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自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
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式下,改革开放是各国富强的必经之路。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1.师介绍背景: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它盛行农奴制。
农奴制下的农奴和封建制下的农民是有区别的。
2.师引导学生读第6页的“相关史事”,让学生了解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3.师介绍彼得一世,让学生读第7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相关人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4.师提问: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有哪些?生归纳。
师总结: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案
《俄国的改革》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举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俄国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出现于9世纪。
近代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农奴制是如何废除的,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师首先讲述俄国的发展历程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1)阅读教材,说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时间: 18世纪初【合作探究】1.(2)列举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表格梳理历史问题,直观明了。
影响:积极: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消极: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合作探究】2.(1)阅读教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总结。
内忧:●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外患: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合作探究】2.(2)列举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师指出从这两条内容中得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师出示:1861年俄国改革成效,从而让学生分析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教材从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针对1861年改革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意义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次改革,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对1861年改革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准备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激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1861年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理解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生应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分析改革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深入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次改革。
提问:“你们认为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有何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1861年改革的背景,如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社会矛盾的加剧等。
展示改革的内容,如农奴获得自由、土地制度改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教师提问:“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矛盾?如何解决?”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改革的影响,如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等。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时目标1.了解和理解俄国的改革运动;2.掌握了解与认识的方法,强化学习方法意识;3.激发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素质。
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教科书第132-136页的相关内容;2.认真思考:为什么在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为什么1830年代,俄国再次选用了萨拉戈萨制?3.尝试寻找一些优秀的历史学者的著作,加深对该时期的认识。
课堂实施Part1 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吗?”2.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讨论;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俄国的改革。
Part2 课堂讲解1.讲解俄国“十月二日制”、解放农奴、萨拉戈萨制等一系列改革;2.逐一阐述改革的背景、原因、目的;3.注重思考问友:–为什么沙皇亚历山大II会掌握频繁的改革活动?–这些改革对沙皇俄国的发展起了什么影响?Part3 思考补充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俄国的改革运动中,哪些影响因素对俄国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学生务必结合教材中的信息,自主探讨并回答问题。
Part4 思维拓展1.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各类工具,深化思考,活跃思维;2.鼓励学生少背忘词、不死记硬背;3.提供多样化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对历史科学习进行深度思考。
课后作业1.阅读相应章节并整理笔记;2.反思自学过程,总结自学方法,自我定位;3.建议去图书馆借阅与相关专业学者相关的著作。
课堂小结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更好地理解整个课程。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改革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来深入了解俄国改革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掌握亚历山大改革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内容,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
2.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反映俄国改革的史料,深入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的意义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引出本课的课题《俄国的改革》。
2.呈现(10分钟)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如农民生活困苦、起义频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推行地方自治等。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俄国的改革》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这些改革措施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使他们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改革,如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但对于俄国的改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新的历史现象,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9世纪中期的社会危机,掌握农奴制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改革的认同感,使他们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改革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历史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名单。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危机,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奴制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具体措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措施的作用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改革的作用及其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俄国的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素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
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
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
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2提示:类别措施作用(由学生归纳)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巩固了沙皇统治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文教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素质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学习这两次改革,学生可以了解到俄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改革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的改革及相关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俄国历史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以及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俄国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3.改革过程中各阶层的态度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知。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次改革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4.教学辅助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俄国历史的认识,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了解16—19世纪俄国在欧洲、亚洲扩张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俄国的改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两次改革的性质,认识两次改革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认清俄国的改革的局限性,即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感知这两次改革使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探究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以上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学生回答: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为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
他们试图通过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二、新课讲授(一)彼得一世改革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然后谈谈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学生回答: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了俄国,进入沙皇专制时代;17世纪,俄国沙皇专制在政治、经济及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一些国家。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性质及内容。
学生回答:(1)目的: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内容:①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教育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社会生活上,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含反思)
第二课《俄国的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4.读教材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0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
点拨:(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合作探究
在俄国的发展中,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至关重要,那么这两次改革有何异同呢?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学生看图理解
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从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2、时间、目的、内容
师:阅读课本,找找这次农奴制改革的时间、改革者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通过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主要内容:解放农奴(自由劳动力);“赎买”份地(对农奴的又一次掠夺)
3、评价
师:思考这场改革的性质,它对俄国历史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提示:积极: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4、改革措施
师: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沙皇彼得一世做了哪些改革措施?
提示:政治方面: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要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才能提拔
;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社会文化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5、作用
师:通过彼得一世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后,俄国的社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过渡: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这是否意味着俄国可以像西欧国家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
二、农奴制改革
1、原因
通过四段材料结合图片、数据表、史料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农奴制的危机)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
本课主要内容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以及这次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改革前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后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俄国的历史背景,如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但他们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和直观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改革需要有勇气和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法:将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和经济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和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是“俄国的改革”,主要讲述的是沙皇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司法改革、文化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课本在教材末尾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全面进行的改革措施;②理解改革措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影响;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2、能力目标①学会总结、比较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现历史变革的规律;②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判断;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变革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学(10分钟)点击阅读主要章节,并思考下列问题:1.1 为什么俄国需要进行改革?1.2 改革方向有哪些?在社会发展方面会带来哪些变化?1.3 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1.4 本节课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词汇?2、新课讲授(35分钟)2.1 课堂讲授在讲述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互动问答、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①开篇导入导入俄国老爷爷的故事,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
②主体分析1、农村改革:解放农奴,取消赋税,分配土地等改革措施;2、司法改革:着力改进法律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打击贪污腐败;3、文化改革:开办新学校,印刷新教材,传播新思想等方式来推广普及教育;③重点事件分析推荐精选一些精彩的历史事件,如《不列颠战役》,并通过对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进行详细解读,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
2.2 学生讨论(15分钟)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发现情节性的内容,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丰富的史料和详细的论述,展示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改革给俄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俄国历史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交织。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了解改革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改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改革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前的俄国社会、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19世纪俄国的社会状况和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的状况,掌握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及其必然性;2.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及特点;3.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历史道具,如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让学生了解改革前的俄国。
2.呈现(10分钟)讲述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分组讨论改革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师总结: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教师在ppt上展示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内容和意义的史料,并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史料,结合教材P6——P7,得出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内容和意义。
(1)背景史料1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徭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2)内容史料2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史料2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俄国7129(1860年)1 600(1860年)封建农奴制英国323225(1850年)14 603资本主义法国150 9 160资本主义史料 3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半岛的激战。
(2)内容学生自行阅读教材P8内容,找出1861年改史料2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俄国7129(1860年)1 600(1860年)封建农奴制英国323225(1850年)14 603资本主义法国150 9 160资本主义史料3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半岛的激战。
2.学生阅读教材,找出1861年改革内容。
教的活动4 小结1.教师出示俄国两次改革表格,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进行知识点巩固记忆。
6.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标要求】知道俄国1861年改革的史实,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自学案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基本内容以及历史影响。
2、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发展,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学难点】俄国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前预习】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彼得一世改革:①时间、人物:18世纪初,沙皇颁布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②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和提拔。
③经济:鼓励兴办,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4、历史影响:①积极: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的进程。
②消极:进一步强化了,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彼得一世的扩张及营建新都: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夺取了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
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原因):①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有所发展。
但是,阻碍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的发展。
②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2、俄国农奴制改革:①时间、人物:年,沙皇颁布废除的法令,推行改革。
②内容:农奴获得,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
3、历史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①积极: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的发展道路。
②消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保留大量的农奴制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5.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6.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开始于:1861年
7.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教学反思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却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5.积极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6.改革的不足或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课堂练习】
1.正式采用沙皇称号的是:伊凡四世
2.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盛行的制度:农奴制
3.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互学探究】
1.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2.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只有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俄国的改革》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举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俄国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出现于9世纪。
近代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农奴制是如何废除的,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师首先讲述俄国的发展历程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1)阅读教材,说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时间: 18世纪初【合作探究】1.(2)列举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表格梳理历史问题,直观明了。
影响:积极: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消极: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合作探究】2.(1)阅读教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总结。
内忧:●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外患: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合作探究】2.(2)列举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师指出从这两条内容中得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师出示:1861年俄国改革成效,从而让学生分析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基本内容以及历史影响。
2、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发展,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学难点】俄国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前预习】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彼得一世改革:
①时间、人物:18世纪初,沙皇颁布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②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
务,按和提拔。
③经济:鼓励兴办,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4、历史影响:
①积极: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的进程。
②消极:进一步强化了,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彼得一世的扩张及营建新都: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夺取了
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原因):
①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有所发展。
但是,阻碍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的发展。
②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2、俄国农奴制改革:
①时间、人物:年,沙皇颁布废除的法令,推行改革。
②内容:农奴获得,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
3、历史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积极: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
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的发展道路。
②消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保留大量的农奴制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它有何积极作用?
【达标检测】
1、18世纪初,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的是:()。
A、路易十六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拿破仑
2、“金钱是战争的命脉。
”沙皇彼得一世深深知道这一点,为把握这一命脉,他()。
A、改革兵制,大力发展海军
B、加征赋税,重农抑商
C、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D、禁止工厂使用农奴
3、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他用一只专制的手,勇敢地播下了启蒙的种子。
”其中“种子”是指()。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B、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凶残
C、废除了农奴制度
D、实行君主立宪制
4、1856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严重的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为此,俄国()。
A、废除农奴制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发动十月革命
D、实行新经济政策
5、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这说明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6、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在评价本国农民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走路姿势、言谈举止,一切都变了。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的独立
B、实行工业革命
C、发动十月革命
D、农奴制改革
7、某男子生于1821年,40岁时他农奴的身份被国家统一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自己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
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事件是()。
A、巴西独立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8、“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得一干二净”,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
A、三角贸易中黑人奴隶的悲惨境地
B、美国内战后被解放的黑人奴隶的悲
惨处境C、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D、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9、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场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决了什么问题:()。
A、土地所有权
B、政治民主化
C、自由劳动力
D、思想自由化
10、在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你可以选择的人物背景应该是()。
A、签署《独立宣言》
B、签署《民法典》
C、签署《宅地法》
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知识梳理】
1、彼得一世改革:
①背景: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②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③影响:使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①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农奴暴动频繁。
②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封建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