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法名将王德榜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简历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简历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简历1937年8月至1945年8月丁振军1913-1944 河北滦县中共冀东区委第十七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丁麟章1907-1945 湖南平江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卜荣久1908-1944 天津蓟县中共冀热边行署秘书长于一心1910-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于已午1915-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委于化臣1908-1939 河北唐山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于文彬1915-1938 河南息县八路军冀鲁边抗日游击队政委于克恭1907-1940 山东乳山中共山东省东海特委书记兼东海军分区司令员于寄吾1905-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于震中 -1938 冀东抗日联军第九总队总队长才山1910-1945 辽宁黑山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马玉堂1910-1942 河北藁城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马本斋1902-1944 河北献县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庆华1914-1939 河北廊坊中共睢杞太特委书记兼新四军睢杞太独立大队政委马吟南1912-1944 河北玉田中共冀热边特委秘书长救国报社长兼总编辑马健生1913-1940 山东寿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参谋长(错杀)马振华1905-1940 河北盐山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津南军分区政委马晓云1905-1944 山东长山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清河专署专员马霄鹏1903-1939 山东鱼台苏鲁豫边区党委宣传部长马德山1911-1935 上海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一师师长马耀南1902-1939 山东长山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王文1912-1943 陕西绥德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主任胶东军区副政委王助1914-1941 福建福州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兼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青1918-1943 河北景县中共冀南区委第五地委书记王涛1908-1941 湖南江华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委员兼闽西特委书记王章1899-1943 河南信阳新四军第五师政委王溥1908-1940 辽宁兴城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王丰庆1907-1940 江西弋阳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王仁斋1906-1937 山东文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三师师长王风阁1897-1937 吉林通化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九路军司令王文彬1911-1939 江苏丰县中共苏鲁豫特委书记(错杀)王文瑞 -1938 河北文安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王平陆1902-1938 河北迁安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王舟平1913-1945 河南南阳豫西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第七旅政委王东福1916-1942 河北深泽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王立人1910-1941 天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敌军工作部副部长王邦秀1909-1940 江西吉安八路军第一二0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王至发1901-1942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王先臣1913-1945 江西吉安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汝起1905-1940 山东黄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王光宇1911-1938 吉林德惠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副军长王伟民1918-1940 河南濮阳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王兴汉1905-1942 河北广宗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工兵主任王远音1916-1940 山西五台晋察冀军区第八军分区政委王泊生1915-1942 河北景县中共冀南军区第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王克仁1913-1939 黑龙江穆棱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部代主任王作栋1902-1939 河北正定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平汉抗日纵队政治部主任王育民1914-1938 河北景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王炳三1915-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王炳臣1892-1938 河北乐亭冀东抗日联军总队长王明扬1912-1942 浙江宁波中共浙南边区办事处主任王根英1906-1939 上海中共江苏省委妇女部部长王晋亭1913-1942 山东堂邑中共泰西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王恩九1901-1939 河南鲁山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部长王爱中1911-1945 山东高密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参谋长王凌波1888-1942 湖南宁乡延安行政学院副院长王培汉1894-1939 山东莱芜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支队长(错杀)王铭森-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王道平1886-1944 山东曹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定陶支队司令员王毓峰1897-1938 吉林宁安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二师师长王翼之1903-1938 山东文登鲁东游击第七支队政治部主任毛泽民1896-1943 湖南湘潭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文立征1911-1945 湖南衡山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邓永耀1912-1939 湖南茶陵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邓振询1904-1943 江西兴国江南区委副书记兼江南军政委员会书记孔庆同1912-1942 河南光山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代理司令员左权1905-1942 湖南醴陵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石占山 -1938 河北滦县冀东抗日联军特务第二总队总队长石景芳1912-1942 山东无棣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石蒲江1909-1945 山东淄博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龙树林1911-1939 江西上饶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田英1916-1938 江西弋阳新四军都昌办事处主任田守尧1915-1943 安徽六安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兼苏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史贡章1902-1938 河南濮阳八路军挺进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叶成焕1913-1938 河南光山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包森1911-1942 陕西蒲城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第十三团团长丛德滋1910-1942 山东文登延安《解放日报》总编辑宁进新1910-1942 河南信阳豫鄂边区政治处主任冯达飞1901-1942 广东连县新四军副参谋长冯治纲1908-1940 吉林公主岭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龙北指挥部指挥兼第二支队支队长远静沧1901-1938 河北任丘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政治部主任朴吉松1917-1943 朝鲜咸镜北道东北抗日联军第六支队政治部主任任作民1899-1942 湖南湘阴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朱程1910-1943 浙江平阳八路军第2纵队民军1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5分区司令员朱立文1909-1941 广西百色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副旅长朱松寿1901-1941 江苏江阴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五路司令员朱典阶1900-1942 山东宁阳山东公学校长朱宝琛1910-1941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朱毓淦1906-1941 山东泰安中共鲁中区委社会部部长朱镜我1901-1941 浙江鄞县新四军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朱潘显1914-1942 江西泰和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455楼)刘石1899-1937 湖南耒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兵站部政治部主任刘英1903-1942 江西瑞金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兼统战部部长刘涛1911-1941 山东荣成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刘子才1912-1940 安徽六安巴山红军游击队司令员刘子超1906-1941 广东兴宁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刘文正1900-1939 河北定县冀中回民抗日救国会主任刘为泗1908-1939 江西九江赣北抗日游击队司令员刘礼年1909-1938 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刘幼林1916-1941 山东东阿中共鲁西南地委副书记专员刘仲莹1911-1938 山东莱芜中共山东省临时工委书记刘亦珂1913-1939 河北安新河北游击队第八路总指挥刘志超 -1938 太岳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刘别生1915-1945 江西安福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六纵队司令员刘连科1917-1938 河北滦县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刘述西1913-1944 安徽金寨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刘诗松1911-1942 江西吉安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七旅政治部主任刘诚光1915-1942 湖北黄安八路军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炳才1915-1940 江西永新八路军山东纵队峄县支队支队长刘突军1912-1938 江西信丰中共闽中特委书记刘海涛1907-1941 山东东阿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曙华1912-1938 山东济南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刘德明1910-1942 陕西礼泉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许权中1894-1943 陕西临潼国民党军第一一七师参谋长(从事兵运工作)许亨植1909-1942 朝鲜尚庆北道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参谋长江上清1911-1939 江苏扬州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皖东抗日军政干校副校长齐玉坦1911-1943 河南内乡八路军总部总务科长关英1909-1938 江苏无锡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祁致中1913-1939 山东曹县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军长那恕1915-1938 辽宁晋察冀军区游击第一支队政委纪毓秀1916-1939 江苏宿迁山西牺盟会组织部副部长阮俊臣1900-1941 四川古宋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司令员牟光仪1900-1939 山东潍县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政治部主任孙开楚1910-1942 湖南郴县八路军总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孙汉三1890-1938 山东昌邑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参谋长孙永勤1893-1935 河北兴隆华北抗日第一军军长孙伯龙1903-1942 山东峄县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孙春林1906-1941 山东海阳八路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毅民1914-1942 河北新河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杜子孚1916-1942 山东宁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兼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杜邦宪1907-1943 湖北钟祥新四军第五师特别第三旅政治部主任杜伯华1904-1941 吉林榆树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杜希陵1906-1941 山东乐陵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军工作部副部长苏曼1914-1942 广西苍梧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甦1914-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谋长苏震1914-1940 湖北宜都中共襄西地委书记兼襄西独立团政委苏精诚1915-1941 福建澄海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杨松1907-1942 湖北大悟《解放日报》总编辑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杨忠1909-1941 江西安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杨大章1909-1944 天津冀鲁豫第一专署专员杨万林1911-1938 河北蠡县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二师参谋长杨文翰1896-1943 江西横峰红军赣东北浮乐德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委杨兰史1908-1938 广东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杨宏明1910-1942 湖北黄安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杨学诚1915-1944 湖北黄陂新四军鄂皖兵团指挥部政委杨承德1908-1943 江西于都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杨俊恒1910-1938 吉林吉林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参谋长杨铁成1914-1939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杨裕民1889-1939 河北迁安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杨靖远1902-1938 辽宁沈阳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杨靖宇1905-1940 河南确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李刚1914-1941 福建南安中共闽南特委书记李忠1915-1943 河北冀县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李肃1910-1941 山东临清红五军团随营学校政委李荣1901-1940 江西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李特1902-1938 安徽霍邱红四方面军兼西路军参谋长李策1915-1941 贵州贵阳中共贵州工委委员李之光1908-1939 河北安新冀中区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长李子芳1910-1942 福建晋江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文彬1902-1939 黑龙江双城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三师师长李文楷1909-1942 福建上杭八路军前方政治部组织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李文翰1914-1945 陕西蒲城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前线日报》总编辑李发意1908-1937 河南新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某部政委李永安1912-1943 山东宁津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光汉1907-1941 山西河津中共雁北地委书记李贞乾1903-1942 江苏丰县山东湖西行政专员公署专员李竹如1905-1942 山东利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李延平1903-1938 吉林延吉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志高1913-1941 湖南平江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李枚青1914-1943 山东新泰八路军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学福1902-1938 吉林延吉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李剑卜1914-1939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李恒泉1915-1944 河北唐县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景波1911-1944 陕西绥德中共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兼机关直属党委书记吴耘 -1944山东平原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政治部主任吴涛1914-1942 山东济宁鲁西军区泰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吴渊1898-1939 江苏如东新四军平江嘉义留守处秘书主任吴琨1910-1939 四川万县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吴强1911-1944 湖南平江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组织部部长干部部部长吴勤1895-1942 广东南海广州游击队第二支队司令吴世禄1913-1938 河南新县平原军分区司令员吴师孟1899-1942 湖南平江新四军第二师军工部部长吴其芳 -1944河南叶县新四军第五师供给部部长兼政委吴景才 -1938山东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邸玉栋1911-1942 河北盐山中共冀鲁边第一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邹之模1907-1940 湖南平江湘鄂赣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邹风平1905-1943 四川三台中共四川省工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何云1905-1942 浙江上虞《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正1901-1942 湖北罗田新四军第五师浠罗指挥部指挥长何一萍1916-1938 河南孟县山东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一总队政委何功伟1915-1941 湖北咸宁中共鄂西特委书记邱金声1912-1939 福建龙岩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副团长汪洋1913-1942 山东东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旅政委兼泰安地委书记汪林兴1908-1943 福建崇安中共福建省委民运部部长兼闽北特委书记汪雅臣1911-1941 山东蓬莱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德清-1945 河南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旅副旅长冷赤斋1915-1940 湖北黄陂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沈东平1905-1938 河南舞阳中共河南省临时工委负责人宋澄1910-1941 山东文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政委宋干卿1909-1940 山东荣成八路军山东东海纵队副司令员宋怀良1912-1941 山东东阿新四军某部师长辛俊卿1911-1941 山东肥城八路军山东军区泰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炎1902-1945 广东吴川广东高雷抗日人民军军长张浩1897-1942 湖北黄冈中共中央委员中央职工委员会副书记张铎1915-1941 山东荣成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政治部主任张广乾1916-1943 河南范县晋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张子华1912-1942 宁夏中宁中共中央统战部联络局副局长张友清1904-1942 陕西神木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张中华1912-1937 吉林永吉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张仁槐1912-1942 山西定襄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张文彬1911-1945 湖南平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正坤1898-1941 湖南浏阳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员兼参谋长张甲洲1907-1937 黑龙江巴彦东北工农反日义勇军独立师师长张兰生1909-1940 黑龙江呼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张传福1902-1938 吉林公主岭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二师师长张秀中1905-1944 河北定兴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其德1874-1938 江西德兴新四军驻赣办事处负责后勤工作张宝龙 -1941 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支队长张建亭1913-1942 河南滑县中共冀鲁豫区党委第六地委组织部长张贯英1910-1939 山东桓台八路军山东纵队供给部部长张洪仪1912-1945 山东郯城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铁道游击队政委张贵卿1908-1942 河北顺义中共衢州特委书记张俊峰1913-1942 河南太康豫皖苏军区豫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厚杰1920-1945 河南信阳新四军某部师长张耕野1901-1938 吉林双城中共佳木斯委组织部长张镇华1909-1940 黑龙江宁安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三师师长张襄国1911-1938 湖南平江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陆升勋1907-1942 山东昌邑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副司令山东沂蒙专署专员陈明1902-1941 福建龙岩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陈洪1906-1943 浙江浦江中共四明地委书记兼四明自卫总队政委陈一华1900-1938 湖南八路军第一二0师雁门第六支队参谋长陈卜人1917-1945 广东梅县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陈元龙1912-1942 河北辛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青年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文彬1911-1940 湖南茶陵八路军第一二0师津南自卫军政委陈生庆1912-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司令员陈宇寰1897-1938 河北滦州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陈冬尧1908-1945 湖南茶陵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陈若克1919-1941 广东顺德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委陈昭礼1907-1940 福建福州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陈锦秀1912-1938 河南固始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永州乡土教材之永州名人综合

永州乡土教材之永州名人综合

第二章永州名人永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历史上人才辈出。

翻开《永州府志》,纵观《二十四史》,历朝历代,永州都有文臣武将,哲人才子,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中国疆域的形成,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后汉三国时期,零陵郡的蒋琬、刘巴、刘先,为名重一时的政治家;黄盖、刘敏、杨怀,系叱咤风云的著名将领。

唐宋时期,延唐是今两湖两广地区的第一个状元;生于零陵,长于零陵,圆寂于零陵的怀素,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草书大师;著名史学家路振、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南宋抗金将领陈遘、张浚都是永州山水孕育的杰出历史人物。

明清时期,在永州这块土地上,又诞生了朝廷重臣陈荐、周希圣、陈大受、何凌汉,抗法名将王德榜、欧阳利见,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以及天地会著名首领朱洪英,著名瑶族起义首领赵金龙等。

进入晚清和民国时期,在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中,在北伐战争中,在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永州这块土地上,又出现了大批著名人物,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达,北伐名将蒋先云,国民党高级将领唐生智,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等。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是永州人民的骄傲。

在永州山水哺育大批本地历史名人的同时,永州山水也哺育了元结、柳宗元等历史名人。

这些在永州土地上生活过的著名人物,都对古代永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过重要作用,他们在永州发展史上所作的贡献是永远不会泯灭的。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公元801年,柳宗元担任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

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公元805年,革新失败,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

粤湘桂三省交界旅行记

粤湘桂三省交界旅行记

几年前,我到广东、湖南、广西三省交界的山区走了一遭,沿途,观赏了绮丽的山水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感触良多,激情所至,写成了这篇游记。

春节刚过,初二的一大早,我们便开车沿佛(山)广(州)、广(州)清(远)高速公路向北驶去,直趋粤西北重镇连州。

离开清远市后,一路都是一级路面、四车道,十分坦荡,即便山区也是如此。

从清新县往北,开如进入粤北石灰岩山区,越走越高,很快进入广西高原,石灰熔峰林立,如千百个绿色盆景,又如一个个起伏的馒头,云雾缥缈处,开凿出一条岩石通道,隧洞过了好几个。

过了阳山县城,驶上旁边的107国道,盘绕在坡谷之上,风光越来越美,连江曲曲折折,一直贴着公路,进入青翠欲滴的峡谷区,舒平的江水,淡青色如镜面,将树影岩峰映得清清晰晰的,让人爽心悦目,大山脚下,散落着一些房屋。

清凉的山风扑进车窗,让久居肮脏城市的人忘情。

在阳山石螺镇附近,连江劈开一条狭窄的深谷,两岸大山耸翠,壁石峭立。

一会儿,两边渐渐露出开口,变得非常开阔,风景如画,锦绣般的绿水河山,如诗描绘,我们在好几个地方照了相。

黄昏时分,我们又驶入清连一级公路,很快到了连州。

这个城市规模不小,马路宽阔,就是比较杂乱,车流拥挤。

天黑到连南瑶族自冶县,这里瑶寨贫困,房屋简陋,村落多位于深山区,街上走着许多穿黑白相间鲜明朴素的民族服装的男女,有的在赶着牛,男的头扎红布条,插着白羽毛;女的系着白布腰带。

瑶民的住宅和广东其他地方的民居样式相同,就是炊具、农耕器具、汲水设备较落后,还颇有些古代的气息,电视、啤酒、摩托车等现代的东西已普及到瑶寨。

晚上,我们在连南城郊参观了瑶族篝火晚会,瑶族男女演员表演了牛角舞等许多歌舞节目,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少数民族的风情。

初三早上到三排瑶寨。

该寨是连南八排之一的缩影。

已有十几年旅游业的历史。

现在设有大鼓、大锣、酒坊、豆腐油坊、谷仓等景点。

许多竹制吊脚楼、透风的竹排组成的一列列长廊住室,辟有许多间供旅游者居住,上下好几层,有楼梯相通,曲曲折折,建于坡丘之上,周围松杉茂密,环境清雅,凭栏远望瑶山群峰,非常引人入胜。

英勇战士的故事

英勇战士的故事

英勇战士的故事本文是关于英勇战士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英勇战士的故事。

英勇战士的故事1: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赵高、二世准备安葬秦始皇,从各地征调几十万囚犯、奴隶和民夫修理秦始皇在世时已在骊山下开辟的坟地,把铜化了灌下去铸成地基,上面修盖石室、墓道和墓穴,挖出江河大海的样子,灌上水银,还有别的花样说也说不完。

大坟里埋着无数的珍珠、玉石、黄金和不少宫女。

为防盗坟,墓穴里安了好些杀人机关,完工后把所有做坟的工匠全都封死在墓道里。

二世胡亥葬了他父亲以后,怕篡夺皇位的事泄露,屠杀了全部十多个哥哥、十来个公主,杀光难对付的大臣,下令建造秦始皇在世时就开始造的阿房宫。

那时,中原的人口不过两千万,被征发去造大坟、修阿房宫、筑长城、守岭南的差不多就有二百万人。

北方的地区很大,除了驻扎军队还得押送大批贫苦农民去防守。

公元前220xx年七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着强征来的九百名贫民壮丁,动身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去。

有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的贫苦农民也在里头。

陈胜年轻时,跟别的雇农一块儿给地主耕地。

一天,大伙儿在地头上休息,陈胜对大家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大伙儿可别忘了老朋友!”大伙儿笑着说:“你给人家扛活耕地,哪儿来的富贵?”陈胜说:“唉!你们怎么知道有志向的人呢!”现在军官督促这一批壮丁往北赶路。

他们到了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正赶上下大雨,没法走,但误了日期,就得杀头。

陈胜偷偷地跟吴广说:“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地。

就算雨马上就停,怎么也赶不上日期,这不是白白地去送死吗?咱去也是死,起来造反失败了也是死,一样的死,还不如借着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起来造反。

”吴广也情愿跟着陈胜一块儿干。

第二天,陈胜替伙夫去买鱼,伙夫剖鱼从鱼的肚子里剖出了一块绸子,上面有“陈胜王”三个字。

大伙儿仨一群儿,俩一伙儿地咬着耳朵聊着。

萍乡客籍抗战英烈名录

萍乡客籍抗战英烈名录

萍乡客籍抗战英烈名录1944年6⽉⾄9⽉间,⽇军由湖南先后三次侵犯萍乡,奉命进⼊萍乡抗击⽇寇的国军有:58军新10师、新11师,26军41师、44师,72军新13师、新15师、34师, 20军133师、新20师58团,新3军183师,44军162师,99军99师,军统别动军第⼆纵队,江西保安第三团,萍乡保安警察队等共约5-6万⼈。

笔者找到在萍乡牺牲的客籍烈⼠56名(萍乡保安警察队阵亡2⼈,姓名不详,未计⼊),不及实际战死烈⼠百分之⼀。

今公布烈⼠名录,寻找烈⼠亲⼈,完善烈⼠信息,以慰烈⼠英魂。

(第58军军长鲁道源将军)⼀、陆军第58军烈⼠(22名)⼨家兴,云南腾冲⼈,辎重团副团长,1944年6⽉在芦溪县宣风收容溃兵时牺牲。

杨介凡,新10师28团连长,1944年6⽉23⽇在⾚⼭桥⾎战中牺牲。

陈⽟泰,⼯兵营排长,1944年6⽉23⽇在⾚⼭桥⾎战中牺牲。

晋复良,云南呈贡⼈,新10师29团第3连少尉排长,1944年7⽉6⽇牺牲于萍乡张家冲。

魏卫英,云南路南⼈,新10师29团第5连中尉排长,1944年6⽉21⽇牺牲于萍乡枫树冲。

萧体忠,云南⼴南⼈,新10师29团第5连中尉排长,1944年7⽉18⽇牺牲于萍乡登官。

武元成,云南建⽔⼈,新10师29团第7连少尉排长,1944年6⽉21⽇牺牲于萍乡福⽥洲。

易⼈凤,云南河西⼈,新10师29团机关枪连地连少尉排长, 1944年6⽉21⽇牺牲于萍乡福⽥洲。

李和清,云南鲁甸⼈,新10师29团机2连上尉连长,1944年6⽉22⽇在萍乡杨家冲牺牲。

(陆军58军⾚⼭桥收复萍乡战⽃经过要图)王振华,云南保⼭⼈,1944年6⽉21⽇,新10师29团9连上尉连长。

王复良,⼴西柳江⼈,28岁,1944年6⽉22⽇,新10师29团上等兵。

向诚,云南镇雄⼈,1944年6⽉21⽇,新10师中⼠。

钟和初,江西修⽔⼈,36岁,1944年6⽉,新10师28团⼆等兵赵⽂龙,新10师31团营长,1944年7⽉28⽇在上埠张家⼭牺牲。

美丽的江华旅游景点

美丽的江华旅游景点

美丽的江华旅游景点豸山古寺位于县城东南沱水之畔,明公历四年(1576年)依岩势建寺于其间,前后三进,依次有观音阁、吕祖阁、文昌阁、明远楼等,寺门外有六角亭设于渡口。

同治八年(1869年)江华抗法名将王德榜捐资独修凌云塔于豸山之巅,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建筑风格于一体,七级八方四门,顶置铁刹,直插云霄,号称“凌云塔”。

瑶族图腾园包括瑶族图腾浮雕墙、图腾柱及各种图腾雕塑、广场旱喷、瑶族文化铺地。

图腾墙高10.8米,宽36米,图腾柱高10.8米,直径长1.2米,图腾墙上雕刻有盘瓠龙犬图腾形象。

由图腾墙和图腾柱共同组成的图腾坊,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瑶族图腾坊。

阳华岩地处县城东南5公里处竹园寨回山下,岩上小山矗立,岩面向南宽敞。

洞中怪石嶙峋,泉水晶莹透澈。

唐道州刺史元结多次游于此,作《阳华岩铭(并序)》。

著名书法家县令瞿令问将《铭》以隶、篆、籀三种书体命人刻于崖壁上,世称名迹。

自唐代以后,历代游人咏题甚多,现保存四十余方碑刻。

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耸立于县境北部的九嶷山,是江华与宁远、道县、蓝山的分界山脉,群峰林立,云雾缭绕,气势磅礴。

湘江乡庙子源村的黄龙山为九嶷山在江华境内的最高峰,海拔1823.9米,山中多斑竹、方竹和香草。

唐刘禹锡《潇湘神》诗云:“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

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位于县城东南,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89年)。

桥为七拱,全用青料石砌成,长约120米,宽约7米,两侧有1米多高的石柱栏杆,配以龙云鸟兽、八仙飘海、文王求贤等人物故事精致石刻,上置千姿百态小石狮近百尊。

两端各设一对大石狮,桥身造型优美,状如长虹,故有“云龙飞驾”、“西佛拱秀”之美誉。

铜铸长鼓广场位于火车站站前广场,以瑶族长鼓文化为主题,配以金水三桥、五亭长廊、华灯嘉木。

铜铸长鼓巍然高托广场中央,鼓长15米,面径2.8米重15.6吨,鼓身飞龙云绞,四座龙犬图腾,纯铜精制。

家乡文化搜集-湖南永州

家乡文化搜集-湖南永州

永州位于中国中南部,湘江上游南岸,潇、湘二水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是湖南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湘粤桂结合城市,为湘西南口岸城市,拥有面积22441平方千米。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

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而得名。

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

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

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

永州现辖九县两区。

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566.5万人。

永州被潇湘二水融合贯穿,古称“潇湘”。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赢得了古今文人墨客的咏叹。

中文名称:永州地理位置:中国中南部、湖南西南部外文名称:Yong Zhou 别名:潇湘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下辖地区:冷水滩、零陵政府驻地:河东新区逸云路1号电话区号:0746邮政区码:425000面积:22441平方千米人口:580万(2009年)方言:永州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永州八景、舜帝陵、阳明山机场:永州零陵机场火车站:永州火车站、零陵火车站车牌代码:【永州著名名胜古迹】1. 朝阳旭日朝阳岩,又名西岩。

位于永州城潇水西岸,因其山光水色,风景秀丽,古有“朝阳旭日”之称,为永州八景之一。

2. 回龙夕照迥龙塔,建于明代万历甲申年(1584),塔高37,25米,筒体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里面五层,塔身中空。

挺拔雄伟,屹立于永州市城北潇水东岸。

3. 苹洲春涨苹岛,在潇湘二水汇流处,为永州著名风景胜地,唐宋以来,即负盛誉。

湖南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图所绘也是这里的旖旎风光。

4. 香零烟雨香零山,屹立于永州城东茆江桥西南潇水中央,旧产香草闻名于世,古称零陵郡以此山名恩院风荷5.碧云芙蓉碧云池,又称“东湖”,地处永州城南门内。

唐刺史李衢曾在此建芙蓉馆。

池中旧有水亭,曰:“洗甲亭”,池侧建有碧云庵堂。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仲因,号滋圃。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

后累升至参将。

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

次年,擢总兵。

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

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

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

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

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

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

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

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

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陈化成(1776—1842年),字莲峰,福建同安人。

行伍出身,历任水师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

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

1840年6月,英军侵犯福建,陈化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一起进行抵抗,击退英军。

不久,调任江南提督。

他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备战。

他对部下诸将说:“武臣死于疆场,幸也。

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舰驶近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欲向英军求和,陈化成坚决反对。

16日拂晓,英舰逼近,攻打吴淞口,陈化成坚守西炮台,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毁击伤敌舰数艘,击毙击伤侵略军多人,使英军不敢正面登陆。

张之洞与中法战争

张之洞与中法战争

ZHANGZHl Do№
张之洞 画 中法战争
YU Z HO NGF AZ HANZ HENG
●任 九 光
1 8 8 4年 ( 光 绪十 年) 初, 清 力和掩护兵 力 , 布置水 雷地雷 , 军面 对法 军 的进 攻 连连 溃退 , 组织办理 团练 ,雇募沙 艇阻断 接近 中越边 境 。慈禧太 后一怒 内河等 ,形成 以珠江 口至广州
以固天津海防 , 守两广 、 闽浙 以 战。l 0月初,法 国舰 队进攻台
固 北 方 海 防 的整 体 策 略 。在 进 湾 , 基 隆失陷。 值此朝 臣慌乱之
攻上 , 张之洞提 出持久战 、 招 安 际,张之洞上奏 认为法 军侵 台 黑旗军、 发动越 南军 民等建 议 。
出于对建议合 理性和办 事能力
银 。张之 洞突 破 法军 封 锁支 援 三 批 弹 战事 开展,张之洞 及时将 收集的经验通 药, 甚至 主动为刘铭 传招募 十余 名火 药 报前线各 军 , 提供 战术战法指导 , 如接敌 工 匠 ,潜渡 台湾 以配土火 药长期 作战 。 注 意“ 低 枪、 散队、 夜战” 、 扎营 注 意布设
购新型洋 炮 ,加强炮 台守卫兵 刘铭传 的带领 下 ,顽强 抗击法
G U O X L J E ・ 6 6
D U S H I ・ Y U A N S E! 读史・ 原色

军 。法 军在 台湾 限于一 城, 进退 维谷 , 不 与岑毓英滇军组成西线 ;老将冯予 材组 得 己封锁 台湾海 峡 ,企 图 困死刘 铭传 。 建萃军与潘鼎新 、 王德榜等军组成 东线 。 张之洞和刘 铭传 紧密联 系 , 想尽 办法 打 张之洞 格外重视 调和将 领之 问关 系 , 反 破 封锁 ,建立通讯 渠道 ,支援 军火 、 饷 复叮咛诸将 以大局 为重 , 和衷共济 。 随着

苏元春:亦功亦过的清末名将

苏元春:亦功亦过的清末名将

苏元春:亦功亦过的清末名将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5年第12期晚清的广西,西林有“一门三总督”(岑毓英、岑毓宝、岑春煊),永安(今蒙山县)有“一门三提督”(苏元璋、苏元春、苏元瑞)。

时人将苏氏三兄弟比之于宋朝的苏洵、苏轼、苏辙,谓之“昔有文三苏,今有武三苏”云云。

而苏元春晚年被岑春煊弹劾下狱,总督、提督成为冤家。

“武三苏”中,苏元春名气最大。

他是清代广西 3 位两任广西提督之一,任期长达19 年,仅次于冯子材(21 年),且与冯子材一起参加著名的中法镇南关(今友谊关)战役,战后主持国防建设而名垂青史。

出身行伍,一路升迁苏元春(1844~1908 年),字子熙。

其父苏保德曾任永安州团总,被太平军杀害。

其兄苏元璋为报父仇,于1855 年加入张高友领导的天地会。

12 岁的苏元春无依无靠,因偷窃遭官府捉拿,遂投奔苏元璋而去。

1863 年1 月,张高友在战斗中身亡,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时湖南巡抚骆秉章命席保田募兵,苏元春与长兄苏元璋、堂弟苏元瑞即率百余人投湘军席宝田部,苏元春被任命为百夫长。

为剿灭太平军余部,苏氏兄弟随席保田转战江西东南部。

1864 年12 月22 日,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被俘,苏元春因作战勇敢擢升管带。

后继续在江西、广东围剿太平军和天地会余部,苏元春因智勇卓著,于1866 年升任参将。

1867 年,苏元春奉命到贵州镇压苗民起义,杀苗民领袖张秀眉,相继擢升副将、总兵。

1871 年5 月,苏元春获记名提督,1878 年奉调回湖南永州驻防。

出关抗法,立功受奖中法战争爆发后,清军在越南北圻陆路战场上一败再败。

1884 年北宁落入法军之手,广西巡抚徐延旭被革职,清廷命湖南巡抚潘鼎新接任。

是年4 月,苏元春统带的2400 名防军奉命开赴广西,出关援越抗法。

6 月,苏元春被任命为广西提督,统领在越南北圻的桂军。

10 月,苏元春在尼村抗击法军,得清廷嘉奖,充任帮办关外军务。

中法战争之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之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之镇南关大捷清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后期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的重要战役。

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九(1885年2月23日),法军攻占中越边境上的重镇――镇南关(广西友谊关),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广西龙州乃清军全军后路,商民惊徙,游勇肆掠,逃军难民蔽江而下,广西全省大震,形势十分严重。

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挽回不利形势,除任命潘鼎新总统广西关外军事外,起用了退职老将冯子材(1818―1903,字南干,号萃亭,一作翠亭,行伍出身)帮办广西关外军务。

冯子材虽年近七旬,但因久任广西提督,三次出关,威惠素著,颇得桂、越人心,被新任广西巡抚李秉衡等前敌将领推为前敌主帅。

冯子材在中越人民高昂斗志的鼓舞下,团结各军将士,大力整顿溃军,迅速稳定后方,广泛联络边民,加紧修筑工事,积极准备反击侵略军,收复镇南关。

法国侵略军慑于中国军民的强大声势,于十一年正月十一日,炸毁镇南关,退出关外30里地的文渊城,伺机反扑。

法军退出镇南关后,冯子材移驻关内8里处关前隘。

他和各军将领到前线反复勘察,选定形势险要的关前隘(隘南口)附近的有利地形构筑防御阵地,作为同法军进行决战的地点。

关前隘在镇南关内约8华里处,东西两面高山夹峙,中间为宽约2华里的隘口。

东面的大青山高800余米,向南倾斜与小青山相连,再南为马鞍山,一直延伸到镇南关的东面。

西面的凤尾山高600余米,同样向南倾斜,直至龙门关(一东西向峡口,有小路可通扣坡),然后经一座大石山延伸到镇南关的西面。

关前隘南面的谷地宽2华里多,谷地南端有几座小石山,往南直至镇南关都是起伏不平的山丘,统称横坡岭。

冯子材命令部队在关前隘两旁的东西岭上赶修炮台多座,在隘口前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岭的土石长墙(长3华里多,高约9尺,宽约4尺)。

墙外挖掘4尺宽的深堑,以利坚守。

从而构成一座较完整的山地防御阵地体系。

在兵力部署上,冯子材亲率所部18营萃军(因冯子材号萃亭,故时称其所率军队为“萃军”)扼守关前隘的长墙和两面高山险要,担任最主要的前沿阵地正面防御;王孝祺部8营勤军屯于萃军后面半华里处,作为正面防御的第二梯队;苏元春(约1845―1907)及陈嘉(?―1885)所部桂军18营屯于关前隘后5华里的幕府村,作为总预备队;魏纲所部鄂军8营屯于平而关,控制由艽葑(七溪)至龙州的水道;蒋字汉所部10营广武军、方友升(?―1906)所部4营抚标亲兵屯于凭祥,作为第三梯队,防止敌人暗袭;王德榜(1837―1893)所部10营定边军,屯于镇南关东南15里的油隘,为左路军,准备抄袭来犯敌人后路。

历史趣闻左宗棠的故事 左宗棠移营

历史趣闻左宗棠的故事 左宗棠移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左宗棠的故事左宗棠移营导语:晚清名将左宗棠在征服陕甘后,凯旋入关。

当天晚上,驻军于某处,刚刚扎营完毕,左宗棠忽然传下将令:立即拔营,继续前进!当时全军将士都已晚清名将左宗棠在征服陕甘后,凯旋入关。

当天晚上,驻军于某处,刚刚扎营完毕,左宗棠忽然传下将令:立即拔营,继续前进!当时全军将士都已疲惫不堪,正想好好地休息一番,因此谁也不愿再动弹了。

那些将领们则相约着来到统帅的大营,请求左宗棠收回成命。

左宗棠勃然大怒道:“我这就上马出发,敢违命落后者,军法从事!”左宗棠军令极严,将士们虽然怨气冲天,却也不得不装束停当,整队紧随其后,于黑夜中迤逦而行。

过了两个时辰,左宗棠扭头问身边的偏将:“我们走了多少路?”偏将答道:“距离先前宿营之处已有四十多里了。

”左宗棠点点头,道:“那好,就在这儿扎营吧。

”将士们重新安歇不久,忽然听到身后隐隐传来阵阵爆炸声。

过了一会儿,后队巡逻兵来到帅营禀报说:“先前宿营的地方忽然被炸,已经陷成一个个巨坑。

”于是全军将士无不惊骇万分,都为躲过这一劫难而庆幸不已,对统帅左宗棠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众将领进帐询问左宗棠是如何预测到这场灾难的,左宗棠答道:“当时刚刚驻军,我忽然想起:那些头领们虽然投降了,却是迫于我们的军威,并非个个都诚心诚意地归顺,肯定有人会挟恨报复,而我们第一晚的驻军之处也早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后来,军中击打更鼓时我又凝神一听,地下似乎有回应之声,像是有地洞,于是我立即传令速速避开。

现在已经可以证实,那儿不但有地洞,而且洞中藏着不少硫磺火药。

可是当时由于拿不准,又怕引起慌乱,才没有明说啊。

”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

左宗棠麾下的水利基建部队

左宗棠麾下的水利基建部队

左宗棠的所属部队本是王鑫旧部,号称老湘军。

该部队的士兵多是湖南农民,所以一直保持农民特色。

左宗棠自己对农业也拥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便在路旁、河边与屋角种树、种蔬菜。

凡是遇到地方的公共工程,如水利建设、修桥、筑路等,也常有其部队的身影。

左宗棠麾下的王德榜部队,更是一支水利基建部队,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攻坚克难,建设了许多水利工程。

开挖抹邦河王德榜(1837—1893),字朗清,广东东莞石排埔心村人,因其父经商于湖南,故他生于湖南江华县。

咸丰初,太平军入境,他与兄长王吉昌毁家组织团练,打了几次胜仗。

1855年,他们进入江西,攻奉新县太平军,王吉昌战死,王德榜领其众,发誓为兄复仇。

后,他入江西、浙江与太平军作战,积功升迁为直隶州知州。

1860年,其部在江西玉山县划归左宗棠领导。

1866年,他随左宗棠来到西北平乱。

1871年,王德榜参加了进攻河州的几次战役。

起事被平定之后,根据左宗棠的安排,王德榜部驻扎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县),西北接宁河、太子寺、三甲集各营,南接岷、洮各营,东接巩、秦所属各营,并要求他们耕田自给。

以前为了向岷州运粮,王德榜曾炸过洮河的九岭峡,以便打通粮道。

现在,为了军屯,他又打算引抹邦河的河水来灌溉田地。

抹邦河又名西漫坝河、小南川河,在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是洮河的一条支流,流过狄道岚关坪之上,坪下就是洮河。

在引水的地方,有一个山头,高356丈,山坡长420丈。

王德榜决定把这一段420丈的山坡,挖低25丈,开成明渠。

他预计要五六十万人工。

他施工的申请,经过多次请求才得到左宗棠的批准,并给予支持。

因为工程太浩大了,以至于从来不怕困难的左宗棠也斟酌再三才做决定。

工程动工之后,王德榜每天抽调一半的士兵2500多人来工作,大概经过六七个月才竣工,可灌溉岚关坪(岚观坪)等数十万亩的土地。

王德榜在龙王庙碑文中详细记载了相关情况。

他说这个水利工程,动工时间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竣工时间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五月三十日)。

古韵.永州

古韵.永州

古韵.永州永州,雅称“潇湘”,湖南省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永州(零陵)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说到永州(零陵)一定会想到几位历史名人:中华道德文明始祖舜帝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永州本土历史名人:宋明理学鼻祖周敦颐以“狂草”名世的唐代书法家怀素……永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零陵古城的前身是泉陵侯国。

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首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

最引起关注“零陵”的史料就是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这说明,零陵称呼的由来与舜帝南巡狩有关,先有舜帝南巡狩驾崩,后有零陵地名。

(摘自网络)现今的零陵古城……古城原住民,生活十分滋润……古城旅游的“增值项目"~~古装游“摔碗酒,摔掉烦恼,摔碗酒,摔出福气!喝摔碗酒,财神跟你走,喝摔碗酒,年年好运头。

古镇的"国宴东安鸡”……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期间,毛泽东设宴款待尼克松,席间也有东安鸡这道菜。

尼克松边吃边夸,回国后,还大加赞赏东安鸡味道绝佳。

很快传入南洋、北美、约旦、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国。

从此,东安鸡被列为国宴菜肴,为八大湘菜之首。

其实,永州的风味菜品多了去了,血鸭、黄骨鱼、盘龙蟮……对了,永州的粉蒸肉也与众不同哦永州的"砍肉粉"和“喝螺"十分诱人, 回想那味道,就想立马去那儿大快朵颐一番夜幕降临时,古城在繁华的灯光下愈显热闹……当篝火燃起时,众人随着乐曲起舞,载歌载舞的场面非常有感染力零陵区东山景区位于古城零陵的核心位置,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地理位置优越,森林覆盖率高。

东山,又名高山,是零陵古城制高点,其名始于唐代。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曾居山上法华寺,留下大量名篇佳作。

南宋宰相、抗金名将、理学家,张浚及南宋诗人、政治家,杨万里经常到东山上游历,东山是他们谈论时事、砥励意志的地方。

左宗棠简介-1

左宗棠简介-1

左宗棠简介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

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着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转而留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着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早年经历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

5岁时,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

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

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着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1830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次年又入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的湘水校经堂。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

1832年,他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

结交林则徐左宗棠布衣时,林则徐就闻其名。

1849年,林则徐途经湖南,遍寻不得,后终于在湖上得见。

左宗棠也早慕林则徐大名,急于相见,不料慌忙之间落入水中。

左宗棠爬上林则徐的船后,要行拜谒之礼,林则徐忙阻拦道:“落汤鸡了,还做什么礼节?快去更衣!”两人相谈达旦。

林则徐叹道:“他日竟吾志者,其唯君乎!”临别,林则徐即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极感之,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

声名鹊起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

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

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

冯子材

冯子材

冯子材冯子材(Feng Zicai,1818~1903),晚清名将,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州)人。

少年家道中落,父母早丧,依祖母度日,生活十分窘困。

长大后曾当保镖,流荡江湖。

1850年(道光三十年),冯子材在广西博白聚众反清,次年加入广东天地会起义队伍,旋即接受清政府“招安”,从向荣镇压太平军。

此后,冯子材一直随清军与太平军作战,以军功屡次被擢升。

1864年(同治三年)策应曾国荃围攻天京,率部攻陷丹阳,擢为提督,赏穿黄马褂和骑督尉世职。

此后十余年间,他先后率兵镇压广东人民的反清斗争和贵州苗民起义,广西天地会起义,以“剿办有功”再赏一等云骑尉世职。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侵略者对越南虎视眈眈,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犯中国。

冯子材力主援越抗法,并上书弹劾畏惧逃跑的官员,因此遭受打击排挤。

他大失所望,于1882年(光绪八年)称病离职,弃官还乡。

1883年12月,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清廷和战不定,导致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和福建水师的覆灭。

在法军步步紧逼,广西边境局势危急和国内舆论强大的压力下,清政府命令沿边沿海各省督抚督率战守,并任命主战派张之洞为两广总督,主持对法战事。

张之洞就任后,决定起用老将冯子材募军援桂。

冯子材欣然受命,随即募军18营,开赴抗法前线。

1884年(光绪十年)十月,冯子材率部抵达广西龙州。

在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逃,镇南关一度陷入敌手,广西震动的情况下,冯子材自动请战,率部挺进镇南关下。

抵达前线后,他首先整顿溃军,再团结各部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准备反攻。

他连日深入前沿,勘察地形,决定将镇南关内十里的关前隘为预设战场。

关前隘是一个两面有高山屏障,地势、地形由北向南倾斜的山谷。

冯子材令部队在东西两岭间构筑一道3里多长的土石长墙,高约7尺,宽约4尺,墙外挖掘4尺宽的深堑,并在东西岭上修筑多座炮垒。

此外,他还挑选精壮组训大刀队,将湘、粤、淮军分别编为左、中、右三路,与其率领的主力军相互策应,从而完成了大战前的准备工作。

抗战老兵王耀德简介

抗战老兵王耀德简介

抗战老兵王耀德简介
一、前言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英勇的抗日将士,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位抗战老兵——王耀德。

二、个人简介
王耀德,191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是一位抗日老兵。

在抗战期间,他参加了中国军队,并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次重要战役,是一名优秀的战士和军事指挥员。

三、抗战经历
王耀德在抗战期间先后担任了步兵排长、营长、团长等职务,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

其中,他最为出色的表现是在淮海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在攻占了敌人的阵地后,被敌人围困。

在危急关头,王耀德挺身而出,率领部队奋勇抵抗,最终成功突围,保全了部队的安全。

除此之外,王耀德还参加了渡江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重要战役,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退役后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王耀德选择了退役,回到了家乡。

在家乡,他先后从事了多种工作,包括农民、建筑工人、小学教师等。

他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结语
王耀德是一位优秀的抗战老兵,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是中国军人的骄傲和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要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纪念他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简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简史

作者: 龚自德
出版物刊名: 军事历史
页码: 54-55页
主题词: 晋冀鲁豫军区 主力部队 国民党军队 华中军区 大举进攻 进军西藏 西南战役 王其梅 解放西藏 先遣支队
摘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

它的前身是由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欠第685团)组成的东进支队,1941年7月沿革为冀鲁豫军区的第1、2、3、4军分区的一部;新四军第4师留豫东部队和第11、第12旅的一部,抗日战争后分别演变为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和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的一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抗击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准备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遵照晋冀鲁豫军区命令,1945年11月,冀鲁豫军区第2、第3军分区抽调主力部队,组建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第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法名将王德榜
王德榜(1837—1893),清末抗法名将。

字朗清,江华竹市乡黄竹寨人。

清道光十七年(1837)生,排行第八,乳名王八。

咸丰元年(1851),其父“捐资募勇”办团练,他即随父亲开始戎马生涯。

咸丰三年,与其兄吉昌率军听调于曾国藩麾下,转战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

咸丰十一年,清廷封他为福建按察使。

同治三年(1864),任浙江布政使。

翌年正月,复任福建按察使。

同治十年,他随左宗棠入甘肃、新疆镇压回族起义。

在甘肃期间,他带领士兵兴修水利,灌溉良田百万余亩,清廷赏他一品顶戴。

光绪元年(1875),他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制,并于光绪六年复归陕甘。

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向清廷保举王德榜领兵抗法。

他受命后赶回家乡,在江华、零陵一带招募8营新兵,加紧整训,称为“定边军”(又称“楚军”)。

光绪十年(1884)三月,他率“子弟兵”开赴广西龙阳镇。

其时,某些清军军纪松弛,不战而溃。

王德榜以4个营的兵力固守谅山。

为安定民心,他特地下令:“抢劫民财者斩,奸淫民女者斩,动摇军心者斩。

”他还急奏朝廷,严惩弃城而逃造成北宁失守的将领黄桂兰、赵沃。

由此军威大振,法军不敢冒犯。

光绪十年五月,《中法简明条约》签订后不久,法国政府就违反条约规定,竟然下令驻越法军总司令米乐进军,挑起了“观音桥事件”。

此后法军向谅山进攻,并进犯台湾基隆,袭击福建马尾港。

在国人的压力下,清廷于7月2日正式对法宣战。

王德榜也因此第二度出关。

王德榜出关后,率楚军10营驻守车里,为广西一线的东路守军。

十二月底,王德榜率部进至丰谷,原计划与苏元春协同进攻船头之敌,而苏元春却未能如约会齐。

从而独陷重围。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将士伤亡近千,未得援兵助战,只得败回车里。

清廷传旨张之洞,催促冯子材、王孝祺两军迅速到防。

冯子材以8营兵力,由上思州直接入越,协助王德榜部守东路,自率一部与王孝祺抵龙州。

二月四日,法军全力进攻中路陈嘉部在竹山的阵地,同时以一部兵力佯攻东路王德榜军。

六日,中路清军败退,东西两路也相继撤退。

十二日,潘鼎新弃谅山逃入关内。

十三日,法军轻取战略要地谅山。

潘鼎新也因此被撤职查办,老将冯子材接替潘鼎新担负起前线指挥任务。

按照冯子材的新部署,王德榜及楚军10营,驻守关前隘主阵地左翼的油隘。

三月二十一日夜,冯子材先发制人,率军袭击文渊之敌。

冯子材亲率萃军为主攻,从关前隘出发,由北面攻击;王孝祺军为后应;王德榜楚军从油隘出发,由东面攻击。

法军拼命抵抗,双方互有伤亡,天黑军疲,各暂收兵。

二十三日晨,尼格里率法军第二旅进攻清军关前隘阵地。

将士们在冯子材的激励下,奋不顾身,英勇抗击,阻止了敌人的前进。

王德榜楚军由油隘出击法军右翼侧后,牵制了预备队的机动。

三月二十四日,尼格里派爱尔明加中校率法军一部,利用大雾作掩护,迂回偷袭大青山顶峰,企图突然夺取大堡,控制东岭制高点,然后前后夹击,击溃清军。

当法军接近长墙时,冯子材指挥将士一齐冲出长墙,冲入敌阵,在长墙前面的盆谷中,与法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

经过激烈战斗,中路法军一一一团第一营300余人大都被歼。

下午3时,清军发起反攻,陈嘉、蒋宗汉率部夺回东岭的3座堡垒。

王德榜楚军先击溃法军增援部队,切断法军的粮食、军械运输线。

在镇南关处于最危急的关头,他率援军从法军右侧后夹击东岭之敌,支援苏元春军,经过“七上七下”的激烈拼搏,终于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全部堡垒,并用重炮猛轰逃敌。

王孝祺军击退向西岭进攻之敌,由西包抄敌后。

冯子材率部正面进攻。

法军三面被围,伤亡甚众,后援不继,粮弹将尽。

尼格里不得不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

这一战,歼灭了法军精锐近1000人,不仅使东线清军反败为胜,而且使整个中法战争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了扩大战果,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冯子材指挥清军乘胜追击法军。

三月二十六日,冯子材亲率萃军和勤军出镇南关,进攻文渊,并令王德榜由小路抄袭敌之后翼。

文渊法军倾巢而出,竭力拒战。

清军愈战愈勇,法军将领中弹落马,余众溃散,文渊被攻克。

随后,清军分路追击,于二十七日到达界牌,距谅山仅15华里。

尼格里企图依靠其4500兵力坚守谅山,等待援兵,再犯镇南关。

他以主力扼守驱驴北面的高地,以一部兵力配置在淇江(今奇穷河)南岸,分守通向谷松、屯梅的交通要道。

冯子材决心乘机攻夺谅山。

同日,冯子材派杨瑞山率部绕道而进,乘夜渡河,由小路抄至谅山,散伏城外。

二十八日,冯子材、苏元春率主力正面进攻,王孝祺部和冯军一部从西面进攻,王德榜部从东面进攻。

三路一齐直逼驱驴。

法军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负隅顽抗,清军正面攻击受阻。

尼格里调动兵力向威胁最大的东面楚军反击,王德榜率部奋起反
击。

冯子材趁法军调整部署向东反扑之机,猛攻正面,夺取了驱驴北面的高地,西面王孝祺部也攻占了石洞堡。

清军乘胜冲进驱驴。

谅山之敌在慌乱中砍断浮桥,于深夜撤出谅山。

埋伏在城外的杨瑞山部,乘乱攻入谅山城,法军残部狼狈逃窜。

二十九日拂晓,清军主力徒涉淇江,胜利入城,谅山宣告克复。

法军总司令波里对爱尔明加丢失谅山极为不满,命令他停止撤退,坚守屯梅、谷松。

于是,爱尔明加仓促转入防御。

冯子材占领谅山后,继续挥师南下。

三月三十日,东路陈嘉、王德榜、魏刚军合力猛攻谷松。

同时,西路冯子材、王孝祺军在越南抗法武装的配合下,突袭屯梅,爱尔明加慌忙率部逃到谷松,与寿非部会合后又撤至船头,法军在屯梅、谷松的防线被粉碎。

31日,东路各军尾追敌人至船头,西路大军也攻下观音桥,抵近郎甲。

这时,西线滇军和黑旗军也取得临洮大捷,正向兴化推进。

唐景崧所部桂军准备出牧马攻太原。

法军在镇南关的惨败,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在一片责骂声中下台。

为了继续发展大好形势,冯子材决定于4月中旬,亲率大军,乘胜攻击北宁、河内。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清下达了停战撤兵命令,使进军河内的计划未能实现。

在中法战争中,特别是在镇南关—谅山大捷一战中,王德榜立下很大的战功。

战争结束后,广西提督苏元春赞道:“关前隘、文渊州、谅山省历次大捷,复城掘穴,冯子材、王德榜尤为卓著战功。


王德榜晚年闲居永州城内。

他十分关心家乡建设,出资铺修江华黄竹寨至广东清水的石板路20华里,疏通黄竹寨至务江的河道,与湘军
名将席宝田共同出资修建永州蘋洲书院。

光绪十九年(1893),王德榜病逝于永州,享年57岁,清廷追赠为“太子少保”,葬于零陵县凼底乡油山岭。

清末名流张之洞、翁同龢均有挽联石刻于其墓旁。

张之洞所撰挽联是:
功伟数终奇,生未封侯,剩有威名传绝域;史存人不朽,死无遗憾,况留遗爱在黔江。

翁同龢所撰挽联是:
伟绩媲湘阴,葛相祠堂宜配食;清名闻日下,竹王乡里有公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