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念回归过程规范务实求真
“教学质量月”活动理科组点评
2014年12月25日-26日,我参加了来凤附中的“教学质量月”理科组的展评活动。总体感觉选手们所展示的课
质量都很高。从10位展评教师所准备的教案、学案和具体课堂操作来看,他们对新课程的认识是到位的,在目
标制定、重点把握、难点突破、情境创设、问题提出、诱思探究、过程展示、渗透思想、激发兴趣等环节上都
有较突出的表现,这对学生树立学好理科课程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不夸张地说,各位老师都出色的完成了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各有特色、各有亮点,很值得学习,如:xxx 老师用以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视频引入新课,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的课程理念;xxx老师以杜牧的一首诗引入新课,使理科教学充满语文性;xx老师在注重课堂预设的同时,更关注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同时多位老师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理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还有许多老师以“学案导学”模式组织教学全过程。
还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在几位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如组织相关老师到优秀学校学习、考察、培训,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与联盟学校展开“同课异构”活动,师生在国旗下讲话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只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作为“比”的教研活动,肯定有高下之分,各位老师要正确对待,重在参与,重在提升。学校举行这项活动,其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同时推出了一批教坛新秀,促进教师成长。象这次活动中参赛的24位教师都有突出的表现,也推出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案例,使广大教师能够在跨学科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彼此获得值得借鉴的教研信息,从中受到启发,促使更多的教师深入学习、把握高中新课程教学的脉络,力求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对提升来凤一中的办学水平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教育教学是一项遗憾的艺术,正因为遗憾,有研究、探讨的空间。我们六位教研员在听、评、看的过程中,还发现有一些不是很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随意丢弃垃圾现象还比较普遍、教学楼的洗手的烟头还
很多、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还不高(如在今天早晨第一节课上学生睡觉的人还不少)等等,这与学校管理不到位有关;从操作层面看老师们的课改行为,在老师们在路上,有继续前行的欲望,但体力不足,如讨论的必要性、有效性和真实性有待提升,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待进一步探讨,教与学的时间分配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等等。在此我想简单讨论求真、常识、规范三个问题,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求真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本身就是追求真理传播真理的事业,所以求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在我们的周围假的东西太多,能分辨真假是需要一定判断力的,课堂教学求真是教师职业操守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我们做到了吗?如我们确立的讨论环节,是真讨论还假讨论,值得我们深思。
从社会现实看,诚信缺失、学术剽窃、假货泛滥、公信力低、诈骗频发等等。从教育层面上讲,病症根子在“教人求真”乏力。陶行知给教育下了一个最为简明的定义: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做真人。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想和“培养真人”的教育目标。
“教人求真”的教师,才是第一流的教师。我们要有真知灼见、肯说真话,敢驳假话。求真知、说真话、做真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所以我们要求真的教育,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多一些真讨论,少一些假合作。多一些行动,少一些说教,老师的人格魅力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在行动中教乃是真教,在行动中学乃是真学,“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强调学生需在实践中去追求真理。新课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的根就在于此,这不是标签,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陶行知先生有个形象比喻: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如果没有行动就会断子绝孙。
社会上假的东西多,对学生消极影响大,于是刻意让学生回避社会阴暗面,试图努力给学生展示社会美好的一面。我们能够隐藏一时,却隐藏不了一世,要向学生展示真实的世界,让孩子去面对真实的世界,
最好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在行动中锻炼学生,获得应有能力和态度,既要引导学生积极阳光地面对社会生活,也要让他们勇于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
总之,教育本身就是探求真理和传播真理的事业,因此“培养真人”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价值追求,我们要做勇于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服从真理和宣传真理的“真人”。
二、实施教育的常识问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理念、教学模式不断翻新,这是好事,百花齐放,一片繁荣。但教育常识是课程改革的红线,践踏不得,所以有专家说教育常识回归是最大的课改理念。
所谓常识就是大家都明白不需要过多的解读与说明的客观事实,如:饿了吃饭;冷了穿衣;困了睡觉。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越来越多清醒的教育者呼吁教育要回到原点,遵循常识。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校长在他博客里对一些常见教育常识作了解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再老不过的常识,往往被人遗忘。教育是师生双方心灵交融的过程,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现在有许多人把教育当做“技巧”来做。我们不是否认智慧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但爱是前提,没有了爱,“水平”再高,没用。
只有爱也没有教育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有职业精神,要有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要有渊博的学科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等等,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爱学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源动力,但爱本身不是专业水平。对学生的爱,教师超不过家长,但家长不一定都能搞好教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什么都得付出艰辛劳动,只有勤奋,才有成功。现在有不少教育者喜欢“发明”捷径。时不时地宣称自己创立了什么“模式”或“几步法”之类的“科研成果”,从而能“迅速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创造了教育的奇迹”。方法无论多么科学,都需要刻苦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永远都不过时。
最好的教是让学生学会学最好的学是让学生给别人讲现在名目繁多的自主学习课堂,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其实这些都是常识的胜利。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