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校际教研协作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薄弱初中为例

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薄弱初中为例

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薄弱初中为例朱建明(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01)摘要:推进区域教研建设,真正做到研以致用、适切有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加快解决初中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南京市“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主要着力于重组教研体制、凝聚教研理念、强化同伴互助、突出资源建设、推广榜样范例五个方面。

关键词: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薄弱初中新优质初中推进区域教研建设,真正做到研以致用、适切有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优化教研体制和教研理念,规划系列项目活动以有效引领校际同伴互助,共建、共享适宜的基本资源,抓取建设过程中的榜样范例并推广。

南京市薄弱初中,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原因,在教研上存在教师动力不足、学情把握不够、资源供给不善、专业支持缺乏等问题,导致学校和区域教研无法达到应有成效。

为加快解决初中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5年9月,南京市教育局决定开展“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后称“南京市新优质初中创建工程”),在全市12个区遴选了46所薄弱初中,开启了建设之路。

南京市薄弱初中教研共同体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重组教研体制按照理想教研蓝图变革薄弱初中的教研和教学,有必要把这些学校从现行教研体制中剥离出来,加以调整和重组,以便构建良好的教研生态。

调整、重组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选取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的薄弱初中组建首个教研共同体,命名为“以学定教教研共同体”。

每个区确定一所学校为某一门学科的研究基地校,其运作路线一是以市教研室牵头三区教研室直达共同体学校,二是以市学科教研员牵头三区学科教研员直达各共同体学校学科教师。

这种工作架构源于各区之间存在各自的诉求,由市级教研层面领衔,可以平衡各自需求,建立协调合作会商机制,为共同体的运行铺垫良好基础。

28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10期第二阶段,成立鼓楼区等四城区薄弱初中“区域教研发展联盟”。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依托地区教育资源,通过教师、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通过合作、研究、交流等方式,构建一个共同的教育教研平台,推动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研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区域教研共同体的重要性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教师之间能够更好地互相学习、互相切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区域教研共同体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使得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能够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使得一些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分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1.建立平台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可以通过建立教育教研网站、论坛等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开展培训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推动学校合作推动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建立学校联盟、合作办学等方式,使得学校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水平。

4.鼓励教师开展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

区域改革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区域改革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个字。
作 为 的。我们 要搭 建桥 梁 ,如 果 用现在
关 于 推 进 均 衡 发 展 方 面 , 我 总 觉 得 的话来 讲就是 借助模 型 ,把专 家的顶 层
M a n a g e m e n t O b s e r v e r I 1 5
设计 ,变成 教 师 的 教 育 实践 、教 育 行
江苏 省提 出的不是 义 务教 育均 衡发
展 ,而是 义务教 育优 质均 衡发 展 。提 出 批 评 ,改 革成 功 的学校 ,是在 众多 非议 的 是八 个 一 样 ,在 江 苏 省 政 府 的 文 件 下坚持成功 ,最后得到尊重的。 上 。重 点是 四个 条件 ,条件 、师资 、管 我 们在考 察一 些成 果 的时候 ,有 的
_ 肺 觚恫 长
原 之势 ,更不 要说 有燎原 之火 了 ,问题
基 础 教 育 关 注 的 是 教 育 公 平 。 但 是 我 觉 不 在教育 而在 于体 制机制 、社会 氛 围让 得 还 必须 强 调 的 是 要 关 注 教 育 质 量 。
我们 的教育不能 自由地呼吸。 当然也 不能 回避 问题 ,改革 不要 十 白
海 安市 ,为什 么需要推进课 改?我这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跟 山东的史局 长 ,茌 平县度量 口学校他
的学 生是非 常优秀 的 ,但 是度 量 口学校
的孩 子也遇 到一个麻 烦 ,他们 不适应高 中的学 习环境 。所 以课改需要 推进 ,不 能在 一个学科 ,一个 年级 ,一 个学校推 进 ,要 整体 系统 地 推 进 ,才 能 产 生整 建 、购 买 设 施 设 备 、 招 部分 老 师 ,然
体 的 课 改 效 果 ,这 是 我 的 任 务 ,当 然 后 再 让 部 分 老 师 进 行培 训 ,老 师满 足 这个 是 比较难 的。

区域性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区域性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男。 浙江 东阳人 , 金华市教 育局教研室职教部主任 , 中学高级 。 主要研究方 向: 职业教育与教学。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6 _ 1 ( 1 9 6 8 一) -
4 }
当 代 职 业 教 育 / 2 。 1 3 年 第 7 期
二、 区域性 深化 “ 校 企合 作 、 工学 结合 ” 的探 索
细小的技能环节, 每位工人只需要完成单个操作就行 , 这种生产模式对工人的技能要求较低 , 工人的高技能 和综合职业能力 尚未真正形成企业 的现实需求 。因
缺乏行业经历 , 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难以建立有效 的
对话 。
项 目来源 : 本文 系2 0 1 1 年浙江省人 民政府办公厅立项 的省级教 育体 制改革试 点项 目《 中职学校深化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改革 试 点》 ( 项 目编号 : 浙政办发[ 2 们1 ] 5 4 号) 的研究成 果之一。 作者简 介 :  ̄ ( 1 9 6 6 一) , 男, 浙江金华 人 , 金 华市教育局职 成高教处处长 , 主要研究方 向: 职业教育 政策 ;  ̄
目 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仍然是推进校
企合作的主要障碍② 。一方面是企业“ 不愿意” : 企业以 盈利为主要 目的 , 但一般不能从校企合作中直接获利 , 或 获利 周 期 过 长 。因 为劳 动力 是 自由流 动 的 , 企 业 主 会认为技能是“ 公共物品” , 这样 , 企业就面临投资落空 的危险 , 因而他们不愿意关注员工培训。另一方面是 企业“ 不需要 ” : 当前多数企业 的生产仍然沿袭福特主
义 的标 准化 、 大批 量生 产模 式 , 生 产过 程被划 分 为许 多
职业学校建设往往只尊重一般性 的教育规律 , 没

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明 也是 正确 的 。

区域推 进课程 改 革 是一项 巨大而 又艰辛 的工程 .
教 师 的密切 协作 。 1 强 教 育科 研 。 化 先 导意 识 。没 有理 论 的实 . 加 强

确 立 以教 学 为 中心 的管理 理 念
教 育教 学 工作 是 学校 一切 工作 中 的重点 和 中心 。 践 是盲 目的实践 。教育 的 改革 与发 展 , 必然 会遇 到一
学校 统 一组 织 的考试 ; 习研 究一 位 名师 并 写 出研 究 学 2以 制度 的形 式 。 定 学校 中 层领 导要 兼 课 。 . 规 主 报告 : 写一篇 教 育叙 事或 教 育案 例 )使教 师 自觉 地 把 。 要领 导要 听课 。把 兼 课水 平 、 听课 数 量和 质量 记 入年 学 习读 书变 为 自 己生活 的 一部 分 。 而提 高 师德 品位 从
以下措施 :
2加强 校 本教 研 , . 强化 实效 意 识 。课 改 以来 。 本 校
1 强 了对 校 长和 教 导 主任 等 学 校管 理 人 员 的 教研 已经 成 为提 升教 师 素 质的法 宝 。 校要在 认 真 学 .加 学 培 训 。 改 以来 。 课 积极 引 导学校 领 导主 动学 习 。 高认 习校 本 教研 理论 的基 础 上 , 一步 完 善 以研 究和 解 决 提 进 识, 强化 责任 , 率先 垂 范 。至今 , 已经 举办 了 六期 小 学 教 学实 际 问题为切 入 点 的 校本 教研 制 度 。 教师 的可 为 校长 和初 中教 导 主任任 职培 训 。 教 学常 规 到各科 的 持续 发展 提供 有 力保 障 ; 从 积极 推 行 学校 “ 个 一 ” 八 工程
研 训一体 主要 指教 育 教学 研 究与 培 训相 组合 。 融 师 回校 后再认 真 总结 ,对 本学 科 教师 进 行 二次 培 训 ;

中小学校校际协同发展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校际协同发展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校际协同发展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际协同发展是指不同学校之间通过合作共建,共享资源和经验,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资源的不断调整,中小学校校际协同发展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中小学校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教师素质不足等问题,校际协同发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校际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学校之间可以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合作。

各校之间可以分享教学资源、开展教研活动、联合举办课程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

中小学校校际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加强中小学校校际协同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合作共建、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200字】1.2 问题提出中小学校校际协同发展实践与思考引言在当前探索建立中小学校校际协同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一些中小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成果有限。

中小学校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平台,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影响了校际协同发展的效果。

一些学校的发展理念和教育目标存在偏差,导致合作意愿不强,难以形成良好的校际合作氛围。

教师和管理者在校际协同发展中的培训和支持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激励机制,限制了校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如何突破资源不均衡、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强化合作意愿、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成为当前中小学校校际协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只有充分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中小学校的校际协同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2. 正文2.1 校际协同发展的意义校际协同发展是指不同学校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和共享资源达成共同发展的过程。

“专题式”区域教研工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专题式”区域教研工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分为若干领域 ,在一定时间内研究某一领域的问题 ( 图 表 卜2 。所谓 分层推进 ,是指 各个学 科的教研 工作 , ) 要按主题 、分层次有序展开 。其主要 目的就是将各学科 教学 研究 ,导致专业 引领滞 后 ,难 以适应 课程改革需 要 。如果 这 种状 况 不能 得 到 有效 改 善 ,课 程改 革就 难 以 教研工作整合为一个过程 ,充分发挥区域教研部统整作 用 ( 图表 卜3 。为确保 “ ) 专题式 ”教研有效实施 ,小 全面推进 ,教学质量就难以保障。 如何发挥好教研部门对区域教学的研究、指导 、管 学 部实施课题带 动 ,组织 区域 内 10所小学 ( 5 含幼儿 理和服务职能 ,大面积提高区域教学质量 ,这是一个摆 园) 共 同参 与 的十 一 五重 点 课题 “ 有效 教学 的理论 与 实 ,使课题研究与专题教学有机结合 。实践 中重 在教研部门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复杂问题。影响 践研 究” 这一复杂问题的因素比较多。内部因素有教师 自主学 习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对各学科教学长远需要 意识 ,学习内动力等;外部 因素有教研机构的因素 ,教 的 目标 下 解 决 教 师 教 学 实 践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途 径 就 是 教 师任职学校的因素 ,也有经 费的因素 。在这里 ,以专门 “ 学 研 究 专 题 化 、 专 题 研 究 问 题 化 、 问 题 研 究 课 韪 ,在 解 决 问 题 的 同时 也 就 进 行 了 教学 研 究 。通 过 这 承担教学研 究为己任 、术业有专攻 的教研机构非 常重 化 ” 要 。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教研理 念来设计教学研究内容 、 种方式来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教育的需要 ,以此来促 选择教研途径和方法 、确定教研管理办法和评价标 准 ; 进教师专业成 长,提 高教学质量。 “ 专题式 ”教研工作 按照一个什么样的理念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引领 向教师提供了集中学 习、专题研修 、专题讲座 、参与互 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展开 ,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本区域教师 动 、研讨观摩 、现场交流 、课题研究 、专题教学竞赛等

学校教研工作的协同参与与合作模式

学校教研工作的协同参与与合作模式
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 究、教学实验等创新 性教研活动。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 讨会、教育展览等专 业活动,提升专业水 平。
推广跨学科、跨年级 的教研合作,拓宽教 师的视野和思路。
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整体实力
建立教研团队,明确团队成员 的角色和职责。
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加 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提升 团队整体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强化教研成果应用
将教研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 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线下实践活动
02
组织线下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线上线下相结合
03
将线上交流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Part
04
协同参与与合作模式的实施策 略
制定明确的教研目标和计划
确定长期和短期的教研目 标,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 重点。
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包 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 资源调配等。
与校外教育机构、科研机 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 资源,拓展教研领域。
教育专家的指导
邀请教育专家来校指导教 研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 支持。
Part
03
合作模式的类型与实践
校内协同教研模式
学科组内部协同
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研讨,分 享教学经验和资源。
年级组跨学科协同
不同学科教师针对同一班级学生 进行教学研讨,实现跨学科整合
协同参与
指多个教师或教研团队共同参与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教学 问题,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形成协作共进的良好机制。
合作模式
指教师或教研团队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互 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借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区域教研机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区域教研机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教研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为建立以教育质量提升为基础的教研体制,我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开展了多年的教研机制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理念创新、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和工作平台创新。

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初步形成了以教育质量提升为基础的区域教研模型。

一、树立一个理念理念: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学研究人员则是面向未来教育的研究者、引领者和策略提供者,教研工作永远要走在时间的前面。

从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研究表明,未来的10至20年,世界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到那时美国职业的46%,中国职业的77%将消失。

这就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当下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研人员要有人工智能思维,要区分哪些是人工智能的能力,哪些是人的能力。

重点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是,什么知识最值得学生学习。

这个问题我们在三年前就开始思考,到底我们要让学生学什么,哪些东西最值得学生学。

研究表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是当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在这个研究成果指导下,才能正确选择区域教研的方向和策略。

从国家的要求来看,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南,到2022年前构建完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培育全面发展、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

这要求基础教育教研的中心工作应该转移至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政教育问题。

思想教育包括价值观教育、制度认同、国家认同和品德教育。

这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是学会做人的问题。

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机制问题。

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教育质量的新观念,当前的重点是要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三是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问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问题,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的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特别是班级授课制下,教育面临着至少三大问题要去解决。

首先是价值观教育问题,厦门市进行了6年的探索,实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正在全面推进之中。

走好大众教研之路——对小学科学课程“区域性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走好大众教研之路——对小学科学课程“区域性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维普资讯
走 好 大 众教 研 之 路
对 小 学科 学课 程 “ 区域 性 教 研 ” 实践 与 思考 的
◇姚 爱祥 张 俊
“ ‘ 以 享受 科学 ’ 核 心 , 科 学课 堂 更 富人情 味 ; 为 让 让 科学 课 堂 返 朴 归 真 ,走 出 因追 求 新 奇 而造 成 的虚 伪 美


践 者 , 们 实际 缺乏 的感悟 还 相 当 多 , 新课 程 改 革 中 , 我 在

大 众 教 研— — 让 我 们 学 会 “ 弈 ” 牧
线 的实践 者 是最 有发 言权 的人 。
4从 “ 伪 ”走 向理 性 . 辨
现在 的教 学 , 味 追求 “ 设情 景 ” “ 一 创 、 自主 探 究 ” 而 , 不 去认 真 研 究 新 课 标 .不从 儿 童 和教 学 环 境 的实 际 出 发 。这 样 的要 求 也 造 成 了教 师 追求 研 究课 的 “ 而 不 华
2从扬弃走向科学 “ . 选择”
在 现 在 的 科学 课 改教 研 中 ,同 样 存 在全 盘 否 定过 去 , 目印证 “ 肓 时髦 ” 的现 象 。 回顾 我 们 小学 科 学课 程教 研 的改革 历程 , 去客 观 地借 鉴 和 总结 出 的一 些科 学 探 过
究 的方 式 和 策 略 , 恰 是 教 研 的 成 果 所 在 。 恰
革 中 , 学 课程 的 改革并 没有 得 到普遍 有效 的 实施 。 科
课 改 中 对 好课 的评 价 , 该 首 先 是 去 “ ” 真 . 次 是 应 伪 求 其
简单 和客 观 的体现课 改 精神 。
对 自己平 常 的教 研 工 作有 了 “ 伪 ” 知 道 了统 筹 , 辨 , 知道 了针 对 , 就要 放 弃那些 伪 工作 , 求 真效 率 。基层 教 追 研 工 作者 对 工 作 中 的 自我 、 想 、 法 、 思 方 对象 勤 于思 考 . 善 于 客 观地 “ 辨伪 ” 放 弃 不 实 , 能 有 利 于科 学教 研 的 , 才 健 康发 展 。 二 、 众 教 研一 大 让 我 们一 路 庭 圩

构建区域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实践与反思

构建区域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实践与反思

构建区域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实践与反思作者:陈加柱陈扣生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下旬刊》2018年第01期一、问题的提出为了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十分重视教学研究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有些地方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级和校级教研活动搞得相对扎实有效,而县区级的教研活动却渐趋弱化的现象。

县区级教研是联系市级教研和校级教研的重要纽带,对协调整合市级、县区级和校级教研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县区级教研工作对提高地方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及时出台相应的措施政策,让洪泽区教师发展中心牵头,指导教研室、各中小学积极做好区级教研工作,并努力整合市、区、校三级教研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洪泽区教师发展中心、洪泽区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区内同一学段的不同学校的相同学科之间,自发结成了多个友好教研组,成立了多个教研共同体。

洪泽区高中化学教研共同体于2016年初成立,这也是洪泽区成立的第一个学科教研共同体。

洪泽区高中化学教研共同体共由36位高中化学教师组成,他们分别来自洪泽区教研室和区内两所普通高中——江苏省洪泽中学和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

为了提高教研共同体的工作效率,特别成立了由教研室老师和两所学校的化学教研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研共同体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实施及相关工作的协调。

两年多来,洪泽区高中化学教研共同体的老师们互帮互助、分工协作,在有效地整合市、区、校三级教研活动的同时,还在构建学习型教研共同体、研究型教研共同体、反思型教研共同体、实践型教研共同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教研效果,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和区域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共同体的建设经验,得到了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和两所学校领导的高度肯定,对其他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教研转型的成都实践与思考

教研转型的成都实践与思考

教研转型的成都实践与思考教学变革时代,怎样的教育才是公平、质量和科学的教育,以及如何才能让孩子受到公平、质量和科学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新时期教研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随着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迎来理性的回归,人们越发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我国,“开放的认知,科学的行动,复杂的研究,系统的设计”,已经连成一道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地平线。

当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量不足,这已上升为突出的主要矛盾。

在这个意义上,应将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统一起来,把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要素,从“有学可上”到“上好的学”。

从强调起点的教育公平到强调过程和结果的教育公平,“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应是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新诉求,时代呼唤教育必须由育分向育人转变。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及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两份文件,体现了国家对教研工作的重视,但真正落地于教研系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区域教研配置不均衡等现状,使得新时期教研工作仍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行政化倾向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改变;二是以应对中高考为中心的教研工作模式难以得到根本改变;三是教研员队伍的基本素质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得到快速提高。

新时期教研工作也面临着四大挑战。

首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

在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实现学校供给端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教研员如何满足学校需求,为学校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引领和指导,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转变带来挑战。

当文 / 黄祥勇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聚焦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为教研工作带来的全新挑战,四川省成都市着力于教研重心、教学目标、教研内容、教学改进、教师研修,进行区域教研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前,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已从比记忆、比计算,转向比创新、比想象。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将某一区域内的教育机构、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等各方力量,围绕共同的教育发展目标和需求,形成一种共同体意识和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教育研究、师资培训、教学改进等活动,以促进区域内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从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必要性、具体操作步骤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促进不同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互助,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教师的共同研究和交流,可以及时吸收其他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通过共同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进实践,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推动教育教学改革1.明确共同发展目标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共同的发展目标。

各参与单位要深入了解该区域的教育现状和发展需求,共同商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形成共识和行动计划。

明确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后,才能统一思想、集中资源,促进教育发展的融合和协同。

2.建立联席会议和机构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建立联席会议和机构,形成协作机制和工作机构。

联席会议由各参与单位的负责人和教育专家等组成,负责制定共同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协调推进教研和教学改进等工作。

还应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或中心,负责具体的教研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服务。

3.开展共同的教研活动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开展共同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交流和合作。

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座谈会、教学观摩、教学示范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经验交流。

还可以组织跨校合作的教研课题和项目,共同攻克教育教学难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推进师资培训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推进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研协作区活动总结发言稿

教研协作区活动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们教研协作区活动圆满结束。

在此,我代表全体参加活动的老师,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次教研协作区活动进行总结发言。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加强区域间教育教学交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教研协作区于近期举办了此次教研活动。

活动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各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活动内容本次教研协作区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观摩:各学校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

通过观摩,老师们相互学习、借鉴,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2.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教育政策解读、教学方法研究、课程改革等。

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3. 教学研讨:针对观摩课和专题讲座,各学校教师分组进行研讨,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法,共同提高。

4. 教学成果展示:各学校展示教学成果,包括优秀教案、课件、教学案例等。

通过展示,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热情,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活动成果1.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观摩、研讨等活动,老师们拓宽了教学思路,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2. 促进教育教学交流:各学校之间加强了教育教学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3.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活动期间,各学校分享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共同参与活动,老师们增进了了解,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教研协作区的优势,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但在活动筹备阶段,部分学校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加强宣传,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2. 活动内容方面:活动内容丰富,但部分内容与老师们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组织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

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下面我们就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性、意义和实施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1. 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们能够相互借鉴经验、交流教学方法,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教学水平。

2.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可以及时共享和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推动整个地区、城市的教育教学发展。

二、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施方法1.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在开展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之前,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的、内容安排、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并提前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确定活动形式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集中开展教研讨论会、组织教学观摩交流、进行现场教学教研活动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合适的活动形式。

3. 完善活动评估机制在活动进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及时收集整理活动反馈意见和建议,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活动内容和形式。

4. 加强活动宣传和推广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的作用,需要加强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校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在实施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学科组的作用,完善活动组织机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校际联合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整体发展。

本文将从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意义、目标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提供指导性的思路和方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区域教研共同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研成果的共享和交流,有利于形成合力,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也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增强其专业发展的动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区域教研共同体还可以促进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校际教学协作的平台,有利于形成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势,实现全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目标1.建立教研共同体的组织机制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需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组织机制,明确教研共同体的领导机构、教研组织形式、教研活动规划、成果评价机制等。

可以成立区域教研委员会或者教研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教研工作,制定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价。

2.搭建教研交流平台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研交流平台,包括教师教研讨论会、教研交流会、教师教学展示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

还可以通过建立教研网络平台,推动区域内教师教研成果的共享与传播。

3.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开展各类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包括教学技能提升培训、教研方法培训、课程改革研修等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激发其教学研究的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推动教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推动教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可以通过开展教研成果展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资源共享等形式,促进教研成果的落地应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5.建立教研成果评价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研成果评价机制,包括教研成果的评选、奖励和激励政策等内容,为教师的教研工作提供保障,激发其教研活力,促进教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区域高校校际合作的问题及体制机制创新

区域高校校际合作的问题及体制机制创新

02
区域高校校际合作现状及问题
区域高校校际合作现状概述
合作模式
当前,区域高校校际合作主要采 用项目合作、学分互认、资源共 享等模式,推动教学、科研等方 面的交流与合作。
合作成果
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 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提升了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 会服务能力。
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激发合作活力
政策引导
制定鼓励校际合作的政策,如 资金支持、项目优先等,以激
发高校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法律法规保障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校际 合作的法律地位和各方的权益 保障,为合作提供法制保障。
监督评估机制
建立校际合作的监督评估机制 ,对合作项目进行定期评估, 确保合作的有效实施和成果产 出。
区域高校校际合作的问题及体制机 制区域高校校际合作现状及问题 • 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 • 体制机制创新建议与措施 • 实施策略与预期成果
01
引言
区域高校校际合作的概念与意义
总结词
共享资源、促进交流、推动发展
详细描述
区域高校校际合作是指不同高校在特定地域范围内,通过共享资源、促进交流、 推动发展等多种方式,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它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增强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体制机制不健全:现行 体制机制不能适应校际 合作发展的需要,缺乏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 评价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进 行体制机制创新,打破 行政管理壁垒,实现资 源优化配置,协调各方 利益诉求,推动区域高 校校际合作向更高层次 、更广领域发展。
03
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
打破资源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双新背景下区域教研创新实践

双新背景下区域教研创新实践

双新背景下区域教研创新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双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教研创新实践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文将以“双新背景下区域教研创新实践”为题,探讨区域教研创新实践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取得的成效。

双新背景下的区域教研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双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区域教研创新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区域教研创新实践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区域教研创新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区域教研创新实践应该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来实现。

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区域教研创新实践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开展科技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强调跨学科合作。

区域教研创新实践应该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和融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区域教研创新实践应该鼓励教师之间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区域教研创新实践在双新背景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首先,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区域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科技竞赛,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再次,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共享和利用。

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

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

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篇一:协作成长——课堂教学协作区工作总结协作成长——小学第五协作区2021春工作总结宏桥小学作为小学第五教学协作区教研的牵头单位,同协作成员单位沙窝、八里、新集中心校一道,紧紧围绕“协作成长”这一发展主题,全面构建互助、互补、互动交流平台,以科学严谨的其他工作计划,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规范标准的投资过程管理,向打造一个积极、健康、可持续的高品质协作区又迈进了扎扎实实的。

我从四个维度汇报协作区工作思路与作法:一个主题即“协作成长”这一主题“协作”只是过程,是方法,是思路,成长才是最终目标,围绕这一主题,我们从四个方面侧发力:统一思想,健全机构,科学规划,后勤保障,开学第一个周末,我们就组织协作区成员单位召开协作区工作会,四校校长、业务发展副校长齐聚宏桥共商新学期规划,成立协作区党务工作领导小组,创设由邱洪慧任组长,耿恒铸、彭广侃、岑先锋任副组长,业务副校长为成员的领导监管机构,下设活动办公室,胡伟任会议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平时与统筹,并紧扣教体局学期工作重点,以课堂教学市场化改革为主线,互相学习学校管理为基础,以学科竞赛和专业课程学生活动为主阵地,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活动。

围绕“协作”做文章,紧盯“成长”抓创新,并设立教研基金,每校每期3000元,作为社会活动开展和表彰优秀教师项目资金经费,有力保障协作区活动的高效运转。

两条主线即教员培养和课堂改革,两者相互依存,教师通过课堂改革得以锻炼和培养,课堂改革又依托名师转型期而不断深入,首先走出去,我们组织协作区校长、业务副校长到湖北博达学校参观,又组织名师到模式淮滨学习三疑三探课改模式,到社交活动保康列小开展教改观摩活动,同时借力今春教体局组织的外出序列培训活动,共派出70名青年教师到外学习专业技能,然后组织协作区教师论文比赛,收集教师追踪学习心得一百余篇,并择选上报教研室参评,同时组织自学汇报课60余节,通过校内评比,向县推送优质课10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份学校师资老化 , 有的学校几来未进新教师 , 学科
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专业发展 ,尽可能释放教师的
发 展不 平衡 ,缺 乏 引领者 的校 本教 研很 难 开展 真 正高 质 自由创 造精 神 。 因此 , 研工 作 中教 研员 理 当变 自 而下 教 上 量 地开 展起 来 , 这种 所谓 的“ 同伴互 助 ” 顾 泠沅 先生 将 其 的“ 堂式 ” , 坐 为与 教师 双 向互 动 、 等交 流 的探讨 式 , 研 平 教

服 务 。 现教 研效 率最 优 化 , 效 提 高 区域 教学 质 量 , ? 实 有 我
校 本 教研 目前 各地 主要 还 局 限在校 内 ,由于部 分教
们 参 与 了江 苏省 “ 十一 五 ” 划课 题 《 规 新课 程 背 景 下教 研 师缺 乏 问题 意识 ,遇 到教学 问 题 ,意识 不 到其 研究 的价 方式 变革 的研 究 》着重 对 区域教 研校 际 教研 协作 模 式 的 值 。 , 教研 活动 大多 形式单 一 , 限于 听课 、 之类 , 局 评课 研究 实践 研究 作 了探索 。

的成份 偏少 。对于 如果 提 高教研 活 动 的科 研含 量缺 乏有
效 的监 督 。

针 对 区 域 的 现 状 。 务 于 区 域 教 学 改 革 服
教研 活动 的 内容 和形 式是 否适 应 教师 的 需要 ,是 否
从 以往 的 区域教 研 活动 看 ,我们 只 是着 眼 于教 师参
有余 , 作 不够 , 致教 学指 导对 “ 合 导 外来 和 尚 ” 的依 赖性 较 动为 双 向的 、 态 的 、 动 共振互 补 型 的活动 , 实现 平等 参 与 、
强。
共 同发展 。
2建 立 新 型 的 互 动 关 系 .
() 2 教研 组 内缺乏 “ 者 ”能 者 ” 智 “
80 0 0名 , 限 的教研员 无法 经 常性地 深入 学校 指导 教研 , 上 的学生 , 有 是服 从 。理所 当然 , 种 教研 活 动就 缺乏 生命 这
许多市级教研活动也仅照顾到少数学校少数教师。
( ) 学校 小学科 无 法建立 教研 组 4某些
有 些学 校规模 较小 , 科教 师 专职 人员 不 多 , 法 友 ”研 究 上 的 “ 伴 ” 身 份 与教 师 一起 走 进 新 课程 、 小学 无 、 伙 的 一 成立学 科教 研组 , 常常 是几 门学 科合 并成 立 一个 教研 组 , 起 成为 教改 的实践 者 。
针对 学校 的实 际情 况 ,是衡量 教研 工 作质 效 的一 个重 要 与教研 的态 度 和行 为 ,没有 真正解 决 教 师教 研过 程 中 的
指标 。 在实 践 中 , 们开 展调研 活动 , 制定 了区域 “ 研 自我教 育 的 、 我 并 教 自我发 展 的 、 自我 实 现 的 内部 需要 , 因而 教 活动 意 向表 ” 以 “ , 菜单 ” 式 下发 到 各 校 , 泛 听取 中小 师 参 与教 研 的 态度 是 被 动 的 、 极 的 , 乏 创新 精 神 , 形 广 消 缺 教 学 教师 和领 导 的意见 , 根据 全市教 学 的实 际情 况 , 虑地 研效 率是 低下 的 。 考
1 查 分 析 现 状 . 排
和行 为 。因此我 们倡 导 “ 与式 ” 参 的教 研活 动 , 立? 以学 树 “ 校 、 师 为主 体 ” 教 的发 展 观 , 教 师 为 教学 的需 要 而 主动 让
我 市 区域 广 , 多 , 际发展 不均衡 主要 表现 在 : 学校 校
() 1 教师 对教研 投入 缺乏 热情
阂 彦宿 ・o年 5 描 20第 期 ,
匡 梭 教 够 式 萆 雾 与 考 域 研 碑 改 的 跋 粤
殷 传 勤
面对课 程改 革 的不断 深入 ,教 研工 作方 式 也应 作 相 仅 是完 成一 些行 政工 作 ,很难 有效 地 开展 专业 业 务学 习 应 的变革 , 学校 和教 师解 决实 践 中的 问题 , 教师 成为 和研 究 。 为 让 教研 的主 人 , 教 师专业 化 发展 , 教学 研究 为课 改 实践 促 使 () 5 校本教 研大 多 囿于校 内缺乏 监督 ‘ .
形 象地称 为 “ 卜 萝 烧萝 卜 还是 萝 卜 。 ”
员要 重构 与教 师 的新型关 系 。 () 3专业人员相对不足难以有效指导 第一 , 等 。 以往 的教研 活 动都 有这 么 一种 现象 , 平 教 区域 内 中小学 学校 数量 有 1 多所 ,教 师数 量 有 近 研员 的角色 就是课 堂 上 的教师 , 百 是权 威 ; 师 就好 比课 堂 教 的活 力 , 教师 专业发 展受 到牵 制 。 以 , 所 教研员 要 以民主 、 平 等 的态 度来 对待 教 师 ,要 放 下架 子 ,以生 活上 的 “ 朋
地 在教 研活 动 中学习 。“ 与式 ” 参 的教 研活 动 , 教研员 和教 师 是交 往 、 动 的。在 这样 的过 程 中 , 互 教研 员 与教 师分 享
广大 教师 对校 本 教研 意义 认识 不 足 ,将 它 当作 额 外 彼此 的思考 、 解 和知 识 , 流彼 此 的情感 、 见 交 观念 与实 践 , 负担, 缺乏 积极 主动 的投 入 和思 考 。同时 , 由于 校 内竞争 丰 富教 研 内容 , 得 新 的发 现 , 求 变单 向 的 、 态 的教 研 活 静
区和校 际 的差异 性 , 考虑 学科 和 学段 的特性 , 更多 地 强 调
我们认 为 激发 教师 教 研 动力 的根 本着 眼点 ,应 当是
服 务功 能 , 以学 校 、 师需求 为 切入点 , 教 树立 服 务 、 导 意 激发 教 师作 为生命 体 而产 生 的关 于生命 价 值 、生命 质量 指 识, 为学 校 、 师 解决 实 践 中 的问 题 , 教 师 成 为教 研 的 的 内部 的 自主需要 ; 次 , 着 眼于 教师 参 与教研 的态度 教 让 其 才 主人 , 教学研 究为 课改 实践 服务 。 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