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罪
语言侮辱罪立案标准
语言侮辱罪立案标准语言侮辱罪是指以语言、文字、图片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辱骂等行为,侵犯他人的名誉权、人格权。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语言侮辱罪的认定和立案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语言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首先,对于语言侮辱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一、主观方面。
1.故意侮辱,犯罪嫌疑人在使用语言、文字或图片进行侮辱行为时,必须是故意的,即明知对方的名誉权、人格权会受到侵犯,但仍然故意进行侮辱行为。
2.恶意侮辱,犯罪嫌疑人在进行侮辱行为时,必须是出于恶意,即对被侮辱对象有敌意或者恶意中伤、贬低对方。
二、客观方面。
1.具体行为,犯罪嫌疑人的侮辱行为必须是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的,包括口头侮辱、书面侮辱、网络侮辱等。
2.侮辱对象,被侮辱对象必须是具体的个人或者单位,而非抽象的群体或者集体。
3.社会危害性,犯罪嫌疑人的侮辱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即对被侮辱对象的名誉权、人格权造成了实际的损害。
在立案时,公安机关和检察院会根据以上主客观要件综合考虑,对犯罪嫌疑人的侮辱行为进行认定,并依法予以立案追诉。
此外,在具体的案件办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证据的收集,需要充分收集证据,包括侮辱行为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以及被侮辱对象的证言、相关证据材料等。
2.证据的确凿性,证据必须是确凿的,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的侮辱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3.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在立案和办案过程中,需要准确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犯罪嫌疑人的侮辱行为进行认定,并依法进行追诉和审判。
总之,对于语言侮辱罪的立案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主客观要件,并且在办案过程中,需要充分收集证据,确保证据的确凿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依法予以追诉和审判。
希望广大公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文明用语,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侮辱罪是指以言语、文字、图画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诽谤、贬低等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损害了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地位。
在我国刑法中,侮辱罪是一种侵犯名誉权的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是非常明确的。
首先,侮辱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了侮辱行为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侮辱行为必须是以言语、文字、图画或其他方式进行的,而主观要件则是指犯罪人必须是故意的。
也就是说,犯罪人必须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侮辱行为,而不是出于无意识或者疏忽造成的。
其次,侮辱行为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也就是说,侮辱行为必须是公然进行的,且有可能对被侮辱人的名誉造成实际的损害。
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在受理侮辱案件时,通常会对侮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另外,侮辱行为还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个人或者单位进行的。
也就是说,侮辱行为必须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或者单位进行的,而不是泛泛地对一类人或者一类单位进行的。
只有侮辱行为具有特定的
对象性,才能构成犯罪。
最后,被侮辱人对侮辱行为的客观存在和主观恶意的认定也是侮辱罪立案的关键。
被侮辱人必须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了侵害,而犯罪人的主观恶意也必须能够被证实。
只有在这两方面都得到了证实,才能够构成侮辱罪的犯罪事实。
综上所述,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非常明确的,依法保护了公民的名誉权。
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在受理侮辱案件时,将会严格依法审查案件,确保对侮辱行为的认定是准确和公正的。
同时,也提醒广大公民,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出侮辱他人名誉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什么是侮辱罪,侮辱罪必须是公然进行吗?
Without expectations, you will not be disappointed, and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things beyond yourcontrol.(页眉可删)什么是侮辱罪,侮辱罪必须是公然进行吗?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罪必须公然进行。
在我国刑法罪名中有一种罪名叫侮辱罪,但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侮辱罪,以及侮辱罪必须是公然进行吗?其实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只需要从侮辱罪的概念以及它的构成要件就可以得出,下文就将针对这两个问题为大家进行一一解答!一、什么是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
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
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本法第299条之规定,应以侮辱国旗、国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侮辱罪必须是公然进行吗?侮辱罪必须公然进行。
侮辱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几点:(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所谓名誉,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望声誉,是一个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
侮辱罪立案标准及案例
侮辱罪立案标准及案例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具体指的是以言语、文字、图画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损害他人的名誉。
那么,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下面我们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侮辱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的客观性,即侮辱行为的实施;二是行为的主观性,即侮辱行为的故意性。
在客观方面,侮辱行为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施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是言语、文字、图画等方式,只要能够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损害,就可以构成侮辱罪。
例如,某人在公共场合对他人进行辱骂、诽谤,或者在互联网上发布侮辱性言论,都可以构成侮辱罪的客观行为。
在主观方面,侮辱行为需要具备一定的故意性。
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是出于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侮辱的故意,而非无意识的行为。
例如,某人明知对方是公众人物,却故意发布恶意言论,这就构成了侮辱罪的主观故意。
除了以上客观和主观的立案标准外,还需要考虑侮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如果侮辱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或者对被侮辱的个人或团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那么也会加重侮辱罪的处罚力度。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具体分析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比如,某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带有侮辱性言论的文章,对某公众人物进行了人身攻击。
经查证属实后,该行为已经构成了侮辱罪的客观行为。
而在主观方面,该行为人发布言论时已经明知对方是公众人物,且言辞恶劣,故意侮辱对方,也符合侮辱罪的主观故意。
而这种行为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也加重了侮辱罪的处罚力度。
综上所述,侮辱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行为的客观性、主观性和社会危害性。
只有当这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满足,才能构成侮辱罪。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名誉,避免进行侮辱性言论的行为。
希望大家能够在言论自由的同时,做到言行得体,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在非公开场所侮辱他人的行为,根据中国法律可能涉及侮辱罪,具体构成侮辱罪的要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下面将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依法应予以惩处。
根据我国刑法第245条第1款的规定,对他人进行辱骂、讽刺、恐吓等侮辱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侮辱罪。
对“非公众场所”的定义需要明确。
根据普通话用法典、《解释非公众性质》这些规定,非公众场所是指非公共场所,如私人住宅、私人办公室等。
在私人住宅、私人办公室等非公共场所侮辱他人的行为,也可以视为侮辱罪。
构成侮辱罪的关键是“情节严重”。
具体来说,侮辱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行为必须是公然的、当众的,不能是私下的一对一交流;二是行为必须对别人的人格、名誉或者其他人身利益造成了公然的明显而较大的损害。
若侮辱行为未公然进行或者其影响较小,可能不构成侮辱罪。
依据以上分析,非公众场所对他人进行辱骂、讽刺、恐吓等侮辱行为,情节严重的话,是可能构成侮辱罪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法律的适用和具体案件的处理是有相互联系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在司法实践中,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的行为往往需要通过被害人的报案、公安机关的立案调查、检察院的审查起诉和法院的判决等程序来确认和处理。
也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进行综合评判,确定其是否构成侮辱罪以及所适用的量刑。
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的行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构成侮辱罪,但是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判断和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权益,避免言行不当,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侮辱罪立案标准及案例
侮辱罪立案标准及案例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其行为对象主要是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侮辱。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构成了侮辱罪呢?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呢?本文将就侮辱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案例进行探讨。
首先,侮辱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构成侮辱罪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一是明知是他人,而对他人进行侮辱;二是具有公开性,即通过言辞、行为或者其他方式公开进行;三是损害了他人的名誉,使其受到了社会公众的轻视、嘲笑或者其他不良影响。
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要件,才能构成侮辱罪。
其次,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侮辱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的客观性,即侮辱行为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的臆测或者猜测;二是损害的主观性,即侮辱行为必须是有意识地损害了他人的名誉,而不是无心之失或者无意识的行为。
只有在行为的客观性和损害的主观性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侮辱罪,才能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侮辱罪的案例。
在司法实践中,侮辱罪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某人在公共场合对他人进行侮辱性言论,导致被侮辱者名誉受损;又比如某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侮辱性言论,引起公众对被侮辱者的不良评价。
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侮辱罪的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司法经验和教训。
综上所述,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对他人进行侮辱性行为,以免触犯法律。
同时,对于侮辱罪的案件,司法机关也应该依法严肃处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侮辱罪的立案标准侮辱罪是指以言语、文字、图画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贬低的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侮辱罪是一种公诉案件,需要符合一定的立案标准才能进行起诉。
那么,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侮辱罪的立案标准之一是侮辱行为必须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
这意味着侮辱行为必须是有意的,而非无心之失。
只有在侮辱行为具有恶意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侮辱罪。
因此,在立案时,需要充分证明被告对被害人的侮辱行为是有意的,而非无意的言论或行为。
其次,侮辱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这意味着侮辱行为必须对被害人的名誉、声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且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只有在侮辱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侮辱罪。
因此,在立案时,需要充分证明被告的侮辱行为对被害人和社会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另外,侮辱行为必须经过被害人的投诉或检举。
这意味着在立案时,需要有被害人的投诉或检举材料作为证据,证明被告的侮辱行为已经对被害人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只有在有被害人的投诉或检举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侮辱罪的立案条件。
最后,侮辱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客观证据。
这意味着在立案时,需要充分的客观证据证明被告的侮辱行为确实存在,而非凭空指控。
只有在有充分的客观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侮辱罪的立案条件。
综上所述,侮辱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侮辱行为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经过被害人的投诉或检举、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客观证据等条件。
只有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侮辱罪,才能进行立案起诉。
希望通过对侮辱罪的立案标准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侮辱他人。
侮辱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侮辱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侮辱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侮辱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犯罪行为,其刑罚为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剥夺政治权利。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其中,公然贬低指的是将他人置于公众面前,以让他人受到羞辱或者耻笑的方式,使其受到精神上的伤害。
侮辱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犯罪行为,其刑罚为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剥夺政治权利。
对于侮辱罪的刑罚,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犯侮辱罪,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的,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金。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侮辱罪的判断,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情节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同时,我国《刑法》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结语
发别人裸照,如果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但一般情况下可由公安机关进行治安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隐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什么是侮辱罪
什么是侮辱罪
第一,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的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以暴力侮辱人身时,可定为侮辱罪,所谓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粪便泼人,或者以墨涂人,把别人家的衣服当内裤穿还出来炫耀等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是行为或者言语上的暴力,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
第三,采用粗暴的或者激烈的言语进行侮辱的行为,造成情节严重的,也可以构成本罪,例如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受害人进行嘻笑、辱骂,以及挖其隐私出来炫耀等等,或者散布受害人的生理缺陷等等,如果受害人无法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承受,可能会导致出现某些精神疾病,这都是由于侮辱行为引起的严重后果,应以侮辱罪论处。
侮辱罪、诽谤罪
1侮辱罪和诽谤罪的特征:这两种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客观方面表现不同: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我们应当注意:侮辱罪和诽谤罪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
)犯罪手段是不同的: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
前者不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为,情节就够了,而后者必须有捏造他人事实,并公开扩散两个行为。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行为人是出于故意,并具有贬低、破坏他人人格、名誉的目的。
认定:要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把侮辱罪和诽谤罪和一般的侮辱、诽谤区别开来。
要把《刑法》上的侮辱、诽谤罪与《民法》的侮辱、诽谤行为区别开来。
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和诽谤罪在一般情况下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界限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
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3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界限二者都表现为陷害他人,主要区别是: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侮辱罪立案标准
侮辱罪立案标准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是指在侮辱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公安机关或检察院可以对其立案侦查或提起公诉。
那么,侮辱罪立案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侮辱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侮辱行为的客观性,二是侮辱行为的主观性。
客观上,侮辱行为必须是以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了贬低、污辱或者侮辱的行为。
这种行为必须具有明显的侮辱性质,能够对他人的名誉、尊严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主观上,犯罪嫌疑人必须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侮辱行为,即其具有明显的侮辱目的和主观动机。
其次,侮辱行为的客观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对他人进行辱骂、威胁、诽谤等行为;二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人身攻击、造谣传谣、诋毁他人名誉等行为;三是通过暴力行为、侮辱性动作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
这些行为必须具有明显的侮辱性质,能够对他人的名誉、尊严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再次,侮辱行为的主观标准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故意和主观恶意。
故意是指犯罪嫌疑人对其侮辱行为的结果和后果有明确的预期和意识,即其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侮辱行为。
主观恶意是指犯罪嫌疑人对其侮辱行为的对象具有恶意和敌意,即其具有明显的侮辱目的和主观动机。
最后,侮辱罪立案的标准还需要综合考虑侮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侮辱行为的严重程度、侮辱行为的后果等因素。
只有当侮辱行为达到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和严重程度,且对被侮辱人的名誉、尊严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时,才能够构成侮辱罪,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才能够对其立案侦查或提起公诉。
综上所述,侮辱罪立案的标准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和主观要件,需要综合考虑侮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程度、后果等因素。
只有当侮辱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构成侮辱罪,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才能够对其立案侦查或提起公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进行侮辱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骂人侮辱罪案例
骂人侮辱罪案例骂人侮辱罪是指在公共场合或者通过信息网络等方式,对他人进行言语上的侮辱、辱骂行为,损害他人的名誉和人格尊严,构成犯罪行为。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骂人侮辱罪的案例。
案例一,某市某小区居民因邻里纠纷,张某在微信群中对王某进行连续数日的辱骂和侮辱,言辞激烈,引起了王某的极大愤怒和困扰。
王某因此在公安机关报案,张某最终被依法判处行政拘留。
案例二,某公司员工因工作纠纷,向同事连续发出恶语相向的言论,并在公共场合进行人身攻击。
受害人因此受到了严重的精神伤害,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最终判决加害人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失费用。
案例三,某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对一位公众人物进行连续数月的恶意辱骂和诋毁,导致该公众人物的名誉受损,影响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公众人物通过律师向网民提起诽谤诉讼,最终获得了名誉恢复和经济赔偿。
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了骂人侮辱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使用,骂人侮辱罪案件也日益增多,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抵制言语上的侮辱和辱骂行为,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
作为文档创作者,我们要积极倡导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用文明的语言和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避免言语上的侮辱和辱骂行为。
同时,法律也对骂人侮辱罪有明确的规定和处罚,任何人都不能侥幸逃脱法律的制裁。
总之,骂人侮辱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受害人的精神和人格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我们要自觉抵制和反对这种不良行为,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侮辱罪、诽谤罪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侮辱罪、诽谤罪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第246条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条文注释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客观表现为行为人采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如言词、文字、图画等),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贬低其人格,毁坏其名誉。
若行为人使用暴力的方法侮辱他人,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客观表现为行为人无中生有的编造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虚假事实并向众人扩散的行为。
“情节严重”是指诽谤他人手段恶劣、后果严重或者影响极坏等情况。
本条规定的两个罪名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若受害人未告诉,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1. 引言1.1 侮辱罪概述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一种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犯罪行为。
侮辱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他人进行侮辱性言语或行为,损害他人的名誉,使其受到精神上的伤害。
侮辱罪是一种触碰他人尊严的行为,往往会导致社会关系的紧张和矛盾的加剧。
侮辱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有意识地对他人进行侮辱性行为或言论、使受害人感到屈辱和丢脸、损害其名誉。
侮辱罪对社会风气的破坏性较大,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会依法对侮辱犯罪行为进行严惩。
对于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是否构成侮辱罪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侮辱行为的性质、受害人的感受以及社会公序良俗等因素。
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本质上也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因此也有可能构成侮辱罪。
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权衡各种因素,确定是否构成犯罪,从而责成犯罪分子承担法律责任。
1.2 公众场所和非公众场所的区别公众场所和非公众场所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对外界的开放程度和人员的参与程度。
公众场所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入和参与的区域,如街道、商场、公园、餐厅等。
在这些场所,人们与他人有着较多的交往和接触,行为和言论容易受到他人的监督和影响。
而非公众场所则是指只有特定人员或群体可以进入的区域,如家庭、公司、学校、私人会所等。
在这些场所,人们通常可以享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和自由,行为和言论相对隐私和自由。
在法律上,公众场所和非公众场所的区别对于侮辱罪的构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公众场所,因为其开放性和参与程度高,他人很容易目击和记录侮辱行为,被侮辱者也更容易受到众人的支持和保护。
因此,在公众场所侮辱他人更容易构成侮辱罪,法律责任也更为严重。
而在非公众场所,由于其私密性和封闭性,侮辱行为往往难以被第三人发现,受害者也更容易处于孤立无助的状态,因此对侮辱罪的惩罚力度可能相对较低。
2. 正文2.1 侮辱他人的定义侮辱他人,是指在言语和行为上对他人进行轻蔑、贬低、羞辱或损害尊严的行为。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行为是否构成侮辱罪,需要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而定。
以下将以中国法律为例进行阐述。
在中国,侮辱罪是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5条的规定,以言语、文字、图画或者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拘役、管制,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低于三年的三种主刑之一。
所以依法来说,在非公众场所,如私人场所中的侮辱行为是可以构成侮辱罪的。
不过,是否构成侮辱罪,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 行为方式:侮辱行为的方式包括言语、文字、图画或其他方式。
这表示行为形式比较广泛,不仅限于口头言语的侮辱,还包含书面或其他行为方式。
2. 侮辱对象:侮辱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特定的机构。
对于侮辱对象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宽松性,不仅仅是限定在个人之间的侮辱,也包括对群体成员的侮辱。
3. 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侮辱行为在法律上有一定的构成要素,包括言辞、内容或者影响的严重性。
言辞或内容需要对他人进行了解或辱骂,而影响的严重性包括对他人的名誉、尊严等造成的较大损害。
一般来说,如果侮辱行为具备了以上要素,就可以认定为构成侮辱罪。
需要注意的是,侮辱罪的构成还受到国家法律对公众场所的界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公众场所是指专供公众活动的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
在非公众场所进行侮辱行为时,也要根据文中提到的构成要素进行评判。
我国法律允许辱骂等轻微言语冲突的调解和解释。
如果行为属于一般的争吵或矛盾,而言语不当的情况下被对方告发,轻微的辱骂或侮辱行为可能不会追究刑事责任,而是被判处行政处罚,如罚款等。
非公众场所的侮辱行为可以构成侮辱罪,但是具体是否构成侮辱罪要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以及具体情况进行评判。
如果侮辱行为符合侮辱罪的构成要素,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是否构成侮辱罪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侮辱罪是指公然侮辱他人,有碍社会公共秩序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行为。
那么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呢?这个问题涉及法律、道德和社会公共秩序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要了解侮辱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是指在公共场所,或者在非公共场所但是公开发表的,侮辱他人的行为。
而构成公然侮辱罪的要件是:一是要有侮辱他人的具体行为,包括言语、行动等;二是要有公然侮辱的场所,包括公共场所和公开发表的场所;三是侮辱行为必须有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从法律角度来看,只有符合以上三个要件的侮辱行为才能构成公然侮辱罪。
那么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是否构成侮辱罪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非公众场所包括哪些地方。
一般来说,家庭、工作场所、社交场所等都可以被视为非公众场所。
在这些地方,人们本应该放松心情,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必时刻担心遭到他人的侮辱。
在这些地方侮辱他人的行为却并不少见。
对于这种情况,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那么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是否就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呢?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侮辱他人在非公众场所不构成侮辱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侮辱他人。
在很多情况下,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也会导致家庭纷争、办公室矛盾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就算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也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对于这种情况,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规定,对于因侮辱他人所造成的损害,侵权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道德和社会公共秩序的角度来看,无论在公众场所还是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都是不可取的行为。
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尊严,不应该轻易用侮辱言行伤害他人。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伤害他人。
而且侮辱他人行为会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虽然不构成侮辱罪,但是依然具有严重的法律和道德危害。
司法考试刑法关于侮辱罪诽谤罪的问题
司法考试刑法关于侮辱罪诽谤罪的问题侮辱罪与诽谤罪是刑法中常见的两种侵权行为,两者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区分与界定。
本文将从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定义、区别、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考试中有关这两种罪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一、侮辱罪的定义与特征侮辱罪是指以语言、文字、动作等方式,公然对他人进行侮辱、诋毁或者是针对他人恶意的讽刺、挖苦等行为,严重损害了他人的名誉、尊严。
在法律上,侮辱罪属于一种轻罪,在刑法中往往与诽谤罪构成对比。
从法律特征上看,侮辱罪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行为方式特征:侮辱行为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各种方式进行,如人身攻击、贬低他人形象等。
2. 公然性特征:侮辱行为要求是公开地进行,即在一定场合下,有一定人群作为目击者。
3. 损害性特征:侮辱行为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他人的名誉或尊严,对他人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损伤。
在司法考试中,考生需明确侮辱罪的定义特征,能够在实例分析中准确判断是否构成侮辱罪的行为。
二、诽谤罪的定义与要素诽谤罪是指以虚构或者变造的事实,对他人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传播,使他人受到了名誉损害,一般是对公民的名誉损害。
和侮辱罪相比,诽谤罪具有一定的严重性,受到法律的更为严格的限制与处罚。
诽谤罪的定义与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实虚构或者变造:诽谤行为必须以虚构或者变造的事实为基础,通过对他人名誉的伤害来达到某种故意目的。
2. 传播方式:诽谤行为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进行,如传播谣言、发表诽谤性言论等。
3. 名誉受损:诽谤行为对他人的名誉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使其名誉受到了负面影响。
在司法考试中,理解诽谤罪的定义与要素,并能够辨别何种行为构成诽谤罪,是考生必备的知识点。
三、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与联系尽管侮辱罪和诽谤罪在法律上有明确的界定,但两者之间有一些联系和区别。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对象不同:侮辱罪通常是对他人进行的人身攻击,而诽谤罪则是对他人利益(主要是名誉权)的侵害。
恶意辱骂诋毁别人是什么罪
恶意辱骂诋毁别⼈是什么罪⼤家都知道,恶意地诋毁⼀个⼈的话,有可能会让对⽅出现抑郁症等严重情况,甚⾄会直接让对⽅⾃杀,这些都是属于⾮常恶劣的循环,那么恶意辱骂诋毁别⼈是什么罪?下⾯由店铺⼩编为⼤家进⾏相应的解答,以供⼤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恶意辱骂诋毁别⼈是什么罪恶意辱骂诋毁别⼈构成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般辱骂⾏为侵犯了对⽅的名誉权,构成民事侵权责任,应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条之规定处五⽇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以上⼗⽇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以暴⼒或者其他⽅法公然侮辱他⼈或者捏造事实诽镑他⼈,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百四⼗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或者其他⽅法公然侮辱他⼈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络实施第⼀款规定的⾏为,被害⼈向⼈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侮辱他⼈⼈格可不可以拘留依据刑法和治安管事处罚法的规定,公然侮辱他⼈⼈格情节严重的,可以进⾏治安拘留,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条有下列⾏为之⼀的,处五⽇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以上⼗⽇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法威胁他⼈⼈⾝安全的;(⼆)公然侮辱他⼈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企图使他⼈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及其近亲属进⾏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扰他⼈正常⽣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隐私的。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
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
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指的是处于公共场所或通过公共传播媒介,以
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他人进行轻蔑、贬低、诽谤、诅咒等有损人格、名誉的
言语或行为,触犯他人尊严和人格尊严,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犯罪行为。
那么,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能否构成侮辱罪呢?可以肯定地说,只有在公众场合或
公共传播媒介上进行的侮辱行为才构成侮辱罪,而在非公众场所,即使言辞恶劣,也不构
成侮辱罪。
这是因为侮辱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公然”,即处于公共场合或经公共传播媒介传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5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
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判处罪行较重的处罚。
”
因此,非公众场所的侮辱行为,虽然恶劣,但只属于个人之间的纠纷,没有侵犯他人
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不是犯罪行为。
这种情况下,被侮辱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进
行维权,请求对方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等。
当然,如果非公众场合的言论涉及到诽谤、造谣等行为,严重影响到他人的名誉和利益,也是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维权的。
此时,被诽谤者可以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赔
偿自己的经济损失。
总之,在非公众场所侮辱他人不能构成侮辱罪,但仍然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他人
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弘扬社会正气,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侮辱罪一、什么是侮辱罪(侮辱罪定义)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
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
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本法第299条之规定,应以侮辱国旗、国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侮辱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侮辱罪的概念侮辱罪构成要件侮辱罪如何认定侮辱罪量刑标准侮辱罪立案标准侮辱罪司法解释侮辱罪辩护词侮辱罪案例侮辱罪的法律咨询侮辱罪律师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他人的行为行为的主要手段有:(1)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
例如以粪便泼人,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
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
(2)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隐私,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所谓“公然”侮辱,是指当着第三者甚至众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
公然并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场。
如果仅仅面对着被害人进行侮辱,没有第三者在场,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则不构成侮辱罪。
因为只有第三者在场,才能使被害人的外部名誉受到破坏。
侮辱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但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确认的。
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侮辱罪。
死者不能成为本罪的侮辱对象,但如果行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实际上是侮辱死者家属的,则应认定为侮辱罪。
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
虽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但不属于情节严重,只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等情形,如强令被害人当众爬过自己的跨下;当众撕光被害人衣服;给被害人抹黑脸、挂破鞋、带绿帽强拉游街示众;当众胁迫被害人吞食或向其身上泼洒粪便等污秽之物;当从胁迫被害人与尸体进行接吻、手淫等猥亵行为;因公然侮辱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者自杀身亡;多次侮辱他人,使其人格、名誉受到极大损害;对执行公务的人员、妇女甚至外宾进行侮辱,造成恶劣的影响;等等。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构成本罪主体。
对于以期刊杂志刊登侮辱、诽谤他人文章的,根据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24日发布的《期刊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第36条规定,任何期刊凡违反本规定,刊登侮辱、诽谤他人的内容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区别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收入;停止出售;没收或销毁违法期刊;定期停刊;停业整顿;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
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1,诽谤罪必须有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的行为,而侮辱罪不一定用捏造事实的方式进行。
如果是以公然宣扬他人某些真实事实的方式贬低他人人格、名誉的,如公然宣扬他人婚外情,是侮辱而不是诽谤。
2,侮辱罪除可用口头、文字方式实施外,还可以用暴力方式实施,而诽谤罪不可能用暴力方式实施,诽谤行为在事实上只能是口头的或文字的。
四、侮辱罪的处罚根据本条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本条同时规定,犯侮辱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告诉才处理”,根据本法第38条的规定,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
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本法之所以侮辱罪要告诉才处理,是考虑到侮辱行为大都发生在家庭成员、邻居、同事之间或日常生活之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且社会危害性不是很大,多数场合下可以通过调解等缓和力式来解决。
此外,被害人可能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受到侮辱的事实,如果违反被害人的意志而提起诉讼,采用刑事制裁的方法解决反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需要指出:“告诉才处理”,并不是说不告诉不构成犯罪,而是说不告诉对这种犯罪就不提起诉讼。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是指侮辱行为引起了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等后果,被害人无法告诉或失去告诉能力的情况。
“危害国家利益”,是指侮辱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外交使节等特定对象,既损害被害人个体的名誉,又危害到国家利益的情况。
赢了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侮辱罪的处罚侮辱罪的刑事处罚侮辱罪的认定侮辱罪的认定什么是侮辱罪什么是侮辱罪侮辱罪的概念侮辱罪构成要件侮辱罪如何认定侮辱罪量刑标准侮辱罪立案标准侮辱罪司法解释侮辱罪辩护词侮辱罪案例侮辱罪的法律咨询侮辱罪律师来源:(侮辱罪/s/370379.html)心怀法治.相关法律知识•劳动仲裁判决后胜方可以撤销吗/s/664583.html•劳动仲裁的开庭通知什么时候送达/s/664582.html•办理农机补贴是商家办理还是个人办理/s/664581.html•头胎早育再婚办准生证罚款吗/s/664580.html•兵役登记每一年都要吗 /s/664579.html •去哪里申请劳动仲裁调解书无效/s/664578.html•2018年满10年军人可以转业吗/s/664577.html•不属于公司的员工如何答辩劳动仲裁/s/664576.html•逾期支付工资仲裁申请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 /s/664575.html•异地二手车可以本地上户吗/s/664574.html•教育部强调十项严禁:严禁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s/664573.html•劳动仲裁起诉费用大概是多少/s/664572.html•做农业项目政府给企业有哪些优惠政策/s/664571.html•出生证遗失证明书写格式2018/s/664570.html•仲裁判决后执行怎么办 /s/664569.html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送达申请人多长时间/s/664568.html•民政部:拟规定(2018)儿童福利机构监控录像至少保存3个月/s/664567.html•当兵可以选兵种吗 /s/664566.html •车辆上牌程序是什么 /s/664565.html •养殖项目补贴申请需要哪些证件/s/664564.html•当兵退伍后档案有什么用处/s/664563.html•劳动仲裁哪些人能争取各自的利益/s/664562.html•购买节能车如何申请政府补贴/s/664561.html•职工申请劳动仲裁时要注意的问题/s/664560.html•用人单位可以去申请仲裁吗/s/664559.html•双倍工资的执行是不是劳动仲裁范围/s/664558.html•2018年成都房屋限购,哪些人能买房/s/664557.html•参军入伍能拿多少钱,退役后包安置吗/s/664556.html•农村老人办低保的条件 /s/664555.html •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方式有哪些/s/664554.html•当兵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结婚/s/664553.html•劳动仲裁裁决书和法律判决书的区别/s/664552.html•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s/664551.html•大学生当兵退伍后考公务员有什么优惠政策/s/664550.html•大学生义务兵的工资津贴是多少/s/664549.html•2018法定假期高速免费通行具体时间/s/664548.html•补发身份证的程序 /s/664547.html •土地流转出去,政府补贴多少钱/s/664546.html•单位在劳动仲裁时要找律师吗/s/664545.html•国家对当兵十二年安置吗/s/664544.html•2018驾驶证消分新规定(2018)/s/664543.html•成年人是否可以改名字 /s/664542.html •农村三类低保多少钱 /s/664541.html •微信上传身份证安全吗 /s/664540.html•广州房屋鉴定收费标准(2018年)是什么样子的/s/664539.html•现在当兵的待遇和补助是怎么样的/s/664538.html•结婚户口迁入申请书(2018最新)/s/664537.html•集体户口转个人户口有时间限制吗/s/664536.html•当兵的安置卡是否有有效期限/s/664535.html•劳动仲裁可不可以当庭追加申诉/s/664534.html•户口簿能不能买火车票 /s/664533.html •2018年户籍迁移新规定(2018)/s/664532.html•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立法/s/664531.html•买空调可以享受家电下乡补贴吗/s/664530.html•任何兵种都可以当兵期间结婚吗/s/664529.html•户籍性质一栏书写格式2018/s/664528.html•当兵退伍后,档案有什么用处/s/664527.html•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申请国家补贴/s/664526.html•二手车如何置换新车 /s/664525.html •2018年赌博新规定(2018),你知道吗/s/664524.html•不签劳动合同仲裁需要准备什么材料/s/664523.html•户口类别是什么意思 /s/664522.html •最高检:严格遴选检察官标准(2018年)和程序,建立员额退出机制 /s/664521.html•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仲裁申请书(2018最新)注意事项/s/664520.html•户口簿和身份证丢了怎么补办/s/664519.html•当兵后满35岁必须退役转业吗/s/664518.html•2018年征兵时间要求及条件/s/664517.html•实习律师可以出仲裁庭吗/s/664516.html•劳动仲裁是当庭宣判吗 /s/664515.html •最高检: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监察委的协调衔接机制/s/664514.html•每年什么时候可以去参军/s/664513.html•欠债不还能申请仲裁委员会吗/s/664512.html•环保部:新建有副产品四氯化碳项目须配套处置设施/s/664511.html•2018年疾残个人低保申请怎样写/s/664510.html•当兵需要什么学历中专可以吗/s/664509.html•农业部:转基因产品食用不食用由消费者自己决定/s/664508.html•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享受条件/s/664507.html•劳动仲裁程序中申请人死亡怎么办/s/664506.html•参军体检视力标准(2018年)是什么/s/664505.html•黄标车提前报废有国家补助吗/s/664504.html•在校大学生当兵什么待遇/s/664503.html•直招士官入伍后其家庭享受军属待遇吗/s/664502.html•我国拟规定(2018)儿童福利机构监控资料至少保存3个月/s/664501.html•农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国家有哪些政策/s/664500.html•2018年黑龙江车改方案和补贴/s/664499.html•劳动争议仲裁延期举证的法条中对举证期限的规定(2018)有哪些 /s/664498.html•迁到杭州集体户口好吗 /s/664497.html •民事诉讼法撤销仲裁裁决的要求是什么/s/664496.html•户口簿分开要什么手续 /s/664495.html •市场租房补贴申请条件及市场租房补贴标准(2018年) /s/664494.html•退伍安置地就是入伍地吗/s/664493.html •农业部:粮食收购价市场化改革是大方向/s/664492.html •2018大学生当兵的优惠政策/s/664491.html •2018义务兵两年能拿多少钱/s/664490.html •劳动仲裁能否超出仲裁请求/s/664489.html •工伤劳动仲裁书上会写赔偿钱数吗/s/664488.html •劳动仲裁了还能不能更改/s/664487.html •申请劳动仲裁大概得多长时间/s/664486.html •大学毕业生士兵入伍多久才可以提干/s/664485.html •积分入户必须要先办居住证吗/s/66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