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认同内化——课堂活动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指导思想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实施的建议为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理念(一)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

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幼儿园学习五个认同的简报分享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学习五个认同的简报分享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学习五个认同的简报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们不仅学习知识,还培养了解和接纳自我和他人的能力。

孩子们在认同中学到了很多重要的技能和价值观。

今天,我们将共享五个认同的简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一、认同的定义及其重要性认同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裙体的认同感和认同行为,是个体在裙体中所产生的对自我的确认和认同。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认同感非常重要。

认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孩子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认同的培养方式1. 提供与孩子们芳龄相适应的学习材料和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认同的快乐。

2.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和信任他人。

3. 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

三、认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认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认同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认同也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注重认同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四、认同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团体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团队意识。

2. 利用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导孩子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家园共育,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提高教师认同教育的专业水平1.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认同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认同的专业水平。

2. 加强园区认同教育的研究和交流,促进学校认同教育水平的提高。

3. 注重教师个体认同的培养,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和个人成长规划等方式,提高教师认同教育的专业素养。

总结:幼儿园教育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阶段,认同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孩子们的认同感,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15。

感知·认同·内化·践行

感知·认同·内化·践行

感知·认同·内化·践行作者:吴姣来源:《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09期摘要:哲学课堂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的功能。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知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通过辩证交流实现价值认同,在价值选择中实现内化,并以行动亲历践行,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课堂;价值选择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33-04思想政治课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中,哲学对于陶冶高中生求真、崇善、向美的任性,培养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企及的独特功能[1]。

笔者尝试沿“感知——认同——内化——践行”之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合作探究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涵了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是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推进。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已接近成熟,思维力正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急剧转化,兼具独立性和逆反性两大心理特征。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感知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佐藤学曾说过:“‘同步教学’的风景在欧美各国正进入博物馆,‘合作学习’的课堂风景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上所有课堂的典范。

”[2]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合作与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从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求索真理的历程”时,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事先布置了小组合作探究作业,将全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分别承担6个课题:课题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课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具体历程课题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解读课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解读课题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准则解读课题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时代意义每个小组除了完成本组课题研究外,可就其他课题提出书面质疑,并写进报告。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40题)1、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答案】 B2、下列关于活动表现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活动表现评价主要形式是自我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C.活动表现评价主要形式是教师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只能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答案】 B3、( )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A.智力B.性格C.能力D.气质【答案】 B4、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答案】 D5、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

A.实物B.化学实验C.投影仪D.模型【答案】 B6、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总反应式为Mg+H2O2=Mg(OH)2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答案】 B7、“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A.自主学习B.“填鸭式”教学C.启发式教学D.研究性教学【答案】 B8、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答案】 C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B.农业上用石灰水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线和棉线D.用电镀厂的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答案】 D10、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1参加了新教材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不可估量的。

它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精彩。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

平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

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

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

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

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教材知识的认识。

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程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新教材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

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善于总结和回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幼儿园学习五个认同的简报

幼儿园学习五个认同的简报

幼儿园学习五个认同的简报幼儿园学习五个认同的简报第一部分:什么是认同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份、特征和价值感到接受和认可的过程。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认同感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第二部分:第一个认同——家庭认同家庭认同是幼儿园学习中的第一个环节。

孩子们在家庭中学习到自己的身份、文化和价值观,这构成了他们的内在认同基础。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家庭背景的了解和尊重,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的家庭认同感。

例如,开展家庭文化分享活动,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家庭传统和习俗,促进互相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部分:第二个认同——同伴认同同伴认同是幼儿园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与同伴互动,孩子们学会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建立友谊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组织各种游戏和合作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意识。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发展社交技能,还能够增进他们对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认同。

第四部分:第三个认同——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幼儿园学习中的核心。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体验,孩子们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同感。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提供各种多样的学习机会,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并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

同时,老师也应该注重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们在取得进步时感到自豪,加强他们对自我的认同。

第五部分:第四个认同——幼儿园认同幼儿园认同是孩子们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次集体学习经历,对他们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能够学习到纪律、规则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与各种团体活动,孩子们逐渐融入幼儿园的大家庭中,形成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六部分:第五个认同——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幼儿园学习的最终目标。

通过幼儿园学习的体验和积累,孩子们能够逐渐融入社会,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2022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5篇

2022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5篇

2022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5篇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1暑假期间,全区进行线上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韩震老师的详细讲解为我们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韩震老师的独到见解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意义。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

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是通过生活讲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

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

韩震老师谈到: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讲道理,韩老师的观点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核心素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

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

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

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教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韩老师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

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育领域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且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一部分时,他们的学业成就和学习动机也会更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参与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首先,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温暖友好的语言、微笑和鼓励性的姿态来与学生建立联系。

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安全和受尊重,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意愿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活动和讨论来建立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营造出一个积极互助的学习环境。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有效途径。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

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学生的参与也是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

通过积极参与,学生不仅能够增加他们对学习的投入感,还能够与教师和同学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加强他们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内外的学习项目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学习群体中的一员,并通过合作交流不断提升自己。

最后,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的成就来给予他们正向的反馈。

在学生取得进步或者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认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策略。

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动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个认同教育教师发言稿

五个认同教育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认同教育的几点看法。

认同教育,是一种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以下是我对认同教育的五个认同,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认同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和特长。

认同教育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自信中茁壮成长。

二、认同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认同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三、认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面对未来挑战时所必备的关键能力。

认同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四、认同教育倡导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认同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认同教育倡导终身学习,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种责任和乐趣,让他们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认同教育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认同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关注自身的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同时,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爱心和耐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在认同教育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总之,认同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理念,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倡导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要坚定认同教育的信念,努力践行认同教育的理念,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标指出在第一学段主题活动中认识学生

课标指出在第一学段主题活动中认识学生

课标指出在第一学段主题活动中认识学生
在第一学段主题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与各种主题活动,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这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通过主题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情感认知。

首先,在第一学段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精心设计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获得愉悦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过让学生参与团队合作的主题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此外,教师在第一学段的主题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
造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在第一学段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
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卓尼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三

卓尼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三

卓尼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转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推断题对错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需遵循的原则是()。

单项选择题: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3:学校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A、劝说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熬炼法4:根据自我意识进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单项选择题:A、7岁B、3岁C、12岁D、18岁5: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智力分为()单项选择题:A、一般智力和特别智力B、言语智力和规律一数学智力C、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D、情境智力和阅历智力6: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单项选择题: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7: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是()单项选择题:A、动作直观B、模象直观C、实物直观D、言语直观8:以大写意国画风格为特色,开红花墨叶一派的画家是()。

单项选择题:A、张大千B、黄宾虹C、徐悲鸿D、齐白石9:白炽灯泡是谁创造的()。

单项选择题:A、波波夫B、爱迪生C、西门子D、马可尼10:同学形成道德认知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和道德评价。

单项选择题:A、道德观念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11:遗传素养能使人进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推断题对错12:()提出了老师成长公式:阅历+反思一成长。

单项选择题:A、布鲁纳B、波斯纳C、布鲁巴奇D、科顿13:一位教育工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力气。

单项选择题:A、权力C、威武D、人格14: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是()单项选择题:A、群体分散力B、群体压力C、群体规范D、群体舆论15:“授人以台仅供—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单项选择题:A、学问的传授B、进展同学自身的力量C、培育同学乐观的心理品质D、培育同学良好的思想品德16: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的是()。

龙岩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5

龙岩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5

龙岩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考试版】1:课题方案即()。

单项选择题:A、单元方案B、教案C、课时方案D、教学大纲2: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多项选择题A、爱国主义情感B、集体主义情感C、义务感和责任感D、事业感E、自尊感和耻辱感3:心智技能的特点有()多项选择题A、观念性B、绽开性C、内潜性D、简缩性E、物质性4: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打算其胜利与否的关键因素是()。

单项选择题:A、老师B、学法C、课程表D、学校环境5: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学问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推断题对错6: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多项选择题A、动作学习B、学问学习C、技能学习D、阅历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7: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单项选择题:A、国家教育B、民主教育C、制度化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8:皮亚杰讨论道德进展的主要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自然观看法B、试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9:从动作是否连贯的角度来看,跑步属于__________;从参加的肌肉群的性质来看,跑步属于__________。

()。

单项选择题:A、连续的动作技能微小型动作技能B、连续的动作技能粗放型动作技能C、非连续的动作技能粗放型动作技能D、非连续的动作技能微小型动作技能10:能够为人的身心进展供应前提的因素是教育。

推断题对错11:现代同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多项选择题A、班级管理B、常规管理C、常能管理D、德育管理E、环境管理12:实物直观一般比模象直观教学效果好。

()推断题对错13:学习迁移的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

多项选择题A、正迁移与负迁移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与详细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E、抽象迁移与概括迁移14:由于对某种详细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快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是()。

单项选择题:A、想像的道德情感B、情境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理性的道德情感15:某学校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西陵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四

西陵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四

西陵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打印版】1:个人活动包括()。

单项选择题:A、体育竞赛B、学科小组C、科普讲座D、写日记2:课堂效率的凹凸,主要取决于老师。

()推断题对错3:品德形成经受了哪些阶段()多项选择题A、依从B、认同C、内化D、反复E、定向4: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分是()。

多项选择题A、社会性B、生产性C、实践性D、意识性E、科学性5: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

()推断题对错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同学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爱护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同学的一项义务C、同学的家境贫寒,家长可以允许同学辍学,这并不违法D、偷看同学的私人日记,是侵害了同学的隐私权7:由疲惫、成熟、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导致的行为变化也属于学习。

()推断题对错8:皮亚杰讨论道德进展的主要方法是( )。

单项选择题:A、推想发B、头脑风暴法C、两难故事发D、对偶故事法9:老师的个人效能感随老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单项选择题: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先升后降趋势D、先降后升趋势10:依据材料回答{TSE}题: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同学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同学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畅”,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

不少同学兴奋地说:“我的作文在学校里就常常不及格,今日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盼望的。

”李老师又准时鼓舞达标的同学连续向B级组、A级组进军。

{TS}李老师的这种做法有何乐观作用?()[不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A、促进了同学的进展B、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进展的趋势C、体现了评价标准分层化D、关注同学的进展1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受的其次阶段是()。

单项选择题: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2:很多几何学用语,如“点、线、面、三角形、四边形”等均出自《几何原本》一书,该书的为()。

达拉特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二

达拉特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二

达拉特202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示范的有效性?()多项选择题A、示范的场合B、示范者的身份C、示范的精确性D、示范的时机2:根据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迁移可以分为()。

单项选择题: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一般与特别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3:熟悉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单项选择题:A、感觉B、记忆C、思维D、想象4:多元性评价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都应是多元的。

()推断题对错5:“化民成俗,其必有学”出自()单项选择题:A、《学记》B、《管子》C、《论语》D、《道德经》6:自我效能感理论是20世纪60年月布鲁纳提出来的。

()推断题对错7:现代同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多项选择题A、德育管理B、学习指导C、常规管理D、常能训练E、环境管理8:结束技能的运用,目的在承上启下,激发同学对下步学习的爱好。

推断题对错9:被称作“雨巷诗人”的现代派诗人是()。

单项选择题:A、戴望舒B、徐志摩C、胡适D、闻一多10: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单项选择题:A、同学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11: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单项选择题:A、强迫性洗手B、强迫性计数C、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强迫性自我检查12: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讨论课题,即()。

多项选择题A、如何教B、如何管理C、怎样学D、怎样评价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13: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气了。

”这体现了班级活动的( )功能。

单项选择题:A、满意交往B、促进共性C、班集体建设D、学习进展14: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被称为()。

单项选择题: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15:“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

小学语文课感的特征与内化策略

小学语文课感的特征与内化策略

E-mail:jxyglxxb@衣学占冷罹2020年6月15日小学语文课感的持征与内化策略筝江苏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吴雨来课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敏感性和心里预感,是4.艺术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效果呈现的-种预设|语文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课堂的呈现也是有艺术感觉,是教师对课堂实践的一种本能心理感受。

它教的。

有艺术性的课感能给执教者和听者以美的享受和在长期的实践和积淀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直觉、一种经芝术的熏陶一天衣无缝的融合感、张弛有度的节奏验、一种期待、一种迁移和一种自信。

-、小学语文课感的基本特征感,使语文课真正成为一门值得欣赏的教育艺术,二、小学语文课感的内化策略要形成良好课感,关键要做到两点。

一是熟能生[教师不能粗暴地将自己的课感转化为语文课堂巧:熟读课标,就有了长远的课程目标;熟读文本,就册训练,而是一种基于对话的熏陶过程。

这种熏陶主有了深入的文本解读;熟读学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它包括教师的引悟和学生的言语实践。

二是顺其自然:顺应儿童、顺学而教、顺势而为,把课1在生本和文本的兼容中找准着力点堂建立在倾听与理解的基础上,与儿童天性合作,为丨良好的课感再现让形式变得有趣而高效。

我们通儿童提供帮助。

1过课感可以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不可能在1.预设性[一节课上把所有东西一股脑抛给学生。

课堂上生本的课感源于教师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准确了解,而位与文本的越位是不兼容的,在紧张的教学过程中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如语文教[可以根据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选择课师对导语的期盼、对教学环节过渡的预设、对教学高憾内化着力点。

潮设置的展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预设、对教材学⑴在方法到策略的转变中内化习目标的准确定位。

方法是知道怎样做,有鲜明的行为性,能做给别2.直觉性[人看,能讲给别人听,可以通过演课的方式来实现。

策课感是对一堂语文课的美好直觉。

随着教学计计略从方法中提炼与转变,存在于个体的认知结构和经的反复预设、调整与修改,执教者会时而朦胧,时而清[验系统里,是一种感觉,往往难以用语言或动作清楚晰,这种感觉是正常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认同\内化——课堂活动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作者:毛樟龙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0期摘要初中科学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是注重活动的结果,更要注意的是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其中的情感体验等。

本文想针对目前课堂活动中的问题,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课堂活动,把活动分为感受、认同、内化三个层次的活动,通过感受活动,建立直观表象、唤醒内心体验;通过认同活动,辨析抽象概念、纠正错误经验;通过内化活动,完善知识体系,培养个性思维。

并且把活动按感受层次、认同层次和内化层次的呈现顺序让学生进行活动,逐步营造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使得我们在活动中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学生的认同偏差,从而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得到正确的补充和更新。

关键词课堂活动设计感受认同内化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1 背景初中科学新课改中要求强化教学的三维目标,使得我们的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活动,不仅如此,教师在备每一堂课时,还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出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活动。

课堂活动的设计和进行就被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

空洞的说教、乏味的灌输,那么很难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更难以使他们认同、内化这些科学知识。

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关的活动,并要让活动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外部刺激能激发出学生的内部能动性,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

当前课堂活动开展有两个误区:一是为活动而活动,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中更为突出,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设置了并没有什么教学用途的活动,不能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二是活动的开展顺序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更好的把握活动的有效性。

案例:比如大气压这节课,我所听过的公开课一般都是用生活中几个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吸盘、吸管、注射器、大小试管等等)来引入,然后在转到马德堡半球实验来证明大气压存在,其实如果把这个顺序转换一下就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即先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因为吸管、注射器等的使用是大气压的一种应用,是要用大气压的知识来解释的,那属于较难解决的问题了,是需要在这堂课中先学习大气压的知识然后利用它去解释相关的这些现象和应用的,是认同之后的内化,所以我觉得不能一开始就以这些内容引入,而证明大气压确实存在而且很大,最好的活动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以马德堡半球实验作为引入的感受活动,既能使学生更有趣的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并能感受到大气压的确很大,为后续的问题解决奠定了知识基础。

2 相关理论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到,有关体验性要求的三个层次是:感受、认同、内化。

比较多的是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学习,这也是初中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同时采用基于这三种层次的活动设计理念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以下特点:(1)知识体系的建构是逐渐养成的。

它需要一定的外部刺激加上内部不断反复的思维过程中形成。

一种知识或是一个规律,一次的体验未必会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多次相同的或是逐渐深入的体验就会在他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种规律性的认识,能够认可并内化成自己的经验,而在继续碰到相同的情形,他就可以利用头脑中已建立起的经验来分析或是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即使情况发生某些变化,他也能去寻找原因,去完善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经验。

(2)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深刻的。

通过体验建立的知识体系是能挥发自如的。

体验不在乎大小只在乎深浅,肤浅的体验稍纵即逝,因而也不能成其为体验,而深刻的体验却能伴随人的一生,所以活动的设计需由浅及深,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在学习中建立的思维品质必须是具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的。

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学习对象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会引起不同的体验,这会造成个体间的差异,也使得学生的发展可以具有多元化的方向,学校不是流水线,不是生产具有同一品质的产品,我们需要不同的学生能够关注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

而同一个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同样的科学知识也会有不同于以前的内心感受,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也可以促成学生的进一步的多元化发展。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圈,具备良好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各种压力压迫下的学习机器。

3 课堂活动设计和开展的相关策略体验学习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过程:感受、认同、内化。

我们分别就这三个过程的具体行为动词和达成目标结合浙教版科学教材作进一步分析。

3.1 通过感受活动,建立直观表象、唤醒内心体验科学来源于生活,初中学生经过十几年的生活积累,这方面的直接感受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正确的利用这些感受唤醒学生的记忆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感受的具体行为可以有以下这些过程:感受、体验、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浙教版的科学教材中,已经有很多的感受活动,比如感受浮力的存在的活动、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的活动、感受压力压强的存在的活动等,而且学生在这些感受活动所产生的体验也很容易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找到相同的体验,当学生在自己的情绪体验中产生共鸣时,他对后续的活动或是学习就有了持续下去的动力。

当然我们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利用他们熟悉的素材设计各种感受活动。

首先可以大量运用的是各种生活材料,比如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把家中的光学照相机,近视眼镜、老花眼镜、放大镜取来,让他们展示他们手中物品的一些特性、用途;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内容中,可以让学生取来家中废弃的小赛车的电动马达,先研究它的结构和功能,再引导到知识上去;在酸碱盐中,可以采用家里的食醋、洁厕灵、洗洁精等等,先了解它们的用处,学习它们的性质。

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以唤醒学生头脑中对这些材料的生活体验,在后续的学习环节中更容易产生认同;(2)可以避免一些学校实验室器材不够充分、不够直观的问题。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的是各种生活场景。

比如流体力学时,汽车行驶过后的纸片飞扬的方向,火车站的安全黄线;比如在燃烧的必要条件和灭火中,可以先请学生收集火灾时有哪些具体的逃生方法,消防员又是怎样进行救火的。

各种具体的场景比如工厂、农场、博物馆等,这里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学生在讲述或回忆或进入这些熟悉的场景时,他们的情绪体验上会产生积极的共鸣,对后续的由表及里地深入本质也就充满了期待。

再者可以利用科学史中的一些相关重大事件,比如在讲板块构造时,可以先从四川地震的概况说起;讲太阳系时可以叫学生收集神七的相关资料或视频。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避免马上用科学知识去解释学生所看到的现象,只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就可以了,让他们先建立情感的共鸣,不会去回避后续的环节中更进一步的学习就可以了。

3.2 通过认同活动,辨析抽象概念、纠正错误经验认同的具体行为可以有以下这些过程:认可、接受、归纳、注意、区别、摈弃等。

这个环节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最活跃的阶段,也就是外因和内应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头脑中的过程,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否得到补充或是更新,就要看两者的博弈谁能胜出,如果内因和外因的方向一致,则认同的过程就比较顺利,如果方向不一致,那就要看我们设计的活动效果到底能不能战胜学生头脑中的固有经验,如果不能,则我们的活动是失败的,学生的知识是不能得到更新的。

这个阶段最需要注意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的那些大量的与科学知识和认识不一致的个人前概念,也就是他们在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日常概念,而很多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是清晰的、稳定的、顽固的,也就是经过学习后,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未必能得到更新,他们仍然会保留自己原有的错误概念,这说明他们没能认同它们,或者说新的科学知识在与旧有的错误经验之间的博弈,最终没能被认同而被摒弃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之外,从而也就无法完成知识的更新和完善。

比如经过学习后,部分学生在自己的个人概念体系里,仍然将分解等同于分离;将化合等同于混合;将呼吸作用等同与呼吸运动;认为物质变化后的产物肯定存在于变化前的物质中等等。

对于这么一些前概念,首先不能回避,我们要面对它,再者要仔细分析学生之所以形成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各种活动中加以区分,予以取舍,最终把学生头脑的错误的、不全面的知识进行更正和完善。

3.3 通过内化活动,完善知识体系,培养个性思维在科学学习的思维中,所谓内化可以这样理解,把外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让其溶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掌握如何将知识内化到能自如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上,所以能有效运用知识,能真正把知贯彻到行里去才能算是真正的内化。

教师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上课中,一个知识点,一种解题方法讲完后,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学生会说懂了,但是下次再碰到类似问题时,好多学生仍然会出乎你的意料,照样做错。

为什么,因为学生说懂了,其实好多只是停留在认同阶段,而没达到内化层面,还没有变成他自己的东西,所以当他遇到类似问题,仍然按照旧有的经验去判断、去下结论。

内化的具体行为可以有以下这些过程:形成、建立、演绎、领悟、坚持、迁移等。

这一环节,首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规律中的这一特点,要让他明白不是听懂就可以,听懂只是意味着你认同这个知识或是方法,接下来还需要让它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内化,要让他们明白内化的重要性。

其次,内化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这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多面临各种情况的变式,最好是生活中学生所见所闻的各种情景,在变化中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并且不断强化它。

比如环保,初中生也都知道要环保,但是他们都能自觉的不用塑料袋吗,不用一次性筷子吗,恐怕好多学生是没有能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去的。

面对问题,学生的第一思维就是用他已内化的东西去解决它。

3.4 合理安排活动顺序,层层推进、逐步加深以八年级科学浮力的第一课时为例,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活动。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上:感受及认同水和其他液体及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以及浮力的方向;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

过程与方法:会用探究的方法去解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问题;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相关的对照实验验证影响浮力大小的具体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生活中的具体感受为课堂的切入点,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共鸣,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实验来认同自己的正确感受,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体会进步的乐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体会团体协作的乐趣,能与同学为同一目标和谐相处、加油努力。

以下就这三个层次的活动任务设置、呈现顺序及目标达成作一具体的说明。

活动一:在水槽中放入一乒乓球。

活动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是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的。

活动二:把一个未充满气的气球用手全部浸入水中。

活动目的是要让学生从感觉的变化上去感受浸入水中的物体也是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的,而且从气球上浮的方向粗略地判断浮力的大致方向是向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