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第六组教材 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会读《语文园地六》中的课文,并能流畅朗读。
2.会正确书写本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开发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
2.听、说、读、写目标生字和生词。
三、教学难点1.生字生词的掌握与运用。
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六》。
2.生字卡片。
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询问学生对本课文有什么了解和想法。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掌握。
3.分段教授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第三步:课文朗读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表达能力。
2.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质量。
第四步:学习任务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如续写故事、改编诗歌等。
六、教学反思1.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是否掌握了生字生词。
2.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七、家庭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本课文。
2.书写本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写出对应的词义。
3.完成课后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
3.能够进行简单的朗读和表演。
4.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词。
2.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
1.使用生字词进行简短的语言描述。
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录音机或播放设备
3.班级小黑板和粉笔
4.教学课件或故事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展示故事图片或讲述故事片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生字词
1.针对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逐个展示,教师朗读,学生跟读。
2.让学生尝试书写生字词,帮助学生纠正书写错误。
第三步:听故事
1.播放故事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阅读课文。
2.在播放完毕后,教师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四步:理解故事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猜测人物内心活动。
第五步:朗读和表演
1.分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表情。
2.学生分组进行故事表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第六步: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指定练习。
2.背诵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3.以自己的话描述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本节课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公开课课件
编写 体例
立体 整合
编排 特点
内涵:注重 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渗
透与传播
内从容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 结文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弘传分扬统”中文“教华化材优千要秀姿注文百编体重化态写例继,”。承包中与罗华
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
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立生体的 年年龄级特下点册和教接科受书能从力汉整,语合言一 材 说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 教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认识大写字母 ,学习使用音 序查字法查字
典。
会认400个 汉字,能 书写200个
养成良好的写 字习惯,书写 规范、整洁。
识字 写字
阅读
口语 交际
内容 标准
读文中感兴 趣的内容,
乐于与人交 流。
了解课文中词 句的意思,在 阅读中积累词
语。
认识课文中出
现的常用标点
符号。
诵读儿歌、儿
童诗和古诗,
阅读
感受语言的优 美。
我的拓展:1.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云霞晒死鱼。 2.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3.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和大人一起读
夏夜多美
(见课本79页)
这篇童话主要讲了小蚂蚁掉进池塘,得 到睡莲、蜻蜓、萤火虫的帮助,安全回到家 中的故事,展现了他们互帮互助的美好心灵。 家长可以跟孩子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朋友 间互帮互助的快乐,培养学生快乐阅读的习 惯和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意识。
西瓜 蚊香 竹椅 织女
绿豆汤 花露水 萤火虫 北斗星
趣味识字
棍汤 扇 椅萤 牵 织斗
我会分类
冰棍 凉席 蒲扇 牵牛
西瓜 蚊香 竹椅 织女
绿豆汤 花露水 萤火虫 北斗星
我会分类
பைடு நூலகம்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37页)
12古诗二首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件出示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参考答案: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杭州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优秀教案
杭州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础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独立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课文书、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课堂积极参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以图片导入,让学生猜测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讨论。
2.学习课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的疑问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课文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巩固:通过游戏形式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学生的词语和知识点。
2.操练:分组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拓展:使用教材外材料,拓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课时1.讨论互动: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及发展。
2.情感教育: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3.总结回顾: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片段,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精读课文,总结课文思想。
六、反思与展望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人教部编版《树和喜鹊》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树和喜鹊》人教部编版6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6课《树和喜鹊》【教材分析】《树和喜鹊》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六课,作者金波,入选时稍有改动。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简简单单的136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三个场景:场景一: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地生活;场景二:后面有了很多树、很多鸟窝和很多喜鹊他们成了邻居;场景三:树们、喜鹊们每天快乐地生活。
三个场景描写之后,都各起一段,用一句话写出树和喜鹊的感受。
故事语言浅显,句式工整,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低年级小朋友对这种三段式结构的故事,容易亲近,并易产生阅读的兴趣。
场景一中,没有一个长句,没有一个生僻字。
低年级儿童几乎都能一读就会,很容易做到流畅朗读。
有了这个基础,再进入文字深处,让文本和学生产生联结,也就不是难事了。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这三个词带组成的画面,充溢着“形单影只”的无奈,再加三个“只有”,“孤单”带来的无助感就会从文字直逼人心。
一年级的孩子虽小,但也会对语言营造的意象产生反应。
阅读这样的语言,他们对朋友、对伙伴的渴望之情会不可抑制地滋长起来。
“孤单”的情感记忆,也会从故事中树和喜鹊身上迁移晕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自己一个人时的无聊;老师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因身体原因独自留在教室里的无奈;外出旅游,和家人走散了,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的无助……当作品中的文字和读者个体产生联结,文字就产生了新的生命。
第一部分,把“孤单”烙进学生心里。
场景二的句式场景一一模一样,内容和第一部分形成了呼应。
第一场景中的孤单,在这里,荡然无存。
好多好多树在一起,“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该有多么欢心!透过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的环境变化,学生就会对“邻居”一词,赋予“幸福、温暖、快乐”等情感色彩。
场景三对喜鹊的快乐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叽叽喳喳叫”“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睡觉”……这种同宿同飞的画面,传递着几多快乐,几多幸福!本篇课文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学法渗透,就是在课文第2自然段“孤单”的下面加了一个小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是一年级教材中第一次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对接下来的方法运用,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课程名称:《荷叶圆圆》•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语文下册•课时: 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荷叶的外形特点,培养观察能力,感受自然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荷叶圆圆》是一篇以描写荷叶为主要内容的文章,通过对荷叶外形的描写,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荷叶外形特点的呈现,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
•难点:学生对荷叶形状及特点的理解,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教材:《荷叶圆圆》课文,备课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工具:彩色图片、投影仪。
•教学环境:教室内具有一定的采光条件,教学台和学生座位。
五、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彩色图片或投影仪展示荷叶的真实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荷叶并提出问题:荷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步骤二:引入课文(10分钟)•让学生课文跟读,教师通过导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认知荷叶的外形特点。
步骤三:课文解读(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解释其中不懂的生字词语,让学生理解荷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步骤四:情感体验(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轻轻触摸荷叶、观察荷叶的摆动和颜色,感受荷叶的美丽,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惊叹。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荷叶圆圆》的公开课教学,学生在情感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但在课程设计中还可以加入更多互动环节,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七、教学延伸学生可在课后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写下自己的感受或画出来,拓展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课:识字《松鸡》课程目标:1.认读字词:松鸡、高兴2.会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意思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重点:1.教授生字词:松鸡、高兴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难点:1.阅读理解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教学课件2.学生:课本、笔记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呈现课文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逐句解读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其中的字义。
3.练习:适当安排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反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作业布置:1.默写生字词:松鸡、高兴2.朗读课文第二课:古诗《春晓》课程目标:1.了解古诗《春晓》的意境2.会默写古诗教学重点:1.教授古诗《春晓》的内容2.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难点:1.古诗诗意理解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古诗的教学材料2.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美好。
2.学习:朗读古诗,解读古诗的含义。
3.讲解:分析古诗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默写:让学生尝试默写古诗。
作业布置:1.默写古诗《春晓》2.体会古诗的意境,写一段感想第三课:阅读课《小羊和奶妈》课程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认读生字词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1.解读课文内容2.教授生字词教学难点:1.阅读理解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课文内容2.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教学过程:1.导入:呈现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作业布置:1.默写生字词:小羊、奶妈2.朗读课文并理解内容……(继续设计后续课程内容)以上为《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部分内容,希本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6、比尾巴ppt课件(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 的动物 ;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 板书: 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 渡: 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 十年前 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 出一幅神 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 的感受 。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
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 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 给大家。再 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 试想,每每 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 脑中。
伞
兔
最
最大
公
词语练习
• 我会多音字 • 把(bǎ) 把握 一把刀 • (bà) 刀把儿
• 扁(biǎn) 扁平 • (piān) 一叶扁舟
• 我会写词语 • 长短 对比 尾巴 把门
词语练习
• 近义词 • 弯 - 曲 好看 - 漂亮(美丽)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读拼音和偏旁部首,理解对话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的声、韵、调,并学习相应的拼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对话内容。
三、教学难点1.训练学生正确地说出含有不同声、韵、调的词语。
2.理解对话中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回答。
四、教学准备1.课件及音频设备。
2.教师准备课前录制的对话素材。
3.学生个人词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包含不同声、韵、调的词语,引导学生重点听和读。
2. 学习1.分组训练,让学生通过组内对话练习发音。
2.教师播放课前录制的对话素材,学生跟读。
3.带着问题听录音,听懂对话内容。
3. 操练1.学生独立操作个人词卡,通过声、韵、调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分组练习,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4. 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词语的声、韵、调,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所学词语编写简短对话,明天课上进行表演。
六、板书设计•声•韵•调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声、韵、调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知识,并理解对话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声、韵、调的区分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结合更多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2016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16 一分钟 公开课教学设计
16 一分钟教学设计文本简析:《一分钟》讲述了小学生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事。
全文共6个自然段,依次讲述了因为元元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走着去学校,结果上学迟到了二十分钟。
课文渗透了让学生学习管理时间的意识。
本课的第二、三自然段结构相同,都先陈述事情经过,然后以元元叹了口气说的话“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结尾,这与第一自然段文末句子“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形成对比,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了,体悟主人公沮丧、后悔的心情。
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也形象再现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在本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非常、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并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借助“要是……就……”句式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体现本单元“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的学习重点。
设计说明:《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却耽误了半节课的事。
在主线设计上,本课的特点是“以疑导究、由果溯因”,即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引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的疑问,然后阅读经过部分,抓住具体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使学生经历“疑惑——解惑”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突出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语言表达与故事再现,把表达能力和情感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1、认识“钟、元”等13 个生字;会写“钟、元”等7个字。
2、区分形近字“已、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
4、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教学重难点:区分“已、己”两个形近字;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公开课教学设计
《3.一个接一个》设计说明:本课是一首儿童诗。
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学目标:1.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诗歌第1节。
3.感受“我”的心情变化,体会“我”的快乐,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重点:在朗读诗歌中感受“快乐”,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的书写“这、各”。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配乐课文朗读。
(2)踩影子、跳房子游戏的相关视频。
(3)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踩影子、跳房子游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很有趣的儿童诗,它的名字叫《3.一个接一个》(指板书,学生齐读课题)师:“接”字是一个生字,你们读的特别准。
2.激趣导入:去年,我们看元旦联欢会的时候,你们表演的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那这首儿童诗是说什么一个接一个呢?二、初读课文:1.范读:请你打开书,仔细听,努力做到眼看手指心里读。
2.听完老师读,谁告诉大家诗中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在干什么呀?预设:他们在做踩影子的游戏。
(课件出示“踩影子”图)他们在做跳房子的游戏。
(课件出示“跳房子”图)他们在做各种各样的梦。
(课件出示“做梦”图)他们在听老师讲故事。
(课件出示“讲故事”图)师随机引导:还有吗?回家睡着了,在做什么呀?铃声响了,在干什么呀?课件出示相应的图。
师小结:(看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快乐的事一个接一个,有趣的事一个接一个。
我发现有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这首儿童诗了。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专题为“识字”,安排了四课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
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怎样做到说话时既连贯又完整。
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主动识字的基础上,喜欢积累优美词语,爱上阅读。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并能背诵部分韵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教学重点: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课时安排:1. 春夏秋冬2课时、2.姓氏歌2课时、3.小青蛙2课时、4.猜字谜2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单元测试2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1 春夏秋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汉语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认识雨字头1个偏旁。
正确认读8个生字。
2、正确书写3个生字:风飞入。
练习横斜钩的书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朗读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本课课文。
2.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或朗读。
4.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问。
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认识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简单句子进行表达。
2.帮助学生认识、掌握新生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话文的兴趣。
2.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下课文主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学习1.逐段教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
2.指导学生跟读和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
3.引导学生听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细心倾听的能力。
三、巩固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模拟表演课文中的情景。
2.鼓励学生用简单句子描述课文内容,展示他们理解的水平。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或是描述故事中的一个场景。
四、拓展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培养他们自由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学生所学的词语,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练习,巩固课文知识。
五、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询问学生理解程度,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2.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和写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内容,大声朗读。
2.写一篇简短的小作文,描述你印象最深的课文部分。
注意事项1.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主动表达,避免过多干预。
2.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会对《语文园地六》这节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课后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持续进步。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方面(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能认汉字500字左右,每生能写汉字100字—150字之间。
汉语拼音巩固比较好,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典法打下了基础。
写字姿势正确,有个别学生的握笔姿势还需要提醒改正。
阅读方面本学期将继续进行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再加大阅读量。
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写一、二句的拼音作文(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孩子有了初步的写话兴趣。
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以及写话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8个单元2个专题,分为8组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3-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
课文共29篇,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趣味识字,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词句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书写提示-积累识字,学会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
日积月累-积累各类词语与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
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
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1.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2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内容
玉米地玉米又大又多掰玉米
小猴子下山 桃树下 桃子又大又红 扔玉米——摘桃子 三心二意
瓜地里西瓜又大又圆扔桃子——摘西瓜一无所获
往回走兔子蹦蹦跳跳扔西瓜——追兔子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空。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2.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两手空空?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3.你想用哪些词语形容小猴?
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
不足之处:
1.注意课堂纪律的调控,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学生对于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感知,学习重点动词。
1.本课中,小猴子做了很多事情,请圈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1)出示:掰、扛、扔、摘、捧、抱、追
2.小游戏:你来做我来猜。
3.看着图画选以上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
预设1: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kōng (空气) zhī(一只)jié(结果)
空 只 结
kòng(有空) zhǐ(只有)jiē(结实)
2.给下列汉字组词
块(一块)(石块) 常(往常)(经常)
往(往往)(来往) 瓜(西瓜)(丝瓜)
3.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走过一(片)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只)小兔子。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自然》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自然》公开课教案课程概述本公开课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覆盖了教材中的第六篇《自然》。
通过本课,学生将研究有关自然的知识和用语,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基本事物和现象,如天空、月亮、太阳、星星等。
2. 学生将学会使用一些描述自然的词汇和句子,如"天空是蓝色的"、"太阳是圆的"等。
3. 学生将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通过实地观察、听取讲解等方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2.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PPT演示、图片、视频等。
3. 教师准备小组活动练册。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入本课的主题——自然。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自然界的一些常见事物和现象,如天空、太阳、月亮等。
步骤二:教学重点(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并询问学生天空的颜色是什么。
2.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天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天空的颜色可能因时间、季节等因素而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月亮和太阳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等。
步骤三:活动与拓展(2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在教室外进行实地观察。
2.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记录他们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步骤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回顾本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2.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练册的任务,鼓励学生在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自然并加深对自然的认识。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评价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自然事物的理解情况,包括他们对天空、月亮、太阳等的描述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的小组活动练册,评估他们是否理解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区域六(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区域六(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课文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区别字母"z"的发音和书写。
2. 培养学生对于课文中关键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区别字母"z"的发音并进行书写。
2. 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字母歌曲,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复前几个区域已学过的字母。
2. 研究字母"z"的发音和书写:给学生展示字母"z"的形状和发音,并进行反复朗读和模仿。
3. 课文研究:教师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跟读。
4. 关键词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并进行简单的互动问答活动。
5. 课文朗读:学生分小组依次朗读课文,并进行评价和提醒。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书写练,并将作业交给老师。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和书写练来评价是否掌握了字母"z"的发音和书写。
2. 通过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和运用来评价课文的研究情况。
五、教学延伸1. 激发学生对字母研究的兴趣,可以设计更多的字母识别游戏和活动。
2. 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扩展学生的词汇量,进行拓展性训练。
六、教学资源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
2. 字母歌曲音频和字母卡片。
3. 讲台和黑板。
七、教学反思教案中的教学活动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20咕咚》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66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 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 来了。”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 看见。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 见的, ‘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
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 进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动动脑:
1.数数,课文一共 有几个自然段。
2.想想课文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讲了兔__子__听到“咕咚”的 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 来小__猴__、狐__狸__、山__羊__、小__鹿__、大__象__ 也跟着跑,只有_野__牛_没有跟着跑。 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 《20咕咚》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20. 咕 咚
认一认,读一读
•咕 咚 突 腿 •喊 耍 慌 狮 •阴 吵 追 转
一、“咕咚”是什么? “咕咚”是木瓜成熟后掉进湖里的声音。 二、圈一圈,故事讲了哪几个小动物? 兔子、小猴、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 掉进湖里,咕咚!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此时此刻,他们都会想些 什么呢?
小朋友,你最 喜欢谁呢?
我懂得遇到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
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 清事实真相。
12 34
。
思考
• 咕咚指的是什么? • 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 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
来? • 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
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 兔子为什么跑? • 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山水》公开课教案1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山水》
公开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山水》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能正确朗读和理解《山水》这篇课文;
3.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山水》这篇课文。
二、教学准备:
1. 课文《山水》的课本或课件;
2. 多媒体投影仪;
3. 课堂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山水》的主题
和背景;
2. 导入课文: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研究兴趣;
3. 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解答问题;
4. 朗读练:进行课文的朗读练,关注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
5. 情感体验: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感受山水的美丽和宁静;
6. 总结回顾:以小结的方式,回顾课文的内容和重点。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等;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朗读的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运用情况;
3. 统一进行课堂测试,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题;
2. 背诵课文《山水》。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山水》公开课教案的基本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在教
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组教材教学设计文本简析: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要下雨了》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其中古诗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
课文的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个内容在《要下雨了》中结合泡泡的提示点明要求。
教学时要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可在《古诗二首》中作适当铺垫,在《荷叶圆圆》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在学习《要下雨了》时让学生自主尝试运用这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了解词语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37个生字和1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1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带有“呢、呀、吧”的问句和感叹句。
3、能运用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4、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儿童诗的韵味;能分角色读好文中的对话。
5、激发对我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感受夏天的童趣,夏天的美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运用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2 古诗两首......................................................2课时13 荷叶圆圆......................................................2课时14 要下雨了......................................................2课时语文园地六........................................................2课时教学过程:12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文本简析:本课有两首古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
《池上》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诗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诗中最传神的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的情态。
《小池》一诗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及平常的细小事物池、泉、流、荷和蜻蜓写得相依相亲,和谐自然,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
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捕捉到景物稍纵即逝的变化,极富情趣。
这两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仗工整,适合学生吟诵积累。
文中的两幅中国画分别与两首古诗相配,诗中景物与画中景物一一对应,诗画的融合清新雅致,意境幽远,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
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古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为什么?同学们,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同学们,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同学们,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课件出示课题:12 古诗二首】。
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诗题?注意:“首”是翘舌音。
【课件出示“首”的字理图:】同学们,“首”的本义是人的头部。
譬如:首脑、身首等。
“首”的引申义是题。
譬如:唐诗三百首、古诗两首等。
【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首】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预设: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你们跟着书空。
【课件播放笔顺动态】同学们,请在书上先描红后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诗题:池上】。
同学们,诗题是什么意思?预设:【课件出示:荷花池塘里。
】同学们,你们了解诗人白居易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预设:【课件出示资料袋: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读古诗,你们注意听清字音和节奏。
【课件播放文本动漫朗读】同学们,请自读古诗。
【课件出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带音节生字:首、踪、迹、浮、萍】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拼读拼读。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拼读拼读?提示:采、踪都是平舌音。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小组PK,看看哪组拼读得更精彩?同学们,一起来拼读拼读。
同学们,现在这些生字宝宝的帽子飞走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同学们,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宝宝的?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加一加:踪、迹、浮、萍。
2、熟读古诗。
同学们,你们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
同学们,谁来把你划分的节奏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的精彩诵读?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课件播放文本动漫朗读】。
同学们,请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诗的节奏了。
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预设:拍手读、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同学们,我们来试试。
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多有趣啊!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预设:【课件出示: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标。
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同学们,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同学们,请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文本插图】同学们,请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莲蓬”吗?【课件出示:莲蓬图片】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
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同学们,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谁来读出你的高兴?同学们,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
)来,谁来读出你的激动?小结:同学们,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
请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
同学们,请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课件圈出:偷】同学们,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你们能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吗?同学们,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
请再读读这两句诗。
同学们,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小组讨论讨论。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同学们,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结:同学们,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同学们,请再次有韵味地诵读诵读前两行诗句。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同学们,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课件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同学们,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课件圈出:不解】同学们,你们理解“不解”吗?预设: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同学们,“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浮萍图片】请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同学们,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怎样?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
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同学们,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预设:替小娃担心、着急。
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心情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带着担心、着急的心情读读?同学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出担心、着急的心情。
同学们,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
猜猜看,他是谁?同学们,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同学们,现在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设计意图: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