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分配制度看我国工资制度

合集下载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收入差距的实例,出现在统计数据里,呈现在日常生活中。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此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所谓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借要素所有权,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中基本的收入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二、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一)差距拉大,贫富分化。

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出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差距在不断地拉大。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9,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二)财产集中度越来越强,居民家庭财产差别越来越大。

在中国的行业之中,房地产、矿产、证券行业成为暴力行业,财产越来越集中到了少数富人的手中。

(三)收入结构不合理。

虽然,社会财富集中到了房地产、矿产、证券这种暴利行业之中,但是我国的收入结构却呈现出了一种“倒丁字型”——高收入到中等收入阶层的分布形成一条竖线,而低收入阶层下面是一条长横线。

(四)收入分配不规范。

1.工资支付不规范,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象。

2.工资提取不规范,实行工效挂钩企业的计划外,基数外提取工资的现象较普遍。

3.部分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超过工资总额4%的标准进入,变相提高收入。

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务消费”随意性太强,缺乏合理有度的约束。

5.整体收入结构仍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①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

收入分配管理制度

收入分配管理制度

收入分配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管理制度,是指国家根据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的不同需求和贡献,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进行的收入分配和调节。

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增加消费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收入分配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说明。

一、收入分配制度的意义与目标收入分配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增加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实施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收入分配政策的主要内容1. 工资福利待遇制度工资福利待遇制度是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市场,改善工人待遇,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水平。

2.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调节不同收入群体的负担,实现收入再分配。

例如,对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的个人所得税,对低收入者减免或减少税收负担,以缩小收入差距。

3. 教育与培训制度教育与培训制度是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子女获取良好的教育资源,使其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改善收入水平。

4. 发展产业与促进就业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是收入分配管理的关键环节。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来源。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扶持政策,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收入分配管理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收入不平等现象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特别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突出。

其次是制度不完善,税收政策和福利待遇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ppt课件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ppt课件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社会保障 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所有制 交换制度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预习提纲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1)共享发展: (2)效率与公平: 2、措施 (1)根本措施: (2)制度保障: (3)两个同步: (4)初次分配: (5)再分配: (6)第三次分配: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1)李佳琦事件和社会各界人群自曝出的工作情况及收入,反映了当前我国 收入分配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有何影响? (2)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探究分享三·跟着李佳琦看收入
问题: ①居民收入差距大, 低收入人群比重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低 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③劳动性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较低 ④财富积累、调节机制还不够完善
基本制度
环境

经济体制

背景




如何发展
如何分配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综合探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尺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内容摘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与特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四、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作用,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一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体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同时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3.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减少贫富差距。

4.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积极借鉴国际经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按照劳动者在各行各业的贡献,合理确定收入水平,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创造活力。

2.保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高附加值产业和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4.强化税收调节作用,加强财政支持。

完善税收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等。

国家薪资管理制度

国家薪资管理制度

国家薪资管理制度一、薪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为维护劳动者权益薪资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益,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

建立合理的薪资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2.为促进经济发展薪资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方式之一,合理的薪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3.为维护社会稳定薪资分配不合理,容易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增加社会矛盾和冲突。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资管理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现行薪资管理制度的一般规定和存在的问题1.现行薪资管理制度的一般规定现行的薪资管理制度一般由国家制定薪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职业工资指导价等,同时建立了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工资保障等相关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2.存在的问题(1)薪资水平不合理目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薪资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水平偏低,部分高科技产业的薪资水平较高。

这种不合理的薪资水平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加大贫富差距。

(2)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力尽管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用人单位存在违法拖欠工资、不支付社会保险、模糊劳动合同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力。

(3)管理机构不健全薪资管理需要配套的监管和管理机构,但目前薪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对用人单位的薪资发放和社会保险缴纳等不够进一步的监督,导致一些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惩罚。

三、改革方向和建议1. 完善薪资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薪资管理法律法规的研究和修订,明确各个行业的薪资水平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细化薪资发放和社会保险缴纳的相关规定,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 提高劳动者知情权建立公平透明的薪资体系,让劳动者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薪资水平和发展前景,提升劳动者的知情权和谈判能力,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薪资报酬。

3. 加强薪资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的薪资管理监督机构,加大对用人单位的薪资发放和社会保险缴纳等相关行为的监督力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薪资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工资分配制度

工资分配制度

工资分配制度
指的是企业或组织对员工工资的分配方式和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一个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公平公正:工资分配应该基于员工的工作成果、贡献和能力,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不应该因为性别、种族、宗教或其他非工作相关因素而歧视员工。

2. 透明公开:工资分配制度应该明确、透明,并公开给所有员工。

员工应该知道薪资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及公司的薪资政策。

3. 奖惩机制:工资分配制度可以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产出。

例如,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奖金和晋升机会。

4. 薪酬结构:工资分配制度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薪酬结构,即不同岗位和职级的员工应该有不同的薪资水平。

薪资应该与岗位要求、工作责任和市场行情相匹配。

5. 公司经济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考量:工资分配制度应该考虑到公司的经济状况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在公司经济状况不佳时,可能需要适度降低工资或暂停一部分奖励计划,以保证公司的运转和发展。

6. 合理福利和福利待遇:工资分配制度不仅仅包括基本工资,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福利和福利待遇,如社保、医疗保险、生
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以及其他有利于员工发展和生活的福利待遇。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引言自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以来,社会公平的问题也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多年以来,社会公平问题一直是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能够继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而提到社会公平问题,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收入分配制度。

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存在,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

可以说,解决好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也就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了社会不公平的现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在这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外来的各种政治经济压力也随之而来,要迎接外来的挑战,首先就要保证国内的稳定,所以实现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而本文就收入分配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收入分配制度的概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形成原因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史1、改革开放前的历史2、改革开放后至今的改革过程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从农村方面来谈2、从城市方面来谈3、从事业单位来谈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贫富差距过大2、收入分配不公平3、收入分配格局失调五、对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提出的解决方法正文: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

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而按需分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种特殊的分配制度又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分配理论看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从分配理论看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劳动领取 等量 产品 ” 。马克思 分配 理论 的 中心 是剩余 价值 理论并
且 指 出 了 资 本 主 义 的 生 产 关 系 。 分 配 理 论 是 对 古 典 经 济 学 派 的 其
剩余 价值论 与 劳动 价值 论 的扬弃 。 马克思 认 为社会 总产 品 包括 C V+ 其 中的 C和 V与 分 配无 关 , + M, 真正 参 与分 配 的是 M 部 分 , 这 由资本 家 的主导地位 所决定 的 。 二 、 克 思 主 义 收 入 分 配 理 论 在 中 国 的 运 用 马
出 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性及其改革与创新的进程 。文章 吗 分析 了我国现行分 配制度的主要 内容以及产生的深层 问题,并利用西
方 学 派和 马 克思 主 义的 思 想剖析 我 国分 配制度 产 生 的原 因。 关 键 词 : 配 理 论 ; 劳 分 配 ;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 入 差 距 分 按 按 收
展 , 人 分配 的长期 变动轨 迹呈 “ 恶化 , 改进 ” 收 先 后 。而 且 他 还 认 为 发展 中国家 的收 人在 经济 发展 早期 比发达 国家 的发 展 后期 有更
主义为了追求社会公平 的实现 ,所以当时居 民的劳动收入很低而且 几乎平均。17 9 8至 1 8 9 4年 , 我国在农村实行分配制度改革 , 即实行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 这一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 了农民的积极性 。 将
会 公众心 理承受 能力 等 。 2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收 入 分 配 理 论 、 有关 分 配理 论 , 马克 思提 出 了社会 总 产 品 的分配 原 则 、 社会 主 义 社 会 按 劳 分 配 原 则 以及 生 产 决 定 分 配 原 则 , 力 的 批 判 了 拉 有 萨尔 机会 主义者 的分 配观 ,但 一定 程度 上还 有其 自己的局 限性 。 马克 思主 义的分 配理论 认为 生产关 系决 定分 配关 系 , 产资 料所 生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府和市场机制的调控,对国民收入进行合理分配的系统性安排。

收入分配制度在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收入来源既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也包括私营企业、个体户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盈利收入。

2. 两个基本经济制度并存:我国既存在计划经济,也存在市场经济,因此收入分配既受到国家计划的调控,也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3. 分配方式多样: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条件分配等多种形式,既考虑到个体的贡献程度,也考虑到个体的需求和价值。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 收入差距较大: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存在着城乡、区域、职业等差距扩大的问题。

2. 分配方式不合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着按权力分配、按关系分配等不合理现象,这种不正当的分配方式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其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还不够完善,对一些弱势群体的保障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朝着以下方向进行:1.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等方式,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全民参保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3. 调整收入分配方式:推动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逐步实现按贡献和按需求相统一,减少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提高分配公正性和合理性。

从工资制度变革的历史看调整分配体制

从工资制度变革的历史看调整分配体制

从工资制度变革的历史看调整分配体制从工资制度变革的历史看调整分配体制董志凯一、新中国公职人员工资制度的四次变迁新中国建立50年来公职人员的工资制度经历了四次变迁:(一)统一工资和供给标准,实施混和工资制度。

建国初期,由于以往各个根据地待遇很不一致;干部待遇实行供给制、包干制、薪金制和混和制等不同制度。

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与新中国建立后亟需集中统一管理不相适应。

1952年前后,规定以“工资分”作为全国统一的工资计算单位,1952年7月,国家将供给制工作人员的津贴标准和工资制工作人员工资标准都统一到29个等级。

(二)建立等级工资制度。

1955年7月,国务院正式作出决定,将供给包干制的人员按现行工资标准一律改为工资制待遇。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工资制度。

这次工资改革,国家机关为所谓“一条龙”形式的工资等级制度,由高到低分为30个等级;最高级为最低级工资的28倍。

工资标准由20元到560元,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全国依物价与生活水平分为11类地区,同一等级的工资标准,第11类比第1类高30%。

从1965年到1985年国家工资制度改革。

工资制度的实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1956年至1977年20年间全国职工总共升级4次,升级面累计只有90%左右,平均每名职工还不到一级。

此间我国以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增加298.9%,但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却降低了15.24%。

在1977至1985年的第二阶段8年中,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了61.1%,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实际增长了42.2%。

尽管如此,在总计29年中,国家工作人员平均7年才有一次升级机会,20年才能实际升一级,几乎切断了工资增长的途径。

(三)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1985年的工资改革使国家机关人员的平均工资1985年为1133元,1986年增长为1364元,增长了20.3%。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工资收入分配不均、社会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其中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就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展开说明。

一、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

首先,国家会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工资的投入,提高工资水平。

其次,国家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措施,确保企业合法获得盈利,并按照法定比例分配给员工。

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手段,调整工资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正与稳定。

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工资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扩大职工权益,是必要的一步。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国家应建立一套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职工收入不低于生活最低保障线。

此外,在多数情况下,最低工资标准应具有适应性,以考虑到行业、地区和经济收入水平等因素。

2、定期调整工资结构国家应定期调整职工工资结构,协调工资的内部结构和行业、地区的实际情况。

调整应公正、公平,确保工资分配体系的可持续性。

3、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保护职工权益。

通过建立权力强势的法律制度,保证劳资双方利益平衡,促进和谐劳资关系,有效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

三、推进企业发展企业是工资发放的主要主体,发展企业是提高职工工资的重要手段。

因此,国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企业发展:1、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政策扶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提高企业创新研究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2、强化市场竞争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值和经济效益。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相关行业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与透明度,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照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工资结构合理的员工聘用制度,保障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当前的分配制度下,个人收入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当前的分配制度下,个人收入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了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低于0。

3属于收入分配过分均等,在0。

3-0.4之间属于收入分配正常差异状态,高于0。

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0。

45则反映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

据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的0。

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进两年实际已超过0.5。

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已严重趋于两极化。

[1]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上。

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上,从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生存在农村的人口,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次要地位,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信息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再有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务工,使农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在城镇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户籍优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远低于城镇人口.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

5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

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里,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发展与改变,总体来说,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改革开放为分界点,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改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思想。

在传统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直接决定收入分配的体制。

从农村来看,由国家统一决定农产品的种类、数量、价格和购销等方面,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以生产队为单位,凭工分取得报酬。

从城市来看,国家统一调控城市职工的等级工资,职工的劳动报酬同样趋于平均,并不能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及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成果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所作出的改变主要是侧重效率兼顾公平。

1978—1992年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将“先富”与“后富”有机统一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允许部分地区、部分企业的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努力、合理经营,使之生活先好起来、先富起来,又要鼓励“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成为示范力量,通过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在分配政策的制定上,调节好“先富”与“后富”人们的收入差距,防止贫富悬殊,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1993--2004年这段时期的分配原则重点突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这一时期的分配政策强调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概念。

其中,初次分配是指存在于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总收益多少而进行的分配,通俗地说,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才能获得高回报,因此,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更主要遵循效率原则。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1]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1]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工资是员工的劳动所得,对于企业来说,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是管理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各个方面。

工资收入的组成工资收入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奖金等多个部分组成。

其中,基本工资是最稳定的部分,通常由企业按照员工的岗位、资历等条件确定,是员工的最低保障。

绩效工资则是员工的表现所决定的,一般通过考核等方式来确定。

津贴和奖金是根据员工特定的贡献给予的额外收入,例如年终奖、节假日福利等。

不同企业的工资收入组成可能不同,但一定要在合法、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

工资收入分配的原则工资收入分配的原则,一方面是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是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员工的工资收入是由劳动所得,应该与其付出的劳动成果相对应。

因此,绩效工资制度应该公正、透明,考核标准应该明确、公平。

此外,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例如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制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营收状况、利润水平等因素。

不能因为追求员工的满意度而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

此外,要注意到企业的员工构成、业务发展方向等因素,进行灵活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工资收入分配的方式工资收入分配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按照岗位、按照绩效、按照时间等。

这些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按照岗位工资按照岗位工资是最常见的一种工资收入分配方式。

它按照员工的职务、职称、工作性质、岗位级别等因素来确定工资收入水平。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结构清晰,公正透明,便于管理。

但是,相对来说工资增长率比较低,容易形成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按照绩效工资按照绩效工资是近年来逐渐被广泛采用的工资收入分配方式。

它通过考核、评价、奖励等方式来确定员工的绩效水平。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鼓励员工的创新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评价标准可能存在主观性,会带来不公平问题。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一工资收入分配的发展现状(一)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改革“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工作,不断加强收入分配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为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央企负责人薪酬、重点群体增收、公务员工资改革以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等改革目标。

同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提出“恶意欠薪罪”;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次修正案,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2011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社保领域的综合性法律《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

上述法律法规政策对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历次党代表会上首次明确实现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内容、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印发《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分工和提出具体要求。

国家工资标准

国家工资标准

国家工资标准国家工资标准是指国家规定的各个行业、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

国家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国家工资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劳动者生活水平的综合考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是劳动者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劳动者参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

国家工资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使得工资水平能够与生产力水平和劳动者生活水平相适应。

其次,国家工资标准的调整是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化的需要进行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劳动者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国家工资标准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同时,工资的调整也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避免因工资过高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就业和经济稳定。

再次,国家工资标准的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调整机制。

一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各地区、各行业严格执行国家工资标准,杜绝违法低工资现象的发生。

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国家工资标准的实施效果。

最后,国家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劳动者、企业和政府是国家工资标准制定和调整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形成共识后再进行具体的制定和调整工作,以确保国家工资标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总之,国家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综合各种因素,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和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建国后工资等级制度

建国后工资等级制度

建国后工资等级制度建国后工资等级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下,根据职工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能力等因素确定工资等级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旨在合理分配劳动报酬,激励职工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首先,建国后工资等级制度的核心原则是按照劳动的贡献确定工资水平。

根据职工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对工作进行分类,依据岗位的难易程度、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相应的工资等级。

这样的做法既能体现职工的劳动价值,也能激励职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建国后工资等级制度要求公平、公正。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种特点和工作内容,科学合理地划分工资等级,确保同等劳动、同等贡献的职工获得相同的工资待遇。

这种公平公正的工资分配制度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团结合作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另外,建国后工资等级制度注重岗位的职责与职权相匹配。

各级岗位的工资等级应根据职工的工作能力、学历和培训情况等因素相对应,确保岗位与工资的相对公平性。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激励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逐步提升自己的工资等级。

总的来说,建国后工资等级制度是我国在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工资分配制度。

这种制度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旨在合理分配劳动报酬,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工资等级制度的优势,不断完善制度,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下,职工的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简论人民公社初期的分配制度简

简论人民公社初期的分配制度简

简论人民公社初期的分配制度1958年,中国大地上兴起了「大跃进」狂澜,刮起了一阵「共产主义」的旋风。

这一年秋,人民公社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兴起。

人民公社一成立,就普遍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当时,供给制被作为「共产主义因素」而倍受赞扬。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因具有「共产主义萌芽」得以固守了四年之久。

但是,这一分配制度并没有引向人们走向共产主义,反而加剧了农村的困难局面。

一新的分配制度的出现随着1957年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的迅猛发展,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党内「左」倾思想明显抬头。

1957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毛泽东开始批评反冒进,提出要恢复多快好省、农业发展纲要和促进委员会。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后来简称《农业发展纲要》)。

其中要求五年内粮食产量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达到2,000斤,半个世纪内亩产达到2,000斤。

毛泽东认为,现在一人三亩地太多,将来每人只耍几分地耕种粮食就够了。

八届三中全会不但揭开了反冒进的序幕,也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1957年10月25日,《农业发展纲耍》公开发表。

同时,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将纲耍交给农民和全体人民讨论,要求通过讨论,在全民中「开展一次大辩论,目的在于认清方向,坚定信心,人人努力,改造中国」,农村讨论应放在冬季,「以便掀起一个生产高潮」1»两天后,《人民日报》发表《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纲领》的社论,「要求有关农业和农村各方面工作在十二年内都按照必要和可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

这是报刊上第一次以号召的形式出现「跃进」一词,正式吹响了农业「大跃进」的号角。

在1957年11月和12月,各省、市、自治区为了贯彻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继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形式,批判右倾保守,落实四十条,部署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

中国工资标准

中国工资标准

中国工资标准中国工资标准是指在中国境内规定的各种行业和岗位的工资水平。

工资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发展。

中国工资标准的制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时也受到市场供需关系、行业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国工资标准的制定是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的。

国家通过《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障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同时,国家还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因素,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其次,市场供需关系、行业发展水平等因素也会对工资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工资水平。

行业发展水平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行业工资标准的差异。

比如,一些高技能、高风险的行业可能会有更高的工资标准,而一些普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标准可能会相对较低。

另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工资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因此,不同地区的工资标准也会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工资标准会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提高,以适应当地的生活成本和消费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工资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既要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到市场供需关系、行业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公平的工资标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和劳动者也应该充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工资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争取获得更高的工资报酬。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工资标准的监督和调控,防止出现违法低于工资标准的情况,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中国工资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合理、公平的工资水平,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分配制度看我国工资制度
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有与其生产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分配。

而工资,是社会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方面,它是将社会分配以货币的形势表现,是经济的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的工资与资本主义的工资同是以货币为表现,但透过现象,我们发现二者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它们体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如果在公有制经济中工作,领得的工资报酬,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劳动报酬;如果你在私有制经济中工作,领得的工资报酬是劳动力的价值,是你出卖劳动力价值的收入。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是按劳分配。

它是指劳动者根据其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的。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

社会主义社会分配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举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资本利益而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

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实质是按资(本)分配。

它也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

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举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财团政党政治。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实际上,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

可见,它的工资实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而不断满足资本利益。

劳动是工人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资本家总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多的劳动已取得利润。

实际上,利润就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通俗的说就是工人所创造的价值与所得到工资间的差额。

可见,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配时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要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而社会主义社会总是平等、公平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对待劳资双方。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国家。

近年来的分配制度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商业全球化的影响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我国现在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结合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个人依据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获取相应的要素报酬。

其类似于资本主义的安公认的熟练程度进行工资的调配。

这就强调了坚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

我认为,之所以运用这种分配制度,其首要原因是,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其次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程度还不够高,单一的按劳分配不能够充分的激发劳动积极性,效率不够高;再次,我国已进入不可跨越的市场经济时期,它也就得发展不可躲避的私有制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为主私相辅的所有制以及对外开放政策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相统一的。

分析到这些,就不难理解我国现行的工资制度——既运用公有制,尽量的公平的分配工资收入,又兼顾效率,刺激劳动者的积极性。

但不论是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还是发展带有私有制色彩的分配制度,都有一个明确的落脚点,那就是为社会
主义制度建设服务。

即使如此,我国运用多种分配制度还是在工资这个层面上出现了种种的中国社会特有的矛盾。

拖欠农民工工资、贫富差距的增大、地域化工资标准的差异、严重的腐败,甚至出现令人尴尬的高薪养廉,这些都是两种分配制度都没有发展成熟所引起的。

要解决这些,需要靠的是制度的完善,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们也欣慰的看到,在这种制度下建立的工资制度的确已经给我国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带给了这个每前进一步都是尝试一种新法则的民族整体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