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思考

合集下载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在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本文从“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正确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明确提出恰当的研究问题、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保护学生的动手热情”五个方面阐明了低年级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有效性操作的目的。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供一些学具,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全班学生立即分组操作。

几分钟后,老师边击掌边说:“小朋友,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请你们暂时停一停,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的阵势刚刚摆好,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便草草收兵。

这种形式上的操作,表面看似乎很热闹,但没有让每个学生真正从操作中有所收获,这种虚设的“伪操作”剥夺了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不能产生质疑,不能真正由实验过程而获得知识的形成过程,缺乏有效性。

如何增强操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

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操作活动充其量只能算做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休闲”和“消遣”。

从操作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

从操作的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

操作既不能由老师包办,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推给学生,应重视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来选取操作的对象。

难度大、精确度高的应由老师来做;稍难一点的,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做;比较简单的应放手让学生去做。

比如在教完《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安排了一个测量活动,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小小体检表”,要求每人量出自己的身高、头围、胸围、臂长等。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案例 : 二年级下册《 不退位减法》 中, 教学 3 3 5 — 2 1 0 等于多少 , 存 出示例题学生列出算式后 ,很多学生一 口就报出了正确答案。 为了体现新课程 的理念 , 教师说 : “ 大家算得对吗?我们一起拿 出
现象三: 放任 式 — — 目标 不 明 , 杂 乱 无序
应 的 动 手 学 习 的要 求 : 把 自己 的积 木 按 照 自己 的思 考 分类 , 并 且 何 指 导 , 应该 让 学 生 在 有 效 的引 导 下 , 通过 主 动 意识 支 配 动 手操
类, 要么乱分 , 要么创新地搭建积木小房子 , 完全忘记了老师 的学 习要求 。这样 , 一堂数 学课遗憾地成为了一节玩具活动课 。
好 一 手 能 握住 , 太 大 的话 孩 子 不 容易 感 知 整 体 。
现象二: 消遣 式 — — 时 机 不 当 , 缺 乏价 值
的个性特点。 笔者 以为 , 为了使学生的操作远离盲 目性 , 教师需要 让学生 明确如何操作 , 操作应该有怎么样的 目标达成。并且针对
不一 样 的 学 生 , 设 置个 性 化 的 目标 尺 度 。 这 样 的 目标 设 置 , 才 能做 到 以生 为 本 , 操 作 才 会达 到 最 佳 的预 设 效果 。 ( 2 ) 操作 习惯 要 良好 。对 外 界事 物 的好 奇 心理 , 使 得低 年 级 的 学生 缺 乏较 强 的控 制能 力 。 在 课 堂上 , 他1 f ] 7 7 学 的学生数小方块搭成 的立体图形
只 数 了能 够 看 到 的 , 而且 很 肯 定 地认 为 自己 的答 案 是 正确 的 。这 时, 如 果 让他 们 动 手操 作 一 下 , 利 用 小方 块 摆 一摆 , 他们 就 会 体 会 到 只 有下 面还 垫 着 方 块 , 才 能使 一部 分小 方块 凸 出来 , 从 而 也 明

劳技课中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有效性实践

劳技课中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有效性实践

劳技课中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摘要: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

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

分析了目前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学生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劳技课堂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技能操作;有效性;实践研究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通过技术操作练习,使每个学习者获得直接经验和操作体验。

在劳技课中,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习得,是每位劳技教师不断追求的至高目标。

一、初中劳技课中学生技能操作普遍存在的问题1.直观演示不足有的学校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多媒体设备,在劳技课的精读示范环节中,因示范可视范围小的原因,只有坐在前排的同学能比较清楚地看清老师的当场示范,坐在后排的同学就不能很直观地看到老师的示范,造成这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常常出现工具使用不当,技能操作不正确的现象。

2.机械模仿在劳技课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一堂课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制作,老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操作技能就是依葫芦画瓢。

至于这个作品的背景意义、制作步骤、操作要求学生了解不多,在操作技能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也很少有讨论、探究环节,因此学生纯粹为做一个作品而操作练习。

3.急于求成,粗枝大叶在现行的劳技课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拿到制作材料后,在没完全看清材料规格、尺寸,甚至在没能完全听懂老师讲解制作要求时,就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

如《诸葛锁》教学,有的学生在划好线后,不去检查画线的准确性,就兴冲冲地拿着工具操作。

还有的学生在起锯锯割时,由于没能按照正确操作要求,造成木条锯倾斜,凹槽开得过大,整体拼合时出现松散现象。

4.技术素养意识不高在劳技课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识图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操作中工具的使用不规范,技术操作素养不高,造成作品质量较差。

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动手操作的熟练度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1.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实践动手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科教育中,理论知识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远远不够。

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 教育理论的指导劳动教育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当以教育理论为指导。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容易激发兴趣和保持积极性。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实践的意愿,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二、1. 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育者应该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农家体验、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手操作,探索和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结论,从而巩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仅是指他们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 融入课堂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劳动教育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技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概念及特点动手操作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物体或工具来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主要包括计数棒、计数珠、图形板等教具的使用,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和问题解决。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特点如下:1. 直观性强: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

2. 情境性强:动手操作通常结合着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和问题,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参与性强:动手操作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欲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性1. 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动手操作的引入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提高学习效果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动手操作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需要亲自动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操作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完成,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策略1.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给予引导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2. 灵活运用动手操作教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动手操作教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动手操作教具。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策略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策略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而动手操作正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的具体形象为主的认识特点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接下来就这几方面浅谈自己的几点肤浅见解:一、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我把它设计为一次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各种文具的价格。

在老师的“开始购物”一声令下时,学生纷纷对照物品的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售货员”交换物品,此时,学生似乎真的进入文具店购物,积极性很高。

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不是先天的,它是后天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发展和培养起来的。

所以,我们要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图形的拼组》时,有这样一道题:几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此时,如果不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知识就变得很抽象,学生就不容易知道。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有效性武清区大良镇大良小学樊学芬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学具操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就如何加强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问题,从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准确把握操作的时机与合理叙述操作的过程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弊端种种:形式缺乏直观性、趣味性;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教师通常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感性认识,耗时多、效果差,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充分利用学具教学,对学生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要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学具,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记忆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使学具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地运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学具操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学具运用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利用学具要做什么,并且要知道如何去完成操作。

例如,在一次常规听课中,我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她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进一步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内,再摆出几个这样的图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在探究 出有序搭 配的方 法后, 我再让 学生通过 画一画来获取 图像表象 ,通过 算一算来获取符号 概念 , 进而把探究体验
内化 为 数 学 概 念 ,提 升 探 究 活 动 的 有 效
性。
操作 活动要为教 学服务 ,我们要 深 入 钻研教材 , 明确操作 目标 。 让学 生在操 作 前 知 道操 作 需 要 达 到怎 样 的教 学 目
分成 8 其中一个只 占 2 , 份, 份 另一个 占 3 份 , 颜色 涂一 涂, 用 看看 哪一 个 圆涂色 部 分面积 大? 学生完 成之后, 进行 比较, 出 得 结论 :在 把相 同的物体平均 分成相 同的 份数时 ,占 3份 的比 占 2份 的涂色部 分

了解 操 作 的 作 用


涂 。学 习卡是 两个大小一样 的圆, 平均
强烈。” 因而, 在操作 过程 中, 如果仅仅停 留在操作层面的学习上, 学生不 可能主动 进行 探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把做 、 、 想 说结合起来, 通过操作 活动 能 自
主发现 、 究 、 决 数学 问题, 结成果 。 探 解 总
桌两 人动手 配一 配,能有几 种不 同的配
法 ? 生 在 进 行 操 作 之 后 , 出 9种 搭 配 学 得
方法 。这 时我再适 时引导: 请你说一说你
是怎 么操作 的? 学生 1 我是这样操作 的, 先定好一 件衣服 , 分别配裤 子, 依次进行 搭配 , 得到
9种 配 法 。

种 有 效 的学 习手 段 。 三 、 化 操 作 的 方 法 优
念。 例如 , 在教 学《 搭配 中的学 问》 我让 时,
学 生 拿 出 衣服 和裤 子 各 3件 的 图 片 , 同 让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动手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正文2.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和教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利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利用几何模型进行图形拼图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动手操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教材,设计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操作中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重视动手操作的设计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2 动手操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动手操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是教师塑造学生高尚品德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动手操作。

课堂上学生乐于动手操作要通过集体操作来获取知识,但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手能力是关键。

兴趣的提高最好是老师,创设特定的动手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开阔、产生联想;也可以依据学好奇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疑,引起其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动手思考、学习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

教师不是操纵者、主宰者,而是引导者、激发者、指导者。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真心诚意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操作要使学生把自己所想问题敢于表达出来,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及个性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按照不同的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发挥学生各自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大胆动手操作,尽情发挥学生学习独立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指导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操作。

在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中,教师应安排合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动手学习过程中的主任地位,借助学到的知识展开多种联想,自己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努力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独立自主的解决和完成问题。

四、成果评价,增强学生动手自信心。

通过动手设计新颖、制作精美的作品出现时,要及时进行评价,由评价而竞争,赞扬创造,进而再一次激发创造和想象。

评价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

动手操作有效性的问题与对策

动手操作有效性的问题与对策
师可以安排这样几个 环节 : 一是 看一看 、 摸一摸 , 通过看感知物体 的外形 , 通过摸 感 知物 体 的特性 ; 二是 分一分 、 比一 比 , 让 学生 按形 状给它 们分 分类 , 学生感 让
你 的 朗读 比老师 刚才 的示范 还要好 , 真 是青 出于蓝而胜 于蓝呀 。这位 老师的评 ” 价 既指 出 了学 生 朗读 的成功 之处 , 又给 予 了学 生充分 的肯定 , 好地 激发 了学 较
生 朗读 的热情 , 连其 他 的同学也 跃跃 欲 试 了 。其 次 , 师 的课 堂评价语 应 因势 教 利 导 , 有启发 性 和指导 性 。如一 名学 具
排” 行进 在一条封 闭的安全通道里 , 有 没
【 问题凝视】 以上的操作过程中 , 看
上 去是灵 动 的 , 实则是 机械 的 。学 生 的
【 中图分类号】 【 G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40 98(020A 05— 8921)1 一
0 9-0 07 2
操 作活 动是被 动的 , 利于学 生 的思维 不
中出现余数 ” 是认知上 的一次 飞跃 , 教学 中理应重点处 理。但这位教师 只是 简单 地进 行 了操作 , 细细想来 , 既没有操作 的 必要 , 没有操 作 的意义 。 因为 这种简 也
单 的操 作与 学生学 习数 学知识 之 间“ 貌
【 问题凝 视 】 个案 例 中 , 这 教师 试 图
样提 问 : 1 个 1 用 2 平方厘 米 的正方形 拼 成一 个长方 形 , 几种不 同 的拼法 ?学 有
仅靠 听 和看 , 一个 人最 多 能 吸收 3%的 0 新 知识 ; 如果 动手做 的话 , 以达 到 9 O 可 0o /
以上教 学效 果 。在课 堂教 学 中 , 学生 动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教学篇誗高效课堂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课堂动手操作存在有效性缺失现象。

如,有了动手操作就没了数学思考。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比较弱,课堂上动手摆一摆、动一动、做一做,忙着关注身体动作方面的指导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较少顾及数学内在的思维活动。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有了一些收获。

一、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操作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

从操作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

从操作的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

操作既不能由老师包办,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推给学生,应重视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选取操作的对象。

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9+5=?这样的进位加法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20根小棒,有了小棒这一直观教具,学生很形象地知道了结果是14,关键是通过挪一挪的方式,10个凑成一堆,很形象地理解了凑10法的好处。

这个内容难易适中,与教材的要求相吻合,很好地反映出教学内容的本质。

二、优化教师的语言指导,让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

在操作前,教师要设计好探究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把探究引向深入;在操作时,教师要以明确的语言指导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

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比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课前让学生准备小棒、长方形、正方形、圆片等装到信封里,在打开信封之前,我在屏幕上出示要求:按照刚才学习的规律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摆完后坐端正,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师接着问:明白了吗?学生回答明白了。

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探讨

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探讨

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探讨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现实、直观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观察、讨论和提炼。

一、正确使用教具,促进主动获得。

在数学教学中,正确使用学具,指导学生操作学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有效地促使学生建立表象,形成感性认识,最后达到理性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俗话说:“心灵手巧”,这对好说好动、好奇心强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有特殊意义。

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依赖于适当的经验,尤其是学习新知伊始,更依赖于亲身经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有关的具体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二、正确引导操作,促进学生思维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

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进行观察,更要引导学生将仔细观察与操作过程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在脱离学具后,也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准确印象,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例如教学“9加几”的时候,教师出示情景图(图一)。

教师:小朋友知道,小猴是最喜欢吃桃子的,请看,小猴前面的桃子是怎样放的呀?生:10个放在盒子里,4个放在盒子外面。

教师:那一共有多少个桃子?生:10+4=14教师:小猴看到这么多的桃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看,小猴吃掉了1个桃子。

(教师出示主题图二)现在桌子上的桃子是怎样放的呢?生:盒子里放了9个,盒子外面放了4个。

教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呢?你会列加法算式吗?生:9+4=教师:9+4等于多少呢?接下来,就请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棒来帮我们算一算。

先请小朋友拿出9根小棒放在左边,表示盒子里面的9个桃子,再拿出4根小棒放在右边,表示盒子外面的桃子,请小朋友摆一摆,移一移,算出9+4等于几?汇报:学生l: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0、ll、12、13;学生2:我是想10+4=14,所以9+4=13;学生3:我是先把盒子外面的1个桃子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面就又有10个了,盒子外面有3个,所以一共是13个(如图三)。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探究实践能力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探究实践能力

3.乙烯受体与双组分调节系统
3.1 细菌中的双组分系统: •双组分系统是由2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一种是传感器,另 一种是反应调节组分。 胞外传入区 传感器 双组分 系统 反应调 节组分 细胞质的组氨酸 激酶结构域
组氨酸残基发生 自身磷酸化作用 可以直接与配体信号 直接作用
接受区
输出区
独立蛋白
含有一个保守的天 冬氨酸残基 下游信号
反 应 调 节 组 分
3.乙烯受体与双组分调节系统
3.2 乙烯受体ETR1蛋白: 胞外传入区 传感器 C端组氨酸激酶 结构域同源序列 接受区 反应调 节组分 ?
•ETR1蛋白在同一 多肽上含有传感 器和反应调节组 分两种结构域。
ETR1蛋白
输出区
•其传感器的C端包含了与 组氨酸激酶结构域同源的 序列,有自身磷酸化的能 力,但是没有找到与原核 生物传入区同源的结构。
3.1双组分系统: 传 感 器
•感受器具有两个区域:细胞外的传入区和细胞 质的组氨酸激酶结构域。感受器的传入区可以直 接与配体信号直接作用。当传入区接受外界信号 时,组氨酸激酶结构域内的一个组氨酸残基可发 生自身磷酸化作用。
•反应调节组分由一个接受器和一个具有转录激活作用 的输出区组成。接受器区含有一个保守的天冬氨酸残 基,上述自我磷酸化后的磷酸基团可通过一个独立蛋 白转给此天冬氨酸残基。而接受器区的磷酸化状态可 通过输出区,影响下游的反应。

RGA蛋白是一类转录抑制因子,抑制GA的信号转导, GAI和RGA基因有82%的序列相同,它们都属于植物特 异性GRAS调节蛋白基因家族。GRAS基因具有很高的 保守性,无论在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中,目前已知的 与GA信号转导有关的GRAS基因在N-端都含有DELLA 区域,该区域中17个氨基酸的缺失即能产生矮化的表型 。小麦的Rht-B1、Rht-D1和玉米的d8基因都属于 RCA/GAI同源基因。N-端缺失DELLA区域的Rht和D8 蛋白可以导致小麦和玉米的半矮秆,表明赤霉素信号反 应中DELLA区域的完整性对于RGA/GAI蛋白的活性是 必要的。拟南芥SPY基因是最先揭示的GA信号转导组 分,SPY基因在植物中呈组成型表达,是GA信号转导 的抑制因子,赤霉素信号能够通过抑制SPY基因来激活 RGA/GAI基因。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发现规律,调动感官,实现理性认识。

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获得教育教学效果,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实现团结协作,通过辛勤耕耘来提高动手能力,实现研究的目的,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在教学中融入四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放手教师要学会创设问题情景,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的行动。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等待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探究,挖掘学生需要的空间,利用好需要的时间,并重视时间上的保证。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重视解决学生的困难,加以提示,并给予学生充分多的发现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给学生逐渐成熟的机会,给予学生引导,给予学生充分全面的教育。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擅长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并引导学生学会体会,重视学生在独特的经验的基础上,激发独特的思想,引领新颖的思路,并教育学生细心捕捉,获得学生思维中的闪光之处,并积极开采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并充分全面把握学生的真实的思维过程。

(四)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调整教师要引领学生参加动手实践,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保持学生预设的流程和学生的课堂教学实际融合,实现教师的教学主张的落实,并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创设情境,选择操作方法,提高操作的效果教师要创造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重视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到学习兴趣中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积极思索,进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教师可以创设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乐于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道理,获得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句话说得好‘听到的忘记了,看见的记住了,动手的理解了’,讲的就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如果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学生只要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

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在概念的理解上,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

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根据理解感受,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在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

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

动手操作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

学生通过操作手中的学具,得出结论,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经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

在操作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并增强学习的信心,引发学习动机,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中 。要 结 合 教 学 内 容 ,精 心 设 计 操 作 活 动 ,耐 心 引领 学 生 在 动 手 操 作 中 感 悟 、思 考 ,从 而 揭 示 规 律 、掌 握 知 识 。 只 有 学 生 通 过 自己 的 亲 身 感 受 、 自我 探 索 获 得 的 知 识 ,才 会 根 深 蒂 固 地 扎 根 在 脑 海 中 。 例 如 , 在 教 学 《 角 形 的 认 三 识 》 中 “ 角 形 两 条 边 的 和 大 于 第 三边 ” 时 ,教 师 并 没 有 三 直 接 出示 这 一 结 论 .而 是 先 设 置 冲 突 ,三 根 小 棒 是 否 都 能
度 和 大 于 第 三 根 小 棒 的 长 度 时 .才 能 围 成 三 角 形 。 至 此 , 很 自然 地 得 出 了 “ 角 形 _ 条 边 的 和大 于 第 j 边 ”这 一 结 三 两
动 的情 境 . 让学 生 亲 身 参 与实 践 操 作 . 只 有 这 样 ,学 生 的
思 维 才 能 展 开 , 问题 也 才 会 自然 地 被 学 生 发 现 。教 学 时 通
围 成 三 角 形 ? 然后 .给 出 三 根 小棒 ,让 学 生 试 着 围 一 个 三
出 : “ 效 的数学学 习活动 不能单纯地 依赖 模仿 与记忆 , 有 动 手实 践 、 自主 探 索 与 合 作 交 流 是 学 习数 学 的 重 要 方 式 。 ” 可 见 , 动手 操 作 应 成 为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教学 中 一 种 重 要 的 教 学 活 动形 式 。 因 此 .要 解 决 学 科 性 质 与学 生 认 识 水 平 的 矛 盾 ,教 学 时 ,组 织 学 生 进 行 操 作 活 动 .促 使 学 生 动 手 、动 眼 、动 脑 、动 口 .多 种 感 官 参 加 。相 互 配 合 ,就 能 有 效 地 解 决 数 学 的 高 度 抽 象 性 与 小 学 生 思 维 具 体 形 象 性 之 间 的 矛

“绝知此事须躬行”——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绝知此事须躬行”——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猜一猜 1 秒钟 内可 以做一些什 么事等等 。在教 学完 《 量长度》
后 , 学 生 量 ~ 量 教 室 里 的 一 些 物 体 的长 度 , 一 量 同 学 的袖 让 量
长、 裤长 、 围和身高等 。在操 作实践中应用所学 的知识, 养 腰 培
学 生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四、 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 学生创新 能力 创新必须勤于思考 , 乐于实践 。动手操 作是学生理解和 掌
自主 参 与 的 状 态 中 。

识 能使学生增 强探究 意识 ,提高 综合运 用知识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对于低年级 的学 生来 说, 秒 ”是一 个很抽象 的时 间单位 , “ 教师单一 的讲解 , 无法使学生真正 的领悟 , 手操作、 动 亲身体验 是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 。在本 课教学 中, 我设计 了丰 富多彩的 活动 , 用拍手、 跺脚 、 数数来感 受 1秒持续时间 的长短 , 1 在 0秒
握 数 学 知 识 、 索 和 认 识 世 界 的 有 效 途 径 ,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探 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激发他们学 习新知识 的热情 。如在 教学 《 七巧板》 老 师给每 时, 个学生发 了七巧板的学具 。在 认识七巧板 的基础上 , 学生用 让 七巧板 中的两块拼成三角形或平行 四边形 , 然后安排学 生用 七 巧板中 的三块 自主地拼 出认识 的图形, 后要求学生用一 副七 最
米、 3厘米的四根小棒, 让学生动手操作 , 任选 3根小棒 围一 围, 看一看 , 择哪三根小棒能 围成三角形 。通过操作 , 选 学生发现 ,
只 有 当 两 根 小 棒 的长 度 和 大 于 第 三 根 小 棒 的 长度 时 , 能 围 成 才

怎样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性几点做法

怎样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性几点做法

怎样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性几点做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性的几点做法冯忠贞通过一次次的听课反思及平时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重视操作前的充分准备。

充分准备是有效操作的前提,对小学生而言,课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学具有没有准备好,此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提供给忘带的学生,同时教师需要花一分钟的时间跟学生明确上课要求,比如,在教师没有要学生拿出学具前,学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再动手操作之前,先听清楚教师的要求,听到教师说开始再动手,当教师喊停时,学生应及时停手,另外由于一些学具本身的限制,有些操作无法展示,但却需要展示时,教师应想法设法克服这些缺陷。

2、操作要求要明确明确要求,是进行有效操作的保证,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有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常常被他们感兴趣的学具色彩形状所吸引,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将操作与教学思维、知识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操作功能。

3、指导好有针对性的操作操作能够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非懂的时候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掌握好操作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通过操作想让学生从中明白什么,首先自己一定要先明白为什么操作,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起到的效果会是怎样,不是说操作的次数越多越好,而是要将它用在刀刃上,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徒劳的,学生自发的操作才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要有针对性。

4、操作之中要及时思考。

任何操作,都是进一步认知的基础,操作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操作,而是在于借助操作,逐步建构知识,发现规律,形成新的思想与认识,通过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同时还可能上升到抽象的或规律性的认识。

做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生动
手操作的有效性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充分说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是多么的重要。

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一、创设动手操作情境,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出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至于怎样画圆,我让学生大胆尝试,并对他们动手实践给予表扬。

之后,进一步设问:“如果学校要在1号教学楼前面草坪上建造直径2米的圆形花坛,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动手操作指导,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忽略指导,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操作不合要求,活动效果不显著。

所以,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可能
性》时,采用游戏的方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一个布袋并告诉学生里面放了白色、红色和黄色乒乓球若干,让学生猜布袋里哪种颜色的球多,并说说你的想法。

生1说:“袋子里三种球的个数不知道,我就随便猜行吗?”生2说:“可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看是什么颜色,再放回袋子继续摸,摸上七八次,哪种颜色的球摸出来的次数多,就说明这种颜色的球放得多”。

为使操作活动更有效,我提出要求:“要做到公平、公正。

”同时要明确游戏操作步骤。

听完要求,各小组有条不紊地进行游戏,教师及时巡视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活而不乱。

三、培养动手操作习惯,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任何形式的动手操作,都是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积极参与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强化训练,坚持多实践,渐渐养成善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教师必须让学生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动手操作一步都要与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四、把握动手操作时机,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适时把握学生动手操作时机,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成为学习的探究者、发现者,以此实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如:在教学“四边
形”时,我在课中设计了分一分的活动,给每组准备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让学生发挥想象,采用不同的分法,使学生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感受这些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何特点,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成果汇报。

有学生用直尺量四条边的长度,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有的用铅笔比的方法,有的用尼龙线量的方法,从而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总之,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边观察,边思考,进行创造性工作,才能促进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