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4──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

合集下载

2020发热临床诊断方法(完整版)

2020发热临床诊断方法(完整版)

2020发热临床诊断方法(完整版)发热病人的一般状况和全身皮肤粘膜情况是体格检查的重点。

观察病人的面色、精神、是否有乏力、食欲不振等,可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

检查皮肤和粘膜有无皮疹、黄疸、紫癜、出血点等病征,有助于判断病因。

2.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热时淋巴结的检查可以判断病因。

触诊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压痛、质地硬或软等病征,可以了解淋巴结的病理情况。

3.心肺腹部检查心肺腹部是发热病人的常规检查部位,可以了解病人的呼吸、心跳、肝脾肿大等情况。

听诊肺部是否有干湿性啰音、心脏有无杂音、腹部有无压痛等病征,可以判断病因。

4.神经系统检查发热时神经系统的检查也很重要,可以了解病人的神经系统病变情况。

检查病人的意识、神经反射、肌力、感觉等病征,可以判断病因。

二、高热的常见原因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1℃的发热,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高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肺炎、败血症、脑膜炎、流行性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也是高热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都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常伴有发热等症状。

3.肿瘤肿瘤也是高热的原因之一,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常伴有进行性消瘦、贫血等症状,良性肿瘤则多无明显症状。

4.药物热一些药物也可以引起发热,称为药物热。

常见的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高热,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中毒等。

三、高热的诊断流程对于高热病人,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

具体流程如下:1.详细病史询问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发热的病程、热度及热型、伴随症状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

2.全面体格检查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一般状况、皮肤粘膜、淋巴结、心肺腹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因。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

·综述·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李刚 李儒贵 谭华炳发热是临床各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常见于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常常伴有发热,许多传染病以“热”命名。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临床各科,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科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差,病因诊断是临床常见的难题,而且引起发热的病因繁多,考验临床医师的知识面和耐心和综合分析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FUO的病因学也在发生变化。

近年来,国内外对FUO诊治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作一综述。

一、定义自Petersdorf和Beeson[1]提出FUO的诊断标准,1992年Kanzanjian和Petersdorf对其诊断标准进行修改,至1999年,我国将FUO 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数次高于38.3 ℃,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2]。

FUO虽然复杂,但诊治仍有规律可循,从发病原因上分析可以分为外源侵入和内源产生两种,外源产生的感染性疾病在FUO 的病因中占30%~75.4%[3-6],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达200多种[7];感染性疾病中约50%为传染病,提示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的诊治技能对诊治FUO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感染性疾病寻找病原体、筛选敏感药物、选用抗感染药物及剂量、疗程、合并用药、对耐药病原体处理、特殊部位感染处理、某些特殊感染(如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和耐药结核菌感染)处理、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患者基本情况,尤其是免疫功能状态判定等并不容易,FUO诊治水平反映了感染性疾病科医师的综合能力。

除外源侵入的感染性疾病外,内源产生的恶性肿瘤在FUO中所占比例达20%,因此,感染性疾病科医生还需掌握各种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方法,尤其要认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发展过程、特殊规律等;结缔组织病(风湿病)占FUO的10%左右,是感染性疾病科医师还应该掌握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发热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发热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发热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分析一、病因分析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范围,通常体温超过37.5℃即被认为是发热状态。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神经、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

本章节将对几种常见的发热原因进行分析。

1.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造成发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其中以细菌感染最常见。

细菌感染有许多种,如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等。

另外,病毒也是引起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之一。

病毒感染通常会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头痛、咳嗽、喉咙疼痛等。

此外,真菌、寄生虫等也有可能引起发热。

2.肿瘤性疾病肿瘤也是引起发热的一种原因。

肿瘤所引起的发热多为长期性发热,而且常常伴有其他的症状,如乏力、贫血、消瘦等。

其发病机制是癌细胞产生代谢产物,刺激机体对其作出反应,导致一系列的体征和症状。

3.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指的是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的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这些疾病所导致的发热通常为间歇性或长期性发热,体温往往超过38.5℃。

4.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以导致发热,如抗生素、抗癌药物、阿司匹林等。

发热通常在药物使用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

此种发热多是急性发热,点状出现不伴其他症状。

5.神经疾病神经疾病如克汀病、脑膜炎等也是引起发热的原因之一。

此种发热常常为急性发热,伴随其他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等。

另外还有些神经性疾病在病程晚期也是可以引起低热或中度热。

6.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指的是机体产生代谢障碍的疾病。

如甲亢、糖尿病等疾病均可引起发热。

这类发热通常为间歇性或长期性发热,伴随其他症状如多饮、多尿等。

二、治疗方法分析发热是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及时进行发热的治疗对预防疾病的继续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下面将对发热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控制病因由于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所以要针对性地控制病因。

如细菌感染的发热应该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肿瘤性疾病则需要进行化疗等。

发热诊断标准

发热诊断标准

发热诊断标准
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界病原体时的一种常见反应。

诊断发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常用的发热诊断标准:
1. 腋下体温超过37.5℃或口腔温度超过37.8℃被认为是有发热的表现。

2. 根据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发热和慢性发热。

急性发热通常指持续不超过2周,而慢性发热则指高热持续超过2周。

3. 发热的程度、频率、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和体征也是判断热源的重要依据。

例如,高热(体温超过39℃)、周期性发热、夜间盗汗、关节痛、皮肤疹等与疟疾有关;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与肺部感染或结核病有关;腹部疼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消化道感染或炎症有关。

4.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或确认某些疾病的存在。

例如,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感染程度;C反应蛋白和血沉则可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血培养、尿培养等可以检测出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

总之,发热作为一种常见临床表现,既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也是不同疾病特有的症状。

因此,对于发热患者的诊断需要全面分析病情,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因素进行诊断。

发烧诊断详述

发烧诊断详述

发烧诊断详述*导读:发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1、发热很少是单一病理过程,肿瘤与结缔组织病在发热过程中可夹杂感染因素,致使临床表现复杂,但绝大多数根据临床特点与全面检查后仍可明确诊断。

了解原因不明发热病因分布的频率,有助于提供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

根据热程、热型与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发热(热程小于2周)、长期发热(热程超过2周,且多次体温在38℃以上)、和反复发热(周期热)。

一般认为急性发热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肿瘤、血管-结缔组织病。

这三类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

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发热中占多数,以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脓肿、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为多见,结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结核远多于肺结核。

恶性肿瘤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依次为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和各种实质性肿瘤,在原因不明发热中所占比例较既往增高。

2、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原则是对临床资料要综合分析判断,热程长短对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感染性疾病热程相对为最短。

如热程短,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则以肿瘤为多见。

热程长,无中毒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者,则有利于血管-结缔组织病的诊断。

在原因不明发热诊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重视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据此做进一步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意义。

3、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资料),认真系统地体格检查非常重要。

如起病缓急,发热期限与体温的高度和变化。

有认为畏寒多数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约2/3也有畏寒,说明畏寒并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

但有明显寒战则常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肺炎双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疟疾、输血或输液反应等。

在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则少见。

一般不见于风湿热。

发热同时常伴有头昏、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无鉴别诊断意义。

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状,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

[不明原因发热] 不明原因发烧是癌症先

[不明原因发热] 不明原因发烧是癌症先

[不明原因发热] 不明原因发烧是癌症先不明缘由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

FUO的定义; 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大多沿用1961年Petersderf和Beeson提出的定义,即发热3周以上,体温(肛温)>38.3℃,入院后1周仍无法明确诊断者。

定义3周以上是为了排解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规定1周以上住院时间是为了保证能完成相应的各项检查。

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研讨会将FUO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38.5℃,经具体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试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发热的病理生理(一)体温的调整:机体具有两种掌握体温的系统,一是所谓行为调整,一是自身调整(即反馈调整系统)。

前者是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实现,其调整机构包括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整中枢。

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兴奋时散热增艰?和冷觉感受器(兴奋时产热增艰?;体温调整中枢在下丘脑,目前生理学上多采纳调定点的学说来解释体温调整中枢对体温调整的功能活动。

(二)致热原与发热的机制据现有的资料表明,除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甲状腺危象)、猛烈酝动、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等状况导致的产热过多,或因广泛皮肤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所致的散热障碍造成的发热以及功能性低热外,其余缘由所致的发热皆可能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整中枢有关。

致热原(pyrogens)是一类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特别上升的物质的总称,微量物质即可引起发热。

目前已知的致热原可概括为两类:1、外源性致热原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原胆脘醇酮,又名尿睾酮),炎症的某些内源性因子、尿酸结晶、博来霉素等,这一类致热原,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故不能直接进入下丘脑作用于体温中枢,而是通过宿主的细胞产生所谓内源性致热原再作用于体温调整中枢,引起发热。

发热原因待查诊断思路

发热原因待查诊断思路

发热原因待查诊断思路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或内部异常情况的一种生理反应。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体温范围介于36.1℃和37.2℃之间,超过此范围即可被视为发热。

当出现发热症状时,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可能的发热原因。

以下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发热诊断思路。

1.全面了解病史:首先,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特殊暴露风险、用药史、旅行史等信息,以排除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潜在原因。

2.体格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包括检查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淋巴结肿大、皮肤疹和其他特殊体征等,以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病理变化。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等)、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关键的信息。

特定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的特异性检测(如血液培养、病毒检测、抗体测定等)也可能需要进行。

4.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需要,可以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

5.其他特异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免疫学检测、基因检测等,以排除或确定潜在疾病。

基于上述诊断思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热病因:1.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病毒感染(如流感、登革热等)、真菌感染等。

2.免疫系统相关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相关疾病等。

4.恶性肿瘤:一些肿瘤,特别是血液系统肿瘤,常伴有发热。

5.药物反应:一些药物使用可能导致发热,例如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等。

6.结缔组织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

在对患者进行发热原因的待查诊断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逐步缩小可能的病因范围,进一步进行特异性检查以确定最终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发热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可能有多种潜在原因,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其他临床表现,以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从而确定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发热的鉴别诊断

发热的鉴别诊断

发热的鉴别诊断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反应,但它也可能是疾病的一种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发热的情况,而正确判断发热的原因对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发热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发热。

一、基本检查1. 体温测量:检查发热的第一步是测量体温。

体温可以通过口腔、腋窝或直肠等部位测量。

正常体温的范围在36.5°C至37.5°C之间。

如果体温超过37.5°C,就被认为是发热。

2. 病史询问: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发热的起始时间、症状的表现、伴随的其他症状等。

这有助于初步了解发热病人的病情。

二、鉴别发热的病因1. 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发热原因是感染。

感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温曲线、血常规和临床表现等,可以初步判断感染是否为发热的原因,但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和病毒学检验是必要的。

2.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发热原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失调,导致体温升高。

诊断这类疾病需要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一系列特殊的实验室检查。

3. 药物反应:一些药物可能引起发热,如抗生素、抗癌药等。

当患者使用这些药物后出现发热时,需要考虑药物反应的可能性。

4. 肿瘤性疾病:某些恶性肿瘤也可以引起发热,如淋巴瘤、白血病等。

当患者有体重下降、全身不适等症状时,需要排除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

5. 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鼠标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热,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三、其他辅助检查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

在发热病人中,血象常常会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和分类左移。

这提示机体正在进行炎症反应。

2. C-反应蛋白检测:C-反应蛋白是一种常用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它在感染和炎症反应中明显增高。

发热的鉴别诊断

发热的鉴别诊断

发热的鉴别诊断
1. 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持续高热可能暗示有严重感染或炎症,而轻微的发热可能与常见的感冒等轻微感染相关。

2. 其他伴随症状:注意患者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喉咙疼痛、腹痛、腹泻等,这些症状可能有助于确定疾病的病因。

3. 医学史和既往疾病:了解患者的医学史和既往疾病情况,包括手术史、慢性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这些信息对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4. 年龄和性别:某些年龄段和性别在特定疾病的发病率上有一定差异,对于发热的鉴别诊断也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5.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可以帮助检测出一些发热相关的体征,如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在实际鉴别诊断中,以上的几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结合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影像学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原因。

值得提醒的是,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为一般性参考,具体的鉴
别诊断需要由专业医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指导。

请注意,根据互联网性质,此回答中引用的任何内容都应谨慎
核查并验证其真实性。

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恶性肿瘤与发热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

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恶性肿瘤与发热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

5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型 该型白血病以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恶性增生为主,可合并急性骨髓纤维化,伴高热,用抗生素无效,外周血及骨髓内可出现大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和纤维组织,预后差,化疗后,体温可有一定程度改善。

完全缓解病人,体温可正常。

6 出血性疾病 各类血液病合并脑出血,可致“中枢性发热”,深部血肿可有“吸收热”。

7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良、恶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均可合并发热,机制不清。

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好。

8 骨髓坏死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坏死,均可引起发热,甚至高热。

原因可能与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发病有关,也与异常免疫及坏死组织吸收热有关。

该类发热很难控制。

多预后不良。

9 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 恶性血液病化疗,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可引起化疗刺激性血管炎和脑脊膜炎,进而发热;输血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应用,可因热源而致免疫性发热。

10 血液病合并感染性发热 很常见,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也可致“抗生素热”。

总之,相当部分血液病可致发热。

掌握此类发热的特征、可能机制、伴随表现,将其与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热及时、准确鉴别清楚,对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花费至关重要。

(2000-06-12收稿)文章编号:1005-2194(2000)11-0645-03 作者单位:大连市友谊医院(116001)恶性肿瘤与发热: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张忠鲁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恶性肿瘤病人FUO 见于两种情况: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和恶性肿瘤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后者是指恶性肿瘤本身和治疗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损伤(immunocompromised host )或免疫抑制所引发的机会感染所引起的FUO 。

感染依然是恶性肿瘤FUO 的首要病因因素。

多因素所致的免疫损伤是恶性肿瘤病人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通常来自于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欠或源于使用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等治疗手段。

引起恶性肿瘤感染性FUO 的危险因素大致分为两个水平:(1)低危险性因素,包括恶性肿瘤本身、相应的放疗或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10d 、粘膜免疫的破坏、留置导管等,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阳性(G +)或革兰阴性(G -)细菌、呼吸道病毒或疱疹病毒和少见的卡氏肺囊虫。

发热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建议

发热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建议

发热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建议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指口腔测温仪测量的体温超过37.5摄氏度。

发热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建议因个人体质、疾病类型、并发症等不同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建议。

一、病因诊断1.询问病史和症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包括发热的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的症状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

2.体检: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测量体温、听取心肺音、检查淋巴结、观察皮肤和黏膜颜色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疾病类型。

3.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例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和脑脊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二、常见的病因和治疗建议1.感冒和流感:感冒或流感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

治疗建议包括适当休息、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等。

如果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开一些退烧药和抗病毒药物。

2.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导致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

治疗建议包括适当休息、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等。

如果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开一些退烧药和抗生素。

3.肺炎:肺炎是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威胁生命。

治疗建议包括住院治疗、输液、氧气治疗等。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开一些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4.中暑: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中,导致体温升高的疾病。

治疗建议包括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多喝水等。

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输液治疗。

5.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

治疗建议包括长期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注意饮食、适度运动等。

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疗效。

6.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治疗建议包括使用抗疟药物、适当休息和多喝水等。

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疗效。

三、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晒被子、注意饮食卫生等。

2.避免接触可能的传染源:避免和有传染病的人近距离接触,不要随意共用物品,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

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_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

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_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100730)专题笔谈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文章编号:1005-2194(2000)11-0643-02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盛瑞媛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其定义为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3815℃,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者。

FUO的原因复杂,但可概括为感染、结缔组织病、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四大类。

感染仍是FUO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根据近年我科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10例临床分析显示,感染性疾病占FUO病因的5217%,其中细菌性感染47例包括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腹腔脓肿等,而结核病占感染性疾病的4616%,且以肺外结核居多(占结核病的2/3);其次CMV病毒和其它既往不常见的病原体如伯氏疏螺旋体和HIV、阿米巴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也可表现为FUO,值得注意。

近年来结核病有增多趋势,尤其是老年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不典型。

结核病,特别是肺外结核如深部淋巴结结核、肝结核、脾结核、泌尿生殖系统结核、血型播散性结核及脊柱结核临床表现复杂,在长期不明原因发热中占相当比重,应予重视。

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细致的体检可能提供一定线索,抓住可疑阳性线索,一追到底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结核病一般起病缓慢,以长期低热为主,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低热,次晨体温可降至正常;可伴乏力、盗汗及消瘦等症状。

或无明显不适,但体温不稳,常于活动后出现低热。

部分患者可有间歇性高热,或病情进展时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

尽管患者高热,但一般情况相对良好,有别于一般细菌性感染或恶性病变发热患者的消耗和极度衰弱。

患者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γ-球蛋白比例增高,血沉常增快,结核菌素(PPD)试验可呈强阳性反应。

然而,PPD试验阴性并不能排除结核,特别是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其早期X 线胸片可正常,李龙芸等总结整理19531997年中华内科杂志124例发热病例的临床病理讨论报道,7例经尸检证实肺内有血型播散性肺结核者中有4例生前胸片正常,生前作肝活检常有助诊断。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20131031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20131031
• ⒈结核病仍是感染性FUO 的主要原因, 其中肺外结核 居多。
• 诊断困难的原因: • (1)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 发病部位隐蔽; • (2)当深部淋巴结核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形成或结核菌已
有耐药性产生时, 1~3 个月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病情 可无改善, 容易据此否定结核病的诊断; • (3) 在免疫缺陷患者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的患者, 结核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都很高, 极易造成全身性播散, 而此时又易与原有疾病发展或复 发相混淆。
1
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 重要病因
• ⒉感染性心内膜炎 • 造成诊断困难的原因有: • (1)缺乏心脏杂音或新出现的杂音; • (2) 除发热外其他临床表现很少; • (3) 血培养阴性( 常因已用抗生素治疗或培养基
选择错误或培养时间不够) 。 • 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赘生物的位置、大小、数
• 该病致发热与恶组类似。但在本质上属 良性病。一般支持治疗适当,疾病呈自 限性,发热可随血象改善而消失;若是感 染引起的反应性噬血细胞增多,发热往 往与感染有关。控制感染,则控制发热。
1
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 4 、淋巴瘤
淋巴瘤可致高热、不规则热。也对抗生素无反应。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化疗效佳。此类发热合并淋巴瘤 的表现,如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纵隔宽、肝脾大 或胃肠浸润表现、皮肤浸润表现,可通过病检查到淋 巴瘤细胞。部分患者发展为淋巴瘤白血病期,可见外 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瘤细胞。
• 四肢关节无肿大及畸形,无压痛,生理反射存 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肌张力正常,无颈 强,克氏症、布氏症(-) 。
1
辅检结果
1
6X109/L ↑ 、N:88% ↑ L:52%、HB: 135g/L、PLT:161X109/L、

发热应该如何诊断?

发热应该如何诊断?

发热应该如何诊断?发热很少是单一病理过程,肿瘤与结缔组织病在发热过程中可夹杂感染因素,致使临床表现复杂,但绝大多数根据临床特点与全面检查后仍可明确诊断。

了解原因不明发热病因分布的频率,有助于提供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

根据热程、热型与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发热(热程小于2周)、长期发热(热程超过2周,且多次体温在38℃以上)、和反复发热(周期热)。

一般认为急性发热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肿瘤、血管-结缔组织病。

这三类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

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发热中占多数,以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脓肿、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为多见,结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结核远多于肺结核。

恶性肿瘤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依次为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和各种实质性肿瘤,在原因不明发热中所占比例较既往增高。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原则是对临床资料要综合分析判断,热程长短对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感染性疾病热程相对为最短。

如热程短,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则以肿瘤为多见。

热程长,无中毒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者,则有利于血管-结缔组织病的诊断。

在原因不明发热诊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重视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据此做进一步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意义。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资料),认真系统地体格检查非常重要。

如起病缓急,发热期限与体温的高度和变化。

有认为畏寒多数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约2/3也有畏寒,说明畏寒并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

但有明显寒战则常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肺炎双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疟疾、输血或输液反应等。

在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则少见。

一般不见于风湿热。

发热同时常伴有头昏、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无鉴别诊断意义。

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状,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及惊厥、脑膜刺激征等,则提示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应考虑脑炎、脑膜炎。

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诊断

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诊断

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诊断
陈建浩;胡国华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2001(007)008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儿76例.结果:76例中能明确诊断的72例,确诊率94.8%,未明确诊断4例(5.2%).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42例(59%),结缔组织病12例(16.7%),肿瘤性疾病10例(13.8%),其它4例(5.4%).结论:临床只要做到详尽而确切的病史采集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多数FUO是能明确诊断的;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性及肿瘤性疾病是FUO的主要病因.
【总页数】3页(P693-695)
【作者】陈建浩;胡国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9
【相关文献】
1.浅谈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诊断 [J], 杨金波;马奎杰
2.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92例临床分析 [J], 吕建莉;赵学良;张小飞
3.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00例临床分析 [J], 李建峰;陈寿玉;许凤銮
4.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 [J], 张国珍
5.114例小儿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 [J], 黄延风;叶梅;朱朝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热热型分类

发热热型分类

发热热型分类一、持续性发热持续性发热是指体温持续升高,持续时间较长。

常见的持续性发热病因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

其中,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此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等也可以导致持续性发热。

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常常伴有持续性发热。

持续性发热需要及时就医,找出病因进行治疗。

二、周期性发热周期性发热是指体温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升高和降低。

最常见的周期性发热疾病是周期性热病,也称为地中海贫血。

周期性热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常常在数天或数周内出现高热,热峰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然后体温又会恢复正常。

此外,周期性发热也可以是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如间日疟、回归热等。

周期性发热需要综合分析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三、弛张性发热弛张性发热是指体温在一天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

通常在早晨体温较低,下午或晚上体温升高,达到发热的程度。

弛张性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此外,某些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弛张性发热。

弛张性发热的病因复杂,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间歇性发热间歇性发热是指体温在一段时间内间歇性地升高和降低。

最常见的间歇性发热疾病是间日疟,由疟原虫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在感染后出现周期性发作的高热,热峰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然后体温又会恢复正常。

间歇性发热还可以是某些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如流感、伤寒等。

间歇性发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病因诊断和相应治疗。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发热热型及其特点。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

因此,当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合理膳食也是预防发热的重要措施。

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远离发热烦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CT 等影像学检查除了对血管炎、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肉芽肿性疾病或慢性胆囊炎等外的病变均可发现其结构或形态的异常改变。

因此,临床上诊断FUO 时手术探查已很少使用。

发热是由感染或炎症因素引起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
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 )-1α、IL -1β、IL
-4、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TN F )-α的结果。

而肿瘤热是由肿瘤细胞本身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肿瘤迅速生长,瘤组织相对缺血、缺氧引起瘤组织坏死,释放TN F ,TN F 是一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分泌的多活性蛋白质,可分TN F -α和TN F -β,两者均有致热性,而TN F 可能通过P GE 2而致热,且TN F 能诱导IL -1,IL -6的产生,TN F 、IL -1和IL -6均为内源性致热原,而引起发热。

一方面,恶性肿瘤的发热过程是受细胞因子为枢纽的免疫调控机制所介导;另一方面这种免疫调控的机制和程度是否与感染性发热的免疫调节机制相一致,还是有差别,目前尚不清楚,这都要求从基础和临床实验的角度进一步研究,提出阐释恶性肿瘤FUO 的免疫-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实验依据和辅佐临床诊断的现代免疫学标志物。

(2000-07-01收稿)
文章编号:1005-2194(2000)11-0647-02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100730)
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
蒋 明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发热是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在各种
疾病中,发热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持续高热、持续低热、间歇发热等。

发热的原因则更为众多,常见的有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内分泌病、风湿性疾病等。

遇见发热病人时,寻找引起发热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其原因之后才能给予有的放矢的治疗。

凡是呈现发热的临床表现而原因不明时,应该想到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发热是有些结缔组织病的常见症状。

容易出现发热的结缔组织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 E )、类风湿关节炎、成人型Still 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以及以痛风为代表的结
晶性关节炎等。

这些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结晶性关
节炎的发热可轻可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是结缔组织病的首发临床表现,亦可能是在病程中出现。

当结缔组织病患者出现发热时,必须加以分析,从总体上说,有以下三种可能性:第一,发热是结缔组织病本身的一种临床表现,这类发热往往是结缔组织病的病情加重、疾病处于活动的一种征象,故需引起重视。

第二,结缔组织病患者常常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机体的免疫机能低下,容易并发微生物感染,所以,不少患者的发热原因属于继发性感染。

第三,少数病人也可能由于合并其它疾病而引起的发热。

所以,对发热病因的鉴别是极其重要的,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发热,必然要采取截然不同的治疗措施,否则,不仅治疗无效,还要耽误病情。

多数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这类患者由于一系列免疫异常反应而产生IL -1、IL -6、TN F -α等炎症介质。

这些炎症介质具有致热原性,可以引起发热。

除发热外,还出现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等多种周身症状,以及周围血细胞减少。

结缔组织病的发热表现比较复杂,其复杂性在于患同一种结缔组织病的病人所出现发热的机率并不相同,有的伴有发热,有的可能不发热。

有发热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中,发热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各患者发热的时间长短和热度高低不一,有的间歇发热,间歇期长短也并不一样。

对拟诊结缔组织病的患者,首先要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如有无关节痛、肌肉疼痛、口腔溃疡、脱发、皮疹等结缔组织病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

在体格检查时,要观察有无皮疹、皮肤红斑、皮下结节、淋巴结肿大、关节红肿、肝脾增大、胸腔或腹腔积液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时须注意有无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尿蛋白或显微镜血尿、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蛋白电泳、血沉等。

更需进行一些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如抗核抗体及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补体含量等。

SL E 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原型,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是其基本病理改变。

在早期SL E 患者中,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占60%左右。

起病时可能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或者发热的同时伴有浆膜炎、肾炎、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因此,容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泌尿系感染、肾小球肾炎或类风湿关节炎。

发热也常常是炎性肌病包括多发肌炎和皮肌炎的首发症状,且多呈持续性高热,有时伴有肌痛和肌无力,人们考虑肌痛或肌无力可能是由于发
热所致,没有引起重视。

其实,此时如果作有关肌酶谱检测和肌电图检查,或许会有异常发现,有助于炎性肌病的诊断。

成人型Still病亦常常以发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但同时多伴有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皮疹、关节炎等征象。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可以表现为低热,偶而亦可高热,这类病人在发热的同时,也会有关节炎或肌痛的症状。

不少系统性血管炎,如大动脉炎初期常有发热,与此同时,病人伴有因相关的血管炎症而引起的血流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例如,大动脉炎患者的病变部位的动脉搏动减弱和呈现血管性杂音;颞动脉炎多发病于老年人,伴有颞部疼痛,咀嚼使颞部痛加重的特点。

干燥综合征多呈慢性起病,有时可有发热,此病患者多有口干、眼干的症状,眼泪和唾液减少的临床表现,腮腺常常肿大。

痛风病人因病变部位受到尿酸的化学性刺激,局部常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可以发热,此时须与丹毒相鉴别。

已经确诊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在病程中可能由于治疗不当,或者由于诱发因素的影响而使病情加重,病变趋于活动,在病程中也会出现发热。

此时的关键问题是需要辨别发热的原因是由于原发病变处于活动的结果,还是因为继发性感染或者合并其它疾病的缘故。

由于原发的结缔组织病活动而出现发热的病人,在发热的同时必然会伴有原发病的其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所见。

对于有典型的病情活动临床表现的患者,诊断并不困难。

有一些患者因为出现特殊的临床表现,例如,SL E并发胰腺炎而呈现急腹症时,多发性肌炎虽病情复发而肌痛和肌力减弱并不十分严重时,此时出现发热而鉴别诊断比较困难,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加以分析。

结晶性关节炎在反复发作后,会有结晶沉积于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内而形成结节,病人除发热外,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此时容易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容易有继发性感染,这是由于病人除了原有的自身免疫机能异常之外,因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它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低下而容易继发微生物的感染。

目前,我国结核病较多见,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并发结核病者比较普遍,例如,有的病人原有肺部钙化灶或陈旧性肺结核,在强的松和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突然高热,经X线胸相检查,证实并发粟粒性肺结核。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还遇见过发热不退的结缔组织病患者,最后确诊为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

另外,在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中,患者可以因糖代谢紊乱而出现糖尿病,继而并发细菌性感染,因此出现发热。

结缔组织病是一类自身免疫异常性疾病,一例风湿病病人有时可以患另一种与自身免疫机能失调相关的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后者可以引起体温增高。

(2000-07-26收稿)文章编号:1005-2194(2000)11-0648-03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030012)
内分泌疾病伴有发热的
病因诊断方法
周 倜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常伴有发热现象,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和过程中,发热的形式和程度均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往往在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分泌疾病中,掌握这一阶段发热的特点与规律,就可以早期对其病因做出诊断。

1 下丘脑综合征
下丘脑体积小,功能复杂,由先天和后天性,器质和功能性,多种病因造成。

下丘脑具有分泌释放促激素和抑制激素功能,对内分泌各个腺体具有调控作用,因此当病变累及下丘脑的局部细胞核群,或多个生理调节中枢时,可引起复杂的临床症状称之。

临床表现有多饮多尿、嗜睡、多食肥胖、厌食消瘦、月经减少、过早闭经,男性性功能减退、发育延迟、侏儒、性早熟、发热等症状。

下丘脑综合征发热一般为3715℃低热,但亦可有弛张性不规则性高热,一天之中体温多变,高热时肢体冰冷,而且对一般退热药无效。

在中脑或脑桥病变时,也可出现高热。

引起本综合征的病因甚多,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和多样性,因此诊断较难,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联系下丘脑的生理功能,结合有关下丘脑靶腺反馈机制,头颅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特征作出诊断,然后才可拟定出病因与对症治疗方案。

2 甲状腺疾病
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危象,桥本病,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