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朱棣也有奇葩时 点状元竟然看名字!
状元与名字的趣事
状元与名字的趣事自隋朝创立科举考试,历经唐宋直到明清,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是封建社会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但是在科举历史上,有些人“金榜题名”做状元,并不是因为成绩特别优异,而只是因为皇帝或主考官特别看中了他们的名字;有的人落第,也不是因为成绩低劣,只是皇帝或主考官讨厌他们的名字。
历史上的状元常常出现“名字比成绩更重要”的奇闻趣事。
唐睿宗景云三年,是一个改过三个年号的奇特年份。
可睿宗感到“景云”还是不太吉祥,没过多久就改为道家气味颇浓厚的“太极”。
到了八月间,无能的睿宗感到难以君临天下,就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李隆基当了皇帝,又把这一年的年号改为“先天”,这个年号也颇有道家气味。
李隆基被尊为玄宗,死后不久被尊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更具有道家气味。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唐代的皇帝姓李,道教所尊奉的始祖老子也姓李,他们就附会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因而道教在唐代十分受重视,年号和尊号有道家气味也就不奇怪了。
这一年录取的状元常无名,就因为他的名字和道家颇有关系而沾了光。
姓常又以“无名”为名,自有不寻常的来历:“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不寻常的名字出自《老子》第一章,在信崇道教、尊崇老子的时代特别讨巧,因而被看中了,一下子就成了状元。
明洪武十八年的状元本应是花纶,但等到拆号唱名的时候,朱元璋却说,我夜做一梦,状元姓丁,不姓花。
主考大臣们随即翻阅试卷,找出个名次较后的丁显。
朱元璋说,姓丁名显,自然应“显”,状元就应当他做。
这个幸运的丁显,与朱元璋并非沾亲带故,也不曾写过惊人诗文,朱元璋是否真有过那么一个梦也难以查考,从多种史料推测,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朱元璋晚年多猜善忌而又自以为圣明。
他怀疑阅卷大臣玩把戏,拉私人关系,所以特地挑出个丁显,以显示自己至明至圣,洞察一切。
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多少继承了他的流风余韵。
永乐十三年乙未殿试,考官想取顾文秸为状元,因为“秸”字生僻少见,就改取洪英而代之。
【民间传说(五)】朱棣相砚识状元
朱棣相砚识状元早春三月,大明帝京金陵,经过四年“靖难之役”的明成祖朱棣,终于登上皇帝宝座。
初登大宝、百废待兴,朱棣决定开设恩科,海选天下良才。
四月十六就是殿试开始之日,各州府县推荐的一千多名举子齐聚金陵。
京城中的十几家客栈为了招揽生意,争夺举子入住的商战打得如火如荼。
金陵城中最大的客栈高升客栈,自然也不甘落后。
这天,高升的老板钱老广正为没有好的揽客点子急得团团转,对面大街上忽然传来“喀喀喀”敲击卜卦竹板的声音,钱老广心头一亮,立马备了大礼,坐着马车,来到了狗儿胡同刘铁口家。
神相刘铁口独眼黑须,圆圆的脑袋大出常人一倍。
他在金陵城中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被誉为“京城第一铁口神相”。
当初刘铁口也是一落魄举子,因殿试未中,无颜归家,在高升客栈生了场大病,幸亏钱老广帮他请医问药,才捡回一条命。
可这场病后,刘铁口就被高烧烧坏了一只眼睛,他也索性断了科考念头,这些年一直在金陵城中靠给人相面度日。
不曾想,他相面还相得奇准,很快声名远扬,十几年后,他已经在铁狮子胡同安家落户,娶妻生子了。
刘铁口听了钱老广的请求,呵呵笑道:“不就是给住在高升客栈中的举子们免费看相吗?这点小事,您放心好了!”刘铁口声名在外,参加殿试的举子们听说入住高升客栈,就可得高人指点,都纷纷跑到钱老广这里预定房间。
不出半月,高升客栈的三百多个房间就被抢住一空。
钱老广为了稳住举子们,就叫刘铁口每天只相十人。
这天,刘铁口正在看相,就听客栈天井里有人嚷道:“黄先生,您测字太准了,帮我看看,我今年能否高中?”那举子话音未落,就听一男子道:“测金一两,不准退款,莫抢莫抢!”刘铁口一听高升客栈中又来了一位同行,连忙走出客房一看,只见天井正中放着一张八仙桌,桌边高背椅里端坐着一个中年人,这人身穿白袍,头戴儒巾,一双眼睛,凌厉逼人。
刘铁口相面的幌子已经挂在了高升客栈门口,这姓黄的跑这来搅局,分明是不把他刘铁口放在眼里。
刘铁口正要发话,钱老广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咣”地一敲八仙桌子,对测字师道:“谁叫你在这里摆摊测字的?走,快走!”没想到这黄先生却“哼”一声道:“不论名声大小,能者为师,难道有他刘铁口在,就不许别人测字不成?只要举子们一人给我写上一字,我就能测出他们今年殿试能否高中!”人住高升客栈的举子共有三百多名,他们早就对刘铁口一天只看十人的臭规矩不满。
历史趣谈朱棣统治期间称永乐盛世 为何说永乐大帝非明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棣统治期间称永乐盛世为何说永乐大帝非明君?
导语: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
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
置大古刺、底马撒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
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
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
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
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那为什么说永乐大帝
朱棣不是明君?
永乐五年初即公元1407年2月,才子解缙再一次被排挤出了中央。
被皇帝朱棣贬出京城。
这次离京距离第一次离京已近二十年,此时的解缙已近不惑之年,
但还是因为政治不成熟远离了权力中心。
与妻子临边时,解缙写下了一首诗《赴广西》: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
更长。
从这首诗中不能看出,时年38岁的解缙,虽然充满了对朝廷生活
的留恋,但已坦然面对现实,或许朝中的束缚早已令他厌倦,他也有
一种从鸟笼里飞出去的冲动。
做了地方大员的解缙,情况还不算太糟糕。
广西布政使参议,是个
正厅级干部,如果顺利在广西做厅长,解缙也许更加优哉游哉。
但事
情发展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
解缙这样宠臣,个性鲜明,得罪的人多,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奇葩十六帝顺口溜
明朝奇葩十六帝顺口溜前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个朝代,从1368年至1644年共存在了276年之久,期间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统治。
这些明朝皇帝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奇葩之处。
本文将以顺口溜的形式介绍这十六位明朝皇帝,带领读者一起回顾这段历史。
朱元璋:开国皇帝气势雄伟称帝标,朱元璋开创明。
弘扬儒学治民乐,建立土地世世明。
1.朱元璋出身农民2.朱元璋成功推翻元朝统治3.朱元璋实施土地制度4.朱元璋迁都南京朱棣:宠妃武则天娱乐圈最多女,朱棣奇葩趣。
挑战纪录数不尽,宠妃登上武则天。
1.朱棣是明成祖2.朱棣封建妃子人数众多3.朱棣拓展对外贸易4.朱棣修建了紫禁城朱瞻基:花样皇帝富丽堂皇守门怪,朱瞻基有个双子玩。
如意时时驱使他,花样多多皇帝爱。
1.朱瞻基是明英宗2.朱瞻基组织宴会娱乐3.朱瞻基的好色传闻4.朱瞻基的政绩和贡献朱厚熜:书生皇帝文人挑大梁,朱厚熜当皇帝。
书法画草诗词多,书生气息难掩埋。
1.朱厚熜是明仁宗2.朱厚熜喜欢书法和绘画3.朱厚熜的文艺爱好和成就4.朱厚熜的文化政策朱常洛:爱心皇帝先祖繁忙建宫殿,朱常洛时赢得爱。
凡夫俗子怜弱者,皇后即使是织女。
1.朱常洛是明孝宗2.朱常洛重视教育3.朱常洛关注社会福利4.朱常洛的妻子和家庭生活朱由校载:行侠皇帝除恶惩奸行侠仗义,朱由校载似侠客。
心系民生治国策,行善立功不辞劳。
1.朱由校载是明武宗2.朱由校载重用李时中3.朱由校载服食甘露丸4.朱由校载的军事成就朱祁镇:和平皇帝雨露滋润四海春,朱祁镇在位平天下。
六合万邦共和平,民众平安乐水云。
1.朱祁镇是明宣宗2.朱祁镇推行和平外交政策3.朱祁镇推动文化发展4.朱祁镇的治国理念和成就朱厚照:爱情皇帝青楼红楼风月狂,朱厚照恣意嬉戏闹。
爱情与艺术无间隔,懂得享受风流人生。
1.朱厚照是明孝武帝2.朱厚照喜好艺术与文学3.朱厚照的恋爱纪录4.朱厚照的政绩和改革朱载垕:儒雅皇帝礼乐甘露宣德间,朱载垕儒雅皆贤。
治国有道处乾坤,天人合一明天心。
这些“奇葩”状元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这些“奇葩”状元的故事,你听说过吗?作者: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2年第09期“手搏状元”:打赢一架成了状元宋代王明清的《玉照新志》记载,北宋初年,凡举子参加殿试,要考三个题目,谁完成得最快谁就是状元。
结果有一场殿试,举子王嗣宗和陈识两人几乎同时把试卷交到宋太祖面前。
武将出身的宋太祖灵机一动,决定让他们两人在朝堂上打一架,打赢了的就是状元。
于是,随着天子一声令下,王嗣宗和陈识扭打在一起。
最后,王嗣宗把陈识摔倒,赢了,也成了状元。
时人送他一个外号,叫“手博状元”。
小编有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学们在勤学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锻炼身体哦。
皇帝的儿子偷考状元据说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赵楷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气,也想找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据记载,赵楷曾去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考中状元,“政和八年,廷策进士,唱名第一”。
当然,赵楷的状元头衔最后还是被宋徽宗取消了,不过,这件事也使赵楷成功证明了自己,坐稳了宗室才华第一的位置。
小编有话说:或许对我们来说,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也是一场难得的证明自己的机会。
“饽饽状元”怀揣36个馒头上考场据说康熙时期的科举考试,为了防止作弊行为的出现,考生们进入考场之后,一定要等所有科目都考完之后才能出场。
因为时间很长,康熙丁丑科状元李蟠怀揣36个馒头上了考场,他一边吃馒头,一边答题。
时间慢慢过去,他的36个馒头也吃完了。
这件事情传到了康熙皇帝耳朵里,康熙皇帝并不责怪他,反而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
后来殿试,李蟠被点为状元。
此后,“饽饽状元”李蟠的大名就这样传开了。
小编有话说:步入高三,压力再大也要好好吃饭。
字写得漂亮,第三名变为状元清顺治年间,史大成参加廷试,当时主考官将他的卷子列为第三名。
可是顺治皇帝看到他的考卷时,被他的一手漂亮字所折服,龍颜大悦,说:“文气光昌,字法敬慎,必端人也。
”也就是说字如其人,字写得这么好,人也一定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于是钦定他为状元。
和姓名有关的凶事,为何单单应验到状元郎身上呢
和姓名有关的凶事,为何单单应验到状元郎身上呢风水学说从秦汉时期完善之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信仰,一度成为了帝王之术!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武则天乾陵,朱元璋的明孝陵,秦始皇的兵马俑等等。
今天来说一个古人对风水中姓名学的研究案例,此事都是真实记载的。
乙丑年的状元叫顾鼎臣,当时的宰相说:“这个名字有大忌,鼎乃九五至尊,鼎成之时,真龙驾临,鼎成龙驾!当今皇帝年富力强,此驾必然是驾崩!”
没想到,不出五月,皇帝果然驾崩。
鼎成龙驾一事从此传开。
天顺癸年春,御史焦显监考,民间有一风水先生预言:“御史原姓焦,考场被火烧!”1
果然考试期间考场失火。
那么这些和姓名有关的凶事,为何单单应验到状元郎身上呢?在古代,状元被视为当年国运,皇帝殿试时,其实不仅看状元的才华,还要观其人品,运势。
此时的状元郎身上的“风水之势”如日中天,对外界的影响也会加剧。
若有相克之意,在偶然加必然的情况下事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状元奇谈 揭古代时几个状元的那些趣事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状元奇谈揭古代时几个状元的那些趣事儿导语: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殿试第一称状元。
俗话说三生三大喜事之榜上提名可是件了不得的事。
中国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殿试第一称状元。
俗话说三生三大喜事之榜上提名可是件了不得的事。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
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曾经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
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观,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
中国的老百姓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参加科考成为状元是古代文人士子的最佳出头机会,但是科举并不容易,一年科举也不一定会诞生一个状元。
于是状元也成了香饽饽。
他们的故事流传甚广。
饽饽状元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
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
每天早中晚,顿顿吃馒头。
开考那天,别人都交卷了,他还没答完,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写到四更天。
一天三顿吃馒头,不仅是一种心志,而且是一种能力。
难怪康熙皇帝听说以后,会钦点其为状元。
鸭蛋状元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黄士俊,家里很穷。
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去借路费。
岳父见他衣衫褴褛,连客厅都没让他进,只给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评讲历史:明朝十六个奇葩皇帝们绝对能笑死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评讲历史:明朝十六个奇葩皇帝们绝对能笑死人
导语:历史朝代不少,可没有一个朝代像明朝这样,皇帝一个比一个搞笑逗比。
布衣皇帝朱元璋名字决定了朝代的长短。
朱元璋幼名重八,在元朝汉
历史朝代不少,可没有一个朝代像明朝这样,皇帝一个比一个搞笑逗比。
布衣皇帝朱元璋——名字决定了朝代的长短。
朱元璋幼名重八,在元朝汉人起名字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完全就是按照数字排列,因为元朝阶级划分的十分清晰,汉民在阶级排列中,形同牛羊畜生,可朱元璋的重八两个字却意义非凡。
重八也就是两个八,两个八相加也就是十六,十六这个数字,预示了明朝的长度,预示着明朝只有十六个皇帝!
朱元璋老爹朱五四能够把朱元璋的名字起的如此有深意的,也真不容易了。
革命皇帝朱允炆——不好好当皇帝非要革命,结果把命给革进去了。
朱允炆算是一个幸运儿,老爹死的早,他早早就摆脱了来自传承的枷锁,要是他老爹也像乾隆一样活着,估计皇位也就没有他啥事了。
幸运儿朱允炆一跃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惜太爱折腾,玩什么不好偏偏要革命进行削藩,结果他被叔叔朱棣给削了!
战争狂人朱棣——不安分的工作狂人,体内流淌着的满满都是暴力因子。
朱棣不愿意被子侄压着,他要翻身把国当!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役,毕竟是跟着老爹朱元璋打过天下的,不费多大劲就夺得了皇位。
获得皇位后,朱棣内心空虚寂寞愁,三天不工作就难受,于是命令郑和下西洋,顺便搬了个家,把家般到了北京,还下令编撰了书籍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朱元璋如何从一个人的名字判断他的出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元璋如何从一个人的名字判断他的出身?导语:朱元璋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记》记载了他祖宗五代的名字。
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朱仲八,娶妻陈氏,生三子,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老朱元璋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记》记载了他祖宗五代的名字。
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朱仲八,娶妻陈氏,生三子,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老三叫朱百六。
朱百六即朱元璋的高祖。
朱百六娶胡氏,生两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
四九即为朱元璋曾祖。
朱四九娶侯氏,生四子,分别叫初一、初二、初五、初十。
朱元璋的祖父即朱初一,是朱四九的长子,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朱五一,小的叫朱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
朱五一、朱五四各生四子:朱五一之子名字依次为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之子名字依次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
老朱家如此热衷在人名中插入数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家是搞数学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按照元朝的制度,没有功名和官职的人不许取名字。
清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说“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
”以行第命名很好理解,如刘二,即刘家老二。
乔三,即乔家老三。
以父母年龄合计啥意思呢?俞樾解释道“现在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
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之后,俞樾还举出了朱元璋的两个助手来佐证,一个是开平王常遇春,一个是东瓯王汤和。
常遇春曾祖叫常四三,祖父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
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祖父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
生活常识分享。
那些因名字而走运的状元
那些因名字而走运的状元那些因名字而走运的状元又是一年高考时。
每年高考后,都会有一批高考状元诞生。
而在古代,是不会出现这么多状元的。
也因此,关于状元们的趣闻轶事更得人们的关注。
出于专业研究的爱好,作者把视线集中在了那些名字比较特别的状元们身上。
在古代状元的选定上,学识固然是基础,但却不见得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而名字,却可能改变了这些学子们的'命运。
下面,作者就盘点一下那些因为名字而走运的状元们。
一、因为名字捡来的状元明朝永乐二十二年的殿试,主考官原拟的第一名是孙曰恭。
但朱棣看到名单后,因错把“孙曰恭”看成了“孙暴”,触动了自己武力夺取皇位的心思,害怕人们议论他残暴,硬是把孙曰恭换下,换上了隐含着“刑政宽和”意思的邢宽,并钦点为状元。
二、考官拍马屁,好寓意之名带来的状元清光绪二十九年,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
这一年的殿试中,考官们发现有个叫王寿彭的应试举人,觉得这个名字寓意很好,肯定能讨得慈禧太后欢心。
寿彭有“寿比彭祖”之意(彭祖是传说中的老寿星,活了880多岁。
)与姓氏“王”结合,有我王万寿无疆之类的效果。
于是,考官们就将王寿彭拟为第一名,进呈太后御审。
慈禧一看这个名字,果然是“正中吾心”,如考官们所愿,钦点王寿彭为状元,并嘉奖了考官。
三、临时改名,捡了个会元有的人为了考中,那可真是煞费苦心,无所不用其极。
能否考中,就要看他们的方法用对了没有。
就说这位吧,临考前改了一下名字,就捡了个会元。
有个孙姓举人很会投机取巧。
他参加考试时,正逢咸丰皇帝刚刚即位,就立即悄悄将自己改名为“孙庆咸”(庆祝咸丰皇帝)。
虽然,他的文章平平,未见高明。
但凭着“孙庆咸”这个名字,就让为讨新主子欢心的考官们一路大开绿灯,将他取为会试第一名。
四、正合时机,名字成就了末代状元清光绪三十年的殿试状元是刘春霖,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相传,考官们原来拟的状元是广东人朱汝珍。
就因为慈禧最恨光绪帝的珍妃,所以看到朱汝珍名字中也有一个“珍”字心中不喜,再加上他又是广东人,令慈禧联想到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首逆”都出自广东,广东人简直就是她的克星,是无法容忍的。
不知祖父姓名不能参加科举[姓名对科举的影响]
不知祖父姓名不能参加科举[姓名对科举的影响]暨陶的事显得有些滑稽,但对姓名含义的迷信在古代却不少见,官场如此,民间也有这种情况。
据宋人陈鹄《耆旧续闻》记载,书画家米芾好洁成癖。
他为自己选择女婿时也希望对方是一个爱干净的人。
一次,他见一位士子姓段名拂,字去尘,顿时非常高兴,说:"掸拂了以后还要再次去尘,这真是一位好女婿。
"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
只循"名"而不责"实",米芾的做法让人觉得十分滑稽可笑。
明代的皇帝也很相信姓名所预示的吉凶祸福。
洪武乙丑科与永乐甲辰科状元均因为姓名上的问题而被临时换马。
据陈鎏《皇明历科状元录》记载,洪武乙丑科状元,礼部上呈给皇上时为花纶。
但在放榜前一日,朱元璋做了一梦,梦见大殿前一枚巨钉上挂着几缕白丝,在太阳下悠忽飘荡。
第二天拆卷时,首卷考生的姓名叫花纶。
朱皇帝见他年龄不大,就把他暂放一边。
接下来看卷时,见一名考生的姓名叫丁显,觉得此人的姓名符合自己所做的梦,便把他拔至状元,花纶则因年少被置于二甲。
丁显的姓与钉子的"钉"同音,显字的繁体字作"顯",中有"丝"字,且在"日"字之下,正与皇帝的梦相合。
当年二月会试结束时,试官们初拟花纶第一,练子宁次之,黄子澄又次之。
不知是消息外露,还是凑巧,坊间曾一度流传"黄练花,花练黄"的童谣。
一开始人们还不解其意,待会试结果出来后人们才恍然大悟。
花纶被选第一,一时无人不知,因而同榜进士皆呼他为"花状元"。
榜眼练子宁还曾作《送花状元诏许归娶》诗以示庆贺。
想不到三月殿试后,太祖将原来的排名作了变更,皇上的一个梦便摘走了花纶头上的状元桂冠,这是花纶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太祖之子成祖朱棣,也曾因为姓名换了一位状元。
据王世贞《皇明异典述》等书记载,甲辰科殿试后,读卷官初拟孙曰恭为第一,梁禋第二,邢宽第三。
历史趣谈:揭明朝帝王取名规则 朱元璋又名朱重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明朝帝王取名规则朱元璋又名朱重八
导语: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明教里面还是学到了不少神秘谶纬之术,他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子
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明教里面还是学到了不少神秘谶纬之术,他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子孙排了名字的辈份。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登基后,实行皇子封王制度,以固大明江山社稷。
太祖26子中除长子朱标封为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因年幼夭折未封外。
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
按照"辈行"法则起名字.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
我们实际来看一看明朝帝系表,从朱元璋的孙子辈开始,建文帝叫朱允炆(“允”字来自太子家的辈分表,“炆”字是火字旁)。
但是后来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反叛,夺了侄子的天下,帝系又转到了燕王家,于是我们看到了明仁宗叫朱高炽,是高字辈的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的土旁,英宗祁镇,代宗祁钰是祁字辈的金旁,宪宗见深,是见字辈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辈木旁.这个时候五行转了一圈了,又从火重新开始,于是武宗厚照,世宗厚熜是厚字辈的火旁,一直传到由字辈的木旁,朱由校和朱由检为止,明朝灭亡。
汉字中四点水其实原本是“火”字,后来演化成了四点水。
如焦、熬、煮、蒸、热、烈等。
照原字为“炤”。
由于崇祯自缢,太子被杀,导致南明小朝廷帝王们的出身非常复杂,既有帝系的福王(朱由崧)、桂王(朱由榔),也有唐王家的朱聿(金
生活常识分享。
清代考生因名字不好丢状元 王国钧谐音“亡国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代考生因名字不好丢状元王国钧谐音“亡国君”
导语:古代科举考试居然有因为自己名字的谐音不好,丢了原本已经到手的状元的奇事。
顺治十二年,本拟定的状元是太仓人王揆,唱名的时候,顺治帝
古代科举考试居然有因为自己名字的谐音不好,丢了原本已经到手的状元的奇事。
顺治十二年,本拟定的状元是太仓人王揆,唱名的时候,顺治帝因读音相同想起了《王魁负桂英》这个流传极广的剧本。
剧中的王魁是个负心汉,中了状元抛了糟糠之妻。
接着唱名大臣的话音,顺治帝脱口说了句玩笑话:“是负心的王魁耶?”皇帝金口玉言,王揆马上就被抑为了第三甲。
无独有偶,同治七年科考,江苏人王国钧被初定为一甲,但也是自己的名字给自己惹了麻烦。
其实,国钧这个名字还是不错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赠樊著作》诗云:“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国钧者,国家重任也。
可是,要把“王国钧”连起来读,就是“亡国君”的谐音。
这可是大忌讳。
因此,当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听到这个名字后,甚是不悦。
太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王国钧遂被抑置三甲。
惹恼皇帝
发配边区
王嗣中实在是很走运,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好的运气。
明永乐四年,莆田人陈实考中了进士,那一年的头名状元也是莆田人,叫林环。
陈实这个人,心胸狭隘,嫉妒心强,十分自负,认为同乡林环平时的成绩和名声远不如自己,怎么他就能当上状元而我就没当上呢?于是便上疏给皇帝,说这次选取状元的结果不公平,应该存在暗箱操作情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史故事-邢宽、胡长龄两位是怎么被点为状元的?
中国历史故事-邢宽、胡长龄两位是怎么被点为状元的?给小孩取名字成了现代许多新手父母的一大难题,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抱着《辞海》翻来覆去的看,一两个月都决定不了宝宝的名字。
好名字真的有这么重要么?当然重要,我们讲话都要有证据的,在古代,就有两位读书人因为有个好名字被皇上青睐,点为状元,完成读书人一辈子的夙愿,你还能说名字不重要吗?这两位状元是谁呢?一位是明朝的邢宽,另一位是清朝的胡长龄。
邢宽邢宽是明成祖朱棣亲自御批的状元,仔细瞧瞧邢宽这个名字,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么为什么朱棣会喜欢这个名字呢?原来邢宽科考的那一年,殿试过后,邢宽本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
原来的状元是一个叫孙曰恭的人。
那时候文字都是竖版排列,所以当朱棣第一眼看到孙曰恭三个字的时候,他看成了“孙暴”。
“孙暴”这个名字读起来一点都没有美感,而且朱棣本就是一个实行暴政的帝王,所以他看到“暴”字,总是有点心虚,因而这个名字让他很不舒服。
所以他立马就把这个名字给翻过去了,入眼的便是“邢宽”二字。
邢宽,既有刑罚严明。
又有宽恕之意,这个名字有点拍到朱棣的马屁,朱棣就觉得这个名字仿佛是自己的代表,越看越顺眼。
于是他点点头,很满意地说:“邢宽要比孙暴好多了,就邢宽了。
”他还亲自字榜首的位置写下了邢宽的名字,以示恩宠。
邢宽就因为名字起的好,才挤掉了原本第一的孙曰恭,一跃成为状元。
胡长龄胡长龄,字西庚,号印渚,江南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
胡长龄殿试的成绩排在第十名,当主考官把考卷都呈给乾隆过目的时候,乾隆忽然盯住了胡长龄的试卷。
倒不是胡长龄的文采惊艳了乾隆皇帝,觉得胡长龄被判为第十名有点屈才,而是胡长龄这个名字引起了乾隆的注意。
当时的乾隆皇帝已是七十九的高龄,很难有皇帝能活到这个岁数,但是乾隆皇帝并不满足,他希望的是长命百岁。
所以当他看到胡长龄的名字的时候,就把它理解为胡人能够长寿。
乾隆皇帝本就是出生北方游牧民族的“胡人”,所以“胡长龄”这个名字刚好符合乾隆皇帝这个“胡人”想要长命百岁的愿望。
观《百家讲坛之朱棣疑案》有感 初中作文【750字】
观《百家讲坛之朱棣疑案》有感初中作文【750字】利用这个假期,我观看了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
而这次的《百家讲坛》是讲明朝皇帝之一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11岁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21岁就藩北平,40岁发动“靖难之役”,43岁登上皇位。
这样的成就看起来是很伟大的,但万万没想到他的皇位得来是经过了千难万险。
朱棣原本可以快乐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天下。
而朱棣称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夺当时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势单力薄的力量,怎能对付南京朝廷数以百万计的围剿军队呢?再加上篡夺皇位本来就是大逆不道,但为了称霸,朱棣不得不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
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难,要去解救皇帝”为由,发生了“靖难之役”。
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称王。
是朱棣创造了永乐盛世;是朱棣派郑和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谋士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而这丰功伟业背后蕴含着许多故事,也显示出朱棣的性格。
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训》来证明自己的合理。
不过他很聪明,把其中的一句话“训兵待命”给去掉了。
从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谋。
《永乐大典》的撰写也说明了朱棣选用人才的独特之处,一些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甚至来科举考试也没参加的人最终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为谋士。
当然,朱棣也有残忍的一面。
他在请方孝孺写诏书时,方孝孺拒不肯写,朱棣被逼得是无可奈何,最终方孝孺被朱棣处以“诛灭十族”的惩罚。
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据记载这次是大屠杀杀了873人之多,悲惨的场面可想而知。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古代人看清自己,也让现代人了解自己。
其实,人是双面的,你既要看到他坏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好的一面,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人。
朱棣也有奇葩时 点状元竟然看名字!
朱棣也有奇葩时点状元竟然看名字!话说,杀伐坚决的明成祖朱棣,大家对他的印象确定是严厉威猛,做事一板一眼的。
然而这样一个皇帝也有颇有奇葩之事,他粗浅至极的白话文圣旨我们暂且不说,单说他在殿试的时候竟然看名字点状元,也是让人啼笑生非。
整整40年后,皇帝从朱元璋换成了朱棣,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看来大明朝的皇帝还真是奇葩。
那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卷子按水平凹凸排列好,送给朱棣审批。
朱棣接过来任凭翻了翻,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
接下来就是拆开封按名次填榜,第一名,状元,孙曰恭。
刚写完这个名字,朱棣的两个眼珠子一下子瞪大了。
为什么呢?由于古代写字都是竖着写,“曰恭”两个字横着写没问题,但竖着写就很像一个“暴”字。
而朱棣由于夺他侄子的皇位,杀了不少人,最忌讳别人说他是“暴君”,所以一观察这个名字,“孙暴”?奶奶的,竟然还有叫孙暴的,这不成心在拿我消遣吗?于是抓紧叫道:“停,停,停,这个孙暴不能当状元!”这科的主考官是大名士杨士奇,赶忙上去解释说:“陛下,这个考生不叫孙暴,叫孙曰恭。
”朱棣又认真看了看,还真是两个字,差点儿冤枉了人家。
但朱棣又一想,那也不行啊,状元的名字是要通报全国的,连我都能看错,那全国得有多少人也看错啊?这玩笑可不能开!于是,朱棣觍着脸说:“别管叫什么名字,这个人的卷子有点问题,状元换一个人吧。
”杨士奇是什么人,岂能看不出来这里面的道道儿?当领导的谁还没有点忌讳啊,犯不着为这事儿去跟他顶牛,于是就说:“陛下慧眼识珠,您看换哪个人更好?”朱棣又把拆开封的卷子拿过来,其次名,梁禋(音同“因”),这个字念什么?连我都不熟悉,就不用说老百姓了,状元的名字可是要众口相传的,这个梁什么确定不合适。
再往下翻,第三名,邢宽,哎呀,好!朱棣一拍大腿,邢宽?就是刑罚要宽恕,正合我老朱的治国理念,就他了!于是,原来第三名的邢宽,由于名字皇上喜爱,被提拔成了状元。
而原来的状元孙曰恭,则落到邢宽的位置,好歹也拿了个探花,不算太委屈。
此人科举考试成绩第一,却因为名字当不了状元
此人科举考试成绩第一,却因为名字当不了状元
本文导读:
问卷大臣将这一结果呈了上去,殿上的传胪官大声宣读道:“本科一甲第一名——吴情,赐进士及第。
”此时,坐在皇位之上的明世宗朱厚熜一听到状元的名字,十分不高兴,说道:“无情之人怎能位列科举榜首?”随后,朱厚熜又说道:“最近久旱无雨,我天天求雨,昨夜梦到天上打雷,应该找一个名字里有雷的人来当状元。
”
考官们面面相觑,却无法违背皇帝意愿。
然而凑巧的是,成绩第三的考生名为秦鸣雷,于是就因此当上了状元,而吴情只能成为第三名“探花”。
《万历野获编》中明确记载,“(世宗)以梦闻雷,即取秦鸣为首”。
当时的民间还流传起了一首打油诗,所谓“无情举子无情帝,鸣雷恰巧捡便宜”。
揭秘:喝酒猜拳的时候喊的“五魁首”是什么来历?
揭秘:喝酒猜拳的时候喊的“五魁首”是什么来历?本文导读:这是在酒桌划拳的时候酒客们常说的酒令,划拳时的行酒令古来有之,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五魁首”了,那么这“五魁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五魁首”是什么来历呢?我们且往下看。
相传,明成祖朱棣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之后,时常沾沾自喜,自以为自已是天下第一号有学问的人了,不管是“四书五经”还是“经史子集”在他看来,都是信手拈来,滚瓜烂熟。
于是,他总想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有一次,作为一国之君的朱棣竟然心血来潮,乘着开科举考试的时候,化名改姓,易容改扮,扮成前来应考的考生混进了考场,打算一举夺魁,这样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可以让天下考生们都对自己心服口服,毕竟,自己的皇位是通过“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来的。
如果今天自己凭借真才实学,拿到了状元,那么天下才子一定对自己刮目相看,心服口服。
于是易容改名之后的朱棣顺利的进行了科举考试,结束之后,朱棣自信满满,以为自己能夺个魁首,但是没想到发榜时一看,自己居然只得了个第五名,这实在是尴尬极了。
见到自己这样的成绩,朱棣十分气愤,跑去询问主考官。
主考官一脸不屑地说:“这第五名还是勉强的哩。
”然后抬头仔细一看,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当今天子,永乐皇帝,主考官吓得魂不守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求饶,请皇帝恕罪。
朱棣并非昏庸之君,他心想:“金榜已经出了,现在如果因此惩办主考官,传出去的话自己的脸还往哪搁?还怎么统领天下才子?”于是朱棣便饶了这个主考官,但是主考官明显可以看到皇帝满脸不悦,二话没说就走了。
这让主考官甚是担心,皇帝可得罪不起啊。
于是主考官就想了个主意,他在榜文上加了个注解:“第五名为前四名之魁首。
”他以为这样既化解了皇帝的尴尬,也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主考官却弄巧成拙,多此一举。
这事传到民间,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所以后来人们喝酒猜拳行令,也就戏谑称“五魁首”了。
当然这个来历流传于民间,却没有明确的证据可考。
历史上最让人尴尬的名字,别说叫了,看一眼都让人面红耳赤
历史上最让人尴尬的名字,别说叫了,看一眼都让人面红耳赤第五名:史囚据说这是乾隆朝的一个才子,姓史,但是并不叫“囚”。
此人才高八斗,自视甚高。
他觉得自己将来一定会成为名扬天下的状元,如果自己的名字和别人重名,那岂不是太掉价了。
于是他就搜肠刮肚,寻找从来没人用过的名字,最终被他找到一个字,就是“囚”!于是他改名史囚。
最终他如愿以偿地高中状元,但是乾隆皇帝看名单时,突然发现了这个名字,心说这名字也太晦气了,如果放在朝堂上,岂不是被万人耻笑。
于是就把状元给了别人,把他发配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当了个小官。
史囚再无出头之日,淹没于众人也!第四名:史大奈这个名字本身没啥不妥,但是如果你把“奈”字的四声读成三声的话,那就有的乐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名字能上榜的原因!史大奈本是突厥阿史那氏,后来成了隋朝的将领,再后来李渊起兵造反,史大奈又归顺李渊,被赐姓史氏。
他一生参与了平定长安之战,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战役,立下赫赫战功,死后封辅国大将军。
可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将军。
叫这样一个名字,也是萌萌哒!第三名:库狄真相这是一位女性的名字,生卒已不可考,具体是干啥的也不可考。
因为有一个唐代的墓碑,叫做《崔君妻库狄真相墓志》,所以我们知道在唐朝,有一个姓崔的人,他媳妇儿名字叫库狄真相!厍狄氏,源起古西羌族,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鲜卑民族涌入中原地区,其中即已有复姓厍狄氏、厍门氏、厍伦氏等等。
话说一个女性叫这个名字,还真是让人浮想联翩!第二名:王操之说他你可能没听说过,但说他的父亲你肯定如雷贯耳,那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
没错,此人正是王羲之的第六个儿子。
他也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擅长写草书和隶书,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化人。
话说书圣王羲之能给儿子起这样的名字,果然有不同常人的大气概啊!第一名:来操说这个人你同样不知道是谁,但他的儿子很出名。
那就是著名的唐朝酷吏来俊臣。
据说此君跟别人赌钱,赢了钱对方没钱还,他就把人家老婆给抢过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棣也有奇葩时点状元竟然看名字!
导语:话说,杀伐果断的明成祖朱棣,大家对他的印象肯定是严肃威武,做事一板一眼的。
然而这样一个皇帝也有颇有奇葩之事,他粗浅至极的白话文圣旨
话说,杀伐果断的明成祖朱棣,大家对他的印象肯定是严肃威武,做事一板一眼的。
然而这样一个皇帝也有颇有奇葩之事,他粗浅至极的白话文圣旨我们暂且不说,单说他在殿试的时候竟然看名字点状元,也是让人啼笑生非。
整整40年后,皇帝从朱元璋换成了朱棣,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看来大明朝的皇帝还真是奇葩。
那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卷子按水平高低排列好,送给朱棣审批。
朱棣接过来随便翻了翻,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
接下来就是拆开封按名次填榜,第一名,状元,孙曰恭。
刚写完这个名字,朱棣的两个眼珠子一下子瞪大了。
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写字都是竖着写,“曰恭”两个字横着写没问题,但竖着写就很像一个“暴”字。
而朱棣因为夺他侄子的皇位,杀了不少人,最忌讳别人说他是“暴君”,所以一看见这个名字,“孙暴”?奶奶的,竟然还有叫孙暴的,这不成心在拿我消遣吗?于是赶紧叫道:“停,停,停,这个孙暴不能当状元!”
这科的主考官是大名士杨士奇,连忙上去解释说:“陛下,这个考生不叫孙暴,叫孙曰恭。
”朱棣又仔细看了看,还真是两个字,差点儿冤枉了人家。
但朱棣又一想,那也不行啊,状元的名字是要通报全国的,连我都能看错,那全国得有多少人也看错啊?这玩笑可不能开!于是,朱棣觍着脸说:“别管叫什么名字,这个人的卷子有点问题,状元换一个人吧。
”杨士奇是什么人,岂能看不出来这里面的道道儿?当领导的谁还没有点忌讳啊,犯不着为这事儿去跟他顶牛,于是就说:“陛下慧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