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5.下图是西晋时期的人口迁移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人口迁移
A.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B.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使民族矛盾趋于缓和D.巩固了西晋的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晋时期人口大量迁往南方,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B正确;西晋时期北方地区受到少数民族侵扰,社会并不稳定,排除A;西晋时期民族矛盾突出,排除C;西晋分封亲族,中央集权并不集中,排除D。
12.陆游曾以诗记述宋代某艺术的景况:“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中所述宋代艺术形式是
A.传奇B.话本C.诗词D.小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知,这一艺术场景描写了说书人说书场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书对应的是话本形式,B正确;传奇是唐代的艺文学形式,排除A;诗词主要面向的是士大夫阶层,而非普通民众,排除C;小说是明清时期的文学形式,排除D。
13.下图为明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据图可知,明代皇帝
A. 特务统治造成了吏治腐败B. 内阁的设立削弱了六部的权力
C. 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强化D. 三司制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所有机构的权力最终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说明明代的君主专制制度得到空前的强化,故选C;由图示内容无法看出特务统治的影响,排除A;内阁不是正式的法定机构,不能削弱六部的权力,排除B;三司的设立分散了地方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
7.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朝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1)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1)
C.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弱
D.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8.如图中,图一到图二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化反映出汉代()
A.皇帝权力扩大
B.疆域日趋拓展
C.军阀割据消除
D.中央集权强化
9.从以下吕思勉《秦汉史》部分目录中可以剖析,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第六章汉末事迹
第一节元帝宽驰
第二节成帝荒淫
第七章新室始末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 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的影响。
32.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政局上虽交织着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动荡,但封建经济仍得到持续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王安石变法的效果显著
C.榷场贸易推动国家统一
D.借助互市调整民族关系
24.据《大金国志》记载,天德三年(1151年),金朝仿汉人都城宫室样式营建燕京,其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三门并立,“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这表明金朝()
A.沿袭唐宋制度
B.统治者推崇中原文化
C.进入鼎盛时期
D.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C.推动了统一国家疆域的扩大
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
7.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而当时的富商大贾非但不佐国家之急,反而趁机加紧掠夺财富,致使朝廷财源枯竭。这一现象()
A.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B.促使汉王朝采取了“与民休息”政策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遗存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他们从事,过着群居生活。

下列选项填空正确的是()A.北京人元谋人采集渔猎B.元谋人北京人采集渔猎C.北京人元谋人原始农耕D.元谋人北京人原始农耕2.我国早期农耕文明形成南稻北粟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气候B.饮食习惯C.历史传统D.酋长喜好3.一位官员因为在父丧期间,让婢女服侍他吃药,被人检举违反礼法,因而受到清议的批判,甚至使他的仕途受阻。

这位官员最可能处于何时()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明4.《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5.某同学查阅了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汉人胡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6.三国两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世代把持宫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A.庶族B.士族C.党人D.博士7.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8.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南汉位于地图中的()处附近。

A.C B.E C.H D.N9.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10.“盛世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时期。

各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以下不属于盛世时期的是()A.百家争鸣时期B.文景之治时期C.光武中兴时期D.贞观之治时期11.如图是上海崧泽遗址出土的家猪陶塑,据此可推测()A.上海是最早驯养家猪的地区B.上海崧泽文化以驯养牲畜为主C.上海的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D.上海于新石器时代已产生农业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描述“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社会现象最可能集中出现在()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东周后期D.两汉时期13.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全文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精选全文,可以编辑修改文字!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

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约)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

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

《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1. 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是()A. 古埃及人B. 古印度人C. 古希腊人D. 中国人2. 夏、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有()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禅让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其中,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因素有()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推广③水利工程的修建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文化方面的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修筑长城D. 设立郡县5.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 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④统治者的重视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的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涿郡D. 余杭8.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9. 唐朝时期,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

其中,造型精美,色彩亮丽,闻名中外的是()A. 青瓷B. 白瓷C. 唐三彩D. 青花瓷10. 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要表现为()①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③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 元朝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共6页,33题。

全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l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

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 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C.古代中国天文学特别发达 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2.商人依据日月星辰的变更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更视为天意的呈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

由此可见,商代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C.生活带有宗教神奇色调 D.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3.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状况。

其主要目的是A.维护周的统治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4.人们始终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

这表明我国A.分封制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C.封建家长制盛行 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5.“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 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6.“这一学派推崇自然法,否定人为法,强调‘不争’,反对滥杀。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年秋季高一期中联考历史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华社2024年10月14日电近日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发现大汶口文化晚期王级大墓,出土文物300余件。

对此,中国社科院李新伟教授说:“王庄遗址既受到东方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影响,也有来自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因素,同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这表明,王庄文化()A.继往开来,历史悠久B.博采众长,多元一体C.影响广泛,华夏领先D.独具特色,自成体系2.春秋五霸在组织诸侯会盟时,一般将维护正常商业交往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盟约,还普遍降低了关税税率,吸引商人进入本国市场。

这说明()A.发展商品经济是会盟主要目的B.会盟加强了周天子的共主地位C.春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已萌芽D.分裂中蕴含着走向统一的因素3.战国中后期,诸子百家在发展中不断进行借鉴、吸纳,彼此互补,思想逐渐走向统一,荀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他主张隆礼重法,他的一个著名的学生是秦朝丞相李斯。

这说明,荀子的学术思想()A.吸纳了较多法家主张B.继承孔子和孟子思想C.合道家和儒家为一体D.由儒家已演变为法家4.对下图行政区体系的演变影响最大的是()A.颁布“推恩令”B.推行郡县制C.分封同姓王D.创立中朝5.汉代桑弘羊提出“富国何须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

这表明他主张()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放弃以农为本思想C.协调发展才能富国D.实行盐铁专卖政策6.318年,司马睿称帝,在接受百官朝贺时,他突然走下台阶,向王导说:“仲父,请同朕一同坐御床,接受群臣祝贺。

”这反映了()A.政权鼎立,皇权衰微B.士族势大,影响朝政C.奸臣当道,社会黑暗D.民主政治,君臣和谐7.据《宋书》记载:至于元嘉(南朝刘宋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推荐文章高一年级历史的选择练习题热度: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介绍热度:高一必修一的历史知识点汇总介绍热度: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热度:春季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题热度:历史的学习是需要记忆的,所以我们不可以偷懒哦,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历史,欢迎大家一起看看吧表达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

”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

由此可见周朝(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D.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2. “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A.秦汉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3. 现在去故宫时会发现乾清门的一个角落有一座不起眼的建筑。

这一建筑的一间小房子里,曾经形成了一种由皇帝任命的大臣掌控、能够迅速应对皇帝指示的体制。

此文所说的“体制”实际指的是( )A.军机处B.枢密院C.内阁制D.政事堂4.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

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5.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別国得之。

佛兰西亦与焉。

”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B,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6.有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某一条约时认为,“满清贵族及官僚所支持的一个短哲的夏季的狂暴,竟使中国的地位低到极点。

它须负极重的赔款;它须依列强之意,保各国使臣在中国的安全。

河南省洛阳市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留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选择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王、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等五方面看法。

若王、卿士和庶民一样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

这表明商朝A.行政机构已相对完备B.政治带有神奇色调C.商王的权力特别有限D.民主决策已成定制*2. 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自主权。

西周则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派亲族、姻亲和功臣到新占据区建立诸侯国,确立其天下共主的地位。

这说明西周A.对地方限制进一步加强B.已形成大一统局面C.中心集权制度渐渐确立D.贵族政治起先出现3. 商周社交礼仪有“六挚”之说:“王执皮帛(鹿皮束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驚.工商执鸡。

”这反映了商周时期A.礼物品种多样B.疆域面积扩大C.社交活动频繁D.等级制度明显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新皇帝废除了全部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袤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心政府任命并向其负责的官员。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皇帝制度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行省制5. 公元前220年起,秦朝接连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一条从咸阳直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

驰道宽50步,车轨宽6尺。

驰道的修建A.推动国家走向统一B.便于加强中心对地方的治理C.有效扩展秦朝疆域D.维护了秦朝统治的长治久安6.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三十多年后,汉初的20个诸侯国,除6国未分封外,其余14国封侯者已达165人。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炎帝、黄帝B. 尧、舜C. 禹、启D. 伏羲、女娲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 奖赏功臣B. 拱卫王室C. 发展经济D. 加强统治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C. 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D.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4. 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 刀币B. 布币C. 圆形方孔钱D. 贝币6. 西汉初期实行的“无为而治”政策,主要是基于()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7.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夷陵之战D. 魏、蜀、吴三国建立9.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D.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1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迁都洛阳②推行汉化政策③实行均田制④采用汉族官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涿郡D. 余杭12. 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A.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B.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C.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13.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14.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藩镇割据D. 宦官专权15.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A. 海河流域B. 淮河流域C. 长江流域D. 珠江流域1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消除了地方割据实力物质基础的是()A. 杯酒释兵权B. 收精兵C. 削实权D. 制钱谷17. 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度D. 分封制18.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实行厂卫制度④八股取士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9.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是()A. 设立军机处B. 大兴文字狱C. 实行密折制度D. 设立南书房20.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 唐朝中期B. 北宋时期C. 南宋时期D. 元朝时期2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航海活动有重大意义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22.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 防范西方殖民入侵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 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2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A. 道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24. 被称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 《天工开物》B. 《农政全书》C. 《本草纲目》D. 《齐民要术》2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二、材料分析题(共3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A.岳飞B.戚继光C.郑和D.郑成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将领,B项正确;岳飞是抗金名将,A项错误;郑和率队下西洋,不是抗击倭寇的名将,C项错误;郑成功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不是倭寇,D项错误。
23.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斯藏。明政府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
2.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
A.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
C.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体现的是姬姓王族是分封的主体,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A正确,D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A.确立分权与制衡的机制
B.建立一整套监察制度
C.增强宰相在朝中的威信
D.恢复宰相制限制君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材料“以宰相而摄天子……后世君骄臣谄……天子之位过高”反映了黄宗羲认为后世君主过于专制,主张通过恢复宰相制来限制君权,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黄宗羲主张建立一整套监察制度,故B排除;当时宰相早已被废除,不存在增强宰相威信的问题,故C排除。
20.明朝初年,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废除了
A.科举制
B.察举制
C.监察制度
D.丞相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初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故D项正确;明朝仍实行科举制和监察制度,故AC项排除;察举制是隋唐时期被废除的,故B项排除。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60分)1.(2分)“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以神为主 B.商朝是个神权色彩重的王朝C.说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无上 D.商朝人对鬼神的怀疑2.(2分).西周分封,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

这说明分封制的本质是( ) A.周天子间接统治国家的方式B.安抚功臣与异姓贵族的手段C.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 D.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3.(2分)《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A.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B.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C.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D.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4.(2分)“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

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A.创立官僚政治体制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等级制度日趋固化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5.(2分)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

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

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

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加大了选官的随意性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6.(2分)“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B.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C.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D.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7.(2分)“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4.11.8(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古代的A. 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皇帝制2.《荀子•效儒》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从史料看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B. 功臣C. 先代贵族D. 姻亲3.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4.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最早具有监察百官职能的官吏应是A.节度使B.御史大夫C.提刑按察使司D.刺史5.“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7.史书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

”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A.中书门下、枢密院B.三司、枢密院C.中书门下、三司D.枢密院、三衙8.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9.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公、侯、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西周舆服制度的形成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24.下表是关于唐代土地买卖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
记述
出处
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
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
《唐会要》
寺院广占田地及水碾硙,侵损百姓
《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册府元龟田制》
A.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兼并战争使诸侯日益坐大D.变法运动使得贵族集团衰落
6.晋在春秋时期,政权已逐渐为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控制。后来范氏和中行氏、智氏或被瓜分或被消灭,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韩、赵、魏三家手中。至公元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亡。这反映了该时期()
A.诸侯势力不断崛起B.社会正在发生转型
A.确保了秦朝的长治久安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确保了皇帝的专制独裁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最早出现于秦朝B.官员世代沿袭

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分封的诸侯大多为同姓子弟 B.诸侯有为天子镇守疆土义务C.实行宗法制以维护国家统治 D.通过封侯建国抵挡异族侵扰2.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 “四方”臣服中心的国家观念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3.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

这一变更实质上反映了( )A.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治伦理观念的变更D.诸侯国各种冲突的缓和4.西汉宣帝时,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等到诏令下发时,却佯装不知。

这反映出当时()A.皇权专制达到顶蜂B.中枢决策程序失当C.内朝官员位高权重D.宰相权力遭到侵夺5.《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安》:“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这种做法()A. 使中书省地位超越尚书省B. 有利于防范宰相的擅权C. 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能D. 说明监察机构日益完善6.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协商,以达成谅解。

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协作、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

这反映了明朝( )A.内阁拥有确定议政权 B.减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7.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影响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用上形成垄断性态势。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历史是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去记忆的,所以大家不要偷懒,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历史,希望大家一起阅读一下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为山东的一份省级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秦统一六国后,赢政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B.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C.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D.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3.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中央机构的决策更为科学B.甲乙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乙的中央机构更能体现家天下D.甲乙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4.宋真宗意欲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写诏书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掉,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

真宗想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只得收回成命。

这反映宋朝A.文官政治的特点B.君相矛盾不断激化C.集体决策的格局D.君主专制走向衰落5.钱穆先生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

”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D.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6.《明史解缙传》记载: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

解缙等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

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内阁的设立解决君权和相权的问题B. 内阁成员地位不高C.内阁的职权是协助皇帝,监察百官D. 内阁属于临时机构7.在科举时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学校生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出身寒微者,进士中有42. 9% 出身于祖上未有功名的家庭,这说明科举制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扭转了传统门第观念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8.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

上册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上册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上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学习起来是很有意思的,⼤家花点⼼思去学习就⾏了,⼩编今天就给⼤家来分享⼀下⾼⼀历史,喜欢的要阅读⼀下哦 有关⾼⼀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正确答案。

)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称谓 妻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 C.⼤哥(25岁) 妾⼆ D.⼆哥(22岁) 2、公元前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有寇⾄则举烽⽕。

诸侯悉⾄,⾄⽽⽆寇,褒姒乃⼤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确⽴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D.西周末年诸侯势⼒强⼤ 3、“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太⼠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特点之⼀是A.按照⾎缘亲疏分配政治权⼒B.实⾏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C.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政权体制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4、在公元前213年的⼀天,⼀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位农家⼩孩⼦后扬长⽽去,为此这位⼩孩⼦的⽗母想告这位官吏。

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孩的⽗母应该A、找御史⼤夫B、直接找皇帝C、找丞相D、找这位官吏的上⼀级 5、西周中叶以来,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其⽣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个评定性的称号,称之为“谥法”。

秦始皇认为上古⽆谥法,⽽且谥法是“⼦议⽗,⾂议君”,因⽽废除了谥法。

秦始皇废除谥法⽬的是A. 效法上古制度B. 贯彻忠孝观念C. 铲除六国势⼒D. 加强皇帝权威 6、在谈及“相”的演变时,有学者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被削弱”,这是“皇权与相权⽭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需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距今约 1万年以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下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位于浙江省境内的有:①河姆渡文化②良渚文化③龙山文化④姜寨遗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依据东南西北的依次排列下列水利工程: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灵渠④江南河A.①③④②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3.成语“食指大动”和“染指于鼎”都出自一件事情。

春秋时期公子宋和子家都是郑国的公卿,在将要去见郑灵公的路上,公子宋的的食指突然自己动了来,他说:“以往我遇到这种状况,肯定可以尝到美味。

”等进去以后,厨师正打算切甲鱼,两人相视而笑。

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把刚才的状况告知郑灵公。

等到郑灵公把甲鱼赐给大夫们吃的时候,也把公子宋召来但偏不给他吃。

公子宋发怒,用手指头在鼎里蘸了蘸,尝到味道后才退出去。

郑灵公发怒,要杀死公子宋。

公子宋和子家策划先下手。

这年夏天,公子宋带人杀死了郑灵公。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春秋时期A.社会的腐败现象严峻B.国君对大臣的羞辱C.大臣对国君的失礼D.春秋时期礼崩乐坏4.“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首军歌最能代表秦国的尚武精神,而尚武精神的塑造离不开商鞅变法,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尚武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A.嘉奖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B.“废井田,开阡陌”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D.普遍推行县制5.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提出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损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25题共50分)
1.看下图,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某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A.香港B.上海C.宁波D.广州2.鸦片战争前的四十年,鸦片大量输入中国,对其恶果叙述不正确的是A.严重危害了清朝的统治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
C.把中国卷入了世界市场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起来3.鸦片战争前夕,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A.自然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洋务经济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平等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出现在
A.澳门B.香港C.上海D.广州
7.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所起的作用是
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8.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抵御外来侵略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D.是否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9.鸦片战争后,我国一些地区如武夷北苑的农民争相种茶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出口被课以重税B.自然经济无法抵抗商品经济的挑战
C.政府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西方商品在中国享受优惠政策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侵略了我国大片领土,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处位于A.乌苏里江以东B.黑龙江以北
C.伊犁西北部D.新疆西南部
11.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理
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共同的地方在于
A.都提出了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B.都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C.都要求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并且各自描写了理想社会的轮廓
D.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13.温家宝总理在台湾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
14.日本东京的历史档案馆里收藏着19xx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文本原件,从理论上讲,在除中日两国外的其他签约国中类似的文件应该还有
A.7件B.8件C.9件D.10件
15.宣扬变法图存、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郑观应
1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甲午战争后17.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主张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想结合
18.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
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和立宪派
19.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根源是A.民族危机的加剧 B.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意识
c.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0.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变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2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
c.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 D.中国丝、茶大量出口
22.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开始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之后23.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C.吸引民间的资金 D.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
24.《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师夷长技以制夷C.发展资本主义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5.18xx,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回答:(1)林则徐上书时的官职是什么?(2)道光帝为什么接受禁烟主张?
(3)道光帝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林则徐上任后是怎样开展禁烟工作的?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我主天王为天下万国太平真主,则天下万国皆当敬天从主,知所依靠者也,尔等果能敬天识主,我天朝视天下一家,合万国之体,自必念尔等之忧,准尔等之进贡,岁岁来朝,方得为天国之臣民,永沐天朝之恩泽。

材料二:如果上帝助吾恢复祖国,我当教各国自保管其自有之产业,而不侵害别人所有。

我们将要彼此友谊,互通真理及知识,而各以礼仪相待。

材料三:经告谕他,不但许伊(彼)国通商,至万国亦许往来通商,但通商者要禀遵天令(太平天国的法令)洋烟为妖夷贻害世人之物,惟有洋烟勿再来华,其余贸易无禁。

请回答:
(1)太平天国在对外交往方面有什么积极主张?
(2)太平天国在对外交往的主张上存在什么局限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有关史实证明,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的主张持何态度?
(4)太平天国的对外交往思想不能得到贯彻的原因是什么?
28.《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16分)
29.结合史实,简述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理论上的背景。

(9分)
一、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1)林则徐上书时的官职是什么?
湖广总督
(2)道光帝为什么接受禁烟主张?
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3)道光帝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4)林则徐上任后是怎样开展禁烟工作的?
得到两广总督的支持,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27.(1)太平天国在对外交往方面有什么积极主张?
.允许通商但要遵守太平天国法令;交往平等互利;反对外国占有租界;反对鸦片贸易.(2)太平天国在对外交往的主张上存在什么局限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仍以天朝大国自居,说明农民领袖眼界狭窄,不了解世界.
(3)结合有关史实证明,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的主张持何态度?持仇视反对态度.他们与清政府勾结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革命.
(4)太平天国的对外交往思想不能得到贯彻的原因是什么?
军事上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压力及外国侵略势力对太平天国的抵制. 28.《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

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的掠夺。

它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9.结合史实,简述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理论上的背景。

政治: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
理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入和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