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NA表量构式”的本质、类型及其动因研究

合集下载

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概说

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概说

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概说作者:杨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6期摘; 要:构式语法理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传入国内,至今已经二十多年。

其间很多国内学者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成果颇丰。

从总体上看,汉语构式语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汉语具体构式的研究和对构式语法理论的本体研究两个方面。

关键词:构式;构式语法;互动作者简介:杨帅(1988.7-),男,山东省临沂市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11.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小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和后来在汉语语法学界占统治地位的美国描写主义的结构分析方法都让汉语语法学家将句法具有递归性这一思想奉为圭臬,但是结构分析方法在分析汉语整体句式义和语言形式本身的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九十年代构式语法的传入正好弥补了结构分析法的这一不足。

在汉语语言学界,早在构式语法理论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一些语言学家的研究体现出了构式思想,王力对“处置式”的研究可以看作是对构式的形式和语义关系的早期探索。

另外,朱德熙(1981)、张拱贵(1985)等对句式和语义关系的研究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构式观。

但是,国内的语法学家没有将这种研究思路和语法观念很好地系统化和理论化,所以最终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法理论。

最早在汉语语言学界引进西方构式语法理论并进行汉语具体实例分析的是张伯江。

张伯江(1999)对汉语双宾句进行了研究,文中张伯江总结了结构主义方法在解释汉语双宾句时的三点不足,认为对汉语双宾句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以往从“位置”角度的定义,而是要转变研究思路,从句式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解决结构主义方法所不能完美解决的问题。

张文中的“句式语法”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构式语法”。

由此,构式语法开始进入国内语言研究者的视野。

2011年之后,随着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牛保义《构式语法理论研究》和刘正光主编《构式语法研究》的出版以及大量构式语法研究论文的发表,构式语法研究不断升温。

移就辞格的构式新解_辞格的认知研究

移就辞格的构式新解_辞格的认知研究

移就辞格的构式新解)))辞格的认知研究魏在江(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710061)提 要:构式语法主要关注论元结构句式的性质、动词意义与句式意义的关系以及各结构之间的联系,构式的整体性、能产性、经济性特点为研究移就辞格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认为,是构式赋予移就辞格中形式与意义的匹配理据。

离开构式,移就也就变得不可能和毫无意义。

移就是人们特殊的心理感受变通词语搭配上的意念关系,是构式赋予移就辞格中形式与意义的匹配理据。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修辞,是修辞研究的新进路,可以使传统的修辞学研究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移就;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 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6-0044-5A Constructiona l Approach to T ran sfer red E p ithetW e iZai 2jiang(,X i an 710061,Ch i na)Co nstruc tio n G ramm ar has brought ne w trend to recent li nguisti c st udies ./Constructio n i s m ean i ngfu,l 0and it var i es i n m ean i ng w it h diff e rent for m s .A llConstructi ons ,t herefore ,are for m 2m ean i ng pa irs .To study Rhetoric fro m t he cogn iti ve perspec 2ti ve is exp l ori ng .By t h is approach ,the si m plifi catio n i n rhetor i c st udy can be e li m i nated ,and trad iti ona l rhetor ic study rene wed .The present study co ncen trates o n the cogniti ve approach to transferred ep it het i n Engli sh and Ch i nese fro m t he pe rspecti ve of Co nstructio n G ramm ar ,and tr i es to introduce a ne w vie w to the study of rhetor i c devices .The furt her studyw ill be co m prehensi ve and specific co m parisons and ana l ysi s bet ween transferred epithet i n English and Chi nese ,w it h the a i m of d i scover i ng t he co mm on features and i nd i vi dua l o nes in rhetor i ca l devi ces .K ey word s :transferred epithe t ;Co nstructio n Gra mma r ;Cogniti ve Linguisitcs1 引言移就辞格一直受到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的重视,仅从中国知网上看,从1994年至今研究移就的论文就达180篇之多。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

描述 VS. 理論性解釋
描述是對資料之抽象詮釋和理論發展之基礎,描述 促使概念更具體化。描述 描述(description)是描繪、說故 描述 事,有時可圖示、有時則巨細靡遺,但不會回頭去 詮釋事件,或者去解釋為什麼會發生特定的事件。 理論性解釋:所發生的事件不僅僅是被描述,而且 分析須進一步包含詮釋 詮釋(interpretation)在內,以解 詮釋 釋事件為什麼(why)、何時(when)、何處 為什麼( )、何時 )、何處 為什麼 )、何時( )、 )、什麼 (where)、什麼(what)和如何(how)發生。這 )、什麼( )和如何( ) 些理論性的解釋,經常須透過進一步的資料蒐集 (有時須在不同條件之下)來加以驗證。
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女性主義(feminism)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建構論(constructivism) 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onism) 敘事論(narratology)
主要研究(資料蒐集)方法 參與觀察、訪談、文件分析 深度訪談、生命故事訪談 觀察、文本分析 非參與觀察、文本分析、訪談 觀察、訪談、文件、問卷調查、 其他資料蒐集方法 文本分析、生活史訪談、觀察 多元方法(質性和量化) 敘事訪談、建構方格、觀察 多元方法(質性和量化)
質性研究的定義 ~2
質性分析是指涉詮釋資料的非數量化歷程,目 的在於發現原始資料間的概念 concepts)和 的在於發現原始資料間的概念(concepts)和 概念( 關係(relationships),然後將之組織成一個理 關係(relationships),然後將之組織成一個理 性的解釋架構( 論性的解釋架構(theoretical explanatory scheme)。 scheme)。 這些資料可能包括訪談和觀察資料,也可能包 括文件(documents)、影片(films)或錄影 括文件(documents)、影片(films)或錄影 帶(videotapes),甚至是為其他目的而量化的 帶(videotapes),甚至是為其他目的而量化的 資料,如人口統計資料等。

汉语词汇化研究综述

汉语词汇化研究综述

汉语词汇化研究综述零、引言随着Givón(1971)提出的“今天的词法即昨天的句法”观念的不断深入,词汇化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语言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总结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的成就和经验,有助于推动汉语词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拟选取和汉语词汇化研究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比较和综合整理。

一、词汇化本质与相关问题词汇化的界定Kurylowicz(1965)首先提出有一种跟语法化相反的演变过程叫做“词汇化”(lexicalization),即派生形式语法化为屈折形式,然后又词汇化为派生形式。

吴福祥(2003)解释Kurylowicz所说的“词汇化”实际上是指虚化程度较高的成分变为虚化程度较低的成分。

如同其他语言学术语,国内外学者因研究理念和视角的差异,至今对“词汇化”本质的理解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主要是在语言演变领域讨论词汇化现象。

胡壮麟(2003)论及“语法化的单向性和脱语法化关系”时指出,在国外,“词汇化”一词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而被冠以不同的术语,除了“词汇化”(lexicalization),还有诸如“脱语法化”(degrarmmaticalization)、“再语法化”(regrammaticalization)、“功能变异”(exaptation)等。

以英语为例,如-etic和-emic,原来是phonetics(语音学)和phonemics(音位学)的后缀,现在都成为词汇词,其意义分别是“非位学”和“位学/素学”,学者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词汇化”(lexicalization)。

Brinton&Traugott(2005)以构式体现出来的“词汇性”或“语法性”特征来区分“词汇化”和“语法化”。

词汇化和语法化都是渐进的,讲话者在某些特定语境中使用某种形义兼备的句法构式或词汇构型,且其形义特征不能完全从构式成分和构型模式派生或推断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构式或构型内部成分进一步丧失并可能变得更具词汇性,这样的变化称之为词汇化。

语法转喻框架下“N的V”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

语法转喻框架下“N的V”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

2024年3月第40卷㊀第2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Mar.,2024Vol.40㊀No.2收稿日期:2021-08-3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汉英复句句法与语义界面的认知语法研究 (20BYY007)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入场的汉英复句认知工作机制对比研究 (20YYB001)和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语法转喻视角下 N 的V 结构认知工作机制研究 (KYCX21_1058)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吴吉东,男,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㊂闫倩倩,女,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㊂①关于 N 的V ,学界有结构㊁格式㊁构式㊁短语等表述,本文将其统称为 N 的V 结构,把 N 的Nᶄ 称为 N 的Nᶄ 构式㊂引用格式:吴吉东,闫倩倩.语法转喻框架下 N 的V 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J].外国语文,2024(2):13-23.语法转喻框架下 N 的V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吴吉东㊀闫倩倩(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江苏南京㊀211816)摘㊀要:汉语 N 的V 结构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㊂从语法转喻视角,架构 N 的V 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CCL 中的真实语料,可探讨其形成机制㊂研究表明,动词V 进入 N 的Nᶄ 构式的中心语Nᶄ位置,受到该构式的压制,从表动作的源概念转喻为表事件的目标概念; N 的V 的概念转喻触发其语法结构变化,体现在对动词V 属性的重新范畴化和该结构作主㊁宾时对句子谓词的选择上; N 的V 的语法结构对其概念转喻有制约作用,体现在该结构的语义指称性和N 与V 的语义关联度上;语境对 N 的V 结构的概念转喻和语法结构之间的双向互动具有调控作用,体现在单音节动词进入该结构的允准条件和 N 的V 结构歧义的消解上㊂关键词:N 的V ;语法转喻;形成机制;认知中图分类号:H0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4)02-0013-110㊀引言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书‘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54)将 N 的V ①视为汉语特有结构,该结构涉及汉语中名词和动词的划界以及主要词类范畴的划分问题(高航,2013)㊂学界对 N 的V 结构的研究主要聚焦在 V 的性质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 V 是 名物化 的产物,认为该结构中的动词 V 发生了名词化(张志公,1957;胡裕树,1994);第二, V 仍是动词,认为汉语的语言事实完全不支持名物化的说法(朱德熙㊃31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等,1961),即汉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无需改变形式,可以直接充当主㊁宾语(朱德熙,1983);第三, V 的词性处于动词向名词过渡的中间状态,认为词类的内部是不匀称的,有的成员是典型的,有的成员是非典型的, V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名词化倾向和/或弱动词性(王冬梅,2002)㊂近年来,研究者基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 N的V 结构作认知阐释㊂沈家煊等(2000)将 N的V 结构视为一个具有 部分-整体 关系中的 参照体-目标 构式,其语义为 指称已经发生或实现㊁或至少在心理上预实现的事件 ,V作为目标,已经事物化和指称化,N作为参照体,具有较高的信息度㊁可及性和凸显度;高航(2009:80)探讨了 N的V 结构中 V 转化为名词的认知理据,认为 一般认知能力的概念物化 在V转化为名词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娄语竹(2008)将 N的V 结构看作一个构式,探究 V 如何获得其名词性质;牛然明等(2012)基于兰盖克(ngacker)的范畴化理论,将 N的V 视为领属构式 N的Nᶄ 的一个非典型成员,从而实现对动作的指称;金江等(2019)从构式压制的转喻性和体验性两个维度探讨动词名用机理,认为动词名用是构式压制所致,其转喻机制为 动作代事件 ㊂上述研究只是从 名物化 参照体-目标 一般认知能力 构式 范畴化 构式压制 等一个侧面对 N的V 结构作探讨,缺少一个统一的整体理论分析框架,对 N的V 结构的形成机制更是尚未涉猎㊂那么, N的V 结构的形成机制是到底是什么?本文拟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语法转喻视角,架构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力图解决 N的V 结构的形成机制问题,为该结构的教学和习得提供认知理据㊂1㊀基于语法转喻的理论分析框架语法转喻是一种概念转喻,是人类的转喻思维方式在语法结构中的体现㊂语法转喻对语法结构中的词类分布和句法形态等方面产生影响㊂关于转喻操作机制,学界主要有转喻映射观㊁转喻凸显观和心理可及观三种观点㊂近年来,较多学者倾向于心理可及观,将转喻视为源概念为目标概念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吴淑琼,2013:85-89)㊂其中,兰盖克(Langacker,2004)认为,转喻本质上是一种参照点现象:以转喻表达式所表征的实体作为参照点,为理想的目标,即实际指称的实体,提供心理通道;沈家煊(1999)㊁高航(2007)和袁毓林(2018)等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转喻的认知基础是源域和目标域在同一个 认知框架 内,且它们之间是毗邻关系(contiguity)㊂概言之,转喻发生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中,基于概念上的邻近性,目标域通过源域在心理上实现通达㊂国外语法转喻研究开始较早,且成果丰硕㊂其中,鲁伊斯㊃德㊃门多萨等(Ruiz de Mendoza et al.,2008)根据抽象程度,将转喻分为低层转喻和高层转喻,将语法转喻界定为㊃41㊃㊀吴吉东㊀闫倩倩㊀语法转喻框架下 N的V 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㊀对形态和/或句法结构产生影响的高层转喻或类属转喻 ,并深入探讨中动构式㊁起始结构㊁充盈结构㊁静态谓词的动作构式等语法结构的转喻理据;潘瑟等(Panther et al.,2009)将语法转喻定义为 对功能词㊁语法词素和词类的分布属性产生影响的概念转喻 ,探讨了派生词素 -er ㊁感知主语结构㊁独立条件句等的转喻理据㊂国内,沈家煊(1999)首先提出 语法转喻 这一术语,他基于汉语 的 字结构研究,指出语法中的 转指 本质上就是 转喻 ,认为语法转喻就是转喻这种一般的认知方式在语法上的体现;杨成虎(2011:118-121)将语法转喻定义为 用来解决形式结构和逻辑结构间语义冲突的转喻性概念结构 ,并建构了语法转喻的三角模型;吴淑琼(2011)承袭转喻的 心理可及观 ,认为语法转喻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式中,源概念为目标概念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参照点现象,并建构了语法转喻的运作模型,突出概念转喻和语法结构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语境对语法转喻操作的调控作用;此外,有研究者运用语法转喻理论探讨了动词不定式中的宾语提升现象和领主属宾句的生成机制㊁限制因素等(刘金路,2016;杨唐峰,2019)㊂语法转喻为探究 N的V 结构运作机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我们借鉴国内外语法转喻研究成果,尤其吴淑琼(2013:89-100)的语法转喻运作模型,构建 N的V 结构形成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图1㊀ N的V 结构形成机制模型(吴淑琼,2013:89-100)图1中,动词V的ICM包括众多的参与者及场景,这些要素彼此关联,具有概念上的邻近性㊂动词V进入到 N的Nᶄ 构式,受典型领属构式 N的Nᶄ 的压制(虚线空心箭头),动词V的动作语义可作为源概念,为目标概念,即概念化事件,提供心理通道(Langacker,1993;沈家煊,1999;高航,2007等),实现 动作代事件 概念转喻(实线箭头),而动词V的其他概念成分难以作为源概念,激活目标概念(虚线箭头)㊂概念转喻触发语法结构产生变化(右向空心箭头),即对 N的V 结构中的动词V重新范畴化和 N的㊃51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V 结构作主㊁宾时对谓词特定选择(Langacker,2008:98;王冬梅,2010);语法结构对概念转喻具有制约作用(左向空心箭头),即 N 的V 结构语义特征和语义关联度对概念转喻的限制㊂语境在概念转喻和语法结构双向互动过程中发挥着调控作用(上下空心箭头),即特定语境一方面成为部分单音节动词进入 N 的V 结构的允准条件,另一方面又是消解 N 的V 结构歧义的有效手段(高航,2013)㊂下面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CCL)中真实语料(除特别标明外),对 N 的V 结构形成机制模型作进一步探究㊂2㊀ N 的V 结构的语法转喻分析2.1 N 的V 结构语法转喻的动因N 的Nᶄ 构式由三个语言小单位 N 的 Nᶄ 构成,其中 的 为固定不变的常量, N 和 Nᶄ 随着进入的成分不同而发生变化,是有规律的变量(高航,2007)㊂ N 的Nᶄ 构式是一个向心结构, N 和 Nᶄ 通过 的 建立起修饰与被修饰的语法关系, Nᶄ 是这一结构的中心语,用以表征对事物指称(李云靖,2008)㊂(1)他的眼睛①(2)图书馆的书(3)他的离开(4)敌人的进攻例(1)中 眼睛 和例(2)中 书 是名词,无需任何认知或心理操作,直接进入 N 的Nᶄ 构式中的中心语Nᶄ,是典型的领属关系;而例(3) 离开 和例(4)中的 进攻 是动词,进入 N 的Nᶄ 构式中的中心语Nᶄ时,违背了该构式对中心语 Nᶄ 的名词性要求, N 的Nᶄ 构式语义与动词V 词汇义产生冲突,是非典型的领属关系(Langacker,1987;牛然明等2012)㊂然而,在特定言语情境中,例(3)和例(4)是可以接受的㊂(5)他的离开,意味着自由主义规范政治哲学理论的辉煌告一段落,也意味着政治哲学的辉煌告一段落㊂(6)他无力地挥舞着长剑,在绝境中抵抗敌人的进攻㊂在例(5)和(6)中, N 的Nᶄ 构式语义对动词V 词义产生压制,使得 离开 和 进攻 从凸显动作转为凸显事件,成为准名词成分,来服从它们所内嵌的 N 的Nᶄ 构式语义㊂在压制过程中, 动作代事件 是实现 N 的V 结构的心理通达机制㊂(Michaelis,2003;金江等,2019)具体来说,当动词V 离开 和 进攻 进入 N 的Nᶄ 构式后,其典型的动作意义难以用于指称㊂根据兰盖克(Langacker,1993)的一般认知能力中的参照点能力,概念化主体以一㊃61㊃①本文例句除标注∗及特别标明的外,均来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http:ʊ:8080/ccl _corpus /index.jsp?dir =xiandai)㊂㊀吴吉东㊀闫倩倩㊀语法转喻框架下 N的V 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㊀个实体来建立与另一个实体的心理接触㊂在 N的V 结构中,动词V 离开 和 进攻 的动作和事件之间具有邻近性,前者为后者提供心理通道,经过 动作代事件 的认知或心理操作,动词V 离开 和 进攻 临时表征事件(沈家煊,1999;袁毓林,2018),从而解除 N 的Nᶄ 构式语义和动词V 离开 进攻 之间的冲突㊂2.2 N的V 结构语法转喻的语法效应2.2.1 N的V 结构中的V重新范畴化范畴是指认知主体对外界事物属性所做出的主观概括,是以主客观互动为基础对事物所作的分类,而范畴化是指基于体验对外界事物进行主观概括和属类划分的心智过程(王寅,2006:124)㊂兰盖克(Langacker,2008:98)指出,表达式的语法范畴并不取决于整体概念内容,而取决于具体显面的性质,由于识解方式不同,同一概念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体现为不同的词类范畴㊂根据兰盖克的上述范畴观,动词V进入 N的Nᶄ 构式中的中心语Nᶄ的位置,动词V 受到 N的Nᶄ 构式语义压制,其范畴属性发生了根本变化,认知主体需对 N的V 结构重新识解,重新范畴化㊂认知主体凭借参照点能力,对始源的动词V进行认知操作,将其转喻为事件,动词V的动词性范畴特征被弱化,名词性范畴特征被凸显,动词V临时被划分到名词范畴中㊂概言之, 动作代事件 实现动词V在动词性特征和名词性特征之间心理通达,动词V在 N的V 结构中被重新范畴化为名词㊂这一点从其搭配成分受到限制得到证明㊂如:(7)母亲的批评让他脸上发烧,心里感到很不痛快㊂(8)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一个批评是:质疑宏大叙事会减少知识的可能性㊂(9)∗母亲的批评得恰如其分使他心服口服㊂(10)∗母亲的批评使他心服口服㊂例(7)中的 批评 被临时范畴化为名词,分配到主语的位置上;例(8)中的 批评 在被临时范畴化为名词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前面加了数量词 一个 ,即动词V被范畴化为名词,可以和数量词搭配;例(9)和(10)中的 批评 由于被临时范畴化为名词,失去了动词的部分属性,不能带补足成分 得 ,也不能带宾语 他 ,即动词V被范畴化为名词后,不能与补足成分及宾语搭配(Langacker,2008:98)㊂2.2.2 N的V 结构的谓词选择N的V 结构中的动词V通过 动作代事件 的转喻操作,获得了指称性含义,在词类范畴上具有名词性特征,在句法功能上,可以充当谓词的主语和宾语㊂作为一种特殊的定中结构短语, N的V 所指事件承载新信息,与谓词的关系十分紧密(李翠,2015),对谓词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和限制㊂我们对含有 N的V 结构作主语的相关语料作整理和归纳,㊃71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大致已有以下五类谓词(陈一,1998):一㊁表示判断类动词,如 是 属于 成(为) 等①(11)文化的传播是文化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㊂(12)航天业的发展属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范畴二㊁表示说明类动词,如 标志 说明 表明 等㊂(13)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语法研究从此走进了世界的视野,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㊂(14)入伙协议的签订表明原合伙人对入伙人的接受,也表明了入伙人的入伙意愿三㊁表示致使类动词,如 产生 引起 等㊂(15)几十个音位的组合产生几千个符号的形式,所以从音位到语素同时又有数量上的飞跃㊂(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极端重视㊂四㊁表示存现类动词,如 有 没有 等(17)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㊂(18)民间神鬼的塑造没有一定的规则,大到山川河流,小到木石鸟兽,都有神灵来主宰㊂五㊁表示使令类动词,如 使 让 令 等(19)声卡的加入使得计算机具备了处理音频信号的能力㊂(20)胡适的讲述让徽因和思成仿佛身临其境㊂上述例句 N的V 结构临时指称事件,作主语时处于话题的中心地位,要求谓词不能表示具体的动作或行为,而应侧重于对某种关系状态的描写㊁说明和判断㊂因此,表说明㊁判断㊁存在㊁致使等非动作性动词可被其选作谓词㊂N的V 结构作宾语对所接谓词的要求要比其作主语时低一些㊂王冬梅(2010)对 N 的V 结构作宾语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一个谓词能否带 N的V 结构作宾语,和它所控制的事件的现实性是密切相关的㊂我们对含有 N的V 结构作宾语的相关语料作整理和归纳,大致有以下三类谓词:一㊁表示意愿㊁感知类动词,如 注意 期待 容忍 等(21)他说,拉莫斯总统访华是一件大事,中国领导人正在期待着他的访问㊂(22)为了调理脾胃功能,更要注意饮食的调节㊂二㊁表示获取㊁遭遇类动词,如 得到 受到 经过 等例句中词语下划线表示凸显这类动词㊂㊃81㊃①㊀吴吉东㊀闫倩倩㊀语法转喻框架下 N的V 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㊀(23)由此可见,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在资金来源上必须要得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的支持㊂(24)人都这样的,要经过内心的挣扎,要经过天人交战的㊂三㊁表示强化㊁维持类动词,如 加快 促进 推动 等(25)我们从国外引进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主要是为了促进汉语的研究与教学㊂(26)要让孩子习惯于大人安置他入睡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最好固定不变,天天如此,这能加快孩子的入睡㊂N的V 结构作宾语对所接谓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该谓词对 N的V 指称事件的控制,因此,这类的谓词多表为感知㊁获得㊁强化等词义的动词㊂2.3 N的V 结构语义对语法转喻的制约作用2.3.1 N的V 结构语义特征对概念转喻的制约语法转喻 动作代事件 是 N的V 结构形成的认知基础,动词V所表示的动作可以从心理上激活相应的概念化的事件,这要求动词V不用任何额外的形态标记就能够实现转指或自指㊂ 指称性 是 N的V 结构的根本语义特征,不具备潜在指称性的动词V进入 N的Nᶄ 构式后,无法满足指称事件的需求,会导致语义异常㊂(27a)∗信息的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㊂(27b)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㊂(28a)∗杂交水稻的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增产10%~20%㊂(28b)杂交水稻的种植,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增产10%~20%㊂例(27a)和例(28a)中的单音节动词 用 和 种 不具备潜在的指称性,进入 N的Nᶄ 构式中的中心语法Nᶄ位置,不能作为源概念动作从心理上激活相应的概念化事件,因而不被接受㊂例(27b)和例(28b)中的双音节动词 使用 和 种植 具备潜在的指称,可作为源概念动作从心理上激活相应概念事件,因而可以被接受(Langacker,1993:9)㊂高航(2013)基于2000年‘人民日报“全文标注语料库,对 N的V 结构中的动词V进行考察,发现单音节动词出现在 N的V 结构中的概率极低,能进入该结构的单音节动词只有 骗 请 死 三例㊂詹卫东(1998)也有类似的研究,发现‘动词用法词典“中的1,316个单音节动词,仅有 爱 死 笑 哭 可以进入 N的V 结构㊂朱德熙(1982:54)把能够进入 N的V 结构的动词,如 生产 表演 调查 等双音节动词,称为 名动词 ,兼具名词的语法功能,可实现动词V语法转喻;而 吃 走 跑 等单音节动词,突显动词的语法功能,在缺乏语境情境下,很难实现动词V语法转喻㊂在现代汉语中,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是单音节的,处于动词范畴的中心位置;而双音节动词是动词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处于动词范畴的边缘(王冬梅,2010:19)㊂较单音节动词,㊃91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双音节动词在语义上侧重更为复杂的行为㊁活动㊁过程等,更容易获得名词的指称性语义㊂简言之, N的V 结构语义的指称性对进入该结构的动词V具有过滤作用,双音节动词较单音节动词更容易进入 N的V 结构,实现动词V的语法转喻㊂2.3.2 N 与 V 语义关联度对概念转喻的制约在 N的V 结构中,N从本质上说是认知参照点,概念化主体通过认知参照点N,在心理上由动词V表动作的源概念 访问 其表事件的目标概念,完成 动作代事件 的认知操作(Langacker,1993:1;高航,2007)㊂N除了提供认知参照点外,对动词V过程/事件还发挥领属者作用㊂在 N的V 结构中,并不是所有的名词N都可以担任认知参照点/领属者, N和V的语义成分的关联度起着决定性作用㊂通常来说,N和V的语义成分的关联度越高,动词V越容易由源概念动作语法转喻为目标概念事件;反之,则不然㊂例如:(29)图书的出版(30)老师的批评(31)∗图书的批评在例(29)和(30)中, 图书 是 出版 的受事, 老师 是 批评 的施事, 图书 和 出版 老师 和 批评 之间是常规组构,其语义关联度高, 图书 和 老师 可以作为认知参照点/领属者,在心理上可顺利 访问 由 出版 和 批评 动作转指的事件,实现 动作代事件 的语法转喻;在例(31)中, 图书 和 批评 之间是非常规组构,其语义关联度低, 图书 作为认知参照点/领属者,在心理上无法触发由 批评 动作转指事件,无法实现 动作代事件 语法转喻,因此,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例(31)通常不能被接受㊂2.4语境对 N的V 结构外部调控作用2.4.1语境对 N的V 概念转喻的外部调控一定的语境对 N的V 结构的可接受性有显著的影响(詹卫东,1998)㊂前文提到,单音节动词作为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指称性不强,通常情况下难以进入 N的V 结构㊂然而,在特定言语情境中,部分单音节动词也可以进入 N的V 结构,触发 动作代事件 语法转喻操作(高航,2013)㊂例如:(32)杨笑了㊂他的笑让旁观者觉得他只能选择笑来表现自己的感情㊂(33)禽滑: 大王,如果孙膑逃走,危害大王与寡君,禽滑就是死,也要喷他一脸鲜血㊂可是,他的走对大王有百利而无一害,因而禽滑才任他逃走㊂例(32)和(33)中的 笑 和 走 都是单音节动词,是动词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按照朱德熙(1982)㊁王冬梅(2010)等学者的观点,此类动词难以发生词类转化,因而无法实现 动作代事件 的语法转喻㊂然而,以上几个例子中 N的V 结构出现前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陈述表达,该表达中的主语与 N 一致㊁谓词与 V 一致,可以看作是 N的V 的提前陈㊃02㊃㊀吴吉东㊀闫倩倩㊀语法转喻框架下 N 的V 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㊀述:例(33)中 他的笑 与前文中 杨笑了 相照应;例(33)中 他的走 与 孙膑逃走 相照应㊂有了提前陈述的铺垫,单音节动词 笑 和 走 进入 N 的V 结构显得不那么突兀,可以看作是对各自提前陈述事件的指称,因而可以通过 动作代事件 转喻得到合理解读㊂另外,有一些例子中 N 的V 结构与提前陈述的主谓并非完全一致,例如:(34)他利用我㊂我过去不明世事,受他的骗,为了家里几口,给他卖力气,其实,像我这样的人啥地方不好混碗饭吃,为啥要听他摆布?我想另外找点事体做㊂(35)今夜,今夜我做了一个夜游人,我的游,也就在我想象中,因为我的脚还不曾远离过井台畔㊂在例(34)和(35)中,在 N 的V 结构出现前,语篇中未出现以V 为谓词的提前陈述,但语境中出现了与V 相关的背景知识的表述,即 N 的V 的提前陈述隐含在语境之中:例(34)中语境信息 他利用我 可以推导出 他曾欺骗我 ;例(35)中语境信息 今夜我作了夜游人 可以推导出 我去夜游 ㊂有了隐含的提前陈述事件,单音节动词 骗 和 游 进入 N 的V 结构,可看作对隐含提前陈述事件的指称,因而可以通过 动作代事件 转喻得到合理解读(高航,2019)㊂2.4.2语境对 N 的V 语法结构的外部调控关于 N 的V 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问题,詹卫东(1998)㊁王冬梅(2002)㊁王丽娟(2014)㊁方绪军等(2021)均认为,根据N 的语义角色可将该结构分为两类:N 为施事,即 N 施的V ;N 为受事,即 N 受的V ㊂一价动词可以进入 N 施的V ,二价和三价动词理论上既可以进入 N 施的V ,也可以进入 N 受的V (詹卫东,1998)㊂因此,当二价及以上动词进入 N 的V 结构时,对N 的语义选择存在多种情况,N 可能是V 的施事,也可能是V 的受事,这正是汉语中 母亲的回忆 诗歌的研究 等短语产生歧义的原因㊂为了消除歧视,需要借助语境建立起N 和V 唯一的语义关系㊂例如:(36)母亲的回忆(37)此后,对母亲的回忆,便与美丽的山水搅和在一起,每当想提笔描画自己的故乡时,妈妈被绑卖的悲惨情景便将美丽的画面撕得七零八落!例(36) 母亲的回忆 可以有不同的解读㊂短语中的 母亲 既可能是 回忆 的施事,也可能是受事㊂将 母亲 看作施事时,短语与主谓结构 母亲回忆 意思相同;若将其看作受事时,短语与动宾结构 回忆母亲 意思一致㊂在例(37)中,在 母亲的回忆 前加上了介词 对 ,明确了 回忆 的对象 母亲 ,二者通过语境建立起了唯一的语义关系,从而消除了短语的歧义,实现对语法结构的外部调控㊂3㊀结语本研究从语法转喻视角,架构了 N 的V 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北京大学汉语㊃12㊃㊀外国语文2024年第2期㊀语料库(CCL)中的真实语料,探讨 N的V 结构的形成机制㊂研究表明,语法转喻 动作代事件 是该结构形成的认知理据, N的Nᶄ 构式义对动词V词汇义的压制是触发语法转喻的动因;概念转喻与语法结构之间双向互动,体现在 N的V 结构中动词V属性的重新范畴化和 N的V 结构作主㊁宾时对谓词的选择,以及 N的V 结构语义特征和语义关联度对概念转喻的制约;语境对 N的V 结构的概念转喻和语法结构的双向互动具有调控作用,前者体现在对单音节动词允准条件,后者体现在对 N的V 结构的歧义消解㊂本研究结果为 N的V 结构的教学和习得提供认知理据㊂参考文献:Langacker,R.W.1987.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Vol.1[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Langacker,R.W.1993.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1):1-38. Langacker,R.W.2004.Metonymy in Grammar[J].外国语(6):2-24.Langacker,R.W.2008.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is,L.2003.Headless Constructions and Coercion by Construction[G]ʊE.Francis&L.Michaelis.Mismatch:Form-Function Incongruity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Grammar.Stanford:CSLI.Panther,K.U,Thornburh,L.&A.Barcelona.2009.Metonymy and Metaphor in Grammar[G].Amsterdam:John Benjamins. Ruiz de Mendoza,I.F.&M.Pea.2008.Grammatical Metonymy within the Action Frame in English and Spanish[G]ʊJ. Mackenzie,M.González&E.lvarez-González.Current Trends in Constative Linguistics: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Perspectives.Amsterdam:John Benjamin.陈一.1998.动名兼类词与N的V/N结构[J].求是学刊(1):87-89.方绪军,刘华.2021.基于构式家族观念的 NP的VP 及相关结构[J].汉语学习(2):3-12.高航.2007.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高航.2009.认知语法与汉语转类问题[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高航.2013. N的V 结构的认知语法考察: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文研究(4):24-34.高航.2019.现代汉语回指构式中单音节动词的名词化:认知语法视角[J].外国语(5):23-32.胡裕树,范晓.1994.动词形容词的 名物化 和 名词化 [J].中国语文(2):81-85.金江,魏在江.2019.转喻性与体验性:构式压制的两个维度 以动词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㊃人文社会科学版)(4):124-130.黎锦熙.1954.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李翠.2015.基于语篇的现代汉语 NP的VP 构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李云靖.2008. NP+的+VP 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J].语言教学与研究(2):75-81.刘金路.2016.语法转喻视角下的宾语提升[J].牡丹江大学学报(4):56-58.娄语竹.2018.构式视野下的 N的V 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牛然明,高德文.2012.汉语 NP的VP 构式的构式语法新探[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5):10-14.沈家煊.1999.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3-15.㊃22㊃。

2016年教育部人文项目立项课题

2016年教育部人文项目立项课题

2016年教育部人文项目立项课题142 法家经典文献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戴拥军安徽工业大学143 社会视角下黄梅戏经典剧目舞台道白研究鲍红安庆师范学院144 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译介卢明玉北京交通大学145 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标准及测评体系研究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146 基于语篇体裁类型的教育语篇知识结构研究于晖北京师范大学147 大数据背景下的词汇计量与常用词库建设王治敏北京语言大学148 “介引”类离合词及其语用接口研究李春玲北京语言大学149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孔子家语》英译研究伊咏常州大学150 语言接触与中古汉译佛经称谓语研究鞠彩萍常州工学院151 三语习得视域下内地维吾尔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用迁移研究朱效惠大连外国语大学152 语境的经验性与本体性关系研究于林龙东北师范大学153 英语介词误用的认知探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左尚君福建工程学院154 修辞学视角的汉语违实表达研究霍四通复旦大学155 晋冀豫毗连地带晋语语法系统研究谷向伟广东金融学院156 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互动协同”教学模式构建郝红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57 学术语篇中批评言语行为的互文性分析邓晓明哈尔滨工程大学158 视角下失语症患者语块能力康复状况的跟踪研究周荣哈尔滨理工大学159 《文心雕龙》核心思想英译及其对外传播研究胡作友合肥工业大学160 动词论元结构在中文信息抽取中的应用研究肖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161 常德沧山话词汇研究徐前师湖南科技大学162 日语口译语用失误体系研究金翰钧湖州师范学院163 基于语料库与心理实验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性词义习得比较研究石进芳华东交通大学164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二语写作认知研究雷霄华南理工大学165 基于大规模“微信”文本语料库的汉语会话分析余一骄华中师范大学166 非母语者汉语有标复句习得难度级差及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万莹华中师范大学167 英语学习者劝说性文体中的语篇修辞研究刘东虹华中师范大学168 近代汉语词汇对《汉语大词典》书证研究王毅淮阴师范学院169 周恩来外交修辞创意研究解正明淮阴师范学院170 出土两汉杂器铭文整理与研究徐正考吉林大学171 英汉非线性构式对比研究李维滨聊城大学172 《敦煌俗字典》修订本黄征南京师范大学17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规划观及其中国实践研究方小兵南京晓庄学院174 基于语料库的关系词语用于单句现象再研究聂仁发宁波大学175 基于CCAT的世界遗产翻译研究余军厦门理工学院176 汉英双语者视、听信息组构化加工模式研究张拥政山东工商学院177 《官话指南》多版本语言比较研究徐丽山东科技大学178 小句认知结构与句法结构关系研究丁力陕西理工学院179 基于讲说体白话文献的清至民初汉语口语句式研究卢惠惠上海财经大学180 史华慈-吴漠汀《红楼梦》120回德文全译本研究王金波上海交通大学181 历时视角下的“汉语-突厥语”语言接触研究王艳红上海外国语大学182 汉日时制构造的比较研究孙伟首都师范大学183 英语语境下中国留学生英语口头学术语篇的社会化研究左红珊四川大学184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词汇的梵-拉-英-汉对照数据库构建与研究程树华四川师范大学185 中国学习者学术英语写作语料库建设与研究盛云岚同济大学186 现代哈萨克语表达语气意义的语调实验研究魏炜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87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国际认同研究陈莉扬州大学188 荆楚方言词汇研究吴松长江大学189 异读视角下的上古汉语句法结构之差异王月婷浙江工商大学190 理雅各《诗经》英译注释话语特征及其对中国经典“走出去”的启示胡美馨浙江师范大学191 现代华人离散译者的身份博弈对其文化译介思想的影响研究汪世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2 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二语学习动机的回溯与跟踪研究戴运财重庆工商大学193 跨学科视角的抗战时期军事翻译研究罗天重庆交通大学194 长三角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子女语言融合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艳安徽农业大学195 大数据下语义知识资源的覆盖度和扩展性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卢达威北京大学196 基于汉俄平行语料库的政治文献翻策略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 二语学习者习得汉语体标记的微变化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兰霞北京交通大学198 融通中外的外宣翻译话语建构及其接受度调查青年基金项目赵晶北京科技大学199 翻译与创作的历时与共时研究:基于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的视角青年基金项目赵秋荣北京科技大学200 现代汉语方式范畴认知功能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韩超北京理工大学201 中西互镜:庄子哲学英译与诠释研究(1983—2015)青年基金项目姜莉北京师范大学202 面向语音教学的汉语普通话发音生理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汪高武北京师范大学203 中东欧国家语言政策对我国非通用语人才规划的影响青年基金项目董希骁北京外国语大学204 网络环境中高校英语学习者自我调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郑春萍北京邮电大学205 汉语第二习者语言社会化过程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闻亭北京语言大学206 汉语第二习者复合词词义识解及其制约因素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孟凯北京语言大学207 晋唐文献涉医资料词汇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石雨北京中医药大学208 现代汉语方言宕江摄知庄章组字的南北差异及其历史嬗变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安拴军渤海大学209 《日本殖民侵略下的伪满“协和语”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宫雪大连海洋大学210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课堂互动有效性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寇金南大连理工大学211 论阿普列相思想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青年基金项目王钢大连外国语大学212 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卢丹东北师范大学213 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表达型交际的人际语用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成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4 高校出国短期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跟踪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金玉花福州大学215 层级语境条件下新异转喻加工的实验语用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捷复旦大学216 奇幻型儿童小说汉译问题研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汉语翻译为例青年基金项目张道振广东工业大学217 二十世纪《西游记》外籍译者英译单行本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欧阳东峰广东工业大学218 粤东五市闽语语音的地理类型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林春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19 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临高语语音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文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20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篇能力与口译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余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21 粤港城市语言景观对比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韩艳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22 基于语料库的同传译员自我修正现象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钱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23 中国西班牙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话轮转换方式的多模态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志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24 现代汉语情态与指称的互动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寒冰广西民族大学225 晚清翻译规范的社会构建及译者行为批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军平哈尔滨工业大学142 法家经典文献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戴拥军安徽工业大学143 社会视角下黄梅戏经典剧目舞台道白研究鲍红安庆师范学院144 晚清传教士西学翻译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译介卢明玉北京交通大学145 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标准及测评体系研究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226 汉语历时篇章衔接语料库创建与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牛慧芳河南科技学院227 南阳城区话语音变异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闫克河南理工大学228 汉语实现事件词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家春黑龙江大学229 基于语义与句法接口的现代汉语祈使范畴及其表达系统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丹荣湖北文理学院230 汉日复句构式的跨语言认知研究——以条件、因果复句为中心青年基金项目苏鹰湖南大学231 壮侗语分类词语义句法的类型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程博华北科技学院232 迪肯思想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楚行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33 《论语》在俄罗斯青年基金项目王灵芝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34 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中外刑事庭审话语比较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海萍华东政法大学235 译者行为的社会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朱献珑华南理工大学236 大学英语课堂协作写作对学习者二语发展和思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朱茜华中农业大学237 面向美国高中生的国别化汉语教材编写模式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琼华中师范大学238 事件结构理论视角的汉语非典型宾语句法-语义界面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陈蓓华中师范大学239 基于语料库的俄语名词词法范畴的审美潜能探索——以二十世纪诗歌为例青年基金项目张欣欣吉林财经大学240 海外研修情境中的高校外语教师学习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凤娟吉林大学241 战国文字构形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青年基金项目何家兴济南大学242 汉英表量结构的语法化对比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秀芳济南大学243 基于大学生跨文化体验的跨文化能力维度的本土化研究及量表研制青年基金项目李加军江苏大学244 噪声条件下母语及二语音段感知机制的对比实验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龚箭江苏科技大学245 汉语儿童的多模态指称能力发展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曾小荣江西农业大学246 语内阐释翻译与身份建构:王岱舆、刘智汉译伊斯兰典籍之比较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杨晓琳兰州财经大学247 基于语料库的藏族大学生英语书面语语言迁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王亚军兰州大学248 语言接触视角下闽南语对新加坡英语的影响青年基金项目梁丽娜黎明职业大学249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志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50 汉韩同形汉字词语义相似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佳颖鲁东大学251 面向专利机器翻译的汉英语块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胡富茂洛阳理工学院252 基于历时与共时层面的近代汉语因果句句法语义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为政南昌师范学院253 汉语历时词汇数据库的构建与计量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斌南京师范大学254 蒙古贞地区蒙古语方言资源保护与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其木格内蒙古大学255 新型汉英会议口译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符荣波宁波大学256 现代汉语“体”系统的建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鞠志勤青岛农业大学257 批判语言测试视阙下CET的反拨效应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吴涛曲阜师范大学258 新TEM-8写作测试量表建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贾文峰山东大学259 基于百种白话报刊的清末民初白话新词族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艳平山东师范大学260 留学生汉语学习与身份认同互动关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丁婷上海交通大学261 英汉反身代词回指的神经加工机制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时倩上海理工大学262 学习者致使构式习得发展模式及认知建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杨滢滢上海外国语大学263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ESP“一体两翼”教学体系构建——以医学英语为中心的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任荣政上海中医药大学264 基于复杂网络功能连接的交替传译心理加工的多因素作用模型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隋丹妮沈阳大学265 西方权威书评(1995-2015)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夏婉璐四川大学266 语前聋儿普通话声调发展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陈彧天津理工大学267 外国文学经典重译的动因研究: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青年基金项目高存天津商业大学268 日本明治期中国语教科书语言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照旭同济大学269 晚清来华传教士西学译论史稿整理及其“成熟史”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东皖南医学院270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黄莹武汉科技大学271 认知视野下反义形容词对称性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曾李武汉理工大学272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低变异输入和句子语境对英语构式习得的影响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张晓燕西安财经学院273 日汉比较程度副词主观性对比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陈建明西安工业大学274 西北方言否定后置现象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袁芳西安交通大学275 汉语词缀、语缀与词法——句法接口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杨炎华西北大学276 《通用彝文规范方案》认知度及现行字库使用情况调查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贾海霞西南民族大学277 清代新疆丝绸之路文献察合台文社会经济文书词汇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古力阿伊木·亚克甫新疆财经大学278 从书写角度对碑刻楷书字形变化的动态考察青年基金项目何林英邢台学院279 中国儿童文学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袁宏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80 基于事件结构理论的数量成分述谓性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朴珍玉延边大学281 基于训点资料的佛典训读对日语语法影响的历时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洪岩燕山大学282 中国西南官话对越南北部边境地区地名的影响青年基金项目高屹娇云南师范大学283 新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刻意性隐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范振强浙江工商大学284 语段与加标理论视角下的句法孤岛现象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田启林浙江工业大学285 理雅各英译《中国经典》话语实践与中国文化形象构建青年基金项目尹延安浙江农林大学286 话语标记语的韵律、句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单谊浙江外国语学院287 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黄帝内经》英语国家译介效果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殷丽中国药科大学288 四调至十调:鄂南五县的声调系统及其演化青年基金项目王彩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89 文学翻译译者的语言心理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袁圆中南大学290 语料库辅助的西方媒体涉藏新闻话语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刘明中山大学291 十六世纪以来闽南方言韵母的历史演变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曾南逸中央财经大学292 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木雅语的人称范畴及其类型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饶敏重庆工商大学293 沃尔夫隐性范畴视阈下英语独立型形式标记的隐性纯理功能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董保华重庆科技学院294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轻声词等级标准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曾广煜重庆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兼类词表征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兼类词表征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兼类词表征策略杨旭;王仁强【摘要】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其兼类词表征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宏观结构上,《现汉》(第6版)的兼类词数量和比例与第5版相比虽改进明显,不过6.65%的兼类比例相对于同为分析语的现代英语而言仍然较低,且并未真实反映现代汉语的兼类现状;微观结构上,存在疑似词类缺标、释义与词类标注不协调及配例与词类标注不协调三类问题.背后的主要动因是盲目坚持兼类要尽可能少的"简约原则",但是该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严峻挑战.【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29)004【总页数】9页(P5-13)【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兼类词;词类;简约原则;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作者】杨旭;王仁强【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 200433;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重庆4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6一、引言在语言范畴研究中,词类尤其是兼类问题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

汉语词类问题被誉为一个老大难问题(陆俭明,2013:34),其中兼类现象被称为“长期以来困扰语法学界而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胡明扬,1996:215)。

兼类指一个多义的概括词在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类范畴的语法多功能现象(王仁强,2013),而关注社群语言系统的重要语言学著作就是词典(Ilson,1985:1),因此以词典为基础来探讨兼类问题才是合理的选择。

反过来,兼类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语文词典尤其是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生命力。

语文词典兼类词表征策略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指条目总体中的兼类比例和兼类词内部的类型和构成等;微观上指词类标注是否充分,释义、配例与词类标注是否协调等。

针对《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区别版本时则称之为第N版)的兼类词表征策略,已有一些定量研究:如针对第5版的单音节兼类词(陈蓓,2009)、动名兼类词(方清明,2010)、双音节动名兼类词(姜自霞,等,2011),甚至全部兼类词(王仁强,2013)等;再如针对第6版的双音节动名兼类词(徐汉英,2015)、双音节形名兼类词(汪锦绣,2013)等。

“na颜色表量构式”制约性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na颜色表量构式”制约性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针对此类构式,至今尚缺一个能为学界统一所接受 的术语 (罗思明,2018),如“名+形”结构 (佟慧君, 1992;董晓敏,2005)、“measure phrase+adjective construction”(Murphy, 2011) 等,相关课题有进一步研究 的必要。
1 相关研究
纵观文献,有不少学者就个别语言展开相关研究, 其研究主题大抵可归纳为三:第一,历时演变与发展。 有学者认为,汉语的“NA 表量构式”始现于春秋战国, 发展于唐代,快速扩张于宋元和明清,继续发展于当代 (余笑、周绵绵、罗思明,2018)。也有学者从英语的角 度发现英语的历时演变始现于公元 449 年:由“绿/灰/ 白”拓展至公元一千多年的“黑/红/棕”。现当代时期英 语“NA 表 颜色 量构式”发展迅速,语义范围扩展到 12 种 颜色维度 (罗思明 2018)。第二,生成制约。有人认为 “NA 颜色表量构式”中“N”具有实物性、某种特征性、 可感知性、与所修饰的形容词语义具有联系 (佟慧君, 1992)。还有人指出名词语素必须具有熟知性、典型性和 无 指 性 特 征 (董 晓 敏 , 2005); 此 外 , 还 有 学 者 提 出 “NA 颜色表量构式”中“A”具有正向语义倾向性,但 “形”内组配存在个性差异 (罗思明,2018)。第三,认 知动因。有人发现“NA 颜色表量构式”存在如下认知层 级:“黑/白>红>黄/蓝/绿>棕>粉/橙/灰/紫”,并从微 观 角 度 阐 述 了 “ 火 热 ” 的 语 义 认 知 理 据 (姜 祝 青 , 2015);也有人探讨了“冰冷”的语义认知理据 (徐铮 铮,2017)。
收稿日期:2019-9-20
2019 年 12 月 (总第 108 期)
表 1 跨语言的表量构式对照表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介评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介评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介评作者:史丽媛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1期【摘要】Goldberg的著作《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从构式的视角全面分析论元结构,为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期较为完整地为读者呈现本书脉络和精髓。

【关键词】构式语法;论元;双及物构式;致使-移动构式;动结构式;way构式【作者简介】史丽媛(1993- ),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迅速发展。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构式语法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

Goldberg(1995)这本书继承和发展了Lakoff的构式语法思想,通过构式方法来分析论元结构,为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文共十章,本文首先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做简要评述。

第一章绪论。

作者解读了“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独立于句子中的词语而存在”这一概念。

诠释了采用构式语法研究语义可以避免不合情理的动词意义和循环论证和其遵循了语义经济性和维持组合性的语义规则。

并进一步通过分析词汇规则的传统动因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来否定构式语法来论证构式语法分析语义的必要性。

第二章动词和构式的互动。

构式意义和动词意义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

动词的意义必须参照包含了丰富世俗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背景框架。

Pinker(1989)认为“与句法有关”的动词意义实际上就是构式的意义。

然而,作者认为这种对构式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与词条相联的框架语义知识的参照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把这一设想和抽象主义的观点作比较,后者认为构式意义最终是普遍的或者可以被抽象为一个更普遍的意义。

接着,作者进一步分析动词和构式的整合过程所受到的一些限制。

动词框架语义的一部分包括参与者角色,构式框架语义中则是论元角色。

参与者角色与论元角色的熔合由语义一致性原则和对应原则决定。

基于语料库的动词与构式关系研究以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动词与构式关系研究以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动词与构式关系研究以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深入探讨动词与构式之间的关系,并以“sneeze”这个及物动词的用法规约化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文将首先回顾现有的语言学理论,分析动词和构式的基本定义及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语言结构中的作用。

随后,本文将运用语料库分析工具,对“sneeze”在实际语料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其作为及物动词的用法如何被规约化,即如何在语言使用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词与构式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语言的生成和理解。

本文还将探讨这种研究方法在语言学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以期为未来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文献综述动词与构式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语料库对动词与构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旨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以“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为例,探讨动词与构式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早期的语言学研究中,动词通常被视为句子的核心,负责表达事件的主要动作或状态。

而构式则被看作是语言中的固定结构,具有一定的语法和语义功能。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动词与构式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核心-框架”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

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为动词与构式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数据,学者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动词在不同构式中的使用情况,进而揭示动词与构式之间的互动规律。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动词在某些构式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而这些构式往往具有一定的语义特征,从而形成了动词与构式之间的规约化关系。

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于“sneeze”这一动词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而,从其语义特征来看,“sneeze”具有明确的动作性和及物性,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X不了一点”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

“X不了一点”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

A p r .2024V o l .44N o .2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4年4月第44卷第2期[作者简介]王紫悦,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刘正江,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字㊂X 不了一点 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ʻ王紫悦 刘正江(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 要] X 不了一点 是一种新兴的口语表达,该构式由变项 X和常项 不了+一点 组成㊂根据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相关理论,能进入该构式的变项 X 的词性分布呈现动词为主,形容词次要,兼及名词的特点;在变项与常项进行构件组合的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语义内涵及语义特征差异;该构式具有凸显主观评价态度的语用功能,其形成机制和动因可以归纳为构式压制㊁主观性和互动主观性㊁语言特区和语境吸收㊁高频率使用等核心要素㊂[关键词] X 不了一点 ; 构式语法; 语法化理论; 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 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4)02-0042-06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8610.2024.02.005一㊁引 言X 不了一点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用语,其源头表达为 好不了一点 ,来源于一款以辨别好人坏人为目标的策略型游戏‘鹅鸭杀“的网络直播,而后在年轻群体中迅速传播,逐渐在日常交流中形成 X 不了一点 的高频主观化表达㊂(1)这种剧看不了一点㊂(微博2023-10-26)(2)一想到明天要上班就泪流满面,工作不了一点㊂(微博2023-12-05)(3)咱们就是主打一个内耗不了一点㊂(微博2023-12-08)本文收集了来自微博用语中的 X 不了一点 类句子,通过观察发现有关该句式的表达呈现出丰富的语义特征㊂这些表达方式主要围绕着变项 X 的词性特点和语法功能的不同展现出差异,值得深入探讨㊂G o l d b e r g(1995)认为,任何语言形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个方面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已建立的其他构式中完全预测出来,它就应该被视为构式㊂根据这一点, X 不了一点 的语义的确不能够从其组成成分中预测㊂此外,G o l d b e r g (2006)补充道,即使它是可以被预测的,但只要它以足够的频率发生,也可以被存储为 构式 ㊂综合G o l d b e r g (1995,2006)的观点,可以将 X 不了一点 看作一类新兴构式进行研究㊂本文拟考察 X 不了一点构式的用法,全部语料来自微博语料㊂所引用的例句均依据微博标示时间,较长的例句略有删节㊂二㊁ X 不了一点 内部构件 X的词性分布构式是由词语的特定组合而形成的㊂在这个构式中,可以识别出一个变项 X ,同时还有两个常项:一个是否定词 不了 ,另一个是表程度的词 一点 ㊂施春宏(2016)认为,组构成分对构式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㊂因此,为了深入解析这个构式,首先24王紫悦 刘正江/ X 不了一点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将 X 不了一点 拆分为 X X 不了以及 一点 三个部分,在确定 X 的成分后,进一步探讨不同词性 X 结合 不了 和 一点 的语义特征㊂由于该构式来源于网络流行语,我们从微博爬取了最近时间段的包含 X 不了一点 句式的词条共一千条数据,在利用p y t h o n 正则库对文本进行语料清洗后,对获得的一千条语料进行规约处理,得到305个句子,用计量的方法统计了变项 X 在这305个句子中的词性分布,见表1㊂表1 变项 X的词性分布 X 词性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229(75%)56(18%)210(7%)例子喜欢不了一点㊁学不了一点㊁吃不了一点㊁祝福不了一点冷静不了一点㊁潮不了一点㊁懂事不了一点工作不了一点㊁淑女不了一点㊁恋爱脑不了一点此处要说明的是, X 作为短语的句子,我们也根据其作为动词短语㊁形容词短语或名词短语的属性纳入上表中,一并归为 动词 形容词 和 名词 进行统计㊂表1显示X 不了一点 构式中 X 的词性为动词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形容词,此外, X 作为名词词性也进入了该构式㊂三㊁ X 不了一点 内部构件组合的语义分析在这个构式中,除了 X元素,还包括两个核心元素:否定词 不了 和表程度化的词语 一点 ㊂这两者不仅增添了构式的复杂性,而且对其所承载的语义信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制约㊂具体来说,否定词 不了 赋予了句子明确的否定含义,而 一点 则为其注入了某种程度上的变化或限制,这两个词语的存在,使得该构式的整体语义表达更加丰富㊂因此,下面将对 X 不了一点 构式的组构成分进行详细分析㊂(一) V(动词)不了一点 解构分析1.动词 V 的特征及功能分析㊂ V不了一点 中的 V 成分,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㊂当 V是及物动词时,该构式具有 聚焦话题 的功能㊂如:(4)谁懂我吃饭的时候看这个笑得有多崩溃,这个饭吃不了一点㊂(微博2023-08-03)(5)吃不了一点饭㊂在上述用例中,例句(4)是一个主谓谓语句,大主语 这个饭 是受事,小主语是隐含的主语 我 ,谓语为动词,属于主谓谓语句中的动词性谓语句㊂将(4)中的语序变换,可以得到主谓宾形式的句子,即例句(5),分析这两个句子,其主要区别在于句式不同导致的话题焦点的变化㊂在(4)中,焦点是特定的食物或情境,聚焦于大主语 这个饭 ;在例(5)中,强调的是不能吃饭的行为或状态,聚焦于整句话传达的内容㊂从例句(4)到例句(5),焦点扩大㊂显然, V 作为及物动词进入该构式时,该构式具有 聚焦话题 的功能㊂与此相同作用的例句还有:(6)只会画简单的,再复杂的图就画不了一点㊂(微博2024-01-27)(7)最近反复长麦粒肿,视频录不了一点㊂(微博2024-1-08)和用例(4)一样,(6)(7)句中的该构式也具有 聚焦话题 的作用,分别聚焦于 图 和 视频 ㊂此外, V 还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如:(8)太久没游泳了根本游不了一点㊂(微博2023-07-19)(9)我还是喜欢跳绳,跑步现在跑不了一点㊂(微博2024-02-22)用例(8)(9)中的动词 V属于不及物动词范畴,与上述及物动词的差异在于,及物动词进入该构式时,其焦点聚焦于该动词修饰的主语名词,而不及物动词进入该构式,该构式聚焦于该动词本身的行为㊂2. V 不了 和 V不了一点 的语境差异㊂构式解构之后, V 不了 组合与构式整体 V不了一点 有所不同,并不是所34王紫悦刘正江/ X不了一点 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有的 V 不了 构件都能够进入 V 不了一点 构式整体㊂如下面的例句:(10)这个周末要加班,聚会我参加不了㊂(微博2012-10-24)(11)这两天回老家的感触就是,跟亲戚越来越沟通不了㊂(微博2024-02-13)考察上述用例中的 V不了 结构,从表层来看,都具有否定含义㊂然而,根据上下文语境信息,例(10)是一种客观否定,传达的是 由于客观事实没办法参加 ,而例(11)传达的更多是一种主观否定,即 我 认为 沟通不了 ㊂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否定式构件 V 不了 只有在表达主观否定时才会出现 V 不了一点 的用法,其在语境中更偏向于表达一种主观意的凸显㊂如,在补充上 一点 的语义信息之后:(12)跟没有道德的人沟通不了一点㊂(微博2024-02-17)(12)是包含 一点 的完整构式,进一步分析 一点 增加在 V不了 构式后的语义内容我们发现,在现代汉语中,对于数量词用作程度化表达的研究,已有很多学者涉及,如闫亚平(2016)认为,一部分 一+量 结构并不表客观计量,而是用来凸显言者主观上的感受㊁态度㊁评价和意图等㊂而李珍明(2002)㊁刘敏芝(2010)㊁徐华(2013)㊁史金生(2022)等人都针对 一个+N P 的表达进行了探究,并共同指出该数量词具有主观评价功能㊂回到(12), 一点 是对主观消极性评价语义凸显的再凸显,强调了对事件的主观评价态度㊂而反观例句(10), V不了 是客观否定,则不会出现后加 一点 的用法,在搜集到的微博语料中,由于客观情景造成的动词否定语义,并未出现构式 V不了一点 的用法㊂我们可以说, V不了一点 具有ʌ+主观性ɔ的语义特征㊂(二) A (形容词)不了一点 解构分析1.形容词 A 的特征及功能分析㊂形容词能够进入该构式的语义内涵也有所不同,最明显的特征是该构式只能容纳褒义性形容词和中性形容词,并不会出现贬义词,如:(13)现场的巴粉矜持不了一点㊂(微博2023-12-17)(14)早起上课,又冷又折磨,开心不了一点㊂(微博2024-02-18)(15)横冲直撞地指名道姓,委婉不了一点㊂(微博2023-12-29)(16)a.*他难过不了一点㊂b.*考试没考好,他失落不了一点㊂用例(13)(14)中进入该构式的形容词都为褒义词,(15)为中性词,据考察,微博语料中并未出现如例句(16)这样的贬义词,我们认为,能进入该构式的形容词具有ʌ-贬义ɔ的语义特征㊂2. A 不了 和 A 不了一点 的语境差异㊂进一步地,我们考察了 A 不了 构件成分和整体构式 A 不了一点 的差异,发现能够进入 A 不了一点 构式的形容词,ʌ-贬义ɔ并不是唯一的要求,分析下面的例句:(17)*我们在这里平安不了㊂(18)这班值得平安不了一点㊂(微博2024-02-20)显然,(17)中的 平安 不能够进入 A不了 结构,却可以进入 A不了一点 结构㊂张国宪(1995)曾将形容词分为静态和动态形容词,将静态形容词分为述人的形容词和非述人的形容词,述人形容词再划分可控和不可控的形容词,进一步将可控形容词分为具有自主性和非自主性区别的形容词,而将不可控形容词分为感受和非感受类形容词㊂基于张国宪对于形容词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上述(13)-(15)例句中的 A 归纳为述人的可控形容词,而(17)(18)中的 A 归纳为不可控形容词,显然,不可控形容词并不能够进入 A不了构式 ㊂同时,当可控形容词和不可控形容词分别进入 A不了一点 构式时,也具有不同的语义内涵,即:(19)a.矜持不了一点㊂=没办法矜持b.委婉不了一点㊂=没办法委婉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已有学者对 A一44王紫悦刘正江/ X不了一点 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点 结构做了充分的研究,陆俭明(2003)2对 形容词+一点儿 的祈使句式做了分析后,认为能进入该构式的形容词具有ʌ+可控,-贬义ɔ的语义特征㊂我们认为,(19)中出现的 A不了一点 构式,实际上是 A一点 语义的反义投射㊂在这里, A一点 的祈使语义揭示了说话人对于接近或达到 A 的期望㊂相反,当引入 不了 这一成分时,它传达了说话人无法达到该期望的失落与无奈,加深了尽管怀有期待,但现实却未能如愿的含义,可以将语义变换为 没办法达到A ,具有强烈的感叹色彩㊂再来看:(20)a.舒适不了一点㊂=一点都不能舒适b.平安不了一点㊂=一点都不能平安观察用例(20)的两个句子, 一点 并不表示祈使性的语义,而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形容 舒适 和 安全 的程度㊂我们认为,不可控的感受类形容词进入 A不了一点 构式是对其 A一点 表陈述性命题语义的否定,可以将语义变换为 一点都不能A ,它与祈使性 A一点 进入 A不了一点 构式相比,表达主观情感评价的语义较弱㊂(三) N (名词)不了一点 解构分析X 不仅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语,甚至还有名词性的出现㊂尽管这样的词汇组合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中可能看起来不太符合,但它确实存在并在网络和年轻群体中被使用,如下面的例句:(21)衣服基本上都是黑色灰色,美拉德不了一点㊂(微博2023-12-27)(22)这么冷又这么早起,正能量不了一点㊂(微博2024-02-05)在搜集到的语料中,名词进入该构式的实例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词并不是普通名词,而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专有名词㊂例如, 美拉德 这个词具体指向的是 褐色 色调,现在这个词在时尚服装领域中常常用来描述服装以褐色为基调的搭配风格; 正能量 这个词则用来描述某种使人振奋㊁乐观向上的积极力量;这些专有名词在语境中都有其特定的语义指向和应用场景㊂同时,与形容词一样, N 仍然要求是ʌ-贬义ɔ的名词㊂根据否定词 不了 和 一点 的语义功能,我们认为专有名词能够进入该构式是一种构式压制的结果㊂四㊁ X不了一点 构式生成的机制动因在上一部分已经对 X不了一点 构式的组构成分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三类词性能够进入该构式的情况具有些许差异,并且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语法特征㊂下面我们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探究 X不了一点 构式形成的机制和动因㊂(一)构式压制在前一部分,对 X不了一点 构式构件组合的分析中,我们将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和专有名词进入该构式的成因归为构式压制作用㊂G o l d b e r g(1995)认为,构式压制是指构式对词项施压使其适应并产生跟构式相关联意义的过程㊂当词项义与构式整体义产生冲突时,构式义便对词项意义进行压制,抑制其与构式义相冲突的部分,从而实现词项意义与构式义的和谐㊂在这里,G o l d b e r g强调的是语义的压制作用,正如:(22)这么冷又这么早起,正能量不了一点㊂(微博2024-02-05)如(22)这一类可以进入 X不了一点 构式的专指名词,正是由于构式压制作用,打破了名词性词语的语义功能规则,使之直接能够与 不了 和 一点 进行组合搭配㊂因此,我们认为,构式压制作用是 X不了一点 的形成机制之一㊂(二)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是一组备受关注的语言现象,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最早始于B e n-v e n i s t e(1958)㊂B e n v e n i s t e(1958)认为,主观性是语言的普遍属性,主要体现在言者和听者之间的二元关系,这个关系是语言交际活动的根本㊂交互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会站在听话人的角度来组织和表达话语㊂然而,学界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表现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围绕在交互主观性54王紫悦刘正江/ X不了一点 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是否独立于主观性这个话题产生争议㊂基于本研究内容 X不了一点 构式的形成特点,我们采纳T r a u g o t t(2002,2003)的看法,首先,T r a u g o t t(2003)也认为交互主观性表达的是说话人所关注到的听话人的态度或视角,此外,他认为交互主观性的意义来源于主观性,只有已经主观化了的成分才可能越来越朝向听话人的角度来编码意义㊂我们认为, X不了一点 构式在口语及网络用语环境中的语义表达,主要表达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性情感,如:(23)现在只能跟同事们一起打牌,工作不了一点㊂(微博2023-12-05)(24)小众审美还是太超前了,欣赏不了一点㊂(微博2024-02-19)可以感受到,(23)传达出的信息是说话者在周末不愿意或不能工作,这种表达明显带有说话者的主观色彩,而听话者可能对此持有与说话者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意味着该构式的语义内涵主要集中在说话者的主观性上,并不强调交互双方的共同认同,因此不具有交互主观性㊂但是,在(24)中,当表达感受类的形容词进入该构式时,不仅仅是单纯地传达说话者的主观感受,还蕴含着说话者期望听者能够理解并认同说话者观点或态度的含义,这使得构式具有一定的交互主观性㊂总而言之, X不了一点 构式的形成机制与主观性及交互主观性密不可分,并且以主观性为主,交互主观性为次要㊂(三)语言特区和语境吸收语言特区 的概念是徐杰㊁覃业位(2015)提出的,他们将 语言特区 分为诗歌文体㊁标题口号以及网络平台三种特区类型,并认为语言特区可以有条件地突破常规语言规则的约束㊂显然,本文所研究的 X不了一点 构式正属于语言特区中的网络语言类型, X不了一点 构式首次就在网络平台中出现,意味着它本身就具备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则的潜能㊂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构式不仅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还被带入到日常口语交际中,成为人们日常对话中常用的语言形式㊂那么,日常对话和口语中对 X不了一点 构式的使用,使该构式不断地在新的场合和语境中得到重建,获得新的语义㊂B y b e e,P e r k i n s& P a g l i u c a(1994)和T r a u g o t t&T r o u s d a l e (2013)都认为,语义会随词汇项或构式语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语法学界将这个现象称为 语境吸收 ㊂因此,我们认为, X不了一点 构式是在语言特区的影响下,通过语境吸收形成的,不同的语境为其提供了不同的语义含义和情感色彩㊂(四)高频率使用X不了一点 构式脱胎于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是在某段时间内被人们广泛㊁高频地使用㊂在语法化的相关研究中, 频率 已被许多语言学家们重视,在相关研究中,频率被分为文本频率和类型频率,文本频率是指语素㊁词或语串在一定文本范围中出现的次数,而类型频率指的是在一定语言格式中,某类语素聚合体进入这个语言格式的能力㊂那么,本文研究构式的形成机制,符合文本频率的定义特征,对于这种网络流行语现象,我们将文本频率转化为 口语使用频率 ,可以断言, X不了一点 构式的形成机制与其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的高频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高频率使用促进了该构式语义功能的发展与定型㊂五、结语本文是对 X不了一点 构式的深度分析,基于语法化理论,通过对该构式构件及组构过程的语义分析,探究该构式的语义内涵以及形成机制,得到以下的结论㊂1.从变项的词性分布来看, X不了一点 构式中的 X 元素的词性特征非常丰富,既可以是符合语法常规的动词㊁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性词语㊂2.通过对构件和组件成分的语义分析发现,能够进入该构式的动词包含两种语义信息,一种是对主观消极性评价语义的再凸显,一种是对真值否定命题的否定强化;能够融入此构式的形容词所蕴含的语义信息更为特64王紫悦刘正江/ X不了一点 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殊和复杂,第一,带有ʌ-贬义,+可控,+自主性ɔ等语义特征的形容词进入这一构式时,所表达出的语义将带有一种 无法达到X 的强烈感叹色彩,第二,具有ʌ-贬义,-不可控ɔ语义特征的形容词进入此构式后,所展现的情感色彩相对较弱,更偏向于对陈述性命题语义的否定增强㊂最后,对于能进入该构式的专有名词,该构式强调了对该专有名词含有的特定语义信息的否定态度㊂3.经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将 X不了一点 这一构式的语义机制和动因概括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构式压制㊁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㊁语言特区和语境吸收以及高频率使用㊂X不了一点 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其构式义不仅仅是以构式整体意就能够表达的,其构件的词性特征㊁组构顺序及机制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构式的意义㊂ʌ参考文献ɔ[1]丁健.语言的 交互主观性 内涵㊁类型与假说[J].当代语言学,2019(3):333-349.[2]刘敏芝.主语位置上的数量词 一个 的历史演变及主观化[M]//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史学报(第10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施春宏.互动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路径[J].当代修辞学,2016(2):12-29.[5]施春宏.构式压制现象分析的语言学价值[J].当代修辞学,2015(2):12-28.[6]史金生,李静文. 一个X 类构式的负面评价功能及其形成机制[J].语文研究,2022(1):52-58.[7]王丹荣. 差点儿没V P 构式肯否语义不一致及其语用动因[J].南昌大学学报,2021(3):107-115. [8]徐华.复指结构 人称代词+一个N P 构式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9]徐杰,覃业位. 语言特区 的性质与类型[J].当代修辞学,2015(4):20-31.[10]闫亚平. 一+量 的主观化走向及其语义基础[J].汉语学习,2016(2):103-112.[11]张伯江,李珍明. 是N P 和 是(一)个N P [J].世界汉语教学,2002(3):59-69+3.[12]张国宪.双价形容词对语义结构的选择[J].汉语学习, 1995(4):1-6.[13]B e n v e n i s t e,E.P r o b l e m s i nG e n e r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M].C o r a lG a b l e s:U n i v e r s i t y o fM i a m i P r e s s,1958/1971.[14]B y b e e,J.P e r k i n s,R.,P a g l i u c a,W.T h eE v o l u t i o n o f G r a mm a r:T e n s e,A s p e c t,a n d M o d a l i t y i nt h e L a n g u a g e s o f t h e W o r l d[M].C h i c a g o:T h e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c a g oP r e s s,1994.[15]G o l d b e r g,A d e l e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a t W o r k:T h e N a-t u r e o f 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i nL a n g u a g e[M].O x f o r d:O x-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06.[16]G o l d b e r g,A d e l e.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G r a mm a rA p p r o a c h t oA r g u m e n t S t r u c t u r e[M].C h i c a-g o: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c a g oP r e s s,1995.[17]T r a u g o t t,E l i z a b e t hC l o s s.F r o ms u b j e c t i f i c a t i o n t o i n-t e r s u b j e c t i f i c a t i o n[M]//R a y m o n d H i c k e y.M o t i v e s f o r L a n g u a g eC h a n g e.C a m b r i d g e:C a m b r i d g e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03.[18]T r a u g o t t,E l i z a b e t hC l o s s,G r a e m e,T r o u s d a l e.C o n-s t r u c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lC h a n g e[M].O x-f o r d: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13.C o n s t r u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 a n dF o r m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o f X不了一点W a n g Z i y u e L i uZ h e n g j i a n g(C o l l e g e 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X i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U r u m q i,X i n j i a n g,830002)A b s t r a c t: X不了一点 i s a n e m e r g i n g c o l l o q u i a l e x p r e s s i o n,w h i c h c o n s i s t s o f t h e v a r i a n t X a n d t h e c o n s t a n t 不了+一点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t h e o r i e s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g r a mm a r a n d g r a m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t h e l e x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v a r i a b l e X t h a t c a ne n t e r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v e r b s,a d j e c t i v e s,a n dn o u n s;i n t h e p r o c e s so f c o m b i n i n g t h ev a r i a b l e s a n d c o n s t a n t s,c o m p l e x s e m a n t i c c o n n o t a t i o n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s e m a n t i c f e a t u r e s a r e p r e s e n t e d;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h a s t h e p r a g m a t-i c f u n c t i o no f h i g h l i g h t i n g t h e s u b j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v e a t t i t u d e s.T h em e c h a n i s ma n d m o t i v a t i o no f i t s f o r m a t i o nc a nb e s u mm a-r i z e da s t h e c o r e e l e m e n t s o f c o n s t r u a l s u p p r e s s i o n,s u b j e c t i v i t y a n d i n t e r a c t i o n a l s u b j e c t i v i t y,L i n g u i s t i cS A Ra n dc o n t e x t u a l a b s o r p t i o n,a n dh i g h-f r e q u e n c y u s e.K e y w o r d s: X不了一点 ;c o n s t r u c t i v e g r a mm a r;g r a m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t h e o r y;s u b j e c t i v i t y74。

构式语法研究在中国的新进展——首届构式语法研究论坛综述

构式语法研究在中国的新进展——首届构式语法研究论坛综述

2021年3月外㊀文㊀研㊀究Mar.2021第9卷第1期FOREIGNSTUDIESVol.9㊀No.1构式语法研究在中国的新进展首届构式语法研究论坛综述西南大学㊀司卫国㊀文㊀旭摘㊀要:以 构式语法理论与应用 为主题的首届构式语法研究论坛于2020年12月12日在西南大学举行㊂本文从论坛的主题与特色㊁研讨的内容㊁构式语法研究展望等方面对本次论坛进行综述与评介,以展示我国构式语法研究的焦点问题和最新进展㊂关键词: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构式;人工智能中图分类号:H04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23(2021)01-0031-041.引言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是目前语言研究领域最活跃㊁最具明星魅力的理论之一㊂构式语法的兴起,既是对当时主流语法理论基本假设和研究路线所做的探索,其研究范式的创新也有更大的思想变迁和学术思潮作为理论背景㊂在构式语法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生成语法是当时的主流语言学理论,构式语法正是基于对生成语法的反思与批判而提出了自己的基本理念㊂经过近40年的发展,构式语法不仅在理论方面日臻完善,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系,其应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㊂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构式语法的构式观㊁互动观㊁使用观和演化观等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㊂近年来,在认知语言学 量化转向 和 社会转向 趋势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构式语法研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㊂为反映构式语法研究的焦点问题和最新进展,促进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㊁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LinguisticStudies编辑部㊁‘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 课题组于2020年12月12日举办了首届构式语法研究论坛㊂本次论坛的主题是 构式语法理论与应用 ㊂与会专家围绕构式语法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展示了构式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㊂2.论坛的主题与特色本次论坛以 构式语法理论与应用 为主题,凸显了以下特色:第一,聚焦构式语法研究前沿,紧扣时代主题㊂论坛紧握当前构式语法研究的前沿脉搏,反映了构式语法研究的焦点问题和最新进展㊂既有对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的深入探讨,又有对构式语法应用研究的现实观照;既有对老问题的新思考,又有对新问题的挖掘与开拓,更有对当前构式研究面临的紧迫任务的思考㊂在人工智能大潮的驱动下,构式语法如何为人工智能服务已成为国内外构式语法研究者共同关注的时代课题㊂第二,研究内容多样,涉及话题广泛㊂论坛主要包括以下议题:构式语法理论建设㊁汉语构式语法研究㊁历时构式语法㊁构式语法研究方法㊁构式语法应用研究㊁构式语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等㊂与会专家围绕上述议题对构式语法的构式观㊁学理背景㊁理据性和范式创新等方面做了深入思考;在个案研究方面,还基于大量语言事实对特定构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㊁描写与解释,主要涉及同语反复构式㊁ 有+数量 构式㊁ 了 在不同构式中的意义与功能㊁连词 何况 及 何况 句的构式主义解读等㊂第三,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构式语法㊂本次论坛注重外语界学者和汉语界学者的互动与互补㊂不仅邀请了河南大学张克定教授㊁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㊁北京外国语大学林正军教授㊁西南大学文旭教授和莫启扬教授等外语界学者做主旨报告,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㊁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教授㊁中国人民大学陈满华教授等汉语界长期从事构式语法研究的专家做主旨发言㊂他们都关注汉语构式语法理论体系的创建和基于汉语事实的构式语法研究,体现了学者们对本族语研究的责任担当㊂此外,来自汉语界和外语界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800余名学者在线参加了本次论坛㊂3.研讨内容概述本次论坛紧握当前构式语法研究的前沿脉搏,既有理论启迪,又有现实观照㊂论坛共邀请了8位专家做主旨报告㊂报告内容涉及构式语法的理论思考㊁汉语特定构式的研究以及人工智能大潮下的构式语法研究等㊂3.1构式语法研究的理论思考构式语法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学理背景㊂施春宏认为,语言本质的自然(nature)和使然(nurture)之争及当代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学术思潮影响构式的概念及其理论特性㊂构式语法研究范式的基本推动力来自基于使用的语言观,其创新性思路主要体现在知识性㊁统贯性㊁动态浮现性㊁部分能产性以及表层概括性等方面㊂主流构式语法研究在论述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关系时,常有将本体论和方法论混同的情况㊂ 互动构式语法 的分析路径可以有效弥补当前构式语法在方法论上存在的不足㊂构式 是构式语法最为核心的理论构件㊂张克定论述了构式语法中的构式观㊂不同时期的语言学理论对构式这一术语的理解并不相同㊂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注重构式的形式方面,忽略了对意义的探索㊂认知语言学尤其是构式语法的诞生,又将构式拉回了语言研究的中心㊂构式语法同时注重构式的形式和意义,认为作为形-义配对体的构式是语言研究和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㊂构式语法的构式观虽有其合理性和解释力,但也有一定的不足㊂构式的内涵与外延㊁构式义的性质㊁构式形式与意义的来源等问题仍存在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空间㊂构式形成的理据是构式语法解释性研究的重要内容㊂林正军探讨了构式的理据性问题,并从外部理据㊁内部理据㊁构式义的衍化理据以及新生构式的产出理据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㊂他认为,构式形成的外部理据源于构式义的体验性,而构式的内部理据是基于构式组构成分之间的相融性,构式义的衍化理据是一个 从单义到多义 的过程,新生构式的产出理据则是一个 从典型到非典型 的过程㊂3.2汉语特定构式的探讨除了对构式语法研究的理论思考,主旨报告专家还基于大量语言事实对特定构式,尤其是汉语构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㊁描写与解释㊂刘正光聚焦汉语 了 在不同构式中的意义与功能,并根据时间二维性对 了 的各种不同意义统一进行了解释㊂他认为 了 聚时态㊁状态与情态意义于一体,并从事件的内在时间和外在时间两个维度区分了 了1 和 了2 的时间意义,前者指向事件的内在时间,后者指向事件的外在时间㊂时间两个层次的二维性可以有效阐释语言的多功能性与民族认知㊁思维特征内在的逻辑关联性㊂文旭考察了同语反复构式,探讨了该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㊁认知理据及理解问题㊂同语反复构式是一种图式构式,表达的是一种分析命题,其典型形式是 名词i是名词i ㊂该构式在不同语言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㊂同语反复构式的理据性可以从 刻板知识 ㊁转喻推理以及语境推理等角度进行分析㊂该构式是一种语法转喻构式,第二个名词是理解第一个名词的关键,同时凸显消极的刻板知识㊂陈满华详细刻画了连词 何况 及 何况 构式的句法㊁语义和语用特征,并从历时角度考察了 何况 的构式化及构式变化路径㊂他认为,汉语中不但有 何况1 和 何况2 ,而且 何况2 的用法比 何况1 更常见,有必要在词典中与时俱进地反映 何况 的重要句法㊁语义特征㊂他将连词主导的构式分为句子构式和跨句构式两种,并进行相应的句法㊁语义及语用考察,不仅有益于深化连词的研究,还将进一步扩宽语法构式的研究视野㊂莫启扬探讨了汉语 有+数量 构式的事态编码过程,并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㊂他认为, NP+VP+有+数量 序列是一种话题结构㊂该结构以事件为话题,以事态为述题,是事件与事态的叠加,但凸显对事态的编码㊂ 有+数量 构式激活一个特殊的概念参照点构型,为 NP+VP 所代表的事件在相关梯度中做出存在状态的事态定位㊂3.3人工智能与构式语法研究构式语法研究需要与时代接轨,为人工智能服务㊂陆俭明围绕 构式语法如何为人工智能服务 这一问题,分别从人工智能所需要的 有效的语言学知识 是什么㊁汉语边缘结构的类型与特征㊁如何对边缘结构进行系统性描写与刻画,并将其转化为人工智能所需要的数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㊂他认为,构式语法对边缘结构的探讨有利于语言智能研究,构式语法要想为人工智能服务就必须将语言知识形式化㊁数字化,现代汉语构式数据库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㊂陆先生将构式语法研究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开拓了构式语法研究的新领域㊂4.构式语法研究展望本次论坛体现了构式语法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和最新进展,也折射出构式语法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㊂当前,构式语法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重视构式语法理论的反思㊁批评与重构,深化㊁补充和完善构式语法理论㊂首先,构式语法理论体系庞杂,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描写与解释框架,各个理论模型在自洽性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㊂因此,很有必要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反思㊁批评,甚至是重构㊂其次,在汉语的构式语法研究方面,由于汉语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如何完善构式语法研究范式使其更适用于汉语研究㊁为汉语服务,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㊂为此,需要构建汉语构式语法理论体系和语法系统,开展基于汉语事实和汉语特点的构式语法研究,推进构式语法研究的本土化㊂第二,在应用研究方面,加强构式语法理论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拓展构式语法的应用领域㊂目前,构式语法的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到具体语言现象的研究上,二是将构式语法理论和概念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㊂因此,加强构式语法理论的应用研究就要继续深化对具体构式和语言现象的研究,并进一步拓展构式语法的应用领域㊂构式语法理论可以为很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启示㊂除了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这两大领域外,构式语法还可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为词典编纂开辟新思路㊂第三,强化对构式语法分析方法和方法论的探讨㊂综观当前的构式语法研究,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以结构主义的研究路径加上数据驱动的方式为主,有时辅以其他语言学理论的解释㊂如果去掉 构式 的标签,这些研究也许与结构主义的分析路径并无实质性区别㊂目前的构式语法研究普遍缺乏比较系统㊁成熟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㊂这也是不少学者认为构式语法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方法论价值的原因(施春宏2013;陆俭明2016;陈满华2016)㊂如果说构式的形式和意义是什么关涉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话,那么如何描写与解释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则是方法论问题㊂方法论是一个研究范式的立身之本㊂构式语法研究要想提高自身的方法论价值,就必须整合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操作规范,走向构式形式-意义的描写与解释框架㊂第四,增强构式语法研究的类型学视野,强化交叉学科㊁跨学科及超学科研究㊂首先,要用语言类型学的眼光看待构式问题㊂既要对汉语构式进行一定规模的普通话㊁方言和古汉语比较研究,发掘汉语内部诸方言㊁次方言的共性特征;又要把汉语置于世界语言变异的范围内来考察,对同一构式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和类型学研究,以发掘不同语言中构式的共相与殊相㊂其次,强化构式语法的交叉学科㊁跨学科及超学科研究㊂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增强构式语法与认知心理学㊁神经语言学㊁计算机语言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㊂第五,继续深化和拓展历时构式语法和构式化研究㊂历时构式语法运用历时语料可以证实或证伪构式语法的有关理论假设,并进一步建立新的㊁更加切实可行的理论假设,是构式语法共时研究的有效补充㊂从历时视角考察特定构式的演化过程㊁演化途径㊁演化机制及演化动因已成为国内外构式语法研究新的增长点㊂第六,倡导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注重交叉验证研究㊂借助语料库㊁眼动㊁ERP㊁fMRI等现代化的实验手段或方法开展构式加工㊁理解㊁习得等实证研究,深入挖掘特定构式使用的加工过程和理解过程,搜集多方面的汇流证据,来证实或证伪构式语法相关理论假设㊂但需要指出的是,重视实证研究,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内省分析㊂如何把握内省与实证的关系,将是未来构式语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㊂最后,面向时代需求,与时俱进,开展基于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的构式语法研究㊂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引发社会变革的同时,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契机和新的方法㊂为此,需要强化构式形式-意义描写的形式化㊁数字化,加强构式语法与计算机语言学㊁人工智能的深入融合㊂在此驱动下,构式语法在自然语言的形式化处理㊁构式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㊁语言大数据的挖掘㊁语言智能等领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㊂5.结语首届构式语法研究论坛已悄然落下帷幕㊂本次论坛研讨内容丰富,讨论深入,充分反映了构式语法研究的焦点问题和最新进展,展示了构式语法研究学科融合㊁范式多元的特点㊂希望本次论坛能引发学界同仁对构式语法研究的持续关注与思考,也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在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召开的第二届构式语法研究论坛㊂参考文献陈满华.2016.构式语法的方法论价值刍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3-16.陆俭明.2016.构式语法理论有待深究的三个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7.施春宏.2013.句式分析中的构式观及相关理论问题[J].汉语学报(2):23-38.(责任编辑㊀侯㊀健)收稿日期:2021⁃01⁃27通信地址:400715㊀重庆市㊀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十二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㊀㊀为进一步推动中华典籍的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出去 ,助力国家传统文化复兴,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主办㊁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2日 24日在鲁东大学举行㊂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 文化交流与文明共享 ㊂宗旨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大视角,多领域㊁多层次㊁多学科地探寻中华典籍翻译与传播的理论创新与提质增效之道㊂研讨会将通过主旨报告和平行分论坛研讨等形式,就中华典籍翻译与传播㊁中国当代文化典籍研究论著翻译与传播㊁齐鲁文化翻译与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㊂报到时间为2021年10月22日(周五)10:00 22:00;会议时间为2021年10月23日全天㊁24日上午;离会时间为2021年10月24日下午2:00㊂欲参会者请于8月15日之前提交参会回执,以及500字左右的中/英文论文摘要,发送至会议指定邮箱ldwgy2021@163.com(只参会不提交论文者,也请务必填写回执)㊂论文摘要通过专家评审后,会务组将于2021年9月15日以前向您寄出会议正式邀请函㊂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㊀㊀第十二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筹委会㊀㊀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㊀㊀ZHENGJianwei(SchoolofForeignLanguages,WuhanInstituteofTechnology,Wuhan430205,China;ForeignStudiesCollege,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Theessentialfeatureoflegallanguageisreflectedintwocontradictorydimensions: con⁃ciseness and accuracy .ThispaperconstructsDiachronicCorpusofChineseCriminalLawandanalyzesthevalueofthetwovariablesofprecisenessovertimeafterspecifyingtheweightofeachindicatorby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Itisfoundthatthetime⁃variantpatternof pre⁃ciseness isthedecreaseof conciseness andthesimultaneousincreaseof accuracy ,whichnotonlyreflectsthevariationcourseofChinesewritingstyle,butalsogivesaglimpseofChineselegalinstitutiondevelopmentinmoderntimes.AnanalysisoftransitivityinChinaDailyandFoxNewsreportsonthewith⁃drawaloftheU.S.fromtheWHOfromtheperspectiveofCDA(p.24)LIUYujiao(GraduateSchool,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Chongqing400031,China)In2020,theWithdrawaloftheUnitedStatesfromtheWHOisoneofthemostsignificanteventsin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Themainstreammediaallovertheworldhavereporteditindetail.Fromtheperspectiveof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thispapertakesHalliday stransi⁃tivitysystemastheanalyticaltooltomakeanin⁃depthanalysisofthereportsofChinaDailyandFoxNewsontheWithdrawaloftheUnitedStatesfromWHO.Theaimistorevealtheideologicalissuesandpoliticalpositionshiddenbehinddifferentreports.Throughacomparativeanalysis,itcanbefoundthatcomparedwithChinaDaily,FoxNewswhichseemsobjectiveandtruthfullacksobjectivityandauthority.Thelatter sideologyisobvious.Atthesametime,theresultsalsoshowthattransitivitysystemhascertain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intheanalysisofpoliticalnews.NewadvancesinconstructiongrammarstudiesinChina:Asurveyofthe1stForumonConstructionGrammar(p.31)SIWeiguo&WENXu(CollegeofInternationalStudies,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The1stForumonConstructionGrammarfeaturing theoryandapplication washeldinSouthwestUniversityonDecember12,2020.Thispaperpresentsacomprehensivereviewoftheforumfromthefollowingperspectives:themeandfeaturesoftheforum,topicsandcontentsoftheforum,andthedevelopmenttrendofconstructiongrammar,etc.whichcandemonstratetheachievementsandnewadvancesinconstructiongrammarstudiesinChina.HenryJames sanxietyaboutthecriticismin Theartoffiction (p.35)LIQiaohui(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AsareactiontoandacriticismofWalterBesant sessaywiththesametitle,HenryJames TheArtofFiction haslongbeenthefocusofacademicdiscussion,buthisview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novelandthecriticismofthenovelhasnotarousedsufficientattention.。

herbert amann analysis汉译本

herbert amann analysis汉译本

herbert amann analysis汉译本Herbert Amann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的分析方法在数学和逻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也逐渐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汉译本。

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主要涉及了数学和逻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集合、函数、拓扑等。

这些概念和方法在数学和逻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翻译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特点。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需要对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同时,由于语言的特点,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词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为了保持这种精确性和严谨性,我们需要使用准确的词汇和语法,避免使用模糊和不准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和水平,选择适当的词汇和难度,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此外,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将其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总之,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翻译汉译本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Herbert Amann的分析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特点,保持精确性和严谨性,同时介绍其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介评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介评

ENGLISH ON CAMPUS2018年01期总第389期《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介评文/史丽媛【摘要】Goldberg的著作《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从构式的视角全面分析论元结构,为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期较为完整地为读者呈现本书脉络和精髓。

【关键词】构式语法;论元;双及物构式;致使-移动构式;动结构式;way构式【作者简介】史丽媛(1993- ),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迅速发展。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构式语法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

Goldberg(1995)这本书继承和发展了Lakoff的构式语法思想,通过构式方法来分析论元结构,为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文共十章,本文首先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做简要评述。

二、内容介绍第一章 绪论。

作者解读了“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独立于句子中的词语而存在”这一概念。

诠释了采用构式语法研究语义可以避免不合情理的动词意义和循环论证和其遵循了语义经济性和维持组合性的语义规则。

并进一步通过分析词汇规则的传统动因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来否定构式语法来论证构式语法分析语义的必要性。

第二章 动词和构式的互动。

构式意义和动词意义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

动词的意义必须参照包含了丰富世俗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背景框架。

Pinker(1989)认为“与句法有关”的动词意义实际上就是构式的意义。

然而,作者认为这种对构式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与词条相联的框架语义知识的参照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把这一设想和抽象主义的观点作比较,后者认为构式意义最终是普遍的或者可以被抽象为一个更普遍的意义。

接着,作者进一步分析动词和构式的整合过程所受到的一些限制。

动词框架语义的一部分包括参与者角色,构式框架语义中则是论元角色。

英汉双宾结构构式研究熊学亮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英汉双宾结构构式研究熊学亮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句法位置兑现,不是孤立地以义元为据,而是还要考 虑句式并以其为准。如 Recipient 义元有 Obj1、Subj、 Obl 三种兑现潜势。
• 虽然句式作为语言的基本思维单位,其意义和形
式在组构上有其独立性,即既不是其内部构件的简单
组合,也不从语言体系中的其它相关结构直接派生, 但这并不等于说句式就成了语言或语法的“清单元素”
(eat、drink) 两种现象。看来 (10a) 应属于第一种情
况。因此,动词和句式的关系,可能是用更具体的动
词结构 (如致使移动) 来表达更一般的事件结构 (如转
移)。
a
14
• 动词和句式的互动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 a. 句式规定框架,动词指定其中显突部分,故是转喻性的,即动词和
句式共同产生“致使”(因果) 关系义,用“结果”代“过程”形成转喻义。
a
7
• She topamased him something→give (60%) • Word Frequency Book 用 5 百万字的语料,
发现中英语的一些基本常用动词的使用频率
• 是呈 • give 3366 < tell 3715 < take 4089 < get
5700 > make 8333
语双宾结构中,参与角色 (P-role) 和论元 (A-role) 的运行相异,互动后产生构式义。

P-role
A-role
• Sem CAUSE-RECEIVE <agt rec pat>

│R
│ ↓ │ ←fusion
• R: PRED
<
>


│ ││

“V他+QM+NP”构式的承继解析及其功能理据探究

“V他+QM+NP”构式的承继解析及其功能理据探究

“V他+QM+NP”构式的承继解析及其功能理据探究顾鸣镝;汤京鹏【摘要】现代汉语的双及物构式“吃他三个苹果”结构的两个子类,A式和B式具有同形非同构的特点。

A式是汉语双及物构式的一个子类,表“取得义”,属于广义的致使范畴;B式变异为“V他+QM+NP”构式,和汉语“V 了+QM+NP”构式范畴共有某些语用特征。

从量词的同一性来分析,B 式又包含了三个同构多义的子类。

%The construction as “Chi ta san ge ping guo”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al homonymy. It at least could be taken as two constructions, A and B with the same form. A is the sub-constructionof Chinese ditransitive, expresses the meaning of “get”. B does not have the function of “cause to transfer”,but expresses the statement with subjectivisation, prominently protrude the concept of“general amounts”that is supposed to be the same with Chineseconstruction“VP+QM+NP”. The construction“Vta+QM+NP”governs three sub-constructions because of constructional polysemy.【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6页(P76-81)【关键词】承继;理据;同形异构;同构多义【作者】顾鸣镝;汤京鹏【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18;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明尼苏达州克鲁斯丁市56716-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3一、引言理据既是象似性在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上的代表,又是功能和形式之间产生象似映射的动因。

课程教学大纲-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课程教学大纲-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中国与外界的 联系和影响
2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简要谈谈城 市的出现和 发展
城市与交通
2
观看视频
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一 路”与课程总 结
3
检查课程的 作 业 考 正确理解 学习情况; 提 查、口头 作为国家 课堂答疑、 讨 出问题和释 考查 战略的 “一 论与讲授 疑;教师总 带一路” 与 结、 补充与讲 课程总结 授
2
了解首都 观看视频 与陪都的 功能及意 义, 掌握首 都选择的 原因 认识中国 观看视频 人口情况, 了解人口 转变的原 因和特点 了解汉族 与少数民 族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历史人口地理 2 说说中国人 口数量变化 的特点 观看视频 历史民族地理 2 说说少数民 族是如何变 迁的
观看视频 移民与中国 2 谈谈你对移 民的认识
掌握移民 观看视频 的特点与 类型, 认识 移民与中 国的关系 认识中国 观看视频 古代产业 地理, 掌握 古代商业 的发展及 特点 认识文化 观看视频 要素及分 布, 掌握地 域文化的 概念、特 点、价值、 前景
观看视频 简要说明古 代商业的发 展及特点
历史产业地理
2
观看视频 简要分析中 国古代地域 文化的特点
2
观看视频
简述中国从 古至今疆域 的变化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 要求(Class Schedule & Requirements)
统一疆域形成 与巩固的原因
2
观看视频
分析统一疆 域形成与巩 固的原因 简要说明古 代中国的不 同政区制度
观看视频
历代政区的变 迁
2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都城的分部、 转移和内部结 构的变化 简要说明当 今首都的选 择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NA表量构式”的本质、类型及其动因研究本文基于自建整合构式语法,立足权威语料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认知角度出发,多维度、综合性对比分析汉英“NA表量构式”,以期发现汉英“NA表量构式”在本质、类型及生成动因上的异同。

主要发现:(1)汉英“NA 表量构式”的本质主要体现在量本质、量语言实现和量类转变上。

量本质有语义量、句法量和语用量,量语言实现主要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

量类转变发生在“N”为名词,且与非空间维度形容词构成“NA表量构式”时。

“N”为强空间量名词时,名词从空间量转化为性状量;“N”为弱空间量名词,量类转变存在不确定性,与个体认知有关。

汉语“NA表量构式”中约24%是弱空间量名词时,即汉语“NA表量构式”的量类转变,约有24%的不确定性;英语中约40%是弱空间量名词,即英语中约有40%的不确定性。

(2)根据内部结构的松紧度可将汉英“NA表量构式”分为短语式和类词式。

短语式“NA表量构式”内部允许插入其他成分,可按表量特征细分为确量短语“NA 表量构式”、估量-确量短语“NA表量构式”和估量短语“NA表量构式”。

汉语确量短语“NA表量构式”有4个结构类型,英语有5个;汉语估量-确量短语“NA表量构式”有11个结构类型,英语有3个;汉语估量短语“NA表量构式”有24个结构类型,英语有5个。

类词式“NA表量构式”内部不允许插入其他成分,可按形容词维度进行细分。

汉英共有5种类词式“NA表量构式”;汉语独有2种,英语独有1种。

(3)基于自建整合构式语法和量类转变,发现汉英类词式“NA表量构式”的生成遵循以下规律:类词式“NA表量构式”中,名词与形容词的量性特征一致时,认知识解上不存在量类转变,该类构式由概念隐喻生成;类词式“NA表量构式”中,名词与
形容词的量性特征不一致时,认知识解上存在量类转变,该类构式由概念整合生成。

名词与空间维度形容词组合,量性特征一致,故汉英类词式“NA空间表量构式”由概念隐喻生成。

名词与非空间维度形容词组合:名词带强空间量特征,需从空间量转换为性状量与形容词匹配,由概念整合生成。

名词带弱空间量特征,量类转变受个体认知影响:认为名词的空间量无法压制性状量,与非空间维度形容词的量性特征一致,由概念隐喻生成。

认为名词的空间量能够压制性状量,与非空间维度形容词的量性特征不一致,由概念整合生成。

因此,汉英类词式“NA<sub>非空间</sub>表量构式”可由概念隐喻或概念整合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