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之后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二、单元总体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课时分配用7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一、授课课题:平均分(二)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学生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教学时引导好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准备一幅教科书12页情境图。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这两个班级学生好学上进,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
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又要照顾后进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整册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领域: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
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
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
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
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
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
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
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实践活动安排两次、两种类型: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
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通过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的情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其数位顺序,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和减(一)”,第八单元“加和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和路线”,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第八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
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在前几册教材用图片或在方格中涂色等方式呈现数据的基础上,认识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书写1-100之间的数字。
2.能够按顺序认读、读写、比大小。
3.能够认识并解答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教学重点1.数字1-100的认读和书写。
2.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计算器、小数字玩具。
2.小学生数学练习册。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用数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认读数字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1-100之间的数字。
2.学生跟读数字,并在小组内互相询问。
三、书写数字1.学生练习在练习册上书写数字,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数字。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书写数字的笔画顺序。
四、加法运算1.教师用小数字玩具示范简单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一起进行。
2.学生分组练习加法运算,并向全班汇报答案。
五、减法运算1.教师引入减法概念,让学生理解减法是从较大数中减去较小数。
2.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练习,并讨论不同答案的可能性。
六、练习巩固1.学生在练习册上继续完成加减法运算练习。
2.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水平。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认读数字、书写数字、加减法运算中的表现。
2.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并作出评定。
3.通过小组互评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的未完成题目。
2.背诵数字1-100。
3.完成家庭作业,包括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拓展活动1.利用计算器进行更复杂的加减法计算。
2.制作数字卡片,玩数字游戏,增强数字概念的理解。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并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目标
A类: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分一份”的分法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B类:3、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C类:3、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板块三:、互动新课,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学习例二,大屏出示例2的情景图。
2、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橘子分一分。老师参与活动。
3、汇报交流:分法一:一个一个平均分每盘分3个。
分法二:先2个2个分,还剩下6个,在每个盘子放一个
分法三:每次拿3个。
4、择优,讨论得出第三种分法最快,你是怎么想的?生自由发表意见。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大熊猫“笨笨”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 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4)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观看PPT
师生对话
学生倾听、思考
板块二:【目标123、,10分钟】
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独立思考
学习
目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二是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加减法运算对他们来说还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意义,降低学习难度。
同时,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减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和实际应用。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水果等,用于展示加减法的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从而引出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课件,呈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如3+2=5,4-1=3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
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0**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
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教学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我执教的班级二(7)班52名学生,有二(8)班名50名学生,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多的数学学习活动,一方面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
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
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另一方面学生虽然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2~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课本P12~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2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感性经验密切相连。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反复实践。为此,教科书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经验。这种经验积累的过程,不仅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将为后续学习数学、物理的有关内容做好铺垫。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主探索法为主,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设问诱导法为辅。
单元学习课时:5课时
东南西北1课时辨认方向1课时
机动3课时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单元学习内容:
1.辨认东、南、西、北。
2.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单元学习目标:
1.在辨认方向的活动。
2.在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辨认地图上的方向。
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见样题1)。
单元教学难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见样题2、样题3)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1.借助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初步形成方向感。
2.在“地图”与“现实空间”的联系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让二年级学生掌握第二单元的数学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和数字的排序。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1. 认识加法符号"+",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加法运算的教学。
3. 解决简单的加法算式,如1+1、2+2等。
4. 进一步加深对加法概念的理解,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减法运算1. 认识减法符号"-",理解减法的概念。
2. 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减法运算的教学。
3. 解决简单的减法算式,如2-1、3-2等。
4. 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概念的理解,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字的排序1. 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数字的顺序。
2. 利用数字卡片和游戏等方式进行数字排序的教学。
3. 练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如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
4.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字排序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活动安排第一堂课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符号"+"。
2. 讲解:简要介绍加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 操作: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加法运算的展示和操作,解决简单的加法算式。
4. 深化:设计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加法运算的理解。
第二堂课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符号"-"。
2. 讲解:简要介绍减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 操作: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减法运算的展示和操作,解决简单的减法算式。
4. 深化:设计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减法运算的理解。
第三堂课1. 导入:通过数字卡片展示一组乱序的数字。
2. 讲解: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数字的排序。
3. 操作:通过数字卡片和游戏等方式进行数字排序的练。
4. 深化: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字排序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能够灵活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 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学习单等。
2.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10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讲解100以内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练习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反馈和讲解。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新部编本教案名称: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新部编本教案目标:1. 理解和掌握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比较。
2. 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比较2. 加法运算3. 减法运算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新编教材二年级下册》2. 教具:数学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具或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字,并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读出这些数字。
2. 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大小比较,例如:“3和5哪个数字更大?”“2和4哪个数字更小?”等。
二、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比较(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的读法规则,例如:“10读作十,14读作十四”等。
2.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读法读出来,并进行大小比较。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出示数字卡片,进行读法和大小比较的练习。
三、加法运算(2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的概念,例如:“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的意思。
2. 利用教具或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例如:“2+3=?”等。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小黑板上的数字进行加法运算,并给出结果。
4.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出题并解答加法算式。
四、减法运算(2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减法的概念,例如:“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意思。
2. 利用教具或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例如:“5-2=?”等。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小黑板上的数字进行减法运算,并给出结果。
4.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出题并解答减法算式。
五、巩固练习(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数的读法、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3.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最新精选二数下册第二单元工作计划
苏教版二数下册第二单元工作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掌握了百以内的加、减计算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百以内数的延伸,是认识万以内数、亿以内数乃至更大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千以内四则运算的基础。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为学生认识更大的数积累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探索并掌握相应四则计算的方法提供支持。
因此,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教材先后安排认识了整百数,认识几百几十、认识几百几十几,并结合着安排相关的口算,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接着安排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安排本单元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编写主要有如下特点:1、让学生经历由方块表示数到算珠表示数,再到认、读、写抽象的数的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掌握千以内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重视数数在认数过程中的作用。
3、精心选择认数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有日常生活素材。
有环保方面的素材,还有自然现象和知识方面的素材。
这些素材既丰富多彩又趣味盎然,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认数活动,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不断丰富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4、结合认数过程,灵活安排估计。
在具体情境中判断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单元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组成及含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四、单元教学要求:1。
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千以内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千以内的数位名称及其顺序;会读、写千以内的数,能按指定要求从某个数起数到一千;能根据千以内数的组成及含义,正确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以及整百数加整百数加整十数与相应的减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计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1、例2,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准备】教科书第7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 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O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准备1. 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瞧一瞧,她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 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1. 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不?我们先来分糖。
杷伸分成3份,4 一分-(1) 学生用6个小。
表示,尝试分一分。
(2) 说说您就是怎样分的?(3) 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 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
(1) 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瞧清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就是什么意思?(2) 出示教科书第8 页“做一做”第2 题。
一共有() 片枫叶, 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让学生用12 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 摆一摆。
摆好后, 按要求填空。
3. 教学例2, 尝试平均分物品。
(1) 按教科书第9 页例2 提出: 把18 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
(2) 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
卡片)分一分。
(3) 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 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
(4) 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想想算算”,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态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口算下面各题。
53+20 36+40 28+30 57+2076+3 43+2 65+2 31+457+8 76+6 48+5 29+4提问:口算时,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哪一位上?个位数呢?2、口算。
(1)做第3页复习题。
(2)口算下面各题。
24+30+5 36+40+3 27+10+5 57+20+83、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第1题。
(1)出示例题36+43=(2)让学生先说说可以怎样进行口算?(3)问: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个位上的3呢?你认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这就要把43怎样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后,可以怎样加?(师配合板书:36 + 43 = )40 3(4)谁来告诉大家,口算36+43要怎样算?2、教学例1第(2)题。
(1)出示例题57+28=(2)提问:按照第(1)口算的过程,这一题可以怎样算?(3)你是怎样想的?师配合板书。
(4)再指名几人口述57+28的口算过程。
(5)问:这道题可以怎样算?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也就是几十几加几十几。
口算时,可以先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十和几,然后把几十几先加几十,再加几,就可以算出得数;还可以按照刚才相处的方法算出得数。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得数。
(3)比一比,说一说。
(4)指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直接先加几十,然后再加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2)每组题里上下两题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四、课堂小结: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怎样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3题。
教学随笔:课题二: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想想算算”,练习一第4~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口算下面各题。
64-30 76-40 53-2064-3 76-4 53-264-6 76-7 53-52、学生做第4题复习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3、口算下面各题。
32+25 46+13 27+3237+25 46+17 27+23口算后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是怎样口算的?4、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第(1)题。
(1)出示例题96-43=(2)这道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你能按照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思考方法说一说你想怎样算吗?(3)提问:把43分成40和3以后,要从96里怎样来减?(4)请小朋友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把第4页上例2的第(1)题算一算,在方框里填上数。
(5)谁来告诉大家,96-43是怎样口算的?2、教学例2第(2)题。
(同上)3、提问:根据上面两题的计算,你能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吗?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算算”第1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订正。
(3)指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实际上就是用连减的方法,先减几十,再减几,算出得数。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做练习一第4题。
(1)指名4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人做两组(4道)题。
(2)提问:每组题里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5、6题。
教学随笔:课题三: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使学生认识简单估算的方法,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二、练习口算方法。
1、口算下列各题。
48+31 54+12 25+4448+35 54+18 25+45口算后提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口算下列各题。
74-23 55-35 43-1274-29 55-37 40-12要求学生先说出口算过程,再说出得数。
问: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3、做练习一第8题。
(1)做第一组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2)第一题是怎样算的?最后一步为什么40加12?在什么情况下是进位加?(3)用同样的方法练习第二组题,然后指出: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个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减。
(4)学生练习第三、四组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混合练习1、做练习一第7题。
2、做练习一第9题。
先指导学生估算方法,再要求说出每题结果各是几十多,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学生口算得数,可以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方法。
3、做练习一第10题。
(1)提问:第一行两道题先算什么?第二行两道题先算什么?(2)分两组练习,每组做一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尽量用口算。
4、做练习一第11题。
(1)指名学生读题,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2)指名口答第13题算式,老师板书算式、答案。
提问:为什么用乘法算?5、先让学生在第12题()里填数,然后口答校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8题。
教学随笔:课题四:整百、整千数加整百、整千数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3、例4、“想想算算”,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整百、整千数加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逐步养成探索、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答。
600里有几个百?300里有几个百?6000里有几个百?3000里有几个百?15个使是多少?14个百是多少?2、口算。
60+30 40+20 50+3050+8 70+5 60+4口答时选择不同类型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可以这样想:几个十加几个十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按照这样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3(1)出示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的。
提问:按照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方法想,600加300就是几个百加几个百,得几个百?就是几百?600+300等于多少?师配合板书。
谁来说一说,口算600+300要怎样想,得数是多少?(2)出示第(2)题。
提问:按刚才口算600加300的方法,6000+3000要怎样想?得数多少?(板书得数)哪位小朋友再说一说,6000+3000是怎样口算的?请大家在第7页这道题里填上得数。
(3)指出:口算几百加几百,或者几钱加几千,可以想几个百加几个百得几个百,是几个百;或者几个千加几个千,是几千。
2、教学例4。
(1)出示第(1)题。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算80+70要怎样想,得数是多少?让学生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算法。
结合学生汇报板书。
(2)出示第(2)题。
提问:900+500要怎样想?谁来说说900+500是怎样口算出得数的?学生填上得数。
3、教学“试一试”。
指出:几千加几百就是几千几百。
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题,其余做在课本上。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怎样想的,为什么上下两道题的数不一样?3、做“想想算算”第3题。
4、完成练习二第1题。
5、出示练习二第2题。
6、指名学生口算练习二第3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二第4题(一道学生看懂表格内容)。
教学随笔:课题五:整百、整千数加整百、整千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5、例6,练习二第5~8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整百、整千数加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思考、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答14个十是多少?150是多少个十?1400是多少个百?2、口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600+300 70+80 300+606000+3000 700+800 3000+6003、引入新课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5。
(1)出示例5。
问:900-300可以怎样算?(板书9个百减3个百得6个百)就是几百?谁再来说一说,算900-300是怎样想的?(2)那么,9000-3000可以怎样算出得数?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指出:整百数减整百数、整千数减整千数可以想几个百减几个百是几个百,就得几个百;几个千减几个千是几个千,就得几个千;也可以按几减几得几来算几百减几百和几千减几千。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提问:150是多少个十?让学生讨论:150-70要怎样想,得数是多少?指名说说,师配合板书。
(2)请大家自己算一算1400-900得多少?填在书上。
说说你的想法,可以讲给你的同桌听。
(3)小结:算一百几十减几十时,要怎样想?一千几百减几百呢?4、教学“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然后说一说想的过程。
3、做“想想算算”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大会,集体订正。
4、口算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练习二第5题。
5、做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分组算,说说可以按几减几口算。
6、口算下面各题。
400+300 700+600 300+604000+3000 800+400 3000+600700-300 1300-600 360-607000-3000 1200-800 3600-3000提问,指出。
7、口算练习二第7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教学随笔:课题六:整百、整千数加减整百、整千数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9~15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整百、整千数加减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看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进一步巩固学过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第14题的问题或条件的纸条。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二、巩固基本方法。
1、做练习第9题。
小结口算时可以按哪道题推算。
2、加法和减法练习。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400+200 70+50 2000+400 700-300 130-50 2400-20004000+2000 700+500 500+3000 7000-3000 1300-500 2400-400三、综合练习1、口算练习二第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