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3课 东海之大乐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第三课 东海之大乐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渚.(zh ǔ)崖 崖涘.(s ì) 尾闾.(l ǔ) B .稊.(b ì)米 吾喙.(hu ì) 井幹.(h án) C .缺甃.(zh îu) 持颐.(y í) 灭跗.(f ū) D .虷.(g àn)蟹 奭.(sh ì)然 口呿(q ū) 【答案】 C(A 闾:l ǘ,B 稊:t í,虷:h án)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 夷之义者 B.⎩⎨⎧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不知何时已而不虚.C.⎩⎨⎧ 方存乎见少.少.仲尼之闻D.⎩⎨⎧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答案】 D(A 闻:①听说,②见闻,知识;B 虚:①通“墟”,②空虚,C 少:①不多,②轻视,D 穷:都当“穷尽”讲)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自以.比形于天地B.⎩⎨⎧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乃.逸而走C.⎩⎨⎧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是非..坎井之蛙与D.⎩⎨⎧ 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答案】 C(是非:①对错,②这不是)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 ⑦睹子之难穷 ⑧非至于子之门 ⑨大方之家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 .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答案】 D(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结构助词“的”)5.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C .若属皆且为所虏D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答案】 B(见:接见;ACD 中的“见”都表被动)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 3、东海之大乐 Word版含答案
三、东海之大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两涘.(sì)渚.(zhǔ)崖不似礨.(lěi)空 灭跗.(fū)无所开吾喙.(huì) 孑.(jié)孓.(jué)汒.(mánɡ)然 右膝已絷.(zhí)矣隐.(yìn)机大息 適.(tì)適.(tì)然大.(tài)皇 呿.(qū)而不合奭.(shì)然四解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不辩牛马(“辩”,通“辨”,分别,辨别)(2)拘于虚也(“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通“萃”,聚集)(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豪”,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5)汒然异之(“汒”,同“茫”)(6)隐机大息(“机”,通“几”,几案,小桌子)(7)出跳梁乎井之上(“跳梁”,同“跳踉”,腾越跳动)(8)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第一个“知”,通“智”;竟,通“境”)(9)反于大通(“反”,通“返”)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穷⎩⎪⎨⎪⎧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尽,动词)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处境困难,形容词)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形容词)(2)数⎩⎪⎨⎪⎧不可为量数(计算,动词)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名词)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几,几个,数词)(3)方⎩⎪⎨⎪⎧敢问其方(道理,名词)方存乎见少(正,副词) (4)见⎩⎪⎨⎪⎧见笑于大方之家(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副词)方存乎见少(显现,动词)(5)少⎩⎪⎨⎪⎧少仲尼之闻(看不起、轻视,动词)不以多少进退者(跟“多”相对,形容词) (6)始⎩⎪⎨⎪⎧始吾弗信(开始,副词)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7)乃⎩⎪⎨⎪⎧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竟,竟然,副词)乃逸而走(于是,连词) (8)于⎩⎪⎨⎪⎧拘于虚也(被,介词)莫大于海(比,介词)反于大通(到,动词)(9)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无义,语气助词)有神人居焉(“于之”,在那里,兼词)弊弊焉(相当于“然”,……的样子, 形容词词尾)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不吝啬或洒脱(2)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国家(3)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古义:大道理今义:地名(4)至于..北海 古义:到达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5)合同..异 古义:合,合而为一;同,相同今义:一种法律文书(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色今义:①面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三 东海之大乐 教案6 Word版含解析
《东海之大乐》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能力目标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可爱之处.。
德育目标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学过庄子的好几篇文章,有许多成语即出自于《庄子》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逍遥游》扶摇直上、鹏程万里;《无端崖之辞》涸辙之鲋、运斤成风。
还有井底之蛙、邯郸学步、以管窥天••每个都堪称经典,今天我们学习《东海之大乐》的第一则故事中,其中也形成了几个有意思的成语,我们一起学习吧••二、走进庄子及《庄子》(板书:东海之大乐庄子)问: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分内篇、外篇、杂篇,共三十三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正音以后,齐读。
径(jīng)涘(sì)殆(dài)闾( lǘ) 礨(lěi ) 稊( tí) 比(b ì)四、课文分析思考讨论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2.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3.河伯的叹包括哪些内容?4.你如何看待河伯这个人物形象?分组讨论5分钟五、在思考中明确以下文言知识1、重要实词百川:众多。
泾流:直流的水波。
泾:同“径”,直。
两涘:两岸。
旋:掉转。
面目:偏义复词,指面部。
野语:俗语。
闻道百:听说的道理很多。
闻少仲尼之闻:听说子之难穷:穷尽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2、活用词语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河流古今异义至于北海古:到今:表示另起话题于是焉古:在这时今:连词,表结果不辩牛马。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三 东海之大乐 教案6 Word版含解析
《东海之大乐》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能力目标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可爱之处。
德育目标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学过庄子的好几篇文章,有许多成语即出自于《庄子》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逍遥游》扶摇直上、鹏程万里;《无端崖之辞》涸辙之鲋、运斤成风。
还有井底之蛙、邯郸学步、以管窥天••每个都堪称经典,今天我们学习《东海之大乐》的第一则故事中,其中也形成了几个有意思的成语,我们一起学习吧••二、走进庄子及《庄子》(板书:东海之大乐庄子)问: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分内篇、外篇、杂篇,共三十三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正音以后,齐读。
径(jīng)涘(sì)殆(dài)闾( lǘ) 礨(lěi ) 稊( tí) 比(b ì)四、课文分析思考讨论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2.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3.河伯的叹包括哪些内容?4.你如何看待河伯这个人物形象?分组讨论5分钟五、在思考中明确以下文言知识1、重要实词百川:众多。
泾流:直流的水波。
泾:同“径”,直。
两涘:两岸。
旋:掉转。
面目:偏义复词,指面部。
野语:俗语。
闻道百:听说的道理很多。
闻少仲尼之闻:听说子之难穷:穷尽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2、活用词语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河流古今异义至于北海古:到今:表示另起话题于是焉古:在这时今:连词,表结果不辩牛马。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三 东海之大乐 教案3 Word版含解析
《庄子.东海之大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等。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等。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结合语境、借助工具书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探究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并感悟寓意。
【解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第一步导入: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板书课题)第二步以望洋兴叹成语导入。
二、教学过程:先展示教学思路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展一展理一理谁望洋兴叹为什么读一读:1、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泾jìng sì渚zhǔ殆 dài2、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在黑板上文言知识点)3、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3-5分钟)做一做:知识积累(完成学习卡片内容整理)1、古今异义:百川灌河至于北海始旋其面目大方之家2、词类活用: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3、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4、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五单元 三、东海之大乐
三、东海之大乐释文题“东海之大乐”语出《庄子·秋水》,面对浅井之蛙的自夸自足,东海之鳖向它讲述了大海的情形:“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浅井之蛙听后,“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借这一寓言故事,形象地阐释了小气象和大境界的天壤之别,对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盲目自得的心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告诉人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永不自满、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道理。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都运用了寓言说理的方法,且寓言的主旨是一致的,都向我们阐明了为人要虚心,不能故步自封、骄傲自满,要不断追求更高境界、气象、格局的道理。
但两则选文的主旨也不完全相同,第2则选文除了讲明要虚心,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外,还讲明了虚心学习的时候要看对象、讲方法的道理。
庄子警示人们,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局限,跳出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永远不应该自满。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不辩.牛马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汒.然异之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公子牟隐机.大息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出跳梁..乎井之上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通“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反.于大通 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辨 分别、辨别 ②墟 处所,所居之地③萃 聚集 ④毫 动物长而细的毛 ⑤茫 模糊不清⑥几 几案,小桌子 ⑦跳踉 腾越跳动 ⑧智 智慧境 界线 ⑨返 返回(2)一词多义①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②闻⎩⎪⎨⎪⎧ 闻.道百: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③数⎩⎪⎨⎪⎧不可为量数.: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④却⎩⎪⎨⎪⎧ 于是逡巡而却.: 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穷⎩⎪⎨⎪⎧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⑥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吾弗信: ⑦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答案 ①海神名/及,比得上 ②听到/知识、见闻 ③算、计/命运/几,几个 ④退/打退,击退 ⑤穷尽/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不得志,不显贵 ⑥才/开始 ⑦危险/几乎/大概、恐怕(3)古今异义①百川灌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或指银河系。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三节 东海之大乐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东海之大乐[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泾.流(jīnɡ) 2.两涘.(sì) 3.渚.崖(zhǔ)4.尾闾.(lǘ) 5.礨.空(lěi) 6.稊.米(tí)7.牟.(móu) 8.汒.然(máng) 9.喙.(huì)10.井(hán)11.缺甃. (zhòu) 12.灭跗. (fū) 13..虷.蟹(hán) 14.絷.(z hí) 15.適.適然(tì)16.商蚷.(jù) 17.跐.黄泉(cǐ) 18.呿.而不合(qū)二、通假字1.不辩.牛马通辨,分别、辨别2.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同墟,处所,所居之地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通萃,聚集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5.汒.然异之通茫,模糊不清6.公子牟隐机.大息通几,几案,小桌子7.出跳梁..乎井之上同跳踉,腾越,跳动8.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通智,智慧;通境,界线9.反.于大通通返,返回三、古今异义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义:到达今义:另提一事的介词2.东面..而视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色今义:面容、相貌;比喻事物的样子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对财物不吝啬,不小气 5.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6.不以多少进退..者 古义:增减今义:前进和后退7.合同..异 古义:“合”,使……合;“同”,相同今义:两方或多方订立共同遵守的协议8.然不然..古义:不正确 今义:不这样的话9.是非..坎井之蛙与 古义:这不是 今义:对错10.百川灌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四、一词多义1.闻⎩⎪⎨⎪⎧ ①闻.道百 听到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学识2.知⎩⎪⎨⎪⎧ ①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道②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智慧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知识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了解 3.方⎩⎪⎨⎪⎧ ①敢问其方.道理②方.存乎见少 正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④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 地方⑤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⑥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4.于⎩⎪⎨⎪⎧ ①拘于.虚也 介词,被②莫大于.海 介词,比③反于.大通 动词,到 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1)秋水时.至 时:按时间 (2)顺流而东.行 东:向东 2.名词作动词舌举而不下.下:放下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合.同异 合:使……合 2.离.坚白 离:使……离 (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美:壮美的景观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穷.众口之辩 穷:使……穷尽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2)然.不然 然:以……为然 (3)可.不可 可:以……为可 (4)汒然异.之 异:为……感到奇异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表示被动)2.拘于虚也 (“于”表示被动)(三)省略句1.不知论之不及(之)与 (“及”后省略代词“之”)2.知之弗若(之)与 (“若”后省略代词“之”)(四)状语后置句1.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以察”“以辩”作状语,后置)2.自以比形于天地 (“于天地”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己”作“若”的宾语,前置)2.我之谓也 (“我”作“谓”的宾语,前置)3.又奚以自多 (“奚”作“以”的宾语,前置)4.莫吾能若也 (“吾”作“若”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 (1)秋 水 时 至,百 川 灌 河。
2018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五单元 三、东海
三、东海之大乐忍受孤独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
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
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
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
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
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资治通鉴·陈纪》赏读:得到财物却丧失了行为准则,我不能干这样的事。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论衡·别通篇》赏读:品德不高尚的人,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不大的人,不能有广博的见识。
1.通假字①不辩.牛马________________②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________________③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________________④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________________⑤汒.然异之________________⑥公子牟隐机.大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辩”通“辨”,分辨,辨别 ②“虚”通“墟”,处所,所居之地 ③“卒”通“萃”,聚集 ④“豪”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 ⑤“汒”通“茫”,模糊不清 ⑥“机”通“几”,几案,小桌子2.一词多义①语⎩⎪⎨⎪⎧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②知⎩⎪⎨⎪⎧ 不知.论之不及与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③方⎩⎪⎨⎪⎧ 敢问其方. 方.存乎见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可谓仁之方.也已 ④始⎩⎪⎨⎪⎧ 始.吾弗信 始.旋其面目答案 ①名词,俗语/动词,谈论 ②动词,知道/名词,智慧/名词,知识/动词,了解、懂得 ③名词,道理/副词,正/名词,方圆/名词,地方/名词,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名词,方法 ④副词,开始,起初/副词,才3.古今异义①计中国..之在海内 今义:国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教案4Word版含解析
《庄子.东海之大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等。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等。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结合语境、借助工具书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探究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并感悟寓意。
【解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第一步导入: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板书课题)第二步以望洋兴叹成语导入。
二、教学过程:先展示教学思路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展一展理一理谁望洋兴叹为什么读一读:1、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泾jìng sì渚zhǔ殆 dài2、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在黑板上文言知识点)3、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3-5分钟)做一做:知识积累(完成学习卡片内容整理)1、古今异义:百川灌河至于北海始旋其面目大方之家2、词类活用: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3、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4、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
【精编】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教案3
《庄子.东海之大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等。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等。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结合语境、借助工具书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探究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并感悟寓意。
【解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第一步导入: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板书课题)第二步以望洋兴叹成语导入。
二、教学过程:先展示教学思路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展一展理一理谁望洋兴叹为什么读一读:1、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泾jìng sì渚zhǔ殆 dài2、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在黑板上文言知识点)3、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3-5分钟)做一做:知识积累(完成学习卡片内容整理)1、古今异义:百川灌河至于北海始旋其面目大方之家2、词类活用: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3、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4、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东海之大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段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庄子散文运用寓言说理的特点。
2、追求大境界,谦虚谨慎,不断提升自我。
一、导入: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引入话题,找出关键词(大境界、小境界、局限性)。
人人都想达到大境界,但过程并不容易,因为人生有种种局限。
超越局限,完善自我,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看庄子通过河伯与海神的故事怎么说。
二、整体感知文章第一段。
1、学生齐读全文,熟悉内容。
2、指定学生接译第一段,检查预习效果。
教师指导补充。
—秋水时至: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东面,名词作状语,向东。
—少、轻:形容词作动词,都可译为“轻视”。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三、深入研习文段。
1、河伯为什么欣然自喜?“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他视野受到局限,没认清自己,也没认清世界。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的局限性被打破。
他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3、我们该怎么评价河伯?刚开始骄傲自满,可后来有了清醒的认识,通过对比,知道了自己的渺小。
四、整体感知文章第二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熟悉内容。
2、指定学生接译第二段,检查预习效果。
教师指导补充。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语,谈论。
—莫大于海:状语后置。
—又奚以自多:介词宾语前置句。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者,引出原因。
—又例: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又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深入研习文段。
1、二段开始海神若给我们展示了人生哪些局限?“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束于教也。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三节东海之大乐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东海之大乐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 .而受气..于阴阳 C .不足以极其..深 D .东面..而视 解析:A 项.认为。
与现代汉语同。
B 项.“受气”.禀受自然之气。
C 项.“极其”.极.使……完全.穷尽;其.代海。
D 项.“东面”.面向东方。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束于.教也始于.玄冥B.⎩⎪⎨⎪⎧ 乃.知尔丑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 C.⎩⎪⎨⎪⎧ 自以.比形于天地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 不知论之.不及与我之.谓也解析:A 项.被;从。
B 项.于是.就;竟。
C 项.均为“认为”。
D 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
答案:C3.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 .顺流而东.行 C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D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解析:A 项.形容词作名词.壮美的景观。
B 项.名词作状语.向东。
D 项.意动用法.认为……少。
答案:C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为莫己若者A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B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 .我之谓也D .此亦东海之大乐也解析:A 项为状语后置句。
B 项为被动句。
C 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D 项为判断句。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两涘渚崖.之间(高的河岸)B.河伯始旋.其面目(改变)C.不见水端.(尽头)D.百川.灌河(山川)解析:D项中的“川”意为河流。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三节东海之大乐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东海之大乐[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泾.流(jīnɡ) 2.两涘.(sì) 3.渚.崖(zhǔ)4.尾闾.(lǘ) 5.礨.空(lěi) 6.稊.米(tí)7.牟.(móu) 8.汒.然(máng) 9.喙.(huì)10.井(hán)11.缺甃. (zhòu) 12.灭跗. (fū) 13..虷.蟹(hán) 14.絷.(z hí) 15.適.適然(tì)16.商蚷.(jù) 17.跐.黄泉(cǐ) 18.呿.而不合(qū)二、通假字1.不辩.牛马通辨.分别、辨别2.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同墟.处所.所居之地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通萃.聚集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5.汒.然异之通茫.模糊不清6.公子牟隐机.大息通几.几案.小桌子7.出跳梁..乎井之上同跳踉.腾越.跳动8.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通智.智慧;通境.界线9.反.于大通通返.返回三、古今异义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义:到达今义:另提一事的介词2.东面..而视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色 今义:面容、相貌;比喻事物的样子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 今义:对财物不吝啬.不小气5.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6.不以多少进退..者 古义:增减 今义:前进和后退7.合同..异古义:“合”.使……合;“同”.相同今义:两方或多方订立共同遵守的协议8.然不然.. 古义:不正确 今义:不这样的话9.是非..坎井之蛙与 古义:这不是 今义:对错10.百川灌河. 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四、一词多义1.闻⎩⎪⎨⎪⎧ ①闻.道百 听到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学识2.知⎩⎪⎨⎪⎧ ①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道②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智慧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知识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了解3.方⎩⎪⎨⎪⎧ ①敢问其方. 道理②方.存乎见少 正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④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 地方⑤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⑥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4.于⎩⎪⎨⎪⎧ ①拘于.虚也 介词,被②莫大于.海 介词,比③反于.大通 动词,到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1)秋水时.至 时:按时间(2)顺流而东.行 东:向东2.名词作动词舌举而不下. 下:放下(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合.同异 合:使……合2.离.坚白 离:使……离(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美:壮美的景观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穷.众口之辩 穷:使……穷尽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认为……少 轻:认为……轻(2)然.不然 然:以……为然(3)可.不可 可:以……为可(4)汒然异.之 异:为……感到奇异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表示被动)2.拘于虚也 (“于”表示被动)(三)省略句1.不知论之不及(之)与 (“及”后省略代词“之”)2.知之弗若(之)与 (“若”后省略代词“之”)(四)状语后置句1.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以察”“以辩”作状语.后置)2.自以比形于天地 (“于天地”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己”作“若”的宾语.前置)2.我之谓也 (“我”作“谓”的宾语.前置)3.又奚以自多 (“奚”作“以”的宾语.前置)4.莫吾能若也 (“吾”作“若”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秋 水 时 至,百 川 灌 河。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东海之大乐【教学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巧用寓言,善用比喻,生动活泼的特点。
4、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内容。
2、参考注释疏通文意,概括文段主旨,能对作者的思想观点加以评述。
3、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导学案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王安石“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苏东坡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
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苏东坡觉得很得意。
后来被贬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
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
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
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
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很羞愧。
二、关于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东海之大乐释文题“东海之大乐”语出《庄子·秋水》,面对浅井之蛙的自夸自足,东海之鳖向它讲述了大海的情形:“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浅井之蛙听后,“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借这一寓言故事,形象地阐释了小气象和大境界的天壤之别,对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盲目自得的心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告诉人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永不自满、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道理。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都运用了寓言说理的方法,且寓言的主旨是一致的,都向我们阐明了为人要虚心,不能故步自封、骄傲自满,要不断追求更高境界、气象、格局的道理。
但两则选文的主旨也不完全相同,第2则选文除了讲明要虚心,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外,还讲明了虚心学习的时候要看对象、讲方法的道理。
庄子警示人们,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局限,跳出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永远不应该自满。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不辩.牛马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汒.然异之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公子牟隐机.大息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出跳梁..乎井之上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⑧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通“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反.于大通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辨分别、辨别②墟处所,所居之地③萃聚集④毫动物长而细的毛⑤茫模糊不清⑥几几案,小桌子⑦跳踉腾越跳动⑧智智慧境界线⑨返返回(2)一词多义①若望洋向若.而叹曰:以为莫己若.者:②闻闻.道百: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③数不可为量数.: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④却于是逡巡而却.:却.匈奴七百余里:⑤穷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⑥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始.吾弗信:⑦殆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答案①海神名/及,比得上②听到/知识、见闻③算、计/命运/几,几个④退/打退,击退⑤穷尽/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不得志,不显贵⑥才/开始⑦危险/几乎/大概、恐怕(3)古今异义①百川灌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或指银河系。
②至于..北海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面貌;面子、脸面。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b.(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c.(样式、颜色等)不俗气。
⑤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形容词,数量小(跟“多”相对)。
b.动词,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
⑥乃知尔丑.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叫人厌恶或瞧不起的;不好的、不光彩的事物;坏,不好。
⑦是非..坎井之蛙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或口舌。
答案①黄河。
②到了。
③脸色。
④懂得大道理。
⑤看不起、轻视。
⑥鄙陋。
⑦是,这;非,不是。
(4)虚词归纳①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吾子又死焉.:②于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至于.北海,东面而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③而东面而.视:性贪而.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④已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吾自以为至达已.:而右膝已.絷矣:⑤然然不然.:汒然.异之:答案①语助词,放在句中表停顿/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兼词,于此②在/引出行为的对象/表比较/表被动③表修饰/表并列/表转折/你的④停止/表示确定语气/已经⑤对/……的样子2.词类活用(1)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水时.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顺流而东.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东.面而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_________(6)然.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汒然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舌举而不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谈论(2)名词作状语,按时令(3)名词作状语,向东(4)名词作状语,向东(5)少:形容词作动词,看不起、轻视。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然(7)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感到惊异(8)名词作动词,放下3.特殊句式(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3)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4)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5)自以比形于天地。
(6)莫大于海。
(7)而受气于阴阳。
(8)公孙龙问于魏牟曰。
(9)出跳梁乎井之上。
(10)入休乎缺甃之崖。
(11)闻道百。
(12)以为莫己若者。
(13)我之谓也。
(14)又奚以自多!(15)莫吾能若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被动句,(6)~(10)介宾短语后置句,(11)定语后置句,(12)~(15)宾语前置句。
4.语句翻译(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帝之所禅,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河伯自己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天下的盛美全在自己了。
(2)我就会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了。
(3)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虑的,有能力的士所辛劳的,全都在这里了……(4)而且你难道没有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的故事吗?文本名句1.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3.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文外名句1.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2.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3.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河的水流都注入黄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水流盛大,两岸之间以及水中陆地与河岸之间,分不清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是河伯自己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天下的盛美全在自己了。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河神顺着水流向东去,来到渤海边,向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了他的脸色,仰视着向海神若叹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息说:“俗语这样说:‘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看不起孔丘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的知识,轻视伯夷的高义,开始我不敢相信;现在我看到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你浩瀚无边难以穷尽,我如果不是到了你这里来就危险了,我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会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了。
”北海若曰:“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渤海神若说:“井中之鱼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原因,是受地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的局限;夏天的虫不可以谈论冰的原因,是因为受制于时间;穷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乡僻壤的士不可以谈论大道理的原因,是所受教育的束缚。
现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在你从崖岸中出来,游览于大海,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将可以一起来谈论大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