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 第2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测量方法及其分类5.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含义及其重要性,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误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技术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测量实践,掌握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方法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三部分)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分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10)不确定度 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 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图2-6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计量器具分类 1-量具类:块,游标卡尺
(5)灵敏度 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 能力。
(6)测量力 是指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之 间的接触力。
(7)示值误差 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 真值的代数差。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8)示值变动 是指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用计量器具对被测量测量多次(一般5~10次)所得 示值中的最大差值。
测量方法的分类
6. 等精度测量是指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
不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 的全部因素或条件可能完全改变或部分改变的测量, 如上述的测量当改变其中之一或几个甚至全部条件或
角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以多面棱体为基准的角度量值传递系统如图2-4所 示。
图2-4 角度量值传递系统
四、角 度 量 块
在角度量值传递系 统中,角度量块是量值 传递媒介,它的性能与 长度量块类似,用于检 定和调整普通精度的测 角仪器,校正角度样板, 也可直接用于检验工件。
角度量块有三角形 和四边形两种,如图25所示。
长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图2-1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二、量 块
量块是没有刻度的、截面为矩形的平面平行的端 面量具。量块用特殊合金钢制成,具有线胀系数小、 不易变形、硬度高、耐磨性好、工作面表面粗糙度值 小以及研合性好等特点。
图2-2 量块
三、角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角度也是机械制造中重要的几何参数之一。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平面角的角度单位为弧度 (rad)及度(°)、分(′)、秒(″)。 1rad是指在一个圆的圆周上截取弧长与该圆的半 径相等时所对应的中心平面角。1°=(π/180)rad。 度、分、秒的关系采用60进位制,即 1°=60′,1′=60″。
最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课后题解及教学参考项目二
2)零部件精度的匹配性
3)加工成本
3.配合类型的选择
配合类型的选择是在确定了基准制的基础上,根据机器或部件性能所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大小情况,选定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代号。有的配合也同时确定基准件与非基准件的公差等级。
当孔、轴有相对运动要求时,选择间隙配合;当孔、轴无相对运动时,应根据具体工作条件的不同,确定过盈(用于传递扭矩)、过渡(主要用于精确定心)配合。确定配合类别后,首先应尽可能地选用优先配合,其次是常用配合,再次是一般配合,最后若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可以选择其他任意的配合。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包括配合的标注、配合制(基孔制、基轴制)及其选择原则、公差等级的选择及配合类型的选择;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根据零件被测要素的要求,熟练、正确查用国家公差与配合标准内容;掌握内孔精度的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配合制相关知识;掌握公差等级、配合类型的选择原则及方法。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是在公称尺寸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尺寸精度设计。
公差与配合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公差配合的选择一般有三种方法:类比法、计算法、试验法。
◎类比法就是通过对类似的机器和零部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后,根据前人的经验来选取公差与配合。
◎计算法是按照一定的理论和公式来确定需要的间隙或过盈。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内孔精度检测。
教学手段
实物演示;教学板书;录பைடு நூலகம்插件;电子课件。
教学学时
10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注释
项目二衬套配合件的识图与检测
〖任务描述〗
如图2-1所示是衬套配合件中一个衬套实物图、图2-2是其零件图,图2-3和图2-4分别是衬套配合件装配图和实物图。根据衬套在配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零件的精度要求,对于零件图中的标注进行合理的解释,并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精度检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 第二章练习
第二章复习题2-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用“T”示出,错误用“F”示出,字母一律写在括号内。
(1)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3)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4)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5)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
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是过盈配合。
(╳)(6)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
(╳)(7)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这尺寸必适合格。
(╳)(8)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9)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一定大于其最小实体尺寸。
(╳)(10)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值愈大,公差等级愈高。
(√)(11)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12)ø75±0.060mm的基本偏差是+0.060mm尺寸公差为0.06mm( ╳) (13)因Js为完全对称偏差,故其上、下偏差相等。
( ╳) (14)基准孔的上偏差大于零,基准轴的下偏差的绝对值等于其尺寸公差。
( √ )(15)ø600.0060.019--mm. ( ╳ )(16) 因配合的孔和轴基本尺寸相等,故其实际尺寸也相等 。
( ╳ )(17)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下偏差绝对值。
(╳ )(18)尺寸偏差可以正值,负值或零。
( √ )(19)尺寸误差是指一批零件上某尺寸的实际变动量。
( √ )(20)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公差等级。
( ╳)3-2.什么是基孔制配合与基轴制配合?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的原因何在?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答:(1)基孔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第2章
第2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章节课题: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2—1 概述2—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目的:1、了解孔与轴的定义及其特点;2、掌握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3、学会画公差带图;4、理解公差与偏差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2、画公差带图。
难点:公差与偏差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共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2.1 基本术语与定义拿出塞规示范给同学们看,问同学们,塞规通规和工件的结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合啊它们是圆柱体的结合,是孔与轴的结合。
为了使加工后的孔与轴能满足互换性要求,就必须在设计时采用极限与配合的标准。
这种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标准是一种基本标准,也是机器制造中的基础标准。
极限与配合的标准化:不仅可防止任意规定公差和配合的混乱现象,保证零部件互换性能和配合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刀具、量具的标准化;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和技术交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极限与配合》标准,首先,我们必须学好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本节介绍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都源于GB/—1997。
一、孔和轴(1、孔(1)孔的定义孔:主要指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其他内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
(2)孔的特点①装配后孔是包容面。
②加工过程中,随着零件实体材料变少,而孔的尺寸由小变大。
2、轴(1)轴的定义轴:主要指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其他外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
①装配后轴是被包容面。
②加工过程中,随着零件实体材料变少,而轴的尺寸由大变小。
—(3)孔与轴的关系在极限与配合中,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在加工过程中,孔的尺寸由小到大,而轴的尺寸由大变小;从标注的尺寸线内容看,无材料的是孔。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1、尺寸尺寸: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长度的数值,称为尺寸。
国标中规定:在机械工程中,一般采用毫米(mm)作为尺寸的特定单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2章2
差等级高于或等于7级),要考虑工艺等价:由于孔比轴难加
工, 确定孔比轴低一级, 从而使孔、 轴的加工难易程度相同。 国标推荐低精度的孔与轴配合选择相同的公差等级。 (2) 常用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公差等级见表2-7,选择时可 供参考。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合理。
图 2-17 基轴制配合选择示例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3)与标准件配合
当设计的零件需要与标准件配合时,应根据标准
件来确定基准制配合。例如,与滚动轴承内圈配合的 轴应该选用基孔制;而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孔则宜 选用基轴制。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2. 5. 2 公差等级的选用 公差等级的选用就是确定尺寸的制造精度与加工的难易 程度。 加工的成本和工件的工作质量有关,所以在选择公 差等级时, 要正确处理使用要求、 加工工艺及生产成本之
(3) 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如表2-8所示。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4) 选择时,既要保证设计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加
工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图2-18为公差等级与生产成
本之间的关系。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图 2-18 公差等级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图 2-15 一般、常用、优先孔的公差带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图 2-16 一般、常用、优先轴的公差带
第2章 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选用公差带时,应按优先、常用、一般、任意公差 带的顺序选用,特别是优先和常用公差带,它反映了长
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较丰富的使用经验, 应尽量选用。
互换性教案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前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了解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和选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圆柱结合精度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是知识教学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3、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4、掌握尺寸传递概念,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5、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检测、公差配合的选用、相关标准;2、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标注及检测、公差原则;3、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标注;4、尺寸链的计算。
课程的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2、形位公差公差带形状、方向和位置的确定,最小条件,公差原则;3、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
解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突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验、实训教学,创造真实的加工、使用、检测氛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辅相承。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教具、挂图等工具,并使用动画等手段,将“形位公差的公差带”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立体化;通过学生自行对实验进行分析、设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开设综合测量项目,组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方法。
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第一章绪论学时0.5目的要求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案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 1 )●新课导入:为什么要制定标准,怎么样才能保证这家生产的零件和另外一家生产的零件在某些场合可以互换,是怎么样来执行的呢,接下来将讲解什么是标准化和互换性。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第一章绪论一、互换性的概述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遇到互换性。
例如,机器上丢了一个螺钉,可以按相同的规格装上一个;灯泡坏了,可以换个新的;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的零部件磨损了,也可以换个相同规格的新的零部件,即能满足使用要求。
互换性是机器和仪器制造行业中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原则。
(一)互换性的概念1.互换性及其意义所谓互换性的含义即指: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和修理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
在设计方面,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准部件,大大简化了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了设计周期,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品种的多样化。
在制造方面,互换性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有利于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有利于实现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使用和维修方面,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在磨损及损坏后可及时更换,因而减少了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连续运转,从而提高机器的使用价值。
2.互换性的分类机器和仪器制造业中的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和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的互换,本课程仅讨论几何参数的互换。
所谓几何参数互换,主要包括零部件的尺寸、几何形状、相互的位置关系以及表面粗糙度等参数的互换。
互换性按其互换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若一批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调整和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预定的要求,这些零部件属于完全互换。
零部件在加工完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际尺寸大小分为若干组,使各组组内零件间实际尺寸的差别减小,装配时按对应组进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互换性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互换性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互换性的定义和特点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互换性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1.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案例材料投影仪和音响设备1.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互换性的概念(10分钟)讲解互换性的特点和重要性(15分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15分钟)学生互动讨论,提问和解答(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利用示范法,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采用实践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练习。
2.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理论知识材料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具等)实际测量操作的材料和场地2.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测量技术的重要性(10分钟)讲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分钟)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15分钟)学生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测量练习(1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三章:公差与配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差和配合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差和配合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公差和配合的定义和分类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公差和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第2次课
第2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二章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3 公差和公差带
二、公差带
+30 TD + 0 _ Td -10 -29
第2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二章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3 公差和公差带
二、公差带
公差带具有大小和位置(即公差和极限偏差)两 个特征,再一次说明公差与极限偏差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二章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1 尺 寸
二、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D、d): 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基本尺寸并非理想尺寸
!
第2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二章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1 尺 寸
三、实际尺寸
实际尺寸(Da、da): 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不同截面上的实际尺寸往往不同; 多次测量同一尺寸,其结果可能各不相同; 在不同的测量条件下测量同一尺寸,其结果 可能各不相同; 由于形状误差的存在,不同的测量方法所测 得的结果可能不同。
合格轴的条件: dmax≥da≥dmin
第2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二章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1 §2-2 §2-3 §2-4
尺 偏
寸 差
公差和公差带 配 合
第2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第二章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2 偏 差
偏差(E、e):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有 正、负、零之分)。 实际偏差 →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表达式:Ea=Da-D ea=da-d
!
第2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2 互换性的概念1.3 测量技术的发展1.4 课程目标与要求第二章:互换性原理2.1 互换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2 互换性的基本原理2.3 互换性的分类2.4 互换性与测量误差的关系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3.1 测量的基本概念3.2 测量方法的分类3.3 测量器具与测量系统3.4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四章:尺寸测量4.1 尺寸测量的基本概念4.2 尺寸测量的方法与器具4.3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4.4 尺寸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五章:形状和位置测量5.1 形状和位置测量的基本概念5.2 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与器具5.3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5.4 形状和位置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六章:表面质量测量6.1 表面质量的概念与分类6.2 表面质量测量方法与器具6.3 表面质量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6.4 表面质量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七章:温度和湿度测量7.1 温度和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7.2 温度和湿度测量方法与器具7.3 温度和湿度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7.4 温度和湿度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八章:力学性能测量8.1 力学性能测量的基本概念8.2 力学性能测量方法与器具8.3 力学性能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8.4 力学性能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九章:电性能测量9.1 电性能测量的基本概念9.2 电性能测量方法与器具9.3 电性能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9.4 电性能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十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0.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10.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10.3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与传播10.4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第十一章:非接触测量技术11.1 非接触测量技术概述11.2 光学非接触测量技术11.3 激光测量技术11.4 红外测量技术第十二章: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12.1 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原理12.2 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与操作12.3 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案例12.4 三坐标测量机的维护与保养第十三章:测量数据处理与控制图应用13.1 测量数据的预处理13.2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13.3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3.4 过程能力分析与改进第十四章:质量管理与测量技术14.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14.2 测量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4.3 统计过程控制(SPC)14.4 质量改进工具与技术第十五章:现代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15.1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5.2 自动化测量技术15.3 数字测量技术15.4 网络测量技术15.5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学教案,涵盖了互换性原理、测量技术基础、尺寸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表面质量测量、温度和湿度测量、力学性能测量、电性能测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非接触测量技术、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测量数据处理与控制图应用、质量管理与测量技术以及现代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等十五个章节。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互换性的基本特性3. 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互换性的基本特性4. 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特性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互换性的应用1.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2. 讲解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3. 分析互换性的重要性4. 讲解互换性的基本特性5. 探讨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互换性应用的掌握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熟悉测量工具和仪器2.2 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与分类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2. 实物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和仪器,加深学生对测量的认识2.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测量的概念与分类3. 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2. 实物演示:评估学生对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认识第三章:尺寸测量3.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了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3.2 教学内容1. 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尺寸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尺寸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3.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尺寸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尺寸测量方法3. 讲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尺寸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尺寸测量过程的掌握第四章:形状和位置测量4.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了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4.2 教学内容1. 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4.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形状和位置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3. 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的掌握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3. 熟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测量数据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续)6.1 教学目标1. 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2. 学会计算测量误差3. 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6.2 教学内容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2. 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6.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4. 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第七章: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7.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学会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了解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2 教学内容1.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采集和记录的重要性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2. 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3. 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4. 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据采集和记录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能力第八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1 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学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3.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2.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3.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4. 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第九章: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1. 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会应用互换性原理进行产品设计3. 了解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 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4 教学设计1. 复习互换性的概念和特性2. 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3. 演示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4. 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重要性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应用案例的能力第十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学会分析新兴技术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影响3. 熟悉互换性和测量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解析:理解互换性的定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业中的应用价值。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 第2版 第2章 尺寸精度设计
公差带大小标准化
Td
公差带位置标准化
18
公称尺寸
一. 标准公差系列——公差带大小的标准化
IT01~IT18 20个等级(500)
3150 18个等级(500-3150)
19
二. 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位置的标准化
ES(es)
T尺寸
EI(ei)
0
ES(es)
T尺寸
EI(ei)
公称尺寸
规律一:公差带在零线上面,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规律二:公差带在零线下面,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机械精度设计多媒体系列CAI课件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电子教案
1
第2章 尺寸精度设计 机械精度设计
尺寸精度
几何精度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表面粗糙度
2
第2章 尺寸精度设计
2.1 概述
一. 孔、轴结合的使用要求 1.用作相对运动副 这类结合必须保证有一定的间隙(如导轨与滑块) 。
2.用作固定连接 这类结合必须保证有一定的过盈(如涡轮轮缘与轮毂结合) 。
0.028
3孔1
8
0.0
46;
4孔18
0.046;
0.028
0.028
28
(习题2.10): 已知D(d)=φ95,要求Xmax +55μm,Xmin +10μm,确定孔、轴公差等级。
29
2.3 配合的选用
尺寸精度设计内容
Φ16 H7 g6
配合制
公差等级
基孔制H 基轴制h
配合类 别和种
类
=TD+Td
(1) (2) (3) (4) (5)
(6)
16
(习题2-2): 已知:D(d)=Φ25,Xmax=+0.013, Ymax=-0.021,Td=0.013,因结构需要采用基轴制(h)。 求:ES、EI、es、ei、Tf ,并画出尺寸公差带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配套课件周彩荣第2章
零线的那个偏差。
例如:φ25
mm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0.007mm、
φ25
mm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0.035mm。
四、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1.配合
公称尺寸相同并且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 系。 (1)间隙 用X表示 (2)过盈 用Y表示
2.配合种类
(1)间隙配合
间隙配合的性质用最大间隙(Xmax)和最小间隙 (Xmin)两个特征值表示
【例2-1】 孔φ25
mm分别与轴φ25
mm、轴
φ25
mm、轴φ25
mm形成配合,试画出配合
的孔和轴公差带图,说明配合类别,并求出特征参数及
配合公差。
解:(1)画出孔与轴的公差带图
(2)由孔与轴的三种配合公差带图可知:
孔φ25 mm与轴φ25 mm 、轴φ25
mm、轴φ25
mm分别形成间隙配合、过盈
(3)JS和js与零线完全对称,;J(j)与零线近似对称。 (4)对于轴:a~h的基本偏差为上极限偏差,其绝对值 依次减小,与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基准孔组成间隙配合;j~zc 的基本偏差为下极限偏差,其绝对值依次增大,J、js、k、 m、n与基准孔H基本组成过渡配合,p~zc与基准孔H基本 上组成过盈配合。 (5)公差带的一端是开口的,它的位置将取决于标准公 差等级。
3. 基本偏差数值
(1)轴的基本偏差数值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见表2-3。 (2)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孔的基本偏差是从轴的基本偏
差换算得来的。换算原则如下: 1)基准件与非基准件基本偏差代号不变。 2)孔、轴的标准公所差有等公级差较等高级时的,基孔本通偏常差与A~高H一,级孔的
算同轴级。相①②根配配通特据合;用殊上。而规规述孔则则换、算轴原的则本ΔKI式的是差等也基标对、T,偏值中7基完等级有本0准于M的。孔差,Δ、本全级低例尺公标P的符即=N~偏对低于外寸差准和基号IZ差称于I,>等公T标CT本相n,与的I3对7E级差准-Tm的S偏反孔轴,于8m=不等公I的P的差,T的的E标~-高级差nIKN可而基-基准=、Z孔e时高等1Ci按绝本本公;-M,,+,于级e、以对偏偏差Is基EΔ则或高T;NS下值差差等n本和=孔等于-对两相与相级偏1标-与于或于为种差轴对低差准e轴I等标比i规一T的零IE公。采8于T准S孔则个的基线8差=但用,公换 高一级的轴的标准公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2.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国际上,为了促进世界各国在技术上的统一, 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和国际电工委员 会(简称IEC),由这两个组织负责制定和颁发国际 标准。我国于1978年恢复参加ISO组织后。陆续修订 了自己的标准。修订的原则是,在立足我国生产实 际的基础上向ISO靠拢,以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 技术交流和产品互换。
2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示值误差:计量器具上值示的量值与被测几何量 的真值之间的误差,可以是正或负值。
示值变动性: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 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一般为2~10次)测量, 其结果的最大差异称之为示值变动
灵敏度: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S =△L/△X S——灵敏度 △X——被测量的 变化 △L——引起计量器具反应的变化
3.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 δ=| l - L | 相对误差: f =δ/L= δ/l
26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3.2测量误差的来源
1.基准件误差 2.测量器具误差 3.被测件误差 4.测量方法误差 5.环境条件误差 6.人为误差
27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3.3测量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 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 变化的误差 。
2.2.3计量器具的度量指标
刻度间距:计量器具刻度尺上两相临刻线中心之间 的距离圆或弧长度。
分度值:计量器刻度尺上每一刻度间距所代表的被 测量值。
示值范围:由计量器具给定的标尺上所显示或指示 的最小值到最大值(或起始值到终止值)的范围。
测量范围:计量器具允许误差所限定了的所能测出 被测量量值的最小到最大几何量值的范围。
最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课后题解及教学参考教学
五、常用尺寸孔、轴的公差
为了使公差实现标准化,GB/T 180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规定了两个基本系列,即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
1.标准公差系列
标准公差等级代号由IT和数字组成,常用尺寸段规定了IT01、IT0~IT18共20个等级。IT01为最高级,依次降低,IT18为最低级。
下极限偏差为下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孔用EI表示,轴用ei表示。
四、olerance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等于上极限尺寸减下极限尺寸之差,或上极限偏差减下极限偏差。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孔、轴的公差分别用TD和Td表示。
公差与极限偏差两者的区别如下。
国标规定了一般、常用和优先轴用公差带共116种。规定一般、常用和优先孔用公差带共105种,如图1-10所示。图中方框内的43种为常用公差带,圆圈内的13种为优先公差带。
图1-10一般、常用和优先孔用公差带
六、测量技术基础知识
1.测量的基本要素
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含测量器具)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2.公称尺寸nominal size
公称尺寸是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常用D表示孔的公称尺寸,用d表示轴的公称尺寸。
3.实际(组成)要素real(integral) feature
实际(组成)要素是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常用Da表示孔的实际(组成)要素,用da表示轴的实际(组成)要素。
2.公差带tolerance zone
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或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
互换性第二章教材
11
(
下午5时22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12
)
(
下午5时22分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第 二 章
13
)
下午5时22分
互 换
❖ 角度传递系统
性 与 技
圆周角360°,不需像长度那样建立一个自 然基准。为了工作方便,仍用分度盘或棱块
术
作角度量的基准。
测
量 多面棱体:4、6、8、12、24、36、72面
的中径、半角和螺距等。单项测量便于分析
技
误差的来源。
术 测 量
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零件被测表面直 接接触,并有机械作用力存在。
第 非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零件被测表面
二
不接触,没有机械作用力存在。如光学投影
章
仪、气动测量等。
主动测量(在线测量):零件在加工过程中 进行的测量。测量结果直接用来控制零件的
互
换
米的单位量值定义为:“一米是光在真空中
性 与
1/299792458秒内所行进的路程。”(1983
技 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
术
测
显然这个长度基准无法直接用于实际生产中的
量 尺寸测量,为了使量值统一,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
第 二
量值传递系统,即将米的定义长度通过实物长度标
章 准一级一级地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上,再用其测量
(
)
8
下午5时22分
互
例 尺寸为28.785㎜
换 性
第一块:1.005 ㎜ 选用量块时应从消去需
与
技 术
第二块:1.280 ㎜ 要数字的最末位数开始
测 量
精品文档-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二版)(杨好学)-第2章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4.极限尺寸(limitsofsize)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实际尺寸应
位于其中,也可达到极限尺寸。其中较大的称为上极限尺寸
(Dmax、dmax),较小的称为下极限尺寸(Dmin、dmin), 所示。合格零件的实际尺寸应该
2-1
是:Dmax≥Da≥Dmin,dmax≥da≥dmin。如图1-3中A—A、B—B下 面尺寸的合格范围是39.5≥da≥39.3,50≥da≥49.8。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8. 公差带图解 由图2-1中清楚地知道尺寸与公差的比例不便统一。 由于尺寸是毫米级, 而公差则是微米级, 显然图中的公差部 分被放大了。 为了表示尺寸、 极限偏差和公差之间的关系, 将尺寸的实际标注值统一放大500倍。 此时可以不必画出孔和 轴的全形, 而采用简单的公差带图表示, 用尺寸公差带的高 度和相互位置表示公差大小和配合性质。 如图2-2所示, 它由 零线和公差带组成。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图 2-1 限与配合制的基本结构
第2章 极限与配合
5.实体尺寸(materialsize) 1)最大实体状态(MMC)与最大实体尺寸(MMS ) 最大实体状态(MMC):即假定实际尺寸处处位于极限尺寸 且使其具有实体最大的状态,亦即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 位于极限尺寸之内,且具有材料量最多时的状态。 最大实体尺寸(MMS):即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 限尺寸。孔和轴的最大实体尺寸分别用DM、dM表示。对于 孔,DM=Dmin;对于轴,dM=dmax,如图2-1所示。如图1-3中的B— B剖面:键槽DM=Dmin=15.957;尺寸dM=dmax=50。
般在书中不必注出),如半径、直径、长度、高度、深度、中心 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章节课题: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2—1 概述2—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目的:1、了解孔与轴的定义及其特点;2、掌握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3、学会画公差带图;4、理解公差与偏差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尺寸、偏差、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2、画公差带图。
难点:公差与偏差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共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2.1 基本术语与定义拿出塞规示范给同学们看,问同学们,塞规通规和工件的结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合啊?它们是圆柱体的结合,是孔与轴的结合。
为了使加工后的孔与轴能满足互换性要求,就必须在设计时采用极限与配合的标准。
这种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标准是一种基本标准,也是机器制造中的基础标准。
极限与配合的标准化:不仅可防止任意规定公差和配合的混乱现象,保证零部件互换性能和配合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刀具、量具的标准化;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和技术交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极限与配合》标准,首先,我们必须学好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本节介绍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都源于GB/T1800.1—1997。
一、孔和轴1、孔(1)孔的定义孔:主要指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其他内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
①装配后孔是包容面。
②加工过程中,随着零件实体材料变少,而孔的尺寸由小变大。
2、轴(1)轴的定义①装配后轴是被包容面。
②加工过程中,随着零件实体材料变少,而轴的尺寸由大变小。
(3)孔与轴的关系在极限与配合中,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在加工过程中,孔的尺寸由小到大,而轴的尺寸由大变小;从标注的尺寸线内容看,无材料的是孔。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1、尺寸尺寸: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长度的数值,称为尺寸。
国标中规定:在机械工程中,一般采用毫米(mm)作为尺寸的特定单位。
如:一个孔的直径是50mm,深度为200mm,则50和200都是尺寸。
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凡是采用特定计量单位的均不用标出单位,只标注数值。
2、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基本尺寸:是指由设计给定的尺寸。
孔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轴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
基本尺寸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试验或经验确定的。
设计时,应尽量把基本尺寸圆整成标准尺寸,以减少刀具、量具、夹具等的规格数量。
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零件加工完成后所得的实际尺寸一般不等于其基本尺寸。
3、实际尺寸实际尺寸:是指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孔的实际尺寸用“Da”表示;轴的实际尺寸用“da”表示。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零件的实际尺寸并不是零件尺寸的真值,例如,测得轴的尺寸为24.965mm,测量的极限误差为±0.001mm,尺寸的真值在24.965±0.001mm范围内,忽略测量误差,取实际尺寸为24.965mm。
允许的测量误差应由专门标准规定。
由于形状误差的存在,同一表面不同位置、不同部位的实际尺寸也不一定相同。
4、极限尺寸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
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两个极限尺寸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上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用“Dmax”表示,最小极限尺寸用“Dmin”表示;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用“dmax”表示,最小极限尺寸用“dmin”表示。
合格零件的实际尺寸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小极限尺寸,且小于或等于最大极限尺寸。
5、实体状态与实体尺寸(1)最大实体状态(MMC):孔和轴允许占有材料最多时的状态。
(2)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状态时的极限尺寸;孔为Dmin,轴为dmax。
(3)最小实体状态(LMC):孔和轴允许占有材料最少时的状态。
(4)最小实体尺寸:最小实体状态时的极限尺寸;孔为Dmax,轴为dmin。
6、作用尺寸孔的作用尺寸Dfe:即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直径,轴的作用尺寸dfe:即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轴体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直径。
7、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MMS),孔或轴的实际尺寸不超越最小实体尺寸(LMS)。
孔:Df≥Dmin ;Da≤Dmax轴:dfe ≤dmax ;da ≥dmin三、偏差的术语及其定义1、尺寸偏差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1)实际偏差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Ea= Da―D e a= d a―d(2)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上极限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孔的上极限偏差用“ES”表示;轴的上极限偏差用“es”表示,如下图所示。
上偏差的计算公式为:ES= Dmax―D es= dmax―d下极限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极限偏差。
孔的下极限偏差用“EI”表示;轴的下极限偏差用“ei”表示,如上图所示。
下偏差的计算公式为:EI= Dmin―D ei= dmin―d极限偏差:上极限偏差与下极限偏差的统称。
由于极限尺寸和实际尺寸有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基本尺寸,所以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
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控制在极限偏差范围以内。
例1 某孔、轴分别为025.0050+φ的009.0025.050--φ,指出孔和轴的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并求出极限尺寸。
解: 025.0050+φ的孔 009.0025.050--φ的轴基本尺寸 D=50 d=50 上偏差 ES=+0.025 es=-0.009 下偏差 EI=0 ei=-0.025 最大极限尺寸 Dmax=D+ES dmax=d+es =50+0.025 =50+(-0.009) =50.025 =49.991 最小极限尺寸 Dmin=D+EI dmin=d+ei =50+0 =50+(-0.025) =50 =49.975 2、尺寸公差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它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
零件在制造过程中,不可能加工成基本尺寸。
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总有一个差值,但差值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这个允许范围就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它的大小应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孔的公差用“Th ”表示;轴的公差用“Ts ”表示,如下图所示。
公差的计算公式如下:Th=Dmax-Dmin=ES-EI Ts= dmax-dmin=es-ei例2 有一孔的尺寸为048.0009.050++φ,求孔的直径尺寸公差Th 。
解:根据公式得Dmax=D+ES=50+0.048=50.048 Dmin=D+EI=50+0.009=50.009 Th=Dmax-Dmin=50.048-50.009=0.039或 Th=Es-EI=0.048-0.009=0.0393、公差与偏差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公差在数值上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
(2)区别:①偏差决定实际尺寸相对其基本尺寸的位置,偏差可以为正、负或零;而公差是决定尺寸允许的变动范围,它是没有正、负号的绝对值。
②极限偏差用于限制实际偏差;而公差用于限制误差。
③偏差取决于加工时机床的调整(如车削时进刀的位置),不反映加工的难易;而公差表示制造精度要求,反映加工的难易(当基本尺寸一定时)。
④极限偏差主要反映公差带的位置,影响配合的松紧程度,而公差决定公差带的大小,影响配合的精确程度(当基本尺寸一定时)。
第3、4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章节课题: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2.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目的:1、了解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2、掌握最大间隙、最小间隙、间隙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3、掌握最大过盈、最小过盈、过盈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3、掌握过渡配合最大间隙、最在过盈、过渡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过渡配合最大间隙、最在过盈、过渡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
难点:过渡配合最大间隙、最在过盈、过渡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共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四、零线和公差带图(1)几个基本概念①尺寸公差带:表示零件的尺寸相对其基本尺寸所允许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带。
②公差带图:用图表示的公差带,称为公差带图。
公差带是由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两个要素决定。
大小在公差带图中指公差带在零线垂直方向的宽度,由标准公差确定;位置指公差带沿零线垂直方向的坐标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③零线:在公差带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称为零线。
④标准公差(IT):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⑤基本偏差:一般情况下,靠近零线的偏差称为基本偏差。
(2)公差带图的画法 ①确定绘图比例; ②画零线;③根据上、下偏差的数值分别确定孔、轴公差带的起始和终了的位置; 正偏差位于零线的上方,负偏差位于零线的下方。
④用两条垂直线分别连接公差带的两条起始和终了的横线,使之成为矩形,并打上剖面线,标上有关的文字和字符,最后完成公差带图。
例3 画出例1中的孔(025.0050+φ)与轴(009.0025.050--φ)的公差带图。
解:①确定比例为500:1; ②画零线;③孔的下偏差为0,与零线重合,孔的上偏差为+0.025,在零线的上方,与零线的距离为0.025×500=12.5,在此画一横直线;轴的上偏差为-0.009,在零线的下方,与零线的距离为0.009×500=4.5,在此画一横直线,轴的下偏差为-0.025,在零线的下方,与零线的距离为0.025×500=12.5,在此画一横直线; ④分别用两条垂直线连接孔、轴公差带的两条横线,打上不同的剖面线,并标上有关的文字和字符(注意:画图时按放大后的尺寸画,但标注时应按原尺寸数值标注),如上图所示。
五、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机械零件在组装时,常用配合这一概念来反映零件组装后的松紧程度,那么什么是配合呢?1、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位置关系。
2、配合的种类根据孔和轴公差带相对位置的不同,配合可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三种。
(1)间隙配合间隙配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正值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即具有间隙的配合。
间隙配合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上方,如下图所示。
①最大间隙:极限尺寸之差,也等于孔的上偏差减轴的下偏差,用Xmax表示。
上述定义用公式表示为:Xmax=Dmax-dmin= Dmax-D+D-dmin= Dmax-D-(d-dmin)=ES-ei②最小间隙:是指在间隙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也等于孔的下偏差减轴的上偏差,用Xmin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