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陈华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第一节:课前导入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篇《出师表》。
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来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听说过《出师表》这篇文章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了解《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他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并为接下来的课堂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节:课文解析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出师表》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和节奏。
然后,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展开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解释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和史实,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第三节:文学鉴赏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出师表》的文学鉴赏。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技巧。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形象的描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与当下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情感体验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方式来感受《出师表》中的情感表达。
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演绎和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作者的用心和感情。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五节: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通过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巩固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对接下来的学习展开引导,让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出师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启发和借鉴。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3)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报国的崇高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3)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出师表》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分析《出师表》中的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讲述诸葛亮的历史典故,引导学生关注《出师表》。
(2)介绍作者和背景:介绍诸葛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了解文章大意。
(2)布置学习任务: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出师表》中的难点问题。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出师表》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分析《出师表》中的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出师表》,并进行相关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背诵评价:检查学生背诵《出师表》的情况,鼓励学生熟练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出师表》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
(2)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诸葛亮及古代辞表的特点。
(3)分析并欣赏《出师表》中的辞藻、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对比分析,将《出师表》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诸葛亮忠诚报国的崇高品质。
(2)感受古代辞表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出师表》全文的背诵。
2. 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诸葛亮及古代辞表的特点。
3. 分析并欣赏《出师表》中的辞藻、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出师表》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古代辞表的欣赏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诸葛亮。
(2)展示《出师表》的辞藻美、修辞美和表达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理解文意。
(2)让学生分析《出师表》的结构特点、辞藻特点、修辞手法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出师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对比分析,《出师表》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
4. 课堂讲解(1)讲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诸葛亮。
(2)讲解《出师表》的辞藻美、修辞美和表达美。
(3)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出师表》的背诵。
(2)让学生进行《出师表》相关知识的小测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验成绩:对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出师表》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出师表》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出师表》的解读、赏析文章。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内容和价值。
2.熟悉《出师表》的词汇、句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朗读《出师表》、理解其意义并能够运用其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1.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汉末三国时期历史背景–《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和贡献2.学习《出师表》的内容和价值–《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掌握《出师表》的词汇、句法和语言特点–手抄并背诵原文–分析《出师表》的词汇、句法和语言风格4.朗读《出师表》并翻译其意义–良好的朗读能力和语音语调–熟练掌握《出师表》的表达方式–理解并翻译《出师表》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与《出师表》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合作学习法–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阅读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动交流,在互相帮助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
3.词汇记忆法–采用卡片记忆、课堂联想、竞赛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出师表》中的生词词汇。
4.课堂评价法–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与《出师表》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出师表》的兴趣和热情,引出《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学习环节–按照教学内容,依次进行历史背景、作者和作品内容的介绍。
–熟悉《出师表》的词汇、句法和语言特点。
同时,课堂现场进行字词的书写,并在线下进行反复练习和记忆。
–逐句朗读《出师表》,并进行分析和翻译。
3.巩固环节–分组或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4.课堂反思环节–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反思。
五、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度、发言情况、课前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出师表教案(1)
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学习并理解《出师表》的主要内容。
3.学会分析文本结构,归纳文章脉络。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欣赏《出师表》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出师表》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本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3.学习文学鉴赏方法,欣赏《出师表》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了解《出师表》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步:分析文本结构1.分析《出师表》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2.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第三步:学习《出师表》的主要内容1.逐段解读《出师表》,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每一段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四步:文学鉴赏1.学习《出师表》的艺术特点,如用词精准、情感真挚等。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欣赏《出师表》的文学魅力。
第五步:小组合作1.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出师表》中的某一段进行深入讨论。
2.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共同探讨《出师表》的含义和价值。
第六步: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出师表》的读后感,并进行班内分享。
2.鼓励学生多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培养综合阅读能力。
四、教学资源1.《出师表》原文和注释资料。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设计好的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4.学生笔记本和纸张。
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反馈。
2.学生的小组合作表现和分享成果。
3.学生的读后感和写作作业。
六、拓展延伸1.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解读《出师表》。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剧场演出,加深对于《出师表》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以上是《出师表教案》的详细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出师表》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23课《出师表》跨学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跨学科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看,虽然《出师表》作为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并不直接涉及现代的教育标准,但其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却与2022课标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出师表》中所体现的忠诚、智慧、责任等品质,正是2022课标所强调的德育目标之一。
同时,《出师表》作为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这与2022课标中对于语文学科的要求是一致的。
此外,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出师表》还是2022课标,它们都体现了对于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于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
前者是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担当;后者则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因此,可以说,《出师表》与2022课标在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上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一篇表文,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首先,从文学价值上看,《出师表》以其质朴恳切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
诸葛亮通过回顾历史、分析形势、提出建议等方式,向刘禅表达了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种表达方式既具有说服力,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诸葛亮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
其次,从历史背景上看,《出师表》是蜀汉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文献。
在蜀汉第一次伐魏前,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北伐。
他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支持他的北伐计划。
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蜀汉当时的政治、军事状况,也揭示了诸葛亮对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最后,从思想内涵上看,《出师表》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担当精神。
第24课《出师表》三维教案
第24课《出师表》三维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背景与作者杨修;2. 理解全文的结构、主题和中心思想;3. 学习分析文本并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滕王阁序》,问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先让学生通过图片、标题等信息猜测本节课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
Step 2:知识讲解1. 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即东汉末年,曹操为了消灭刘备,向天子上表请求出征的故事。
2. 简要介绍作者杨修的背景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才学和忠诚。
Step 3:整体阅读1.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全文,了解整体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组共读并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这封表状有怎样的结构?b. 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是什么?c.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d. 主人公的性格和特点是什么?Step 4:细节理解1. 分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指定问题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阅读和分析。
2. 学生展示并讨论找到的文本,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
3.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5:个人思考1. 学生个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你对文章的主人公有何感受?b. 你认为杨修的忠诚和对上表的诚恳是否值得赞扬?c.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例子?2.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并辩论观点的不同。
Step 6:拓展阅读1. 分发《出师表》的改编材料或相关文章,让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2. 分组讨论所读文章的异同之处,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Step 7:作文练习1.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遇到值得表扬的人。
2. 学生分组互评并修改,最后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
Step 8:课堂总结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思考问题。
2. 整理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重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特点。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出师表》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出师表》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和提炼主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句意和情感。
2. 提炼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出师表》,相互讨论,提炼关键信息和思考问题。
3. 教师讲解:教师对《出师表》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讲解。
4.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答案。
5. 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和指导。
6. 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整个授课过程的内容,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文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引发学生对《出师表》的兴趣。
2. 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出师表》,相互讨论,提炼关键信息和思考问题。
3. 教师讲解:教师对《出师表》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向学生介绍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4.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答案。
5. 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6. 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整个授课过程的内容,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并记下重要的思考和收获。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文任务,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对《出师表》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3.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第一课时 教案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任务四:回顾知识,即时检测
巡视全班,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答疑。
任务五:升华情感,总结梳理
让学生自己说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任务一活动
1.学生代表发言
2.其他同学补充
3.抽查
任务二活动
九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
时间: 年 月 日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题
出师表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分析
《出师表》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由诸葛亮亲自写作的《出师表》,是这位两朝老臣出师北伐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忠心和决心的表文,情词恳切,意味深长,打动了古往今来众多忠志之士,字里行间有很多值得品味揣摩的地方。学习本文可继续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有条有理的将文章读出深度,读出情味。由于是复习课,教师可进一步拓展有关作者的其它内容,一者有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任务一:了解背景,有效助读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任务二:读通课文,掌握朗读方法
(一)朗读课文: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4 出师表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联系实际,发表看法,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联系实际,发表看法,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
《隆中对》一文,让我们领略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其实在史书中,戏曲里,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是啊!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演绎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故事。
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擒孟获等。
诸葛亮曾在公元227年率师北上伐魏前写下了一篇诵千古的美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士是伯中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去领略诸葛武侯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
1、“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2、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本文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二、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臧否(zhì zāng pǐ)行阵(háng)以遗陛下(wèi)裨(bì)补阙(quē)漏夙(sù)猥(wěi)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遗诏(yí zhào)2、学生自读,注意节奏。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
(2)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诸葛亮及文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虚词的识别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忠诚、智慧、勇敢、谦逊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理解《出师表》的文意及历史背景。
(3)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难懂句子的解读。
(2)诸葛亮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
(2)介绍诸葛亮及文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生僻字、难懂句子,进行解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出师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忠诚、智慧、勇敢、谦逊的品质。
(2)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2)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书写质量。
3. 测试成绩:(1)定期进行《出师表》文言文阅读测试。
(2)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翻译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文中的难点,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诸葛亮的伟大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出师表》公开课教案河夹中学陈华教材分析“表”原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特殊文体,能够流传广泛的并不多,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其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辞恳切,感人至深。
学习此文,可继续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线上找点,点与点结合分析,有条有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一者有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能力目标1.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2.结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忠臣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谏言的语言艺术,感受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交织的写作脉络。
突破方法:教师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难点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用两次假设换位品读文章,读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及深挚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时评价总结。
教学方法1.点拨教学法:疏理文章内容及脉络时,教师以情理双线加以点拨,给出方向,帮助学2.情景教学法:本课多次创设情境,探究文章“理至而情深”的特点时,用换位法让学生深入情境,以不同身份品说表文,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结合历史,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多媒体出示南阳武侯祠岳飞《出师表》石刻,教师描述情境导入课题。
南宋绍兴八年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正在攻打金兵的名将岳飞路过南阳,夜宿武侯祠,秉烛细观石刻的《出师表》,一时间情怀与古贤诸葛亮相牵,他感慨万千,泪下如雨,夜不成眠,挥涕走笔,留下了这篇亲手抄写的《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上册12出师表教学设计长春版
《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把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一、结合课文注释、提示,理解文意。
二、学习本文,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忆、背诵的热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忆、背诵的热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解题:《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同学们听说过“三顾茅庐”那个故事吗?它说的是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
刘备是汉代皇室的后代,他为兴复汉室,与北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抗争,在兵败失利的情形下,曾三次屈尊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湖北襄阳)茅屋中造访他。
诸葛亮感其“三顾茅庐”之恩,就许诺随其出山,接着确实是受命出使东吴,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
在博得赤壁大战成功以后,辅佐刘备成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后来,他又同意刘备临崩托孤的重任,扶持后主刘禅。
因此诸葛亮对刘禅既有臣下对皇上的恭顺与忠诚,又有长辈对下一代的关切与期望。
刘禅是个糊涂皇帝,诸葛亮对他很不安心,在自己亲领大军出师伐魏之前,写了一份“表”劝戒和警告刘禅。
这份“表”,后人称之为“出师表”,确实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令人动情感的好文章,其人其文从来为后人所景仰。
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二、老师指导阅读课文: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抑扬,情感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出师表》教学设计3
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新课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蜀汉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五年, 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全国的大业,准备出 后顾之忧,因此上这篇“表” ,希望国内政治清明,后方稳定,使他“北伐中原”的计划得 以实现。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
陆游曾赞道: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二、指导阅读课文一)正音:疲弊(b 1) 陛下(b l ) 恢弘(hcng )驽钝(n rd U n )和睦(h eng ) 夙夜忧叹(s u )崩殂(c u )妄自菲薄(fd )彰其咎(ji u )二)研读第 1、2 段。
1、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师北伐。
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平时国事事无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消除北伐的裨补阙(b iqu e )漏行阵 陟罚臧否(zh ip 1) 以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
谏,读,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指导分析第1 段。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出师表》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l,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 其次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思索课后练习,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翻译了课文,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化探究 课文主要内容和主要写作特色。 三、研读与赏析 1.朗读课文,尽量背诵。 2.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探讨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复 原汉 室”的依据地,而先帝的志向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 非常痛 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勉有为,继承 先辈遗 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3.提问:第 1 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2页 共13页
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确定北 上伐魏, 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盼望刘禅任用贤臣,接受忠言,赏罚清楚, 国内政 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前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 “兴复汉 室”的宏大志向。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留意语音正确,节奏清楚,语气流畅,感情充足。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 【中道】中途 【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惫,物力缺乏。 【诚]实在,的确。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 【殊遇】特殊厚待。 【遗德】遗留的美德。 【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 3。请学生翻译第 2 段。 【一体]指国家的官员。
第5页 共13页
痛恨 古义:痛心缺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特别恨。 布衣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卑劣 古义:身份卑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劣。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谢 古义:感动,激烈。由是感谢。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协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一词多义 效 重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 不效那么治臣之罪。 感谢 感动,激烈 由是感谢。 感谢。臣不胜受恩感谢。 3.词性活用 光 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出师表》的内容和语言特点;3.学习《出师表》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或投影仪、教学课件、素材分发;2.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分析《出师表》的内容和语言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出师表》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出师表》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出师表》是杨宁给哪位皇帝写的?•杨宁为什么要写《出师表》?•《出师表》的内容和语言风格有哪些特点?3. 学习《出师表》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出师表》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出有表现力的文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以下内容:•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效果;•如何运用感叹词、倒装句等表达技巧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和手法。
4. 阅读《出师表》并进行理解(30分钟)教师将《出师表》的文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并理解文章的意思。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出师表》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出师表》中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细节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5. 分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出师表》中的某个问题,并准备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供学生选择:•以杨宁的角度写一段关于《出师表》的序言;•以杨宁的角度,写一封给刘备的信。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互相进行评价和讨论。
6. 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教学设计河夹中学陈华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
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
教学应该学生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到。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
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
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课时可根据课堂推进状态自我调节。
一、诗句导入,激发兴趣。
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其他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学生选背精彩片断,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教学实录】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
(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生: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生: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生:(小声嘀咕)怎么都有“出师一表”?师:(笑着问)可不是吗?都有“出师一表”,而且都是在赞诵“出师一表”。
这“出师一表”是什么呢?我们的历史小博士能不能帮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啊?〖点评〗以古代诗句对作品的评价引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添学生人文素养。
生:可能是说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吧。
师: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生: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
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留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师:真不愧为我们的历史小博士。
难得你用这样整齐的句式向我们概括了诸葛亮辉煌而又多彩的一生。
谢谢,请坐下。
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
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
〖点评〗由人所共知的“智慧”自然过渡到学生不太熟悉的“忠诚”,为全文的理解和阅读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在朗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请做好记号,一会儿我们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疑难之处)生:“开张”是什么意思?生:“痛恨”是什么意思?生:“感激”是什么意思?生:“谨慎”是什么意思?师:看来大家还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大家解决一下呢?(生紧皱眉头,若有所思)生:老师,我知道,可当我将自己的理解放到原文中后,就讲不通了。
(其他同学表赞同的点点头)师:这是因为大家提出的这些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演变发生了变化。
“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同时,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单音词也是古今异义。
如:先、崩、弊、诚、愚等,大家在学习时应加以分辨。
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这句话该怎样断句呢?生:应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断句吗?生:根据课文注释,这句话是讲:如果有违反法令的或者是品行良好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用这来表明帝王的治理是公平英明的,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让宫内和朝廷行赏之法不同。
师:讲得不错,看来,大家通过三年的学习积累已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语感。
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和自豪。
下面,这样,大家还可以从文章中找找这样的长句,读读看。
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点评〗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互质疑难,合作解答,体现自主和合作的学习精神。
在合作学习中把握本文长句较多的特点给予重点引导,体现教师在关键处参与的重要性。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师:大家都读得不错。
对句子的朗读节奏把握的很好。
下面,我把全文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在对照我和大家朗读异同的时候,请重点关注: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
(教师范读)师:你了解到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生:写向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师:哦,“一系列”建议。
哪些建议呢?在课文哪些段落写的呢?生:在课文1-5段写了这些建议。
一共三条:一是开张圣听;二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三是亲贤臣,远小人。
师:你对这三条建议是如何理解,有何看法呢?生:“开张圣听”,就是要广开言路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听到真话,从而更好的治理国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样人们遵规守法,国家才不至于一片混乱;至于“亲贤臣,远小人”,就是保证国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不被奸臣所害。
师:恩,解答得真不错,还使用了我们现在的惯用语。
看来,对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已经深有体会了啊。
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我觉得这是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得出的结论。
因为,在“三国鼎立”的时候,只有蜀国是最弱小的,如果不发展,必遭灭亡。
而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帝王是贤君、明君,而要想成为贤君、明君,就应按诸葛亮提的三条建议去做。
所以,诸葛亮提出了这些建议。
生:诸葛亮重点提出的建议是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
而且这一条建议十分具体,把自己举荐的人具体特点和优势都一一讲明了。
师:大家读到了吗?有哪些人,又各有怎样的特点?生:文官有郭攸之、费羿、董允等人,他们的特点是“良实”“忠纯”;武将是向宠,他的特点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师:举贤荐能,可谓用心良苦;坦诚进言,可谓竭尽忠诚。
除此提出建议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呢?生:诸葛亮还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
在课文的第6-7段。
师:我们一起朗读这两段,一边读,一边和诸葛亮一起回顾他过去的岁月,看看他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生齐读6-7两段)生:老师,第7段并不都是在回顾过去。
师:哦。
很有发现的眼光。
不是在回顾过去,那是在写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一会来探讨。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回顾了过去哪些事情。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这些事情大致上都应该了解的,我们一起结合原文来明确一下。
生:有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生:有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生:有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生:有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生:有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师: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生:他内心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之情。
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是出于“感激”,也就是被刘备不因为他身份低微,礼贤下士,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教而感动才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又在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再次托付给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动,当然想要报答这种知遇之恩。
师:诸葛亮对刘备的情感真的有这么深厚吗?有一句古语描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这类问题的人格特点,它是最好的注解。
大家知道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生:(很多同学齐声回答)“士为知己者死!”师:是啊。
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欣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唯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
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
现在我们来看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师朗读“今南方已定……之任也。
)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
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生:“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