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传播与防治
蜜蜂病害与敌害防治大全
蜜蜂病害与敌害防治大全蜜蜂病害与敌害防治大全十什么?蜜蜂养殖是人工饲养蜜蜂取其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胶、花粉、蜂蜡、蜂蛹及蜂毒等产品,包括在广义的畜产内,所以广义地说蜜蜂也是家畜,其养殖历史有数千年之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蜜蜂病害与敌害防治大全吧!一、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美洲幼虫腐臭病由幼虫芽孢杆菌所引起,菌体长2~5微米,宽0.5~0.7微米,只发生在意大利蜂等西方蜜蜂种的各亚种,中蜂及东方蜜蜂种不发生此幼虫病。
【症状】死亡的多是封盖后的幼虫,孵化后24小时的幼虫最容易感病,患病蜂群的封盖子脾表面,常呈湿润、油光和下陷并有针头大的穿孔,形成所谓的“穿孔子脾”。
【防治】发病较轻(烂子面积小于30%)时,可人工清除虫尸并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发病较重时应彻底换箱换脾,并将换下的蜂箱及巢脾焚烧处理。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致病菌是蜂房蜜蜂球菌,其余为次生菌,如蜂房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及其变异型蜜蜂链球菌等,其发生的先决条件是群势弱,强群中发病较轻。
【症状】3~4日龄幼虫染病后初呈苍白色、扁平,失去正常的饱满和光泽,后渐变成黄色乃至黑褐色,幼虫尸体呈溶解性腐败,有酸臭气味,染病幼虫多在封盖前死亡。
【防治】饲养强群、蜂箱保温、补喂蛋白质饲料,提高蜂群抵抗力,发病较轻时可人工清除虫尸并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发病较重时应彻底换箱换脾并将换下的蜂箱及巢脾焚烧处理。
三、蜜蜂败血病【病原】蜜蜂败血杆菌对不良环境抵抗力较差,在蜜蜂尸体里可存活I个月,潮湿的土壤里能存活8个月以上,经甲醛蒸气处理7个小时可杀死,74℃下30分钟杀死,100℃下3分钟就可杀死。
【症状】病蜂腹部膨大,体色发暗,行动迟缓,患病严重蜂群可看到大量死蜂及病蜂排泄的粪便并发出恶臭,死亡蜜蜂尸体变软、发黑,在潮湿的环境下尸体出现肢体、头、胸和翅断裂。
【防治】在治疗时可选择土霉素和氯霉素这两种药物,每干克糖浆内加入土霉素或氯霉素10万单位,每框蜂饲喂药物糖浆50~100毫升,每4~5天1次,连续3;;4次为~疗程。
蜜蜂传染病防治方法
5
的是6 日龄 幼 虫 ,死 后 挑 尸 成 “ 状 ” 囊 , 人们称它 为 “ 尖头虫 ” 。对 囊状 幼虫病 , 主要 采 取 以抗 病 选 种 为 中心 的综 合 防 治
措 施 。首 先 ,要 选 择 抗 病 力 强 的群 蜂 培
育蜂 王、雄蜂 ,替换病群 的蜂王 ,逐 步 提高蜂群 的抗病力 。其次要加强饲养管 理 ,加 强 保 温 ,补 充 人 工 饲 喂 ,做 好 换
一
、
虫 全部 腐 烂 ,散 发 酸 臭 味 ,导 致 蜂 群 弃 巢 而逃 。对 发 病 蜂 群 要 加 强 管 理 ,可 用 糖 浆50 0 克加 l万国际单位链霉素 ,或4 O 片磺胺 噻唑钠 调匀喂蜂 ,每框 约喂5 克 0 糖 浆 ,每 天 1 ,连 喂6 7 。 次  ̄天 n寥
黑龙江省农科 院向 宁夏 回族 自治区无偿提供 农业新 品种1 2 8 个.以在 当地
进 行 验 示 范。
王 断 子 清 巢 工 作 ,减 少 病 原 体 。 发 病 时 ,可 选 用 半 枝 莲 ( 叶 韩 信 草 ) 狭 、虎 杖 、贯 众 、华 千 金 藤 ( 南 金 不 换 ) 的 海 其 中 一 种 ,用 干 品 5 克 , 加 水 煎 取 浓 0 液 ,按 1: 加 入 白糖 ,配 成 药 糖 浆 饲 喂 l l框 蜂 。 0 二 、欧 洲 幼 虫 腐 臭 病 。 主 要 发 生 在 春秋 季 ,弱 群 、保 温 不 良 、饲 料 不 足 的 蜂 群 最 易 发 生 。发 病 初 期 ,幼 虫 身上 无 光泽 ,出现 少 量 死 亡 ;病 情 严 重 时 ,幼
N9n c n  ̄ L u2 1 g u ns _ X jh
_
目国
防治方法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与用药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与用药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为幼虫芽孢杆菌G+,封盖后幼虫死亡;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G+,2-3日龄幼虫死亡;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红霉素0.05g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2.细菌性成蜂病蜜蜂败血病:蜜蜂败血杆菌G-,成蜂死亡解体;蜜蜂副伤寒:副伤寒杆菌G-,成蜂腹泻、死亡;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氟哌酸0.02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3.病毒性幼虫病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病毒,封盖后幼虫死亡;蜜蜂蛹病:蜂蛹病病毒,蛹死亡;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盐酸金刚烷胺片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4.病毒性成蜂病蜜蜂螺原体病:蜜蜂螺原体病病毒,成蜂死亡;治疗方法:每10框蜂用红霉素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
急性、慢性麻痹病:急性、慢性麻痹病病毒,成蜂死亡;治疗方法:1、每10框蜂用盐酸金刚烷胺片0.05克喷雾或饲喂,隔日一次,连用5-7次为一疗程;2、夜晚喂饱糖水用10-15克升华硫从继箱框梁上撒下,所有病蜂在2天内驱逐箱外,杀尽病毒。
但2周内会影响工蜂泌浆,需要饲喂鸡蛋(按一天一箱一个鸡蛋量拌入糖浆中)补充蛋白质。
5.真菌性幼虫病白垩病:蜂囊球菌,幼虫死亡呈石灰质;治疗方法:取制霉素片5片化1千克石灰清水喷脾,可以直接喷患病幼虫。
6.真菌性成蜂病孢子虫病:蜜蜂微孢子虫感染,成蜂下痢死亡;阿米巴原虫病:马氏管变形虫,成蜂下痢死亡;治疗方法:1000毫升糖浆中加入4毫升食醋,250毫升/次10框蜂,2-3天一次,连用4-5次为1疗程。
寄生螨的防治在我国对蜜蜂危害较严重的螨类主要是寄生在蜜蜂体外的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和壳热厉螨(又称小蜂螨)。
大蜂螨(1)饲管防治在蜂群的日常管理中,定期割除雄蜂蛹,并清除雄蜂幼虫、蛹上蜂螨。
也可有意给蜂群加雄蜂脾,让蜂王产雄蜂,利用大蜂螨喜寄生雄蜂的特性,诱使蜂螨在雄蜂脾上寄生,待雄蜂脾上的雄蜂少许封盖后,抽出雄蜂脾,杀死雄蜂幼虫及蜂螨,以减少蜂螨寄生率。
蜜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蜜蜂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养蜂的成败除了饲养管理技术外,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关键.目前危害蜜蜂的主要病虫害有: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孢子虫病、白垩病、蜂螨以及巢虫等等.蜜蜂病虫害依据“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采取常年饲养强群、蜂具消毒、蜂场清洁卫生、及时用药、加强检疫等综合措施防治.一、美洲幼虫腐臭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蜜蜂幼虫,导致幼虫体腐烂,故又称“烂子病”.由于该病发生在蜂群繁殖和采蜜期,因此使群势削弱,生产能力下降产蜜量下降20—80%,治疗期较长,是养蜂生产中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二病原:该病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该病菌营养体为单生杆状或链状;在胡萝卜—酵母—琼脂培养基上经24小时、37℃恒温培养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乳白色、半透明、稍突起的菌落;属兼性厌氧菌.由于该菌能形成芽孢,因而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幼虫尸体内或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但在100℃的水中经15分钟芽孢即可杀死;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只能存活数小时.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蜂群中,封盖子脾颜色变深,表面湿润,油光,仔细观察有针头大的穿孔,蜂房盖下陷.该病一般是2日龄幼虫感染,4—5日龄时表现症状,封盖后死亡.体色变化为:苍白—淡黄—浅褐—棕褐—黑色干枯.患病幼虫头朝上,尾尖在巢房低部,腐烂后的幼虫尸体具粘性,有鱼腥臭味,挑起时可拉丝2—3寸,干枯后呈鳞片状,紧贴巢房壁,较难清除.该病除典型病状外,还可进行牛奶鉴别诊断:该病菌能使浑浊的牛奶凝固沉淀.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可通过在越冬包装前对巢脾和蜂具彻底消毒;生产季节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不购买来路不明的饲料和蜂群;对发病蜂群隔离治疗;用%磺胺噻唑钠或呋喃西林、适量抗生素等常年性预防喷喂.2、治疗.可结合彻底换脾换箱、用磺胺噻唑钠-1克/公斤糖浆50%或四环素土霉素10-20万国际地位/公斤糖浆50%喷脾,同时结合饲喂效果较好.中国蜜蜂研究所蜂药厂生产的“保幼康”效果也好,每个疗程用药3-4次4天一次,一般2个疗程便可治愈.二、欧洲幼虫腐臭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于早春、晚秋低温季节,主要危害蜜蜂幼虫,可致蜜蜂幼虫体腐烂.因该病发生在蜂群繁殖期,所以常形成不同虫龄的幼虫与空巢房间接的“插花子脾”,见子不见蜂,使蜂群失去生活、生产能力.二病源:该病由蜂房链球菌、蜂房杆菌、蜂房芽孢杆菌、腐败菌等综合作用而引起.其中以蜂房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菌体呈梅花络状披针形,因无鞭毛而不活动,也不形成芽孢有时形成荚膜.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有10%二氧化碳、34℃恒温、4天的培养,能形成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淡黄色菌落珍珠状,属厌氧菌.对不良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室内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年之久.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幼虫在3-4日龄时死亡,体色变化为苍白-黄色-深褐色;虫尸具酸臭味,有渗出夜,无黏性,不拉丝;背脊线明显体弯曲时为放射状,体伸直时为窄条状;尸体干枯后,缩于巢房底,易清除;以卵、虫、空巢房相间的“插花子脾”为最典型.诊断时以症状为主,也可以直接涂片镜检碱性美蓝染色,如有单个或成对、呈梅花络状球菌,即可确诊.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可采取增强群势合并弱群、补助幼虫脾,提高清巢能力介入新产卵王,因产卵快,可促使清巢,人工补饲早春可补给蛋白质饲料,如花粉等,提高蜂群抗病能力.2、治疗.以链霉素及“保幼康”效果最好,剂量同前.另有报道:用100万国际单位肠杆霉素加1公斤水或1:1糖浆喂蜂,治疗效果达100%.三、囊状幼虫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属毁灭性病害之一,传播快,流行迅速,染病率极强.西吉县该病多发于春夏之交的5、6月份或秋冬之交的8、9月份.该病发生的季节性明显,与气候、蜜源以及群势关系密切.一般气温较高、蜜源好或贮蜜足、群势强大时不易发病.该病具有反复性,每3—5年就有一次发病高峰期.危害对象以中华蜜蜂为主,西方蜜蜂很少见有蜂群染病.该病发生时,群内秩序混乱,蜂群无采集、护卫能力,群内见子不见蜂,工蜂很少护脾,清巢能力差.如果防治不及时,常常全群覆没,损失极大.二病原:该病由Φ30μm的球形粒子即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该病毒为20面体,无囊膜,核酸单链,RNA型,主要聚集在蜜蜂咽侧体、舌下腺及脑中.脑和咽侧体受到危害时,致使内分泌紊乱,同时调节并产生毒素,进而抑制幼虫的蜕皮过程.该病毒有严格的寄生性只存在于活的组织中,离开活体后,在59℃的热水中30分钟失活;在70℃的蜂蜜中10分钟可杀死;在花粉、蜂蜜中可存活1月之久;在干燥、阳光直射下存活4—6小时;冬季可潜伏于越冬蜂体、被污染的饲料、巢脾等各处.该病毒致病率极高,1只患病死亡的虫尸,可以使3000只以上的幼虫患病.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虫龄以1—2日龄幼虫最易感染,潜伏期5—6天.死亡以封盖前大幼虫为主,虫尸头部上翘,黄白色,无臭、无味、无黏性,体内充满乳白色液体,体躯分节明显.在放大镜下,可见气管和皮下溢出液在流动.子脾呈暗灰色,封盖下陷,有被工蜂咬开的小孔,内有尖头勾状幼虫.如清理不及时,则体色变为褐色,头部低垂接近巢房壁,体表失去弹性和光泽,逐渐变硬,用镊子夹出时呈囊状.到后期,虫尸前端呈黑色,表皮因干枯而变硬,继而脱离巢房内壁,呈现“龙船状”.到完全干枯后,虫尸变成很脆的“鳞片”,可研为粉末.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1抗病选种.即从患有该病的蜂场中选出抗病力较强的蜂群做母群,移虫育王、换王,经过几代选育,可以使群体抗病力增强.2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群势密集,加强保温,使蜂多于脾;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3补喂蛋白质和多维素,增强蜜蜂机体体质.4坚持常年饲养强群,以增强抗病力.2、治疗.以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如半枝莲、杜仲、刺五加、甘草、金不换等为主,另外,如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抗病毒862”以及SM细菌核酸霉、病毒唑针剂等均有一定疗效.尤以半枝莲50克加多维素适量,配以病毒唑针剂治疗效果较好该剂量兑入1:1糖浆,喂蜂10足框.四、蜜蜂孢子虫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流行于春、夏季节,在越冬期较漫长的地区如东北、西北最为普遍,病情较严重.虽属慢性传染病,但可使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群势削弱.入秋后,该病逐渐减少.二病源:该病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孢子呈长椭圆形大米粒状,镜下具强蓝色折光,有两层无结构的几丁质外壳,无色.具有双核和极丝,为单细胞原生动物,运动不规则,长-μМ,宽-μM.32小时可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繁殖迅速.该孢子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在蜜蜂尸体中可存活5年;在巢脾上可存活3—24个月;在蜂蜜中可存活10-11个月常温下;在自来水常温中存活113天;在25℃4%的福尔马林溶液中1小时可杀死;在60℃蜂蜜中15分钟、在58℃水中10分钟、在高温水蒸气中1分钟均可杀死.该病源最大的弱点就是对酸极为敏感.三症状及诊断要点:发病初期主要是成年蜂无明显症状;到中、后期,蜜蜂即表现为呆滞与不安,体色暗淡,瘦小、虚弱,失去飞翔能力.病蜂多集中在框梁上或箱底,受到健康蜂驱咬,翅残缺,头、尾发黑,有时伴有“下痢”;前胸背板呈暗黑色,腹部1-3节呈棕黄色,略透明,末端3节呈暗灰色.该病在阴雨、低温后天气重新转晴时,症状更加明显.除症状诊断外,还可以解剖病蜂中肠:健康蜂中肠呈浅琥珀色蚯蚓色,具有弹性,环纹清晰,而患病蜂中肠呈白色,膨大,无弹性,环纹模糊.化验室还可将病料制片,用苏丹Ⅲ染色后,一次性区分检出:真菌孢子呈红色;脂肪球呈橙黄色;花粉粒呈蓝黑色;孢子虫孢子呈无色.四预防和治疗:预防主要通过蜂机具消毒4%福尔马林液和加强饲养管理如贮备优质越冬饲料等以及预防性喂药等.由于孢子虫对酸敏感,因此,给蜂群饲喂酸性饲料也可达到预防的目的:1、柠檬酸1克或米醋50克加入1公斤1:1的糖浆中,喂蜂10框.2、乌洛托品利尿剂,遇酸生成甲醛1克,加入1公斤糖浆中,喂蜂10框.治疗以烟曲霉素、巴龙霉素、灭滴灵-%、色黄素、“保蜂健”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等,均为有效.五、蜜蜂白垩病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多雨季节6-8月份,主要危害蜜蜂幼虫,雄蜂幼虫最易感染.死亡幼虫多为大幼虫6-8日龄或封盖幼虫8日龄以上.发病时,群势严重下降,工蜂因清巢负担重,出勤率极低,生产力明显削弱.群内蜜蜂暴躁,爱蜇人,拖子于巢门附近.当巢内贮蜜含水量降低到-%时,白垩病则会停止发展.二病源:该病由子囊菌纲的蜂囊菌引起,属真菌病之一.该菌子实体为球菌形,内有许多子囊,每个子囊内又充满着子囊孢子即繁殖体.子囊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细长的菌丝.雌性菌丝为白色,产生藏卵器;雄性菌丝为黄色,产生藏精器.雌雄菌丝结合便会形成球形子囊果.该菌繁殖体生命力很强,在自然界干燥状态下,可以存活15年之久.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在适温30℃、-的%酵母浸出液中生长良好.三症状及诊断技术:幼虫死亡后,初呈苍白色,逐渐变为灰色至黑色.虫尸干枯后,呈一块疏松的石灰质状物,表面覆盖有毛茸茸的白色菌丝.被工蜂拖出巢门的虫尸,较干硬,可搓成粉末,无黏性,无任何气味.诊断以症状较为普遍.若需确诊,可通过:1、挑取少许虫尸表层物,置于载玻片上,滴上蒸馏水,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棉花纤维般的白色菌丝和含有椭圆形孢子的孢囊时,即可诊之.2、将可疑物刮在纸上,置于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经过30℃、7-8天的培养,若在镜下检出孢子者即可确诊为该病.四预防和治疗:预防措施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可进行换箱、换脾,并将从患病蜂燃烧硫磺熏蒸4小时3-5克/每10张群中换出来的所有蜜脾、粉脾、子脾,集中用SO2脾.2、换箱换脾后,及时用%的簏香草酚糖浆饲喂蜂群.治疗可用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白垩净、灭白垩1号以及%灰黄霉素喷喂蜂群10毫升/10框.六、蜂螨蜂螨是蜜蜂的主要寄生虫,有大、小两种.雄螨因其螯肢退化成为输精突,不能刺伤蜂体血淋巴,一般不能寄生.在完成交尾后死亡,很少见到.在蜂群中能够见到并且对蜜蜂造成危害的大、小蜂螨均为雄性的.中蜂具有较强的抗螨行为,一般不造成大的危害.但作者1994年在西吉县城郊乡蒲家大庄村一农户所饲养的中蜂群中,发现大蜂螨危害并采到了病料.一发生季节及危害:由于大、小蜂螨均以成年蜂及幼虫体液为食,因此主要发生在5—6月份采集适龄蜂繁殖期间,8—9月份达到高峰期越冬适龄蜂繁殖期间.受蜂螨危害的蜂群,幼蜂发育不良有的不能孵化,出房后体质差,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有些幼蜂出房后翅膀残缺,失去飞翔能力,爬出巢门后死亡.有的造成大批蜂子死亡子脾上,出现“白头蛹”,甚至有腐烂现象.这种蜂群新蜂成活少,成蜂死亡多,群势削弱严重,失去生产及生产能力.另外,大蜂螨还能传播幼虫腐臭病及孢子虫病等,容易诱发并发症.二病原:有瓦螨属的雅氏大蜂螨和热历螨属的小蜂螨两种.雅氏大蜂螨雌体长-毫米,体宽-毫米,棕褐色,横椭圆形.外有骨质化硬壳,4对足,一对可产1-3粒卵最多7粒,一般产于蜜蜂幼虫或蛹体上,也有产于巢房低的.发育成螨历时8-9天雌,主要寄生于雄蜂房及工蜂、雄峰腹部环节间,一般生活1-2个月个别的随蜜蜂越冬.小蜂螨雌体长-毫米,宽-毫米,浅棕黄色,卵圆形.有骨质化外壳,4对足.一次可产卵1-5粒大多3粒,一般产卵于工蜂幼虫体上.从卵到成螨历时仅4-天,繁殖周期短,速度快,较大蜂螨对蜂群的危害更大些.主要寄生于已封盖工蜂房中,活动于子脾上,很少寄生在成蜂体上在蜂体上最多存活3天.三消长规律及防治:大、小蜂螨均随蜂群群势的增长而增长,但因其繁殖速度较蜂王产卵的速度慢得多,所以一般到秋季蜂王产卵力下降或停产中华蜜蜂时,螨害出现高峰期.可用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强力巢房杀螨剂、杀螨1号以及“螨扑”21天、螨净等集中力量根除之.还可以通过囚王等人为造成断子期根治.七、蜡螟又称巢虫、锦虫、蛀脾虫等蜡螟主要危害中华蜜蜂,西方蜜蜂驱逐能力较强,同时均为活框饲养,基本不受其害.一发生季节及危害:除冬季、早春、晚秋季节气温10℃以下外,均能在巢内活动、为害.巢虫主要发生在弱小群,在蛀食巢脾、花粉、蜂蜜的同时,还毁坏蜜蜂卵、幼虫和蛹.蜜蜂蛹受到损坏后,头部变白,俗称“白头蛹”.受害蜂群表现暴躁不安,秩序紊乱,有被蜜蜂拖出蜂巢的蛹残缺,群势削弱较明显,严重时引起群体迁逃.二病原:该病由蜡螟幼虫引起.蜡螟有大、小两种,对蜜蜂造成危害的是其幼虫.大蜡螟卵粉红色,短椭圆形,长毫米,卵壳较厚、坚硬;小蜡螟卵乳白色或黄白色,短椭圆形,长毫米,卵壳较薄软,具有不规则网状花纹.大蜡螟幼虫1日龄时灰白色,2-4日时潜入蜜蜂巢房危害,乳白色,前胸背板棕褐色,4日龄后为灰色;小蜡螟幼虫体色乳白,前胸背板呈棕黄色,头部棕色.大蜡螟蛹呈纺锤形,长12-14毫米,黄褐色,腹部末端有1对刺勾,背面有两个排成一排的齿状突起,复眼暗褐色,有明显的头盖缝,第8腹节有生殖孔;小蜡螟蛹亦为纺锤形,长8-10毫米,黄褐色,腹部末端有8根刺锯,排列成环状,复眼呈棕色.蜡螟1年可以繁殖3代,大蜡螟平均每只可产卵1135—1352粒,小蜡螟平均每只可产卵658—700粒.白天少见,夜间活动频繁,交尾也在夜间进行,卵通常产于箱内缝隙中、箱底或蜡渣中.小幼虫一般生活在蜡屑中,以后上脾为害,老熟后爬出巢脾,在箱底角及箱缝处结茧化蛹,羽化为蜡螟后飞出蜂巢.三防治措施:1、常年饲养强群,做到蜂脾相称,合并弱群.2、经常性打扫巢内蜡屑,糊严箱缝.3、多造新脾,及时淘汰旧脾.4、白天缩小巢门,晚上安上铁纱巢门,以防蜡螟飞入.5、白天提出被巢虫穿有隧道的巢脾,用镊子人工清清除.6、将被害巢脾提出,集中用升化硫、冰醋酸、甲酸以及溴甲烷、氧化乙烯等熏杀.7、将被害巢脾用10%盐水侵灌1小时,用摇蜜机摇出,清水洗净即可,这样可彻底杀死巢虫及卵.八、蜜蜂蛹病该病俗称“死蛹病”,是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1986年曾在我国南方的四川、江西、安徽、浙江等省暴发流行患病蜂群常见子不见蜂,产量明显下降,严重的造成蜂群死亡.一发生季节及危害:该病在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蜂群中均可发生.云南、福建等地1-2月发病,四川2-4月发病,江浙一带3-4月发病,西北地区4-8月均有发生.各地区发病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有个别群少量蜂蛹死亡,若此时外界蜜粉源丰富,群势较强,辅以更换蜂王等措施,病情可得到控制;严重的蜂群,由于大量的蜂蛹死亡,采集蜂明显减少,生产力下降严重,若发病率高达30-50%时,蜂群完全失去生产能力,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最终导致全群死亡,损失相当严重.该病主要通过病死蜂蛹、被污染的巢脾和患病蜂王传染.发病与以下相关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与温度的关系.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0-21℃,早春寒潮过后极易发生.2、与蜜源和饲料的关系.外界蜜粉源充足,群内有足够的优质饲料时,蜂群群势较强,不易发生蛹病;当早春或晚秋外界蜜粉源缺乏或使用劣质饲料饲喂蜂群,由于蜜蜂处于饥饿状态,营养不良,因此这时若遇阴雨、寒潮天气,极易发生蜂蛹病.3、与蜂种及蜂王年龄的关系.西方蜜蜂意蜂发生较普遍,受害亦严重;卡尼阿兰蜂和东北黑蜂发病较轻;中蜂群个别发生.一般地,老王群易感病,年轻蜂王群发病较少、较轻.二病源:该病由Ф20μm的球形颗粒即蜜蜂蛹病毒Honey-BeePupaVirus引起.该病毒主要寄生于工蜂蛹头部、中肠及患病蜂王的卵巢管中,无囊膜,对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具感染活性.三症状及诊断技术:该病典型症状是死亡的工蜂蛹多呈干枯状,也有的呈湿润状,病毒在大幼虫阶段侵入,发病幼虫失去自然光泽和其饱满度,体色呈灰白色,逐渐变为浅褐色至深褐色;死亡蜂蛹呈暗褐色或黑色,尸体无臭味,无黏性,多数巢房被工蜂咬破,头部露出,呈“白头蛹”状.巢门口常见被工蜂拖出的死蜂蛹和发育不健全的幼蜂;提脾封盖子脾检查时,可见子脾不平整,有巢房盖开启的死蜂蛹或出现插花子脾现象,即可初步诊之.在患病蜂群中,也有极少数病蛹发育为成年蜂,但这些幼蜂由于体质衰弱,一般不能出房而死于巢房内;个别勉强出房的,因发育不健全,出房不久便死亡.患病蜂群工蜂行动疲软,出勤率和采集力明显下降,分泌王浆和哺育幼虫能力降低,对蜂蜜和王浆产量影响很大,病情严重群出现蜂王自然交替或飞逃.由于该病症状与蜂螨、巢虫危害造成的死蛹,以及囊状幼虫病、美洲幼虫病病状容易混淆,因此最好通过鉴别诊断加以区别:受蜂螨危害的蜂群,常出现幼蜂翅膀残缺或蜂蛹死亡,这种情况可以在蜂体及巢房内的蜂蛹和幼虫体上检查到较多数量的大、小蜂螨;受巢虫危害的蜂群,一般多为弱群,常出现成片的封盖巢房被工蜂咬开,死蜂蛹头部外露,呈“白头蛹“状,但拉出死蛹后可见到巢虫;囊幼病多出现在大幼虫期,死亡幼虫呈典型囊状袋,头部上翘,而蜂蛹病没有这个症状;美幼病死蛹的典型症状是吻伸出,而蜂蛹病无此症状.四预防和治疗:1、选育抗病品种,更换蜂王.在生产实践中,可选择无病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用以更换病群蜂王,增强蜂群的抵抗力.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群内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加强保温,保持蜜粉充足,辅以适当的维生素、食盐等;注意卫生操作,杜绝传染源,对工蜂拖出箱外的死蜂蛹要及时清扫,集中烧毁,以消灭传染源;不要将患病蜂群的子脾调入健康群,避免人为传染.3、每年秋末冬初,蜂场要对换下来的蜂箱、蜂具等用喷灯火焰灼烧消毒,对巢脾用高效巢脾消毒剂浸泡消毒.4、药物防治.目前主要采用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蛹泰康”主要成分为广谱抗病毒药物酞丁胺进行喷喂防治,每包药加水500毫升,每脾喷喂10-20毫升药液,每周2次,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可治愈该病。
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大全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工具和蜜制品生产者,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蜜蜂也会遭受各种疾病的威胁,给蜜蜂养殖业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保护蜜蜂免受疾病的侵害,蜜蜂疾病的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蜜蜂养殖的蜜蜂疾病防治与药物使用技术。
一、蜜蜂疾病的防治蜜蜂常见的疾病包括螨虫病、美蜡虫病、石蜡虫病、洞蜂蠕虫病、蜜蜂痘、霉菌病等。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些疾病,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 清洁环境:保持蜜蜂养殖场的卫生,定期清理蜂箱、底板等设施,并定期更换蜜蜂养殖场周围的花草,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2. 隔离感染源:一旦发现蜜蜂患病,应及时将患病的蜜蜂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蔓延。
同时,对于新引进的蜜蜂种群也应进行隔离检疫,以减少外来病源的引入。
3. 合理饲养:给蜜蜂提供足够的养料,并保持养蜂场周围植物的多样性,以增强蜜蜂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 定期巡查:对蜜蜂养殖场进行定期巡查,观察蜜蜂的生长情况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药物使用技术在蜜蜂疾病防治过程中,药物使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技术:1. 药膏涂抹法:将药膏均匀涂抹在蜜蜂的身体表面,药膏能有效地杀灭蜜蜂身上的寄生虫,如螨虫、美蜡虫等。
2. 腹部滚涂法:将药液均匀地滚涂在蜜蜂腹部,通过蜜蜂的自我清洁能力,将药液带回到巢中,起到防治作用。
3. 饮水法:将药物溶解在蜜蜂饮水用的容器中,蜜蜂通过饮水摄入药物,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4. 定点滴药法:使用注射器将药液滴入蜜蜂巢穴中,以便药物渗透到整个蜜蜂巢中,达到防治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不得过量使用或滥用药物,以免对蜜蜂产生不良影响,并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药物抗性的产生。
同时,农民需要定期检测蜜蜂种群的健康状况,观察蜜蜂的行为变化和群体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药物防治措施。
蜜蜂螨害病群中致病菌及蜂螨防治
人们 日常食用的蔬菜种籽萃取而得到的生物制剂 ,对蜜蜂大
第1 阶段 :螨 在进入 巢房 繁殖 前 ,停 在蜜 蜂 身上 的时期 称漫 游 蜂 螨有 杀灭 作用 ;该生 物制 剂 的强 挥发 性 ,其 终端 产 品可 制成 水 期 。未产 卵 的年轻 螨 比老 螨有 更 长 的漫 游期 。雌 成螨 通 过 出房 的 剂 、长 效 片剂 和气 雾剂 应用 于养 蜂 生产 。此外 还有 其他 的药 物可 工 蜂 的协播形 式 或本身 自行 离开 巢房 ,寻机 进入 工蜂 或雄峰 房 。 上 滑落 ,进入 幼 虫房 内。 用 于大 蜂螨 的防治 ,如 :各 种无 毒 的 细粉末 ,有机 酸 ,草 酸 、 乙
群 和蜂群 之 间 ,拟 熊蜂 也能 扮演带 螨媒 介 的角色 。
氟胺 氰 菊酯 ,不 同程度 地存 在着 有 害物 质残 留和蜂 螨产 生抗 药 性 等 问题 ,直 接影 响 蜂产 品 的质量 。因此 ,生物 防治 和抗 螨 育种 成
3 大蜂螨 的生活史
大 蜂 螨具 有 卵 、若 螨 和 成 螨 3 种 不 同 的虫 态 。 东方 蜜 蜂 雌成 为有 效并且 安 全的 防治方 法 。 螨 只 在雄 蜂房 内产 卵 ;西 方蜜 蜂 雌成 螨 可寄 生 于工蜂 和 雄蜂 的成 5 . 1 化 学药 物 防治 虫 、幼 虫和蛹 ,因而生 活史 非常 复杂 ,一般 分为 5 个 阶段 :
1 大蜂螨的种类
蜜 蜂 因原 产 地 和 品种 不 同 而不 同 ,大蜂 螨 分 为 3 种生物型。
欧洲 蜜 蜂 的 甲型大 蜂螨 :寄生 在雄 蜂 房和 工蜂 房 内 ,对蜂 群危 害 群发 病 的一个 主 要 因素 。结 果导 致 蜂群 不能 正 常育 虫 ,大批 病 蜂 严 重 ;东方 蜜 蜂 的乙 型大 蜂螨 :只侵 害雄 蜂幼 虫 ,对 蜂群 的伤害 出现 畸形 ,使蜂 群垮掉 。 较小 ;非洲 蜜 蜂或 非 洲化 蜜蜂 的丙 型 大蜂 螨 :侵染 雄 蜂 和工 蜂幼 5 大蜂螨的防治 虫 。蜂 群受 损 ,但不 死 亡 ,因封 盖期 ( 9 . 6 ~】 1 d ) 较 短 ,染 螨率 目前 ,大蜂螨 已蔓延 到全 球 ,已成 为世 界范 围内危 害蜜 蜂 的 较低 。大蜂 螨 的生 态 和形 态特 征 ,寄 主蜂 种不 同 ,各 地 的治 螨措 最 主要 病害 ;受 蜂螨 侵 袭 的蜂群 其 工蜂 体质 衰 弱 ,蜂王 产 卵力 下
中华蜜蜂染上囊状幼虫病怎么办?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中华蜜蜂染上囊状幼虫病怎么办?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中华蜜蜂,又名中华蜂、中蜂、土蜂等,是重要的蜜蜂养殖品种,具有很高的养殖价值。
而在中蜂的养殖过程中,常会受到囊状幼虫病的感染,严重影响中蜂的繁殖生育。
那么,中华蜜蜂染上囊状幼虫病怎么办?现将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中蜂囊状幼虫病症状患病6天大幼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抽出后可见不甚明显的囊状。
体色由珍珠白变黄。
继而变褐、黑褐色。
封盖的病虫房盖下陷、穿孔。
虫尸干后不翘,无臭,无黏性,易清除。
二、中蜂囊状幼虫病治疗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8-10克,煎汤,可用于10-15框蜂的治疗;半枝莲的干草50克,煎汤,可治20-30框蜂;五加皮308,金银花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煎汤,可用于40框蜂的治疗。
三、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1.选育抗病品种;2.适时换王:针对2个高峰期适时换王,特别是中蜂,换王也是生产上的需要;①断子,箱内缺少寄主,切断传染的循环,减少主要传染源;②体内带毒工蜂无虫可育,出巢采集,新出房的工蜂因群内无病虫,无需清除病虫,不会受到感染,在哺育下一批新王产卵孵化的幼虫时不成为传染媒介;③通常新蜂王生活力强,带毒也少。
3.加强管理:加强保温,以减少群内温度变化的幅度,非繁殖期可幽王断子,群内留足饲料,使幼虫发育正常,取蜜劳作要快、轻、稳,减轻幼虫受温湿度影响及机械损伤程度。
【本人结语】做好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蜜蜂八种病虫害图片及防治
蜜蜂八种病虫害图片及防治蜜蜂是蜜蜂科资源昆虫的统称,尤以中蜂和意蜂最常见,其中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良好蜂种,而意蜂则是我国引进的高产型蜂种,在新疆、东北等地还散布有大量的黑蜂,下面来看一看蜜蜂八种病虫害图片及防治方法吧!一、囊状幼虫病【病原】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引发的急性沾染病,尤以中蜂囊状幼虫病危害最大,1971年起在我国南方地区流行并很快蔓延至全国,至今还是中蜂饲养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病害。
【症状】囊状幼虫病主要危害大龄幼虫,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直卧在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成黄白色再变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且液体中有颗粒物,病死幼虫房盖下陷,多被工蜂咬开或穿孔。
【防治】①在病害流行季节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可作种群培养蜂王。
②蜂群发病要人为断子,让工蜂打扫巢脾,减少幼虫重复感染。
③合并弱群做到蜂多于脾,加强保温,确保蜂群有足够的饲料。
④囊状幼虫病尚无殊效的医治药物,但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有一定疗效,某些抗病毒的药物也有一定成效。
二、爬蜂病【病原】爬蜂病并不特指某一种蜂病,而是泛指以蜜蜂非常爬行动特点的所有蜂病,例如蜜蜂麻痹病毒、蜜蜂孢子虫、蜜蜂螺原体、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都可能引发爬蜂病。
【症状】前期蜂群表现出烦躁不安、下痢、工蜂护脾能力差等非常,中期表现为工蜂呈跳跃式飞行、大量成年工蜂坠落箱底,后期表现为工蜂完全失去飞行能力、在巢门外蠕动爬行,严重时工蜂在蜂箱邻近的草丛或坑洼中扎堆死亡。
【防治】①蜜蜂麻痹病毒等病毒引发的可用新生霉素、金霉素等防治。
②蜜蜂孢子虫、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原虫引发的可用甲哨唑片饲喂。
③蜜蜂螺原体引发的可用磺胺类药物防治。
三、烂子病【病原】烂子病是蜜蜂常见幼虫病,学名欧洲幼虫腐臭病,危害对象主要是中蜂,病原主要是蜂房蜜蜂球菌,其次是蜂房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变异型蜜蜂链球菌等次生菌。
【症状】烂子病主要危害幼虫,患病幼虫多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严重时走近蜂场便能闻到一股怪味,脾上显现花子现象且幼虫日龄大小不一,腐烂虫尸易取出或被工蜂排除,稍有黏性但不能拉成丝状,用摄子夹出有酸臭味,虫尸干燥后变成深褐色。
蜜蜂的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蜜蜂的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郭兴启【期刊名称】《山东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2页(P37-38)【作者】郭兴启【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95.1-9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养蜂大国,也是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国。
蜂产品作为外贸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由于养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易学易懂、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势,因而养蜂生产一致被看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在养蜂生产中,会经常遇到各种蜜蜂病敌害的发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很容易使蜂农养蜂效益受损。
因此,本文就蜜蜂养殖实践中常见的几种主要病敌害的种类、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做简要概述,以期为广大蜂农朋友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蜜蜂病敌害辨识及防控技术,以供大家交流学习。
1.1 发病情况及症状该病主要分为欧洲幼虫腐臭病和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体分别为蜂房球菌和幼虫芽孢杆菌。
因两种病征均感染和危害蜜蜂幼虫,且病症相似,因而有时易发生误诊。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蜂群易在早春、秋季发病;美洲幼虫腐臭病常年均可发生。
一般两种病在西方蜜蜂中均可发生,而中蜂对美洲幼虫腐臭病有较强的抵抗力。
两种病原侵染蜜蜂幼虫后均可导致患病幼虫死亡,感染蜂房球菌的幼虫一般在未封盖时死亡,幼虫尸体在巢房底部干枯、腐烂,虫尸无黏性、有难闻的酸臭味;感染幼虫芽孢杆菌死亡的幼虫一般在封盖后死亡,死亡后的幼虫所在巢房盖色泽发黑、下陷、常见有穿孔,尸体腐败后呈黏胶状、有鱼腥臭味,用解剖针挑去可拉出2~3cm长的细丝。
虫尸干枯后难以从巢房清除。
1.2 防治措施(1)加强蜂群饲养管理:强群饲养,保证蜂群饲料优质、充足,提高蜂群抗病能力。
(2)加强预防措施,切断传染源。
注意蜂场和蜂机具卫生,定期消毒;发现的蜂群病脾、蜂箱箱底部的蜡屑等杂物及时焚毁,对蜂箱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再用。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蜂王的品质对蜜蜂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定期更换蜂王可以保持蜜 蜂的活力。
生物防治技术
1 2
使用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可以减少对蜜蜂的 伤害,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病虫害的繁殖,例如寄生蜂可 以寄生在害虫的卵内,从而杀死害虫。
3
使用微生物制剂
一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抗生素或者其它活性物质, 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化学防治技术
选择低毒药剂
在必须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应选择低毒、对蜜蜂影响 小的药剂。
科学使用药剂
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 使用。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应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防 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案例一:蜜蜂真菌病的防治实践
病原与症状
蜜蜂真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包 括蜜蜂白垩病和黑腐病。蜜蜂感染后,会出现体质衰弱、无 法正常飞行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蜜蜂真菌病的关键是保持蜂巢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 毒处理。同时,对于已经感染的蜜蜂,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 进行治疗。
案例二:蜜蜂寄生虫害的防治实践
病原与症状
可导致蜜蜂大量死亡。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细菌病,需要定期对蜂巢 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避免使用发霉的饲料,以及定期接 种疫苗。
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蜜蜂患有细菌病,应立即 采取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生素、 更换清洁的饲料和加强环境卫生等 。
蜜蜂真菌病防治技术
01
02
03
常见真菌病
蜜蜂的常见真菌病包括蜂 巢真菌病、曲霉菌病和白 粉病等。
蜜蜂囊状幼虫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蜜蜂囊状幼虫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在自然环境中,囊状幼虫病通常仅是少量发生。
即使发病严重的病群。
在夏季病害往往自动地明显减轻,这是因为内勤蜂能在幼虫患病初期很快发现病虫并立即将其清除。
如果不能清除,因病致死的幼虫尸体内积聚着的病毒可能成为污染物而使其他健康的幼虫致病。
在夏季之初,蜂群群势达到最大,蜂王产卵减少,成年蜂比例增大,于是有足够数量的内勤蜂清除病虫。
另外,在干热的夏季,病毒迅速地失去活性,其感染力在虫尸中只能保留约4个星期。
虽然在夏季囊状幼虫病实际上是自愈了,但囊状幼虫病却会在第二年春季复发,并年年如此,这是因为成年工蜂体内有增殖的病毒。
工蜂年幼时负责清巢与哺育,它们在清除病虫时因啃咬与拖拉、吞咽了病虫的液体成分(如蜕皮液)、在24小时内这些病毒被聚集到头部腺体,在哺育过程中又将病毒传播给健康的幼虫。
不过,工蜂在感染病毒后,它们会改变行为习惯,具体表现为:
1.被病毒感染的工蜂很快停止取食花粉;
2.停止哺育工作;
3.停止清巢工作,提前出巢从事采集活动,并且只采花蜜不采花粉(极少数例外)。
伴随着这些行为的发生,被感染的工蜂新陈代谢速率下降,寿命缩短,由病毒激发的这些作用进一步减少了这些工蜂传染病毒及活过冬季的机会。
因新陈代谢速率下降,抗寒性也下降,易受冻,再加上停食花粉,缺少蛋白质与其他重要物质的补充,更难顺利越冬。
这在客观上阻止了病毒的传播。
但是39蜂疗网提醒您早春,蜂群内分工往往不明确,并且少量被感染的工蜂熬过冬季,这时这些幸存者就成为疾病传播者,病毒就由它们传播给幼虫,造成病害在春季的流行。
识别蜜蜂囊状幼虫病,加强防与治
识别蜜蜂囊状幼虫病,加强防与治展开全文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尖头病”、“囊雏病”。
是由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
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西方蜜蜂(意蜂)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感染后常可自愈;东方蜜蜂(中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弱,在我国曾发生的几次大面积流行中,许多地区的中蜂几乎遭到毁灭性损失,该病是蜜蜂主要的病害之一。
图1:患病幼虫呈“尖头”状(一)病原引起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
该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59 ℃热水中只能生存10分钟,室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3周,在病虫尸体内可以存活1个月,如果病虫尸体腐败则只能活7到10天;该病毒在王浆中可以存活100-120天,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能存活80-90天、冬季则90-100天。
这就是该病在蜂场中反复发生的原因。
阳光直射4-7小时可以杀死病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的南方多发生于2-4月与11-12月;在北方多发生于5-6月。
其发病率与外界气温和蜜蜂饲养条件有关,天气聚变或饲料不足都是发病的诱因。
患病幼虫及健康带毒的工蜂,是该病主要的污染源,通过消化道感染是病毒侵入蜜蜂体内的主要途径。
工蜂食入被病虫污染的蜂粮或清理病虫的过程中;成为健康带毒者。
病毒在工蜂体内特别是王浆腺中增殖,当工蜂饲喂幼虫时就将病毒传给了健康的幼虫。
外勤蜂采集了污染病毒的花粉和花蜜,便将病毒带回蜂群,使该病在蜂群间传播;盗蜂、迷巢蜂、雄蜂、蟑螂和巢虫等也是该病毒的传播者;此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混用蜂具和调蜂等也会造成人为的污染,将病毒传给健康蜂群。
(三)临床症状该病最易感染2~3日龄幼虫。
病毒从消化道进入幼虫体内后,在中肠细胞、脂肪细胞和气管等组织中大量增殖,潜伏期5-6天。
因此,患病幼虫一般死亡在封盖之后。
死亡幼虫呈尖头子、头部上翘、白色无臭味、体表失去光泽,表皮增厚。
从巢房中拖出病死的死幼虫呈囊状,含有颗粒液体(图2、图3)。
治蜜蜂囊状幼虫病验方
03
中药验方
清热解毒方
总结词
清热解毒方是一种针对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传统中药疗法,主要通过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燥湿杀虫等 作用,有效缓解病状,提高蜜蜂的抵抗力。
详细描述
清热解毒方主要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燥湿杀虫 等功效。这些中草药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降低病毒的活性,从而减轻病状,提高蜜蜂的抵抗 力。
治疗经验分享
药物治疗
使用抗菌药、抗炎药等药物治 疗蜜蜂囊状幼虫病,但需注意 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
药物残留和副作用。
生物治疗
使用生物制剂,如抗菌肽、酶等 ,替代化学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和安全性。
中药治疗
使用中药方剂,如板蓝根、连翘等 ,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的 作用,对治疗蜜蜂囊状幼虫病有较 好的效果。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该病主要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病毒通过蜜蜂之间的接触和 排泄物传播。
病理
病毒侵入蜜蜂幼虫体内后,迅速繁殖并导致细胞破裂,进而 引发感染。
预防与控制
预防
保持蜂箱内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控制
一旦发现患病幼虫,应及时隔离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扩散。
02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方
总结词
活血化瘀方是一种针对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中药疗法,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风散热等作用,有效改 善病状,促进蜜蜂的康复。
详细描述
活血化瘀方主要由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风散热等功效。这些 中草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吸收,减轻蜜蜂的痛苦和不适感,同时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有 助于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促进蜜蜂的康复。
蜜蜂幼虫病怎么办?蜜蜂幼虫病的防治方法
蜜蜂幼虫病怎么办?蜜蜂幼虫病的防治方
法
在养殖蜜蜂的时候,难免会使得蜜蜂产生疾病了,那么蜜蜂常见的疾病就是幼虫病了,当蜜蜂出现幼虫病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就由为你介绍蜜蜂幼虫病的防治方法。
彻底根治的办法是将病原菌感染的巢脾、幼虫、箱体一律销毁,再配合用药,即可治愈。
最好将病群移至3公里以外地方隔离治疗,将消毒蜂箱置于病群位置,箱内放数张空脾,将病蜂抖落在箱中,使蜂多于脾,找到蜂王杀死,诱入1只新蜂王。
蜂箱附属设备如隔王板、副盖、隔板等一律更换消毒。
同时喂足饲料,再配合用药。
用2~3种药物交叉进行饲喂,至少喂药1周。
若第一次毁脾没有成功,仍出现“花花脾”和腐烂幼虫,还要进行第二次毁脾。
治疗:每1000克1∶1糖水,加土霉素和四环素40万单位,根据群势强弱,每群每次喂100~200克;每支80万单位青霉素,每支100万单位链霉素,每支30万单位红霉素,均用1支加在1000克1:1糖水中,每群每次喂200~300克,每天1次。
在养殖蜜蜂的时候要注意蜜蜂的精神动态,在平时应该及时防御蜜蜂可能会发生的疾病,避免蜜蜂产生疾病。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 引言蜜蜂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农业,供给人类高营养和保健功能蜂产品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独特的蜜蜂资源,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和抗螨性,因此中蜂对于农业生产以及花卉植物的冬季繁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近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世界各地的蜜蜂大量流失,严重威胁各国的养蜂业、生态平衡和农村农业生产[2]。
然而我国中华蜜蜂生存所受到的主要威胁则是中蜂囊状幼虫病,如何减少蜂群的流失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临的重要课题[3]。
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S B V)是一类正链单股昆虫R N A病毒,被划入传性软腐病毒科(Iflavirus)、肠道病毒属(EV)。
该病毒基因组除去Poly A尾约有8832个碱基,有一个较大编码框(ORF),其编码约有2860个氨基酸残基的Poly-protein[4]。
在病毒自身编码的蛋白酶的作用下,Poly-protein的-NH2末端被剪切后加工产生成熟的结构蛋白,-COOH端剪切后加工产生为非结构蛋白。
感染SBV的A. cerana. cerana所携带的病原称中蜂囊状幼虫病毒,SBV最早是在西方蜜蜂患病幼虫(Apis mellifera)中报道,但对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包括A. cerana cerana)的危害更为严重[5]。
其主要感染蜜蜂的幼虫,使其不完全蛹化且蛹内充满病毒粒子[6]。
当损害严重时,大量幼虫会因感染而死亡,同时成虫为维护蜂群的生存环境而清理病死的幼虫,在清理过程中被感染SBV的成虫虽无症状,但活动能力下降以致种群优势减弱,最终导致种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李小青 党晓群(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01331)摘要: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由中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中蜂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目前由于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因此,预防与及时检测对于遏制该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蜜蜂虫害防治方法技术大全
蜜蜂虫害防治方法技术大全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昆虫,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蜜蜂也往往成为各种害虫的目标,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侵扰。
为了保护蜜蜂免受害虫的侵害,采取科学有效的虫害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蜜蜂虫害防治方法和技术。
一、营造良好的蜜蜂栖息环境蜜蜂主要依靠花草的花蜜和花粉为食,同时也为农作物的传粉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营造良好的蜜蜂栖息环境,提供充足的花草资源,使蜜蜂能够自然地获得养分,增强其抵抗虫害的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合理规划生态园区,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持花草的多样性等。
二、监测蜜蜂虫害的发生及时监测蜜蜂虫害的发生是预防和控制虫害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对蜜蜂的巢箱、蜂房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检查。
通过观察蜜蜂的表现、收集样本等方式,及时判断是否存在虫害问题。
一旦发现虫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以防止虫害蔓延造成更大伤害。
三、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指通过借助各种物理手段来防治蜜蜂虫害。
例如,在蜜蜂巢箱周围设置防蚂蚁隔离带,建立隔离措施阻止蚂蚁进入巢箱;利用光线、温度等物理条件来驱赶或杀死害虫;使用蜜蜂粘虫板等物理工具来收集和清除害虫。
此外,合理利用天敌例如捕食性昆虫和蜘蛛,也可帮助控制蜜蜂的害虫。
四、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来防治害虫。
例如,利用昆虫捕食性天敌,例如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使用昆虫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和杀死害虫。
这些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在对害虫进行防治的同时也不会对蜜蜂造成伤害,是一种较为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五、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蜜蜂害虫。
然而,由于蜜蜂对化学物质较为敏感且易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格外谨慎。
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遵守使用剂量和施用时机的要求,避免对蜜蜂产生不利影响。
蜜蜂常见病有哪些呢?
蜜蜂常见病有哪些呢?蜜蜂常见病有哪些呢?如何防治呢?本人查阅相关资料获知蜜蜂常见病主要有:囊状幼虫病,麻痹病,蜜蜂细菌病,蜜蜂真菌病,黄曲霉病。
囊状幼虫病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
染病幼虫大多在封盖后死亡,死虫头上翘,呈龙船形,囊状,无味,无粘性,易从巢房中移出。
没有特效药可治。
可用王笼将蜂王关闭10天,使蜜蜂清除死虫。
巢脾消毒。
麻痹病主要由慢性麻痹病病毒引起。
春季发生的多为腹部膨大型,病蜂行动迟缓,身体颤抖,失去飞行能力;秋季出现的多为黑蜂型,身体瘦小,头尾发黑,颤抖。
可用“抗蜂病毒1号”治疗。
每框蜂用药10-20毫升,隔日喷1次,连续喷5次。
蜜蜂细菌病美洲幼虫腐臭病由幼虫芽抱杆菌感染所致。
主要是封盖幼虫和初期的蛹发病死亡,死虫躺在巢房下壁,尾尖粘在房壁,喙向上伸出,死虫干枯鳞片不易移出,棕色,有鱼腥臭味,呈胶状。
每千克糖浆加四环素5万-10万单位,每框蜂喂25-50毫升,每隔2日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
隔20日再治1个疗程。
欧洲幼虫腐臭病染病幼虫在3-4日龄时死亡,死虫呈螺旋形皱缩,塌陷于房底,灰白色至黄色,最后变成黑色,有酸臭味,无粘性,易移出。
每千克糖浆加土霉素5万-10万单位,每框蜂喂25-50毫升,隔2日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
蜜蜂真菌病白垩病由于感染蜂球囊菌,使大幼虫和封盖幼虫死亡,死虫表面生出白色霉菌丝,最后变成疏松的石灰状硬块,灰色至黑色。
黄曲霉病主要由黄曲霉菌感染,偶尔也有烟曲霉菌感染,使大幼虫死亡,最后变成淡褐色或黄绿色石块,体表长满白色菌丝和黄绿色孢子。
应换箱换脾,用0.1%灰黄霉素水溶液喷脾,再用0.1%灰黄霉素或者0.1%麝香草酚糖浆饲喂4次,隔2日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传播与防治
每当气候变化大,温湿度不稳定,蜂群又处于繁殖期时,东方蜜蜂囊状幼虫病容易发病,广东、福建病害终年可见,但发病高峰期一般从当年10月到第二年3月,以当年11~12月至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为最高峰,4~9月通常病害下降,夏季常自愈。
具体规律为:
1.温度低,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时易发病。
2.早春寒流袭击后,往往病害迅速发展。
3,春季摇蜜时常表现为每摇一次蜜,病害加重一次。
4.病害的大爆发一般在大流蜜期出现,主要原因是取蜜太频繁,群内蜜粉不足,幼虫缺食。
5.夏、秋温度稳定,天气干燥时,疾病自然好转。
据39蜂疗网调查病虫东方蜜蜂囊状幼虫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播至健虫。
被侵染的工蜂在早春到初冬成为主要传染源。
传染是经口进行,病毒随食物进入幼虫体内。
防治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
2.两个发病高峰期适时换王。
换王抑制病害的原理在于:(1)减少主要传染源;(2)体内带毒工蜂无虫可育,出巢采集,新出房的工蜂因群内无病虫,无需清除病虫,不会受到感染,在哺育下一批新王产卵孵化的幼虫时不成为传染媒介。
(3)通常新蜂王生活力强,带毒也少。
3.加强保温,减少群内温度变化的幅度;非繁殖期可幽王断子;群内留足饲料;取蜜要快、轻、稳,减轻幼虫损伤。
4.中草药治疗:
(1)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8~10克,煎汤,可用于10~15框蜂的治疗。
(2)半枝莲的干草,50克,煎汤,可治20~30框蜂。
(3)五加皮30克,金银花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煎汤,可治40框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