目和资助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方式,通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实践,为西部培养造就了大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10年来,中组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全面
的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地方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计划从支持强度、资助范围及支持形式,均得到较大的加强与发展。10年来中科院投入经费近1亿元,以
资助科研项目形式,共支持青年科技骨干362人,其中资助地方项目57个,资助培养在职博士生116人。受资助的362位项目负责人,绝大多数都已经竞聘到高
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其中,122人成为中科院创新岗位的研究员,67人成为了博
士生导师,21人担任了研究所一级的领导,169人担任了研究室主任或课题负责人,4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资助的地方科研团队中,已经有2
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他们还借助“西部之光”人才计划的支持,通过与地
方和企业的积极合作,科研竞争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争取到了各类经费达1.6亿元。以这362位入选者为核心队伍,凝聚了2550多名青年科技人员,在科研实践中共同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形成了一批具有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入选者招收培养的727名研究生,为西部未来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
自然博物馆讲解大纲
第一篇馆史
总览:
重庆自然博物馆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迄今已有75年不间断的历史,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史、博物馆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一席。该馆的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我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是卢作孚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将“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思想相结合,积极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光辉典范。以“从事于科学之探讨,开发宝藏,富裕民生,辅助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在西部早期开发建设中扮演了“排头兵”角色,为民国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一大批重要的学术机关也向大后方迁移。中国西部科学院及其所在地北碚,接受了许多著名学术机构和一流的科技人才的转移安置,一度成为中国科学界的“诺亚方舟”和“战时学术研究中心”。
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联络内迁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又在文星湾创
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卢作孚借让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大楼作为博物馆的陈列主楼,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则在“惠宇”附近另行建筑。以“从事科学教育之推广及专门学科之研究”为宗旨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设地理、地质、工矿、生物、农林、医药卫生6个分馆,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综合了最多学科的第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
195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2年改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并入西南博物院,更名为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1955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市博物馆。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重庆市博物馆增挂“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牌子。1991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建制。
中国西部科学院叠溪地震调查及其著述《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
第2期(总第135期)2010年6月 四 川 地 震EAR THQUAKE R ES E AR C H I N S ICHUAN
No 12J une 2010收稿日期6;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XZS 3)
作者简介侯江(6),女,汉,四川宜宾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学研究1
中国西部科学院叠溪地震调查及其
著述《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
侯 江
(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 400700)
摘要:本文记述了1933年叠溪地震后的调查、报道和研究,重点介绍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叠溪地震调查及其著
述《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关于叠溪地震,这是第一次科学性的现场调查和第一篇学术报告,具有重要的学术
参考价值。
关键词:叠溪地震调查;《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中国西部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P31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1-8115(2010)02-0037-04
1933年8月25日下午,15时50分30秒,四川茂县、松潘等地发生强烈地震。地震中心位于北纬3119°、东经10314°的叠溪,地震震级为71
2级。国内,北京鹫峰、南京地震台几乎同时记录到震波。国
外,马尼拉、大板、棉兰、孟买、哥本哈根、汉堡、檀香山、巴黎、突尼斯、悉尼、多伦多、威林顿、渥太华、拉巴斯等世界各地100多个地震台都测收到了这次震波。
此次地震发生之时,岩石飞崩,击死居民,村舍沉没,岷江上游因之隔断,余波续震四五日不绝,叠溪一带正当地震中心,罹祸尤为惨重,地震造成6945人死亡,伤一万人以上,叠溪全镇陷没,岷江江水被山体崩塌物堵塞断流,形成中国地震史上较为突出的地震堰塞湖,其坝高有的甚至高达百余米。之后决口造成的次生洪灾又夺走数千人生命,震区伤亡惨重,共计死亡人数近万人。1900年至1950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59次。[1]
重庆自然博物馆
恐龙陈列展出该厅展示的主要是四川盆地中生代时期的恐龙动物群,有体型庞大的蜥脚类恐龙——釜溪自贡 龙、身披剑板的江北重庆龙、具有尾锤这一独特秘密防御武器的李氏蜀龙、凶猛的肉食恐龙——甘氏四川龙、亚 洲最完整的肉食龙之一——和平永川龙以及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复原装架的恐龙——许氏禄丰龙。
古生物陈列展出该厅介绍了中国古生物界近世几次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云南澄江动 物群;喧嚣的古海洋——黔西南贵州龙动物群;火山层中的生命——辽西热河生物群;罕见的发现——河南西峡 恐龙蛋化石群。
参观信息
门票价格
乘车指南
开放时间
公交:560、580、583、590、592路均可直达(自然博物馆站下)。
重庆自然博物馆轨道交通:6号线状元碑站下,1C口出站换乘公交560路或2B口出站换乘公交583路均可直达 (自然博物馆站下)。
自驾:兰海高速G75北碚互通下道,根据路牌指示,经由光华支路至金华路即可到达。
重庆自然博物馆
一所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
01 历史沿革
03 展出内容
目录
02 科学研究 04 文化活动
05 作用价值
07 参观信息
目录
06 所获荣誉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旧馆位于重庆市枇杷山正街74号,新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金 华路398号。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 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1949年以后,先后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自 然部。1981年改为现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工作在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现状及思考——以东中西部三家分院为例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工作在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现状及思考——以东中西部三家分院为例
江晓波;彭丽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科技》
【年(卷),期】2015(014)012
【摘要】科学传播工作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社会性工程,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科技创新提供成长土壤的必要基础,更是中国科学院作为国立科研机构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路径进行考察,科学传播不仅表现为知识在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流动,更包括了政产学研用在内的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分院作为中国科学院派出机构,被赋予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任,本文选取了中国科学院布局在东、中、西部的3家分院及中国科学院自 2008 年服务绵阳科技城建设的科学传播案例,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四个率先"、"三个面向"的新办院方针要求下,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三大业务,即网络宣传、新闻宣传、科学普及,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和现状.本文认为,目前在分院和研究所层面,其科学传播工作在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如下不足:(1)对科学传播工作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2)科学传播工作在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战略设计还不明确;(3)缺乏对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策划和持续跟踪.针对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初步建议:(1)加强科学传播顶层设计,注重科学传播工作层次性建设;(2)加强科学传播能力建设,拓展科学传播的形式与内容;(3)加强整体策划和持续跟踪,构建服务区域创新的科学传播链.
自然博物馆讲解大纲
第一篇馆史
总览:
重庆自然博物馆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迄今已有75年不间断的历史,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史、博物馆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一席。该馆的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我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是卢作孚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将“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思想相结合,积极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光辉典范。以“从事于科学之探讨,开发宝藏,富裕民生,辅助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在西部早期开发建设中扮演了“排头兵”角色,为民国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一大批重要的学术机关也向大后方迁移。中国西部科学院及其所在地北碚,接受了许多著名学术机构和一流的科技人才的转移安置,一度成为中国科学界的“诺亚方舟”和“战时学术研究中心”。
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联络内迁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又在文星湾创
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卢作孚借让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大楼作为博物馆的陈列主楼,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则在“惠宇”附近另行建筑。以“从事科学教育之推广及专门学科之研究”为宗旨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设地理、地质、工矿、生物、农林、医药卫生6个分馆,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综合了最多学科的第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
195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2年改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并入西南博物院,更名为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1955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市博物馆。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重庆市博物馆增挂“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牌子。1991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建制。
中国西部科学院与西南自然资源勘查
《 田师范 专科学校 学报 》( 和 汉文 综合版 )
J1 00 2 卷第 一期 u. 1 第 9 2
总第 6 3期
中国西部科学院与西南自然资源勘查
牛天玉 张发青
(. 1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重庆 40 1:2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文化系 I西吕梁 030 ) 075 . l I 300
矿产名目 分 布地 区 品种数量
铁矿
铜矿 锌矿
綦江、威远、彭水、 涪陵、会理等县 【 种 2 加
彭县、会理等县 会理等县 6种 0 I种 S
L 健侧j 夭 中国西部科学院:自 然资源:勘硷
‘
铅矿 镍矿
锑矿 汞矿 硫碘矿
涪陵、宁南等县 会理、天全等县
酉阳、秀d、 f 宝兴等县 盐源、眄阳等县 南川、合川、洪县等县
2种 8 7 种
5 种 2 种 2 种 8 f 种 ; 4 8 种 6科 wenku.baidu.com l 种 5 0
中幽 西部 科学院 ( se enitoW Ci ) 1 cn ste f h a,是著名的爱 k IcI t u n 崮 家 产作孚先生于 1 0 9月 9 年 3 在重庆北碚创立的 一所科研机构。 毛泽东主席认为卢先生足与张之洞、张謇 、范_东齐名的近代实业 『 匝 l 家,他的 “ 民t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及其事迹闻名遄迩,为人们所 津津乐道。他创办的中 西部科学院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中国西部地 的. 、农业,交通运输 以及科学事业的发展,。 但是现在却 徽少有人提及。本文就巾圉西部科学院在近代西南自然资源勘查中 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其缘 山略作考析,以做点拾遗补阙的工作。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为进⼀步提⾼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研究所的竞争⼒,促进西部地区科技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996年中国科学院根据西部地区对⾼层次⼈才的需求和研究所的发展,实施了“西部之光”⼈才培养计划。1998年,“西部之光”⼈才培养计划发展成为⼀项区域性⼈才⼯作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和地⽅政府共同实施和推动。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是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实施的⼀项西部地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西部地区选派⼀批中青年科研⾻⼲到中央国家机关所属⾼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为期⼀年的研修。项⽬从2004年启动,每年选派200⼈,连续实施5年,共选派培训1000⼈。
选派条件:培养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政治素质好,有强烈的事业⼼和献⾝西部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年龄在45 周岁以下,⾝体健康;具有硕⼠以上学位或副⾼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科研和⽣产⼀线专业专业技术岗位⼯作,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所从事专业适合“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模式。
选派程序:“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选派⼯作程序为:本⼈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由省委组织部研究审定后报送中组部⼈才⼯作局。
有关待遇:中组部按每⼈每年4.5万元的标准拨付经费,由接收单位统⼀掌握使⽤,主要⽤于访问学者⾷宿补贴。访问学者研修期间的有关培养费⽤,由接收单位负责。派出单位承担访问学者两次往返差旅费,并负责购买访问学者学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访问学者研修期间在派出单位的待遇不变。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卷),期】1992(7)2
【摘要】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是中国科学院在陕西的派出机构,代院管理和组织协调在陕西地区的5个研究单位。50年代到60年代,中科院就在西安设立过西北分
院和陕西分院,1970年中科院各大区分院撤销。1978年9月,经陕西省报告获国务院批准,于同年11月设立西安分院。1978年4 月,陕西省科学院成立,经陕西省与
中科院商定,西安分院与陕西省科学院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院址设在西安市小寨东路。
【总页数】5页(P163-167)
【关键词】中科院;西安市;科研机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2.21
【相关文献】
1.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推进双边合作 [J], 黄长泉;苏阳
2.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考察中科院西安分院有关研究所 [J], 李喜堂
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视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J],
4.巴州将成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巴州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西安分院、
兰州分院科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J], 巴音郭楞日报社;
5.中科院成都分院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最好医院综合排名---
、全国最好医院综合排名
No.1北京协和医院
No.2广州中山一院
No.3上海华山医院
No.4解放军总院(301医院)
No.5上海瑞金医院
No.6北京天坛医院
No.7西安西京医院
No.8上海仁济医院
No.9广东省人民医院
No.10武汉同济医院
二、全国最好的神经内科医院
No.1北京宣武医院
No.2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No.3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No.4北京天坛医院No.5北京协和医院
No.6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No.7北京军区总院
No.8上海市中医医院
No.9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科医院
No.10浙江省中医院
三、全国最好的神经外科医院
No.1北京天坛医院
No.2上海华山医院
No.3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No.4西安唐都医院
No.5上海长征医院
No.6广州珠江医院
No.7上海仁济医院
No.8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
No.9重庆新桥医院
No.10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四、全国最好的肿瘤科医院
No.1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No.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No.3天津市肿瘤医院
No.4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No.5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No.6北京肿瘤医院
No.7湖南省肿瘤医院
No.8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No.9广东省人民医院
No.10北京市广安门医院五、全国最好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No.1北京阜外医院
No.2北京安贞医院
No.3北京协和医院
No.4上海长海医院
No.5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No.6上海新华医院
No.7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No.8西安西京医院
No.9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霍英东心脏中心No.10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六、全国最好的耳鼻喉科医院
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数据集成与共享
划” 内科学家的密切合作, 形成若干种可被广泛使 用的模型数据集和具有可靠质量的再分析资料等标 准数据集, 并且开发一系列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 共享工具。 ( 2 )开展数据融合、 数据集成、 数据同化等数据 科学的前沿研究。 2 . 2 集成目标和主要内容 2 . 2 . 1 数据 数据是数据中心的核心, 在用户的视野里数据 中心主要体现为能有多少有价值的数据可供使用。 “ 西部数据中心” 根据“ 西部计划” 项目的特点及综 合集成工作的需要, 主要集成的数据包括: ( 1 )背景数据。主要是指反映西部环境与生态 现状与变化的基础性空间数据, 包括: 遥感数据、 气 象和水文资料、 西部地区背景空间数据、 社会经济人 文数据。 ( 2 )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这一层次的数据是 来自于单个项目的零散观测资料, 往往不够系统, 除 已经数字化的资料外, 部分数据也散布于研究报告 和论文中。它们能够支持对特定地域的过程研究, 也能够支持特定模型的模拟, 但数据的结构性较差, 如果不经过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 就很难在信息系 统中进行管理, 也难以被其他科学家所使用。而对 这些数据的处理又显然是与科学问题密切联系的,
10万沙漠空间数据库重点反映我国沙漠的地理分布面积大小沙丘的流动性与固定程度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将输入数据进行标准化统一转换为各类数据输入的标准格式建库以交付系统运行本项目以201年折tm影像为信息源在全国土地利用现将图的ovem妒和2010年tm数字影像信息进行解译提取修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西部科学院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是重要的近现代史迹,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
42 号。1992 年公布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核定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直辖后,2000 年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中国第一家,也是西南唯一的一家民办科学院。1930 年秋,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在其“乡村建设”实验区北碚创办。院址初设火焰山东岳庙,1934 年院部及理化所迁往文星湾惠宇。卢作孚任院长,下设理化、地质、生物、农林 4 个研究所,先后设有图书馆、博物馆、学校、气象测候所,并管理着三峡染织工厂和西山坪农场等。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卢作孚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将“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思想相结合,积极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光辉典范。以“从事于科学之探讨,开发宝藏,富裕民生,辅助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在西部早期开发建设中扮演了“排头兵”角色,取得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等重大发现,注重科学调查、研究、应用和宣传,办有《中国西部科学院院刊》、《地质研究所丛刊》、《生物研究所丛刊》等学术刊物,为民国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一大批重要的学术机关也向大后方迁移。中国西部科学院及其所在地北碚,接受了许多著名学术机构和一流的科技人才的转移安置,一度成为中国科学界的“诺亚方舟”和“战时学术研究中心”。
1943 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联络内迁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又在文星湾创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卢作孚借让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大楼作为博物馆的陈列主楼,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则在“惠宇”附近另行建筑。以“从事科学教育之推广及专门学科之研究”为宗旨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设地理、地质、工矿、生物、农林、医药卫生 6个分馆,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综合了最多学科的第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
1950 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2 年改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 年并入西南博物院,更名为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1955 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市博物馆。1981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重庆市博物馆增挂“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牌子。1991 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建制,该旧址为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展示动物、植物和古生物等自然标本。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内有惠宇、卢作孚旧居、地质楼等,是北碚地区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近现代建筑群。
1、惠宇楼
惠宇为中国西部科学院主楼,1933 年,卢作孚向国民政府军政要员杨森劝募 2 万元,于次年建成,因捐建人杨森字子惠,故取名“惠宇”。该楼占地708m2,建筑面积 1406m2,小青瓦歇山顶,砖木结构,共分三层,一楼一底加阁楼。建筑式样中西合璧,造型美观,气势恢宏。1944 年该楼借让给新成立的中国西部博物馆作展览大楼。现为重庆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陈列”展厅。
2、地质楼
建成于 1939 年春,占地 324m2,建筑面积 648m2,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原为 1938年抗战时期内迁北碚的经济部地质调查所(1938 年 1 月开始使用此名,该所1941年夏更名为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办公楼,现为重庆自然博物馆生命科学部办公楼。
3、卢作孚旧居
卢作孚旧居建于 1944 年,占地面积 128m2,建筑面积 256m2,一楼一底,原为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办公楼,其院长室曾为卢作孚先生办公及临时生活用房。现为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行政办公楼。 1989 年被列为北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西部科学院创办人卢作孚(1893.4.14~1952.2.8),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士之一。卢作孚又是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家,他以北碚为基地成功推行了乡村建设运动,使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碚成为具有现代化雏形的集经济、文化、科学及风景旅游为一体的模范市镇。卢作孚“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公而忘私,为而不有”的思想和业绩堪称一代楷模。
4、地磁测点碑
由中国西部科学院 1945 年 12月立,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测定(东经 106◦25′46″0,北纬 29◦50′07″3),为我国第一个测定的地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