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提问是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个人成长的关
键。
02
给予正面评价
当学生提出问题或质疑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受
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
习热情。
03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问题解决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提出问
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汇报人: 2023-12-10
目录
• 质疑能力的重要性 •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 教师在培养质疑能力中的角色 •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方法 •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可能遇到的
障碍与对策
01
质疑能力的重要性
提升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
通过质疑,学生可以学会对事物 持有审慎态度,不轻易接受或否 定,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逻辑思考
质疑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 、收集信息、推理和判断,从而 锻炼逻辑思考能力。
促进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
具备质疑能力的学生更愿意主动探索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自 主学习的进程。
自我调节
质疑能力有助于学生自我监控、自我 反思和自我调节,根据学习进展适时 调整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
课堂互动与生成性教学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培养其质疑能力。
生成性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和质疑,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质疑能力。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 学生都能够在质疑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点看法
此 外 , 生 探 讨 的 时 间 一 定 要 学
成 自 己 的 看 法 后 再 开 始 讨 论 , 定 一
一 的 方 式 一 般 是 : 上 要 求 小 组 中 每 的 发 问 , 对 作 者 选 材 构 思 技 巧 的 把 握 好 , 定 要 让 学 生 经 过 思 考 形 课 四 、一石激 起 千层 浪” —激 要 给学 生充 分的讨论 时 间。 “ —
习 生 疑 。 握 学 生 把
会 预 则 立 , 教 师 的 都 知 道 学 生 的 问 题 ,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品 尝 到 学 中 教 师 要 在 一 节 课 中 提 出 很 多 做
大 课 前 预 习 的 重 要 意 义 。 对 此 , 一 交 流 的 畅 快 ,获 得 新 知 的 喜 悦 , 问 题 , 问 题 中 又 包 含 很 多 的 小 问 我 也 般 要 求 学 生 在 学 习 每 一 新 课 前 进 促 使 自 己今 后 的 预 习 更 踏 实 , 所 题 , 且 一 问 一 答 使 学 生 一 节 课 下 有 而 行 口头 和 书 面 预 习 , 口头 预 习 要 求 思 , 所 疑 。 有 阅 读 课 文 , 第 一 次 默 读 圈 画 生 字
讲 学 生 。 对 相 对 稚 嫩 的 初 中 学 生 而 语 文 的 味 道 ,教 师 应 鼓 励 学 生 起 切 入 口 上 转 入 重 点 内 容 的 教 学 ,
教 如 言 , 习 小 组 无 疑 是 他 们 释 放 疑 问 疑 , 给 质 疑 的 方 向 , 对 关 键 词 深 讲 透 。 学 并 达 成 共 识 的 有 效 形 式 。 对 此 , 句 的 理 解 ,对 文 本 内 容 写 作 特 色 我 个 成 员 均 提 出 自 己 在 预 习 中 的 疑 关 注 等 。 难 问题 , 些 疑 问 先 通 过 组 内 交 流 有 寓 探 讨 解 决 。 样 思 考 探讨 的 面 就 广 活 主 体 , 喻 于 真 这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一、创设最佳情景,激发质疑首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质疑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更能开阔思路,激发灵感,产生敏锐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
其次,在初步引导提问阶段,为了激发质疑兴趣,教师备课时应多考虑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设计好导语,但课堂只可做到箭在弦上而不发,把这个最佳的时机让给学生。
教师可激发学生比比看谁提的问题最多。
质疑的风气一旦形成,各种疑问就会接踵而至,就会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二、多方位、多层次引导质疑1. 在预习时质疑。
学生的学习不要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老师的引导,应鼓励学生在课文开头的预习提示和课后问题的帮助下,做好充分预习。
预习时,要求学生给课文加标注。
如,这句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采用什么修辞手法等等,或者在旁边打个问号,以便在课堂上寻求答案。
这样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的依赖心理。
2. 在阅读中引导质疑。
课文中很多课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学生就问:为什么写我的伯父又要加上鲁迅先生呢?这不重复吗?作者为什么称自己的亲人伯父为先生?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她姓周,为什么亲伯父姓鲁?这样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创造性思维比较强。
学生思考一会就辩论开了:因为鲁迅是他的笔名,他原名叫周树人。
照说这个小问题回答完就算完了,偏偏有位同学还穷追不舍:他为什么要改名?这时,老师开始点拨了:老师所说的时代背景同学能不能回想一下,鲁迅先生写的都是些什么文章呢?思考了一会儿,学生又畅谈开了:他当时处在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写的肯定是揭露反动派罪恶的文章,反动派不陷害他就好了,哪会发表这样的文章呢?所以要改名。
鲁迅改了名照样写,他的顽强斗争精神真让人佩服。
又有人这样回答了后面的问题:先生是对成年男子尊敬的称呼,作者称伯父为先生,是对伯父的尊敬。
这时老师适时而问:作者为什么会对伯父那么尊敬,你们想知道原因吗?这就自然引出了下文。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一、营造气氛,敢于质疑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与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可能,我们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指责,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
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答案,一起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同学们开辩论会。
三、教给方法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
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
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
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
同时,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 为学生 提供一个 良好 的表 现空 间
项好 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变为产品 , 则 失去 了存在 的价值。同样 ,通过仔细观察 、 独立思 考辛苦得 出的知 识 ,如果得不 到表 现, 得不到认 同或修改 的建议,那么 , 学生 的创新 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 创新意识就不能 强化 ,慢慢地 ,学生就会失去创新 的动机。 因此 , 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培养每位学生表现 的空间 , 充分发表 自己独特的见解 。 要注重 对学生探究 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尝 试应 用科学 探究 的方法 ,研究高 中生物问 题 ,验证高 中生物规律。如在 “ 生物圈中的 人”的模板学 习中对蛋白质的探究 , 要从学 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 , 如思考怎样调整人们 的饮 食来 引导学生形 成正确 的饮食 搭配方 法和饮食习惯。 总之 ,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 活起来 , 还给学生课堂上 自主学习的时间 , 真正地解 放学生 自 觉地学习。重视学生的发展 , 教会 他们 怎么学 习, 变被动为主动 , 充分发挥学 生 的主体性 ,才会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
二 、培 养学 生的观察 能力 具体方法为 : 1 .明确观察 目的和任务 例如: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 ,实验 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 中认识细胞壁、细胞 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 膜紧贴在 细胞壁 内壁上不易辨认 , 有些细胞 核也不太清楚 ,要调好光圈 , 光线强弱要控 制适当 , 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 观察。观察结果的好坏 , 可由教师检查 ,检 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 、 学生 回答 , 也可让 学生绘制观察 的标本图示 , 这样一定能达到 观察的 目的。 2 .培养学生科学 的观察方 法和求实态 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 , 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 序 和方法 ,教会学 生用正确 的方法进 行观 察 ,对培养学生 的观察力是很必要的。具体 方法为 : ( 1 ) 先整 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 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 , 抓住事物的各个方 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 这样才能达到认 识事 物的 目的。 ( 2)对 比观察 。可运用纵横 比较进行 观察 ,同中求异或异 中求同。对 比观察能使
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谈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
巴甫洛夫说过:“质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显然,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质疑”应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
同时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和学生谈心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
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享其师信其师道而乐其业。
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观察的基础上,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
及时引导、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当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的评价。
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解题方法。
但要注意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观念,生活经历和个体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定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为主。
一是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哪来的问题;二是没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既使有了问题也没法提出;三是有些问题来自一时的灵感,如果没有机会及时提出,也就一闪而过。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摘要: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逐步养成质疑解疑的习惯,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二、创情激趣,使学生乐于质疑。
三、精心指导,使学生善于质疑。
关键词:指导质疑宽松氛围创情激趣精心指导记得有位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写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
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看后感慨颇多,回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师问一生答”的僵化模式贯穿始终,提问的权力垄断在教师的手里,“不爱问、不想问、不敢问”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共性。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喜欢问”,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
提高质疑的能力,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
下面就此问题谈谈笔者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作为教师应鼓励那些积极提问的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
?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烈的,他们的头脑里,经常装着“为什么”。
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哪怕是轻轻的摇头,微微的皱眉,都说明学生在思索,有疑问,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是很幼稚的。
教师不可有丝毫不屑一顾或不悦的表示,要肯定他们动了脑筋,并提醒他们更深入的理解,或者针对他们的提问,给出一定的提示。
使他们提出较好的问题,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敢于质疑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二、创情激趣,使学生乐于质疑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关键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
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
重视学生质疑 培养质疑能力
重视学生质疑培养质疑能力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敢于探索、乐于表达,敢于创新、乐于交流,获得主动、全面地发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营造轻松的质疑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常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师者威信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而不苟于言笑,这是学生有问题不敢提的重要原因。
然而,学生只有消除了紧张,心情舒畅,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才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要以真诚的微笑、饱满的热情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肯定的手势、默许的眼神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并鼓励其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逐步领悟正确答案。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设疑,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同桌互说,小组讨论,集体演示等方式,呈现知识的生发过程。
例如:教学“将24个小正方块摆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怎么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多数学生都能找到一种答案,但如果要求更多的答案有的学生就有困难了,这时,我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如此一来,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老师的模仿者,这样就有一个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由于每个学生都经过独立思考,因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为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二、努力创设有趣的质疑情境一节好的课堂教学,除了必须要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外,还要是一个轻松,活泼的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的物理课程方案的实施,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尤其是质疑能力的匮乏。
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将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质疑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呢?1.1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一堂课几乎被教师的讲授“垄断”了,甚至时有拖堂现象,由此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懒惰性,严重制约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因此,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是教师必须坚决抛弃传统的注入式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是诱导学生沿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知道路前进的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方法。
1.2 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探索问题的情绪中。
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诱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刨根问底的“思”。
设疑提问既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可以使学生处于愉悦的心境当中。
通过设疑提问,诱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2.1 教师要掌握设疑技术,经常运用发展式的提问方法诱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种思路来考虑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也可以故意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把水搅浑”,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2.2 设疑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系统,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一环扣一环,保证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例如对“动能定理”的教学可以设计如下系列问题:①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②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③如果一个物体变到多个力的作用而做功,各力所做的功跟物体的动能变化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此处设置一个动力和阻力做功的情况,由此推导动能定理的一般式。
④如果只有阻力做功,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又如何呢?1.2.3 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质疑的方法。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线索 , 有 的揭示 了文章的主 旨。 当课文题 目不 能明显表 明线 索、 点 明主要 内容或者揭示主 旨时 , 课文题 目就成 了学生 的 质疑对象 。 针对课文题 目的质疑 , 不仅可 以理 解课文题 目的 意思 , 还有利于对文章 的理解。 4 . 从关键性语句 中质疑 。 凡具备 以下 条件 之一者就是关 键性语句 。 ( 1 ) 能标示事情 的起 因 、 经过 、 结果 的语句 。 ( 2 ) 在 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有表现力 的语句 。 ( 3 ) 含意深长 、 耐人寻 味的语 句。 ( 4 ) 最能表现作者情意 的语句 。 学生 会很 容易在文
2 . 从“ 研讨 与练习” 处质疑 。 语 文教材选文之后都设计 了
8 . 从 教师的讲 解和教材的本 身去质疑。 新课程 理念强调 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 自己独立 自主地 去解决 问题 , 并指出教
学是对话 、 交流与知识构建 的活动 。 在这种情况下 , 教师不再
是神 , 不再是真理 的垄断者 , 无 权威 可言 ; 同时 , 由于不可避
培 养学 生质疑能 力 教 给学 生质疑 方法
蔡朱 晶
学生质疑 问难是他们 积极 寻根究底探求 真知的具体 表 现。 新课 改摒弃 了教师讲 、 学生 听 , 教师 问 、 学生答 , 教师抄 、 学生记的接受式教学模式 , 语文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培养学
生 的质 疑能力 , 教 给学 生质疑方法 , 以此来提高初 中语文 教 学效率。 那 么, 如何选用恰 当的诱导方 法让学生主动质疑呢?
7 . 从部分 到整体联 系地思考质疑 。 文章题 目是文章 的眼 睛。 因此 , 要 通过题 目,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文 章是写人 、 记
事、 写景 、 状物 , 还是说 明一个道理 。 题 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 围绕关键词怎样提 问。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者:张汝华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6期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是人类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的思维能力总是在解疑的过程中培养出来。
引导学生质疑正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好方法,也是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求疑探新,鼓励学生敢破常规、敢拓新境,以达到促进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教师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话。
这是最基础的,试想如果学生在您的课堂上连话都不敢讲又何谈“质疑”呢。
2.让学生明白质疑的道理。
让学生明白“学贵有疑”的道理,激起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
3.注重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会是前提,会学是目的。
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
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4.提倡提前预习,找出疑问。
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边读、边讲、边批、边画,把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进行质疑。
5.创设条件,提供质疑机会。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
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鼓励他们有疑即问,不懂就问,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切忌压服和讽刺。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三角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的说三角形的面积和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有关系是什么关系?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带着问题投入研究之中,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可见教师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多么重要,它不但是学生思维达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还增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了质疑创新能力。
浅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积。 在争论 的过程 中, 学生对容积的 内涵 有 了更深刻 的认识 。 试想 , 如果没有这两
张 “ ” 没 有 民 主 的 课 堂 , 生 还 敢 问 这 证 , 学
赏教 育成了我培养学生质 疑习惯的最后
一
张王牌 。当学生质疑时 , 管其 问题价 不
变。 当执教新班级 , 每 对学生提出希望他 们 养成 哪些学习 习惯要求 时 ,我总 是把
大疑则大进 ……此外 ,我还要求学 生小 组合作制作一张 以“ 我要质疑 ” 为主题的 手抄报 , 收集相 关 的谚 语 、 人名 言 、 名 名 人轶事 , 于班 级《 习园地》 行交流 。 贴 学 进
经 历 了 收 集 、 流 的 过 程 后 , 生 就 会 深 交 学
却 听不懂 他在 问什么。为什 么会这样 呢?
怎 样 用 字母 表 示 数 ? 用 字 母 表 示 数 要 注
习惯 。” 美国衡量 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
一
何 ,都要 给予尊重 ,一 律不许嘲笑 或轻
视 。有 了 这 两 张 “ ” 学 生 变 大 胆 了 , 证 , 问 题 层 出不 穷 ,课 堂 也 因 此 有 了 很 多 预设 外 的生 成 资 源 可 利 用 ,整 个 课 堂 因 精 彩
这 跟 学 生 的表 达 能 力有 关 , 同 时也 跟 他
与欣 赏。 , 发现的问题暂 时与课题无 如 你 关, 但很值得研究 , 有兴趣 的话课后我们
一
们没 有掌握好质疑 方法和工具 ( 疑问词 的使 用 ) 有关 。因此 , 我特别注重 质疑方 法和工具 的传 授。 告诉 学生 : 我 当你想知
枪舌 战 ,全班 同学一致认 为海绵能 吸收
也 就 是 能 容 纳 液 体 , 得 上 是 容 器 , 容 算 有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者:王桂香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06期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就是把心中的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然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气氛,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
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论他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都应该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一质疑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强化一个观念: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才是最聪明的孩子,让学生以能问、擅问为荣。
二、巧妙引导,使学生心中有疑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
学生早已习惯了“师传生受”,奉教材为教条,奉师言为真理,问题意识极其淡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从“无疑”到“有疑”的转变。
1.设问引疑设问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或需要加深认识的地方,以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比如,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把半径为r的圆分割剪拼后的图形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为πr,宽为r),于是圆的面积就等于πr为长、r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近似”必然存在误差。
可就此设问,为什么以r为半径的圆的面积等于πr2,而不是约等于πr2?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可以使学生树立朴素的极限观念,同时也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发展。
2.悬念引疑悬念引疑就是教师在知识的重点处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比如,在数的整除特征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悬念: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多位数,教师都能够很快说出这个数是否能被2、4、8、5、25、125、3、9、7、11……等数整除。
通过验证老师结论的正确,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进而产生释疑的心理需求,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 以回答 设计 }一组有计划 、 I J 有步骤的系统化提
(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洮县职教中心)
发展 ・ 月刊
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好之者不 如 来 源 。在此 基 础 上 , 师 因势 利 导 地 让 教
乐之者” 。调 动 学 生学 习的 兴趣 对研 究 学 生 认识 孔 乙 己没有 名 字 的 深 刻性 , 也
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 只 解决了本文 的教学难点。 可见 , 激疑、 激
华 , 一 切 创 造 活动 的起 点 , 创 新 的 是 是 开始 , 是 创新 的动 力 。古 人 云 :授 人 也 “
才能激发学生研究 的欲望。 宋代哲学家
张载说 :如可疑而不疑者,不 曾学 , “ 学
以鱼 , 只供一餐 , 授人以渔 , 可享一生 。 ” 我们的课堂教学 , 其最终 目的不也是 为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 : 打开一切科 “
在大力 有学 习者对学 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 趣的疑 问,会诱发学生研究 的欲望 , 让 学 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 。”
实 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 、主动 的活跃 状 学 生 学 得 主 动 积 极 , 有 所 悟 , 有 所 提 倡 素 质教 育 促 进人 的发 展 的 今天 , 学 学
环境。 引导 学 生质 疑 , 设 一个 轻 松 、 创 愉
悦、 民主 、 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 教
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以平等 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 , 以亲切的微笑
迎 接 每 一个 提 问 , 以宽厚 的胸 怀 容 纳 每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点做法
教师根据 教材 内容 , 运用 教学智慧 , 拨动学生 质疑 的 说 这个 学生提 的问题 很有价值 。课 堂上学生有 时质
琴弦 , 定能奏 出动 听的乐章 。
一
疑 的涉及 面广 , 显得 多而杂 , 有 的甚 至是不沾边 的问 题 。这时教师要组织 学生讨论 , 进行筛选 。只要 引导
氛围 , 以微笑 的面容 、 期 待 的眼神 、 亲切 的话语 、 饱 满 用教材 中的素材 ,有意识地设 置矛盾 ,促使 学生质
I : t  ̄ H 教学 “ 圆的认识 ” 时, 教问题 ” 练习课 上 , 教 师 出示 了一 道题 :
中有价值 的疑难 问题提 出来 。在数 学教学 中, 可让学 角度读懂 题 目并顺利解答 , 很好地培 养 了独立思考 、
生在知识 的来龙去 脉上质疑 , 在知识 的作用上 质疑 , 大胆质疑 的能力 。 在 知识 结构 上质疑 , 在知识 的模 糊处质 疑 , 在概 念 的 学生质 疑能力 的培养 , 犹如滴水穿石 , 非一 日之 内涵及外延 的拓展 上质疑 , 等等 。例如 , 在教学 计算 功 。作 为教 师 , 在教学 中 , 应通过多种渠 道培养学生
3 2 . 6 3 ÷0 . 7时 , 我们通 常这样质疑 : “ 为什么一定 要把 的质疑能力 , 发展学生思维 , 提升 学生 的数学素养 。 除数 转化成整 数 , 而不 是把被 除数转化 为整数 ?” 要 ( 作者单位 : 祁 阳县椒 山完小 )
o s 年 s 月 c / 5 3
三、 留有空 间, 让学生善于质疑
、
营造氛 围 。 让学 生敢 于质疑
心理 学研究表 明 : 心理 安全 、 心理 自由是质疑 活 得法 , 学生就能有所发现 , 逐 渐学会质疑 。 动最基本 的心理条件 , 只有在 这种条件 下 , 质 疑才能 成为现实 。因此 , 教师应善 于营造 民主 、 温馨 的教学 的激情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 培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 在 学生掌握 了一些 质疑方法后 ,教 师要 充分利 疑, 培养学 生发现 问题 、 提出问题 、 解决 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着力提高教改效果
没 有 现 代 教育 思想 ,就 不可 能有 现代 教 育 行 为 。 实施 新 的 。 学 生 在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发 现 问 题 、 提 出 问 题 , 通 过 课 标 ,教 师 必须 树 立 全 新 的教 育 理 念 ,在 教 学 中 以 学 生为 主 教 师 的 指 导 , 学 生 间 的 合 作 交 流 , 自主 解 决 问 题 。 孟
与 文化 的关 系 ,作 为选 择和 组 织课 程 内容 的基 本尺 度 和 体 指 什 么 ?为 什 么 说 是 飘 来 的 ? 等 等 。 结合 课 后 练 习 题 让
中,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积 极 引导 , 培养 学 生 的 质疑 能 力 新 的 学 习方 式 的 核 心 是 疑 , 是 以 问 题 的 形 式 出现
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 的质疑能力。
一
、
更 新 教 育理 念 ,培 养 学生 的主 体 意识
学 方 法 是 以解 决 问 题 为 中心 的 。 那 么 学 生 会 不 会 提 问 题 , 事 实 上 ,只 要 教 师 引 导 得 法 , 学 生 是 可 以用 自己 已有 的知 ( )让 学 生 明 确 语 文 课 程 的 性 质 和 地 位 ,增 强 学 生 三 质 疑 的 主 动 性 。 语 文 是 我 们 最 重 要 的交 际 工 具 , 是 人 类 精
关 注 学 生 个 体 差 异 和 不 同 的学 习 要 求 ,爱 护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出对 耳闻 目睹 的社 会万象 的看法 ,或者 诗词感悟 、名 句体
和求知欲 ,充分激 发学生 的主 体意识和进取精 神 ,倡 导 自 验 ,给 学 生提 供 自 由而活 泼 的 学 习舞 台 。
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 1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 么7
( ) 绝 对值 去 掉 其 结 果 又 如何 呢 7 2将 ( 令 常 数 为 O 其 余 不 变 , 点 的轨 迹 又 是 什 么 7 3) , 其 ( 将 括 号 中 的 小 于 I1 l 4) FF 去掉 , 如 何 讨 论 点 的轨 迹 7 应 通
、
精 心 创设 良好 的质 疑 氛 围 , 力 激 发 学 生 的质 疑 热情 努
传 统 的 高 中数 学 课 堂 教 学 , 教 师往 往 采 取 串 讲 串 问 然 后
练 习 的教 学 方法 。这样 的课 堂 , 面上 看 , 节课 问题 无 数 , 表 一 学
生也积极参 与 , 是 , 但 事实上 , 师总是 设法用 问题 牵着学生 老
的 方法 很 重 要 , 这 也 不 是 一 两 天 , 节 课 就 能 实 现 的 , 要 但 几 它
.
‘2 6 3 . 令 a c se,= i e( 的参数方程) a+ b= 。 ’ . = o b s 椭圆 n :
.
’ .
I ) I + lcs + ie=s 《 + ) f I a b l x s Iln e a I (: x :o e x n i ≤o
觉 得 比较抽 象。 是 改 为 巧选 角度 问 : 于 有糖 a克 , 在 水 中 得 b 放 克 糖 水 , 度 是 多 少?学 生 都 非 常快 地 答 出是 ; 问 : 增 加 m 浓 又 糖 克 , 时浓 度 为 多 少? 浓 度 为 。糖 水 变 甜 了还 是 变淡 了? 此 时 此 学 生 异 口同声 说 :变 甜 了 ” 从 而 。 时 , 生 轻 松 愉 快 地 去 证 “ 。 此 学 明 了这 个 不等 式 并 知 道 了 这 个不 等 式 的实 际 意 义 。 又 如双 曲 线概 念 的教 学 中 , 当得 出 双 曲 线 的 定 义 :平 面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论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白玉积在进行课堂问答环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课堂教学框架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在知识点分散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具体讲解,从而保证实际的教学进度,同时在学生随堂练习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有效控制整体的教学节奏,从兴趣发展转向学生主动的探索与发展。
一、课堂问答环节在教师进行课堂问答的过程中,不应当设置过于复杂的问题,问题应当做到简洁明了,且重点突出。
在学生难以进行解答时,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也能够从这样的反应当中分析出知识的难易点,构建出相关知识框架的雏形。
例如,在文言文《晏子使楚》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之前所学过的《两小儿辩日》的知识点开展问答环节,帮助学生针对文言文字词与句型进行掌握,帮助学生对于课内知识进行巩固。
二、小组讨论在新课程标准之下,教师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要给予重点关注,针对学生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帮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之前曾经出现过的疑难问题进行解决。
小组当中可以安排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来帮助对知识不太熟悉的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受益,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集中讲解重点疑难点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知识积累,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掌控,从而保证解决问题的高效性。
在小组讨论完成过后,教师应当针对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法理解的地方一般就是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师有针对性讲解的基础上,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四、随堂练习语文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技能学习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
由于语文课也承担了国学知识传授任务的重担,所以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构建起语文知识的学习框架,并且针对语文知识运用做好日常准备,在学生掌握各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保证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并且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1 引导学生在预 习中质疑 ’
预 习是 学 生 自己 动 脑 求 知 , 己 主 动 自 探 索的 重 要 步骤 。 生是 否善 于 质 疑 , 于 学 敢 质疑 , 不仅 影 响 到 课 堂教 学 的 成效 , 且还 而 会影 响 学 生学 科 能 力 的发 展 。 此 , 教学 为 在 中 要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的 预 习 习惯 , 师 要设 教 计 好 预 习稿 。 教学 《 在 质数 和 合 数 》 , 设 前 我 计 了三道 预 习思 考 题 :1什 么 叫质数 ? () 你知 道 最 小 的质 数是 几 吗 ? 什 么?2什 么 叫 合 为 () 数 ? 知 道最 小 的合 数是 几 吗 ? 什 么?3l 你 为 () 是 不 是 质数 ? 不 是 合 数 ? 什 么 ? 生 思 是 为 学 考、 解惑 后 , 出疑 问 :根据 约 数 的 个 数能 提 “ 不 能这 样 说 : 数只 有 两 个 约数 , 质 合数 至 少 有 三 个 约 数 。 由于 学 生 带 着 问题 去 学 , ” 调 动 了探 究 知 识 的 积 极 性 , 发 起 强 烈 的 学 激 习动机 , 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 有 握 , 有 什 么疑 问 了 , 没 然而 教 师 若 能巧 设 悬 参 考 文 献 念 , 出 疑 点 , 导 学 生 于 不 疑 之 处 质疑 , [ 提 引 1 华 人 民共 和 国教 育部 . 日制 义 务 教 】中 全 2 引导学生在重点 之处质疑 则 更 有 利 于 其 思 维 的发 展 。 育 数 学 课 程标 准 ( 实验 稿) . 京 : [ 北 M】 北 每 节 课 都 有 其 重 点 , 习 的 成 效 就 看 学 在 教 学 分 数 乘 法 后 , 设 计 了 以 下 几 我 京 师 范大 学 出 版社 , 0 1 20 . 如何 去 突 出 教学 重 点 , 开 思 维 。 生 若 能 道题 : ) / ×2 / , )/ / o3 4 展 学 ( 3 4 o3 4 ( 3 4 3 2 / } [】陈 永 贤 . 求 有 效 课 堂 , 高 教 学 质量 1 2 X 2 追 提 在 重 点 之处 质 疑 , 更 能 加 深 对 所 学 知 识 ()/ ×1 2 / 。 习后 教 师问 :你 做 了 就 [ 】2 0 , 3 ~ 3 C . 0 7 2: 8 9. 33 4 / o3 4练 “ 的理解 。 这 三 题 后 有 什 么 发 现 , 能 提 出 什 么 问 你 例 如 , 学 《 数 的 基本 性 质》 理 解和 题 ? 经过 老 师一 点拨 , 学 生 问 : 是 不 是 教 分 , ” 有 “ 掌 握 分 数 的 基本 性 质 是 教 学 的 重 点 。 生 乘 数 大 于 1 积 就 大 于 被 乘 数 ? 我 故 意 不 学 , ” 经 过 观 察 、 较 、 想 、 证 后 归纳 出分 数 答 , 是 转 向学 生 : 你 们 的 看 法 呢 ? 这 个 比 猜 验 而 “ ” 有 如 下性 质 :分 数 的 分 子和 分 母 同时 扩大 问题 的 提 出 , 发 了学 生 的 探 究 兴趣 。 过 “ 激 通 或 缩 小 相 同 的 倍 数 , 数 的 大 小 不 变 。 然 这 样 的 引导 , 生 由 “ 疑 “ 疑 ” 分 ” 学 无 至 有 了。 后 让 学 生 看 书 理 解 这 一 性 质 , 生 看 书 后 学 此 外 , 要 引导 学 生 “ 得 深 ” “ 得 还 问 、问 提 出 质疑 : 书 中讲 的 是 乘以 或 除 以 相 同的 妙 ” 教 学 时 , 师要 抓 住 时机 让 学 生 说 说 “ 。 教 数 ( 除 外 )两 种 说 法 不 同 , 零 , 究竟 哪 一 种 说 自 己是 怎 样想 出 这 个 好 问 题 的 。 其 他 同 使 法 更准 确 ? 这 个 问 题 的提 出 引起 学生 们 的 学 理 解 提 问 者 的 思 维 程 序 , ” 明确 这 样 想 的 热 烈讨 论 , 最后 统 一 认 识 , 上 的 说法 更 准 道 理 。 而 学 会 质 疑 ; 使 学 生 的 质疑 由浅 书 从 并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点滴体会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点滴体会作者:许丽粉来源:《成功·教育》2013年第05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研究。
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
一、情境质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无中生有,问题总离不开一定的情境。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用厘米量长度”时,待学生掌握了一般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请生1到实物投影仪上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并把量出的结果写上去,第一条4厘米,第二条7厘米。
再请生2上去验证,结果两名同学量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这时我用一把没有0刻度的尺子也去量一量,学生一下子就发现尺子上显示的结果跟刚才的不一样。
很快的生1:“老师,您量错了。
”生2:“老师,您的尺子不能量。
”生3:“可以量。
”生2和生3两位同学争论开了,生2:“老师的尺子没有0刻度不能量。
”生3:“没有0刻度也可以量。
”生4:“老师,没有0刻度的尺子能不能量?”问题在这里自然而然产生了。
我立刻利用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实践,最后学生自己得出:没有0刻度的尺子也可以量,只要从其它刻度起,看中间经过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这个问题不仅激起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质疑学生心里有很多的问题要问,但是学生却不敢问,不乐于问。
这是因为怕问错了会让同学笑话自己,感到很难为情。
于是宁可把疑惑、问题藏在心里,也不敢、不愿提出来。
对于个别学生能勇敢的提出问题,不论其是否合理,教师都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表扬他能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
这样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向他好好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作者:金少党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02期
摘要:质疑能力是学生进步和创新的根基。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果出现了对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错误理解或落实不到位,将是一种损失,会严重制约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本文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谈谈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疑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D-002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质疑”是他们经过大脑进行数学思考、分析的产物,也是点燃他们进行数学探究的火种,更是实现他们从数学的“学记”到数学的“学问”的转化催化剂。
据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促使他们大胆地质疑教学的各个元素,让他们在课内外敢于、乐于和善于质疑,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存在的几个问题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反复的学与问的过程,思考与怀疑的过程。
但当前的这种过程存在严重的弊端。
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严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都由教师主宰,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制,课中他们只能跟着教师的发问“团团转”,他们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设计的角色。
这种教学,学生是根本不可能主动质疑的。
主要的问题有:
1.课堂质疑“拉锯式”。
少数学生提问,教师随即答疑,一问一答式,导致其他学生变成“听众”和“看热闹”的旁观者,少数学生趁机搞小动作,心不在课堂上。
2.课堂质疑“亮光一闪”。
当学生满怀激情质疑后,教师置若罔闻,牵强附会地把学生额疑问引入到自己的教学预设中和教学进程,学生的数学思考刚刚迸发火花,就被扑灭了。
3.课堂质疑“杂草丛生”。
课上教师疲于应付学生的各种问题,跟着学生的问题“跑”,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问题无头无序,甚至把数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都抛开了。
二、有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良策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动机
“问题往往是从各种情境中应运而生的”,所以,我们应细致研究教科书精心预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给学生设置诱因,激发他们积极探求新知的动机。
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笔者让学生随口报数,直接给出“是或不是”,同时让其他学生笔算进行验证,结果当学生报到很大的数时,笔者即刻答出了,学生的演算还没有结束。
使学生在“考”老师的现实情境中激发了好奇心,迫使他们积极动脑提出问题: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会不会是像2和5的倍数特征那样只看“个位”上的数?这样,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主动质疑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有效指导学生方法,让他们明确质疑的方向
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都是从数学问题开始的。
要使学生成为问题发现者、提出者和解决者,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教科书中的知识结构和联系,在关键处做好提问的示范,潜移默化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他们后续学习进行迁移、学会质疑奠定基础。
如教学《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问题:这种类型的计算有什么特征?商是怎么定位的?列竖式计算的步骤是什么?怎么检验?等等。
为学生后面学习除数不是整十的两位数除法的质疑活动提供范例,使他们明确怎么质疑及其方向。
通过这样的指导和示范,学生就能逐步学会质疑,同时也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敢于对知识进行质疑。
(三)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正迁移,使其独立尝试质疑
在学生明白和掌握了数学质疑的方向后,知识内在结构的学习又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此刻我们让学生做独立的质疑尝试。
由于学生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我们应多多鼓励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进行质疑的尝试,激励优等生提出富有含金量的质疑。
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对照“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质疑方法,进行类比迁移,并做好引发学生讨论的工作,也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进行筛选,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质疑进行解疑释惑。
就这样训练学生的质疑,使他们渐渐摆脱教师的“束缚”,促进他们质疑水平的发展。
(四)有效把握火候,有序组织学生进行辨疑
组织学生“辨疑”是他们质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火候”,在学生获得必要的解题方法后,我们可以反问学生,激发他们去辨疑。
如“某某同学的想法、说法和做法,你认为对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意见?”“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或更简洁的方法吗?”等等,再让双方进行讨论、交流或辨疑,让学生们在正反或差异之间的辨疑中理清和理解数学概念、探求数学规律,发展质疑能力。
在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消除循规蹈矩、人说什么我就讲什么、随大流的不良思维习惯,促使他们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各抒己见的良好学风。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多种策略,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时空和氛围,并持之以恒,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定能得到理想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李桂芳.浅议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育创新学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