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小学科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天河区小学科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总结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郑雪萍
2003年广州市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我区现采用河北版、教科版两个版本的《科学》教材。

在整整的5年时间里,为使教师从宏观上对新的科学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尽快熟悉教材和教法,区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各级培训,以提高我区科学(自然)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在市教研室科学科的指导下,我们区的科学课改工作开展顺利,积极开创新的教研路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研究,进行了新课程学科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区域集备、网络教研、专题研讨等。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了科学教育教育学的水平。

现将5年来开展课改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现状
(一)小学科学课程计划和课时落实情况。

按照广东省《广东省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粤教基[2002]12号)规定,小学科学3-6年级每周2课时。

而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小学阶段应该在三、四、五、六年级开设科学课,课时比例应占小学课程总课时的7~9%。

据此计算,小学科学的课时应该在每周2.1~2.7节之间。

广东省尚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7%的最低标准。

现在天河区更为严峻的是,出于各种理由学校将小学科学的周课时进行削减,有的学校所有年级均只剩1课时,有的把5、6年级的课削减,将课时用于上语数英等课。

在课表上写是科学,但上课是其他学科。

由于没有部门有力的监管,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二)小学科学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情况。

1、科学教师队伍严重短缺
新课程改革后,科学课时由原来课改前的1节改为2节,对科学教师队伍需求更大。

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课改后科学队伍反而严重短缺。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发现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形势比较严峻,本区有专职科学教师的学校只占公办、企业、事业单位办学(64所)的37.5%,有63.5%的学校没有专职的
科学教师(如下图)。

其中专职的老师里还包括了原来不是教科学,由于准备退休,才教科学的老师;还有是原来是专职的科学老师,做了行政后只兼1、2个班的科学课的老师。

大多数学校科学教师由其他学科兼任(如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等)。

2、
在规范化评比的学校中占了90%的学校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校长诉说,他们很重视,但是是没有编制,或语数英教师不够,实在没办法。

兼职的教师基本是不上科学课,一般把科学课用于做作业或上语数英。

2、科学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大部分专职老师基本是本科毕业,主要专业是生物(最多)、地理、物理等专业,所以本身素质比较高。

科学素养比较高,学习能力、参与科学建设和教学设计、实施能力比较强。

有部分是广州市的教研骨干,这部分专职教师在市、区的科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兼职教师中非理科专业的很多,本身科学素养并不高。

而新课程改革后对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了,没有专业知识的这些老师根本无法上科学课。

另外,兼职老师流动性比较大,不稳定。

这个学期上科学,下学期就不上了。

所以造成他们没有深入或者没有投入精力去钻研科学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

在下校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上课科学性错误很多,误人子弟。

为此我写了一篇教研综述《科学教师的缺失》反映的就是这个问题。

(三)小学科学学科对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落实情况。

2003年秋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区采用两个版本的新教材,一是河北版《科学》;二是教科版《科学》,为了和广州市各区能够更好地研讨和交流,现正在逐步全
0.0%10.0%
20.0%
30.0%
40.0%50.0%
60.0%
70.0%80.0%
90.0%100.0%
专职兼职
专职兼职
部采用教科版《科学》教材。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区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新课程培训,钻研新课程教材、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每学期进行教材分析,让教师对新课程内容结构把握到位,对教材的理解到位;利用天河部落教研平台开展学科资源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开展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探究科学教学方式、方法,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形成了课前资源和教学设计丰富,有利于教师落实新课程;课中开展教学各种课型课例研讨,互相观摩,促进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把握;课后实地研讨和网络研讨相结合,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反思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四)小学科学学科新课程实验的保障条件情况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包括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内容,是自然科学。

从自然改为科学以后,课程中要求动手实验、探究的内容更加丰富了。

这要求学校投入的经费、教师的工作量也大了。

为适应新课程要求,需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活动器材、场所也多了。

但是这些开展科学学科新课程实验的保障条件大多数学校是达不到的。

我区主要分成四类情况:一类是省级学校、中心学校在师资配备、资源配备是比较完备的,如体育东路小学、华景小学、棠德南小学,这样的学校是小数;第二类是有一个专职教师,有一定的资源配备,但是还欠缺实验器材、材料;第三类是没有专职教师,有实验室、仪器室、仪器设备,这些实验室、仪器根本没有用,是一种浪费。

总体来说在经费投入、学校资源配备、班额控制等配套措施上的政策保障还是不够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做法(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行动策略介绍,可参考以下方面,由于是工作总结报告所以不用太深入的分析)
2003学年到现在,在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下,我区科学课教师正式进入课改实验。

我们认真、积极实施《科学》课改实验,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增强课改的意识。

我区骨干科学课教师及部分教师认真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科学》课程改革的培训。

大家学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科学课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师行为的改变》等,参加了河北版、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关于教材编写思路的讲座和市教研室马学军的《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学习辅导。

区教研室为了让老师尽快了解新教材,组织全区老师学习新教材、新课程标准。

通过培训,
教师们对课改实验有了全面的认识。

一是对《科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方法、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是对十几年来自然教学改革与科学课程改革的关系,认识更加清晰,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

三是对如何理解“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何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项教学目标的整合,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认识更加明确。

为搞好课改实验工作,我们紧抓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放松,学习了有关“做中学”及“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等学习资料,不断地布置和检查学习任务,以达到逐步树立新理念和不断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搞好课改实验意识等目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1、组建骨干教师团队,形成三级教研网络
以教研员为引领,成立小学科学核心组,组建了中心组,通过创设良好的交流平台,构建一个灵活、开放的三级教研网络,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面对全区的教研工作,单靠教研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新课程改革实验做好,必须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力量,共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为此成立核心组和中心组的,核心组一般由3—5人组成,是教研员的左右手,与教研员共同策划区的教研工作,每个核心组成员带领5-6个中心组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例观摩等等。

初中生物中心组成员共有15人,成员都是小学学科中的骨干教师,她们不但是学校的人才,更是区的财富,建立起骨干教师这个团队,对开展区的教研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关注兼职科学教师,提高其自身的科学素养
我区兼职的科学教师很多,而且大多数兼职教师不是理科专业毕业,对于自核心组成员 核心组成员 核心组成员 教研员
中心组成员 中心组成员 中心组成员 全区的一线教师
然科学的知识比较贫乏,对科学本质理解也不多。

另外有少部分专职的科学教师也不是理科专业毕业,为此我区有计划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开展学习教材和专题学习活动。

在2005年以来组织兼职科学教师学习有关地理、植物、动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教师能够掌握科学知识,更好地上好科学课。

学习的形式以讲座、实地考察、专题课例观摩相结合。

如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和技能时,先让老师观摩一节有关植物知识的科学课,然后结合课例展开植物知识的讲座,接着带领老师们到华南植物园进行考察。

这种形式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和认可。

此外鼓励中心组教师对于新教师、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指导,平时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促使这些教师能够尽快成长起来。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推动课改实验的实施
1、课前的研究策略
(1)建设小学科学学科资源,提供共享资源,服务广大教师
知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已成为信息资源共享乃至整个国家数字时代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条件,学科资源项目侧重课程资源中课堂教学资源的建设。

学科资源建设的隐喻是“做物流”、“做白领”。

“做物流”是已有资源的流通,“做白领”是个人隐性知识的数字化,通过团队互动实现。

“做物流”是对素材资源的拿来,将广泛占有作为建设的基础;“做白领”是教学智慧的创生,将教学策略作为建设的重心。

本学学科资源建设团队由三至五个学校的教学骨干组成;每月召开学科资源建设例会,明确建设思路及研究方法,交流建设经验,探讨解决研究中的困惑;举办拓展培训,逐步形成具有“责任、共享、发展”文化的学习共同体;根据课程标准,超前教学进度两周上传教学设计(学案)、课件(资源链接);选择被试(教师、学生)应用资源,通过常规教研、网络教研进行研讨、反馈,逐步求精。

天河部落()是我们进行学科资源建设的平台,四年级小学科学资源建设在特级教师吴向东老师带领下,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合作、勇于奉献的团队默默地耕耘,提供给一线教师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专题资源建设在体育东路小学骨干教师李怿珍老师带领下,正在建设之中。

一线的科学教师队伍有其特殊性,我们的大多数科学教师是兼职的,老师们没有太多的精力进行学科教学资源的查找与研究。

因此,网络资源的快捷便利对非专职的老师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现在,科学资源网已变成了教师们常进的“家”。

(见图1)
图1 科学学科资源建设网页
(2)开展区域集备,促进传统备课变革,共享集体智慧
区域集体备课是校际之间的集体备课,打破个人备课,校内集体备课的传统,集大家的智慧,共同完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师每校基本只有一个,很难进行校内的集备,区域集备为教师提供了共同探讨的空间。

我们采用个人集体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骨干教师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实地集体备课和网络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区域集备。

(见图2)
1片2片3片
地点体育东路小学棠德南小学华景小学
负责人李怿珍(组长)江舸(组长)杜姿(组长)
集备内容第二单元空气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第四单元动物的生
命周期
要求1、李怿珍、李秀华、麦
宇灵、吴明辉、黎春燕精

2、其他老师每人选备1
课或简备一个单元1、江舸、吴文婷、黎璟
倩涂先钦、陈秋香
2、其他老师每人选备1
课或简备一个单元
1、杜姿、伍洁婷、
吴向东、周素慧、
龙艳明、林穗怡
2、其他老师每人选
备1课或简备一个
单元
时间第4周星期四上午第8周星期四上午
学校名称侨乐、林和、龙岗、珠委、
华康、华阳、红英、龙口
西、暨大、康体育西、华
颖、冼村、第一实验、陶
育路、猎德、石牌、五山、
扬基
棠下、泰安、骏景、旭景、
东陂、新元黄村、中海
康城、车陂、昌乐、石东
员村二、三、四、五、六
小、东圃、棠东、新塘、
沐陂、珠村、凌塘、前进、
吉山、洋城花园
华景先烈东、沙河、
银河、四海、长征、
五一、长兴、长湴
农科院、华师、华
农、元岗、
岑村龙洞柯木朗
高塘石、林职、华
图2 小学科学三年级区域集备安排
在区域集备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心组教师的作用,让中心组教师先撰写教学设计,然后大家进行研讨。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天河部落,开展网络集备。

传统的集体备课,因受到时间、空间、规模、及时性差、互动窄等因素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网络集备,弥补了传统集备的不足。

两者互相取长补短,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经过实践发现老师们非常欢迎网络集备的形式。

我们选用的是新课程河北版的《科学》,该版的教学资源在教育网站里很少,上课教师缺乏该版的教学资源。

非专职科学教师对上科学课没有经验,加上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找资料,所以教师上课最想解决就是教学设计和教学中的问题。

为此我们在博客上开展集备,根据教学进度选取教学单元,然后从教师队伍中挑选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和撰写教学设计,再放到网络上供大家参考和提出建议,及时进行互动交流。

在交流中探讨教学的细节问题和重点难点,同时其他教师也提供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于是便生成了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

如此一来,教师们不仅能及时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供,并且可以及时在网上就所提供的资源进行研讨,实现了教研与教学的同步。

这种备课方式极受教师们的欢迎,网络教研这种跨越时空的互动,拓展了教研的新天地,是对传统教研的一种有力的补充。

(见图3)
图3、网络集备
2、课中的研究策略
(1)组织教学课例研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新课程改革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新课程的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新的教学方式怎样体现,探究活动如何组织都在课堂上体现。

这几年来我们工、华农、南国、
天府路、渔沙坦
备注 活动时间为星期四上午,民办学校请根据地段参加片组的教研活动。

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开展课例研活动。

围绕探究教学为研究核心,开展各种各样的课例研讨活动。

通过开展课例研讨活动,共同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把优秀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为提高有效教学的目标去努力,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去努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目标。

①围绕主题组织研讨课。

围绕“探究教学”“有效教学”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主题开展课例研讨活动。

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围绕探究教学向老师们展示了典型的探究课如:纸飞翼、热胀冷缩、斜面等。

让老师们了解科学探究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掌握探究的技能和核心的科学事实和概念,养成尊重事实、团结合作、乐于钻研的态度,并能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认识事物。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而各个探究环节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说用这个科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用另一个活动来让学生如何验证,再通过一个活动来进行总结。

当然根据探究的内容不同,如有些探究活动是不需要推测和猜想的,就可以不要这个环节。

(见图4)
基本
特征探究的不同程度
1. 问题学习者探究
科学问题
学习者自己
提出一个问

学习者从所提
供的问题中选
择、据此提出
新的问题
学习者探究的问题来自教
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经,
但问题不那么直接,需要有
所改变或自己体会其含义
学习者探究直接
来自教师、学习
材料或其他途经
的问题
2. 事实学习者根据
问题来收集
有关的事实
证据
学习者自己
确定什么可
作为证据并
进行收集
学习者在他人
的指导下收集
某些数据
数据直接给出,学习者进行
分析
数据和分析方法
都给了学习者
3. 解释学习者收集
事实进行解

学习者总结
事实证据之
后作出解释
学习者在得到
指导的情况下
收集事实形成
解释
使用证据形成解释的可能途
径已知
证据已知
4. 评价学习者将解
释联系到科
学知识上
学习者独立地
考察其他事实
来源、建立事
实与已有解释
的联系
学习者被引导
到科学知识的
领域和来源
可能的联系被给出
学习者阐述学习者用合学习者阐述自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在过程表达的步骤和程
5. 发表自己的解释、
为之作辩护
理的、合乎逻
辑的论据表
达自己的解

己解释在过程
得到他人指导
得到了广泛的指导序都被给出
多------------------------------------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程度--------------------------------------少
少--------------------------------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程度------------------------------------多
图4课堂探究的基本特征和不同程度(摘自罗星凯《科学探索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指南》)
在开展探究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的现象,为此我们有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有效教学开展课例研讨,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和教学的有效。

其实不管课堂探究的确切形式如何,探究更强调的是“动脑”,就是注重思维的发展。

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小学科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逻辑思维和质疑精神。

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看能否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②围绕同一课的知识点,进行一课两讲。

通过一课两讲展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新教材的不同理解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去解决教学目标的效果。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课是典型的实验课,如何体现探究的有效,体现培养学生的思维呢,为此华康小学李秀华老师、棠下伍洁婷老师两位老师同时展示了这节课,反映出教师对教材、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同,采取的策略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一课两讲的课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课后教师集中研讨时非常赞同这种一课两讲的方式,他们说从中学习到很多,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交流、研讨的重要性。

(2)开展网络教研,凝聚集体智慧,拓展教研新天地
利用“天河部落”网络教研平台,使科学教师们“天涯若比邻”,为教研插上了翅膀,飞越时空的阻隔,进行海阔天空的互动交流,显现网络教研的无穷魅力。

①观课议课,拓宽交流面,随时随地研讨
传统的观课和议课受到时间短、交互面小、教师不敢面对面点出缺点、研讨不深入的局限。

我们小学科学尝试着先观课,然后在网上再进行议课。

听完课后,把教师有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放到网上,要求教师在“天河部落”里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在博客上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听课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阅读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教师们的回复,了解各自的观点,参与研讨。

哪怕是没有参与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设计和阅读回复帖子,学到很多的东西。

这样做可以扩大观摩课的影响,也拓宽了指导范围。

当然,在开始的时候,教师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网上议课习惯,听完课回去以后就忘记了,或者产生惰性不愿意把要说的话变成文字写出来。

但随着这种新型教研方式的深入开展,教师们就会逐渐被吸引,参与到其中来。

②专题交流,解决教学难题,促进教研的深入
新课程的实施,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教研,进行交流研讨。

这样既方便、快捷,又能挖掘一线教师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集合集体的智慧,比传统的教研由一位或两位主讲的效果要更好,互动性更强,收获会更大。

就像现在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不要对学生单向传播,要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同样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教研,达到教师与教师的互动。

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与旧教材的实验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老师如何把握,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都是难题。

针对这些老师头疼的问题,在上学期,我们小学科学利用“天河部落”网络教研平台,开展了一次专题交流。

大家各抒己见,交流经验和做法。

(见图5)下图是关于“落实实验课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专题的探讨,一共有44个评论,教师们各抒己见,互相研讨,达到很好的效果。

图5:网络专题研讨
又如:李秀华老师“应用表现性评价,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的做法得
到了大家的认可。

还有江舸老师组织学生就“实验设计”进行小组讨论是很重要的: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来可以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和要注意事项。

在具体的实施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实验设计的难度,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或老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等。

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使其他教师很受启发。

通过这样的研讨交流活动,达到教学经验的共享,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3、课后的研究策略
(1)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反思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经验+反思+学习=成长,在这个公式里反思是关键,正如叶澜教授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基于知识点的反思”是我室开展的项目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同时也是针对在课堂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最基础的知识(核心知识),如何去落实这些知识点的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效果如何等而开展的课后反思。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正好给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学科(特别是小学科学)中出现的“过程热热闹闹,脑袋空空荡荡”的现象带来重新的冲击和思考。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彼此渗透、融合、统一于学生发展之中的。

通过撰写反思让教师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①举办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专题讲座,发动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反思不简单对教学过程的回顾,教师往往对教学过程一些不是核心问题进行反思,主要是对管理和教学形式进行反思,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内容——知识点、目标是否达到的反思。

为此我对教师进行了一次“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培训”。

并鼓励老师们课后多写教学反思,不一定要长篇大论,但是要有的放矢,要突出反思的重点,坚持写,多学,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②发挥中心组的骨干作用,撰写个人反思。

中心组的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撰写教学反思就是非常大的负担,平时他们的教学反思是非常形式的一、二句话: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积极性较高等,如今要他们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去反思,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尝试在中心组老师中开始,鼓励所有教师参与。

这个学期以来。

现共收集了48篇教学反思,我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