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新教材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有12个单元,内容涉及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问题解决等方面。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运算速度慢、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册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教材、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三单元《平行和相交》;第四单元《运算律》。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认识、整数的读法、整数的写法、整数的组成和整数的运用等。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角的计算和角的运用等。
第三单元《平行和相交》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线的认识、垂直线的性质和图形的密铺等。
第四单元《运算律》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乘法分配律和简便运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安排1. 教学时间:本册教材共计36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每周安排4课时,共计9周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册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4.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K12学习】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设计教案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1.笔算:48÷4: 65÷6: 93÷3=2.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教学新课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板书:60÷20)2.学习口算方法。
(1)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2)组织同学们分组交流口算的方法。
(3)组织交流、汇报讨论的情况。
(结合回答,适当板书)(4)小结:计算60÷20时可以乘法20X3=60,想到60÷20=3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
3.练习“想想做做”第士题。
(1)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韵口算。
4.学习笔算方法。
(1)启发思考: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2)试一试,指名两人板演。
(3)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回答:“3”表示是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o)(4)投有做对或没有做完的同学找一找失误的原因,将错误更正来。
(5)练习:用竖式计算80÷40。
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商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5.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96÷XX0÷30。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说说笔算过程,提问:第1题商4写在哪千位上?为什么?(4)提问:第:1题计算时与上面例题有何不同?(有余数)追问: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5)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呢?怎样验算?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1. 分数的读写方法2. 分数的大小比较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2.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分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第二单元:认识小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1. 小数的读写方法2. 小数的大小比较3.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含义。
2. 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小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第三单元:整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含义,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 整数乘法的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整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整数乘法的含义。
2. 讲解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整数乘法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 讲解整数乘法的应用,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整数乘法的应用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四单元: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钟表的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系统研究和理解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所有单元和课时。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等内容。
单元1:认识数的大小和顺序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和顺序,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单元2:数的认识与数的加法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单元3:用竖式算加法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算加法,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一步进位加法的问题。
单元4:用竖式算减法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算减法,掌握退位减法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一步退位减法的问题。
单元5:乘法的认识与口诀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乘法,学会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乘法运算。
单元6:三位数的认识与比较大小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三位数,学会比较三位数的大小,掌握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单元7:用竖式算两位数的乘一位数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算两位数的乘一位数,掌握竖式乘法的运算方法。
单元8:用竖式算两位数的除一位数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算两位数的除一位数,掌握竖式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针对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和明确,设计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趣味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小组讨论、游戏、实践等形式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研究成效。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我们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知识点和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会进行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3.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 学习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掌握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第二单元:分数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1. 认识和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 学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统计1. 学习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2. 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的表现。
3.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计划(此处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几何图形模型等。
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配套K12】四上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四上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
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
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附录混合运算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混合运算。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数学广角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
2.教学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3.学生准备:学生已掌握三年级数学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分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决,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
教案一:认识数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认识数的概念。
-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0-100的数字。
- 学生能够将数字与实际物品进行对应。
教学准备
- 数字卡片0-100
- 实际物品,如纸张、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字,并询问学生他们认识哪些数字。
2.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0: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逐个让学生读出数字,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
3. 数字与实际物品对应: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物品,如纸张、铅笔等,然后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来对应实际物品的数量。
4. 练: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用纸和笔书写出对应的数字。
5.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数字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物品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下节课可以通过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小初高学习]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新教材苏教版)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新教材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科目数学年级四教者课题认识升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教具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1升的量杯,大小相同的几个纸杯。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复备一、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
板书课题:认识升。
二、认识容量.观察比较。
出示两个大小明星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
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水少一些。
引出概念容量。
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冷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演示:把其中的一个装满液体,倒入另一个冷水壶。
提问:你发现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你是怎么想的?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吗?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2.引发需要。
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冷水壶,指出各组冷水壶的大小相同。
提问:你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容量?启发学生用纸杯量一量,看看能盛多少杯。
学生动手测量,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高邮市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纸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复备提问:同样大的冷水壶,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各小组倒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说明: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数和数量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组成:100以内的数按照数位顺序排列,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数量。
2. 加减法运算:加法是将两个数的数量合并,减法是取出一部分数量。
3. 应用题: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的数量。
2. 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
2. 学会用工具画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
2. 画图工具的使用: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画图。
3. 图形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
教学步骤1. 认识基本几何图形: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几何图形。
2. 学习画图工具的使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画图。
3. 观察和操作图形: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
第三单元:计量单位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的计量单位,如米、厘米、千克、克等。
2. 学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计量单位:米、厘米、千克、克等。
2. 单位换算:学会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应用题: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认识基本计量单位: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计量单位。
2. 学习单位换算: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问题。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新教材)【高效课堂模式】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22~2022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的周期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运动与身体变化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可能性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升和毫升课题:认识容量和升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1.出示两个茶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容量)2.明确学习内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量。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预设17分钟)1.进一步探究容量。
自主学习导学单1:(时间:8分钟)(1)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
(2)想想看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3)思考怎样量出水壶的容量,再按自己的想法量一量。
提问:你发现哪个水壶的容量大,哪个水壶的容量小?你是怎样想的?演示:把其中一个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水壶。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理解: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容量的单位“升”自主学习导学单2:(时间:6分钟)(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容器里盛的分别是什么,各有多少,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3)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4)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5)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探究、发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1)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
(2)小数的认识、读、写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和计算。
2. 图形与几何(1)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和性质。
(2)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
(4)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5)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3. 测量(1)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
(2)单位之间的换算。
4. 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2)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概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一、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四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教案包括四年级上册所有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比较、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长度和质量的测量、图形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等。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三、教学步骤和教学重点1. 数的认识与比较教学步骤:- 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比较不同的数。
-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直观感知和比较能力。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教学步骤:-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教授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的能力。
3. 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教学步骤:- 教授长度和质量的基本单位。
-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尺子和天平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和质量测量的能力。
4. 图形的认识教学步骤:-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简单的图形。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绘制能力。
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步骤:- 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
- 教授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分数的初步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课堂练、小组合作和个别测试等方式进行。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四年级上册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2. 数的比较和排序: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3. 数的运算: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法则;4. 数的应用:学习数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 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3.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能力,采用差异化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2. 新知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 知识讲解:对新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4. 练习巩固:通过各种练习题和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2. 课堂练习评价:通过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情况;4. 测验评价:通过定期的测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2. 教具:数学教具、计算器、白板等;3.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视频等。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 及时总结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和改进;3. 不断学习和更新数学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新教材苏教版)【DOC范文整理】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新教材苏教版)科目数学年级四教者课题认识升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教具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1升的量杯,大小相同的几个纸杯。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复备一、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
板书课题:认识升。
二、认识容量观察比较。
出示两个大小明星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
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水少一些。
引出概念容量。
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冷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演示:把其中的一个装满液体,倒入另一个冷水壶。
提问:你发现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你是怎么想的?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吗?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引发需要。
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冷水壶,指出各组冷水壶的大小相同。
提问:你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容量?启发学生用纸杯量一量,看看能盛多少杯。
学生动手测量,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高邮市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纸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复备提问:同样大的冷水壶,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各小组倒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说明: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三、认识容量单位“升”引入“升”。
出示例2的情境图,提问:观察这里的一幅图,想一想这些瓶、罐或桶分别是用来装什么的?水、油、饮料等物体都是液体,计量这些液体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引出升L。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新教材苏教版)
XX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新教材苏教版)单元升和毫升课时: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XXXX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册教学设计
XXXX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册教学设计学生的情况分析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考试来看,学生没有足够的双基计算知识。
在计算方面,学生们差异很大。
大多数学生可以脱口而出他们的口头计算。
然而,由于一些学生的乘除知识较差,口语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直接受到影响,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的差距很大。
对于一些计算问题,一些学生的计算速度需要大大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需要培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高这给这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2。
教材分析:新修订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升和毫升;两位或三位除以两位★简单句点;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柱状图(1) ●锻炼和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初等算术;垂直线和平行线是如何滚动的?组织和审查;附录混合了这九个单元在数字和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二位数或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初等算术和附录混合运算本书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将使学生学会用更大的数字来表达和交流,在更大的范围内掌握计算技能,并进一步发展数字感;另一方面,通过对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系统地梳理和整合了数概念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
这将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小数、分数以及小数和分数的四种运算铺平道路。
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本教材安排观察对象;垂直线和平行线是本书的主要教学内容。
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我们可以获得探究学习的经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柱状图(1)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学会理解这两个统计图,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学的概念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一方面,教科书使用乘法和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活动,初步理解数学思维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优化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新
教材苏教版)
科目数学年级四教者
课题认识升课时1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教具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1升的量杯,大小相同的几个纸杯。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个人复备
一、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
板书课题:认识升。
二、认识容量
观察比较。
出示两个大小明星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
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水少一些。
引出概念容量。
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冷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演示:把其中的一个装满液体,倒入另一个冷水壶。
提问:你发现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你是怎么想的?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吗?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引发需要。
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冷水壶,指出各组冷水壶的大小相同。
提问:你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容量?
启发学生用纸杯量一量,看看能盛多少杯。
学生动手测量,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高邮市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纸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个人复备
提问:同样大的冷水壶,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各小组倒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说明: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三、认识容量单位“升”
引入“升”。
出示例2的情境图,提问:观察这里的一幅图,想一想这些瓶、罐或桶分别是用来装什么的?水、油、饮料等物体都是液体,计量这些液体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引出升L。
认识1升。
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线表示的含义。
再演示:在量杯里装1升水,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
交流发现。
教学“试一试”。
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把1升水倒入这样的纸杯中,大约能倒几杯。
指名演示把1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估计对不对。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题。
“练习一”第1题。
“练习二”第2、3题。
五、课堂小结
高邮市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纸
总第页本课时共页第页
科目数学年级四教者
课题认识毫升课时1
教学目标1.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教具准备学具:一些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
教具:滴管、量杯、同样大的纸杯。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个人复备
一、复习
提问:计量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观察带来的一些饮料瓶,它们的容量有1升吗?它们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指出: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板书课题。
二、认识1毫升
感知1毫升有多少。
活动: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1毫升的感受,再出示一个标有刻度的滴管,交给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然后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并滴一滴、数一数1毫升大约有多少滴。
完成“试一试”
先估计再通过操作加以检验。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口答后找一找类似的容器,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指导:先让学生用量杯倒出50毫升水,再看看题中的3个容器,分别估一估把50毫升水倒进容器里水面大约在什么位置,然后再组织操作和交流。
三、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学习例4
操作:拿出2个500毫升的量杯,分别往量杯里倒入500毫升的水,再出示1升的量杯。
思考:两杯500毫升的水一共有多少,如果把这2杯水全部倒入1升的量杯里,结果会怎样。
演示、交流,得出:1升=1000毫升。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填写,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高邮市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纸
总第页本课时共页第页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个人复备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4、5、6题。
完成后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课外小知识:
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算合适呢?根据科学实验,成人每天要喝1500毫升-XX毫升水,儿童为500毫升-1000毫升。
如果一次饮水量过多,超过1天的量,就会伤身体。
因此,口渴时,千万不可一次“喝个够”,要少喝、多喝几次才好。
如果遇到需要大量饮水的情况,请你注意:1、每次少喝,每天可以增加次数。
2、慢慢喝,不要喝得太急。
3、用吸管喝
高邮市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纸
总第页本课时共页第页
科目数学年级四教者
课题升和毫升练习课课时2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能将升和毫升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能将升和毫升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具准备量杯、学生每人一个1升或以上的容量的饮料瓶
教
学
过
程集体备课个人复备
一、深化认识升和毫升
练习一第7题
判断这些容器的容量用什么作单位合适。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练习一第8题
联系看过的、用过的一些容器,说说1升有多少,1毫升有多少。
比一比、想一想、选一选、填一填,再组织交流。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
练习一第9题
观察量杯里水的高度,认读液面所对应刻度的方法:眼睛要平视,看清液面对准的是哪个刻度。
先估计这4个量杯里的水合起来会不会超过1升,再通过计算检验。
练习一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三、实际应用
练习一第11题
理解题意,弄清每次的服药量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范围,计算是否够3天的服药量时应该选择最大值,这样可以确保所有不同情况的患者都能适用。
列式解答,说说是怎样计算3天的服药量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算一算,如果按每次服药量的下限计算,这瓶止咳糖浆够一个5岁儿童服用多长时间。
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
练习一第12题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再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