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名词解释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P69

实践是人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一,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第三,实践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2、实践的主体及其属性P75

主体是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现实的人。主体的自然属性,指主体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有机体,是一个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具有生命力和自然力,具备维持和延续生命的自然需求。主体的意识属性,指主体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有理想的存在物,具有思维能力。主体的社会属性,指主体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从事着实践活动,是个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性。

3、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重点)P79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构建和被构建的关系。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指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指客体对主体的美感关系,即客体引起主体情感的愉悦。

4、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重点)P10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范畴是一个涵盖全部社会生活及其过程的范畴。首先,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的整体系统,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第二,社会是一个有基础的系统。第三,社会是一种“经常处于变化着的”有机系统。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P10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担当者。其次,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再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6、阶级(重点) P1 08

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简答

1、人的异化(重点) P41

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异化理论,把人的本质的异化同社会实践活动、生产活动联系在~起创立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制度雇佣劳动现实状况的考察和研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劳动异化的问题: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2、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P84

首先,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人是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的,创造了人之为人的一切本质特性;其次,实践是形成人类的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四,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的内容P108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即生产资料归

谁占有、由谁支配的问题,它是在人对物的关系上表现出来的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3、社会意识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是什么(重点) P11l

社会意识结构根源于社会经济结构,但它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首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意识结构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其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某_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平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但是,这种不平衡性也是相对的。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第五,社会意识结构对社会经济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它首先理解为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实践关系是人与世界的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确立了自己特有的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考察现实世界的新视野。由此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不同于以往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观。

l、(1)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观点和看法。自然观既是一般哲学世界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建造了属人的世界,从而使世界二重化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又具有内在联系。一方面,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另一方面,天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并在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中延续了自己的存在。

(2)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马克思发现了物质生产资料的决定性作用,刨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充分肯定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实践是形成人类的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征。人们为了从事实践活动,不仅要反映事物的现象,还必须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客观世界中,现象和本质是浑然一体的,人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在实践的科学抽象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人们为了从事实践活动,不仅必须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还必须基于这种认识,塑造出符合主体需要的理想客体,这更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人的认识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它不仅能反映出对象的本来如此的状态,而且能够反映出对象对于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所应当具有的形态。

2、(1)自然客观实在性和先在性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及其对人的优先地位,是一切唯物主义学说的共同特征。

自然对于人的优先地位,一方面指自然界在逻辑上对人的先在性,同时也指自然界对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的前提性和制约性。人类周围的自然构成了实践主体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前提;自然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