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精选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52 诗歌鉴赏之赏析诗句(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52 诗歌鉴赏之赏析诗句【命题趋势】赏析诗句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题型,它综合炼字、说法、句法、意境、情感等知识,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核,较符合当下的课程标准,应该成为一段时间的重点。
【真题再现】【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1)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第一首诗大意为: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多白发。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叫人感到多么的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2)此题要求赏析两首诗在叙事上的特色,因此答题时要特别注意诗歌在叙事过程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叙事的顺序等。
既要指出所用的方法或技巧,又要运用诗中例句加以诠释,还要根据作者的情感分析这种手法或技巧在抒发情感、体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详解】(一)赏析诗句四技巧1.弄懂表层含意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借景抒情的诗句
借景抒情的诗句(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借景抒情的诗句借景抒情的诗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一、概念:写景抒情诗,是诗人以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风光等为内容,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的一类诗歌。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重点需要突破:写了什么景?景有何特点?怎么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二、鉴赏技巧:技巧一:抓意象,明特点意象是诗歌中承载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景、物、人等。
在诗歌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意象有了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
技巧二:析手法,知技巧常见写景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对偶、对比、衬托、设问等;描写方法有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白描等。
技巧三:辨哀乐,悟情感。
三、鉴赏中的常用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1.对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战事激烈,秋雁哀鸣,所见所闻,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夜”的背景。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
C.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诗既写自己兄弟分离,生死难卜的现状,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手法鉴赏
真题演练2015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代·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 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 湿”。
④写物
象征(托物言志)、比喻、比拟、借代
⑤写事
①叠字:(人话)两个一样的字紧挨着
• 金陵怀古 • 宋·王珪 •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 叠字手法公式: • “XX”运用叠字,音韵和谐,表达XX情感。
⑦列锦:意象叠加,名词罗列(句中无谓语)
余杭四月 宋·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关门。 • 列锦手法公式: • 采用列锦(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XX”“XX”排列在一起,描 绘XX图景、抒发XX情感。
小试牛刀
书愤五首·其一 宋·陆游
2023河南练习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作者】许浑 【朝代】唐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④多角度:空间(远近高低俯仰点线面)/时间(晨昏)
• 空间:
• 例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
②反复:一个词挨着出现或间隔出现(同一句)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如下面这首唐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
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
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
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具体某一联张
答题步骤
找 修 辞
方 式
找 表 达
手 法
找 表 现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双 关、互文、反复。
1.判断诗句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拟人)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对比)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双关)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
三、表现手法 先扬后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方法小结
鉴赏方法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谢谢收看
正侧结合、细节描写、以“乐”景写“哀” 情、视听结合、远近结合。
2.诗歌当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 、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3.描写 1.动静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虚实结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表现手法 4.想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
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表现手法 5.抑扬,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
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 扬此的目的的表现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先扬后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诗歌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情与景角度赏析
诗歌专题训练---情与景角度赏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你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进行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代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刘长卿和裴郎中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一、四两句是如何做到寓情于景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哀郢①(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②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
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②章华:章华台。
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修建了一座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3.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首联。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乐乡县①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鸣。
【注】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
②噭:同“叫”。
4.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5.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古倾怀•冻水消痕【注】柳永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
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染长堤芳草。
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
遥山变色,妆眉淡扫。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2010-02-28 09:00:38| 分类:诗歌|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高考试题:1、(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闲适的心情。
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3、(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秋思诗
诗歌专题训练---------秋思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张辑①梧桐雨细。
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②,线袅蕙炉沈水③。
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
从前谙④尽江湖味。
听商歌⑤、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①张辑:南宋词人。
②衣篝:薰衣用的竹笼。
③蕙炉:香炉。
沈水:一种香料。
④谙:熟悉。
知道,⑤商歌:悲凉低沉的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梧桐雨细”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一句,都描写了秋日萧瑟景象。
B.“凄凉客里”一句,既写出了词人的凄凉心境,又交代了词人客居他乡的写作背景。
C.“吹老几番尘世”颇为新警,有两重含义,一是时代变迁之悲,一是个人身世之感。
D.“从前”二句情感豪迈,尝尽了流落天涯滋味的词人,听到商歌,便有了怀归之兴。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上片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秋思周邦彦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
叹重拂罗裀①,顿疏花簟②。
尚有練囊③,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篘④,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⑤,但愁斜照敛。
【注】①罗裀(yīn):丝织的夹褥。
②花簟(diàn):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
③練(shù)囊:粗丝织品做的袋子。
④篘(chōu):滤酒竹器,此为“滤”之意。
⑤山翁:即山简,好酒而常醉。
此处作者以山简自比。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描绘秋景萧条,下片写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笔法迂回曲折,感情沉郁顿挫。
B.开头二句给人以满目萧然之感,“又”字使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为全篇定下感情基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________、________”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
【答案】(1)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2)①前五句借景抒情(意到即可),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意到即可);②“信劳生”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辛劳一生却壮志未酬、功业无成的悲怆(意到即可);③最后三句借典故抒情(意到即可),词人自比谢安,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年华老去、思为国所用却被弃用的悲愤之情(意到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理解上阕画线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积累的素材,分析苏东坡笔下的内容。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突出谢石、谢玄的才能和他们少年豪杰的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胜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
与苏东坡笔下周瑜“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题前五句借景抒情,抓住“无处问豪英”分析,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信劳生、空成今古”,谢氏子弟劳碌一生,他们建立的功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殒,如今只空余“孤城”、“长淮”、“八公山”,向人话说当年。
高考羁旅思乡诗-鉴赏
四、羁旅思乡诗的主要艺术手法
• 六、对比 衬托 等修辞手法, 想象、以 景结情等技巧也应重视。 •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 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 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 时无情胜有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 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 无穷的艺术效果。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羁旅他乡幽怨愤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 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 着。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 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 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 而又矛盾的情绪。 • • •
四、羁旅思乡诗的主要艺术手法
•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
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
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
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四、羁旅思乡诗的主要艺术手法
•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
羁旅思乡诗鉴赏
——他乡村树似吾乡 明月何时照我还
《热爱生命》作者:汪国真
• • • • • • • • •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50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50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命题趋势】借景抒情是诗歌的一个重要门类,写景方式的题目考核每年都有,考核的难度不大,注意答题的思路,形成对应的答题套路。
【真题再现】【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烟飞起了,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起来来的动态美。
【解析】回答描写的精妙或描写的作用,包含两方面内容:描写的手法和描写的内容。
描写的手法常用的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白描等。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反映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解析】关于人物形象题,先要明确是具有什么特征的哪一类人。
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考点详解】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参照前面的表现手法。
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高考语文中古诗借景抒情手法复习指导含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中古诗借景抒情手法复习指导含例题解析知识梳理1.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是诗人带着强烈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把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中的间接抒情方法,因此又称“融情入景”或“缘情写景”。
借景抒情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
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诗人通过客舍紧紧封闭、春寒阵阵袭来、杜鹃声声悲鸣、夕阳徐徐西下四种景象构成的凄清意境抒发了凄厉无穷的羁旅之愁。
2.借景抒情分为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四种方式。
以乐景写乐情,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其一)》),诗人工笔细描的飞燕衔泥、鸳鸯静睡之景,流露了对初春时节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自然美景的喜爱情怀,反映了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
以哀景写哀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飘移的行舟、拂动的柳丝、凄寒的晓风、暗淡的残月构成的凄清淡净画面中,寄寓着词人浓重的离愁别恨。
以乐景写哀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春风骀荡,杨柳飞舞,美好春色留人沉醉之时,却是征人远戍、黯然离别之际。
以哀景写乐情,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北风呼啸,雪花漫天,冰天坼地的寒冬,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3.触景生情也叫因景生情,是诗人由所见的景物激发出情感,并且情感完全融合在景物中的间接抒情方法,触景生情就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和“见”表明诗人无意望山,与采菊时忘情自得的闲适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意境。
4.移情于物也叫移情于景,是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的借景抒情方式,如“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又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离别之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复习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梅雨①杜甫南京犀浦道②,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成都时所作,范成大《吴船录》我:“蜀无梅雨,子美熟梅时经行,偶值雨耳。
恐后人便指为梅雨,故辩之。
”②犀浦道,属成都府,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点明作者的经行之处、时间及天气情况,既点了题,同时,也引出下文对蜀中“梅雨”景色的描写。
B.颔联描写蜀中四月“梅雨”景象:细雨“冥冥”、江水“湛湛”;一“来”一“去”,迅捷轻快而自如。
C.颈联侧面描写细雨,突出连绵细雨带来的结果——卷走并打湿屋顶的茅草,山间云雾弥漫,狂放中显静柔。
D.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风景,壮美纤丽互见,宏观微观俱陈。
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意境壮阔浩渺。
2.本诗与《春夜喜雨》同为诗人写雨的名篇,而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加以分析。
【答案】1.C2.①本诗尾联通过实写眼前雨后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的热闹场景,从侧面描写细雨,点出了诗人的心情,表明诗人对蜀中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②《春夜喜雨》尾联紧扣题中的“喜”字,运用想象,虚写明晨雨后的锦官城的迷人景象: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又以花代万物,表达了诗人对“好雨”润泽万物、万物发荣滋长的无比欣喜之情。
【解析】1.C项“卷走屋顶的茅草”表述不当,无文本支撑,且与整首诗的意境不吻合,基于此,“狂放中显静柔”的表述也就失去了依据。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通过实写眼前雨后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的热闹场景,从侧面描写细雨。
诗句融情于景,点出了诗人的心情,表明诗人对蜀中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归纳
根据《2003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现将诗歌鉴赏要点归纳总结如下:一、主要诗歌类型及宏观鉴赏1.借景抒情诗(从写作目的上划分):悟景(境)析情。
2.咏史怀古诗(从写作性质上划分):①感慨兴衰;②寄托哀思;③托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从写作内容上划分):①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寄寓人生感慨;②对亲朋、好友、爱人等的思念;③美人迟暮。
4.山水田园诗(从写作对象上划分):以境寄情(向往与厌恶)。
5.托物言志诗(从写作技巧上划分):①描写物之特征,摄取物之神韵、品性;②寄寓情感;③物人合一。
托物言志诗,通过三种技巧的共同使用达到表达心志、情操等目的。
6.边塞诗(从写作内容上划分):①抒写将士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的战斗精神;②抒写边塞军旅生活,传达将士们的思念之情;③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
二、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①借景抒情;②营造气氛;③塑造背景或环境;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⑤以景衬境、以景衬情;⑥奠定情感基调。
三、诗歌鉴赏内容要点1.形象①人形象,包括人物的品质、情操和思想感情;②景(环境)之特点;③物形象(咏物诗):物之特征。
2.表达技巧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②托物言志(象征);③反衬(比照、烘托);④修辞: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隐语(或双关)等;⑤虚实结合、动静结合;⑥用典;⑦调用角度,如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等。
3.语言①清新、自然、朴素(如山水田园诗);②豪放俊逸(如李白诗);③沉郁顿挫(如杜甫诗);④峻伟奔腾,雄浑豪迈(如边塞诗)⑤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如用典诗和咏史怀古诗);⑥平实、直白(如白居易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下面这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如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3)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