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1
第一册再别康桥_1
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目标:1.能鉴赏“新月派”诗歌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2.能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简介,整体把握其诗歌特点。
教学设计:1.学情:现代诗歌较之于当代诗歌,思想内容比较容易把握。
因为《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别适宜朗诵,所以课堂上应少作分析,多多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
2.教材: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是作者为了躲避与陆小曼的感情纠缠,再次到英国寻找以前与林徽音的旧梦,聊作排遣,另一种是说此诗就是表达对康桥的留恋与热爱。
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写景抒情的特点,采用第二种说法。
3.教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928年夏天。
伦敦。
一个三十开外、身材颀长、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在康河边长久的踯躅。
他看不倦河畔水色,听不厌近村晚钟。
这康河以及河上的康桥,还有那上游的拜伦潭,潭边的果树园……一切是那么熟悉,而如今却又不得不向它们告别。
这位风度潇洒、相貌英俊而又略带倦容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到这里?他就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一个风流倜傥、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短命诗人——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生于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他的一生是幸福的,却又是痛苦的,这个我并不多说,有兴趣的自己动手去查阅资料,我要说的是诗人的“康桥情结”: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夏天,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国途中的轮船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徐志摩散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散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散文《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全诗如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的全部内容。
再别康桥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
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
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二、作品内容再别康桥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再别康桥》是一首结构精巧,意境新颖,韵律和谐,章法整饬,辞藻华美,风格妩媚,富有音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的诗歌。
这首诗的教学目标是:1、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情。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的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在教学本课前,我的教学设想是在学生已掌握意象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本诗的意象,通过品味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
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念后,再品析这首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感受这首诗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美。
为了达到此教学目标,在课前,我把讲学稿上的共同探究,合作探究部分的四个问题分为六个小问题。
然后把这六个小问题分配到六个小组去,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所分配到的学习任务。
但在让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时,我发现许多学生积极地参与性并不高,每个小组都有那么几个学生是独自看书,不发表意见的。
只有小部分的学生积极的参与。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极其努力地鼓励并要求他们积极地参与了。
字词注释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
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
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再别康桥》格调委婉轻盈,诗行整齐和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流露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一:《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
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
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
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慕之情。
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绚丽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在康河留连忘返,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他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里最宜放歌的时候,但诗人已无心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
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朗诵及赏析再别康桥作者: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
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璀璨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荡漾;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宁愿做一根水草,永远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间。
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
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
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
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再别康桥》 (1)
再别康桥
理解赏析诗歌
3
再别康桥
才女 林徽因
4
再别康桥
作业: 1、上网了解“新月诗派”与“新诗三美”
理论。 2、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索一下“徐志
摩与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3、课外读徐志摩《沙扬娜拉》、《偶然》
等诗篇。
5
再别康桥
知人论世: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 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等,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 翠的一夜》等,散文集《落叶》 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 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 士学位。后回国任教,1931年11 月19日,徐志摩从南京乘飞机去 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时年35岁。本诗是1928年秋,作 者重回英国剑桥大学,再别康桥 时写下的。
徐志摩《再别康桥》鉴赏
徐志摩《再别康桥》鉴赏徐志摩《再别康桥》鉴赏《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
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
再别康桥 1徐志摩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 志 摩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美 的 一 条 水
,
•
!
再别康桥(赏析)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 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 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 情谊。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 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 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 “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 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 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 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 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 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再别康桥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 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 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诗 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 “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 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 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 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 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诗歌欣赏】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徐志摩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徐志摩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徐志摩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徐志摩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意思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意思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和感性主义的特点,展现出了对爱情、人生和艺术的深情向往和追求。
其中《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此诗的意思以及分析:一、再别康桥的意思《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启程回国之前,致送他在英国度过的三年时光的诗歌。
全诗以“康桥”为象征,表达了抒情诗人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和依依惜别之情。
二、分析1.第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的一种洒脱和豁达。
当悠然离开时竟如此,满心无悔!然而心底的激动又由眼神传递出来,与那天上的浮云作个就此别过的告别。
2.第二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一句透露出文学家对家的思念,而那河畔的金柳是家乡的代表,是家的象征。
诗人在信手拈来之际描写家里的情景,显见出家中的一切都在他心里深深印有。
3.第三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挽留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对自由的终生追求。
几句话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因为这是他留给康桥的最宝贵礼物。
4.第四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一句花草虫鱼、鸟语花香,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文学家在行色匆匆之间竟然还能记起这里那些仙境一样的景色。
5.第五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一句具有写作者对自己未来的追求和对自己的境遇的自信,同时也抒发了与家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句是该诗歌最为重要的一句,描述了文学家对自己多样化的探开,并坚信理想可以达到终结的自信,他发誓自己“一直拿这篙,到柔波肯辖导”,一路上充满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慨。
以上便是我对《再别康桥》的一份分析,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热爱徐志摩的诗歌。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
徐志摩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
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
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二、作品内容再别康桥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文学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再别康桥1
我所知道的康桥①一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
不论别的,单说求学。
我到英国是为要从卢梭②。
卢梭来中国时,我已经在美国。
他那不确的死耗传到的时候,我真的出眼泪不够,还做悼诗来了。
他没有死,我自然高兴。
我摆脱了哥伦比亚③大博士衔的引诱,买船漂过大西洋,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④认真念一点书去。
谁知一到英国才知道事情变样了:一为他在战时主张和平,二为他离婚,卢梭收康桥给除名了,他原来是trinity col-lege的fellow⑤,这一来他的fellowcship⑥也给取消了。
他回英国后就在伦敦住下,夫妻两人卖文章过日子。
因此我也不曾遂我从学的始愿。
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我认识了狄更生⑦先生。
狄更生——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是一个有名的作者,他的《一个中国人通信》(letters form john chinaman)与《一个现代聚餐谈话》(a modern symposium)两本小册子早得了我的景仰。
我第一次会着他是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那天林宗孟⑧先生演说,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
以后我常到他家里去。
他看出我的烦闷,劝我到康桥去,他自己是王家学院(king’s col -lege)的fellow。
我就写信去问两个学院,回信都说学额早满了,随后还是狄更生先生替我去在他的学院里说好了,给我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讲。
从此黑方巾、黑披袍的风光也被我占着了。
初起我在离康桥六英里的乡下叫沙士顿地方租了几间小屋住下,同居的有我从前的夫人张幼仪女士与郭虞裳⑨君。
每天一早我坐街车(有时自行车)上学到晚回家。
这样的生活过了一个春,但我在康桥还只是个陌生人谁都不认识,康桥的生活,可以说完全不曾尝着,我知道的只是一个图书馆,几个课室,和三两个吃便宜饭的茶食铺子。
狄更生常在伦敦或是大陆上,所以也不常见他。
那年的秋季我一个人回到康桥,整整有一学年,那时我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同时,我也慢慢的“发见”了康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柳”
“河畔的金柳”,情如柳柔细。柳是中国 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 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 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 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 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 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 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 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作者重返康桥 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走进康桥:
1.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 停顿,朗读时语调柔和、舒缓 2.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感 受诗人对母校的深情. 3.朗读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 身临其境、声情并茂.
朗读时力求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听配乐朗读: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品读康桥:
把自己欣赏的诗句朗读给同 学和老师听,并说说喜欢的 理由.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 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 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 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 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 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 "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 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 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 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谁 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 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 一,情景交融。
作者简介
• • • • • 徐志摩被誉为诗哲. 现代诗人,散文家。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主张诗歌有建筑美, 音乐美,绘画美。 • 主要作品有诗集《猛 虎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 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 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月离别剑桥起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 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 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 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 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 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 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 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 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绘画美—— 建筑美——
云彩、金柳、青荇、水 草、星辉、夏虫。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音乐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 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课堂小结: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诗 歌情感和意象着手体味诗歌,为以后的 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下面请同学 们用这种方法鉴赏以下两首,并体会与 本诗的异同。
以康桥为听觉基点的音乐美节奏美
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明确: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
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 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 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 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 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 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 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 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 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 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 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 伤。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 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 萧,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 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 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 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 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 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 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 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 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 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走出康桥—志摩的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走出徐志摩《乡愁》余光中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新月诗派
• 新月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 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徐志摩、闻一多, 成员由胡适、梁实秋、陈西滢,他们不满 足新诗的自由散漫,而努力追求新的格律. 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 诗药保持一个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 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 美、绘画美德新格律诗理论.
思考康桥: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 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 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 校热爱、依依惜别的深情.
赏 析 ( 一 )
研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一、诗人选择了哪些景物作为 描写对象以表现康之美的?诗中 所表现的康桥之美最突出的特点是 什么?
上一页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下一页
回目录页
天上 景物 云彩 彩虹 星辉
康桥
地上
景物
金柳—新娘 榆阴 笙箫
夏虫
水上景物 水中景物
水下景物
提 示
景物
以康桥为原点: 天上:云彩,彩虹,星辉。 地上:金柳 ,新娘, 榆阴,笙 箫 , 夏虫。 水上:柔波,浮藻,青草,船。 水中:艳影,青泉,长篙。水下: 软泥,青荇,水草。 返回
回目录页
5、撑篙漫溯寻梦图 1、挥手作别云彩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2、河畔金柳倒影图
3、青草水底招摇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7、招手惜别云彩图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特色:
寻常:它们确实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些景物
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用的。 别具特色:这些寻常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赋予 它新鲜的独特的感受。 云彩:是可以招手作别的,是多情的,仿佛真 的要与诗人作别似的。 金柳、夕阳:温润可人,明丽多情,寓含了诗 人无限的欢喜和深深的眷恋。 清荇、柔波、清潭、青草:温柔多情,以至诗 人产生自己甘做一条水草的想法。对康桥的依恋 是何等强烈,何等的缠绵,何等真切! 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清新感 。
“波光”、“潭水”
情如水清爽。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
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 “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 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 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 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 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 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 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 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 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 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 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 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 意境中 。
•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 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 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 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 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天上虹”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
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 何等缠绵。“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 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 “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 的哀伤,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 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现在再返康桥, 重新寻梦来了 。“梦”给人的感觉一般 是轻盈的、飘渺的,然而诗人的康桥之 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人对 康桥记忆之深重。
“云彩”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
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 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 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 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 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 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 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 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 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 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 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 蕴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