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以《月光启蒙》教学为例
《月光启蒙》教学例谈
《月光启蒙》教学例谈导读: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的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
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朴素还是绚烂,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拿着贵族气质,在他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若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
对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对老师而言,读着语文,仿佛在和历史对话,和大师倾谈,那深入浅出的道理,那五光十色的美景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
师生的心灵应沉浮于语文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墨韵书香,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给予师生一种诗意的生命享受。
一、诗意的课堂是品悟语言的课堂文章中有些语言,特别是名家名篇,作者的炼字造句可谓匠心独运,对这样的语言现象,应引导孩子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过“咀嚼”语言,引领孩子走进文本的内核,享受深层的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在教学《月光启蒙》时,我在诗意的行走中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着学生学习语言。
首先是“启蒙”二字,第一课时,先是从“蒙”字的字形入手,然后请学生自己来说说启蒙的意思,再紧扣“启蒙”引出核心问题“母亲不识字,为什么会是我的启蒙老师?”引起学生深思,接着从歌谣,故事,谜语入手,通过抓重点句段,反复品读,展开丰富想象,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再度开发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获得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提升,从而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而对于“芳香”一词的品味过程,是个细嚼慢咽的过程,是个极力铺陈渲染的过程,是个把“薄”书读“厚”的过程。
我先是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抓住文本的“美点”——“芳香”,通过聆听歌声,想象课文情境,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的品读引燃学生的情感点,成为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情感、内化语言的情感纽带,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
月光启蒙案例分析
《月光启蒙》案例分析《月光启蒙》是五年级第十册中的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作者是著名的诗人孙友田。
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母亲及美好的童年生活。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一、我的教学思路我抓住“月光启蒙”展开教学,首先设问:当你们轻轻地合上课本,闭上眼睛的时候,在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呢?然后抓住课文重点——歌谣、童谣展开教学。
学习歌谣部分,主要用“找读法→学吟唱→明道理”的主法进行教学。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对故乡的爱、母亲勤劳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理解“母亲吟唱的这些淳朴的歌谣,如月光一般无声地洒在我的心里,像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让作者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的含义,——这就是月光下的启蒙。
教学童谣部分,主要的教学方法:一是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跟着拍子读、点名读、齐读等,体会童谣的特点;二是说,说自己读童谣时从中得到的感受,说自己对这些童谣的理解,说自己的发现。
最后总结全文,升华母爱,延伸,凸显母爱的主线。
将少年时为我唱歌谣的年轻聪慧的母亲,与患到老年痴呆、失去记忆、只是一个劲冲着我对笑的母亲,放在一起,让学生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冲击波,让学生充分地去想,去体验、去说。
这既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特别是我们亲人,在学生记忆中抹上浓厚的人文底色。
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比较精美的教学导语,这样做的想法: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二是这样优美的语句对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也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的过程。
为了方便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我制作了课件,中既有精美的画面,也有动听的歌谣,还有一些具体的教学流程,这样一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中的不足。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一是因为课前5分钟的没有利用好。
课前没有与学生进行一些互动,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对话中进入教学。
《月光启蒙》教学教案
《月光启蒙》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月光启蒙》的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4. 增强学生对家庭、亲情、友情的认识,提升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月光启蒙》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探讨故事主题,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4. 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庭、亲情、友情的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月光启蒙》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深入探讨故事主题,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主题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谈谈对家庭、亲情、友情的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月光启蒙》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4. 探讨故事主题,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家庭、亲情、友情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家庭、亲情、友情的理解和思考。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选取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朗读和讨论,以此作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深度的一个评价。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对《月光启蒙》故事情节和主人公性格特点的理解程度。
4.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月光启蒙》的电子版或纸质版原文。
2. 与课程相关的故事、案例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课后作业的模板或指导资料,帮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4.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课程内容。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月光启蒙》是长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写人散文。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
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母亲对“我”的启蒙,启蒙之中浸透了母亲对“我”的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则为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许多想知道的问题吧?请举手和大家交流下。
三、品读课文,感悟真情: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作者一起回忆温馨的过去,感悟深深的母爱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
3、教师指导:第一自然段“时辰”的“辰”字读清音。
第五自然段“莲花落”的“落”字读“lao”。
4、生展示读文,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喜欢的原因。
(师相机指导。
)5、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解决刚才大家提出来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个就解决哪个。
(文题为什么用“月光启蒙”?(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而月光往往能营造美好境界与全文的情景吻合;(3)月光朦胧,给人想象的空间,激发人们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
所以用“月光启蒙”做课题!)7、母亲是怎样启迪“我”的,在文中加小标题,小标题连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生来小黑板前填一填)怎能忘记,亲爱的母亲,是您为我______________;怎能忘记,亲爱的母亲,是您为我______________;怎能忘记,亲爱的母亲,是您为我______________;怎能忘记,亲爱的母亲,是您为我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不能忘记您,是您,在朦胧的月光下为我打开_________,使我展开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
《月光启蒙》教学实录附反思
《月光启蒙》教学实录附反思【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看法两个多音字。
能联络上下文,体会〝篱笆〞〝时辰〞〝谣〞等词语的意思。
⒊仰仗课白话语资料,体会歌谣的特点,感悟母亲的笼统。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9个生字,看法两个多音字。
能联络上下文,体会〝篱笆〞〝时辰〞〝谣〞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仰仗课白话语资料,体会歌谣的特点,感悟母亲的笼统。
【教学进程】一、听写词语,趣解新词师: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听写几个词语:篱笆时辰凤凰(找两个先生上黑板听写,之后教员现场修改)师评价:这两位同窗不只一笔一画都写正确了,而且写得十分工整、美观,真不赖。
五年级的同窗,不只要书写正确,还要书写美观,要留意字的间架摆放和对称性。
师:知道〝篱笆〞是什么吗?生:就是护栏儿。
师:你猜它通常用什么做的?生:竹子。
师:(真聪明)所以它是竹字头。
时辰呢?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生:一个小时。
师:中国古时分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你说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生:两个小时。
师:凤凰大家一定知道?想象出来的一种意味吉利祥瑞的神鸟,分雄性和雌性,雄鸟称为凤,雌鸟称为凰。
许多人误以为凤是雌鸟,凰是雄鸟,这是错误的。
生:(兴致勃勃)二、揭题板书,了解〝启蒙〞师过渡:看来同窗们预习得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就和著名诗人孙友田一同回到那个洒满月光的小院儿,去听一听妈妈的歌谣……看教员写标题。
(指点〝蒙〞字书写)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月光〞这个词,你觉得读的时分声响应该……生:再读课题。
(轻柔些)师:这样读就有滋味了。
那么什么是启蒙呢?(加点)课前大家曾经预习课文了,其真实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通知了我们启蒙的意思,你能找到吗?指名说。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土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师:这里〝混沌〞里的〝混〞是多音字,他还念……生:还念〞hún〞,〝混蛋〞的〝混〞。
(生笑) 师:好,我们一同来读读它。
月光启蒙教案五篇
月光启蒙教案月光启蒙教案五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光启蒙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光启蒙教案篇1★ 学什么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月光启蒙”的含义。
★ 怎样学一、研读体会品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二、日积月累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句,把它们抄下来。
三、理清脉络认真读课文,看看文章是按()顺序组织材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你试着把各部分划分出来。
★ 测一测一、词语广角(读拼音写词语)lí bā x zo yī shang fèng huángzhàng zì yīn yùn hùn dàn q méngnòng yù liú chàng hán xù fēng qù二、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辰()篱()吟()谣()沌()帐()晨()离()铃()遥()吨()涨()三、词语世界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带点的字天资聪():()然开朗:高深()测:幽默风():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月色()的歌谣()的母亲()的童心()的音韵()的诗情()的夜空()的童谣四、句子平台(按要求写句子)1、用上“打比方”的方法。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2、改成“把”字句。
母亲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3、缩句。
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五、课文传真(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1、散去了,出齐了,升起来了,的月色立即,这是孩子们眼里的时辰。
这个时辰在孩子们眼里是的,这是因为。
2、母亲不识字,却是。
是母亲用为我打开了的宝库,给我送来的诗情。
她让的翅膀,飞向的王母。
★ 再提高你的家乡有民歌童谣吗?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抄写在下面吧。
《月光启蒙》教学建议
《月光启蒙》教学建议《月光启蒙》,这是一篇内蕴丰富的散文,节选自孙友田的《月光母亲》。
作者回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为我唱歌谣,讲神话故事,猜谜语的事。
原文题目是《月光母亲》,编者在选编教材时更改为《月光启蒙》,因此,文章的重点就在“启蒙”上了,但“月光”和“母亲”同样是重要的元素。
如何使这三者有机结合,并通过语言文字来了解母亲对我的爱,启蒙方式的美妙以及母亲对我的影响呢,我想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关于学生质疑第一课时学生的两次质疑是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一定要保持他们的热情。
第一次质疑是针对课题的质疑,比较容易泛和浅,在学生与文本初次接触后,自然能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既保持的他们的积极性又增加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建议老师用好两次质疑,并注意带领学生梳理问题。
但是歌谣中的一些词语涉及到方言问题,这方面的疑问可以不作为重点。
二、关于月光意象月光在这里其实是一种意象,对于学生来讲是个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不用讲,但是一定要引导学生来理解月光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关于夏夜的描写,感受月光的特点,才能和后面母亲的特点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像作者一样看到月亮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的启蒙教育,想起母亲芳香的音韵,想起母亲怀抱的温暖。
这样的话,学生对课后作业寻找生活中的月光人,也就容易了。
(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给自己某种启迪和教育的人)三、关于歌谣本文的一个特色是作者大量地引用了歌谣,可以通过诵读直观地感受歌谣带给我的美妙感受。
课堂上可以用多种方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歌谣的魅力(诙谐幽默的,深情吟唱的),以及母亲通过歌谣所传递给我的教育(乐观、勤劳、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感受母亲芳香的音韵,解决课文的难点。
四、关于本课读的形式本课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歌谣部分重点读,其次,月夜部分和最后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部分都是训练读的点,我们可以用配乐读,可以把文字短句成小诗的形式来读,同时采用师生合作读,同学分声部来读的方法来实现读的层次性。
比较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以《月光启蒙》教学为例
老 鼠老 鼠你别 急 , 抱个 狸 猫来 哄你 。 ” “ 毛 娃哭 , 住瓦 屋 。 毛娃
笑, 坐花 轿 。 毛娃 醒 , 吃油 饼 。 毛娃 睡 , 盖花 被 。 毛娃 走 , 唤花
个 新 的事 物 , 所 以这 里 用 “ 启蒙” 更合 适 。理 解 了 “ 启蒙”
狗, 花狗 伸 着花舌 头 。” 这 首童 谣反 映 的是作 者小 时候 的生 活 。作 者在 小 时候帮 助大 人上 山 割荆草 、 编箔篮, 这些劳 动 带给 了作 者 很 多乐 趣 。作 者 家乡 特 有 的生 活 , 加 深 了作 者 对 民间 文化 的 认识 。歌 谣 中 渗透 着 作 者家 乡 人的 希望 , 童 谣渗 透 了作 者 的童 年 生活 和 童年 乐 趣 , 内容和 形 式都 备 具 特色 。
四、 纵 比 纵 比指 的是 教 师 向学 生 呈现 不 同 时 间段 内 两种 或 两 种 以上 事物 在 各个 方 面 的状 况和 矛 盾 , 然 后 进行 比较 的方 法。 作 者 日子清 苦 , 精神 生活 却 非常 丰富 。 在 用物 质生活 和
的 含义 , 学 生 才 能 真 正 理 解 母 亲 对作 者 的帮 助 , 才 能 理 解 文章 的 中心思 想 。作 者用 歌 谣和 童谣 来说 明不 同 的 内容 对
阅读经纬 ・ 案例剖析
比较教学法 的探 索和 实践
以《 月光启蒙》 教 学为例
江 苏宿 迁 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验 学校 ( 2 2 3 8 0 0 ) 石秀 梅
比 较 教 学法 是 指 , 在学科教学中 , 教 师 同 时 向学 生 呈
习 目标 , 在 业余 生 活 中 多读 有 内涵 的 书 , 多 做有 意 义 的事 。 小学 语文 教 学 的一 个重 要 目标 是 关 注学 生 的思 想 发展 , 而 对 比教 学 相 对 于 传 统 的教 学 , 更 能 引起 学生 的共 鸣 , 更 能
教师必读:《月光启蒙》语文教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教师必读:《月光启蒙》语文教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追求着教育的完美,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
而教学资源的优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月光启蒙》语文教案作为一本优秀的教材,得到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这本教案,发挥其教育价值,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月光启蒙》语文教案是一本高质量的语文教材,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些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知识目标教学《月光启蒙》语文教案,学生可以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包括字、词、句、段和篇章等层次的语言知识。
学生还可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和准确。
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习《月光启蒙》语文教案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语文能力,如听、说、读、写、译等。
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交际。
3、素养目标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道德素养。
学生在学习《月光启蒙》语文教案时,可以通过对文艺作品的分析和探究,发现人生的真谛和美丽,提升个人境界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月光启蒙》语文教案时,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教学方法的几种常见类型:1、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月光启蒙》语文教案时,可以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并不断推进学习。
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艺作品中有哪些意义深刻的词句?”“这篇文艺作品语言和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
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
2、灵活的教学演示方式教学演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教学演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月光启蒙》小学语文教案系列全解析
本文将全面解析小学语文教案系列《月光启蒙》,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一教材,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材概述《月光启蒙》是一套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注重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材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如考研式的选词填空、创意写作、综合阅读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特色1.全面发展语言能力《月光启蒙》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多方面,让学生在扎实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和个性。
2.注重知识的应用教材语言生动,注重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各种语言实用技巧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言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并学会运用语言编写各种文体。
3.教学方式多样《月光启蒙》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实践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
4.强调思维意识教材强调思维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1.真实情境教师要通过真实情境的铺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技巧对于语文教学的技巧掌握,我们要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着手,增强学生的能力。
3.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多让学生写,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日常交流中逐渐完善口头表达的技巧。
4.注重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包括各种阅读和作文能力,思维力、创新力等方面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在《月光启蒙》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启发性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探究与思辨,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发掘语言的奥秘,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月光启蒙》教学案例设计
教师角色的定位
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 否恰当,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教
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THANK YOU
04
课后作业与要求
作业内容
01
02
03
04
朗读课文
学生需要朗读《月光启蒙》需要完成课后练习,包括 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以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需要搜集与《月光启蒙》 相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写 作背景等,以拓展阅读视野。
写读后感
重点
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 写,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和人物形象塑造。
03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美丽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月光启蒙》的主 题,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知识呈现环节
总结词
讲解与示范
详细描述
教师通过讲解课文背景、生词解析、句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将给予表 扬和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作 业,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
05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和测试,评 估学生对《月光启蒙》课文的理 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
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 们对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以及他 们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
《月光启蒙》教学案例设计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 • 课后作业与要求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月光启蒙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此开展了“月光启蒙”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观摩课等形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月光启蒙”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4.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备课组长,带领青年教师共同研讨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共同完成了教学设计。
2. 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了教学研讨。
针对教学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教师们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改进意见。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 观摩课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开展了观摩课活动。
观摩课由各教研组推荐优秀教师进行展示。
在观摩课中,教师们充分运用了“月光启蒙”教学理念,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了评课议课。
针对观摩课中的亮点和不足,教师们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评课议课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活动总结1. 活动成效本次“月光启蒙”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观摩课和评课议课等环节,教师们对“月光启蒙”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 今后工作(1)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深化“月光启蒙”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月光启蒙》教材出发:打造课堂互动教学
从《月光启蒙》教材出发:打造课堂互动教学。
然而,我们不仅要依靠好的教材,更要善用好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授课计划的目标。
尤其对于理科课程而言,老师需要借助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贴近生活,了解科学。
一、挖掘案例深受欢迎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很难通过简单的课堂讲解来实现。
因此,经常用到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例如,讲义中有一组教学案例:某地的高速路段因为农场施用化学肥料,导致这片土地的草地上的蝴蝶数量减少了。
学生们需要通过了解蝴蝶和化学肥料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方法。
这一案例,不仅能切实将学生引入生态环境的学习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二、让教学更加鲜活有趣学生的专注力与计划同等重要。
如果老师在课堂中只是不停的讲解课程,那这显然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加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会让学生对课程的背景、特定情境和技术问题的探讨与渗透更深。
例如,在解析生物传染病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例子介绍寄生虫、减少食用生肉的重要性。
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让他们更愿意了解和探索相关知识,从而促进了课堂互动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生物科学其实是一门需要有极强思辨能力的学科。
因此,在教授生物课程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把课程中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鼓励他们动手实践。
例如,在教授植物学时,老师可以安排实地探访,让学生观察植物形态和生长习惯,让他们能够更深入理解植物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展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四、注重实验操作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中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让学生亲自做种公子菜,让他们在观察、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让学生切实体验实验带来的“惊喜”和“感受”,从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操作实践能力。
《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月光启蒙》教学反思月光启蒙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创造力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持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月光启蒙》教学的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选择了《月光启蒙》作为教学主题,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因此,我将探索如何通过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首先,我引入了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月光照耀下的环境变化。
我们参观了一个光学实验室,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这种实践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并且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其次,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我采用了问答形式的教学方法。
我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他们就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此外,我还尝试了一些创新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如使用幻灯片、视频和实验演示。
这些多媒体资源可以生动地展示月光的特点和变化,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然而,我也意识到需要合理安排使用这些资源的时间和方式,以确保它们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我有时会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语言,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因此,我决定使用更简明和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关键概念,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另外,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能力较弱,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机会。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次教学中,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的活动,以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并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有些学生对于月光启蒙的教学主题并不感兴趣。
因此,我需要探索更多的教学策略来吸引他们的参与,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跨界学习,学科元素为根基——以语文主题整合课《月光启蒙》的教学为例
·教育撷英·跨界学习,学科元素为根基——以语文主题整合课《月光启蒙》的教学为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 王双玲所谓“跨界学习”,其实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是多个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某个学科围绕某个主题与其他学科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跨界学习,应以学科元素为根基,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特质。
一、精选主题,以学科资源为出发点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主题整合课,都应当紧紧依据本学科资源进行设计,精心选择一个合理的主题或关键词,提炼本学科资源中与此相关的内容,划分成若干学习板块或几个活动环节,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或层层递进。
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源进行链接,从而实现课程资源的融通。
学科资源是跨界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主题整合的链接点。
例如,在语文主题整合课《月光启蒙》中,我紧扣“启蒙”这一主题词,将儿时母亲在月光下教育我的“歌谣”“故事”“谜语”等形式进行提炼与重构,从文中的关键句段出发链接音乐、美术等学科元素。
采用了《婷婷唱古诗》的视频和打节奏、唱歌谣的形式体会歌谣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采用了表演故事的形式链接之前所学的《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美妙;采用创编谜语的形式,激发儿童的想象力等等,从而让学生对“启蒙”一词有了多元化的体悟和全方位的解读,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
就这节主题整合课而言,语文学科资源是整合的出发点,而教学的主题自始至终贯穿于整节课。
二、坚守本质,以学科素养为落脚点“跨界学习”的教学理念,不是多个学科资源的简单叠加或线性排列,而必须始终坚守本学科的属性,整合其他学科资源服务于本学科目标的落实,助推本学科学生素养的达成,这是跨界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是避免分科教学属性不分、组织混乱的根本要求。
作为基于“学科+”理念的语文主题整合课,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向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
《月光启蒙》教学案例设计-word文档资料
《月光启蒙》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
2、学习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3、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过程:一、导入: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
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
(学生听歌并看歌词)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
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
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
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
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1、读正确生字词:提醒大家“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读的情况。
回答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教师随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5、根据这四个内容分段:唱歌谣(1——5)讲故事、唱童谣(6——9)说谜语(11——13)(14)总结全文,点明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四、细读课文:1、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
”(教师板书“美妙”)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一段“母亲为我唱歌谣”,读读想想。
(1)首先,童年的夏天,家乡小院的景色优美,你看: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柔和的月光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教师授课技巧: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月光启蒙》的案例研究
教师授课技巧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授课技巧,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今天我们将以一篇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月光启蒙》的案例研究为例,探讨一下如何通过科学的授课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背景本次公开课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学习内容为《月光启蒙》。
该课程主要涉及到的是对符号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五年级学生内部造成学习能力别较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认识诗歌的语言特征。
2. 培养学生自我填写读书笔记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语言特征,掌握诗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和想象力的提高。
四、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笔记+语音朗读+小组合作+大课堂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诗歌的美和语言艺术的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设计:(1)情景呈现:学生们坐在月光下,静静的品味。
(2)诗歌朗读:教师引领学生所学生朗读并听取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想,教师要求学生关注语言特征。
第二步:合作阅读,谈论体验活动设计:(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们从上到下阅读诗歌,找到自己的体验,有不懂的单词可以互相解释,共同讨论。
(2)学生发言:学生讲述自己的阅读笔记,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认知和想法。
第三步:阅读笔记活动设计:(1)学生自行填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自行填写读书笔记,让学生锻炼学会自我总结的能力。
(2)学生朗读:学生之间互相朗读读书笔记,分享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学习成果。
《月光启蒙》教学教案
《月光启蒙》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月光启蒙》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文本简介:《月光启蒙》是一篇描写亲情、成长和启蒙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孩子在母亲的关爱和教育下,逐渐成长的过程。
2. 教学重点:分析文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主题。
3.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本,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月光启蒙》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亲情、成长和启蒙主题,分享各自的感悟。
4. 主题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如人物性格、情节安排、表现手法等。
5.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6. 情感教育: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珍惜家庭亲情。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文本,分析母亲的教育方式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2. 请谈谈你从《月光启蒙》中学到的亲情观和成长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3. 综合素质: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批判性思维和情感教育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案例分析:选取文本中的典型情节,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宿迁市实验学校(223800)石秀梅比较教学法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时向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内容,并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别它们的相同属性和不同特征的方法。
小学语文比较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包括类比、对比、横比和纵比,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月光启蒙》为教学案例。
一、类比类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相似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
在《月光启蒙》的备课过程中,我设想学生会被“月光是如何启蒙作者的”这个问题吸引,但是对“启蒙”的含义可能不能准确把握。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启发”,它与“启蒙”的含义相近,因此,我想通过类比来帮助学生认识“启蒙”。
在教学中,学生看到“月光启发”的板书后,举手示意书写错误了。
这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词:“启发”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而“启蒙”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帮助我们开启了认识新事物,认识新世界的方法。
民间文学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所以这里用“启蒙”更合适。
理解了“启蒙”的含义,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帮助,才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用歌谣和童谣来说明不同的内容对自己的不同影响,但对学生而言,区分度并不明显,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歌谣和童谣的不同,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
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包括民歌、民谣。
童谣是指在儿童之间流行的歌谣,内容简短。
歌谣中渗透着作者的故乡情,而童谣讲述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和小道理。
通过类比,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了解得更加清楚了,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对比对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对立的学习资料,通过正反分析,突显对立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月光启蒙》一文中,作者提到“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我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体现作者和母亲日子清苦的词语或句子。
母亲的衣服是母亲自己动手用一块白布做的褂子,煮饭用的是院中的干草堆,在那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作者的精神生活却是丰富的。
表现作者精神生活丰富的内容,包括歌谣、童谣、神话故事、谜语。
通过作者清苦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形成的对比,以及作者现在的文学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描述,学生认识到,精神生活的丰富远比物质生活的优越更有价值,更能促进个人的成长。
个人的价值不是通过物质条件的攀比来体现的,而是通过精神生活的充实来体现的。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树立学习目标,在业余生活中多读有内涵的书,多做有意义的事。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而对比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
三、横比横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同一时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在各个方面的状况和矛盾,然后进行比较的方法。
《月光启蒙》中提到的歌谣、童谣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教师可以比较歌谣和童谣的内容,具体分析这些内容对作者的影响。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这寄托着作者家乡人的期望,也使作者从小树立起奋斗和努力的目标。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
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
毛娃笑,坐花轿。
毛娃醒,吃油饼。
毛娃睡,盖花被。
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这首童谣反映的是作者小时候的生活。
作者在小时候帮助大人上山割荆草、编箔篮,这些劳动带给了作者很多乐趣。
作者家乡特有的生活,加深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认识。
歌谣中渗透着作者家乡人的希望,童谣渗透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童年乐趣,内容和形式都各具特色。
四、纵比纵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不同时间段内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在各个方面的状况和矛盾,然后进行比较的方法。
作者日子清苦,精神生活却非常丰富。
在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行对比的同时,我结合作者和母亲的生活条件以及学生现在的生活条件进行对比;作者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现在的业余生活进行对比;作者母亲的白布褂子、生火的干草堆和学生的名牌衣服、统一供给的液化气与供暖设备进行对比;作者童年割荆草、编箔篮的行为和学生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行为进行对比;作者精神生活的歌谣、童谣、神话故事和谜语与学生业余生活中的电脑游戏和电视剧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富裕和安逸的生活条件中,更应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学习。
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
对比教学法的形象性有助于学生链接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促进知识体系的建构。
(责编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