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过秦论
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第四单元文言文(2)16《过秦论》 (共12张PPT)
以文印文(仿写)
↓ 以文释文(扩写)
太常过秦:
春秋之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金玉良言,纵
横捭阖,高谈阔论,挥斥八极。儒家仁义中庸,墨
家王道兼爱,道家逍遥无为。胡为乎而弃邪?天下
初定,视孔孟之道为下品,老庄之学为糟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韩
非为尊。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
政治
丞相过秦:
孝公在位,商君佐之。五世掌国,承故业, 沿遗策,则秦盛而六国衰。始皇践祚,骄奢淫逸, 薄情寡恩。宾客豪杰,莫不散之杀之;名城要地, 莫不拆之隳之;天下之兵,莫不收之毁之;金银 美人,莫不藏之享之;先王之道,莫不改之废之。 筑阿房,黔首苦,修长城,孟女哭。烽火凶年, 析骨而炊,易子而食,掘地三尺寻茅根。横征暴 敛,倚迭(叠)如山,宫内珍器重宝,罗绮锦缎, 宫外饿殍饥隶,涕泗(哀嚎)震天。诛九州之豪 杰,敛八荒之财用。秦暴虐之至而仁义不施,水
法律
廷尉过秦:
始皇尊法家,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严刑 峻法,鞭笞天下。误期当斩,步过六尺者有罚,凡 不轨者,皆连坐诛族。道路以目,民心离散,国岌 岌可危也。且刑罚不均,权贵犯法则(大过可)豁 免,黔首有(小)罪辄获刑,又何苛求民之信法守 法?车裂、汤镬、枭首、弃市之属,累累不可计。 陈涉揭竿而起,天下云合响应。锄耙抗金戈,九死 而无悔。反苛法,诛暴秦,故民反秦亡,理固宜然。
粕,奉韩非为尊。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
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始皇伐三山
之木,焚四宇之书,劳八方百姓,诛九州之儒。
坑灰随风满咸阳,天地变色;
儒生恸哭动函关,草木同悲。
文化
廷尉过秦:
始皇尊法家,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严刑 峻法,鞭笞天下。误期当斩,步过六尺者有罚,凡 不轨者,皆连坐诛族。道路以目,民心离散,国岌 岌可危也。且刑罚不均,权贵犯法则豁免,黔首有 罪辄获刑,又何苛求民之信法守法?车裂、汤镬、 枭首、弃市之属,累累不可计。陈涉揭竿而起,诸 多应和。锄耙抗金戈,九死而无悔。反苛法,诛暴 秦,故民反,必然,秦亡,必然。
过秦论-文言文翻译-古文解析
过秦论|文言文翻译|古文解析秦孝公占据殽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关隘),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
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
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辈的旧业,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向南占领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一带,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
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想方法削弱秦国,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志士能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
在这个时期,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既聪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谋士,共同约为合纵,离散了秦国的连横,聚集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力量。
于是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班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一类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一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凭着十倍大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直逼函谷关去进攻秦国。
秦国人敞开关口迎敌,九国的军队,徘徊着不敢前进。
秦国没有耕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十分困窘了。
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赔秦国。
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队,使无数尸体横卧,流淌的血可以使盾牌漂浮起来;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
因而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前来朝拜。
传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很短,国家没有大事。
到了秦始皇,发扬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像挥动长鞭赶马那样来驾御天下,吞并了西周、东周,灭掉了诸侯国,登上了尊贵的皇位而统治全中国,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1 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的“”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2《过秦论》中贾谊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句子是:“。
”3《过秦论》一文中“”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 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秦国毫不费力取得了西河之地,得益于“”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为以后秦王扫六合、吞八荒奠定了基础。
5 陈涉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并不是因为陈涉地位超然。
对于陈涉的身份,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交代的很清楚:“”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却能天下响应,只因为天下苦秦久矣。
6《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7 《过秦论》中,贾谊用“”摹写出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且在文末用“”揭示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8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并且“”,以此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9 《过秦论》中,贾谊用“”两句总结了秦王朝的愚民政策。
10 贾谊用”短短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高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11贾谊文采斐然,在《过秦论》中便用一组排比,“”形象概括了秦始皇仰仗武力征服天下诸侯,登上皇帝宝座,奴役天下百姓。
12 《过秦论》中秦始皇北却匈奴,焚书愚弄百姓,收缴天下的兵器,又派遣精兵强将把守要害,自认为江山永固的句子是:“。
13 (2021年新高考Ⅰ卷)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14《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15《过秦论》中,表明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从而起到震慑作用的句子是:“”。
16《过秦论》中,写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
17《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十分简陋的句子是:“”。
18《过秦论》中,写秦始皇采用愚民政策的句子是:“”。
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及注解素材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1),拥雍州之地(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4)。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5),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6)。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7)。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8),因遗策(9),南取汉中(10),西举巴、蜀(11),东据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2)。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13),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14),赵有平原(15),楚有春申(16),魏有信陵(17)。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18),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19),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20)。
秦无亡失矢遗镞之费(21),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制其弊,追亡逐北(2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3)。
因利乘便(24),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25),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26)六世之余烈(27),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28),履至尊而制六合(29),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0),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31),以为桂林、象郡(32);百越之君,俯首系颈(33),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34)而守藩篱(35),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36),以愚黔首(37)。
隳名城(38),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39),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40),因河为池(41),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文言文《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导语】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向,请你认识⾃⼰,好好爱⾃⼰。
再怎么羡慕别⼈的钱包,⾝份,地位。
那都不是⾃⼰的。
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地做⾃⼰,记住⾃⼰在糟糕也是⾃⼰,请善待⾃⼰。
为你整理了《⽂⾔⽂《过秦论》原⽂及翻译》,学习路上,为你加油! 【原⽂】 六国破灭,⾮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亏,破灭之道也。
或⽈:六国互丧,率①赂秦耶?⽈: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则获⾢,⼤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欲,诸侯之所⼤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之地。
⼦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如弃草芥。
今⽇割五城,明⽇割⼗城,然后得⼀⼣安寝。
起视四境,⽽秦兵⼜⾄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②矣。
⾄于*,理固宜然。
古⼈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薪不尽,⽕不灭。
③”此⾔得之。
齐⼈未尝赂秦,终④继五国迁(31)灭,何哉?与⑤嬴⽽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⑥丧,齐亦不免⑦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义⑧不赂秦。
是故(32)燕虽⼩国⽽后亡,斯⽤兵之效也。
⾄丹以荆卿为计,始(33)速⑨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败⽽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⑩,李牧连却之⑾。
洎⑿牧以谗⒀诛,邯郸为郡,惜其⽤武⽽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灭殆⒁尽之际,可谓智⼒⒂孤危,战败⽽亡,诚不得已。
向使⒃三国各爱其地,齐⼈勿附于秦,刺客不⾏,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⒄,当(tǎng)(34)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⒅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以事⒆秦之⼼礼⒇天下之奇才,并⼒西向,则吾恐秦⼈⾷之不得下咽(21)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22),⽽(23)为秦⼈积威之所劫,⽇削⽉割,以趋于亡(24)。
为(25)国者⽆使为积威之所劫(26)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27)秦,⽽犹有可以(28)不赂⽽胜之之势。
贾谊的《过秦论》原文译文注释_文言文
贾谊的《过秦论》原文译文注释_文言文贾谊《过秦论》原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贾谊《过秦论》翻译秦孝公凭据崤山和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关隘,又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固守疆土,暗中窥探东周王朝的虚实,怀有席卷天下、包举四方、囊括四海、吞并八荒之地的野心。
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规制度,鼓励农民种田和织布,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武器装备;对外推行连横政策,使诸侯之间互相争斗。
于是,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王继承祖上的事业,遵循既定的政策,向南兼并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在东面占据了肥沃的土地,割取了地势险要的州郡。
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
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高二语文过秦论课文原文及注释
高二语文过秦论课文原文及注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过秦论课文原文及注释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语文过秦论课文原文及注释》,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原文(上) 篇一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原文、注释、翻译
过秦论---贾谊《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有“西汉鸿文”之称,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创作背景: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
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
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在谈到写作目的时,贾谊说过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主张"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下篇)。
《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文章主旨:《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
语文必修Ⅳ粤教版第16课《过秦论》导学稿2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主备人:何延滨校对人:于忠滨审核人:王雪茜时间:2014年3月一、巧设迁移:二、目标解读: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习文段一,理解“固”、“修”、“务”等实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研讨——汇报展示——总结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固”的一词多义现象。
学习难点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练习翻译文段。
三、自主探究:(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其文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2、了解背景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
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3、学生课前自主准确认读(1)腴()轸()镞()笞()蒙恬()(2)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3)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4)蹑足行伍()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5)比权量力()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6)鉏耰棘矜()度()长絜大崤函()黔首()(7)锋镝()隳()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二)师生研读课文第一段,小组研讨解决以下知识: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势”)席卷天下(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内力法度(“在内部”)外连横(“在外面” )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2.重点词语解释务(从事、致力于)耕织君臣固(牢固)守修(修造)守战之具3、学生练习翻译第一段,理解内容(秦的崛起——孝公)(三)、知识延伸(一词多义现象)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一定、必)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本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四、内化提升崤函之固()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内力法度()外连横()斗诸侯()务耕织()君臣固守()修守战之具()五、总结质疑六、布置作业:整理第一段文言现象预习第二、三段《过秦论》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师版)主备人:何延滨校对人:于忠滨审核人:王雪茜时间:2014年3月一、巧设迁移二、解读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高中语文必修4第16课《过秦论》导学稿(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16《过秦论》【课题】《过秦论》(粤教版语文必修4第16课)【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基本阅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3、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1、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课时安排】4课时【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膏腴.()陈轸.()遗镞.()孝公既没.()鞭笞.()蒙恬.()藩.篱()俯首系.颈()召.滑()墨翟.()瓮牖..()()度长絜.大()劲.弩()朝.同列()一夫作难.()蹑足行.伍()2、解题“过秦”意思是“”,“过”是。
“论”,“过秦论”意为“”。
3、内容感知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记叙部分( 1-4段):写第一层:( 1-3段):写第二层:( 4段):写(二)议论部分( 5段):写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内容导读这篇课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_______ _________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全文脉络如下:孝公—————————————崛起兴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发展攻叙史实——兴亡过程始皇—————————————统一借古过秦论守讽今亡二世—————————————灭亡析原因——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二、资料助读1、贾谊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仅33岁。
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
文言文《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高二〔文言文《过秦论》原文及翻译〕【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①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②矣。
至于*,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③”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④继五国迁(31)灭,何哉?与⑤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⑥丧,齐亦不免⑦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⑧不赂秦。
是故(32)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33)速⑨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⑩,李牧连却之⑾。
洎⑿牧以谗⒀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⒁尽之际,可谓智力⒂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⒃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⒄,当(tǎng)(34)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⒅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⒆秦之心礼⒇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21)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22),而(23)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24)。
为(25)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26)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27)秦,而犹有可以(28)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29)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0),是又在六国下矣。
注释1.率:一律,一概。
2.判:确定,断定。
3.“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4.终:最后。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含答案
第16课过秦论本课话题——仁义一、从课本中积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这个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定要用“仁义”来治理国家,对待人民。
二、从生活中积累仁和义向来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作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它不仅是这千年的回音,也要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坚持仁义,做仁义之人,才能成就坦荡荡凛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华,社会才有桃源之和谐。
三、从历史中积累《吕氏春秋·有始览·听言》曰:“善不善本于义,不于爱。
”把“义”作为道德的根本原理,而且表示这种原理和“爱”即仁是不同的。
《礼记·丧服四制》曰:“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
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很明显,在古代一般思想者的心目中,“义”和“仁”的一个关键区别是,“仁”出于自然的感情,“义”为具有客观性的道理,两者都是道德意识与行动的重要基础。
一、作者简介最早的汉赋作者之一——贾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者之一。
洛阳人。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
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仅33岁。
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其政论散文主要有《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二、背景回放明前车之鉴《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
当时西汉王朝刚刚建立,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巩固已经取得的政权,不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
当时有许多政治家都思考和研究过这个问题,如陆贾、张释之、贾山等都曾著文陈述己见。
其中最著名的是贾谊的《过秦论》。
“过秦”,就是“言秦之过”,即“指责秦政之失”,从而提醒汉朝统治者以秦史为鉴。
粤教语文必修4课件: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政论家 文学家 西汉初期著名_________、________,最早的汉 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 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 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 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 贾长沙集 太傅。死时仅33岁。后人辑有《__________》, 另传有《新书》十卷。
2.资料链接
战国时代,各主要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而秦国 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最卓著,使秦国富强 起来。于是开始了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 争,并且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全国。旷日
持久的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秦始
皇统一天下之后,施用严刑苛法,实行专制统治。 秦始皇的暴政使人民忍无可忍,天下纷纷反抗
马鞭子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_________ . 策略 ②蒙故业,因遗策 _________ .
控制 (3)制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________ . 规制,格局 ④其制稍异于前 ___________ . ⑤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_______________ 制定,规定 .
制服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_______ . 统率 ②廉颇、赵奢之朋制 其兵 ________ .
四、词类活用 (1) 有 席 卷 天 下 , 包 举 宇 内 , 囊 括 四 海 之 意 . . . “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包、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样。 _________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 (2)外连衡而斗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使„„相斗。 __________________ (3)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使„„削弱。 ____________ (4)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动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使„„退却。 _____________
过秦论课下全部注释
过秦论下全部注释《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下篇原文: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
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
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
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
子婴立,遂不悟。
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
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
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昔者秦之先皇帝,为帝不明,失德于民,自下至庶人弗堪而忍也。
天下之士,皆以为然,然皆恶之。
非独一人之恶也,而世世而然之,以至于斯。
及至秦孝公,躬自率师,与诸侯之大夫盟于伊水之上,背之以灭诸侯,一匡天下,同为诸侯。
然后有嬴氏之号。
自此以往,天下之民,莫不诛讨秦以雪先君之耻,燔其社稷,灭其宗族。
然秦之暴也如此,而所以长世而盛者,以其法令与天下同一,刑罚信明,赏罚分明,众怨之所归也。
故虽暴戾,天下莫敢言者,以法制也。
自古及今,未尝有其变也。
注释:1.秦之先皇帝:指秦穆公或秦孝公之前的君王。
2.不明:指秦穆公或秦孝公之前的君王不明事理,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
3.失德于民:指秦穆公或秦孝公之前的君王失去了民心。
4.自下至庶人:指从上至下,从贵族到平民百姓都难以忍受。
5.天下之士:指当时的知识分子和有志于振兴天下的人。
6.皆以为然:指大多数人都认为当时秦国的君王失德。
7.然皆恶之:指大多数人都憎恶当时的秦国君王。
8.非独一人之恶也:指不只是一个人憎恶秦国君王,而是大多数人都是如此。
9.而世世而然之,以至于斯:指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一直持续到秦朝。
10.孝公:指秦孝公,秦国的第二位君王。
11.躬自率师:指亲自带领军队征战。
12.与诸侯之大夫盟于伊水之上:指秦孝公在伊水之上与其他诸侯的大夫进行盟约。
13.背之以灭诸侯:指在与其他诸侯达成盟约后,秦孝公背弃盟约,先后灭掉了六个国家。
14.一匡天下,同为诸侯:指秦国灭掉其他诸侯国后,将天下统一,所有的国家都变成了诸侯国。
15.嬴氏之号:指嬴政即秦始皇。
16.诛讨秦以雪先君之耻:指后来各国联合起来,起兵反秦,为先王报仇雪耻。
17.燔其社稷,灭其宗族:指灭掉秦朝的国家机器和皇室后裔。
18.法令与天下同一: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法律制度,是对全国人民的统一管理。
19.刑罚信明:指秦始皇制订的法律制度明确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罚。
20.赏罚分明:指秦始皇制订的法律制度不仅明确了犯罪者的惩罚,同时也明确了功臣的奖励。
第16练 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
第16练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1.(1)《过秦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
(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贾谊在《过秦论》中通过论述史实,得出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瓮、牖、氓、徙、报怨、施。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文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突显他政治上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注意的字,如“报”“弩”“何”“履”“敲”“笞”等。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派良将精兵驻守要害之地,控制天下。
最新16 过秦论(字词句式整理)
16 过秦论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你,你的2、孝公既没.、始皇既没.没:通“殁”,去世3、合从.缔交从:通“纵”4、相举.为一举:通“与”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7、百有余年有:通“又”8、锄櫌棘矜棘:通“戟”二、词类活用1、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2、崤函之固固:adj.→n.险要地势3、内立法度内:n.→状语,在国内4、外连衡而斗诸侯外:n.→状语,在国外斗:使动用法,使…争斗5、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南、西、东、北:n.→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6、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动用法,使……削弱7、约从离衡离:使动用法,使……离散8、追亡逐北北:v.→n.溃败的军队9、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动用法,使……退却10、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动用法,使……弯曲11、以愚黔首愚:使动用法,使……愚昧12、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动用法,使……变弱1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adj.→n.坚固的边防14、履至尊而制六合履:n.→v.登上15、瓮牗绳枢瓮、绳:n.→v.用水缸做、用绳子系16、天下云合而响应云、响:n.→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17、赢粮而景从景:n.→状语,像影子一样18、亡秦族亡:使动用法,使……灭亡19、且夫天下非小弱小、弱:adj.→v.变小变弱20、序八州而朝同列序:n.→v.统治朝:使动用法,使…朝拜三、古今异义1、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古义:平常人今义:中间介绍人2、山东豪杰山东古义:崤山以东的诸国今义:山东省3、奋六世之余烈烈古义:功业今义:猛烈4、以致天下之士以致古义:以:表目的,来今义:连词,表结果四、一词多义1、因:(1)因遗策动词,沿袭(2)因利乘便介词,趁着(3)因河为池介词,凭借2、以:(1)以致天下之士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2)尝以十倍之地以:介词,用、凭借(3)以六合为家以:介词,把2、制(1)……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制:统率(2)履至尊而制六合制:控制(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制服五、特殊句式1、余威震于殊俗状后→余威于殊俗震2、陈利兵而谁何宾前→陈利兵而何谁?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动句为天下笑者被动句5、非亢九国之师也省略句→非亢(于)九国之师也6、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6课过秦论 含答案
◆16 过秦论战国时期,狼烟四起,七雄并举,虎视天下。
素有“虎狼之国”之称的秦国地处西方却异军突起,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实力可谓强大。
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天下皇帝自嬴政始。
可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什么呢?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论韬晦在政治中,韬晦或自我掩饰,乃是一种防御性的自全之术。
韬晦之术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就是沉默。
沉默使别人无法得到探悉秘密的机会。
中策是施放烟幕,转移注意。
下策是散布谎言。
即故意设置假象,掩盖真相。
善于沉默者,常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人性使人只愿意把话向一个他认为能保守秘密的人倾诉,以求减轻自己心灵的负担。
因此可以说,善于沉默是获得他人隐秘的手段。
一个善于沉默的人,则显得更有尊严。
所以说,善于沉默是一种修养。
掩饰和作伪有时是必要的。
尤其在一个人对某事知情,却又不得不保持沉默的时候。
因为对一个知情者,关心的人一定会提出各种问题,设法诱使他开口。
即使他保持沉默,聪明人从这种沉默中也能窥见某些迹象。
所以说某些模棱两可之词,有时正是为了隐藏真相所不得不披上的一件罩衣。
作伪或说谎,那么我认为,即令它可能发挥某种作用,但总之,其恶果也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
一个骗子绝不是一个高明的人而是邪恶的人。
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说一点谎,但后来他就不得不说更多的谎,以便掩盖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
微感言:1.时难得而易失也。
——贾谊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贾谊3.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
——贾谊4.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
——贾谊5.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贾谊6.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贾谊一、作者视窗“才调无伦”的贾谊贾谊继承和发扬了荀子所倡导的“阳儒阴法”的政治传统,提出了立法制、明等级、礼法结合的治国主张。
他认为礼和法就好比芒刃和斤斧,礼侧重于教化,使人为善,以“防患于未然”;法侧重于惩罚,使人畏惧,以惩戒于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灭六国时间表
公元前230年灭韩; 公元前228年,攻邯郸,6年后灭赵;
公元前225年,决名河师水面灌对大面梁城,灭魏;
公元前223年,派王翦率军60万灭楚; 公元前222年,GU灭AN燕GZ;HOUBOYAN 公元前221年,灭齐。
写作背景
西汉初,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相争 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难以想象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名寂江师山面摇落对处,面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
七律۰咏贾谊
毛泽东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 GU少A年N倜G傥ZH廊O庙U才BO,Y壮A志N未酬事堪哀。
诸侯: 才 多、 地 广、 师 众—— 惨败:“ 请服”、“入朝 ”
第④段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④及(等到)至始皇,奋(发扬)六世之余烈(功业),振 (举起)长策(马鞭子)而御(驾驭,统治)宇内,吞二周而亡 (使……灭亡)诸侯,履( 名作动,踏)至尊而制六合(天下), 执敲扑(动作名,刑具)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 越之地,以(把)为( 设置)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 系颈,委命下吏。乃使(派遣)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的大破坏。土地荒名芜师,面人民对流面亡,人口减
少,经济凋敝,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
G UA N G Z H O U B OYA N
现实而主张“施行仁政”,给百姓以喘息 机会,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崤xiáo函 既没mò 合从zòng
隳huī名城 氓méng隶
销锋镝dí 瓮牖wèngyǒu绳枢shū
却( 使……退却 )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报仇)。
第④段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各学派的著作),以愚 (使……变得愚蠢)黔首( 百姓);隳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兵器),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 二,以弱( 使……削弱 )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 ( 凭借,依据)河为池( 护城)河,据亿丈之城,临不测 之渊以为固( 险固的地)势。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 臣( 可靠的大)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缉查盘)。问 天下已 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金城 (坚固的城池 )千里,子孙帝王(名作状,称帝称王)万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 属, 类。这些人)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 翟景、苏厉、乐毅之徒(这些人)通其意;吴起、孙膑、 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朋(这些人)制 其兵军( 队)。尝(曾经)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击)关 而攻秦。秦人开关延(迎击)敌,九国之师,逡巡(徘徊 ) 而不敢进。秦无亡(丢失 )矢遗(丢失)镞之费,而天下诸 侯已困(形作动,陷入困境)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 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困顿),追亡 (形作名,逃走的败兵)逐北( 溃败的军队 ),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 盾牌);因利乘便( 凭借有利的形势),宰割 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 包举四方、囊括四海、吞 并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秦崛起有哪些原因?根据内
当是(这)时也,商君佐之,内 容填空。
(对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使 ……相斗)诸侯。于是( 在这时)
人和:雄心壮志、君臣固守 对内国策:立法度,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
秦人拱手而(连词,表修饰 )取 对外国策:连衡而斗诸侯
西河之外。
第②③段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②孝公既(已经)没,惠文、武、昭襄蒙( 继承) 故业,因(沿袭)遗策,南(向南)取汉中,西举(攻取)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地势险要)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使……削弱 )秦,不爱(吝惜)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招纳 )天下之士,A合从 ( 通“纵”)缔交,相举( 通“与”,参与 )为一 。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 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 重士,B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 卫、中山之众。
后 王太因傅提。议改转任革政文治帝,宠名子遭权梁师贵怀面嫉王妒太对、傅面毁。谤梁,怀贬王为坠长马沙而
死,贾谊认为是自己失职,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
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
“屈贾”。
G UA N G Z H O U B OYA N
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 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 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名师面对面
贾
G UA N G Z H O U B OYA N
谊
“过”,名词作动词用,指出过失、
过错;“过秦”名,即师“面言对秦之面过”,指出
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 是论断事理,G它UA包N括GZ论H政OU、B论OY史AN等文字。
写作背景
名师面对面
G UA N G Z H O U B OYA N
名师面对面
蹑niè足 行háng伍 钩戟jí
度duó长絜xié大GUA比NG权ZH量OlUiBànOgY力AN
万乘shèng之势
第①段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
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合 作 探 究
有席(名作状,像席子一样 )卷 1.翻译。
天下,包(名作状,像包裹一样) 举宇内,囊( 名作状,像口袋一样)
哭泣情怀吊屈文。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梁王堕马寻常事,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何用哀伤付一生。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
贾谊 ——英年早逝的西汉初期儒家
西汉洛阳(现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
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召 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
③施(延续)及孝文王、庄襄王,享( 享有)国之日浅, 国家无事。
合作探究
1.翻译。 A. 采取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B. 相约为合纵,击破秦国的连衡策略。离,使离散。 2.秦是怎样扩张的?此时其他诸侯国的强大表现在哪些 方面?根据内容填空。 秦:南取、西 举 、东割 、北 收 ——宰割 天下,分裂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