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传》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管仲列传《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惊异。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光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生疏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情。
生疏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予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留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中其次段是文章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一、人物名片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富强,国力大增。
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二、文化常识成语中的伴侣之交人不行以没有伴侣,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古人对伴侣有很多特殊的称谓。
1.管鲍之交:比方交情深厚的伴侣。
2.半面之交、一面之交:指只见过一面的人,形容相交的时间极短。
3.布衣之交:以布衣身份相交往的伴侣,指贫贱之交,也可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的人的交往。
4.金兰之交、八拜之交:指异性结拜的兄弟姐妹。
5.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伴侣。
6.总角之交:童年就很要好的伴侣。
7.忘年之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结交的伴侣。
8.君子之交: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成的伴侣。
9.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伴侣。
10.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伴侣。
文言文《管晏列传》古文赏析
《管晏列传》古文赏析【作品介绍】《管晏列传》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描写这两位春秋中后期齐国国相,能抓住其特点,并选取典型细节加以生动地表现,如写管仲,着重写其同鲍叔牙的交往,以及任政相齐、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谋略,写晏婴则通过对重用越石父和御者的典型事例的详细叙述来突出其“贤”。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比如对管、鲍之间的真挚友谊及晏子任用御者缘起的叙述极为详细,而对管仲生活的奢侈等不太重要的方面则一笔带过。
传记之末“太史公曰”以后的简短议论与评价更是深化了对管、鲍二人的认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原文】管晏列传出处:《史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①,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②,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③。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④。
鲍叔遂进管仲⑤。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⑥,九合诸候⑦,一匡天下⑧,管仲之谋也。
【注释】①游:交游,来往。
③欺:此意为占便宜。
指下文“分财利多自与。
”③“已而”二句:齐襄公立,政令无常,数欺大臣,又淫于妇人,诛杀屡不当,鲍叔担心齐国将大乱。
为避难,管仲、召忽奉襄公弟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奉襄公弟小白出奔莒国。
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左传·庄公八年》。
④“及小白”三句:公元前686年襄公被杀。
前685年,鲁国派兵保护公子纠赶回齐国争夺王位,先由管仲领兵扼守莒、齐要道,以防小白先行入齐争位。
两相遭遇,管仲射中小白带钩。
小白佯死,使鲁国延误了公子纠的行程。
小白率先入齐,立为桓公。
桓公以军拒鲁,大败鲁军。
鲁国被迫杀死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请囚。
详见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
⑤进:保举,推荐。
⑥霸:称霸。
⑦合:会盟。
⑧匡:匡正,纠正。
【原文】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②,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关于友谊的典故古文
关于友谊的典故古文1. 有关朋友的文言文故事一、管鲍之交(《史记·管晏列传》)吴是一个杰出的人。
不要经常用包书的牙齿游泳;包书知道他的才能。
管仲很穷,经常欺骗宝叔,宝叔终于和他好上了,但他并不以为意。
而包书的儿子是白,管仲的儿子是龚自久。
小白立桓公,公子久死,管仲下狱。
宝叔入关中。
钟在用,在和。
齐桓公为霸,九王侯,一匡天下,关中之计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⒁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二、伯牙绝弦(《吕氏春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 关于友谊的典故古文搜神记卷十一范式张劭汉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一名泛。
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学。
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耶?”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期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甚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
元伯临终,叹曰:“恨不见我死友。
”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乘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史记 管晏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交往B.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多数D.管仲富拟于公室拟:类似6.下面对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C.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7. 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中“上服度则六亲固”。
文言文《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C.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是爵位之首。
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司马迁【学习要点提示】1、结合练习题正确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意义。
2、体会把握司马迁人物传记虚实结合的性质和特点。
3、学习《史记》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的语言艺术。
【作者与作品背景】司马迁是一个爱憎分明、学识渊博、才华卓绝的人才。
“李陵事件”中因为仗义直言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腐刑”,个人身心遭受了巨大创伤。
他由此看清了以汉武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丑恶自私的真实面目,从此以更加大胆、求实的唯物思想和高度历史观念发愤创作《史记》。
他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愤怒融进每一篇传记中去,从而创作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管晏列传》抒发了司马迁强烈的人生感慨。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这是对古人的仰慕,更是对黑暗世道的控诉!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晏子、鲍叔那样的知音!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夫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
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
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此话可作为阅读本文的参考。
【层次结构分析】该传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以上六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管仲与鲍叔之间的感人友谊和管仲的治国才干;“晏平仲婴者”至“晏子荐以为大夫”之间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晏婴的为人行事及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事迹;“太史公曰”以下为第三部分,这里司马迁直接称赞管仲因势利导的治国本领,倾心赞扬了晏婴见义勇为和犯颜直谏的品质。
【思想内容概括】这篇传记以称颂管仲、晏婴的治国才干为线索,突出歌颂了鲍管之间感人的友谊,和晏婴不拘一格赏拔人才的做法,表现了司马迁对鲍叔、管仲,以及齐桓公、越石夫等人的无比崇敬。
文中,作者有意突出了朋友之间、君臣之间、上下之间的一些关系准则,正面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同时也是对汉代现实的一种鞭挞与批判,字里行间凝聚着个人的身世和感慨。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管晏列传》反映管仲的经济思想
商业史料《管晏列传》反映管仲的经济思想 任玉梅 在司马迁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不朽巨著《史记》中,有一篇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两个名相管仲和晏婴事迹的合传——《管晏列传》。
其中,在记述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的一段文字中,司马迁涉及了管仲的经济主张和经济政策。
在这里,仅就《管晏列传》中所记,管仲相齐在内政方面施行的经济政策,来谈谈管仲的经济思想。
引文如下:“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欲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分析阐释这一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管仲的经济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山海,通诸候春秋时期的齐国,地处东海之滨,具有渔盐之利,又有海路经商之便。
管仲“以区区之齐在海滨”,根据齐国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作经济文章。
其一是提出了“官山海”的经济政策。
在《管子海王》篇中,有一段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
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
”桓公曰:“何谓`官山海’”?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策。
”在这里,管子提出了“官山海”的理论,指出,濒临海滨的国家,可以依靠大海资源作为国家财政的来源,而且是由国家直接经营盐(还有铁)等山海资源的生产和流通,制订严格的渔盐政策,寓税于价,使国家从中得利。
管仲认为:这些海洋资源(主要指盐),是重要商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应该实行官营,并由国家对此征税。
“今夫给之盐策,则百倍归于上,人无以避此者,数也。
”(《海王》)这一官山海政策,对封建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其二,管仲还利用“海王之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据《史记》记载,齐桓公接纳了管仲的建议——鼓励外商把齐国的水产(鱼)、盐和手工业品输往各国,“通齐国之渔盐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缠而不税”(《小匡》)。
管晏列传(文言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文言句式: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晏列传》判断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晏列传》判断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晏列传》判断向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晏列传》判断句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管晏列传》判断句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管晏列传》判断句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管晏列传》判断句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管晏列传》判断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晏列传》判断句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管晏列传》判断句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管晏列传》判断句管仲世所谓贤臣《管晏列传》判断句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管晏列传》判断句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晏列传》被动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管晏列传》被动句管仲囚焉。
《管晏列传》被动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管晏列传》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岂管仲之谓乎?《管晏列传》)宾语前置句尝与鲍叔贾,分财力多自与《管晏列传》。
宾语前置句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管晏列传》宾语前置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晏列传》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管晏列传》状语后置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管晏列传》状语后置句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管晏列传》状语后置句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管晏列传》状语后置句子孙世禄于齐《管晏列传》状语后置句管仲富拟于公室《管晏列传》状语后句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管晏列传》状语后置句以节俭力行重于齐《管晏列传》状语后置句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管晏列传》状语后置句详哉其言之也《管晏列传》主谓倒装句古今异义: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管晏列传》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管晏列传》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管晏列传》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以区区之齐在海滨《管晏列传》古义:小;今义:少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晏列传》古义:交游,此指做生意今义:游览旅游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管晏列传》古义困厄,窘迫:今义:贫穷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晏列传》古义:赞美;今义:数量大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管晏列传》古义:百姓:今义:俗气故论卑而易行《管晏列传》古义:平易:今义:单下,卑劣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管晏列传》古义:趁机:今义:所以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管晏列传》古义:编写:今义:低一等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管晏列传》古义:亲密无间:今义: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词类活用:桓公北征山戎《管晏列传》名作状,向北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晏列传》名作状,向南将顺其美《管晏列传》形作名,美好的事,此指美德匡救其恶《管晏列传》形作名,不好的事,此指恶行,错误齐桓公以霸《管晏列传》名作动,称霸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管晏列传》名作动,穿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管晏列传》名作动,处在……之下然孔子小之《管晏列传》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知我不着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晏列传》意动用法,以…为:以为耻贵轻重,慎权衡《管晏列传》意动用法,以…为贵,以…为晏子怪而问之《管晏列传》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富国强兵《管晏列传》使动用法,使……富:使…强管仲因而信之《管晏列传》使动用法,使…信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管晏列传》便动用法,使…困厄邵忽死之《管晏列传》为动法,为…而死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晏列传》为动法,为……发怒通假字:晏子出,遭之涂《管晏列传》“涂”通“途”,途中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管晏列传》“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张,伸展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管晏列传》“忻”通“欣”,欣喜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管晏列传》“寤”通“悟”,醒悟。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苏洵《管仲论》(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①、反坫②,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③,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注】①三归:齐桓公馈赏的三处家产。
司马迁《管晏列传》原文译文鉴赏
司马迁《管晏列传》原文|译文|鉴赏《管晏列传》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管晏列传》原文两汉:司马迁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文言文《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数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B.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任政相齐》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任政相齐》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任政相齐》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故其称曰[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6]。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即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宴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管晏列传读后感5篇
管晏列传读后感5篇篇一:管晏列传读后感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宰相,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我佩服他善于言辞的本领,他话中有意,意中有话,比如,他刚到楚国,见到楚王有意不开城门,让他钻狗洞。
这不是明摆着让晏子出丑么?但是晏子肯定是不示弱的,他对接待的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里等一会儿,你们去问问你们的楚王,楚国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竟含着楚国开城门是国家,开狗洞是狗国的意思。
楚王肯定知道如果不开城门的话,他就成了狗国的狗王。
楚王迫于无奈,为了能保住楚国和自己的尊严,楚王只好吩咐下人去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来。
晏子还非常聪明、机智、随机应变,他知道如果说楚王的一句坏话,杀身之祸是免不了的,于是他换一种说法说楚王,让楚王自己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真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前身埃晏子的爱国精神更是可敬的,楚王故意让他的武士押着囚犯在他们吃得很开心的时候走过,这时,楚王假惺惺地问武士:“这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是哪里人?”武士,说:“是个强盗,齐国人。
”这样一说,楚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说齐国人没出息。
晏子并不认输,马上反驳,举橘子在淮南和在淮北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水土不同,来说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是因为水土不同的原因。
这样既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这样使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今天在黄部长的讲解下,我们学习了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管晏列传》这篇古文。
《管晏列传》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体会到了其蕴涵的进步思想和做人的道理。
其中所述的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让我深有感触。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两人的关系很好。
鲍叔认为管仲是个有才干的人。
在当时,管仲家里十分贫穷,因此,管仲将自己与鲍叔牙做生意时所得的收入中多分给自己一些,占鲍叔牙的便宜。
鲍叔牙知道他的困难,并不说他的坏话,始终对他很好,不和他计较这些小事。
《史记》类分
《史记》类分
帝王系列:《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越王勾践世家》
相国系列:
战国至秦:《管晏列传》、《穰侯列传》、《范雎蔡泽列传》、《吕不韦列传》、《李斯列传》
汉初:《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世家》
《张丞相列传》
汉武帝:《魏其武安侯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
将军系列:《司马穰苴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白起王剪列传》、《乐毅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魏豹彭越列传》、《蒙恬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韩信卢绾列传》、《田儋列传》、《张耳陈余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季布栾布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
谋辨之士(臣)系列:《苏秦列传》、《张仪列传》、《樗里子甘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郦生陆贾列传》、《刘敬叔孙通列传》、《韩长孺列传》
诤臣系列:《袁盎晁错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田叔列传》、《汲郑列传》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魏
公子列传》、《春申君列传》
儒生文士系列:《孔子世家》、《老子申韩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商君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司马相如列传》
诸侯王系列:《梁孝王世家》、《五宗世家》、《三王世家》、《吴王濞列传》、《淮南衡山列传》
四夷系列:《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
类传:《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
其他:《伯夷列传》、《扁鹊仓公列传》、《货殖列传》、《万石张叔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晏列传两汉:司马迁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
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公子纠失败,召忽也为他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
”“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
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
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
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
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此后过了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婴。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
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
他做了齐国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
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
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
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
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
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
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
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
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
”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
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
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这些书上说的太详细了!读了他们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编写了他们的合传。
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
”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当初晏子枕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吗?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注释1、匡:纠正、匡正。
2、事:为......服务。
3、进:推荐。
4、九:多次。
5、贾:做生意、做买卖。
6、召忽:人名。
赏析这是管仲、晏婴两位大政治家的合传。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他们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
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内政、外交功名垂著。
他辅佐桓公,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晏婴事齐三世,节俭力行,严于律己,三世显名于诸候。
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故合传为一。
本文通过鲍叔和晏子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贤才的问题。
管仲其人,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作官被逐,打仗逃跑。
鲍叔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和无耻。
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放出来,并推荐给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才能。
晏子贵为国相,却以石父为知己,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
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只要知过自改,便予以提拔,荐为大夫。
司马迁极力赞美鲍叔和晏子,正是慨叹自己未遇解骖赎罪的知己。
所以,他在赞语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此实乃本传之真意。
艺术特点抓住特点,勾勒概貌管仲和晏婴同为齐国名相,他们之间有几个共同的特点:(1)任相时间长;(2)功绩卓著(涉及内政、军事、外交、经济、用人诸方面);(3)均有著述,世人多所了解。
为这样的名相立传,面对浩如烟海的材料,司马迁首先采取了抓住特点勾勒概貌的写法,给人们留下一个总的印象。
桓公以前,齐国国君昏庸,国力衰微。
而“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可见,齐国崛起始于桓公,而桓公之成为春秋一霸,又仰仗于“管仲之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形象而概括地说明了管仲的功绩之大。
创业难,守业更难。
百余年后的晏婴,在巩固齐国国威过程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此,司马迁用了几组形式整齐的排比句,从三方面作了介绍:“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言其节俭力行,严于律己;“其有朝,既顺命;无道,即衡命”,言其以道为绳,谨慎行事。
最后一言以蔽之,“三世显于诸侯”,突出了晏子的功绩。
精选典型,各有侧重写管仲,作者从内政、外交两方面着重写他的“辅弼之才”。
“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一节,写他内政方面的治国才能。
经济为一国之命脉,齐国地域虽小,但管仲能因地制宜,利用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鱼、盐事业,并调整物价,铸造货币,发展工商业,推行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军制改革,从而使齐国富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