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史观解读与运用(共61张PPT)
双轮驱动,分类备考 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列表验证“输出”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列表验证“输出”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前 西汉中 东汉时
时期 时期 时期
期
后期 期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社会 生活
画图验证“输出”
核心素养背景下知识观的转变
旧知识观(陈述性)
新知识观(程序性)
把知识看做动态的、过程性的,是对开放的、复杂多
将知识领域分解为各门学科分别 加以研究
合性”的,即认识主体的情感态度、认知特点、个性 特征等因素会同时影响认识过程,因此,强调知识的 整体性、综合性,强调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
系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核心素养下的知识观有两个特点: (1)不是零碎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结构化的; (2)不是背诵或灌输得来的,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互 动习得的。
将知识看做静态的、结论性的 变的现实的解释,而不是对封闭的、稳定的意义系统
的客观反映
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 绝对性
同时强调知识的主观性、个体性和相对性,即对学习 者的依存性,把“知者”与“被知者”,即学习者和 学习的对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把知识的获得视为信息的接受 把知识理解为意义的建构
认为世界原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认识也是“复
2023届高三二轮备考策略
考试发生深刻的变化
20年前考试是检测有什么资源
知识
10年前考试基本不直接检测有什么资源,
主要考察这些资源怎么用
现在考试不仅考资源怎么用,
新情境中考察价值观指导下如何使用
能力 素养
中学备考和高考命题的对比
中学备考
高考命题
注重知识掌握和技能熟练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1学会运用新史观认识历史问题
史(阶级斗争史)范式发展为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文明史范
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近代化)范式等多种史学范式。
一
二 三
四
五
一、文明史观
关键词 基本 范畴 传承、交流、融合 (1)人类文明史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 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2)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 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 (1)从生产力的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耕文明和工业 文明两个阶段; (2)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 变脉络,总结人类文明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进步的 同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文明单位的价值取向 并不断交流融合。
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
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
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 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等方面。
请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突出 视角 立意 价值
史实链接
1.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等区
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在黄河流域产 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
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奴隶制文明向封建制文明转变。
建立起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ppt课件
▪ 1.(2015·湖南衡阳三模·24)先秦盛行“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 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政权借助族权
B.封建等级森严
C.中央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
▪ 2.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 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 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 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 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史料价值高低排列:实物、官方文献资料、第三方民间日 记、当事人口述历史、文艺作品、传说)
29
▪ 2009山西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 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 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 答案:A
▪ 如题干所示: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 期的诸侯国:齐、鲁、吴、秦等,皆成为 今天常见姓;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北 郭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而对 于司马、司徒等字词则属于古代的官职, 所以这些姓氏是以官职为氏。
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军队、收税等。
5、分封制的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作用:积极:巩固统治(加强了,开发了,扩大了)
消极: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导致春秋
战国的割据混战。
19
西周分封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
王室贵族: 燕、鲁、卫、晋、吴
对
象
先代贵族: 杞、宋、许、陈、楚
功 臣: 齐
(3)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 神权色彩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高三专题复习——史学理论与方法(史观、史论、史法)
高三历史专题——史学理论与方法(史观、史论、史法)一、史学理论与方法训练(一)历史方法论(探究历史的方法):(1)基本的史学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
注意史料的分类:史料大体可分为第一手(原始)史料与第二手(间接)史料:具体可分为四类:①文献史料,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书以外的书籍;②文件史料,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③实物史料,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历史遗迹;④口述(口碑)史料,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文艺作品。
提取鉴别历史材料信息的方法:一是“读史征(发现)史”;二是“史论一致”、“孤证不立”、“无征不信”、“二重证据法”、原始史料信度较高、直接推理、跨学科研究等。
【训练1】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训练2】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训练3】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完整ppt课件
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化,从人 治到法制化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化
4
唯物史观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 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文明史 体系
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现代化史观 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
整体史观
.
17
2、过渡时期:春秋奴战国隶(社前会7瓦70解年至,封前建22制1年度)确立
社 1.农业: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 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会 经
济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
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大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
(1)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比较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和战国时期的中国的异同。
.
21
政治:同——处于分裂状态,希腊是小国寡民,中国是诸侯
并立; 异——希腊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
政治权利。 中国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同——都是经济大发展时期。
异——希腊的工商业较发达,农业相对落后, 中国农业发达,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23社会转型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知识分子倡导统治者扶持适应时代潮流24古代中国古代西方文明类型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物质文明经济特征经济思想精神文明思想发展科技文化发展大河农业文明海洋商业文明君主专制公民集体民主制商鞅变法等梭伦改革等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工商业经济重视商业发展儒家思想演变人文精神的起源辉煌的古代科学逐渐产生近代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自身的变化3对于思想应该用二分法和重点论的原则来评价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
背景:1918年~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 目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5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 垄断政策, 不允许私人买卖。
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3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原因
Ⅰ.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 胁
Ⅱ.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 制约
Ⅲ.还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34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 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
——普京
35
(3)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常见比较
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从农业国变为 工业-农业国
1933年— 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
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 而被打断
25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26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 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 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原先 怀疑的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
3、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 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4、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
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37
……有些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开 始了持续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 济危机。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课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 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相同: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积极面对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都采用科学 的技术治理方式。 不同:美国治理成效显著,中国治理成效有限;美国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强烈, 中国民众卫生意识淡薄;美国建立在自我创新与探索的基础上,中国更多借鉴西 方的治理方式。 原因: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推动;较早独立,制度健全,治理能 力提高,人文思潮影响,环保意识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业 化水平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众观念落后。
『尝试应用』 1.[2022·上饶市二模]据史料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在1700年
至1741年时,约有580万至600万,1760年为666.5万,1790年则达到了 821.6万。其中人口中的70%至90%都是在18世纪下半期增长的。由此 可知,上述变化( )
A.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强大推动力 C.导致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D.促使英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道路
史料 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服从客观的 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启示就能 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史论互证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 马帝国则长期残存。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 郡县的机构庞大,管理范围涉及诸多方面。但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 人员众多,管理层次却是相当分明的。而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 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 性质,所以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主要负责税 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 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 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革命史观【概念内涵】所谓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主要内容】(1)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2)在近代中国和近代世界,从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也属于革命史观。
【关键词】矛盾、阶级、斗争、运动、侵略、压迫、【真题回顾】1.(2019.4·某某高考·9)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
甲午战争后,大陆和某某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①邱逢甲②徐骧③X永福④丁日昌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丘逢甲,1895年任义勇军统领,与日军展开抗战,故①正确;徐骧,清末某某抗日义军将领,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故②正确;X永福,在某某割让后,继续领导某某民众抗日,故③正确;丁日昌,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甲午战争前去世,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9·某某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某某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知某某革命军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公告的针对对象是士兵,并且,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依靠对象仅是军队,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反帝,排除D项。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课件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二1.人、物主类:观把题一答个人题概方括法为一类人(如:康有为——知识分子、维新派)2.事情类:把
一1、件事解概题括方为法一:类(事(1)如带:问察举题、阅九读品材中料正(、包科括举题—头—选、官正制文度、)出3处.时)间,类:明早确、材晚料、
较早、较晚、历史悠久、完善、渐进4.地方类:偏远、边疆、邻近、区域、全国各地、
二、主观题答题方法
(8)史料实证题: ①首先从史料来源判断出史料的类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简单概括该史料对研究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历史的重要史料价值(强调一手或 二手史料)。
②归纳总结:该史料从某、某、某等几个方面反映了什么时期、什么地区 的什么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或是某方面历史的一个缩影)。
沿的海主、题口。岸、(内2)地将5.文材化料类根:据佛句教号、,道分教— 号— 、文省化略;号改、汉关姓联、词互等相将通婚材—料—划民成族若融干合段; 玄落奘,取结经合、设鉴问真,东渡联—系—所中学外知文识化,交最流大6限.器度物地类找:出科有技、效生信产息力和7内.对容抗,类后:生将产类关似系内 不容适合应并生。产力(、3…)…写矛明盾问尖锐题、,…组…织矛答盾案激。化8.法律类:运用相关法律(看见法律都这
为这一思路,除非题中明确要求只答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另外,有的历史事 件比较特殊,只存在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如“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法西斯 的侵略”)
核心素养篇一唯物史观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精准分析
题干解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①墨家代表底层人民的利益
创D造.者个体农耕经②济分衰析退:
A《墨子》墨家学派著作,未融合诸子百家,故排除
B零散的知识未形成体系,故排除
D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故排除
(2021·广东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除
B材料无法判定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故排除
C明后期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虽有松动,但未达到“解体”的程度,故排除
A (2022·全国甲·11)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
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 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 列变化表明
系
②变化:全民所有制降低,但占主体;集体所有制小幅降低;非公有制比重大幅上
升
③其他选项分析:
A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与题干时间不符且表达阶段错误,故排除
C1956-1978年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D经济结构调整仍在继续,与题干时间不符且表达阶段错误,故排除
D (2022·全国卷乙卷)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 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 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认识和理解
唯物史观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人类认识自身社会的历史演进确立了科学的理论 基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 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 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 关系,主要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劳动和活动的分工 与交换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成果(包括由劳动创造的生产资料和最终产品 )的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 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篇 热点解读 热点一 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
解析: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鉴别能力。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 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 论;B项表述过于绝对和盲目,因为有些史料可能有主观臆断;依据社会实践经验 可知,《博物志》中说法是错误的,D项正确;C项也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 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
2.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对其评价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 料,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文化大革命”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解析:D 史料按照其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 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 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第一手史料包括原始文件、 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及其他实物等。本题中A、B、C三项都属于第 二手史料,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史实,D项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则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 价值最大,本题选D项。
审题定位:史学研究的方法 解题思路:C 材料体现了关于《兰亭序》作者的争论,这种争论有利于还原历史真 相,B项错误。关于作者的争论未影响《兰亭序》作品的价值,材料未体现A、D两项, 这种讨论方式体现了百家争鸣。
2.(2016·浙江10月选考,26)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 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 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 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 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高考历史史观详解大全(含例题)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 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的比喻义,即将地球作为 一个整体来看待,即运用全球史观考查人类历史。 答案:B
(二)文明史观 [史观解读]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 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 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 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 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文明史观的主要线索: (1)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 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体系 (2)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 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2)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文明的纵向整合。如中国的政 治文明发展历程;西欧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等。 (3)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文明的横向整合。如古希腊 与古罗马政治文明的比较,古代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孔子的比 较,17~18 世纪中国明清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等。 (4)同一历史时期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的三种文明间的整合。 如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等。 (5)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文明发展演变历程的比较。如 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历程、古今中外经济发展模式及特点、 古今中外思想演变历程等。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历史的角度。依据题干材料“决定全球 政治结构的不再是欧洲均势体系”的信息,说明史学家巴勒克拉 夫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的,故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 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 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他在 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 )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第三部分 史观解读与运用
(一)全球史观 [史观解读]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 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看待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 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 各地区交往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注 重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和互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 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重视全球范围内整 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 进程中的作用。
(3)随着西欧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关 系及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东方从属于西方及二战后 国际两极格局形成发展。 (4)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生产力、市场、资本主义政治、国际 工运、对外侵略及外交产生的历史影响,也对中国近代政治、经 济、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应用训练] 1.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分析 1898 年~1905 年欧洲列强 在中国的角逐与国际形势变化时指出:“欧洲中心论正在迅速失 去其有效性„„决定全球政治结构的不再是欧洲均势体系。”这 表明该史学家的思想立场是( ) A.唯物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史观
(1)不同文明时代的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①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小农经济、儒家思 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工商业经济及 人文精神的起源。 ②工业文明时代,西方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人 文精神的起源发展与近代科技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中国反抗外 来侵略,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曲折发展,文化上形成了近代中国的思 想解放潮流。 ③信息化时代,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西方罗斯福新政和 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选择了社会 主义道路,曲折艰难地发展。
解题思路 据题干可知,吴于廑强调人类历史成为“全世界 成一密切联系整体”, 巴勒克拉夫说 20 世纪的历史是“全世界的 历史”,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 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 向发展,排除 D 项。 答案 C
[备考点拨] 复习备考时,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 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 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主要的知识链接如下: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新航路开辟、欧 洲殖民扩张到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 洲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地区、美洲的区域集团化到世界经济全 导析] 【典例】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 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 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 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 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解题思路 阅读材料分析可知,布罗代尔主要说明了历史的 传承延续是文明的延续,故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对材料 解读不全面或者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答案 A
[备考点拨] 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 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三要抓 住文明史观下古今中外的历史特征。文明史观下的文明是多方面 的,既包括政治文明,也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不同国 家、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特征,决定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点。 复习角度如下:
[典例导析] [典例]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 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 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 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 影响,20 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 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