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调查与防治:李紫伦、欧霞、胡军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调查与防治:李紫伦、欧霞、胡军军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囊雏病” 、“尖头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
西方蜜蜂对该病有较强的抗性, 不易发病, 即使发病也不太严重, 很快便会痊愈。
但中华蜜蜂对该病的抗性较弱, 经常在较大的范围内出现暴发, 对蜂场造成较大的损失。
近年来,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广西东部地区大面积流行, 贺州、梧州、钦州、玉林、南宁等地的中蜂群感染率达60 %以上, 许多中蜂场遭受到毁灭性的灾害, 对我区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治, 在中蜂生产中至关重要。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近年来,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广西中蜂养殖区大面积流行, 据我们调查了解及当地蜂农反映, 八步区的大平乡、昭平县的富裕乡、蒙山县的黄村镇、钦北区的那蒙镇、陆川县的沙坡镇、贵港市覃圹区、横县的镇龙乡等地的蜂场中蜂囊状幼虫病传播迅速, 病情相当严重。
2004 年4 ~6 月, 我们对以上疫区的500 个蜂场, 25000群中蜂进行疫病检查, 其中健康中蜂8750 群,患病中蜂16250 群, 疫病感染率为65 %。
该病主要感染2 ~3 日龄的小幼虫, 潜伏期5 ~6 天, 患病的幼虫约80 %在封盖后的大幼虫期死亡。
病死虫头部上翘、白色、无臭味, 用镊子很容易从巢房中拉出, 内部组织液化, 外皮坚韧, 提起末端形似盛水的皮囊。
病虫死亡后, 巢房盖变成暗
黑色, 下凹, 有穿孔。
死虫干枯后,脱离巢房壁, 皱缩扭曲, 成“龙舟状” 。
蜂群发病表现出两种类型:部分病群发病较重, 幼虫大量患病死亡, 成蜂表现不安, 采集活动减少, 蜂群容易
飞逃, 为“重病型” 。
有些病群发病较轻, 子脾出现数只病死
幼虫, 蜂群繁殖和采集活动正常, 为“轻病型” 。
2 病原根据以上患病蜂群的临床症状, 我们初步诊断为中蜂囊状幼虫病。
据杨冠煌教授1973年进行的囊状幼虫病研究报道, 引起中
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毒, 属于肠道病原属, 病毒为球形颗粒, 直径为30 纳米, 无囊膜, 遗传物质为
RNA , 分子量为2.8 ×106 。
该病毒在患病幼虫的尸体中可以存活10 天;在蜂蜜中只存活5 ~6 小时;阳光直射5 ~
7 小时可彻底将其杀死;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可以存
活三个月, 冬季则最多可存活四个月, 一般来说残留在巢房
壁中的病毒是造成蜂群重复感染, 年年不绝的主要原因。
我区所发生的疫病及发病过程与杨教授的研究相吻合。
3 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3 .1 传播途径我们在蜂场检查过程中发现, 有些养蜂员不注意操作规范, 蜂具不进行严格的消毒, 随意
调换巢脾, 病毒从患病蜂群传播至健康蜂群。
另外, 盗蜂、
迷巢蜂甚至巢虫等也会成为囊状幼虫病毒的携带和传播者。
由于囊状幼虫病毒可以在工蜂体内繁殖而不引起明显的症状, 所以工蜂就成为蜜蜂群内的主要传播者, 尤其是幼年工
蜂在清理搬运病死幼虫时会吞下含有大量病毒的病虫体内
容物, 这些病毒会在这些工蜂的咽下腺中大量累积, 并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染给健康的幼虫。
3 .2 发病规律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与气候及蜜源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通过对发病蜂群的调查了解, 发现广西有两个发病高峰期, 即4 ~6 月和10 ~12 月, 当时外界蜜粉源丰富, 蜂群大量繁殖幼虫, 子脾面积增大, 当有阴雨天气,
气温变化大时, 若密集程度不够, 幼虫受冻, 抵抗力下降,
则极易发病;蜂群内缺乏蛋白质饲料, 幼虫营养不良, 体质下降, 也极易患病。
“轻病型”蜂群若没有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会转变为“重病型” 。
温差大的山区, 如八步区、昭平县、蒙山县、陆川县, 发病较严重, 不易治愈;日夜温差小的平原地区, 如钦北区、贵港市、横县病情较轻, 较易治愈。
繁殖期过后, 外界蜜源减少, 蜂王产卵力下降, 群内幼虫大量减少,蜂群病情有所缓解。
4 防治由于中蜂囊状幼虫病一旦受侵染不易彻底治愈, 多会出现反复发病的情况, 所以总的防治原则是防重于治, 采取加强日常管理, 结合药物治疗的防治措施。
4 .1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蜂群抗病能力在春季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 将群势较弱的蜂群适当合并, 做到蜂多于脾, 以提高巢温和蜂群的清巢能力。
当发现蜂群出现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时, 果断幽王断子(10 天左右), 可以减少重复感染的机率, 同时也有利于药物治疗的彻底。
在发病季节, 适当补充一些蛋白质饲料及维生素, 以提高蜂群的抗病性。
4 .2 及时换
王, 选育抗病蜂种从蜂场中选择抗病力较强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 用来替换病群的蜂王, 以提高蜂场整体的抗病力。
实践证明, 选育抗病品种是对此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4 .3 消毒预防蜂箱、巢框、起刮刀常用日光暴晒、石灰水浸泡、火焰燃烧等消毒方法;巢脾用盐水浸泡消毒或用7
5 %酒精喷洒消毒;蜂场场地可用5 %漂白粉或10 %~20 %石灰乳喷洒消毒, 每年早春及秋季分别全面消毒一次。
4 .4
隔离病群, 严格消毒, 杜绝传染源发现蜂场内开始出现发病症状, 立即将病蜂群与健康群分开(1 公里外)以防止因盗蜂或迷巢蜂传染。
严格禁止将病蜂群的子脾换入健康群, 工作人员的手及蜂具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之后才能接触健康蜂群。
4 .5 药物防治目前, 还没有一种好的化学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蜜蜂病毒性疾病, 而中草药的防治效果较好, 凡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都有一定疗效, 如半枝莲、板蓝根、大青叶、贯众、金银花、菊花等。
为了防止药残和对蜂产品的污染, 我们研制了纯中药制剂———中囊康, 并对上述研究调查的500 个蜂场的25000 群中蜂进行防治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中囊康”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能有效控制“轻病型” 向“重病型”转变,防治有效率达80 %以上, 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蜂囊状幼虫病与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经常在同一蜂群内发生, 特别是中蜂囊状幼虫病急性爆发期。
在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时, 为了同时治疗欧
洲幼虫腐臭病, 可加一些红霉素以抑制细菌, 提高防治效果。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