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 中药内的生物制药固体发酵工程系列及其真菌药物

合集下载

生物发酵技术在食药用真菌领域的应用现状

生物发酵技术在食药用真菌领域的应用现状

1 食药用真菌发酵常见品种
近年来,根据目的产物不同,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食药用真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提升
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或者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发酵产物主要作为二级菌种(液体菌种);另一类是
由于子实体生产工艺不够成熟,生产上必须采用菌丝体发酵方式,以获得菌丝体,生产其衍生产品。发
酵常见品种见表 1。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19,27(6):366~369
生物发酵技术在食药用真菌领域的应用现状
李尽哲 1, 2 耿 立 3 黄雅琴 1, 2 马俊义 1, 2
(1. 信阳农林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 信阳市食药用真菌选育与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河南 信阳 464000;3.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和分离提取方面。以生产菌种为主的食药用真菌液体生物发酵,其最终目标是获得大量活性强的菌丝体。
因此,在发酵过程
中需要控制其菌丝
体处于对数期到稳
定期的过程,以保
证接种后能迅速发
菌。以获得菌丝体
为主的食药用真菌
生物发酵的最终目

标是获得大量富含
药用成分的菌丝体。
其发酵过程需要考
虑菌丝体中有效成
图 1 食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工艺流程
竹荪 Dictyophora inausiata 菌丝体为主
白灵菇 Pleurotus nebrodensis 菌种为主
长根菇 Oudemansiella radicata 菌种为主
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 菌丝体为主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公关项目(18210211037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B180012) 第一作者:李尽哲(1982—), 男,2009 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制药。E-mail: xynz1688@。

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细胞破碎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碎细胞,释放细胞内含物。
分离纯化
利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心、过滤、萃取、层析等,将目标产物从细胞破碎 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
04
生物制药的未来发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创新药物研发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发现和验证新药靶点,开发出针对特 定疾病的新药物。
临床试验
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 生物制药概述 • 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 发酵工程的关键技术 • 生物制药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生物制药概述
生物制药的定义与特点
生物制药的定义
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微生物发酵、细胞培 养、酶反应等过程,从生物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出具有药 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其衍生物,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 人类疾病的一类药品。
02
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制药中常用的技术 手段,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药物, 如抗生素、疫苗、生长因子等。
微生物发酵的过程需要经过菌种筛选、 培养基配制、发酵过程控制等环节, 这些环节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大 规模生产等优点,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涉及基因克隆、载体构 建、转化、表达及纯化等多个环节。目前市 场上已有多种重组蛋白药物,如胰岛素、人 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案例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与生产
总结词
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通过将病原体的抗原基因导入微生物或 细胞中,实现病原体的抗原表达,从而激发人体免疫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酵工程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是将微生物、细胞或酶等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生物转化,以获得有用化合物的一种生物技术。

在中药领域中,发酵工程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等方面。

1.中药发酵生产
发酵工程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调节,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的高效生产。

例如,黄芩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黄芩的发酵生产得到。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材的发酵生产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灵芝、当归等。

2.中药发酵质量控制
发酵工程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和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中药的质量。

例如,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通过发酵工程可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3.中药发酵新药研发
发酵工程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调节,合成新化合物,并从中筛选出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例如,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可以从微生物中提取出青蒿素等有效成分,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综上所述,发酵工程在中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

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

《 神晨 本草缝 》 述 已有 茯苓 、壶芝 、 丸 、 馥 、 雷 僵 猪 苓 等品檀 ,是 最早 的本 草 载 。
22 网 系密切 .
掾统 鞭 尊 , 中蕖魔 呻 蕖用 真菌茯 苓是臆用 在 最多 的一味 ,囊芝 、银耳 、冬鑫夏 草等也 久 负盛名 。 23 用途 唐 泛 . 真 菌各 品棰 蘖用 的涉及 面魔泛 , 内服 、 用 , 可 外
菜领 域 颓示髑 特 的重要作 用。
丽键匍 :固髓 餮酵 ;真 菌 蕖物 ;制 曲工 荽 ; 固髓 培誊 ;普 通餐 酵 ;雯 向蚕酵
约有 5 獯 ( 0 不包括 现 代被恝 焉有一 定 禁用便值 ,
1 .概 述
但 尚 未研 骚 成功 并 未 被 正 式 批 车 榘 用 的 品檀 和 那
中蕖有 它 的傅统特 色 。 、 一 藁材 多属 天然 麈 品 ,
真菌 蘖用 至 今 已有 2 0 年 以上 餍史 ,掾柬 漠 00
至今 中榘材 各翔 资源 忽数 已连 1 8 7棰l,通 常攘 20 1 】 其 自然 属性 分额 , 植物 蘖约 1 1 6 、 14 棰 勤物 蕖约 18 51 棰 、礁物 榘约 8 桓 ,雁 史上 将 “ 菌额 中榘”埽 0 真 属 于植 物 蕖内 。二 、 中榘蔡性 则耩 究性 味 、 经 、 封 功 能主 治等 ,中臀 师按 患者髓 徵 、病情及 蔡性 等辨 施 治 阴 出不 同配 伍 的 魔 方 ,常被 加 T成 溻 剂 虑
将仍 是中瞽蘖所必需 的一颧 ,虑 充分注意 骚展 。
32 真菌 檠物 .
4 1特黠 舆僵 势 .


它 是 中蘖 傅毓 筢畴 内 固有 的一 颊 生 廑 工
錾 ,雎非 中橥 尊有 ,但 徙它的 源速 流 畏和沿用 鼗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国传统医药微生物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传统中药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微生态研究成果,并结合了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形成的中国新的高等传统医药技术,主要从天然药物技术中探索新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生长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但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是通过充分吸收现代微生物和生物工程研究成果逐步形成的。

先进发酵工艺的特点是:采用一种或多种有益菌的益生菌作为品种,添加到中药提取物中,随后使产品符合现代发酵工艺产成的。

这是一种含中药有效成分、细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的新型中药加工发酵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制;活性物1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采用发酵法制药。

临床上仍使用的发酵类型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光豆豉、豆黄等,均为固体发酵。

中药微生物中使用的许多微生物是药用真菌或与真菌混合的菌群,包括许多中药使用的药用真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中药与微生物,尤其是一些药用真菌有很大关系。

汉初《神龙本草》对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真菌有明确记载,而且这些药物到了今天仍在使用。

药用微生物发酵使用历史悠久,也是中药中重要的加工方法。

一般来说,它主要在中药加工中发挥作用。

此外,与在中药应用中广泛覆盖的微生物发酵中药相比,许多发酵药已经实现了临床应用[1]。

例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神曲是将面粉、红豆、苦杏仁、新鲜青蒿、实验室香皂和新鲜辛辣何首乌等部分混合后制成的曲。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使用了许多传统的抗菌剂。

它们在各种中药中用作辅料,在经过了微生物发酵的加工之后,这些东西也变成了发酵物自身的组成成分,就比如半夏、神曲的加工。

我国中药历史发展非常悠久,而微生物发酵加工也在中药中不断得到广泛的应用。

半夏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几乎全程都加入了一些中药的使用,最后便制成了一些功效比较特殊的中药产品,这些产品都是以半夏为重要成分的。

从汉朝到汉朝,半夏利用清汤洗净,加工成加工品。

中药标准化生物技术探索考核试卷

中药标准化生物技术探索考核试卷
4.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分析?()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质谱法
D.红外光谱法
5.以下哪些是中药生物技术中常见的细胞工程应用?()
A.细胞培养
B.细胞融合
C.基因转移
D.组织工程
6.生物发酵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包括()
A.生产抗生素
B.生产中药活性成分
C.生产酶制剂
D.生产保健品
B.动物细胞培养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5.在中药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主要用于()
A.提高中药植株的抗病性
B.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产量
C.降低中药活性成分的毒性
D.改变中药的药效
6.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
A.超临界流体萃取
B.蒸馏法
C.沉淀法
D.离子交换法
7.中药生物技术中的发酵工程主要应用于()
中药标准化生物技术探索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药标准化生物技术的核心目的是()
A.提高中药品质
5.生物技术在中药药效评价中,可以通过______和______等方法来进行。
6.中药活性成分的稳定性评价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考察。
7.产业化生产中药活性成分时,______和______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8.中药生物技术在药物安全性评价方面,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测试。

食品生物技术《单元1 发酵工程制药和微生物药物概述》

食品生物技术《单元1 发酵工程制药和微生物药物概述》
第七页,共七页。
Part1 发酵工程制药和微生物药物概述
一、发酵工程制药概述 3、发酵工程制药的特点
微生物菌种选育获得高产 发酵的理论产量存在约10%的变量
发酵过程常温常压,操作条件温和
纯种培养、无菌条件
生产过程是以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的 分子水平生产,定向发酵、突变、杂交等手段
4、开展趋势 利用DNA重组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的开展、新的工程菌和新型微生物的开发 新型的生理活性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干扰素、白介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与菌体生长相伴随的产物、对菌体生长、分化和繁殖是必须的
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糖类等
菌体对其合成反响控制严密,一般不过量积累
次级代谢产物 与菌体生长不相伴随,以初级代谢的中间产物为原料而合成
抗生素、生物碱、毒素、色素、胞外多糖等 结构常较复杂对环境条件敏感
微生物转化发酵
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几种酶,对外源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加工,如参加羟 第四页,共七页。
新型菌体制剂和疫苗
第五页,共七页。
Part1 发酵工程制药和微生物药物概述
二、微生物药物概述
第六页,共七页。
内容总结
目录。工程二 发酵工程制药。利用微生物反响过程为根底,依赖于微生物机体在反响器内的生长繁殖及代谢过程来合成一定产物,通过别离纯化进 行提取精制,并最终制剂成型来实现药物产品的生产。SCP、药用真菌〔冬虫夏草、茯苓等〕。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糖类等。抗生素、生物碱、 毒素、色素、胞外多糖等。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几种酶,对外源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加工,如参加羟基、复原双键、脱氧或切断支链等。二、微 生物药物概述
目录
CONTENTS
01 发酵工程制药和微生物药物概述

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思路与方法专栏:生药学研究(2)・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李 萍3,齐炼文,闻晓东,盛亮洪中国药科大学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药学教研室,南京210038【收稿日期】 200621122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530870;No.3047216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30325046)【3通讯作者】 李萍: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Tel:025*********,Fax:025*********,E 2Mail:liping2004@的化学成分,它是阐明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是中药材及其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的保障。

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使得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阐明一直进展缓慢,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的瓶颈。

因此寻找适于中药复杂体系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阐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的本质,进而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一直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1 传统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模式长期以来,国内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的主流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外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的两种基本策略:一是在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基础上利用药理模型(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细胞和分子等模型)对得到的纯化合物进行生药进行活性追踪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多年来这样的研究方法阐明了一些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对中药的质量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本实验室对贝母、冬虫夏草、四季青等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其有效部位和化学成分,建立了这些药材的有效成分群化学指纹图谱和多个指标成分同时定量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法[1214]。

但是,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也不断发现临床上治疗某些疾病很有疗效的中药,却在某个动物试验或体外模型上验证不出特定的活性成分。

另一方面,许多中药或植物药粗提物有效,但随着逐步分离纯化,有效部位的活性越来越弱,最后甚至得不到有活性的单体成分。

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

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

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利用微生物、细胞培养和生物催化等技术,发酵工程帮助我们生产出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制药产品。

本文将介绍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药物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在现代生物制药过程中,发酵工程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生产和制造。

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微生物发酵、细胞培养和生物催化。

1. 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发酵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生物制药生产方式。

在该过程中,微生物(如细菌或真菌)通过在合适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合成所需的药物分子。

例如,青霉素的生产就是基于青霉菌的发酵过程。

通过将青霉菌培养在合适的培养基中,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温度,使其合成青霉素。

这种微生物发酵技术不仅生产出高质量的药物,还有较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

2.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一种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进行药物生产的方法。

这一过程中,细胞(如哺乳动物细胞、细菌或真核细胞)在合适的营养基中培养和繁殖,合成所需的药物分子。

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等生物制药产品。

通过调节培养条件、改进培养基配方和优化发酵过程,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纯度,满足市场需求。

3. 生物催化:生物催化是指利用微生物、酶或细胞等生物催化剂来促进药物合成的过程。

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中。

生物催化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底物和酶催化剂来增加反应速率和选择性,从而生产出高效、高纯度的药物。

二、发酵工程在药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发酵工程在药物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性: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细胞培养技术,使药物的生产过程大大加快。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培养工艺,可以提高产量和产出速度,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2. 降低成本: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相比,发酵工程具有较低的成本。

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可以在相对低成本的条件下产生药物,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多糖含量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方法[发明专利]

提高多糖含量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提高多糖含量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俊,熊姗
申请号:CN202011058696.5
申请日:20200930
公开号:CN112300947A
公开日:
202102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多糖含量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虫夏草菌丝体的发酵培养基,包括按重量份数计,昆虫蛋白40‑60份,葡萄糖5‑15份,酵母粉5‑15份,磷酸二氢钾1‑3份,硫酸镁0.5‑1.5份,水150‑250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冬虫夏草菌丝的发酵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冬虫夏草菌丝体。

本发明提供的发酵培养基,可以缩短冬虫夏草菌丝发酵的周期,提高菌丝体重有效成分的含量。

申请人:南北兄弟药业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香港湾仔骆克道160-174号越秀大厦14楼1室
国籍:CN
代理机构:深圳市优赛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姜芬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对雷公藤解毒持效初步研究

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对雷公藤解毒持效初步研究

药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对雷公藤解毒持效的初步研究[摘要] 目的:探索对有毒中药雷公藤减缓毒性维持药效的新技术。

方式:应用/药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0(双向发酵)的原理和方式,以雷公藤为药性基质、多种药用真菌为发酵菌种,组成多组发酵组合,在必然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取得不同药性菌质,用所建/发酵组合三层优选法0进行发酵菌种优选,并对被选优秀发酵组合用/发酵进程成份、药效动态比较法0初步成立它的发酵工艺。

结果:已挑选出具有解毒并维持免疫抑制作用的2种发酵真菌即灵芝、槐耳和适当的发酵工艺。

结论: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可用于研究开发解毒持效的雷公藤菌质。

[关键词] 双向发酵;雷公藤;解毒持效雷公藤用于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临床上除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还用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植排斥反映、肿瘤等50多种疾病,尤其是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医治中疗效明确而独特,是首选的中药免疫抑制剂,但其临床毒副反映严重且发生率高,因毒性太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为研究减缓它的毒副作用并维持其疗效,作者组织力量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步研究了雷公藤的生物技术处置,即应用/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0[1](简称/双向发酵0,下同)进行雷公藤的解毒持效研究。

以雷公藤为药性基质,试与多种作为发酵菌种的药用真菌,别离组成不同发酵组合,在必然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用所成立的/发酵组合三层优选法0(即/3+1优选法0)进行初步的发酵、化学、毒性、药效等研究,优选出有效发酵菌种并又再设用一种/发酵过程成份、药效动态比较法0帮忙肯定了它合理的基本发酵工艺,获取了有效的药性菌质,为进一步进行雷公藤生物技术解毒持效及其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发酵基质(雷公藤)雷公藤全根采自浙江,经江西中医学院罗光明教授鉴定为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 F.,以带皮的雷公藤全根作为药性基质,经60e烘干,切片粉碎后定量装瓶(每瓶150 g),基质含水量约135%, 121e高压灭菌2 h,冷却后接种发酵菌种。

基于生物转化技术的药用真菌双向固体发酵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基于生物转化技术的药用真菌双向固体发酵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基于生物转化技术的药用真菌双向固体发酵在中药开发中的应

朱凯;徐瑶;邱野;张秀云;邱智东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0)002
【摘要】生物转化和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是在继承传统中药发酵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对中药开发利用的结果,能够显著提升传统中药的临床疗效、发现传统中药的临床新价值、显著提高中药材资源的利用率、批量创新中药,从而促进中药的产业化发展.将生物技术融入中药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转化研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加速中药新药的开发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中药走向世界.
【总页数】3页(P216-218)
【作者】朱凯;徐瑶;邱野;张秀云;邱智东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延吉133000;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1
【相关文献】
1.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中药药渣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J], 刘焕焕;郭枫;许文迪;邱智东;王伟楠
2.微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J], 贺峦; 高学鹏; 彭杨
3.双向发酵技术在中药渣开发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J], 张庆明;徐云燕;王璐;孙志伟;贾佳
4.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和天然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进展 [J], 程思佳;李顺祥
5.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与中成药药渣再开发 [J], 庄毅;洪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用菌新型固体发酵与中药生物工程

药用菌新型固体发酵与中药生物工程

药用菌新型固体发酵与中药生物工程
庄毅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10)004
【摘要】药用菌新型固体发酵与中药生物工程庄毅(南京中医学院药用菌研究室210029)主题词药用真菌,发酵,生物医学工程我国是最早应用真菌入药的国家,研究、开发药用菌B益受到重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归属陈旧:传统上将药用菌归于植物类,但现代研究已证实真菌与植物...
【总页数】2页(P1-2)
【作者】庄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0.38
【相关文献】
1.中药渣固体发酵亮菌产漆酶研究 [J], 杨丽红;叶选怡;凌庆枝;张超;何军邀;魏兆军
2.红曲霉转化中药葛根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J], 宋艳秋;陈有为
3.基于生物转化技术的药用真菌双向固体发酵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J], 朱凯;徐瑶;邱野;张秀云;邱智东
4.中药桑叶固体发酵前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J], 王吉成;刘轩;徐志伟;车冠达;程宣;唐劲天;翟延君
5.深圳市绿微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绿微康新型天然高效生物发酵产品:陈香乳液、甜香乳液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酵工程制药概述第二抗生素类药物概述常用资料

发酵工程制药概述第二抗生素类药物概述常用资料
象,故也应进行分阶段的控制。碱、酶不稳定,故应尽量 在低温、清洁和严格控制的化学环境下快速操作;
(2)根据选择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结构特点:以四并苯为母核。

、分
离因素
和经
济性

选择
适当
的几步

炼工艺组合,以达到所需要成品纯度; 抑制电子转移的竹桃霉素、抗霉素,抑制氧化磷酸化的短杆菌素、寡霉素。

化学研究
是否新药
动物实验

是否有效


是否新活性
放弃
毒理研究

是否有毒


临床试验
报批生产

是否安全

放弃
菌株鉴定 放弃
放弃
抗生素类药物概述
• 抗生素的定义 • 抗生素的发展史 • 抗生素的命名 • 抗生素的分类 • 抗生素的抗菌谱 •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在低微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他种生物机 能的有机物质。
主4、要抑是制W细ak胞s核m酸an合小品成组的。和抗生环素 境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4)树立高度的安全防护意识,严格实施防火、防爆、防 (6)菌种保存应采用冷冻干燥管或液氮管,可长期保持菌种存活和生产能力稳定。
(4)发酵全过程要求用无菌压缩空气、保持罐内压力大于大气压;
中毒、防窒息等安全操作规程; 3、对一些有纪念意义或按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地方命名及习惯上已采用的俗名仍可继续使用。
抗生素的命名
• 1、凡是由动植物或菌类产生的抗生素,其命名根 据动物学、植物学菌属学的名称而定。如:青霉 素、链霉素、赤霉素、灰黄霉素、蒜素、黄连素 、鱼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内的生物制药固体发酵工程系列及其真菌药物摘要:概述了我国占今中药内的生物制药工程中唯一的固体发酵生产真菌药物的情况,以神曲、猴头菌及槐耳菌质等为代表说明由“制曲工艺”、“固体培养”到固体发酵的理念与工艺的变化与发展,从“普通型固体发酵”发展到“双向型固体发酵”的范例可推断分析占代制曲工艺在基质中应用中药材的作用,说明其貌似粗糙而可能有潜在深刻的内涵履待整理发掘。

现已存在建立固体发酵系列工程的可能性,更显示了中药宝库的丰富内容和菌物药的价值,对指导研发新真菌药物有一定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固体发酵工程;药用真菌;真菌药物;发酵基质;营养基质;药性基质;全性基质;菌质;药用菌质;药性菌质;双向发酵;制曲工艺;固体培养一定水分的“固体发酵基质”上发酵的供药产物。

固体发酵( Solid Substrate Ferment, SSF),即固体基质发酵是我国传统并特有的一类制药生产工艺,古代称之为“制曲工艺”,始于北魏时期,至今已有1 500余年历史,国外尚未见有这类生产工艺产品的药用报道。

国内现代研究发现这类貌如粗陋的生产工艺属中药内唯一的一类内涵丰富的生物制药工程,其产品“菌质”有着特殊的作用与意义,研发道路宽广、前途远大。

为中药固有和仅有的属于发酵工程的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3J。

早期曾用以生产药用的曲、酱、酒(酒酿)等,现代又藉以研发出如槐耳菌质(槐耳颗粒)这类抗癌真菌药物等,其总数约20余种,尚未发现国外有“固体发酵”生产药物的报告或资料与产品等,因此它是中药所特有的生物制药工程,属发酵工程的一类。

它在国内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分3个时期或阶段。

,.,古代的“制曲工艺”及其代表神曲古代(约从公元5世纪起到20世纪60年代)用“制曲工艺”生产多种药用曲类(含药用的酱与酒酿等)。

以神曲[4]为代表,它始记于北魏时期《齐民要术》(公元630年X40年),异名六曲、六神曲,其制作常于春夏之问(温度较适宜),原料(今称发酵基质)用农副产品麦鼓、面粉等和少量赤小豆、杏仁(去皮)等打粉,再混合由中药材鲜辣寥、青篙、苍耳等捣成多汁碎片,使成糊饼状,平铺切块、覆盖、保温(即白然发酵)待其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干燥待用,但对此工艺长期不甚明其理。

神曲性温、味辛,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用于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肮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痢等。

李时珍曰:“昔人用曲都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力更胜之”。

故历史上长期以来认为它有效但又缺理。

神曲沿用至今已有1 500余年历史,其疗效显著是基本原因,现代研究发现神曲中除酵母菌外另有多种真菌,和多种放线菌、细菌等,其白然发酵的菌种复杂,甚至还曾检出黄曲霉,产品成分除大量酵母外,含淀粉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as醇、脂肪、挥发油等,已证实维生素B复合体有一定药效。

其他机理性研究有待广泛深入进行,历史上以制曲工艺生产的曲类产品还有多种(表1),三七发酵产物是片仔痛(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配方组分之中药固有的一类生物制药工程生物技术是现代医药的一个新领域,内容广泛,涉及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其研发潜力强,前途广,因所有其理论、工艺方法等多源白西方,其产品当属西药范畴。

实际上我国中药内早已存在生物工程所制的药物,但长期以来未受到充分注意,致使对它的认识与发展均颇不足,现在看来它是一项历史悠久、由神曲和表1可以看出,“制曲工艺”及其产品有以下特点:所有的原料(发酵基质)的配合组成都是用手工操作,以含有一定水分的固态材料(包括农副产品鼓皮、面粉等)与各种有关中草药混合应用,过去常不明其所以,且其生产方式简陋,既没有固定容器与灭菌措施,也不接种特定菌种,仅略加覆盖保温,经一段时问可长出丝状物,即制作成功。

这实际上是由空气中真菌等白然接种而生长菌丝体发酵的过程。

发酵菌种种类多是另一特点(也有个别品种因基质特殊更适应某一要求来看,显然有颇多不合理处,但所有产品与应种菌种生长,如白梗米较适宜红曲霉菌( Monascus用都有中医药理论经验指导,有性味归经、功能主purpureus Went)生长,在适当条件下会形成“红治等,并有一定疗效,而重要的是要研究阐明它们曲”)。

这些情况从现代生物制药发酵工程的原则的作用机理。

表1古代制曲工艺生产的各种曲类产品Table 1 .Products produced by ancient kojHmaking process 序号一、o.品名IV arna收载本草/ 典籍Hook年代Y aar()thar卿}r ui叭i基质降味归经SnhstrataCharackeristics功能主治I' unction建神曲本草纲目拾遗(清)公元1765白草曲自然发酵麦粉、数皮、紫苏、荆芥等数十种药物降温,味苦归脾胃解表健脾消食、理气化湿、祛寒2半夏曲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公元1151自然发酵半夏、而粉、姜汁胜平.味苦、辛归肺,脾,人肠二经化痰II:咳,消食积,治泄泻采石曲部标十七朋公元1996自然发酵六神曲加枯梗、自术、紫苏等20余种药材4沉香曲饮片新参六神曲、沉香、木香、檀香等20余种药材胜温.味苦归脾胃降温,味苦归脾胃祛风散寒,健胃消食公元1935自然发酵理脾胃气,I I_痛泻,消胀满淡豆豉本l(i})言公元1624豆豉自然发酵人豆、桑叶、青篙性凉.味苦、辛归肺,胃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6白药煎本草蒙签(明)公元1565自然发酵五信子、茶叶胜平.味酸.涩.微甘润肺化痰.I I_血II:泻.解热归心,肺,胃经生津红曲饮膳正要(元)公元1320赤曲红曲霉粳米性温.味甘.无毒归月T.月卑,胃,人肠经活血化癖,健脾消食片仔痛宫廷秘方(明)公元1522- 1566自然发酵二七‘、牛黄、庸香、熊胆降凉,味甘苦辛宁杏执}I I}:}解毒、凉血化癖、消肿1.2近代的“固体培养”及其代表“猴头菇片”至20世纪60年代,生物制药工程的“液体发酵”,尤其如抗生素行业的研发、生产已发展迅速,规模宏大,而此刻真菌药用的制曲工艺刚发展到进入在瓶(袋)内生产的“固体培养”时期。

当时生命科学尚还仅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抱了植物),并将中药内的真菌类中药的“药用真菌”l指由树木上摘下的供药用的由菌丝体构成的真菌白身组织如了实体(灵芝)等、菌核(获菩)等1和真菌在基质上的发酵产物,即“真菌药物”混同起来,以为仅二者的菌丝体与其所构成的各种组织才是所需的药用部分} s},因此,认为在固体培养基(料)上所生长的菌丝体也就是“药用真菌”。

当时用农副产品如甘蔗渣、玉米芯、麦鼓、米糠、玉米粉等粉碎后加适量水,装入专用玻璃瓶(也曾用聚丙烯袋)经高温灭菌处理,冷却后以无菌操作接种经分离、纯化、复栽鉴定后的一种特定菌种,置于白然适温或恒温室内“培养”,其产品称培养物,如用碎甘蔗渣、麦鼓等培养猴头菌[Heracaum eranaceus ( Bull.二Fr.) Pers. }约40 d产生大量菌丝体,故称为“猴头菌丝体培养物”,掏出瓶干燥后作为药材,再经成分提取,将药渣过滤、去除后被称为去渣型应用,清膏制成猴头菇片或胃乐宁等。

当时新药研制也已有初步的药化、药理与临床试验等。

猴头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健脾养胃用于消化道有关疾病等。

另有如云芝[Polysticus versacolor ( L. ) Fr.]用类似方式生产云芝多糖胶囊,临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等。

此外,亮菌} Armallaraella tabescens ( Scop.二Fr. ) Sing1 ,蜜环菌} Armallaraa mellea ( Vahl 二Fr.Qu" 1.]等有用白色玉米粉等“培养”后产品不经成分提取,可直接压片,制成亮菌片用于胆囊炎、肝炎,而蜜环片用于眩晕头痛、神经衰弱等,称无渣型应用。

“固体培养”较“制曲工艺”已有明显进步,如分离纯化的菌种必经复栽鉴定与合理保存并分别培养各级种了,所用培养基(料)则仅限于用农副产品,以供真菌生长所需的碳、氮维生素等营养,它又必经高温灭菌等,再采用无菌操作接种特定菌种并进行适温培养,但全程仍多为手工操作,虽对产品已有初步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等,但还有待完善。

当时所研发的新真菌药物约5种,归地方药政审批,材料要求也较宽泛。

此后新药即改归由卫生部统一审批,要求明显严格。

但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从理论上来看,未能注意正确阐明“培养”与“发酵”的性质及其差别,又缺乏有关真菌药物的各种专业名词术语等也影响其表达的科学性和通俗性,导致因“培养”不能正确体现制作其产品内在的含义与性质,因此在1985年国家新药审批办法颁布前后,就已不再有用“固体培养”的真菌类新药出现,固体培养的存在仅20余年。

1. 3现代的“固体发酵”及其代表“槐耳菌质”从20世纪80年代起真菌药物的研发、生产进入“固体发酵”时期,从生产工艺与方法步骤等来看它与固体培养并无明显差别,但二者的理念、性质等有根本不同,以药用真菌槐耳为例: 槐耳又名槐蛾等,以了实体入药,始于公元3世纪东晋(肘后方)。

唐《新修本草》云:此槐树上菌也,主治五痔脱肛、下血,明《本草纲目》记:味苦、辛、平、无毒、能治风、破血、益力。

槐耳了实体入药至今已逾1 600年,但实际上由清代起新修各本草,都已不收录槐耳,它已被湮没300余年,以致现代《中华本草》等误认它是槐树上的黑木耳} Auracularaa auracula ( Hook) Underw. },而正品槐耳多在其产地民问才有应用,这悬案在本项研究进行后才被澄清。

20世纪80年代据上海肿瘤医院一位主任医师介绍,在该院住院的一位山东(青岛四方)藉的白发性肝癌晚期患者鞠**,因长期服用其乡亲所赠槐耳的沸水浸液,竞致所有肝癌症状消失而康复出院(带瘤生存)。

经前往该院检阅其病历又赴四方等地访问已恢复工作的鞠**本人,又对其所用槐耳进行调研后,认为其所用槐耳是一种担了菌(Bisidiomycotina) ,属于多孔菌科(Polypc}rac二州、栓菌属( Tramete习的真菌了实体,其混淆品种较多,又被当地医药公司认定为“难收购品种”,究其原因是现今产区中国老槐树已很少,树上长有槐耳的更少,村民如偶有所获也多璧藏以备有癌症患者需要。

槐耳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赵继鼎先生鉴定定名为Trametesvobanarophala Murr.,即槐栓菌l }l,多分布于山东、河北等地,主要生长在衰老的中国槐的树干上,经多方寻觅才获得1株生长中新鲜的了实体,用此进行组织分离,对所获菌种经充分纯化又复栽鉴定后,长期保存于液氮缸;其木枝菌种则保存于4 0C冰箱内可存5年,以PDA斜面作为生产菌种。

曾试用瓶栽或袋栽法等均无法生长典型槐耳了实体,用段木法可栽培生长了实体,但其生长周期长(3年),生物效应低,且工艺繁复、成本较高,仅能用于复栽鉴定与菌种复壮等方面,难以满足药用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